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后陈平是怎样恢复刘氏天下的?
刘邦死,吕后专权,汉处多事之秋,丞相陈平圆滑应变,曲意迎承,稳住汉室统治。内心里却深谋韬晦。吕后一死,陈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戮吕氏族人,恢复刘氏天下,延续汉朝统治。
陈平生平简介
陈平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当他年轻的时候,他喜欢阅读,而且他雄心勃勃。他曾经为村里分过肉,他的父母表扬了他。他感慨地说:“你让平屠天下,就和它一样多肉!”秦二世元年,陈胜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揭竿而起,陈平的过去受到王维的责难。不久他就死了,入关破秦。三秦定时,汉室减。拜太师,使参,护军。
后来,他担任亚洲将军和警卫军中尉。陈平参加楚汉战争,先后平定异姓诸侯,成为汉武帝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被困荥阳时,陈平建议捐出数万斤黄金,离间项羽诸将,致使项羽重要谋士范增忧心忡忡而死。高建议逮捕刘邦,为他的假梦之旅。次年,刘邦在平城困住匈奴七天七夜。采纳了陈平的计划后,他贿赂了单于阏氏来消除隔阂。由于功勋卓著,陈平被封为侯、曲尼侯。
汉高祖死后,以为郎中,傅教惠帝。惠帝六年,以陵为左右丞相。国王的陵墓被免除后,陈平被任命为右丞相。然而,却因为被加封鲁而被剥夺了实权。吕后死后,与邱密谋平息朱禄之乱,立为代王。文帝初,陈平让位给周波,成为左丞相。他因尽忠职守而受到文帝的表扬。不久,周波下台了,陈平成了首相。第二年文死了。屈侯卒,赠侯。
刘邦的得力大臣让吕后死了。为什么陈平没事?
吕后之所以没有杀死陈平,对陈平的评价给了我们启示:
司马迁:“丞相陈年轻时,善巧。当他切肉的时候,他的意思很远。楚魏之间,他死于高第。解决纷争的困难,撼动国家的苦难,往往令人惊讶。鲁皇帝在位以后,很多事情都出了差错。可是,平却出人意料地脱了身,立了祠堂,最后还起了个光荣的名字,叫咸香。岂不是善始善终?不知道怎么办,你能成为这个人吗?”一个“没想到”就能说明,陈平在死亡线上对吕后体贴入微,最后才得以保命,得到好下场!
第一,我没有听从刘邦的命令去杀樊哙。这件事发生在刘邦去世前夕。樊哙,你是谁?刘邦的爱人,汉朝的英雄,还有吕后的妹夫,这么重要,陈平当然知道不能随便杀了他们。因为当时吕后的权力已经很大了,但是是刘邦的命令,必须执行。陈平有所思,决定暂时不听从刘邦的命令杀掉樊哙,而是将樊哙运送到首都Xi安,然后再做打算。
这个决定救了陈平的命。因为在回Xi安的路上,刘邦死了,世界其实是属于吕后的。当听到刘邦死的消息后,他立即跑到鲁的后宫,说明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表明了他不杀樊哙的决心。
第二,他抓住机会,向投怀送抱,帮助铲除了反叛的刘氏家族,巩固了她的天下。
陈平是怎么死的?
