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海镇宏二路二号院是哪个小区
于姓由来
姓氏: 于 祖籍: 河南
祖宗: 郡望: 河内郡
分类: 以国为氏
于姓起源
最早的于姓源于西周王族。《元和姓纂》上记载:“周武王第二子于叔子孙以国为氏,其后去邑单姓于氏。”这就是正宗的于姓,源出自姬姓。大约在3100年以前,周武王把第二个儿子于叔封在于国(既现在的河南省沁阳县西北的于台镇)。后来,于叔的子孙就“以国为氏”,自称于氏。后来因为于、于同音通用,就去邑以“于”为氏。其望族居住在河内郡(即现在的河南武陟县西南)。另外根据《路史》上所记载,在两晋十六国时,东海郡的部分于姓人,随鲜卑拓拔部北迁,遵从鲜卑的习俗,改姓勿忸于氏,在北魏时期又随鲜卑人南下,到孝文帝时又恢复原来姓氏。还有一支于氏,是唐代的淳于氏,相传为炎帝的后代,两周时分封淳于(现山东安丘),到唐代宪帝李纯年间,因“淳”与“纯”同音,为了避讳,改为单姓于。
于姓名人
历史名人
于姓中,西汉延尉于定国,东汉名将于禁,北魏殿中尚书于洛拔、征北将军于劲,隋朝江南行军总管于仲文,唐朝工部尚于颀、东海郡公于休烈、太子太师于志宁,元朝兵部侍郎于钦,明朝兵部尚书于谦、监察御史于敬,清朝直隶总督于成龙、江苏巡抚于准,以及现当代人于眉、于方舟、于学忠、于光远等人,都是于姓名人。
于姓字辈 辈分
湖南于氏一族字辈
均从士必 亭津志万 尚德清高 福兴永远 文名选耀 世泽飘宏 订志宇年 才学开炮
湖南常德于氏字辈 自必承乾坤
山东于氏字辈
山东济南于氏字辈:“华树洪庆宪文德继世昌”。 “昌传芳茂建曰礼科家邦”。
山东长清于氏字辈:“荣福兴业广令文庆园昌”。
山东夏津于氏字辈:“廷士清风吉登殿震宝洪”。
山东利津于氏字辈:“文景恩长春”。
山东威海于氏字辈:“学允锡文本立道生文章华国一心敬德天喜龙光”。
山东宁海于氏字辈:“汉升恒世芳瑛志适滨龙田”。
山东胶州于氏字辈:“世崇先宗志心法克永敦洪廷丕□启建正学乃纯”。
山东海阳于氏一支字辈:“华源崇贤道继世绍清光境国成麟炳明廷佐泰昌”。 “同谷洛丰年治平万世川”。
“学年勤(云)希恒(文)正海”。
山东蓬莱于氏字辈:“守龙文章大财源茂富绅”。
山东文登于氏字辈:“可德以仁为本”。
山东栖霞于氏字辈:“宗祖世德吉人天相一心富有佐西永昌”。
山东黄岛于氏字辈:“世善殿瑞(文)义”。
山东龙口于氏字辈:“国世兴永庆洪祥忠厚善良培机可绍祖德有光”。 “清朝守文呈国世兰开有风登瀛洲吉世成林启昌运同兴家业建鸿尤”。 “国世兴永庆洪祥忠厚善良培机可绍祖德有光”。
山东乳山于氏一支字辈:“思尔尚可载嗣继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 “振洪忠孝友慈良西平运祭昌家训敦睦循明君主恩光”。 “浩增孝寿”。
山东文登于氏一支字辈:“文崇铭朝学新富承永祥熙铭泽恒昌嘉宁绍远光”。 “乃家升振宗”。 “文崇铭朝学新富承永祥熙铭泽恒昌嘉宁绍远光”。
山东莱阳、“兆庆己志”。
山东日照于氏一支字辈:“兴家乐业治国安邦培怀永昌”。 “兴家月善相贤乃有”。 “启世明康”。
山东即墨于氏一支字辈:“永忠万瑞彩章”。 “京正仕(始)钦周德穆景召”。
山东即墨于氏一支字辈:“正治永敬谨垂”。
山东潍坊于氏一支字辈:“是我先民唯德树敦钦子克世吉古永存”。“西令长潭宗之”。“庆本志继顺”。“廷文凤子筱”。 “荣振国立仕(世)俊”。 “希桂树会守”。
