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的曲牌格律
双调·折桂令曲谱(摘自:萧自熙《散曲格律》)
平平仄仄平平(个别首字作仄,宜慎用;多数在首字前增一仄作七字句仄平平豆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个别作仄平平平;个别用韵)
仄仄平平(二三两句少数用对仗)
仄仄平平(个别用韵)
平平平仄(极少数用韵;此曲调之减句体即十句体减去此句)
仄仄平平(如第五句减去,此句句首大多数加“仄平平豆”作七字句;四五两句极少数用对仗;四五六句近半数同时用对仗;五六两句个别用对仗)
仄仄仄(豆)平平去平(少数首字作平;少数第二字作平;大多数第三字作仄;极少数第六字作上;韵脚用平韵多于用上韵;个别作六字句仄仄平平仄平;其韵脚用平韵用上韵均可)
仄平平(豆)仄仄平平(个别首字作平;个别第二字或第三字作仄;个别作六字句仄平仄仄平平;与前六字句相呼应;七八两句多数用对仗)
仄仄平平(绝大多数作此)
仄仄平平(此为十二句体之增句;九十两句极少数用对仗)
仄仄平平(绝大多数作此,少数用韵)
仄仄平平(绝大多数作此;十一、十二两句个别用对仗)
(注:仄为应仄可平,平为应平可仄,加粗体为韵脚)
一、姓氏源流
虞(Y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妫姓,以国名为氏,来自舜帝。远古舜帝有一个称号叫有虞氏,所以舜帝又被称为虞舜。虞舜就是虞氏的始祖。大禹治水有功,于是舜帝将帝位禅让给大禹,大禹于是就把舜帝的儿子封在虞这个地方,并且建立了虞国,他的子孙于是就将虞作为自己的姓,称为虞姓。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西周初,武王执政以后封仲雍的庶孙于虞,建立了虞国。春秋时期被晋国消灭,虞国的人民于是以国为姓,是为虞姓。
得姓始祖:虞舜。姓姚,名重华,约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据《史记》记载,尧让位于舜,践帝位39年。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故虞舜就是虞氏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虞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虞姓出自姚姓。远古氏族部落的时候,尧将部落首领的地位禅让给舜。舜有一个称号叫作虞,所以直到今天还被成为虞舜,这也是虞姓的最早起源。后来大禹治水有功,舜又将天下禅让给大禹,称夏禹。为了纪念虞舜,大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国(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一说现今河南省东部),商均的后代就称为虞氏。舜是东夷人,号有虞氏,是东夷少昊白虎部水伯天吴裔族邹虞氏之子。邹虞是邹屠与天吴氏族的联姻族,陶唐尧侯与后羿击杀朝阳天虞与东平台前村邹屠氏之后,邹虞联盟解体,邹氏南迁,虞氏留居豫东商丘的虞城。舜出生于此,及长迁菏泽,制陶为业。后来到了西周的时候,虞仲的后代在周文王的时候建立虞国,春秋时候为晋国所灭,但后代以虞为姓,保留至今。在古代,虞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会稽(略)。
三、历史名人
虞 经:东汉史官,武平人。为郡县吏。曾经说:“我的子孙为什么不做九卿呢?”于是他给他的孙子取字为“升卿”。
虞 翻:三国时候吴国的学士,从小爱读书有才气,但多次被请去做官都拒绝。又爱直言议论政事,因此还坐过牢。年老时讲学,听讲的人数以百计。
虞 集:元代学者,崇仁人,仁宗时期为集贤修撰。著有《经世大典》、《通元学古录》等。
虞 朗:清代女画家,金坛人。自号冰壶女史。喜欢画墨兰,著作有《桃源春泛图小影》。
虞 卿:战国时赵国上卿,游说赵孝成王,第一次见赵王时赵王赐给他一些黄金和一双白璧,第二次见的时候赵王就拜他为赵国上卿了,于是他号虞卿。因为评论国家的得失,积累了八篇文章,合起来称为《虞氏春秋》。
虞世南:字伯施。唐朝时期余姚人,隋朝时期为秘书郎,唐朝时期为秘书监。年少的时候与兄长世基一起跟从顾野王学习。唐太宋曾经夸赞他:“德行绝好,忠直绝好,博学绝好,文词绝好,书翰绝好。”擅长于书法,师承沙门智永。偏重于行草,晚年专攻正楷,与欧阳询齐名。一起被称为“欧虞”。贞观十二年逝世,终年80岁。编撰《北堂诗抄》173卷。