文帝初,陈平让位给周波为左丞相,文帝赏识他的本分。不久,周波下台了,陈平成了首相。文死于孝宗的第二年,得以死得好下场。
刘季就是刘邦(汉高祖),张良就是司马迁赞过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千古谋圣,陈平后成汉初宰相,一个很擅阴谋的的谋术家。至于项羽为什么不得天下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打败秦后,项羽只是想回复以前的六国分治天下(除秦),纷纷找到各国存活下的王族后裔。但张良等主张一统天下后的保障和平。所以刘氏集团的理念也许正契合了历史趋势吧。
陈平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虽然他没有列入初汉三杰,但陈平对于刘邦来说也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陈平帮助刘邦参与了楚汉之战,以及平定异姓诸侯王的叛乱,此后成为刘邦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刘邦去世后陈平辅佐汉惠帝,和王陵并为左、右丞相,此后他还同周勃平定诸吕,保住了汉室根基迎接刘恒即位。其实陈平的才智足以比肩张良,而且他还有张良没有的一面。
众所周知,协助刘邦建立汉朝的众功勋中,萧何、张良、韩信功劳最大,被称为汉初三杰。萧何长于政务、张良运筹帷幄、韩信战无不胜,可谓刘邦集团在政、谋、战三方面各自的领袖。
然而,从秦朝崩溃到汉文帝开启文景之治,几十年中,中华大地烽烟四起,长安朝堂剑影不断,可谓多难之秋。即便是楚汉战争中的开国功臣,也很难善始善终。
萧何位列相国,被刘邦猜忌,只能自毁名誉而免罪;张良于立国后闭门修道,明哲保身;韩信则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最终惨死长乐宫。
不过,汉初却有这样一人,在荥阳、白登两次随刘邦遭困、命在旦夕,却又都靠着智略,帮助高祖化险为夷、逃出生天。立国后,他成为朝堂上的不倒翁,在刘邦、吕雉这样疑心重、手段狠的强人手下曲伸游刃,官位还越做越高。诸吕的骚乱过后,他迎立文帝,甚至在一段时间内独居相位。
此人,便是西汉丞相、曲逆侯陈平。
后世文人在月旦古时谋臣时,常将陈平与张良并称,遂有良平之才或良平之谋的说法。笔者无意将张良、陈平分个高下,因为他们宛如一块硬币的两面,是不同类型的谋士。张良是韩国名门之后,故国的遗产、旧部都是他的起家资本,陈平是户牖贫农子弟,白手起家,甚至靠吃软饭摆脱困境;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身材不够伟岸,陈平则身姿长大,是公认的美丈夫;张良一生服膺道家,寡欲而终,陈平初信黄老,后来其意固已远,以荣名富贵而终;张良画策,多为大战略,上得了台面,是阳谋,陈平用计,秘字第一,世莫能闻,是阴谋。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称陈平六奇既用,诸侯宾从於汉,也在《陈丞相世家》中写陈平凡六出奇计,于是,陈平六出奇计的典故便声名远扬。不过,关于六计具体指哪六条,似乎有一些分歧,而若是只看陈平在楚汉战争中的功劳,也不能总括陈平之智的全部内涵。因此,笔者不再按时间顺序罗列六计,而将史汉二书所载陈平的大小计略综合考量,并按其特征分为四类,以探求断尽陈平一生的知谋二字(王鏊语)的真谛。
一、善于应变决策
秦末汉初是危机四伏的时代,无妄之灾来敲门是常有的事,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而能否躲过这些明枪暗箭,关键要靠第一时间的应变,若是没有临场应变之能,纵是有满腹智计,多半来不及推敲片刻便要大难临头了。
陈平正是一个反应极快,越是惊险、应变越快的人,有两个案例可以证明。
