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送穷神口诀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1收藏

正确的送穷神口诀,第1张

正月初一

严格地说,春节是从初一零点开始的。家长首先起床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据说怕直接开门遇到神),然后才能说话。其他人陆续起搜瞎床。起床后妇女忙着煮饺子,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祭拜。招远旧时的祭拜顺序是一拜天地、二拜王母娘娘、三拜灶王、四拜财神、五拜老祖,

/P>

现在一般只拜老祖。

〔吃〕

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燃放鞭炮。为了驱除邪恶、求吉利,有的地方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两碗,意在希望人多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吃到红枣,意味着新的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

〔拜年〕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而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

旧时拜年要叩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商人拜年,除了问好外,还要互相恭喜发财。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新媳妇给公婆拜年,公婆要给相当数量的“压岁钱”。郓城等地有“春节五更乞长”的习俗。

〔吉利话〕

春节要讲吉利话是山东民俗的重要特点之一。每到年前,父母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诫子女,说话千万不要“走火”。即使遇到不顺利的事,也要说吉利话。胶东民间最忌讳的两件事,一是打碎了东西,绝对不能说话,要一声不响地把打碎的东西收拾干净,赶快把它扔到井里,路上即使遇到熟人,也不说话。据说这样就可以消灾;二是初一早晨煮饺子,非得煮破几个不可,但不能说破了,也不能说“堆锅里了”,而要说“挣了”。意在挣钱发财。商人之家对此最为讲究,而且有意进行对话,问好了没有?答曰好了;又问挣了没有,答曰挣了。如此这般,大吉大利。

〔家畜〕

鲁西南地区初一早上不能把鸡、鸭、鹅等放出来,有的圈一天,至少也要圈半天。据说是怕它们弄脏了年,搅乱了年(因为鞭炮齐鸣,会把家禽惊得到处乱飞),其他如牛、马、狗、猫等家畜动物,都得到优待。即墨在初一早晨,用隔年饭喂鸡,据说鸡吃一粒米,就能下一个蛋;把各种食品端给狗吃,据说狗凳虚先吃的东西,必定丰收。

〔送家堂〕

莱芜等地有初一下午送家堂的习俗。人们上坟、烧纸、鸣炮、叩头,将祖宗送回坟茔、回家以后,把家谱收起来,春节祭祖仪式遂告结束。但是,有的地区是初二送家堂,还有的地区是在初三送家堂,各地不一。

〔忌讳〕

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扫地,忌打人骂人。临沂则忌动针线,忌包饺子,忌吃荤,忌捣蒜。沂源初一晚上忌点灯,据说点了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

正月初二

胶东地区于初二日落后送年,送年时要摆供品,焚香烧纸,鸣放鞭炮。有的在大街上摆上供桌,接连不断地鸣放鞭炮,十分热闹。有的地区于初三下午送年。

临清有初二祭财神的习俗。商人之家都供着财神的牌位,桌上摆着“钱龙”和“枣山”。祭祀时,烧香叩头,街坊邻居也带着香纸,到商人家祭财神,祝贺生意兴隆,主人则以酒肴招待,表示感谢。

串亲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胶东东部和莱芜等地于初二到岳父家串亲,未婚的青年男女可以代替父母去看望外祖父和外祖母。即墨于初三或初四给岳父母拜年,但初五不能去。俗话说:“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莱西串亲的顺序是“先看姑,后看舅,岳父岳母在后头”。

岳父母家对姑爷、特别是新婚姑爷要盛情招待。莱芜等地的酒席上除了鸡、鱼、肉、蛋外,一般都要摆“四顶四”,就是四个果碟、四个炒碟、四个小碗、四个大碗和四个大盘。陪客的人要轮流给姑爷敬酒。

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串亲,叫做“扎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扎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扎根时,外祖父、舅舅、姨妈等都要送给新媳妇压岁钱。鲁西南的新婚夫妇串亲一般都在双日,意为成双成对,大吉大利。

旧时,临清在正月十五以前一枣漏燃般不串亲,俗话说:“七不走,八不挪,九走死婆婆,拐弯死老天。”初七、初八、初九不能串亲,初十尚可,拐弯是指初十以后,直到十五,更不能串亲。过了十五之后,才能串亲。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山东的一些地方称为“五马日”,并以这一天的阴晴来占当年骡马的吉凶,说这一天万里晴空则骡马兴旺。

这天又称“破五”,有些地区在初五之前妇女不能出门串亲,也不准动刀尺做针线,还不准生米、生面和生菜下锅,过了这天则不再忌讳。临清一带的“破五”,以家族为单位举行送家堂的仪式。沂南也在这天撤家堂轴子,有的还吃炸糕,扫院子,据说这天扫院子不招蚂蚁。

临沂等地妇女这天不出门、不梳头、不动针线,据说动了针线会招蝎子、蚰蜒。

这天普遍中午吃水饺,也可以吃面条,有“初五吃顿面,一亩打一石”的说法。

旧时,初五有送穷的习俗,或称“送穷媳妇”,茌平称为“五穷”,忌拜年,放鞭放炮谓之“赶五穷”。单县这天通行送瘟神,为了消除病患,家家户户都到村头或十字路口送瘟神。一大早就焚香烧纸,祈求瘟神远走高飞,让一家人康泰平安。

许多商家称初五为财神生日,黄县等地或称“路头日”,这天开门营业为开市大吉。人们鸣放鞭炮,祭祀财神,吃象征元宝的水饺,希望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这天的水饺像初一一样,也要故意下破几个,掌柜的在厨房外高声问道:“伙计,元宝挣了没有?”伙计则高声回答:“挣了!”以此来图个吉利。这天最忌讳说“赔”、“散”之类的话,吃大蒜不许吃蒜瓣,蒜泥要称“义合菜”,免得犯忌。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为人日,唐代称为“人胜节”。据说人日主人丁兴旺和人身健康。黄县、招远等地按初七、十七、二十七分为“小人七”、“大人七”、“老人七”,中午吃面条以祝人们健康长寿。

有的地方人日还有祀神的活动。沂南在这天推磨压碾,送天地神,邹县祭祀火神祝融,举烛同社必至,谓之“守驾”。单县、郓城这天送火神。

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据说:“人日做针线,专扎婆婆眼。”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