山东青州于氏字辈:“万学廷永振文山怀立德传世远恪守安家长”。
山东茌平于氏一支字辈:“化振魁兆吉风廷长”。 “永克明俊三山立海”。
山东枣庄于氏一支字辈:“立成保秀光克”。 “玉兰佳贵香”。
山东诸城于氏字辈:“清希殿彦海”。
山东东平于氏字辈:“文树继吉庆红潮”。
山东牟平于氏字辈:“文连振培春忠德”。
山东郯城于氏字辈:“建志(学)清(大新)浩”。
山东淄博于氏字辈:“在休望永本立道生先章记述得业昭明”。
山东临沂于氏字辈:“迎明金兴嘉”。
山东聊城于氏一支字辈:“井立祥旭其”。 “凤长西绍富”。
山东荣成于氏一支字辈:“洪维天夕吉正大周汉清”。“文朝成世守福书”。 “佑克仕春瑛东海本嘉升千秋伟万代世续永昭明”。
山东泰安于氏一支字辈:“甲九兴吉汝光庆衍召立敬长恒建修永茂凡梓化增相连现存明伦启春祚怀保安”。“宪佑兆新”。
山东阳谷于氏一支字辈:“传广昭宪庆瑞连贵思祥丕承登龙脉良泽乐兴长忠新明道显淑法宏德方家修建廷立怀保胜朝昌令闻维纯厚公敬钦绍扬”。 “广兆启长加目孔光”。
山东台儿庄于氏字辈:“忠诚传世广兴(淳)后保家长……永效庆贤良”。
山东嘉祥于氏字辈:“春德云继广凤宪庆善可喜”。
山东泗水于氏字辈:“志士尚景润常茂传万春”。
山东招远于氏字辈:“绍成宝友文学”。
山东肥城于氏字辈:“端树仁晶旺”。
山东淄川于氏字辈:“云峰世绪慎守家某恪光祖德”。
山东胶南于氏字辈:“宗廷中全世云”。
山东莒南于氏字辈:“文德新京现兆”。
山东临清于氏字辈:“文洪学昌”。
山东沂南于氏字辈:“成奉兴龄殿(十六世)祥怀修善珂恒春福庆天贞德有法明振志学文厚永世传常年”。
山东临沭于氏字辈:“树恒长治”。
山东泰安于氏字辈:“莲清继承学兴利传宝广宏伟灿凤祥”。
山东桓台于氏字辈:“懋师孔孝修亦克”。
山东德州于氏字辈:“文景清新记路学慧连邓”。
山东新泰于氏字辈:“保学一德传兴春兆茂盛庆吉祥宏跃长永贵恩惠绪贤良”。
山东梁山于氏字辈:“新更继世瑞”。
山东于会于氏字辈:“有君德(夫福)性”。
山东东阿于氏字辈:“挺凤建庆尚英”。
山东成武于氏字辈:“提东守钦清茂兆源”。
山东曹县于氏字辈:“风连松海鸣”。
山东郓城于氏字辈:“广天道恒新”。
山东于氏一支字辈:“明存(海)成继德光耀书步锦”。
山东于氏一支字辈:“文明观美齐圣同长尊本敬宗”。
于姓家谱 族谱
天津:静海于氏族谱四卷
山东:即墨于氏族谱二卷、烟台于氏家谱不分卷、容成于氏支谱四卷首一卷
江苏:丰县于氏家谱六卷、江都于氏十修家谱十六卷首一卷、江都于氏十一修家谱二十卷首一卷、金坛于氏家谱不分卷
浙江:萧山于氏宗谱八卷、兰溪于氏宗谱五卷、兰溪梅溪于氏宗谱六卷
湖北:新洲于氏宗谱六卷
于氏字辈
山东:
1、思尔尚可载,嗣继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山东乳山司马庄)
2、 文崇铭朝学,新富承永祥。熙铭泽恒昌,嘉宁绍远光。(文登大水泊、大连于祥林)
3、明、存(海)、成、继、德、光、耀、书、步、锦(山东)
4、振,洪。忠孝友慈良,西平运祭昌。家训敦睦循,明君主恩光。(山东乳山东司马庄)
5、文、明、观、美、齐、圣、同、长、尊、本、敬、宗、(山东于齐文)
6、化、振、魁、兆、吉、风、廷、长 (山东茌平县于吉利)
7、传广昭宪庆,瑞连贵思祥。丕承登龙脉,良泽乐兴长。忠新明道显,淑法宏德方。家修建廷立,怀保胜朝昌。令闻维纯厚,公敬钦绍扬(山东阳谷)
