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李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3收藏

寻找李氏家谱,第1张

李氏家谱好象比较乱你最好到 http://postbaiducom/fkz=85811263 这里仔细地看一下,应该可以找到你的答案

“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李姓分布地域遍布神州,史籍载李氏郡望存13个之多……。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李姓人多名望而作诗曰:“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可见唐代时期,李姓的分布已经很广了。时至当今,李姓更是遍布于中华民族的每一片土地,乃至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庞大的李氏家族,拥有众多的堂号和郡望。所谓“郡望”,是指长期居住在某一地而形成的家族祖地。郡望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从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李氏家族的主要分布。

史籍记载的李氏郡望有13个,它们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柳城李氏、略阳李氏、鸡田李氏、武威李氏、代北李氏、高丽李氏、范阳李氏、渤海李氏、西域李氏、河南李氏,还有一个是陇西徙京兆的李氏。

略阳李氏出自廪君之后,世居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汉末大乱,于是迁于汉中(今陕西汉中)杨车坂,号杨车邑。曹操定汉中,又从杨车坂再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南),以后便定居下来,故被称为略阳李氏。

略阳李氏家族是至将军李武时归魏而迁略阳的。李武生东羌猎将李慕,李慕生五子:辅、特、骧、庠、流。李辅,为骁骑大将军;二子李特,字元休,宣威将军、长乐乡侯,因其子李雄即帝位,而被迫谥景帝,庙号始祖;三子李骧为骁骑将军,以其子李寿即帝位,而被追谥为献帝;四子李庠,字元序,为威寇将军、杨泉亭侯;五子李流,字元通,为秦文王。

李特三子:始、荡、雄。李始为武威将军;李荡为骁骑将军;李雄,字仲隽,为位前将军,即帝位,国号蜀,在位36年,谥日武帝,庙号太宗。李荡有五子:班、(王含)、稚、(王午)、都。李班,字世文,袭帝位一年,而李雄之子李期杀之于殡宫;李(王含),为中领军,李稚为将军,皆死于氐人;李(王午)弃涪城奔晋都,为中宗所杀。

李雄有四子:越、期、霸、保。李越为建宁王、相国、大将军、录尚书事;李期,字世运,杀李班而自立,在位三年,骧子李寿废之为邛都县公,谥曰幽;李霸、李保皆不病而死。

李骧子李寿,字武考,废李期而自立,在位五年,谥昭文皇帝,庙号中宗。

李寿有三子:势、广、福。李势,字子仁,嗣父位,五年而国亡,晋封之为归义侯、广大将军、汉王,后因求为太弟而坐罪,贬临邛侯,自杀。

李寿弟李攸,为安北将军。

李流子李世,为位将军。

京兆,即首都,唐时为长安。陇西李氏后徙京兆者,是岷州刺史李嵩。李嵩生洮州刺史思恭;李思恭生钦;李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生晟;李晟字良器,德宗时为相,任太尉、司徒、中书令、西平王。李晟生有十二子:愿,为河中节度使;聪,为光禄寺主簿;(纟总),为太子中允;(孙心),为左神武大将军;(冯心),为右威卫大将军;恕,为光禄卿;宪,为岭南节度使;(朔心),为陈许节度使、左仆射、同平章事,平蔡功为多;懿,为渭南尉;听,字正思,为检校司徒、凉国公,生左神武将军琢;(其心),为右羽林将军;(殷心),为岚州刺史。

十三望李氏家族中,陇西和赵郡两支郡望名声最大,人口最众,今天下李氏多出自这两支郡望。

陇西和赵郡的荣耀甚早,秦、汉两朝将相辈出,至唐朝则显赫无比。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是来自当时的陇西,大唐帝国在290年之间,宗室本支日繁,有大房39房;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同是秦朝御史大夫李昙之后裔。赵郡李氏在唐朝一代总共出了17位宰相,文治武功,没人能比。据明代学者朱彝尊所说,赵郡李氏之族最大,甚至超过张、王、刘、赵等诸姓之上。

秦国的司徒李昙,其幼子李玑传下了赵郡房,其长子李崇传下了陇西房,赵郡房与陇西房同出一源,又各有所

李氏字辈谱100例(一)

1、湖北: 逢水仕金廷,阳一可必自,居世成善国,其家祥光美;

2、四川安岳: 华时应有,文才必仲,仁义智信,正大光明,克承先绪,世代荣昌;

3、四川安县: 大福智忠信,文才必仲行,国德应有庆,世守常增培,孝顺绵基绪,诗书启俊英,若能立邦本,定可振家声;

4、江西: 光天化月照, 鸿先喜泰尧, 才发兴隆茂, 林应登文朝, 忠厚传家远, 开祥重得尊;

5、浙江仙居: 仁义礼智信, 天地元黄宇, 宙兰馨竹秀;

6、 有、芳、毓;

7、李煜同族: 大祖原安福,衡湘玉树连;

8、重庆涪凌: 万文登联国,弘世成福大, 伦常家齐治,山青永长安;

9、湖北当阳: 世时正宏大,光宗承荣昌,永远传家德,贤名达万方;

10、重庆梁平:汝名时闻,可仲彦仕,为善承宗,大光万世---金堂衍圣, 江佑开先,诗书继首,代启英贤;

11、陕西汉中:作、芳、树、阳、建;

12、 国、勋、业、秀、广;

13、福建: 正自大学继,洪儒道法传,时中国乃泰;

14、 俊发齐英启瑞祥,经伦华史庆贤良。国正家兴栋林茂,盛大日新富有常;

15、湖茫李氏:再如承先祖,文嗣仕永昌,德厚能继美,声名必远扬;

16、四川威远:忠、仁、希、尚

17、湖北安陆:派衍陇西代象贤, 簪缨甲第庆缠绵 ,南宫归获超今古, 兆楚人文极万千;

18、 华国才猷真裕俊, 经邦读列可光前, 云初祖尔原同气, 源远流长百世传;