其一,在陈平先后不容于魏王咎和项羽,最终决定投靠刘邦时,他却在前往刘邦阵营的道路上遇到了凶险。乘船渡过黄河时,那船夫看陈平仪表堂堂,便猜测他是逃亡的将领,身上一定有值钱财物,于是杀机渐起、目露凶光。陈平见状,居然立刻脱下衣物,光着膀子和船工一起乘船。这一脱,便能证明自己身无长物,船工见财起意之心也就平息,陈平也以此逃过杀身之祸。
其二,刘邦弥留之际,燕王卢绾反叛,令樊哙讨之,但是又有人进了樊哙的谗言。性命已如风中之烛的刘邦怎能明辨是非,便令陈平、周勃去樊哙军中取代他,不仅如此,还要陈平一到军中即刻斩杀樊哙。
这无疑是一项苦差,擅杀樊哙这样劳苦功高的主将,必令三军浮动,一旦发生哗变,执行处斩樊哙命令的陈平自己肯定凶多吉少。另外,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刘邦时日无多,吕后即将成为汉帝国真正的掌舵者,若杀了樊哙这样的吕后亲戚,吕后不会轻易放过自己。
于是,陈平当机立断,竟不执行刘邦之令,而是改处斩为押送,用囚车把樊哙送往长安。而当听到刘邦病逝的消息后,陈平更是马上弃下囚车,单骑抢先回到长安,向吕后表白忠心,这才消去了受谗被诛的风险。
擅改刘邦圣旨,单骑面见吕后表忠,都是陈平的应急处置,也都是险棋,但陈平凭借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当机立断,成功保全自身,其应变之能由此可见。
二、懂得隐忍从权
作为一个自谋其身之能登峰造极的人物,陈平可不只会事到临头才金蝉脱壳,最好的方式永远是预防,而预防的智慧则在于韬光养晦、靠着一时的隐忍从权,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吕后是一个清除异己绝不留情的人,刘邦尚在时,韩信、彭越两个沙场能手就都死在吕后话语中暗藏的刀锋下。刘邦过世后,吕后更是大力铲除异己,刘邦的妃子、刘姓诸侯王和开国功臣都有不少受到打击。但陈平却始终安然无恙,靠的就是韬光养晦的隐忍手段。
吕后提出诸吕封王时,陈平位居左丞相,右丞相王陵性子刚烈,以非刘氏不王的原则力拒。谁料吕后一招明升暗降,一举把王陵排挤出朝堂。陈平则假意赞同,继续留在相位。除此之外,他还摆出一副沉迷酒色的样子,让吕后放松警惕。事后观之,正是陈平的曲伸,才让他能够留在相位,保全了一些在吕后去世后扳倒吕氏集团的权力基础,若他也像王陵那般刚直,诸吕之乱的胜利者恐怕不好说了。
忍一时的从权智慧,不只能用在自身,也可助力他人。当年刘邦策动垓下之战,韩信以封齐王为要求换取出兵。刘邦本大怒,但陈平和张良立刻阻止他,让他先封韩信,以防韩信自立门户而使天下陷入三分的僵持局面,待彻底消灭项羽后,再收拾韩信也不迟。刘邦立刻领悟,这才有了垓下之胜利以及之后统一强盛的汉帝国。
三、长于权衡取舍
凡成大事者,必不拘小节,通往权力顶峰的路途上免不了流血牺牲,若是不懂取舍、优柔寡断,则难免因小失大。刘邦一生有两次凶险的被围经历,一次是被项羽围在荥阳,一次是被冒顿单于围在白登山,而两次都是陈平运用奇计,靠相对较小的牺牲换来了刘邦的安全。
楚汉僵持的成皋之战中,刘邦曾在荥阳城被围困多时,人困马乏、缺兵少粮。此时若想逃跑,必须牺牲一些诱饵。恰好刘邦账下有一义士纪信,愿假冒刘邦、拖住项羽。于是陈平立刻在刘邦同意下写好降书、送给项羽,书中声称要先放数千妇孺,然后归降。当夜,陈平在荥阳东门夜出女子两千人,并由纪信假扮汉王坐在龙车之上,楚军果不追击。当妇孺散尽,纪信的西洋镜被拆穿,为时已晚,陈平和刘邦早已趁夜带少数亲信从西门逃出。之后,纪信被项羽烹杀,但用少数部下换得主帅的保全,在功利角度来看是稳赚不赔的交易,陈平在荥阳所做的取舍保住了汉王刘邦,也成就了义士纪信,虽残酷,但正确。