正月初八

正月初八为谷日。鲁南地区又称此日为“转八日”,简称“转八”。这天沂水家家户户吃面条,取“擀面轴子转一转,一亩地里打一石”之意,祝愿新的一年谷物丰收。沂南则完全相反,转八日是忌转的,纺车、碾磨等所有能转的工具,这天都要停转。博兴等地以谷日阴晴占丰歉。有的地方则谓八日晴,宜谷。

正月初十

正月初十,传说是石头生日。这天不准搬动石头,也不准搬动碾、磨、石臼、捶布石等石制器物,恐怕因此伤害了当年的庄稼。

昌潍地区有的在这天焚香烧纸祭拜石头神。鄄城有抬石头神的习俗。郓城也有类似习俗。邹县等地十日作脯,谓之“纳福”。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灯节。

民间传说,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避邪除百病。所以人们往往端着灯互相照照脸庞,还要照一照屋内屋外的各个角落。

山东花灯的种类繁多,各有特色。面灯和萝卜灯的农家气息比较浓厚,而彩灯的都市特点比较突出。旧时,胶东、鲁中和鲁西南地区习惯用豆面和玉米面做成十二生肖灯,做工细致、形象逼真。十二生肖灯的寓意在于消除病灾,使人丁兴旺。此外还有代表十二个月的月灯。月灯的寓意在于祈祷该月收获的农作物、水果和蔬菜取得丰收。面灯一般摆在床头、窗台、门砧和桌子上。

滕州一带的萝卜灯别具一格。过去,德州举行灯会,彩灯的花样繁多,有内容连贯的套灯,有形态各异的散灯,有端庄华丽的牌坊灯,还有变幻莫测的盒子灯。曹县有一种特别精致的彩灯,叫雪花灯。据说需要一个能工巧匠的经年之功才能制成。

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围着枣树转六圈,同时把“嘟佬嘟佬,开花结枣”的口诀念六遍(传说嘟佬是主管枣树的老公公)。据说照了枣树,枣子就能得丰收。

费县玉皇庙会在元宵节这天举行“送驾”仪式。滕州一带元宵节“打花”更是令人倾倒。鄄城的姑娘们在元宵这天制作花树和花姑娘,意在希望棉花取得丰收。

个别地方妇女有“看了娘家灯,要死老公公”的忌讳,有的地方新媳妇则必须回娘家去躲灯。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比干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比干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比干什么神位

比干被追封为国神。

被封为国神的原因:

周武王论功行赏,给予姜子牙一块领地,成为诸侯王,这块领地就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姜子牙就是齐国的第一任君王。姜子牙一直被周武王称为“相父”,足以证明姜子牙的重要程度。

但是后来周武王却将原来殷商中的一人封为国神,而不是姜子牙,此人就是殷商的丞相,纣王的王叔比干。比干在神话故事中,被姜子牙封为文曲星,但在中国古代史上,比干却是一个令后来多数帝王所敬仰的人物。

20岁就开始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又忠君爱国,敢于谏言,甚至以死相谏,被称为“亘古忠臣”。根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统治后,接纳了非常多的殷商子民,而比干作为殷商的丞相,非常受殷商子民的爱戴,封比干为国神,提高了这类子民的归属感。

扩展资料:

有关比干的传说:

“空心菜”是比干庙有名的传说。据说比干惨遭纣王剖心以后,忠魂触动天庭,玉皇大帝差遣姜子牙前来搭救,让比干缄口不语,骑马南行,到达心地,就可长出新的心脏。他掩袍不语,面似土色,策马南行,不料行至牧野遇上妲己变成的老妇拦路叫卖空心菜。

比干问:“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如何?”老妇答曰:“菜没心能活,人没心该死。”比干听后,口吐鲜血,坠马身亡。忠魂化作千年碧,赤窍似留一片云。

至今,比干墓冢上和庙周围的田野里仍然生长着一丛丛空心菜。空心菜,三片叶,没有心,人们认为是比干的七窍丹心化成。历史的飞逝,抹去了人们对古代史实的记忆,渐渐演变成这神秘莫测的传说,以此来寄托对比干的崇敬与哀思。

文财神比干的生辰属相简介,生肖配对查询表属相?

提起文财神比干的生辰属相简介,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财神爷是不是叫比干?另外,还有人想问生肖配对查询,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婚姻属相配对怎么查,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生肖配对查询表属相?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财神比干的生辰属相简介

属相婚配是合婚的一种,其目的就是趋吉避凶,为了双方在婚后顺风顺水,白头到老。下面我们总结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如果按照此操作,后果自负属龙的属相婚配表宜配:鼠、猴、鸡大吉,缔结良缘,勤俭发家,日见昌盛,富贵成功,子孙继世。忌配:狗、兔,不能和睦终世,离别,不得心安。解释:辰龙与酉鸡,因此最宜找个属鸡的对象,此乃上上等婚配。其次是与申猴子鼠三合,故也宜找个属猴属鼠的,此乃上等婚配。辰龙与戌狗相冲,因此最忌找属狗的,此乃下下等婚配。辰龙与卯兔又有相害的成分,故也不宜找属兔的,此乃中下等婚配。有时也讲辰辰自刑,故也要注意避免同属相的,此乃中下等婚配。提示:真正的幸福婚姻是靠两个人的共同努力来打造的,互相尊重、不欺骗、不隐瞒、相互信任、洁身自好、孝顺双方父母、凡事两人商量、广积善德。

八字《合婚命理预测》都有可能造成你现在运势不佳诸事不顺想早日改善,亦或是想了解自己的运势会根据缘友当下之境况,做出调整改善,旺事业运势以及健康运势等如果您对传统命理学或者运势有哪些看法!+师傅Ta。O、O、wei/同步《2》-《6》-《4》-《8》-《6》-《1》-《0》

-二次函数y=ax2+bx+c与y轴的交点为,又因为该交点在点的下方可以知道0<c<2。由此易知a<0。

y=ax2+bx+c与x轴交于点、,且1x12,知ax2+bx+c=0的两个根为-2,x1。且对称轴离较点近,则有对称轴-1/2<x=-b/2a<0由此可知b<0

,可得0<b/a<1又b<0,a<0故ab0故②正确

文财神比干的生辰属相简介:财神爷是不是叫比干?

属相婚配查询

我和他是男兔女龙,男是年9月13日,晚上六点左右,女是年8月28日,上午十点左右,别人说我们属相相冲,本想结婚但不知道是否合适!