8、是我先民,唯德树敦。钦子克世,吉古永存。 (山东潍坊)[滋、钦、敦,树、刻、世、基、固、永、存 (祖籍潍坊于刻铭)此字辈有误以上面的为准]
9、立成保秀光克 (山东枣庄于海鹏)
10、宪 佑 兆 新 (山东泰安)
11、华树洪庆宪 文德继世昌(山东济南)
12、国世兴 永庆洪祥,忠厚善良,培机可绍,祖德有光 (山东龙口黄城集)
13、 “,端树仁晶旺。”(山东泰安肥城)
14、。。。。云峰世绪 慎守家某 恪光祖德。。。。(山东淄博淄川区 河夹庄 岱家庄 )
15、兴家乐业,治国安邦,培怀永昌 (山东日照市岚山区于安安)
16、----春,德云继广凤,宪庆善可喜,-----。(山东嘉祥县于凤涛)
17、志士尚景润,常茂传万春。 (山东省泗水于润玲)
18、绍成宝友文学(山东招远南乡)
19、荣福兴业广,令文庆园昌 (山东济南市长清区马山乡于庄)
20、甲九兴 吉汝光庆衍 召立敬长恒 建修永茂凡 梓化增相连 现存明伦启 春祚怀保安(山东泰安肥城于[汝]飞、吉林于衍林)
21、宗、廷、中、全、世、云(山东胶南海青于家村 始祖于天宝)
22、文、。。。、德、新、京、现、兆 (山东临沂市莒南县 于兆修)
23、永 忠 万 瑞 彩 章 (山东即墨)
24、西,令,长,潭,宗,之(山东省潍坊市于河镇远里西村)
25、文、洪、学、昌(山东聊城临清 于昌利)
26、泽澄含书秀,泮浚向殿荣。麟凤鸣岐瑞,述先庆兆祥。 (山东德州乐陵于秀明 光绪贰年修谱 )
27、井 立 祥 旭 其 (于首祥山东聊城)
28、成奉兴龄殿(十六世) 祥怀修善珂 恒春福庆天 贞德有法明 振志学文厚 永世传常年 (山东临沂沂南县于家庄及散出支系于殿海)
29、树 恒 长 治(山东临沂临沭于长胜)
30、凤长西绍富 (山东聊城于绍博)
31、莲清继承学,兴利传宝广,宏伟灿凤祥(山东泰安于学峰)32、兴家月善 相贤乃有(山东日照于得水)
33、昌传芳茂建曰礼科家邦。 (山东济南祖籍肥城)
34、万学廷 永振文山怀 立德传世远 恪守安家长 (山东青州西茂峪村于立峰)
35、迎 明 金 兴 嘉 (山东临沂于兴军)
36、京、正、仕(始)、钦、周、德、穆、景、召(山东即墨)
37、懋(16世)、师、孔、孝、修、亦、克 (山东淄博桓台于斌)
38、永、克、明、俊、三、山、立、海 (山东聊城茌平杜郎口于立军)
39、庆、本、志、继、顺(潍坊于志涛)
40、文景清新记 路学慧连邓(山东德州于新勇)
41、廷 文 凤 子 筱 (潍坊)
42、浩增孝寿 (乳山于建楠)
43、保学一,德传兴春兆,茂盛庆吉祥。宏跃长永贵,恩惠绪贤良。 (山东省泰安新泰市翟镇于家庄村于群)
44、廷士清风吉,登殿震宝洪(山东德州夏津于家仓)
45、正、治、永、敬、谨、垂 (山东即墨)
46、风连松海鸣(山东菏泽曹县)
47、新,更,继,世,瑞(山东济宁梁山)
48、启(21世)、世、明、康(山东日照)
49、有、君、德(夫、福)、性(民国时期受洪水之害由章丘搬迁至枣庄于会)
50、广、兆、启、长、加、目、孔、光(由山西搬迁至山东阳谷金斗营于加环)
51、挺、凤、建、庆、尚、英(山东聊城东阿)
52、华(十五世)源崇贤道,继世绍清光,境国成麟炳,明廷佐泰昌(山东海阳辛安 于贤成)
53、提东守钦清茂兆源(山东菏泽成武县大田集镇于楼村于水源)
54、清 希 殿 彦 海 (山东潍坊诸城)
55、同谷洛丰年;治平万世川 (山东海阳小纪镇钓畔村于姓)
56、文树继吉庆红潮 (山东省聊城东平县水河乡高家村于继民)
57、在休望永 本立道生 先章记述 得业昭明 (山东淄博周村于东阔)