白登之围的凶险程度较荥阳有过之无不及。刘邦亲征匈奴,自带轻骑北逐之,到平城,步兵大部队还未跟上,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千钧一发的时刻,高祖用陈平奇计,派使者游说单于阏氏,冒顿随后解围之一角,刘邦在层层护卫下逃走。《陈丞相世家》称这条奇计的内容世莫得闻,而《匈奴列传》则载陈平用重金贿赂阏氏,让他告诉冒顿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冒顿见原先约定的援兵又没到,担心被汉军反包围,于是放过刘邦。平城雪中,陈平靠重金换得冒顿解围,然相比高祖性命,千金又有何贵,这次权衡取舍,陈平又赌对了。
四、出手阴狠诡诈
前文所述的三种特质,或可被视作智略家的普遍长处,若论陈平智计的标签式特征,秘、阴、诡甚至是毒这样的形容词才配得上。毕竟,连陈平自己都承认自己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多阴祸也。
而最能体现陈平计策阴狠诡诈一面的,当属离间项范,智擒韩信两招。
陈平投入刘邦阵营并取得信任后,汉高祖以陈平为腹心,沈机秘画。因此,陈平的只能可以被定义为亲信谋士,且掌管谍特等隐秘行动。荥阳被围时,陈平说动刘邦,得到黄金四万金,对项羽阵营行反间,间其君臣。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一掷,谣言立起,先是钟离眛等名将被项羽疏远。后来,陈平又教刘邦在接见项羽来使时佯装惊讶,说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随后大大降低招待的规格。楚使归去后如实禀报,项羽果然对范增起疑,范增怒而致仕,不久忧愤而死。仅用金钱和刘邦的一席话,陈平便让楚营分崩离析,失了钟离眛这样的臂膀,又丢了范增这样的智囊,不费一兵一卒,是奇计,也堪称奇迹。
而面对韩信,陈平的诡诈则让这个在疆场上、万军中无往不利的淮阴侯乖乖做了阶下囚。高祖六年,韩信谋反的流言甚嚣尘上,诸将怂恿刘邦发兵讨伐,陈平则通过冷静分析告诉刘邦:在战场上和韩信决胜,胜算并不高。他建议刘邦假借出游云梦泽,以天子巡狩、大会诸侯的惯例召韩信前来,这样韩信定不会生疑,如此,擒韩信一力士之事耳。刘邦依计而行,韩信果然受执,只能空叹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在朱虚侯刘章和太尉周勃平灭诸吕之后,长安城的列为大臣聚在一起商议:「 ”少帝和梁王,淮阳王,常山王都不是孝惠帝真正的儿子,是吕后用计谋将别人的儿子冒名顶替而来的。在杀死他们的母亲,然后养在宫中,让孝惠帝认他们做儿子。 立他们为后嗣和诸侯王,以此来加强吕氏的力量。现在既然吕氏已经被全部诛灭了,若是留着他们所立的皇帝,等到他们长大以后执掌朝政,我们这些人就都要被灭族了。”这段话前几句可以说得上是一派胡言。 说来汉惠帝刘盈也不是个傻子,做了七年皇帝,和后宫妃嫔生几个孩子没啥毛病吧,此外,刘盈虽然有些懦,但也断然不会认非刘氏子孙做自己的后代,这帮大臣只是害怕,日后遭到报复罢了,所以,才给自己找了这么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 既然,决定了要除掉汉惠帝刘盈的所有儿子,那立谁为新帝,就成为了摆在台面上的问题了。此时,有人说:「 ”齐悼惠王刘肥是高帝的长子,现如今他的嫡长子为齐王,推究本源来说,是高帝的嫡长孙,可以继立。” 不过,这个建议并没有得到大臣们的认同,大臣们认为:”吕氏就是依仗皇家外戚的身份作恶,最终危及到了宗庙。残害了功臣,如今齐王的母亲姓驷,他的舅舅驷钧也不是一个好东西,如果,立齐王做皇帝,难免不会成为第二个吕家。「 ” 这时,大臣们想拥立淮南王刘长,但问题是刘长年纪还小,外婆家也不是良善之家。最终诸臣想到了远在代地的刘邦第四子刘恒,大臣们商议道:”代王刘恒是如今高帝在世的儿子中,最年长的,性格仁孝宽厚。 太后薄氏娘家也都很谨慎善良。况且拥立辈分高的更加明正言顺,再加上代王本身又以仁孝闻名天下,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既然,决定了,群臣便秘密派人前往代地,准备迎回代王刘恒,但是,前去代地的使者,却遭到了刘恒的拒绝。 