19、 常绍前光修德大 家声远振诗书长;

20、 国治家齐维尔克昌, 存心宽忍百世其长, 兴宗耀祖富贵永强, 继传忠义安吉宏扬;

21、山东海阳:仁、孔、作、树、超、知、忠、京;

22、四川岳池:文松逢先新林芳,时振飞继生元良,健代荣华永世昌;

23、山东莒县::元、东、实(钦)、成、作、山、明、永、秀;

24、湖北荆州:成、中、召、祖、训、孝;

25、 万,清,绍,德,长;

26、山东青州:学、永、临、田、增、景、修;

27、辽宁: 咏云成文尚,空广生树久,洪世长积德,学中万国书;

28、江苏徐州:敦厚恒存,敬成自守;

29、四川: 其文忠福井,百万兴庭大,朝臣芳楚玉,治国定安邦;

30、湖北麻城:西开广达,文贤忠厚;

31、灯久光明,永怀道德;

32、桂、明、福、印;

33、安、永、怀、瑞、兴、启;

34、世守其业,继祖承德;

35、正大光明,修齐治平;

36、文学丕万世,永玉国鸿昌;

37、文守继兴世治廷永成希,春明毓殿英政东;

38、元向知本大, 文运振明新 ,学道恢仙泽, 存仁潜信真;

39、龙殿腾飞,屏翰洪广,俊美英奇,声名显达,简策昭垂。宽怀功厚,猛勇雄威,书谟典训,忠孝友魁,人文蔚起,世第永辉;

40、显、 万、 鸿、 清、 荣;

41、大田逢春玉,国辉久长开,德泽永世远,福禄自天来;

42、荣绍士汉孝,克明必本元,国邦朝山林,承;

43、文、朝、述、先、伟;

44、正裕厚培,长春肇庆,尔履惟恒,端本崇敬;

45、人文未起,升朝辅正;

46、光良久远善 ,任孝一正方, 元启天开宗, 易长文明辉, 先绪克定大, 吉昌荣国邦;

47、原裕广崇兴,时青显达隆,贤良昭祖训,俊秀绍先忠,交慎缔;

48、桂荣盛昌茂,征应念仕升;

49、贵宗云朝春光庆 天道显昭崇典则 玉成才美期登用 大建文模转正直;

50、必宴馀定全,登宗如得相,呈绣高颖景-----顺继文明远,功崇振泽长,学科连步上,邦国永增光;

51、万代朝天子, 大圣尊周孔, 嘉言启世儒,弼教歌熙绩;

52、万代朝天子,金阶玉殿行,少年如有志,永远立功名;

53、方汝绍世孔,作树超智忠,昌书耀志用,庆辅昭继凤;

54、宏、世、开、庆、胜、玉、春;

55、西、腾、登、尚、忠;

56、仕文武国中尚元,金玉兴隆永帧祥,才汉豪杰显育秀,富贵英华大吉昌;

57、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58、方正端凝,启延宗庆,统承宏绪,基贤继盛,显扬先业,邦家之光,文章炳耀,永世其昌;

59、启、登、朝、正、大、光、明、宗、祖、德、承、世;

60、纯玉振金生,九学光显文,殿传明世焕,万芳清春;

61、令再仲常,仁定文德,昭仕承宗,源紫百千,祖代昌荣,安居永远,忠孝才良,万世光显,高曾衍庆,祠裔维蕃;

62、百世年千万,文武安邦守,于浩居中一,方知思可久,继序从兹发,科甲承诗斗,积善流泽远,齐家惟孝友;

63、上仲孟季、文治玄邦、世必有子、国应宗昌、远法近守、永正贤良、道崇德盛、厚笃伦常、恢弘先志、启迪辉光;

64、正、亮、先、仁、德;

65、山依益世雨,继学仰锦品。国公天水茂,元德振家声。大本先忠孝,从延发正音。诗书登甲第,礼仪习光兴;

66、英俊贤良泰,荣华富贵昌,首源应天远,世代永贞祥;

67、德、传、延、长、孝;

68、宝、玉、凤、振;

69、丰寿永德文,芳宝玉凤振;

70、元、枝、勋、在、锡;

71、新、宗、世、芳;

72、宏、承、贵、显、学、守、尊、光;

73、春之有永洪朝景-----------宗继守学兰克广世传;

74、仲、?、建、淑、长、朝、国、功、印、庆、鸿、志、然、松;

75、克、作、合、祥、金;

76、大、义、必、尚、尧、仁、中、和、恒、孝、本;

77、华源文师,宗祖仁庭,永达逢茂,先安帮国,存德本良,立忠尚正,手绍道学,世延浮应;

78、浴、师、宪、培、法、承、钦、敬、持、循、广;

79、正裕厚培,长春肇庆,尔履惟恒,端本崇敬;

80、世光孟行(仁)廷延宣,明最仲念信(文)士兴,元时家声礼乐先,均(善)嗣尚彦思孔子,应居春景道贤良,运启光昌宗本大;

81、克、盛、书、孟、修(或振)、长(或锡)、洪、庆(或福)、瑞、广、祥、宗、传、道、希、殿、安、效、华、永、中、正、建、全、兆、清、祥;

82、珠火朝君文,友笃宽松云,文大创景馈,树柏尚元荣------正德由来远,忠臣作儒生;

83、全、万、凤、庆、国,建、富、继;

84、世、守、海、孝、存、灵、圣;

85、玉、春、守、俊;

86、洪、自、树、延、传、继、增、明、世、永、汇、清、泉;

87、生、有、日、月、星、辰、瑞;

88、朝、纲、世、登、永、吉、大、昌;

89、崇孝阳衡,文忠武烈,正大光明;

90、振、凤、玉、树、国、永;

91、流、芳、清、白、世;

92、月、成、兴、相、道;

93、克茂见兆增,树来延纪宗,永成世文明,续传焕之卿;

94、国文向其春,心正是子(瑞)荣,宗之必永胜,光大为家庭;