男羊+女猴:难以成为配偶,因她从未把你当作她的婚爱人选。

女羊+男猴:强以结合,他满足的是钱财,而你又提起他的兴趣。不太好,具体的你可以去搜生肖,可以看看和其它生肖的配对结果。谢谢采纳

不配,猴子是做在羊背上的。

婚姻属相配对怎么查

属鼠和属牛

如果是女羊男猴的,赶紧分了吧!我们就是男猴女羊,老吵架,不管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能吵,就是看对方怎么都不顺眼

以上就是与生肖配对查询表属相?相关内容,是关于财神爷是不是叫比干?的分享。看完文财神比干的生辰属相简介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财神比干的介绍

文财神比干是汉族民间信仰的一位财神。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比干是子姓之后,商朝沫邑人,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比干也是林氏的太始祖。

比干挖心的简介

比干,子姓,沫邑人。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卒于公元前1029年。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为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比干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

后来周武王为比干封墓,赐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民间都把比干尊为文财神。

《史记·殷本纪》载:殷纣王的叔父比干,为人忠耻正直,他见纣王荒*失政,暴虐无道,十分着急,常常直言劝谏。在一次劝谏时,纣王大怒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今天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不是七窍!”民间流传,比干怒视纣王,自己将心摘下,扔于地上,走出王宫,来到民间,广散财宝。他虽然没了心,但因吃了姜子牙进给他的灵丹妙药,并不曾死去。因为没了心,也就无偏无私,办事公道,所以深受人们爱戴,称赞。当时,在比干手下做生意,买卖公平,童叟无欺,于是人们就把他作为财神供奉了起来。

商朝比干简介,比干怎么死的

比干,子姓,比氏,名干,沫邑人。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

比干是帝辛的叔叔,也称王叔比干,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师。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受托孤重辅帝辛,先后辅佐殷商两代帝王,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被称为“亘古忠臣”。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终年63岁。

比干是因为劝谏纣王,被挖心而死,历史记文如下:

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

郭好唯

郭好唯,演员,参演作品有《上学路上》等。在《儿子同志》剧中主演小霞姐姐一角色。

中文名:郭好唯

外文名:Shirley

别名:女

国籍:中国

民族:汉

星座:巨蟹

血型:B

身高:163CM

体重:49kg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91627

职业:演员

代表作品:《上学路上》《儿子同志》

个人资料

郭好唯的个人档案(第一版)

姓名:郭好唯

英文姓名:Shirley

生日:1991627

籍贯:北京身高:163cm

体重:49kg血型:B

星座:巨蟹爱好:书法、唱歌、游泳

最想去的城市:瑞士

最喜欢的**:《岁月之歌》

最喜欢的颜色:红色

最喜欢的运动:游泳

最喜欢读的书:《万物简史》

最崇拜的人物:暂时还没有

最糗的一件事:保密。

录制《新闻袋袋裤:解读新闻》最难忘的一件事:录制春节特别节目。

最大的愿望:当一名老师。

职业:演员主持

责编:白小桐

郭好唯的个人档案(第二版)

中文姓名:郭好唯

英文姓名:Shirley

出生日期:1991年6月27日

出生地:北京

属相:羊

星座:巨蟹座

身高:163CM

体重:49KG

职业:小演员、小主持

爱好:书法、唱歌、游泳

语言:普通话、英语

最喜欢的食物:烤鸭、苹果

最喜欢的颜色:红色、**、粉红色

最喜欢的城市:大连、西安、昆明、武汉、南京、洛阳

最喜欢的运动:游泳

最喜欢的动物:熊猫

最喜欢的国家:瑞士

最喜欢的**:岁月之歌

最喜欢的季节:夏天

最爱上的网站:新浪

最喜欢的偶像:周笔畅、黄晓明

想旅游的地方:没有

入行年份:2002年11月

作品列表

《上学路上》《儿子同志》

《儿子同志》-影片资料

一段激情年代的柔情故事一缕战争岁月的温馨记忆

一段沐浴战火的成长经历

一曲渗透真爱的儿时恋歌

《儿子同志》-演职员表

导演:和小江

编剧:彭相泰

主演:王正佳(饰小立正)郭晓峰(饰夏团长)郭好唯(饰小霞姐姐)马少骅(饰杨司令)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国语

颜色:彩色

类型:战争儿童剧情

《儿子同志》-故事梗概

立正八岁那年,小立正的娘就被日本鬼子残忍杀害。失去娘亲的小立正(王好佳饰),随着姐姐(小霞,郭好唯饰)来到和平小学生活。初来乍到,小立正被学校的新环境所感染,欣喜之余,慢慢走出失去娘亲的悲痛,重新找到孩童天真的快乐。立正不会想到,刚刚找回属于孩童的快乐,因为不小心冲撞了杨司令而闯下大祸。

见小立正聪明淘气活泼可爱,杨司令坚持要认小立正做儿子。立正知道,自己的爹上前线打鬼子了,尽管有好长时间没见着爹,小立正也不因为见不着爹,而接受眼前这个“爸爸同志”。小立正的倔强,一时弄得杨司令哭笑不得进退两难。前方战事激烈,和平小学却是残酷战争下的一片安宁乐土。上学后的生活,姐姐成了小立正最亲的人、也是最要好的朋友。时间不长,小立正发现有人在他和姐姐之间“挑拨”关系,这个“挑拨”关系的人就是杨司令手下的李副官。李副官喜欢立正的姐姐,小立正自然不高兴。借着上台表演的机会,小立正生气地将一头牛牵到姐姐和李副官中间,把原本准备好的“拥抱”,变成了“隔牛分别”,当场让李副官尴尬不堪。

前方的炮声一天天逼近和平小学,孩子们的教室在逼近的炮声变成临时医院。学上不成了,小立正穿梭在伤员之中,天真地偷了伤员的枪,带着自己的英雄梦想,英勇地奔赴战场。从英雄梦中醒来,小立正酿成大祸,死里逃生。严重违反纪律的小立正被关进禁闭室。此时,爹光荣牺牲的消息传来,可怜禁闭的小立正蒙在鼓里。

李副官牺牲了,和平小学的孩子们被迫转移。隆隆的炮声中,小立正懵懂地长大。一天,立正从伤员口里听说杨司令受伤,让立正想起当初要收他做儿子的“爸爸同志”。立正冒着生命危险冲上前线,担心立正生命安危的姐姐随后追来。姐姐没能活着从战场归来,见到受伤的杨司令,立正第一次明白自己应该肩负的责任,一声发自肺腑的“爸爸同志”,从立正嘴里喊出来,响彻云霄。