刘恒拒绝也没什么错,毕竟,长安刚刚发生了政变,一切还没有什么定数,贸然前去有可能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大臣们见刘恒不肯来,便再次派出使者,前去迎请,这一次,刘恒才同意,他乘坐着六匹马拉的车,前往长安。 闰九月二十九乙酉日,刘恒到达了长安,先是住在了代王府邸,大臣们前去拜见代王刘恒,奉上了代表天子的玉玺,并共同推举刘恒做新的大汉天子,刘恒在几经推脱之下,最终,接受了群臣们的请求。 既然,刘恒已经答应做皇帝了,那宫中那几个汉惠帝刘盈的儿子,就可以去地下与他们的父亲刘盈团聚了。此时,东牟侯刘兴居站出来说道:「 ”诛杀吕氏我没有功劳,现在就让我前去清除宫室吧。”言罢便和汝阴侯夏侯婴一起进宫了。 刘兴居上前对少帝刘弘说道:「 ”足下不是刘氏子孙,不能够再当皇帝了。”言罢便示意左右持戟的侍卫放下武器离去,起初有几个侍卫对少帝刘弘还是有些感情的,所以不愿意放下武器离去,但最终在太监张泽的劝告下,还是选择了离去。 侍卫撤走之后,夏侯婴就招来天子的座驾载着少帝刘弘出宫,刘弘问:「 ”准备将我安置在何处。”夏侯婴回答道:「 ”安置在宫外。”最后,刘弘被安置在了少府。而天子的车驾则是前去代王府迎接代王刘恒。 东牟侯刘兴居向刘恒报告说:「 ”宫室已经清除。”代王刘恒便在这一天的晚上乘车前往未央宫,此时,未央宫的正门又是个谒者持着戟在那里守卫,见到刘恒的车驾便问道:「 ”天子还在,足下为何进宫?「 ” 此时,太尉周勃走上前来,对守门的谒者说明了缘由。十位谒者这才放下武器转身离去。刘恒进入未央宫,开始了他的执政生涯。就在这一天夜里,有关部门的官员们分别在各个府邸诛杀了梁王刘太,淮阳王刘强,常山王刘朝以及少帝刘弘。 就这样在汉朝诸多功臣的屠刀之下,汉惠帝刘盈也像他的几位兄弟一般断绝了后嗣,诸臣公的做法又与吕雉何异呢?不都是为了保全自己,而去残害别人么,不过,政治斗争永远都是这样,上位之路必然充满着血腥。这些孩子本无罪,但生在皇家,就是他们的取死之道了。 接下来会有什么故事呢?喜欢的朋友请关注我的下一篇文章,谢谢支持。
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是非常频繁的,超过200年的朝代非常少。而超过400年的朝代,只有汉朝。为什么许多朝代短命,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皇族和大臣这两派势力的稳定关系被打破了。而汉朝超过了400年,这都得益于刘邦的2条遗嘱,成功打造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刘邦临死前,实际上汉朝的局势并不乐观。外有匈奴外族屡屡进犯,内有几次异姓王的反叛。战争刚刚结束,王朝还不安稳,且民生凋敝、百业待兴。
公元前195年,是刘邦生命中最后一年,可是,尽管已经年逾六旬,他还要为汉王朝的稳固而操劳。这一年,他刚刚亲征击败了反叛的淮南王英布,身上还带了箭伤。刘邦在回长安的途中,特地回到了老家沛县,与父老乡亲痛饮三天,在这里,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他,却写下了“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诗句,虽然这是一首胜利者的歌,但也透露出他内心的不安,因为身边的“守四方”的猛士都没了。
刘邦建汉时,曾经封了韩信、彭越、英布、张敖等八个异姓王,然而,在天下安定之后,该反的人反了,不该反的人也让他给逼反了,不想反的人最后也让他给杀了。在逐个杀掉了这些异姓王的同时,他也在反思:这些异姓王都不愧是能“守四方”的最佳人选,可我现在把他们都杀了,那我的刘家江山,该由谁来守护呢?又如何才能保持皇族与他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呢?