虞允文:字彬甫,南宋人。绍兴二十二年进士,文武双全,为国立有大功。历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丞相等职。关心朝廷大事,经常提出有用的建议,终年64岁。
虞仲文:金代宰相。字质夫,宁远人,进士。擅长绘画,为官清廉。
虞黄昊:清代诗人。字景明,钱塘人。康熙举人。自幼聪明,十岁的时候就能做诗,后来一直因为诗而有名。是“西泠十子”之一。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的时候将陈留郡的一部分划出来,设置了济阳郡。在今天的河南省兰考县一带。
会稽郡:秦朝的时候设置。在今天的江苏省东南部以及浙江省活上西部一带。治所在吴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
陈留郡:秦代设置陈留县,汉代改设陈留郡。在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地区。
2、堂号
五绝堂:源自唐太宗曾经夸赞虞世南:“德行绝好,忠直绝好,博学绝好,文词绝好,书翰绝好。”一时传为美谈。
============================================================
虞姓宗祠通用对联
〖虞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破金捷报;
增灶智谋。
——佚名撰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大臣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绍兴年间进士。曾奉命出使金国,见金人正在大量造船、运粮,回宋后就请求朝中加强防御。很快,金主完颜亮亲自率军南下,他以中书舍人参谋牢事,到采石犒师,当时主将王权被免官,三年没有将领,他便毅然督战,大破金军。后任川陕宣谕使,与大将吴磷共同谋划进兵,收复陕西几处州郡。不久,宋金议和,他极力反对,但未被采纳。孝宗乾道初年,任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宰相),后历任四川宣抚使、右相、左相等,封雍国公。他能注意发现人才,袖中经常带一册子,叫“材馆录”,随时记下可用的贤才,他所推荐的胡铨、王十朋等人,都成了南宋名臣。下联典指东汉陈国武平人虞诩,字升卿,安帝时为朝歌长,后任武都太守,以增灶智谋进兵,破羌人起义。顺帝时,官司隶校尉,曾弹劾罢免了中常寺张防,因触犯权贵,先后九次受谴责、三次遭刑罚。后官至尚书令(丞相)。
御赞五绝;
官升九卿。
——佚名撰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大臣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余姚)人。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人都兵变,炀帝被杀,他被宇文化及裹胁北上,陷于窦建德。建德败,他归唐。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每与天文宗商榷古今政体,借以规谏,甚为太宗崇敬。尝称他有“五绝”,即德行,忠直、博学、词藻、书翰。其中书翰一项,尤为唐初名家,为唐初四大书家之一。下联典指东汉官吏虞经,武平人。为郡县吏,案法平元。尝曰:“吾子孙何必不为九卿?”故字其孙诩曰“升卿”。
周为陶正;
赵列上卿。
——佚名撰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虞阙父,武王时为陶正。下联典指战国·虞卿,游说于赵,推为上卿。
重华肇庆;
阙父开基。
——佚名撰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虞姓始祖虞舜,名重华,封于荩怨稀O铝渲钢堋び葶诟福菟粗蟆
深渡南泸;
长驱西蜀。
——元·虞集撰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代学者虞集《折桂令》词句联。
-----------------------------------------------------------------
〖虞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三绝扬四海;
