“乌拉尔”号大型核动力侦察舰的资料?
“乌拉尔”号是前苏联国防部于1977年决定开工建造的,集电子侦察、通信和指挥功能于一身的巨型核动力情报搜集船。该船体积庞大,全长265米,宽30米,满载排水量约35万吨,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海军所建造过的体积最大的情报船。
其船体据说原本是作为核动力航母来设计的,但由于苏联海军高层最终决定采用常规动力的方案(即后来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于是就临时将其已经开工建造的核动力航母船体改造成了大型电子侦察船。正因为如此,“乌拉尔”号也常常被人们戏称为“航母情报船”。
与苏联海军其他侦察情报船相比,“乌拉尔”号这艘专门针对美苏冷战而设计的“航母情报船”,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由于船体较大,“乌拉尔”号能够安装多种电子设备,不仅能监听美国所有洲际导弹和战略航空兵机场的无线电信号及大部分美军侦察和通信卫星发回的微波信号,还可用作海战指挥预警中心,向俄军政***直接传送战略情报。尤其是其无须加油,可长时间游弋在美国近海实施抵近侦察的特点更使得“乌拉尔”号成为美国政府最头痛的苏联军舰之一。
SSV-33“乌拉尔”号大型核动力侦察舰
在滨海边疆区南部的“射手”湾,苏联当年研制成功的SSV-33“乌拉尔”号核动力侦察舰仍无奈地停泊在码头边,十多年来一直未能正常服役。这种独一无二的核动力侦察舰,装备当时最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和大型计算机,主要用于秘密抵近美国沿岸,在长达数月的时间内对美国全境进行全面侦察,监视从弹道导弹发射到移动电话交谈在内的一切信息。
苏军舰艇的命名规律比较明显,掌握其命名规律后,便可以做到“闻其名而知其类”。苏军航空母舰均以大城市命名,如“莫斯科”号、“基辅”号、“明斯克”号。
巡洋舰多以已故军政要人的名字命名,如“基洛夫”号、“斯维尔德洛夫”号、“辛亚文海军上将”号;但也有以重要军港命名的,如“摩尔曼斯克”号、“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
驱逐舰以响亮的形容词命名,如“高尚”号、“辉煌”号、“沸腾”号。护卫舰以动物命名,如“海豚”号、“海狸”号、“公牛”号。各类快艇的级别多以小动物命名,如“蜜蜂”级、“黄蜂”级、“牛虻”级。扫、布雷舰艇的级别以青少年通常使用的名字命名,如“阿寥沙”级、“娜佳”级、“尤尔卡”级。登陆舰以人名命名,如“伊万·罗戈夫”号、“亚历山大·托尔采夫”号。情报船有的以地名命名,如“海滨”号、“高加索”号;也有以水文科学名词命名的,如“领港员”号、“方位”号。运输舰以河流命名,如“别列津河”号、“额尔齐斯河”号等。
1144型巡洋舰
1144型巡洋舰由于建设周期长,且经历了前苏联解体,在前苏联/俄罗斯海军内部的研制计划中被细划分为11441工程和11442工程,因而相应的舰艇又被一些学者,区别称为1144型,巡洋舰、11442型巡洋舰。
1144型巡洋舰是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舰,舰满载排水量超过25万吨,仅次于航空母舰,舰上装载超过400枚导弹,因此有“武库舰”的称号,是世界上仅有的排水量超过两万吨及使用核动力的现役巡洋舰。因其强大的火力以及巨大的吨位,又被西方军事家划分为战列巡洋舰。
在基洛夫时代之前,苏联军舰几乎没有考虑过隐身性能,无一例外的甲板堆满了各种杂物。但是到了基洛夫的时代,虽然也有为数众多的天线,但是电子天线基本上被集成到了中间的主桅杆上,整体外形为内倾斜构造;和凌乱的苏联其他舰船相比,基洛夫级的前后甲板相当光滑。
上层建筑主要布置在中后部分为两部分,在其上布置了大量电子设备;舰体前部主要是导弹发射区,也是全舰主要的火力投射区,有各型垂直发射装置;上层建筑后方为一门主炮,以及直升机起降,及维护区。
高大的桅杆和烟囱一体式建筑位于舰中部,装有“顶对”3坐标对空搜索雷达天线; 倾斜上翘的舰首和具有坡度的舰桥,上层建筑后方有切入式甲板; 第二座桅杆和上层甲板建筑位于主桅后方,装有“顶板”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和“顶罩”火控雷达天线。
