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有什么历史名人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东北)人。
东汉末年曹操部下。
太祖破袁氏,辟琰为别驾从事。
曹操征并州,留琰傅曹丕于邺。
魏初,拜尚书。
主曹丕为太子。
操贵其公亮,迁中尉。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加魏王,以为意指不逊。
罚琰为隶,后赐琰死。
崔篆(?——?),西汉安平人。
王莽时建新大尹(太守),临终作《慰志赋》。
崔骃:东汉文史学家,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安平县)人。
少与班固、傅毅齐名,曾为府掾,后改主簿,著有《达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
其子崔瑗,官至济北相。
为著名书法家,工章草,其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人称“草贤”,著有《草书势》
崔瑗(77——142年),东汉书法家,安平人,字子玉,崔駰次子,著《崔瑗集》五卷。
崔寔(?——170年),字子真,东汉政论家,安平人,著述颇丰。
崔烈(?——192年),东汉安平人,崔寔堂兄,官至司徒。
崔州平,生卒年不详。
名不详,字州平,博陵 安平(今河北安平)人。
东汉末年隐士,太尉崔烈之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
与荆襄一带的名士徐庶(元直)、石韬(广元)、孟建(公威)、庞统(士元)、诸葛亮(孔明)等人常有来往。
崔洪(?——291年),字伯良,西晋安平人,官至司农、吏部尚书。
崔浩:清河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人,后魏时官至司徒。
其修史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门之灾。
崔宏:南北朝时清河东武城人,官至吏部尚书,曾执掌机要,参与草创过各种制度。
崔灵恩,南朝梁东武城人,遍读五经,尤精三《礼》、三《传》,初为北魏太常博士,后归梁,累任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官至贵州刺史。
常聚徒讲学,着有《毛诗注》、《周礼集注》、《三礼义宗》。
崔鸿:字彦鸾,东清河鄃(夏津县古时称鄃县)人。
约生于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初,卒于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史学家。
撰《十六国春秋》一书。
崔颢: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
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崔颢集》。
崔护: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官至岭南节度使。
其诗《题都城南庄》,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千古传诵。
崔白:濠梁(今安徽省凤阳)人,北宋名画家,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
其笔法劲利如铁丝,设色较淡,改变了宋初以来画院流行的浓艳细密之画风。
崔广,汉初人,字少通,号夏黄公。
与东园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同隐居商山(今陕西省山县东),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
崔琳,唐代武城人。
政事开明,开元(公元713-729年)间为中书舍人,累官太子少保。
为唐玄宗器重,曾书其名,以金瓯覆盖之。
崔挺,北魏京师人,字双根,少好学,孝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时任光州刺史,大行开化之风,累官本州岛大中正、北海王司马。
为官清廉,有人曾赠以玉璧,被挺推却,曰"昔无杨震之金,今岂有崔挺之璧?