01 第一条遗嘱:白马之盟
公元前195年3月,刘邦拖着病体,立下了他去世前的第一条遗嘱:白马之盟。
刘邦把自己的老婆吕后以及朝中的王公贵族都聚集到了一起,像他当年斩杀白蛇起兵一般,不过这次是杀掉了一匹白马,与身边这些人一起盟誓。第一条:只要大汉存在一天,刘氏子孙就与诸位大臣有福同享。第二条更为有名,即“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也就是说,以后封王的,只能是刘氏子孙,否则天下人共同讨之,以后封侯的,必须要靠军功,否则天下人共同杀掉他。
这条遗嘱太关键了,成为了稳定汉朝四百年江山最为关键的一条“祖宗家法”。首先,维护现在这些大臣的既得利益。以后封侯,只能靠军功,后来多少将军熬白了头,就为了封侯,可惜军功不够,对不起,名气再大也不可以,比如“飞将军”李广,一生不得封侯。
当然,连他封不了,皇亲国戚也一视同仁,没有战功就封不了侯了。
后来吕后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想要给自己的亲戚封王,结果大臣们就跳出来说这是违法的,于是打乱了吕后的计划。汉景帝的王皇后,想封自己的哥哥为侯,结果又有人出来阻挠,说这是违法的。
所以,正是有了“白马之盟”的存在,给了刘氏一道“护身符”,消灭了异姓王存在的可能,也给了大臣们一柄“尚方宝剑”,一旦有皇亲国戚想不按规矩办事,他们也可以明正典刑。
02 第二条遗嘱:人事安排
就在“白马之盟”一个月后,刘邦的生命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这个时候,吕后走到刘邦的病榻前,试探性的问他:“陛下百岁之后,如果相国萧何死了,谁可以替代他?”
刘邦说:“萧何死了,曹参替代他。曹参之后,用王陵为相,让陈平辅助他。陈平智谋有余,可惜不能独当大任,可以再让周勃辅助他,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吕后再问接下来是谁,刘邦说那就不是你我能知道的事情了。
丞相一职,在汉朝时期是百官之首,朝廷的CEO,地位相当重要。既然有政治头脑的吕后直接把问题挑明了,刘邦也就借坡下驴,为防止吕后干政,干脆把之后的人才安排确定下来:曹参—王陵—陈平—周勃。其中,曹参是刘邦的嫡系,王陵是一个宁死也要坚持原则的人,陈平诡计多端、自保有术,但是没有军权,需要周勃的支持。
刘邦死后,吕后果然把持朝政,还把自己的亲戚们都提携起来,她虽然按照刘邦确定的顺序,让曹参、王陵、陈平等人轮流为相,可在吕后去世后,陈平、周勃都被吕家的人排挤成为了边缘人物。陈平为了保命,果然去找周勃,二人联手刘氏宗室,一起除掉了吕氏的亲族,彻底破坏了吕后的计划。“然安刘氏者,必勃也!”,事实果然让刘邦言中。
刘邦对吕后的野心非常了解,但是他并不会除掉吕后。这是因为他还需要吕后的力量,去制衡萧何这些老臣,从而达到一种互相制约、互相牵制的稳定状态。而一旦吕后亲族想要越界、篡位,他的这些人事安排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就会同时起作用,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
所以说,正是刘邦去世前这两条高明的遗嘱,让汉朝从此可以达到一种内部力量平衡、互相制约的稳定状态,也成功保住刘姓江山四百年。
一般都认为诛杀吕氏、夺回刘氏江山的核心人物是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其实,幕后还有一位关键人物,那就是陆贾!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郦食其(前268-前203,音同丽四基)与陆贾合在同一列传《郦生陆贾列传》中记叙,这原本实在是非常恰当的,因为二人在西汉建国中扮演的角色类似、功绩相当。但是陆贾的功绩却远远高于郦食其。本文将全方位为读者展示陆贾其人、其事。
01 平定南越
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时,一同反秦的尉他(即赵佗)也平定了南越(部落名,主要聚居于今广东一带),并建立了南越国。那时的南越国虽是蛮夷之地,但地域广袤,涵盖了今两广、海南及越南北部。
高祖考虑到天下初定、百姓劳苦,同时与赵佗多少有点英雄相惜,遂决定不再兴兵,但是天下必须一统(这种格局和品质与秦始皇类似,而项羽是完全不具备的),于是派遣陆贾携带“南越王”金印前往南越国对赵佗进行“任命”。
赵佗接见陆贾时,表现得十分傲慢,一副粗蛮的打扮、像簸箕一样伸开两腿坐着。陆贾见状,说道:
“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都生活在中原,祖先的坟墓也都在真定(今河北境内)。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不仅丢弃衣冠巾带的礼仪斯文,还想用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拒绝一统,那您的大祸也就不远了。
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时间,中国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
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天下一统,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愿意与您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来与大汉相抗,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
陆贾不愧是卓越的外交天才,句句切中要害、打到赵佗痛处。
赵佗听完,赶紧起坐,拱手向陆贾道歉:
“我久居蛮荒之地,自己也变野蛮了,有失礼仪,先生不要见怪。”
进一步问道:
“先生您看我比起萧何、曹参、韩信如何?”