《儿子同志》-演员阵容

马少骅

就职于:湖北省话剧院职务:演员

作品简历:

《上海1941》饰演:武宫宽部(日本驻华特工)导演:陈胜利

《欢颜》饰演:刘三爷导演:夏拨

《贞观之治》饰演:长孙无忌导演:张建亚

《走向共和》饰演:孙中山导演:张黎

《张大千在敦煌》饰演:张大千导演:李宁

《生存之民工》饰演:谢老大导演:管虎

《汉武大帝》饰演:窦婴导演:胡梅

王正佳

《**往事》中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毛小兵这一角色,获得第十二届北京市大学生**节最佳儿童演员奖

《红山雨》中饰演三狗

《儿子同志》中饰演儿子立正

《天使》中饰演大牛

《东方狮王》中饰演狮王邓波

《团委书记》中饰演小秀才

《彭雪枫》中饰演小石头

《情满山乡》中饰演秦大虎

《妩媚的春天》中饰演海强

《温暖》中饰演王小凡

郭晓峰

《寂静的哨所》饰姜树威

《此生此爱》饰高常铭

《儿子同志》饰夏团长

《孩子》饰韩继东

《洗手》饰郑卫东

《三趟》饰谢勇

《儿子同志》-幕后故事

由八一**制片厂摄制,根据彭相泰纪实文学《燃烧的生命》改编的**《儿子同志》以一个孩童的眼睛来观看这个被战争包围的世界,不正面描写战争的血腥与残酷,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战争如何剥夺了孩子们的天真的笑容,是一部中国版的《美丽人生》和《青青橡树》。影片的另一巧妙之处在于,他虽然以儿童的眼睛观望战争,却始终以一个父亲的心情在读解。主题只有一个,就是渴望和平。孩子的渴望关心理解的心情,现实中的剥离,影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刻的表现了父与子、父与女之间的那种微妙的关系。

《儿子同志》是一部以儿童为主角的影片,影片中唯一的几个成年演员的戏份并不重。似乎在演员类型上看这应该是一个儿童片,但事实上,这部片子更侧重打动成年观众。正如以上所说的,这是一部以儿童的视角叙述,以父亲的心情在解读的影片。

由于,主要演员全是一些儿童,相对来说增加了拍摄的难度,因为他们所要面对的是一些八、九岁的孩子,众所周知,拍戏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尤其是在冬天拍夏天的戏,比如,大冬天下河里游泳,表情还要是欢快的等等。那种苦有时候连专业演员都受不了,更何况是一些非专业的孩子呢。“我们开始在新浪贴了广告,海选男女主人公,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被选上的高兴的手舞足蹈的,可最后真正开拍了才知道这是多么苦的差事。”副导演赵**说道:“有的时候,我们都看哭了,我们都不忍心让他们再演了”。

影片的男主人公王正佳是《**往事》中的夏雨儿时的扮演者,相对于其他孩子来说他算是个“老演员”了,自从被小江从3000个孩子中挑选出来担任毛小兵的饰演者后,王正佳片约不断,先后在**《红山芋》、电视**《情满山乡》、《妩媚春天》、连续剧《差等生》、《身边的故事》饰演不同角色,并因《**往事》获得第十二届大学生**节最佳儿童演员奖。《儿子同志》是他接到的最苦的片子,直到现在说起来,他的妈妈还是滔滔不绝。

当王正佳被《儿子同志》定为男一号的时候,他激动的跳了起来。可他万万没想到等待他的是无数的磨难。首先遇到的困难便是,水土不服。这部片子的外景选在了风景秀丽的温州。南方的潮湿环境另这个在北京长大的孩子立刻发生了身理上的反映,全身长满了小豆豆,奇痒无比。再加上南北饮食习性的差异,剧组每天都在镇里的公社解决伙食,单一的而又不习惯的伙食更令小正佳支持不住了。孩子毕竟是孩子,找到一个豁口就能宣泄出来,于是就有了“鸡腿事件”。因为有回民,每次只有回民的伙食是与众不同的,有一次是炸鸡腿,当正佳看见有的小朋友开心的吃着鸡腿,自己却还抱着那几天都一样的饭菜时,放声大哭。直到下午面对镜头仍是掘着小嘴,呼扇着招风耳,把摄影杨姐都逗笑了。

《儿子同志》-展示廊桥魅力,小演员全是温州孩子

上海国际**节“**频道传媒大奖”在特别设置的中国新片展映单元中产生,入围影片名单也于昨日出炉,在泰顺境内拍摄完成的抗战题材**《儿子同志》作为“**频道传媒大奖”放映的第一部**,不仅真挚感人,且该片展现的以泰顺廊桥为标志背景的浙南老区的旖旎风光,也成为人们评论的热点。

传媒大奖的设置是对国产**和民族**的支持,也是上海**节由受邀参加本次**节报道的记者们参与投票评定的奖项,因此每届传媒大奖都会吸引不少明星助阵。在6月17日~21日举办的记者专场看片会上,赵薇、莫文蔚、黄秋生、毛舜筠、田壮壮、张涵予、张震、李心洁等入围影片的主创都将亲临现场,接受媒体记者的“品头论足”,最终产生本届传媒大奖特别设置的最具探索精神影片、最具票房潜力影片、最具视听效果影片、最具流行潜力**歌曲、最具潜力新人、最受关注男演员、最受关注女演员及最受关注导演8个创新、鲜明的大奖。

而此次入围参与传媒大奖的影片除在泰顺拍摄完成的和小江执导的《儿子同志》外,还有百花影帝吴军主演的红色浪漫影片《革命到底》;莫文蔚、黄秋生、毛舜筠、郑中基主演的《老港正传》;赵薇主演的《夜·上海》;陈国喜、哈斯朝鲁联袂执导的《剃头匠》;孙铁导演的《生命之约》;苏磊执导的《望山》;田壮壮执导、张震主演的《吴清源》;赵文_、李心洁主演的《夜·明》以及《集结号》主演之一张涵予出演的《烽火》。这10部参评影片均选自本届上海**节新片展映单元中的国产影片,并且都是未曾公映的精选之作。其中的《吴清源》一片参加了当年的金爵奖角逐,《烽火》也入围了亚洲新人奖项的角逐。导演和小江告诉记者,《儿子同志》在泰顺拍摄周期是45天,拍摄之前,为寻找一个合适的拍摄背景,曾大量翻阅了地理方面的杂志,终于发现了温州境内的泰顺和泰顺廊桥。去年冬天,摄制组到达泰顺时,就被众多宏伟而巧夺天工的廊桥所震撼。在影片中扮演“新四军和平小学”的小演员,除两位主演外,其他21位全部是泰顺当地中小学生。