崔玄暐,唐代博陵人。
长安初(公元701年)为天官侍郎,历任凤阁侍郎、中书令,封博陵郡王。
其弟崔升,官至尚书左丞;其子崔琚,颇以文学知名,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其孙崔涣,官至御史大夫;曾孙崔郢,自商州防御史兼殿中侍御史,升监察于史。
后人称五龙。
崔立:将陵(今山东省德州)人,金末自称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郑王。
崔斌:元朝名臣,官至中书左丞(副丞相)。
其人才思敏捷,性情刚直,为官清廉,深受元世祖信任。
崔述: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清代历史学家,考据学者。
字承武(1740-1816),号东壁,河北大名人。
乾隆举人。
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知县。
任职期间,兴利除弊,为人称道。
30岁后,因见群经的传记、注疏多与原经文有出入,由怀疑而进行考据,辨别真伪。
他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于经。
对战国以下的书,都以为不可全信,因而专攻古史。
对近代史学界怀疑古书古事的风气,颇有影响。
所著书以《考信录》为主,包括《三代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等,近人汇印为《崔东壁遗书》。
崔骃:东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人。
少与班固、傅毅齐名,曾为府掾,后改主簿,著有《达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
其子崔瑗,官至济北相。
为著名书法家,工章草,其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人称“草贤”,著有《草书势》。
崔善为:唐代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
善天文算历和断狱。
曾随李渊起兵,后封清河县公。
崔敦礼、崔敦诗:南宋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二人均为绍兴进士。
敦礼著有《宫教集》、《刍言》。
其弟敦诗文才敏赡,著有《玉棠类稿》、《西坦类稿》等。
崔子忠:北海(今山东省莱阳)人,明代著名画家。
擅画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画。
与陈洪绶并称“南陈北崔”。
河南渑池崔氏字辈:“友应从连之学凤殿中云鸿道书月乐德”。
河南鄢陵崔氏字辈:“皇恩雨露深”。
河南孟州崔氏字辈:“绍清子(恩)广贵 恭宽信敏惠”。
河南永城崔氏字辈:“大师怀邦云 金(洪)守王廷永传家”。
河南唐河崔氏字辈:“广立万世永庆书端得明照发”。
河南濮阳崔氏字辈:“广克福三朝常秉新殿朕希旺献祥瑞光华庆永平”。
河南宁陵罗岗崔氏18~~67世字辈:会殿修本体,敬守希传方;继效振法广,毓兴树德芳;建照超耀宪,延增庆占营;宝贵义志高,永远生才金;福禄寿瑞祥,长久百万春。
河南永城崔氏字辈:思一超山自兴永城崔氏分四姓崔,夏邑崔,龙岗崔,不知道我们是谁的分支 我们和其他地方崔氏不一样的是字辈的位置,比如崔思,崔一,崔超,崔山,崔自,崔兴,听老辈说一直都是这样子排的
河南商丘崔氏字辈:亭俊元维乐、景木庆凡祥、振海玉东阳
河南商丘市夏邑县中峰乡孙各村崔氏字辈:庭俊元维乐,景目庆凡祥。光有字辈无家谱,追寻在世老人没有人记得有家谱,我就开始我们崔姓来源,先祖大约在清朝中期由商丘市于城县杜集乡崔柚方迁入,近两年去崔柚坊多次认证来源于此,他们附近四五个村的字辈与我们相同,可问到家谱无人知晓,他们什么时候从何处来到此处也没有人知道,目前寻到相同字辈有七八个村庄,都想新建家谱,可家序难写,只听老人口口相传是从山西洪同大槐树来,堂号为三戟堂,没有留下任何历史资料
据我所知,在山东省临沂市庆云县崔家是有传统的算卦文化的,世代相传,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崔家算卦因为历史悠久、准确性高而著名,被称为“崔家古卦”,吸引了不少游客和信徒前来拜访和求卦。如果您需要崔家的算卦服务,可以试着联系一下相关的崔家传人或者卜算馆,或者前往崔家祖居进行咨询和预约。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到您!