95、先、泽、远、志;

96、继厚传家广,兆德炎思昌;

97、显令维泽毓,昌世远延年,绪德思恩广,绍忠庆吉贤;

98、玉福学廷荣,芝兰百世昌,忠厚传家远,诗书礼义长;

99、一、之、承、国、庆;

100、正学先光大, 逢开世永成,茂盛生德秀,魁占上林时

参考资料:

http://postbaiducom/fkz=85811263

黄香(18~106年)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为官的品位并不高,最高职务是魏郡太守,大约也就是一个四品官员。但他生命历程中有两个亮点:一是他9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格外孝敬,夏天他将床枕扇凉,冬天用身体把被褥温暖后,才让父亲安睡;二是他很小的时候,便广泛阅读儒家经典,精心钻研道德学术,能写文章,当时京师称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汉章帝还曾特许他到宫中藏书之所东观读书。孔子曾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黄香的这种品行正符合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旧传元代郭守正挑选了历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辑成《二十四孝子》一书,作为做人的楷模,黄香名列其中。子黄琼曾孙黄琬相继拜相黄香一直被人们所推崇。

  黄氏史料

  1、出自嬴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黄姓为陆终之后,其后建立黄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2、出自金天氏之后。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黄氏起源于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3、据《东夷源流史》所载,远古颛顼时代,黄人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以国为姓。陆终。上古时期火神祝融(掌管火的官)吴回之子。后其继任祝融。周代时,其后被封于黄(今河南省潢川西十二里),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不忘亡国之恨遂以原国名为氏称黄姓。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

  4、出自他姓改姓。上古时代及后朝的王、陆、巫、吴、金、范、丁皆有改为黄姓者。

  5、出自回族中的黄姓来源有二:

  ① 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数蒲姓回族为避元代“反色目”的诛杀而改黄姓。但由于出自不情愿,放将黄姓故意写成“苗”(莆)字,因苗(莆)与蒲同音,若被人发觉,落下加上两点就是黄字,久之便成了“黄”姓。

  ② 元代黄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兰教其后裔融于回族并姓黄。黄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宁夏部分地区。

  6、黄渊始祖主要流行于江西、福建、云南等省的一些地区,如云南威信谱在“渊”字条下明言:“世谱录渊公为一世始祖。”又引《十朋谱》之语:“渊公字好善,迁居黄岗之地,子孙多以公为始祖。”

  [编辑本段]六、黄姓迁徙

  1、黄姓的原始祖先——黄夷的流徙

  黄夷的发源地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后来向东南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和束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中的一支。再往后,在华夏与东夷的大融合之中,黄夷和其他许多少昊子孙氏族,跟随颛顼从山东半岛内迁到了中原地区。

  2、黄国人的迁徙

  上古黄国之一的潢川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县的古中原境内。自从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县。据说就是因黄国江夏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还有一支内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后来发展成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氏。亡国后,一部分黄国遗民仍留在潢川故地,坚守家园,顽强生活。战国时期,黄国贵族后代黄歇事楚顷襄王,于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任楚相,被封为春申君,最早的封地在今潢川县,所以,直至清代,潢川城都一直叫春申镇。后来,黄歇改封于吴 (今江苏省苏州),他的13个儿子,有的就定居于江苏。据《客家姓氏渊源》所载,黄歇曾因避难而迁居于距江夏县城30里的黄鹤乡仁义村,其子孙散之四方。从战国晚期起,江夏郡(今湖北省武汉一带)成为黄氏繁衍发展的中心,如汉丞相黄霸、赠太尉孝子黄香及子宰相黄琼与曾孙太尉黄琬都世居江夏,中华黄氏第一状元黄凤麟,也出在江夏郡黄州,故其天下黄姓共以“江夏”为郡号。

  3、两汉到两晋的迁徙

  汉代以后,主要由于任官的原因,黄氏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北迁至河南固始、南阳等地,南迁至江西、湖南、四川等地,黄氏也是从晋代开始大批人居福建。《闽书》载:“永嘉二年 (308年),中原动荡,衣冠始人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据福建早期黄氏族谱记载,两晋之际,江夏黄氏族人黄元方(字彦丰又名黄允),为官晋安太守,后定居福建,尝以道学倡闽,有万卷书楼在福州三山榴花洞,成为福建历史上最早的黄氏望族——晋安黄氏。据说,后来的侯官黄氏、莆田黄氏、军城黄氏和四安黄氏等,都是黄元方晋安黄氏的后裔。

  4、隋唐五代时期的迁徙

  唐高宗时,陈政、陈元光开漳州,中原58姓将官随其入籍漳州,漳州黄氏即为其中之一。台湾《江夏黄氏历代世系表》亦有这方面的记载:有名黄彦丰者,于晋永嘉年间(300年)八姓衣冠人闽居候官黄巷,垦荒致富,唐朝进士开国公谥忠义桂州刺史黄岸入莆,黄冲公长子;字宗极,又字魁杰,号彦忠,(674年农历正月5日-756年农历3月29日),唐朝秘书监,初居湖北黄州江夏,中徙河南光州固始,再迁福建侯官县(今福州东街南后街)黄巷,最后迁入泉州郡莆阳县延寿里国欢院(今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自少俊逸,能文章。698年,以才德兼全科及第进士,历任弘文院编修,徐州牧,广西桂州刺史,陈十要道于唐玄宗,治为天下第一,755年归养。有惠政,封开国公,进升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忠义”。为福建东南望族,其莆阳后裔十分显赫,若包括外徙科第出仕鼎甲宰相人物,则为状元者有10位:文状元者7位五代黄仁颖、宋代黄公度、黄定、黄由、黄朴,明代黄观、黄士俊;武状元者3位唐代黄仁泽、明代黄钺、清代黄仁勇;为榜眼者3位:宋代黄洽、黄艾、明代黄凤翔;为探花者3位:宋代黄桂、明代黄旸、清代黄叔琳。为宰相者10位:宋代黄镛、黄洽、黄祖舜,明代黄景昉、黄鸣俊、黄士俊、黄道周,清代黄机、黄锡衮、黄廷桂;配赵(封开国夫人),配邱(封吉国夫人);子三(黄谣、黄典、黄乐)其子孙蕃昌为闽中著姓大族。又有浯州牧马监陈渊,也在唐朝初期率许、蔡、张、黄等12姓入闽,复居福州黄巷。今广东南雄黄氏,多为这支入闽后徙莆田始祖封开国公桂州刺史谥忠义黄岸次子黄典的后代。唐末,洛阳人黄子棱随父入福建,事后梁太祖朱全忠义子,累官侍御史,后避乱居于建阳之东。唐末五代时期,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朝、王审知兄弟人据八闽,中原黄姓特别是固始黄氏纷纷渡江南下入闽,前往投奔。如宋人黄椿,其祖先光州固始人也,五季之乱,从王审知入闽为判官,因家焉。后析而为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闽邑之黄巷,一居长乐北乡之黄垅。再如黄振龙,“九世祖黄碣(新唐书、十国春秋有传)自光州固始从王氏入闽,因仕焉居,言路有直声,后迁至中丞。”