《儿子同志》-影片三大看点

看点之一:泰顺美丽的廊桥古建筑及独特旖旎风光看点之一:泰顺美丽的廊桥古建筑及独特旖旎风光让本片画面美不胜收

《儿子同志》由本片导演和小江改编自彭相泰纪实文学《燃烧的生命》。据导演和小江透露,该片在泰顺拍摄了45天,共拍摄132场戏,拍摄镜头1200多个。拍摄之前,为寻找一个合适的拍摄背景,和小江曾大量翻阅了人文地理方面的杂志,终于发现了温州境内的泰顺廊桥。

地处浙南山区的泰顺至今仍保存着传统的桥梁、官道、民居、寺庙,以及宗祠、家谱等。其中,30余座廊桥至今仍在使用。泰顺古廊桥甚至引来大洋彼岸的美国学者的关注。“泰顺廊桥”已走入哈佛大学课堂,成为相关教学的教案。

看点之二:演员灵动活泼

在影片中扮演“新四军和平小学”的小演员,除王正佳(饰小立正)和郭好唯(饰小霞姐姐)两位主演来自北京外,其他21位全部是泰顺当地中小学生,小演员们活泼自然的本色表演,为本片增色不少。

而饰演司令爸爸的马少骅,曾在多部大制作中扮演过重要角色,比如《汉武大帝》中的窦婴,《走向共和》中的孙中山,《贞观之治》中的长孙无忌等角色都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圈内对他的表演也是津津乐道。

饰演团长爸爸的青年演员郭晓峰,外型挺拔英俊却有着忧郁迷离的眼神,过往他也曾塑造过众多军人形象。郭晓峰是和导的长期合作拍档,他同时也担任了本片的副导演之职。郭晓峰还连续主演了“建军80周年”献礼展映优秀影片《寂静的哨所》《此生此爱》。

看点之三:视角独特

影片的巧妙之处在于,虽然以儿童的视角观望战争,却始终以父亲的心情在解读。在战争的大环境下,父子之间的那种交流错位带来的矛盾显得更为明显,父亲的厚重的不轻易表达的情感,孩子的渴望关心理解的心情影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刻的表现了父与子、父与女之间的那种微妙的关系。

从演员类型上看,该片似乎是一个儿童片,但事实上,这部片子更侧重打动成年观众。正如上所言,这是一部以儿童的视角叙述,以父亲的心情在解读的影片。它的巧妙之处在于,善于运用孩童的单纯的眼睛观察血腥残酷的战争,用孩童纯真的感情反衬恶劣的环境。然而,作为那个年代的成年人,尽管他们使尽了浑身的解数,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也无法让原本清澈的双眼永远灵动,让原本无忧无虑的心灵在绿色的田野上尽情放飞。

《儿子同志》-拍摄地泰顺廊桥简介

泰顺廊桥

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东北接文成,西北界景宁,南与福建省为邻,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山高路远,群峰叠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平均海拔490余米。历史上,许多名人贤士为避祸乱,陆续迁移到泰顺这个群峦起伏、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创造了具有山区田园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泰顺廊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

廊桥结构

基本组合单元是六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平面呈“井”字形。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越压越紧。这种结构,不用钉铆,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别压穿插,搭接而成。从力学上分析,上端的纵梁压在横梁上,横梁又压在相对一根纵梁上,上下两根纵梁夹住一根横梁,摩擦力使得横梁不能滑动,结构简单而奇妙,这种结构,整体为拱形结构,因此沿拱心线整体受压,不会产生弯矩,就每一根杆件来说,又是最简单的简支梁,承受两种集中荷载。桥的构件统一,无特殊,异形的构件,伐下的树木只需经少量人工即可制成合格构件,而且,装卸方便,拆桥时可以做到不损构件,且可重复利用。小杆件便于运输,用小构件形成大跨度,经济合理。根据桥头纪录民众捐资的情况,在道光年间重修共用去约一百万文,这个造价在当时相对较低。“蜈蚣结构”有很好的受压性能,只要两端固定,桥就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荷载,由于结构的特殊,桥受到向上的反弹力,就很容易失稳遭受破坏,为此,“蜈蚣桥”都采用了廊桥这种形成,桥廊非但不是负担,反而增加了稳定性。每当山洪暴发时,当地居民将家中最重的物体或大石头搬到桥上来增加桥的稳定性。

廊桥文化

廊桥是当地乡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场所。如北涧桥上一个个分割均匀的摊位,可想当年如温州五马街般繁荣的景象。桥头形成一条小小的店铺街,底层当店铺,二层供主人居住,必定足租金最贵的地方。据当地的老人介绍,以前常常在北涧桥的桥头上演木偶戏,而另一头聚集上千观众。廊桥中一般都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有的并不设在桥屋中,偏在一旁,或正对桥头路冲。祭祀的对象有佛教任务如观世音菩萨、门神神荼和郁垒,尉迟恭与秦琼,也有义薄云天的天帝爷,以及能给读书人带来好运的文昌帝和帮人发财的财神爷赵公明。更有一些当地人知道的人物,如陈十四夫人、马仙姑、忠烈王等等。除此还崇祀传说中掌管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杂神和半神。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可以行祀,每年的正月是祭祀最隆重的时期。乡民从四面八方聚桥卜,摆上一整只猪头,再添两盘时令水果,插上几炷香,磕头作揖祷祈福。