58、文连振培春忠德 (山东牟平)
59、宗祖世德、吉人天相、一心富有、佐西永昌(山东烟台栖霞大庄头镇野夼村于道勇)
60、乃家升振宗 (山东文登于升彬)
61、学允锡文本立道(二十四世)生;文章华国天喜龙光。横批是:一心敬德 (山东威海徐家疃于道勇)
62、世(十七世)崇先宗志,心法克永敦。洪廷丕?启,建正学乃纯。(明初由云南迁文登大水泊,现居青岛胶州李哥庄镇大屯村 于志刚)
63、玉兰佳贵香(枣庄于华东)
64、建、志(学)、清(大、新)、浩 (郯城杨集镇饮马庄于思清)
65、学、年、勤(云)、希、恒(文)、正、海(十九世) (山东海阳东村大磊石)
66、广、天、道、恒、新、。、、、、(山东菏泽郓城武安镇于庙村于胜龙)
67、清朝守文呈国世 兰开有风登瀛洲 吉世成林启昌运 同兴家业建鸿尤 (龙口市 沙埠于家村)
68、洪维天夕吉 正大周汉清 (荣成市虎山镇于天亮)
69、荣振国立仕(世)俊 (山东潍坊于囯标)
70、文朝成世守福书 (荣成寻山镇于禄鹏)
71、守龙文章大,财源茂富绅 (蓬莱于文波)
72、可德以仁为本(文登埠口镇下冷家村于慈)
73、国世兴,永庆洪祥,忠厚善良,培机可绍,祖德有光(山东龙口黄城集于庆磊)
74、希 桂 树 会 守(潍坊寒亭区河滩镇河西于家村)
东三省:
1、纪、善、守、敬 (于勇大连、斥山迁牟平)
2、佰志胜鸿生 (吉林长春于胜龙)
3、长继文明志,永承德化恩。 (于文蘅黑龙江肇东)
4、万善永为本,家兴国乃昌,景清庭树秀,忠孝翰林芳,()厚传家远,立德子殿邦 (黑龙江大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5、春宝海天长,万水一江新(辽宁于天军)
6、正、志、钦、周(洲)、德 (大连)
7、道厚原远流长水 (于源涛大连)
8、桂占松柏鲜,龙泉德焘年 (辽宁于柏祥祖籍山东)
9、是福寿康,忠孝贤良 (吉林榆树于忠海)
10、沛,兴,圣,贤,广,尧,舜。。。(黑龙江于圣龙)
11、连盛泉文国,恩光治世昌,勋鸿开润启,德厚显名良 (吉林到黑龙江)
12、广、江、明、元、国 (沈阳新城子九里沟于国权)
13、增、振、云、长 (于长龙黑龙江)
14、六到八世祖两字;九到十二世祖,国,学,文,太;十三世祖两字;十四世祖,茂,朝,万,久;十七世祖两字;十八世,恩;忠致世泽长,功成家业昌;承启多俊秀,建树庆吉祥。(辽宁鞍山于忠泽)
15、国、龙、永、宗、图、保、敦、崇、钟。。。。。。。
后续:景希廷林广,国福继得祥。禀恩镇殿左,守学庆中昌。 (辽宁铁岭)
16、自久际有惠 俊清开泰甲 永远安家邦(大连于开敏)
17、永世传家宝 (吉林农安于天兴)
18、官清民安 (大连于世清)
19、得万希成文,久振云天。景延忠洪魁,维国世芳。(吉林于文超)
20、文崇铭朝学,新富承永祥。熙铭泽恒昌,嘉宁绍远光。(文登大水泊、大连于祥林)
21、百世其昌,凤成文章 (大连于飞成)
22、喜、会、振、海 (吉林蛟河于海超)
23、学常国瑞延 会芳振道德 (吉林于方涌)
24、兆、长、清、孝(辽宁大连市金州南山于家屯于淼)
25、永、在、万、兆、广、凤(辽宁北票市桃花吐乡于家沟于良)
26、永德万福昌,世代保安康 (黑龙江省绥化市于昌明)
27、清朝守文呈国世 在云有风登瀛洲 吉士成林启昌运 同兴家业建鸿尤 (吉林双阳县于瀛田、烟台龙口市 沙埠于家村)
28、青 宪 庆 瑞 连 贵 石 向 (祖籍山东梁山 现住黑龙江省巴彦县)
