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没留财产给子孙,凭什么家族却兴盛200年?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2收藏

曾国藩没留财产给子孙,凭什么家族却兴盛200年?,第1张

曾国藩没留财产给子孙,却给自己子孙后代留下了为人处世之道和家族精神,这是曾国藩家族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曾国藩的成功是几代人共同的积累,曾国藩祖上几代人都是读书人,他们想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自己家族的命运。但是似乎上天并没有垂怜曾国藩的家族,几代人当中只有曾国藩最后凭借着自己不懈努力登堂入室,曾国藩在自己宦海浮沉的为官之路当中也领悟了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道理。

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历史上大多数历代为官的家族都没有好下场,在政治斗争当中一个家族不可能永远站对队伍,一旦走错一步就可能是万丈深渊。这样的风险性太大。曾国藩也从来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全部入朝为官,走上仕途之路,他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进行人生规划,自己喜欢什么就可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自己的子孙后代没有能力守住自己打下的基业,自己的家族也会在顷刻之间毁于一旦。曾国藩虽然没有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巨额遗产,但是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不管自己的子孙后代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能和周围人打成一片,都能在社会当中立足。树立家风,解决家族的延续问题。 

曾国藩教育自己的孩子以身作则。他虽然是清朝四大名臣之一已经是大权在握,但是他并没有建造富丽堂皇的宫殿,他始终住在自己的老房子当中,而且从小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家务活,自己的衣服都要自己清洗。曾国藩给予后人自主的道路选择权,他们从事各行各业,从小的严格家教在社会上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

曾麟书。

曾麟书(1790109~185724)派名毓济,字竹亭,祖籍湖南衡山县白果,出生于湘乡县荷塘(今双峰县荷叶镇)。

曾麟书(Zeng Linshu)是曾国藩的父亲。初为山乡塾师,43岁时参加第17次乡,终于考中秀才。仅曾麟书五代子孙,自清道光十二年至光绪末年,就出了曾国藩、曾广钧两进士,举人、优贡、秀才更是多达20余人。

子曾国藩、曾国荃均擢总督,因子贵,以知名乡绅活跃于湖南城乡。卒后诰封中宪大夫、荣禄大夫、光禄大夫,诰赠建威将军、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威毅侯、一等威毅伯。

扩展资料:

曾国藩的亲属:

1、曾国荃

曾国荃(1824—1890年),字沅甫,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

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1856),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年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历任陕西巡抚、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2、曾纪泽

曾纪泽(1839年12月7日-1890年4月12日),字劼刚,号梦瞻,清代著名外交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位驻外公使,与郭嵩焘并称“郭曾”。

曾纪泽是曾国藩次子(国藩长子纪第早殇 ),1877年(光绪三年)袭侯爵。1878年(光绪四年)出任驻英、法大臣。

在出使期间,深入了解各国历史、国情,研究国际公法考察西欧诸国工、商业及社会情况。

1880年(光绪六年)兼驻俄大使,与俄谈判收回伊犁事宜,于1881年(光绪七年)2月24日签订《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权,被认为是晚清一次较为成功的外交行动。

1883年(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主张“与法人辩,始终不挠”。又疏陈“备御六策”。1886年(光绪十二年)归国。1890年(光绪十六年)去世,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惠敏”。

曾纪泽学贯中西,工诗文,书法篆刻,善山水,尤精绘狮子。著有《佩文韵来古编》、《说文重文本部考》、《群经说》等,后人辑为《曾惠敏公全集》。

——曾麟书

曾国藩没留财产给子孙,凭什么家族却兴盛200年?

曾国藩没留财产给子孙,却给自己子孙后代留下了为人处世之道和家族精神,这是曾国藩家族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曾国藩的成功是几代人共同的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