2006年05月25日,泰顺廊桥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儿子同志》-

许多人,包括柴氏族人都认为柴姓是一个单源的姓氏,出姜姓炎帝神农氏。其实不然,柴姓还有另外重要的一支,源自皇帝轩辕氏。并有少数民族改姓柴氏。

最早的柴氏宗谱见于西晋孝武皇帝太康年间,由著作郎柴宏道、中书舍人柴宏膜所撰。太康八年丁未七月,司空司隶校尉著作郎权知谱事崔陵,奉勅纂修柴氏宗谱序云:“观在廷群臣,所进名宦仕绩,乃知柴氏家传本於烈山氏少典之后,娶有娇氏之女曰安登,生子曰石年,以姜为姓,以火德王,为炎帝神农氏。少典之妃,曰附宝,感电光绕,斗而有娠,生轩辕有熊氏。子元嚣为少昊金天氏,孙为颛顼高阳氏,生卷章。卷章生黎及回,黎与回代为祝融,官於高辛氏之世。回生陆终,陆终生六人:曰樊封於昆吾、曰惠连封于帝丘、曰钱铿封于徐、曰会人封於晋,赐姓柴,居平阳为平阳郡公。自少典至会人,凡十九世,会人至承勋凡二十九世,历秦汉魏吴以来,名乡贤相代不乏人。或佐理天朝,或宜猷於藩镇,皆济济缙绅之光,宗谱之辉也。因敬叙之,以垂不朽。”

  儒家思想文化对现实的积极影响

  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在历史传承中经过磨练、积淀,成为我们民族的智慧、精神和美德,具有人类共性的永久价值。

  1儒家提出一系列道德范畴、命题、思想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宝库。儒家文化属人伦文化,它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节、耻等,蕴含量十分丰富,每个字都能写一篇大文章。如果抽象出它们的一般意义,加以选择、加工、发挥,就能成为精华。如“仁”,是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仁者仁也”,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和本质;“仁者爱人”,反映了利他精神;“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人应该有道德自律意识;“杀身成仁”,彰显了坚守信念、不怕牺牲的决心。又如“忠”,抛开它的忠君和愚忠的具体含义之外,可贵之处在于忠于职守、勇于负责,完全可以把它用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方面上。又如“孝”,是任何人、任何社会都应具有的美德,封建社会过分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而忽视父母对子女的“慈”;现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家家体现的是过度的“慈”,很容易丢掉传统的“孝”,所以,当今更需要强调“孝”。此外,“义”即正直、正义,“礼”即礼貌、礼仪,“信”即诚信、信誉,“温”即和蔼、平易,“恭”即谦虚、敬人,“俭”即勤俭节约,“让”即宽容忍让,“廉”即清正廉洁,“节”即骨气、气节,“耻”即自尊自爱等,它们的一般意义都可以继承并发扬光大,为我们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服务。

  2冲破天命鬼神的理性精神抵抗了宗教对人们思想的侵蚀。儒家思想对鬼神问题持谨慎态度,“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具有无神论倾向,否定超自然救世主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同时,引导人们注重“现世”生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孔子的学生问什么是智慧,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体现出对务实和理性精神的崇尚。虽然中国有土生的和外来的宗教流传,但都没有形成全民族的宗教狂热,真正推行的是“政德合一”,宗教在中国从来没有占据过主导地位;不像西方搞的是“政教合一”,有时教权比王权还要大。在中国正是由于信奉儒家思想,抑制了宗教的作用。直到现在,全世界有60多亿人,信教的有48亿人,不信教的绝大多数在中国,这和受儒家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有很大关系。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解决现实问题倾向于依靠人间力量,形成了一种不轻易求神拜佛的习惯。在他们看来,与其信鬼神,不如信明君,“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明君能带来太平盛世;明君不多,就去信清官,清官率先垂范,弥补君王过失,杀陈世美,救秦香莲;清官不多,就去信侠客,侠客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最大的侠客就是梁山好汉,替天行道。老百姓实在没办法,才去求神拜佛,而且求的神,也多是希望能给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神,这些神和人还有血缘关系,人们缺水了就信龙王爷,缺钱了就信财神爷等,信神是无可奈何,也是权且手段,达到虔诚、迷信程度的人是少数。

  3“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儒家思想历来十分重视老百姓的作用,认为百姓是国家安宁的根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里的“贵”就是作用重大,即“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之义。重视老百姓的作用,首先要重视老百姓的生计。所以,儒家思想历来强调君子要有“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情怀,把个人安身立命与百姓福祉联系起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要安民、养民、利民、惠民、富民,同时还要“教民”;要“解民于倒悬”,“厝天下于衽席之上”。为此,就要修身,要“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做事本领,目的是为了经世致用,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儒家思想的民本主义前提是英雄史观。中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这是儒家思想的民本主义所不能比拟的,但注重民生、为民造福的社会责任感是相通的。

  4“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广阔的思想文化基础。儒佛道三家都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家崇尚“道法自然”,复归于朴,是倒退性的返回自然;佛教提出“山川草木,悉皆成佛”,消除“分别心”,强调众生平等。儒家讲求“仁民爱物”,即人与人、人与万物犹如同胞手足,万物一体而相互仁爱,认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天道即人道;人应由“尽心”而“知性”,由“知性”而“应天”,人的生命活动要融入天地生生不息的大化之中;孟子的“乘势待时”,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王夫子的天人“交相胜,还相用”,体现了和谐生态伦理观和天道人道相融观,为我们坚持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人口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思维背景。

  5注重理想信念的鼓舞和凝聚作用,成为中国以德治国的一大特点和政治优势。儒家思想强调做人应有理想信念。其理想人格是智、仁、勇,认为是“天下之达德也”,孔子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人有了理想信念,就能专心致志、刻苦学习,耐得住寂寞和贫困,做到“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即使穷困潦倒,“饭疏食,饮水,曲弘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耳”。人有理想信念,就有了自己的独立意志和人格,孟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就能做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能鼓舞人们矢志不渝、终身坚守,“朝闻道,夕死可也”,面对恶势力,不惜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毛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儒家重视理想信念作用,在我们今天仍没有过时。特别是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求实务实、自主自信的同时,会出现轻视理论思维、淡化理想信念的倾向,现实中“有奶便是娘”的实惠思想,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跟着感觉走”的认知方式,甚至损人利己的个人主义,都是其负面效应。因此,我们不论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是做思想政治工作,都要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使人们立身处世要有志气、正气、骨气。