十子占一人。
——佚名撰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诗书画家虞景星,字东皋,金坛人。康熙进士,官吴县教谕,工诗,精书画,有“三绝”之誉。下联典指清代诗人虞黄昊,字景明,钱塘人。康熙举人。官教谕。十岁即善属文,后以诗名。与丁澎等称“西泠十子”。
-----------------------------------------------------------------
〖虞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虞氏春秋传万代;
质夫文辞第一名。
——佚名撰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赵国上卿虞卿,游说赵孝成一,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国上卿,故号虞卿。因评论国家得失著有八篇文章,世称《虞氏春秋》。下联典指金代宰相虞仲文,字质夫,宁远人。进士,工画,累仕州县,以廉能称。举贤良方正,对策优等,擢起居郎,史馆修撰,三迁至太常少卿,宰相荐文行第一,天会间累官至翰林侍讲学士。
桃源春泛深闺秀;
伯施文章翰墨香。
——佚名撰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子画家虞朗,金坛人。自号冰壶女史。好写墨兰,有《桃源春泛图小影》,一时闺秀题者甚多。下联典指唐初大臣虞世南事典。
弄珠月冷识游女;
沉剑潭深知卧龙。
——元·虞集撰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代学者虞集(1272-1348),《张令鹿门图》诗句联。虞集,字伯生,崇仁(今江西省崇仁)人。仁宗时为集贤修撰。有《经世大典》、《通园学古录》等。
山连阁道晨留辇;
野散周庐夜属橐。
——元·虞集撰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代学者虞集诗句联。
井上吟泣明贞妇;
垓下歌怅断美人。
——佚名撰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董湄妻虞氏,夫殁,父母劝其改嫁,虞作《井上吟》以明其志。下联典指西楚·项羽垓下诀别,歌曰:“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以诗,自刎而死。
-----------------------------------------------------------------
〖虞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烟阁丹青,胸罗今古;
会稽竹箭,品重东南。
——佚名撰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宿松县县城虞氏宗祠联。
错节盘根,别朝歌利器;
出将入相,建采石宏勋。
——佚名撰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尚书令虞诩的事典。朝歌长吏被杀,诩为朝歌长,及到官,募求壮士,杀贼数百人,大有治声。永和初以尚书令去官卒。下联典指宋代左丞相虞允文的事典。虞允文,字彬甫,金人入寇采石,允文督战,敌大败。他出入将相垂三十年,孜孜忠勤。有奏议诗文等集。
--------------------------------------------------------------------------------
近代民主革命虞姓高级将领(***)、革命烈士生平简介
虞键烈士
虞键(1920-1949),浙江省诸暨人。早年曾参加中国 ,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金肖支队诸北办事处副主任和浙东根据地时事简讯社社长兼主编,1934年任诸暨县漓渚区区长。
解放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因病辗转上海,与 党组织失去联系。后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任农工民主党华东局委员兼组织委员、上海市党部主任委员等职。1949年5月因策反 军队事泄被捕。1949年5月21日被 杀害于上海北郊宋公园(今闸北公园),时年29岁。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人民 追认虞键为革命烈士。