  5、宋元时期的迁徙

  黄姓迅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时期,据《黄氏渊源》载,宋代,军城黄氏初祖黄中庸其先江夏人也,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其玄孙翰林院馆阁校勘黄安石重修《江夏军城黄氏家谱》,呈奏皇帝,得到了“军城黄氏,忠孝两全(唐忠臣黄碣宋孝子黄廓),江夏无双,四代联登,簪缨世济,积学多才”的御批。宋代还有莆阳黄巷迁潮始祖黄詹(一名黄汝詹),子孙散处广东各地,居潮州者为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

  ① 金华黄氏:始祖是黄香裔孙黄苾。自江夏迁婺(金华府)之浦阳(今浙江金华市浦江县)。 黄苾,是东晋时人,黄香的第十代孙。最初在兖州(今山东郓城县)做官,后来升为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按察,故族谱上称他为按察公。当时,金陵镇守长官吴英,很赏识黄苾的才干,便招他为婿。后因金陵一带战乱频仍,黄苾夫妻便隐居于浦阳。以后子孙繁衍兴旺,成为东南大族浦阳黄氏。黄峭山名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实登,号十郎。唐末五代人,是邵武黄氏始祖黄惟淡之孙。黄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据福建《麟峰黄氏家谱·旧序》,唐末昭宗景福二年(893年)九月,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潮始人闽”。黄惟淡也于此时带领家族随王朝、王审知兄弟自光州固苎迁徙至福建,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迁居邵武,苎籍邵武平洒乡(今邵武市水北乡旧县村),成为后世闻名的邵武黄氏一派始祖。

  ② 客家黄氏 (属邵武分支)宁化客家黄氏是峭山公的支裔,其开基始祖是峭山公的第九子黄化,字惟枋,号从章。又名黄宁,或黄朝化,都是因迁居地“宁化”而得名。他生于五代后梁癸酉年(913年)正月十一日,原籍邵武禾坪。公元951年邵武黄氏大分析时,黄化即领家室自禾坪再向西南徙居汀州府宁化县,落籍宁化石壁村,开拓新的基业。黄化在宋初中第十九名进士,官任左御史、广州刺史等职。黄化的后裔,在闽粤为官任职的不少,子孙极为兴盛,遍布闽、粤两省各地。黄化被尊为闽粤客家黄氏的始祖,为许多黄氏家谱所尊称的著名的“宁化公”。

  6、明清时期的迁徙

  ① 迁往台湾的黄姓:明末清初,闽粤一带的黄氏,有一部分迁往台湾,人丁兴旺,与陈姓、林姓、郑姓,成为台湾的四大姓,素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美称。后来,黄氏又播迁到了海外。早在明代以前就开始东渡海峡,迁徙人台。尔后,他们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此,开拓宝岛,艰苦创业。台湾的发展历史进程,将深深地铭记下他们不朽的功绩。明朝天启末年(1625—1627年),福建大旱,郑芝龙便舟载饥民数万人人台,其中有大批黄姓成员。但见于史籍记载的最早迁台黄氏,是明末南安人黄正束,他在明崇祯十年 (1637年)移居今台湾马公,后支分澎湖湖西。这以后,黄姓之人台者,便源源不断,到了清代的前期和中叶,便形成丁高潮。他们大多来自福建的泉州、漳州、汀州和广东的嘉应、潮州、惠州等地,散居于台湾各地。他们往往成为后世台湾黄姓各支派的人迁始祖。据《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节选《桃源蓬莱黄氏族谱》记载,福建永春县桃源蓬莱黄氏家族第十四世的黄毓盼,第十五世的黄宗选、黄宗琅、黄宗瑶,第十六世的黄文令、黄绍养、黄绍禁,第十七世的黄克凉、黄克甚、黄克读、黄克炉,第十八世的黄鸿钗、黄鸿胖、黄开仓等大批族人,都先后渡海徙居台湾。晋江《安海金墩黄氏族谱》即记载,该族第十一代有黄贻鼐,第十二代有黄微熔、黄素官、黄光辉,均居台湾,还有金墩后裔新加坡已故总统黄金辉,金墩安平黄恩瑞曾孙菲律宾前总统办公厅主任、农业部长黄严辉。潘湖迁台湾淡水艋岬潘湖、台北龙山金湖(金墩潘湖之简称)种德堂大宗祠。光绪《临海黄氏家谱》(抄本)所载,福建泉州临海黄氏,在清乾隆年间便有人开始迁往台湾。此后,该族子孙多有徙居台湾淡水、基隆等地者。如第六代有儒生黄王艺,于雍正时游学台湾邦寮浪桥,后来就落籍台湾;第八代有黄佳和迁往基隆、黄昕移居淡水;第九代有黄豆附徙台湾、黄牒居淡水、黄情迁鹿港;第十代有黄公体、黄蜂、黄熙等迁居台湾,台湾黄姓,遍布全省各地,尤以澎湖列岛和台湾西海岸的基隆、淡水、桃园、新竹、苗栗、鹿港、南投、虎尾、台南、屏东沿线地区为多。