  儒家思想中的理想社会就是“大同”。这个社会“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都“讲信修睦”,“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疾废者皆有所养”。“大同”理想是人们对原始共产主义的回忆,是对当时阶级剥削、压迫的反抗,也是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鼓舞了世世代代中国人。历代农民起义领袖的“均贫富”口号就是以“大同”理想作为旗帜招揽人心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等深受“大同”理想的启发和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特别是新中国建国初,许多中国人,包括不少党和国家***,就是用传统的“大同”思想来理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邓小平提出的“小康”一词,也是从传统的“大同”社会的描述中来的。现在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实实在在地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对海内外中华儿女具有巨大鼓舞、凝聚作用,这已成为我们国家的一大政治优势。

  6“过犹不及”的辩证思维体现了高超的处世方法和领导艺术。“中庸”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认为它是最高美德素养,也是准则和方法。“中庸”里有辩证法,即关于“度”的思想,既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反对走极端,要求人们待人接物要把握分寸,注意火候。孔子说,有人问他问题,他就“扣其两端而竭焉”,即摸清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然后综合起来给予回答;又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即只抓住矛盾的一个方面而忘记另一方面,必然造成危害。儒家是为当官者着想的,认为当一个领导者,要做到“威而不猛”、“泰而不骄”、“和而不流”、“矜而不争”、“欲而不贪”、“乐而不*”、“哀而不伤”、“劳而不怨”、“惠而不费”等。从气质修养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又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认为这两种人都有偏激性,应取其“中”,既积极又稳当。对这些要求,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如真能做到,也称得上是有修养、有能力的好干部。

  7儒家丰富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主要内容,对现代素质教育仍有启迪意义。孔子首先是一位教育家,儒家继承孔子的办学传统,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教育主要是由儒家承担的。孔子的“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都是可贵的教育经验总结。之后,孟子提出“教亦多术”,荀子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和“锲而不舍”,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都成为后世学子的格言,即使现在,对我们的素质教育仍有启发价值。针对我们目前应试教育状况,我们的教育既需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也需要继承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优良传统。

  8儒家思想中的许多优秀成分溶入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中华民族精神中,处处闪烁着儒家思想的光辉。如爱国主义,儒家思想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克己”是为了“复礼”;强调家国合一,国是家的放大,忠是孝的放大;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又如团结统一,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很浓,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西汉董仲舒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儒家的“内圣外王”强调君子修身、“齐家”的目的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观念和思维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分裂不得人心,统一人心所向,这已成为我们反对民族分裂的广泛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又如爱好和平,儒家讲“礼之用,和为贵”,讲“和而不同”,讲“厚德载物”,讲“忠恕”,要求人们在处理君臣、父子、夫妻、邻里、朋友等“五伦”关系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里,最可贵的就是要设身处地地站到对方想一想,以增进理解,营造宽容,多达共识,形成合力。现在,在国内提出和谐社会建设,在国际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坚持友邻、睦邻、富邻政策,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目标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儒家“和”的思想能发挥更大作用。又如自强不息,儒家和道家、佛教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要求人们“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就是一个十分勤奋的人,干起事来,“不知老之将至”,他认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儒家认为,人生在世应有“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精神,毛主席作过发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就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精神的概括。

  中国******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使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承、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然也继承、弘扬了儒家思想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同时,结合时代要求,增加了新的内容,如“三大作风”,两个“务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丰富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文化对现实的消极影响

  儒家思想文化毕竟代表的是中国农业社会、封建社会的精神文明。随着世界工业化的兴起、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儒家思想中的消极因素暴露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中国近代的落后、被动、挨打,表面看是因为西方“船坚炮利”,中国武器不行,进而是因为封建制度的腐朽造成的,实际上最深层的东西,是文化上、指导思想上出了问题,这和儒家思想的消极因素不能说没有关系,甚至有人认为儒家思想是罪魁祸首。

  儒家思想的消极因素及其影响至今也存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等级观念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外化就是“礼”,“礼”是儒家思想的一个特色。“礼”就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举止言行符合了自己的位置要求,就说明懂礼。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中国人也不乏儒雅君子,但问题就出在过分上。儒家讲君臣、父子、夫妻为“三纲”,讲“贵贱有等,长幼有差”,如果有人违反了礼,就被视为犯上作乱。鲁国的一个陪臣搞了“八佾舞于庭”,即在家庙举办了64人规模的乐舞,这本来只有天子才使用的;这个人还祭了泰山,这本也是天子的事。对此,孔子很气愤,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礼”太多,就是繁文缛节、形式主义,最大的弊端就是压抑个性,妨碍真理发现和科学发明。由于讲“礼”,领导、长辈说的话,即使错话,也不能越,不能顶,不能改,因而拒绝一针见血的争辩,否则为狂妄、骄傲、“大不敬”。在西方,学生提问不用举手示意,随时插话,打断老师讲课,属于正常;在中国就不行,孔子讲“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要人们平时要“居处恭”,“貌思恭”、“事思敬”。如按这些“礼”来教育,即使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青少年,也全被教育成循规蹈矩、蹑手蹑脚、千人一面的谦谦君子;再加上孔子讲“君子讷于言,敏于行”、“巧言令色,鲜于仁”,更限制了人们对雄辩和沟通才能的发挥。这和我们改革开放时代提出的开拓性、创造性人才要求背道而驰。

  2过分注重人际关系,轻视对自然界的探索和改造。儒家文化是人伦文化,儒家学说,就是讲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学以四教:文、行、忠、信”。又有记载,孔子以六艺授徒,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数有自然科学味道,但是被排在最后的;其他都属于社会人伦学问,“六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礼,“不学礼,无以立”。作为君子,就是要“立于礼”,而“成于乐”。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文化就形成了重人际、轻科技的价值倾向。正如鲁迅先生所讲,中国人发明了火药,是放鞭炮的,而外国人拿去是造枪炮的;中国人发明了罗盘,是看风水的(用来协调人、鬼、神关系的),而外国人拿去是用来航海的(用来开拓疆土、掠夺殖民地的)。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技术发明,但不是用在直接生产力上,而是用在制造礼器、神器、酒器上,这从古墓挖掘中就可看出。古代的人才,就是会打仗,会打官司,会搞政治,会对对联,科技被称为“奇技*巧”,科学家被称为“工匠”,不在人才之列,毫无社会地位,蔡伦、张衡、毕升很难与孔、孟、程、朱比肩。而在西方,牛顿、达尔文可以和任何伟人齐名,牛顿下世英国举行了国葬。新中国成立后,鄙薄科技的“遗风”依然存在,“文革”中批判知识分子为“臭老九”,现在许多专业技术人才想走仕途,成千上万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等,都是“轻科技”传统的不同表现。儒家文化过分注重人际,势必影响人们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的提高,因为它引导人们,做事首先关心的是人际关系,而不是事情本身,关系不顺,很难办成哪怕是自以为非常正确的事。甚至引导人们把精力投放到与工作没有任何关系的人际关系上来。不少人甚至抛开事业,专门搞纯粹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搞好和上级的关系,还能得到专门干事业的人所得不到的好处。直到现在,外国人来中国,就认为,在中国办事,人际成本很高。