“折桂令”是北曲双调“新水令”联套里第一支上板的过曲,几乎是这个联套里不可或缺的一这支重要过曲。除“折桂令”外,这个套曲里还有一些出现较多的过曲曲牌,如“驻马听”、“雁儿落”、“沽美酒”、“搅筝琶”等等。这个套曲有时与南曲仙吕入双调的一些曲牌“步步娇”、“江儿水”、“园林好”、“沉醉东风”等组成“南北合套”。 “折桂令”的文词定格应为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十句十韵48个字,但多数传奇中的这只曲牌往往在第五句后增加两个四字句,形成了多达56个字的大中型曲牌。多数“折桂令”唱25-28小节,但由于北曲增加衬字不受限制,衬字加的多了唱腔必然延长,比如《苏武还朝·还朝》中的折桂令加了42个衬字,唱35小节;《牡丹亭·硬拷》加了39个衬字唱29小节。衬字最少的是《永团圆·堂配》12个衬字;《义侠记·打虎》的折桂令也只有13个衬字。 折桂令是一支能适应各种行当的人物演唱、能表达各种感情情调的可塑性很强的曲牌,各种行当都用它,如生行(含外、末)的《千忠戳·打车》、《绣襦记·打子》、《麒麟阁·打子》、《永团圆·堂配》、《党人碑·酒楼》等;武生的《宝剑记·夜奔》、《义侠记·打虎》等;旦行(含贴旦、武旦)的《渔家乐·羞父》、《南柯记·情尽》、《金雀记·醉圆》、《桃花扇·寄扇》、《白蛇传·盗草》等;小生的《白罗衫·井遇》 、《西楼记·错梦》、《牡丹亭·硬拷》 、《荆钗记·男祭》等;净行的有《恶梦》;丑行的有《儿孙福·宴会》、《玉簪记·佛会》等。虽然它的使用范围如此之广,但它的节拍形式却只有四四拍一种,难得的是它突破了北曲无“赠板”的惯例,在《荆钗记·男祭》里竟出现了带赠板(八四拍)的折桂令祭奠亡妻的王十朋用它唱出了爱与恨交织的激 情,兹摘录几小节《男祭》与同它感情反差极大的《夜奔》相对比:“4/8| 6-5-| 5 6 1165 | 32 3 5 | 65 3 212|昭告灵魂4/4| 0 12 1 6 5 | 35 6 | 3 3 232|生逼做叛国红巾做了332 17 6 | 5 45 6-| 6-1-| 23 2 12 | 1听剖因依1 2321 | 615 67 | 656 161 23 212 | 1背主黄巢 ”而无独有偶, 《玉簪记·佛会》里由丑领唱的折桂令又一次出现了赠板。既然如上所述,折桂令音乐节奏除个别唱段加了增板之外其他变化并不大,音域也不太宽,为什么却有这样广泛的使用范围?虽然不排除历史形成的偶然因素,但它本身的原因恐怕还是起着主导的作用。
折桂令文词以四字为主。王季思先生在《论词谱曲谱书》中谈道:折桂令原调较长,又可增删,篇幅较宽,除七字句两句外,全用四、六句,与五、七言诗格调全别,比较宜于铺陈的赋体,抒豪迈的心情。这里虽主要谈文词,实际上已联系到音乐调性。为昆曲谱曲最不宜于连续七字句或五字句,而以四字句谱曲则伸缩余地大,进而加衬就变成了七字句,如《打虎》词:“何用你虚担怕恐,好叫俺羞涩囊空,按不住恶气冲冲,每句前三字都是衬字,加衬字就便于表达不同的感情心态。”另外,四字句也便于处理音乐节奏,折桂令的四字句在许多传统唱段中以这样的节奏为多:“6 12 3 | 2 17 6 0| 6圣德汪洋3 65 12 3| 3 5 6 543| 5一领霓裳1 1 65 3 1 1 65 3 5离笼狡兔殷勤寄语” 这几种四字句节奏交叉使用,就表现出铿锵跌宕的力度。
如果把折桂令12句词按词义和句逗分成四大句,就是:“第一大句六、四、四,落宫(1)音 ;第二大句四、四、四,落征(5)音;第三大句七、七,落羽(6)音;第四大句四、四、四、四。落宫(1)音 ”除四个大句落音如上以外,其他八个小句落的是四个角(3)音和四个羽音。这样就很明显,“折桂令”是详明的宫调式,其骨干音就紧紧围绕着主和弦(1-3-5),(6)是其从属音,若把四大句比做古诗绝句“起、承、转、合”的分析法,第三大句落音(6)恰好在“转”的句子上。看来“折桂令”的音乐调性明朗、清晰,调式清楚明确,这就决定了它好听、好唱、好记,易于表达不同的音乐感情和音乐形象。 “折桂令”的主腔也十分清楚,主腔旋律又很有特色:“第一主腔5 6 |6 1 23 212 | 1或615 67|656 1 23 212 | 1或17 6 |6 1 23 212 | 1 ;第二主腔3 65 3,或5 46 3,或5654 3 ;第三主腔61 176 5,或6 543 5 ”尤其是第一主腔在北曲中绝无仅有,干脆、挺拔、好听、节奏力度强。元燕南芝奄的《唱论》中对北曲双调的调性分析是“侠栖激袅”,这四个字虽然不大好懂,但它的大意是可以意会的,起码它不属于柔媚、婉转、凄凉、缠绵一类,即使像《男祭》用了增板,也不失去它健康、激昂、华美的素质。