陆贾回答:
“您似乎比他们更贤。”(高帽子先给赵佗戴上一顶。)
“那比起高祖呢?”
陆贾正色严肃回答:
“高祖从沛县起兵,讨伐暴秦,扫平强大的项羽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统领中国。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同高祖相论?”
赵佗一听,哈哈大笑,说道:
“先生说的也是实情,如果我堪比高祖,又何必到这蛮夷之地来建国呢?”
二人相谈甚欢,赵佗留下陆贾住了几个月,日日盛情招待,促膝而谈。
陆贾离开时,赵佗送了陆贾千金及不少礼物,礼物也价值千金,并称乐于向大汉称臣,成为汉朝的一个诸侯国。
陆贾完满地完成使命回到京城,刘邦极其高兴,封陆贾为太中大夫(主管舆论和宣传的“部级官员”)。当然,陆贾并没有提那一千金及礼物的事情。
02 “天下马上得之,但不能马上治之”
“天下马上得之,但不能马上治之”是陆贾的名言。
刘邦历来轻视儒生,统一中国前,但凡儒生求见,刘邦时常会先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撒泡尿。建国后,陆贾多次在刘邦面前谈及《诗》《书》,建议刘邦重视文治。一次,刘邦实在是忍不住,对陆贾说道:
“老子天下马上得之,与《诗》《书》哪有半毛钱关系?!”
陆贾针锋相对回答:
“天下虽是马上得之,难道还想在马上治之?!商汤和周武王武力‘逆取’天下(逆取这个词陆贾确实用得漂亮),但是也是以顺(文治)守天下,文武并用,才是长久之术。吴王夫差、智伯都是因极力炫耀武功而致使国家灭亡;秦王朝也是一味使用严酷刑法而不知变更,最后导致灭亡。假使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那么,陛下您又怎么能取得天下呢?”
刘邦毕竟是刘邦,心胸开阔,不仅善于纳谏,而且敢于自我否定。听完陆贾义正辞严的一番话后,虽然心里不爽,但是也面露羞愧神色,说道:
“你说得很对。那你就为我写部书,总结一下秦为何能够一统天下但是又迅速失去了天下。”
陆贾于是以奏章的形式写了十二篇文字,高祖每看完一篇都大大地赞扬一番,群臣都为高祖的开明欢呼。刘邦亲自为陆贾这十二篇奏章命名《新语》(就是 历史 上的《新语十二篇》)。
03 献计诛杀诸吕,夺回刘氏江山
这一点是历来为史学家和 历史 爱好者所忽略的,但在笔者看来却是陆贾一生最值得彪炳史册之处。
汉惠帝时,实际掌权的是其母亲吕雉。吕后很想罢免刘邦时封的不少王侯,而用吕氏代之,但是又顾忌那时的一帮敢于直言的诤臣,陆贾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陆贾智慧极高,看出了吕后的心思,自忖斗不过吕后,进而装病辞职,回老家过起了田园地主生活。他拿出当初南越王赵佗送给他的千金,分给五个儿子各两百金,告诉他们靠这两百金从事生产、生意,可以很好地过日子了。而他则驾着驷马豪车、捧着价值百金的宝剑、带着十名歌舞及随从四处游玩。并且对五个儿子嘱咐道:
“我和你们约定好:当我出游经过你们家时,你们要让我的人马吃饱喝足,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我每十天换一家。我在谁家去世,我的宝剑豪车以及侍从人员都归谁所有。我还要到其他的朋友那里去,所以一年当中我到你们各家去大概不过两三次,总来见你们,就不新鲜了,用不着总厌烦你们老子这么做了。”
这是陆贾的智慧,貌似他也是真的不打算再过问朝政。 但是,另外一位朝廷重臣却为刘氏江山正夜不能寐,操碎了心——想把吕氏铲平,但是又觉得自己实力不足。那就是右丞相陈平。 而这些,似乎逍遥快活的陆贾是洞若观火的。
一次,陆贾去陈平家里拜望他。陆贾径直走向陈平,并坐在了他的身边。而正在苦苦思索的陈平竟然没有发现陆贾的到来。陆贾问道:
“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丞相思考如此之深呢?”