  3轻视生产劳动,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儒家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鼓励人们当“劳心者”去“治人”。儒家也倡导人们要努力学习,而学的不是自然科技,是人伦方面的书,“学而优则优”,学好是为了当官、管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孔子的学生樊迟请教“学稼”、“学圃”,孔子说,他不如种田、种菜的,樊迟走后,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如果天下百姓都按照孔子说的去做,大家只能喝西北风了。从历史上看,儒家门下培养出来的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中了举的,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未中举的,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已,其导向结果,是鄙视生产劳动、鄙视劳动群众,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过分注重道德的作用,缺乏法治精神。儒家文化是道德文化,治理国家,特别强调人们的素质、觉悟和良心,因而把道德看得比法律更根本、更重要。孔子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行政和法律,使人不敢干坏事,但不知羞耻;道德和礼义能使人有羞耻之心,能够自我约束,不想干坏事。儒家排斥法律,甚至把“无讼”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但仅仅靠道德来治国,是软弱无力的,它可以治好人,但治不了坏人;它仅仅有应然义,没有必然义;启发觉悟、良心,加强自律是必要的,但没有他律是不可靠的。过分的以德治国,会带来“人治”。中国历史上有法制,但没有法治,而且仅仅是刑法,是用来治民的,不是用来治官治权的,往往成为袒护达官贵人的工具。就是这点法制往往比不上“真龙天子”随便说的一句话顶用。社会上流行着很浓的“包公情结”和清官热,正说明人们对社会公正的期盼与法治缺乏的现实之间有巨大反差。

  儒家思想源于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血缘文化、亲情文化、养生文化。上坟、建祠堂、续家谱等活动强化了宗法观念和人情因素,维持秩序主要靠乡规民约、传统道德和风俗习惯。反映这种文化氛围的儒家思想就缺乏西方那种以古希腊文化为源头的、以工商业为基础的契约和法治精神。父亲偷东西,儿子应不应该告发,告发违反了孝,不告发违反了法。孔子认为,孝重要,儿子应该包庇父亲,这就是“子为父隐,父为子隐”,进而提倡“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完会违背了法治精神。

  由于过分注重道德和忽视法律作用,使得中国历代统治者调控社会的手段较为单调。往往先是道德教育,给人们灌输孔夫子主义;如不见效就用圣旨文件;再不见效,就派军队清剿、镇压,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宽猛相济、恩威并举、软硬兼施。结果,导致国家调控社会机制缺乏根本性、稳定性、普遍性、长期性,自我消解致乱因素的功能很低,往往是小事化大,大事化得翻了天,官僚机器与致乱集团之间,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社会缺乏一种长治久安的动态稳定机制,表现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周期性的改朝换代和治乱循改。直到现在,中国法治建设虽取得很大进步,但仍缺少法治精神。百姓中的“臣民”观念、领导干部中的“为民做主”观念、“父母官”观念,仍十分浓厚;《雍正王朝》、《康熙大帝》等电视剧仍有很大市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屡见不鲜。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任重道远。

  5把“中庸”上升为方法论,不利于培养人们的敢闯敢冒、改革创新精神。“中庸”有辩证法,追求一种恰到好处的“适中”,但又缺乏可操作性。孔子只说,“叩其两端而竭焉”,如何取其中,没有一定的法则,需要当事人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于是,人们用起“中庸”来,碰到什么问题,都采取不偏不倚、不阴不阳、不明不暗、不前不后的立场、态度和方法,表现为折中主义,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未能旗帜鲜明,缺乏原则性和斗争性,使人变得骑墙、滑头和见风使舵。孔子感叹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真正的“中庸”在大众中能贯彻的很少了。对用歪“中庸”的人,孔子、孟子十分痛恶,骂他们是“乡愿”,是“德之贼也”。实际上,他们正是从孔子、孟子的“中庸”之道那儿学来的。

  “中庸”和敢闯敢冒、改革创新相矛盾。鲁迅说,中国人的中庸,使得变革很难进行;你若要提议在一间黑屋子上开个窗户,大家不同意,你故意说要掀掉屋顶,大家肯定反对,最后,经过折中,大家就同意开窗户了。这个例子说明,为了打破“中庸”思维方式对变革的阻碍,使得革命和改革有时不得不采用矫枉过正的手段,结果是非常的不“中庸”,最容易走向偏激和极端。

  6“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不利于理论创新。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说他不搞新的创作,只是编辑文献典籍,阐述先贤微言大义,发自内心地喜好古代。特别是对尧、舜、禹,回忆眷恋,赞叹不已,“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郁郁乎文哉”。孔子做学问的形象是“编春秋,删诗书,序易传”。这种学风影响到后人,更难标新立异,严重阻碍理论创新。确实,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孔子的后人很难有所创新,即使有自己的新观点,都要掺和在对前人著作的注释中;有的人自己写了文章,也要冠以古人的名字得以流传。中国古代经史子集汗牛充栋,梁启超说,其中的“史”就占百分之七、八十。读书人做的事就是写诗、作画、刻石头,为圣贤经书作注,这样既没有政治风险,同时又高雅,显得有才气。近代康有为想推动变法,打上孔子的旗号,写《孔子改制考》,把孔子说成是改革家。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种学风,还带来了尊崇祖训和崇拜圣贤的思维惯性。这种惯性成为滋生个人崇拜、教条主义、保守主义的温床,使得解放思想成为一次次社会变革、改革先导的任务十分繁重。五四运动批判的“以孔子是非为是非”,延安整风运动批判的王明教条主义,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批判的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改革开放以来克服的“唯书、唯上”,都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一惯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而克服这一惯性的法宝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一个中心、三个着眼”,即以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7

正确的送穷神口诀

正月初一严格地说,春节是从初一零点开始的。家长首先起床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据说怕直接开门遇到神),然后才能说话。其他人陆续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