130毫米/70舰炮安装位置紧靠飞行甲板前方;CADS-N-1防空导弹/舰炮合一系统及“热闪”/“热点”火控雷达/光电指示装置位于SS-N-19导弹发射装置两侧的上升平台上;其余4座位于上层建筑后方。
另外从舷窗布置来看,居住舱比较偏近中间,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全舰大约有1600个船舱。其中140个单人或双人间的军官和士官住舱,30个军士和水兵住舱(每间可供6-30人居住)。
全舰有220个门廊,49条走廊,总长度近20公里。舰上设有15间淋浴室,两间浴室,一间桑拿浴室,以及一座小型游泳池,另外还设有图书室和健身娱乐,中心,双层的医疗中心,包括门诊部,药房,X光室,手术室,看护隔离病房,和牙科诊所。
“乌拉尔”号大型侦察舰: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个国家所研制的武器也是越来越先进,加入了诸多电子设备还有导航系统等装置。就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苏联的海军制造业便已经十分完整了。虽然在苏联解体以后,大多数的造船业都由乌克兰继承,不过俄罗斯同样继承了苏联大量的武器装备跟海上舰艇,其中便有世界上体积最大的电子侦察舰—“乌拉尔”号大型侦察舰。
一九七七年,前苏联国防部决定建造一艘集电子侦察、通信和指挥功能于一身的巨型核动力情报搜集船。舰名“乌拉尔”号,代号“1941泰坦工程”。一九八一年五月于列宁格勒(圣彼得堡)波罗的海船厂动工,一九八三年五月下水,一九八九年八月服役。“乌拉尔”号体积庞大,全长265米,宽30米,满载排水量约35万吨,航行速度是20-22节。
因为“1941泰坦工程”是敌方反舰武器的重要目标,因此需要安装一套防御武器。为了应对跟导弹那般的高速目标,“乌拉尔”号携带四门ak-630口径30毫米自动武器,十二挺NVS-127型机枪、轻型防空导弹以及轻型反舰武器,在侦察舰的尾部,还有机库跟卡-32直升机停机坪。
跟苏联海军其他侦察情报船比起来,“乌拉尔”号这艘专门针对美苏冷战而设计的“航母情报船”,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因为船体较大,“乌拉尔”号可以安装多种电子设备,不但能够监听美国所有洲际导弹跟战略航空兵机场的无线电信号及大部分美军侦察和通信卫星发回的微波信号,还能够用作海战指挥预警中心,给俄军政***直接传送战略情报。
还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其无须加油,就能够长时间游弋在美国近海实施抵近侦察的特点,更使得“乌拉尔”号成为美国政府最头痛的苏联军舰之一。
“乌拉尔”号的第一次航行是从列宁格勒前往福基诺附近的基地,其任务便是远征以及探测追踪导弹。不过,“乌拉尔”号侦察船先天不足,后天乏力,一直不能充分发挥实战效能。主要是建造质量有些问题,核动力装置冷却系统故障未能消除,吨位巨大,维修不便。
而且,等到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实力急剧衰弱,这艘“巨无霸”基本上成了摆设。舰队也难以负担起一艘大型核动力侦察舰的操作以及维修费用。
一九九零年,“乌拉尔”号起火,根据推测,因为短路,电缆线路起火,火势蔓延到机舱后部。然而那时候已经没有资金提供给“乌拉尔”号去维修。
最后,又发生另一场火灾,“乌拉尔”号的电缆全部被烧毁。因为“乌拉尔”号已经无法执行任何侦察任务,核反应堆已经关闭,所以最后俄罗斯彻底放弃修复“乌拉尔”号。二零一零年,俄罗斯决定将其拆解,“乌拉尔”号也彻底消失在历史中。
中国的主力舰艇中,驱逐舰是“1××”,护卫舰是“5××”,没有“3××”的
50、60年代,进口苏联的驱逐舰主要是“果敢级”的四艘,“鞍山”“抚顺”“长春”“太原”(舷号101-104)
另外,从苏联引进“Riga”级护卫舰图纸制造了成都级护卫舰(505-昆明、506-成都、 50-萍乡、509-西昌)。
“乌拉尔”号大型核动力侦察舰的资料?
本文2023-10-17 15:16: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7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