双调〕蟾宫曲·西湖 西山雨退云收。 缥缈楼台,隐隐汀洲。 湖水湖烟,画船款棹①,妙舞轻讴。 野猿搦丹青画手②,沙鸥看皓齿明眸。 阆苑神州③,谢安曾游。 更比东山④,倒大风流。 〔注释〕 ①款:慢慢摇动。 ②搦:操,此处有充当之意。 ③阆苑:园林。 ④东山:今绍兴、嵊县一带,是谢安寓所。 〔赏析〕 此曲描绘如画的西湖山水,笔法细腻。诗人抓住雨后西湖烟水缭绕,如幻如梦的特色,着力加以渲染。此中人物的活动,但见其声,未见其形,使画面更具活力。“野猿”、“沙鸥”两句,突出自然景色,又暗喻只有闲云野鹤之人,才能得此自然之趣。在作者的笔下,野猿与水鸟同画家与美人融为一体,颇有天人合一之趣。最后借东晋谢安游阆苑的风流逸事,更为这绝妙丹青平添了几许浪漫与神韵,整个意境富有生机,愉人眼目。简介 《折桂令》,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十句),但是第五句以后可酌增四字句。或单用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1]奥敦周卿(生卒不详),女真族人。似与白朴同时,元初人。字周卿,号竹庵。奥敦是女真姓氏。《全元散曲》存其小令2首。其先世仕金。父奥敦保和降元后,累立战功,由万户迁至德兴府元帅。周卿本人历官怀孟路总管府判官、侍御史、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佥事。为元散曲前期作家,与杨果、白朴有交往,相互酬唱。今存小令二首,套数三曲。《太和正音谱》列为「词林英杰。」[编辑本段]曲牌格律 双调·折桂令曲谱(摘自:萧自熙《散曲格律》) 平平仄仄平平(个别首字作仄,宜慎用;多数在首字前增一仄作七字句仄平平豆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个别作仄平平平;个别用韵) 仄仄平平(二三两句少数用对仗) 仄仄平平(个别用韵) 平平平仄(极少数用韵;此曲调之减句体即十句体减去此句) 仄仄平平(如第五句减去,此句句首大多数加“仄平平豆”作七字句;四五两句极少数用对仗;四五六句近半数同时用对仗;五六两句个别用对仗) 仄仄仄(豆)平平去平(少数首字作平;少数第二字作平;大多数第三字作仄;极少数第六字作上;韵脚用平韵多于用上韵;个别作六字句仄仄平平仄平;其韵脚用平韵用上韵均可) 仄平平(豆)仄仄平平(个别首字作平;个别第二字或第三字作仄;个别作六字句仄平仄仄平平;与前六字句相呼应;七八两句多数用对仗) 仄仄平平(绝大多数作此) 仄仄平平(此为十二句体之增句;九十两句极少数用对仗) 仄仄平平(绝大多数作此,少数用韵) 仄仄平平(绝大多数作此;十一、十二两句个别用对仗) (注:仄为应仄可平,平为应平可仄,加粗体为韵脚)[2] 元张可久《折桂令·西陵送别》 元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元阿鲁威《折桂令·怀古》 元贯云石《折桂令·送春》 明汤式《折桂令·西湖感旧》 明盛从周《折桂令·闺情》 明陈与郊《折桂令·硖山晚别》 明彭泽《折桂令·隐居》 清厉鹗《折桂令·述怀》 清许光治《折桂令·芭蕉绿上窗纱 太常引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注解〕 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化用苏轼《湖上初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句意。 尽:都是。 笙簧:本指用弹片的管乐器,这里泛指演奏器乐或乐声。 岁稔:年成丰收,天下康乐。稔:庄稼成熟。 〔译文〕烟水浩渺的西湖波光荡漾,在百顷微风飘拂的水潭上,十里水面飘溢荷香。雨也适宜晴也适宜,更像西施那样无论淡抹浓妆都艳丽无双。一只只画船尾尾相接,欢声笑语,笙歌弹唱,没有那一天不沸沸扬扬。春暖时节百 花芬芳,庄稼丰收四季安康。真个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折桂令的曲牌格律
本文2023-10-17 13:05:3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7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