  ② 移居海外的黄姓 东南亚印支半岛、南洋、欧美澳等世界各地,到处都有他们在拓荒,在建设,在创造奇迹。越南 黄姓移居越南,很可能早在黄国灭亡后不久就开始了。当时有大批黄姓遗民被楚国强迫迁徙到江南越人居住地区,加入了越人队伍。随着越人的不断南迁,黄姓也随之迁入越南。不断南迁的黄姓中,有秦汉山越黄氏,有六朝唐宋的黄洞蛮,有明清岭南壮、瑶等族黄姓。越南人中的黄姓,绝大部分是上述移民的后裔。这些越人黄姓后裔,又从越南继续扩展,至今已广布于印支半岛各国。 在历史上,还有一些黄姓中国人,由于政治避难、经商等原因迁居越南。明亡后,许多黄姓遗民不甘事清,纷纷外逃避难,如清代金湖黄伯柳与黄进怀徙越南郡宅福逢埔安南郡金塔里。1679年,中国龙门副将黄进与总兵杨某等,率3000余众、战船50余艘,逃往越南。阮氏王朝迫使他们进入东浦(当时属柬埔寨)地区,清代金湖黄伯流徙柬埔寨高绵南荣城金塔大佛色里。从此,这批人及其后代便在东浦定居下来。当今,黄姓已繁衍成为越南十大姓之一,在越南全国的200余个姓氏中,黄姓是人口数排在第八位的大姓。 泰国。是中国黄姓移民较早、人数很多的国家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泰国黄姓现有30余万,在泰国华人社会中有很大的影响。泰国黄姓华侨、华人,清代金湖黄高拱徙暹罗国即今泰国望国街不仅建立有自己的宗族组织“泰国黄氏宗亲会”,还积极参加当地华侨华人的社会活动与社团组织。南洋。大约是在元朝末年,黄姓移居南洋。当时一位名叫黄森屏的官员奉命出使婆罗国(今文莱)。他到达婆罗后,便在婆罗国留居下来。之后,他以杰出的才干被推为文莱华人的领袖。后来,成了整个婆罗国的统治者——苏丹(实即国王)。他去世后,葬在文莱,子孙世代留居于此,且极为显赫。黄森屏生有一女,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给渤泥(即文莱)第二苏丹阿合曼。阿合曼逝世后,黄森屏的女儿便继位为文莱国王。自此以后,文莱国王按女性血缘世系传递。第一位渤泥女王黄氏去世后,王位传给了她与阿合曼苏丹所生之女。至本世纪,文莱国王已传20余代,他们都是黄森屏的女性直系后裔。历史上文莱王室便奉黄森屏为始祖。明代开始,迁徙南洋的黄姓大增,如金湖黄伯枰高升第六子配金陵宋氏徙居南京金陵府衙湖口黄宅子二长钟瑞徙缅甸次钟端分泰国文莱黄厝,公元19世纪,由于中国封闭的国门被西方殖民列强的大炮轰开,因而出现了沿海居民移居南洋的高潮。黄姓也是如此,移居南洋的人数迅速增长,仅据菲律宾殖民政府1893年和1894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当时移居菲律宾的近10万华人中,来自福建晋江、同安、南安、龙溪等地的黄姓华侨就有数千人之多,在当时旅菲华人七大姓中名列第二,仅次于陈姓。至今,菲律宾黄姓人口已发展到了5万余名。此外,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也有大量的黄姓华人华侨。近代以后,南洋黄姓华侨华人为了联络同宗,都纷纷建立了各种宗族组织。在菲律宾,建有黄江夏堂;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建有江夏公所。此外,南洋黄姓华侨还在新加坡建立了统一的“南洋黄氏总会”。移居欧美澳黄姓移居美洲的历史,始于19世纪50年代。在早期的美洲华侨各姓中,黄姓人数最多,主要来自广东,其次是福建。广东华侨,又主要来自新宁、新会、开平、恩平四地,故称“四邑人”。在1850年成立的美国华侨社团“四邑会馆”中,黄姓人数最多;1854年由广东兴宁华侨创建于三藩市(即圣弗朗西斯科,又称旧金山)的宁阳会馆中,黄姓人数在26姓中排名第一;在1876年由开平、恩平两地侨民在旧金山成立的合和会馆中,黄姓在7大姓中名列第二。至今,在全美华裔各姓宗亲中,黄姓宗亲人数仍然是最多的。