崔姓是中国、朝鲜和韩国的姓氏之一,其主要来源于姜姓,始祖传为姜太公,鼻祖为炎帝神农氏,山东临淄(淄博)为崔姓的发源地。
崔[cuī]姓的起源有四个:
崔氏图腾
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齐国君主齐丁公伋嫡长子季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记载,炎帝神农氏后裔,西周时期齐国国君丁公伋的嫡子季子曾食采于崔邑(今山东邹平县魏桥镇崔八村),子孙以邑为氏,是为山东崔氏。姜太公的
儿子丁公佶,是西周时期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有个嫡子叫季子,本来应按礼制继承齐国君位,但他却让位给弟弟姜叔乙(乙公得),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崔城,今山东邹平魏桥镇崔八村)逍遥自得。[1] 在姜季子的后裔子孙和邑地住民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崔氏,世代相传至今已有三千余千年的历史,史称崔氏正宗,现在山东省邹平县魏桥镇崔八村建有全国性崔氏大宗祠。
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姜尚因辅佐文王、武王建周有功,被分封于齐,建齐国,为公爵。数传至齐丁公时,有长子姜季子应袭公爵,但辞而不受,让位于胞弟叔乙。叔乙继位后,把崔邑(今山东邹平魏桥镇崔八村)一带的地方赏赐给他作为食邑。从此,季子的子孙便在崔邑居住下来,后来又把食邑的名称崔当作姓氏,从而成为崔姓人。
崔姓得姓以后,世代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是当时的公卿世家之一。如季子八世孙崔杼是齐国权臣,独揽朝政大权多年。后来由于他在政争中失败,崔姓才在齐国失去权势,南迁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秦朝时,崔杼裔孙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入汉以后,崔意如长子崔业袭封这一爵位,并在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东北)定居下来。崔业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二人的后代在汉魏南北朝及隋唐时各发展成为强宗大族,名贤辈出,史称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为“七宗五姓”之首。由于两支崔姓人繁衍众多,加上仕宦迁徙等原因,崔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郑州崔氏、鄢陵崔氏、齐州崔氏、青州崔氏,以及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南祖房崔氏等。光在唐代,崔姓就由清河、博陵二望分出10房崔氏,累计出了29位宰相。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俗谚,崔姓被当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源于高丽族,出自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新罗国留唐学生,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新唐书》所载,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新罗国有崔氏。新罗国,是公元四世纪由三韩的辰韩斯卢部所建,都城为金城(今韩国庆尚道庆州)。从公元四世纪末起,新罗国先后与前秦、南齐、梁、北齐、陈、隋、唐登王朝通交,大力吸收中国汉文化。期间使用汉字并创造了用汉字标音的吏读文。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起,新罗设立国学,通读《论语》、《礼记》等汉文经典书籍。当时,包括僧侣在内的新罗留唐学生很多,其中学有所成者亦不少,为朝鲜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唐朝时期,有大量新罗留唐学生因唐王朝的历代宰相除了皇族李氏以外(有六十一人),就属崔氏最多,足有三十六人,遂以其姓为汉姓,成为后来的高丽大姓崔姓氏族。高丽崔氏本源不一,分别有庆州、全州、东州、海州、朔宁、江隆、和顺、江华、永川、耽津、鸡林、水原、隋城、牛峰忠州、通川、阳川、开城、稷山、龙州、兴海、杨州、汉南……等四十三个本贯派系,各不相属,彼此之间没有直系血缘关联。[2] 明、清时期,有大量高丽崔氏进入中原,逐渐成为今朝鲜族崔氏。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崔珠克氏,亦称赤穆特氏,源出蒙古察哈尔部,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汉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uijuk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汉族崔珠克氏多冠汉姓为崔氏。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彝族、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崔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崔氏,世代相传。
得姓始祖
“崔”得姓始祖:崔季子
相传炎帝神农氏为少典之子,因居于姜水(渭水支流)之滨而得姜姓。西周初年,其后人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人称姜子牙,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太公之子在周成王时为齐丁公。
季子名德兴,生卒不详。炎帝五十六世孙,齐丁公伋四子(嫡子)。丁公卒後季子应继君位。但季子仁爱贤良,孝悌有加,举贤让国於庶兄叔乙。季子携家人隐居景色秀丽之崔邑,後以邑封姓,其子孙随为“崔”姓。史称“崔氏始祖”。齐丁公伋另一支系子孙以諡号为姓“丁”,故,齐丁公伋为“崔”、“丁”两姓先祖。
注:季子,古人排行以“伯仲叔季”之排行,“季”应为四,故季子在兄弟中排行为四。但,确是正妃所生,故君位应传给季子。叔乙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但因其为庶兄,古时嫡和庶有地位上的差别。
崔家有什么历史名人
本文2023-10-17 14:48:2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75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