听到问话,陈平才发现陆贾的到来,反问道:
“先生觉得呢?”
陆贾回答:
“先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受着三万户侯的待遇,可谓极其富贵而无忧无虑,让先生如此忧虑的唯有诸吕作乱并危及年少的皇帝和刘氏江山而已。”
“对!先生觉得我该怎么办?”陈平回答。
陆贾回答说:
“天下安定的时候,丞相就是最重要的角色;有战争和危机的时候,大将就是最重要的角色。如果将相能够相和,凡事齐心协力,那么大臣们就会紧密地团结在将相身边,即便国家生变,也不会导致皇权旁落,一切都会在将相两人的掌控之中。
我曾经数次向太尉周勃暗示过(太尉,三军统帅,最高军事长官),但是每次他都将话题转移。我个人认为不是太尉没有丞相这份忧虑,可能是对丞相不够信任。您为何不主动同太尉交好并且建立深厚的信任呢?”
陈平对此深以为然!于是依照陆贾的建议,在周勃生日时送上了五百金的豪礼,并且推杯换盏喝得个酩酊大醉。周勃也在陈平生日时回送了五百金,同样毫无顾忌地豪饮,自此二人交厚。将相和,对吕氏形成了巨大的掣肘。同时,陈平赠送陆贾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让陆贾一方面过上奢华的生活,同时联络各方势力、居中策应,陆贾的声名也达到顶点。
陆贾的“将相联手”计谋是陈平、周勃最终借吕后过世之机迅即铲除诸吕还刘氏江山的关键。
04 一则小故事
上述三则家国大事,足见陆贾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格局。国家大事上陆贾毫不含糊倾其智慧,对待朋友,陆贾亦如此。
陆贾有个好朋友,同为楚国人的平原君朱建。朱建这个人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同时他又刚正不阿,恪守廉洁无私的节操,在京城长安安的家。朱建说话做事决不随便附和,坚持道义的原则而不肯曲从讨好,取悦于人。
那时,有位“名人”辟阳侯审食其,这个人品行不端正,但是却深得当时掌权者吕后的宠幸(情人关系)。因为自己品行不端,恰恰就想与品行端庄者交朋友揩揩油,故而一直想结交朱建,但朱建连正眼都不看他一眼。
朱建母亲过世,家里穷得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陆贾告诉朱建隆重办理丧事,钱他来解决。于是他找到辟阳侯审食其,对他说道:
“我来给您道喜了!”
“喜从何来?”审食其回答。
“平原君朱建母亲死了。”
“他母亲死了关我什么事!”
“我知道您一直想结交平原君,但是平原君置之不理,这些都是因为他母亲反对的缘故。现在他母亲过世了,不是您的喜事吗?您赶紧去送礼吧,自此后平原君就是您的好朋友了。”
审食其一听,认为机不可失,赶紧去送了百金。当时的列侯、贵人一看,深受吕后宠幸的人都送礼了,自己也不能不送,送礼者不绝。
刘邦死后陈平是怎样恢复刘氏天下的?
本文2023-10-17 13:07:5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7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