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

第一甲

赐进士及第

共3名

王仁堪 - 余联沅 - 朱赓飏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共131名

孙宗锡 - 孙宗谷 - 程 夔 - 唐景崶 - 洪思亮 - 张鼎华 - 杨佩璋 - 杨 晨 - 周克宽 - 盛 昱

吴郁生 - 张嘉禄 - 李征庸 - 潘 遹 - 支恒荣 - 于钟霖 - 李锡彬 - 刘人熙 - 李兆勖 - 王 集

戴兆春 - 吕凤岐 - 江澍畇 - 曾耀南 - 徐道焜 - 谢希铨 - 吴祖椿 - 杨文莹 - 张 桢 - 濮子潼

朱寿熊 - 周銮诒 - 高昭瑞 - 许泽新 - 钟大焜 - 邵心豫 - 王 同 - 凌 端 - 周 龄 - 锡 珍

何福堃 - 林 壬 - 杨调元 - 樊增祥 - 陈维岳 - 胡孚宸 - 吴大衡 - 李维諴 - 谭肇松 - 凌心坦

张 泳 - 国 炳 - 荣垕源 - 胡宗澄 - 谢若潮 - 那 谦 - 王佑修 - 余家相 - 朱益浚 - 吴传绂

胡湘林 - 刘永亨 - 杨炳勋 - 孔祥霖 - 马毓鋆 - 梁 枚 - 霍为茂 - 袁宝彝 - 黄中理 - 贾 璜

钱锡庚 - 甘 焘 - 马彦森 - 严家让 - 恩 桂 - 刘兆梅 - 张仲炘 - 潘 彬 - 长 萃 - 赵世曾

杨国璋 - 治 麟 - 何荣阶 - 李擢英 - 杨先俊 - 覃梦榕 - 余适中 - 陈炳煊 - 管辰熙 - 武吉祥

沈国器 - 林翰清 - 余德秀 - 冯钟岱 - 李象辰 - 熊祖诒 - 陈炳奎 - 左挺生 - 王联璧 - 吴 穆

讷 钦 - 刘锡琦 - 郭庆棠 - 崔舜球 - 张国常 - 潘文熊 - 继 昌 - 段 理 - 张东瀛 - 朱显廷

王 骧 - 高仕坊 - 陈鸣谦 - 王嘉禾 - 王引昌 - 徐铭勋 - 陈 灿 - 胡鸿典 - 邬质义 - 卢俊章

徐 堉 - 王康平 - 李庆云 - 董云标 - 何刚德 - 于沧澜 - 易炳奎 - 孔传勋 - 董汝翼 - 吴铭恭

吴 超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共194名

陈 馨 - 刘秉哲 - 刘乃赓 - 夏震川 - 吴日升 - 陈宗和 - 翁斌孙 - 李馨国 - 成明郁 - 黄桂滋

惠 荣 - 游 镗 - 周凤藻 - 张贵良 - 锡 元 - 李 沄 - 杨孝宽 - 于观霖 - 余 彬 - 贺寿龄

傅桐豫 - 涂翔凤 - 何国璋 - 王惠吉 - 郑演元 - 李崇洸 - 傅誉荪 - 饶世缨 - 孙赞清 - 江济民

郑文思 - 卞翊清 - 黄登瀛 - 晏安澜 - 汪朝模 - 何承绪 - 朱宝晋 - 杨汝偕 - 罗大冕 - 廖正华

李春芳 - 杨凤翔 - 罗瑞图 - 查之屏 - 蒋式芬 - 匡心湛 - 王恩溎 - 陈国士 - 蒋其章 - 柏 寿

项晋荣 - 包永昌 - 董 沛 - 任焕奎 - 麦锡良 - 胡薇元 - 齐 泽 - 郭 笃 - 朱锡蕃 - 陈昌言

李嘉瑞 - 马 𦑘 - 何式璜 - 庄鼎元 - 何光仪 - 张成勋 - 何传中 - 黄传耀 - 苏毓铨 - 钟 英

何子鋆 - 熊起磻 - 沈维诚 - 何焕章 - 蓝耀枢 - 区湛森 - 陈福谦 - 覃廷桢 - 胡鉴斗 - 秦霖熙

王颖芳 - 陈世求 - 陈泰阶 - 关广槐 - 金绍庭 - 长 秀 - 王寿枬 - 梁瑞祥 - 刘中度 - 孙朝华

赵冠卿 - 叶应祥 - 成沐荫 - 石寅亮 - 杨泳春 - 孙廷献 - 柳文洙 - 赵源浚 - 韩大镛 - 孙宝琮

田 怡 - 武人选 - 邓衍憙 - 陈 璧 - 程 钟 - 何式箴 - 张楚林 - 乐观韶 - 高积勋 - 高第甲

蔡汝麟 - 马 侃 - 谢配鹏 - 程仪洛 - 李尚卿 - 王衍璞 - 许钟岳 -欧阳绣之- 孙显家 - 陈兆庆

周宗洛 - 曹庆恩 - 吴成周 - 戴家松 - 郑子侨 - 马锡龄 - 张桂芬 - 黄维清 - 刘 杭 - 胡成均

于文泉 - 马桂芳 - 宋廷梁 - 何文全 - 朱传熙 - 陈润璨 - 崔 瀛 - 谢章铤 - 保 鉴 - 姚钟瑞

陈熙昱 - 吴 炳 - 桂梁材 - 松 堉 - 严 泽 - 张应午 - 王文员 - 林乃柽 - 李用曾 - 张煦春

徐士佳 - 刘步元 - 曹学彬 - 陈浚畴 - 李世寅 - 张文秸 - 李中和 - 刘 贞 - 宋立球 - 曹 变

张继良 - 贺靖南 - 曲福绶 - 袁保辰 - 马名柱 - 林步青 - 李天锡 - 凌邦靖 - 余 焘 - 陈锡恩

刘东美 - 龚锡枢 - 荣 桂 - 陈绍棠 - 卜燕宾 - 傅廷元 - 王保健 - 韩镇周 - 许鸣盛 - 陶家驺

唐毓衡 - 玉 祥 - 刘宇清 - 姜应齐 - 李葆善 - 茹庆铨 - 管高福 - 郑 缤 - 邓元善 - 谢 煌

唐建寅 - 王凤沼 - 张来麟 - 朱铭瓒

=========

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

第一甲

赐进士及第

共3名

黄思永 - 曹诒孙 - 谭鑫振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共133名

戴彬元 - 庞鸿书 - 吕佩芬 - 张星炳 - 刘沛然 - 黄绍箕 - 朱福铣 - 彭士芳 - 吴维藩 - 郭曾炘

陈夔麟 - 潘作霖 - 杨澍先 - 丁立钧 - 吴保龄 - 崔永安 - 王懿荣 - 盛炳纬 - 冯锡仁 - 志 锐

彭履德 - 李德炳 - 陈与冏 - 叶大遒 - 崇 宽 - 蒋 艮 - 汪 概 - 刘 焕 - 安维峻 - 吴树芬

梁鼎芬 - 汤绳和 - 郭赓平 - 王乘燮 - 张鹏飞 - 李经世 - 溥 良 - 沈士鑅 - 陈 鼎 - 胡 连

王丕厘 - 王咏霓 - 吴国镇 - 杨崇伊 - 蔡世佐 - 柏锦林 - 左绍佐 - 于式枚 - 顾 莲 - 汪致炳

福 茂 - 陆善格 - 伍兆鳌 - 吴成熙 - 黄俊熙 - 纪 夔 - 谢树熿 - 郭 翊 - 王 兰 - 冯应荣

徐 琪 - 梁锦奎 - 高凌霄 - 邓嘉纯 - 杜庆元 - 张叔煐 - 王 濂 - 蔡枚功 - 褚成博 - 张嘉澍

谢隽杭 - 姜自驹 - 胡锡祜 - 王颂蔚 - 裴维侒 - 何乃莹 - 刘名誉 - 溥 㟋 - 赵曾重 - 陈景鎏

丁象震 - 林承泽 - 戴辅衟 - 王 效 - 李慈铭 - 张正堉 - 薛 浚 - 谢启华 - 柳 芳 - 林之菼

李佩铭 - 王文炳 - 朱炳熊 - 涂国盛 - 萨 廉 - 葛咏裳 - 王调颐 - 陈其宽 - 钟 灵 - 文 焕

李作桢 - 钱锡晋 - 陈宗沩 - 范德镕 - 熊尔梅 - 崔汝立 - 裔步鸾 - 谢廷泽 - 李士𨱅 - 张焯奎

韩仲荆 - 金文同 - 姚延祺 - 曾炳麟 - 鹿学艮 - 黄英采 - 刘桂文 - 徐鉴铭 - 夏庚复 - 熊润南

宋淑信 - 蔡揆忠 - 吴同甲 - 李 威 - 赵文伟 - 邱晋昕 - 胡文渊 - 董翊清 - 张世英 - 宋秉谦

周遂良 - 廖 骧 - 李和卿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共193名

封祝唐 - 杨依斗 - 余熙春 - 袁鹏图 - 陈庆桂 - 段树藩 - 余文蔚 - 宋荫培 - 石鸿韶 - 汪受礽

马存朴 - 孙汝梅 - 连培基 - 孙浤泽 - 杨福臻 - 熊尔卓 - 陈应禧 - 唐骅路 - 毛 澄 - 杜炳珩

李沛深 - 卢煦春 - 吴国霖 - 李光宇 - 陈文锐 - 何荣楠 - 谢文翘 - 孙橘堂 - 张士彬 - 崔其濂

杨 滨 - 张是彝 - 卜文涣 - 冯桂芳 - 陈秉嵩 - 仇汝显 - 黄绪祖 - 吴士俊 - 王邦鼎 - 吴兆基

张士鏸 - 周国琛 - 陈光明 - 谌曾谟 - 傅嘉年 - 张豫泰 - 王者馨 - 丁寿泉 - 王策范 - 刘奎辰

吴树德 - 俞廷熙 - 彭 修 - 炳 麟 - 张贤符 - 乔保安 - 王宗沂 - 聂济时 - 洪 勋 - 叶题雁

俞炳辉 - 任 塍 - 王芝兰 - 杨 溶 - 陈子骥 - 俞冠祥 - 林士菁 - 何晋德 - 朱方辉 - 冯仲侯

王熙鋆 - 廖国琛 - 万立钧 - 祁征祥 - 贺 颀 - 潘炳辰 - 何汝翰 - 夏联钰 - 郑贞本 - 陈为燠

陈文锦 - 黄嘉尔 - 徐宝谦 - 连文冲 - 刘汝霖 - 汪宝树 - 黄禧祖 - 董敬安 - 王恩光 - 黄轩龄

曹作舟 - 莫燮干 - 徐寿基 - 王家宾 - 王毓芝 - 魏廷梁 - 沈曾植 - 陈泽春 - 玉 启 - 卢庆云

张守训 - 赵丙荣 - 孙福申 - 顾绍咸 - 张铭和 - 杨维培 - 郑言绍 - 张觐光 - 范广衡 - 王宝钿

鲍翰卿 - 李和燮 - 郑振声 - 朱兆鸿 - 韩受卿 - 王器成 - 查毓深 - 范金镛 - 何永卓-齐普松武

张士锃 - 孙殿甲 - 查荫元 - 金鸿霄 - 黄成采 - 景天相 - 文 郁 - 杨耀林 - 赵永清 - 程维孝

胡昌祖 - 郑 杲 - 赵敏熙 - 陈 彬 - 俞麟振 - 赵受璋 - 程兰阶 - 金毓麟 - 丁振德 - 孙之鸿

刘钰成 - 戴锡麟 - 杨淑修 - 程 禄 - 傅为霖 - 王清江 - 李肇庚 - 朱承烈 - 吕元恩 - 唐步云

乔保印 - 阚 䌹 - 伦肇纪 - 武颂扬 - 曾云章 - 夏 衔 - 高积健 - 徐 京 - 赵永昌 - 程仁均

余效衡 - 赵文源 - 赵钟璨 - 王化光 - 田广恩 - 方儒棠 - 胡政举 - 沈锡周 - 夏若鲁 - 施朝铨

党步衢 - 邱兆荣 - 杨清魁 - 胡 郁 - 丁 芳 - 何 镕 - 儒 芳 - 廖镜伊 - 陈汝钦 - 邹用中

张 钧 - 邢光祖 - 傅树堂 - 祝松云 - 金 奎 - 郭雅注 - 冯锡芳 - 张 炳 - 王锐新 - 杜锡熊

张树滋 - 徐象震 - 戴宾周

=========

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

第一甲

赐进士及第

共3名

陈 冕 - 寿 耆 - 管廷献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共124名

朱祖谋 - 志 钧 - 丁仁长 - 徐炳文 - 邵松年 - 张 预 - 熊亦奇 - 刘庭燝 - 李葆实 - 黄福茂

严 修 - 准 良 - 曹寯瀛 - 钱正圜 - 鲁 鹏 - 王培佑 - 秦绶章 - 秦夔扬 - 甯本瑜 - 赵汝翰

陈荣昌 - 吕炎律 - 胡景桂 - 曹福元 - 洪家滋 - 刘尚伦 - 童祥熊 - 施纪云 - 柯逢时 - 陈鸿绶

何维栋 - 陈如岳 - 汪凤藻 - 赵尚辅 - 饶昌麟 - 王式文 - 马吉樟 - 彭鸿翊 - 施调赓 - 郭鸿宾

陈凤楼 - 沈 潜 - 郑祖焕 - 华 辉 - 陈同礼 - 蔡卿云 - 王永年 - 朱紫佐 - 张 琦 - 陈咸庆

周锡恩 - 傅汝梅 - 张 筠 - 卢聿炳 - 陈后琨 - 陈阜嘉 - 李春元 - 王念祖 - 梁涛观 - 绵 文

黄传礼 - 张亨嘉 - 鲍恩绶 - 张铭坤 - 方 铸 - 陶福祖 - 潘履端 - 郑葆清 - 葛宝华 - 孙传奭

胡治铨 - 陈日新 - 于耿光 - 徐定超 - 王绍廉 - 承 荫 - 裕 连 - 朱占科 - 俞成庆 - 熙 麟

黄桂清 - 曾宗彦 - 张琯生 - 郑淑璋 - 阎乃竹 - 曾树椿 - 骆景宙 - 刘光第 - 谢化南 - 王金镕

徐 谦 - 济 中 - 锡 恩 - 刘子焕 - 高祚昌 - 李培兰 - 来维礼 - 陈受颐 - 陈毓光 - 沈家本

汪景星 - 陈凤墀 - 洗宝干 - 陈名珍 - 彭清藜 - 李荫兰 - 刘昺燮 - 左盛均 - 郑邦任 - 杨传书

尤兰芳 - 孙崇墉 - 顾厚焜 - 张嘉猷 - 王承煦 - 祁寿麟 - 李振鹏 - 汪如练 - 武勋朝 - 彭琨生

丁寿鹤 - 梁鸿翥 - 周凤翥 - 江昌燕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共181名

叶大烜 - 齐学瀛 - 雷在夏 - 刘家模 - 左运昌 - 陈增玉 - 陈同翰 - 徐 贞 - 曹步云 - 汪汝纶

谭福泉 - 区应嵩 - 戚朝卿 - 刘熙纯 - 康际清 - 王桂琛 - 邓福初 - 李世祥 - 梁棨熙 - 郑炳麟

李敬修 - 张葆连 - 冯汝骙 - 姜子成 - 吴长钊 - 孔昭干 - 陈源潾 - 朱子春 - 蒯光典 - 刘家谦

王 荃 - 戚善勖 - 李 浚 - 何息深 - 张平格 - 贺福元 - 陈浚书 - 欧阳钧 - 杨履晋 - 雷祖迪

张九章 - 定 成 - 陈槐林 - 任宗泰 - 李 铨 - 赖清键 - 李务滋 - 李瀛瑞 - 郝耀昂 - 章法护

李岳瑞 - 谢辅濂 - 缪介臣 - 赵光表 - 庞桂庭 - 周 垣 - 龚化龙 - 汤 曜 - 刘读藜 - 殷瑞生

程景明 - 谈国政 - 姚大荣 - 苏玉霖 - 窦渥之 - 谢必铿 - 葛庆同 - 张荀鹤 - 盛昌华 - 李秉瑞

谢裕楷 - 马琇荃 - 陈本仁 - 阎萃峰 - 郑 筹 - 梁 萃 - 黄毓森 - 余连萼 - 简叔琳 - 晋 荣

李邦庆 - 倪廷庆 - 周得程 - 史春荃 - 周绍刘 - 黎君融 - 林钟华 - 刘保厚 - 谢济民 - 李扬宗

李经野 - 万邦华 - 王祖畲 - 顾儒基 - 谢池春 - 刘德馨 - 鲁 卫 - 沈熙廷 - 黄葆年 - 张景星

顾曾烜 - 段承霖 - 杨沛霖 - 王蕙兰 - 周 安 - 包宗经 - 舒 泰 - 孙崇纬 - 朱寿保 - 胡毓麒

赵湘洲 - 聂兴圻 - 陶守愚 - 王善士 - 孔广钟 - 王耀曾 - 沈宝青 - 黎大均 - 徐宝锷 - 黄玉忠

郑仰虞 - 石香圃 - 王福钟 - 李 津 - 樊学贤 - 张问崇 - 高鹏飞 - 徐绍康 - 水鸿飞 - 李翊涛

苏人谷 - 叶士荃 - 王慎猷 - 赵五星 - 刘维翰 - 刘 诩 - 江昶荣 - 吕佩瑀 - 田 恂 - 刘泰和

孙国桢 - 胡宾周 - 陈熙敬 - 王树玉 - 黄金钺 - 承 先 - 唐开文 - 王恭三 - 郑昌运 - 高承瀛

巢凤冈 - 田应达 - 陈贻香 - 沈赞飏 - 何绍堂 - 唐枝中 - 张汝洽 - 许文泳 - 杨鸿濂 - 恩 钟

陈曰稔 - 李汝鹤 - 江廷燮 - 段 鏻 - 崔增瑞 - 王蕊修 - 盖天佑 - 李九江 - 黄树勋 - 孙祖华

杨广钦 - 范锡恭 - 李士则 - 方芾林 - 王景檀 - 柳思诚 - 黄培俊 - 王寿培 - 张丕弼 - 赵汝龄

王庆褆

后面放不下了,你去维基百科找 刘春霖,下面就能连接出所有的名单。

寻找李氏家谱

李氏家谱好象比较乱你最好到 http://postbaiducom/fkz=85811263 这里仔细地看一下,应该可以找到你的答案 “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