29、万世永昌,新春立业 (嘉庆三年自大水泊迁大连 13世于本业)
30、兆,庆,己,志 (山东莱阳,乾隆二年迁到大连新金县庆阳村)
31、忠、正、致、荣、敬、锦/正、治、永、敬、谨、垂 (大连)
河北:
1、 长宝文永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寿昌(山东即墨迁至河北东光县于桥李习庄于永利)
2、酶(玖),金,桂,海 (于金栋河北衡水)
3、兆,仕,清,得,守,文,邵,敏,万,洪,智 (河北围场于海峰)
4、德国荫金士 俊 (河北正定吴兴)
5、良、振、金、桐、树/建(山西洪洞大槐树搬迁至河北沧州于建洋)
河南:
1、河南西平六、七公 :守耀重望嘉,祖儒天光明;正大冠敏慎,惠恩庆昌荣; 民国期续:圣德启景运,庭训承孝行;宗泽培世久,文武永太洪(河南西平、河南郾城)
2、吾福昌广、全(15世)新连芳、从善兆吉、因以恒扬、俊秀林立、祖德延长、敬守成效、庆贺明良。前贤仰瀛海,盛誉赞西平。兢业立冰志,克丕振家声(62世)。(河南六营)
3、可士文纯天,迁奉化(上尸下共)传,广兆世克永,学法志绍乾,江河水中安,兴邦宏猷展,孔孟曾仁义,勤政礼孝廉。(河南民权)
4、风运进(海) 金光普照 万世长青 文(河南封丘于胜杰)
5、风 俊 成 金 (河南新乡于成俊)
6、凤 俊 运 海 进 金 合 光 永 文 顺 继 (河南新乡封丘于文海)
7、田(?)、凤、朝、俊、云、海 (河南周口于云亮)
江苏:
1、希 贵 兰 海 江 河 (于舟江苏)
2、谦、恭、孝、友、仲、福、正、常 (江苏江都)
3、勋华崇国望,清德治家声。(江苏金坛)
4、廷灌元国永祥常盛 (江苏灌南于桥)
5、长春维寿 天锡家祥 祖承世德 福庆增光 (南京于维立)
6、运成 齐为百世吉 孝友传忠义 天恩嘉庆堂(江苏于超 江苏丰县赵庄镇于吉平)
7、运 心 善 文 志 朝 (江苏连云港)
8、开 庆 维 立 科 (江苏新沂阿湖镇于立科)
9、德登广同 忠厚葆家长 (徐州于爱华)
山西:
1、殿、续(学)、海、振、志、占 (山西灵丘于占河)
甘肃:
1、义应龙泽民,体歧谐德同;龄嘉华永在,耀光万世兴。”近年又议了20辈如下:“立国信为本,百年多英才;诚正谦清廉,大志皓月明 (甘肃酒泉于林华 字辈位置二三位交替)
浙江:
1、行字母:六五三七始,相传念百千,万仲云仁礼,启后高尚权,英盛宗奇杰,雄俊在位立,勋芳名允振,后先继美业,
讳字母:应廷一其官,义道德以豊,宗祖功可思,曾元奕世同(浙江浦江)
2、以起承先荣、贤能继祖德 (浙江省金华地区浦江于立鹏)
四川:
1、文正家声宗泽延,开基建学兴朝联。韩映照翌衍庭后,炳秀代昌存章先。金安广振其永志,仲立平伟宁明全。光月邦耀纯方义,军云祥昭根本远。(四川达州宣汉,明末清初湖广入川)(良登思双丕正家声钟泽延,开基建学兴朝连。韩英肇吉仁廷俊,秉秀代章承昌先。金安广振其永志,仲立平伟宁明全。光月邦耀纯方义,军云祥昭根本远。)
2、天大怀思学其明德光宗显扬荣昌齐家治国世代流芳森林丕焕克绍书香 (四川达州宣汉)
3、先世兴文德安邦成朝廷开多士绍自定光明正忠三元美永远合昌荣 (四川达州宣汉)
江西:
1、 振、守、乾、坤、致、泰、运、亨、通、显、承、兴、龙、英、华、月 (江西都昌人,600年前由河南迁入江西)
2、 德宗大贤 学业超先 文明开启 道义时增 世柄锺正 伟厚光朝 (于阳如,河南入江西)
安徽:
1、永景荣家 朝献广(是繁体) 士 少仙(先) 业 庆 亚圣吉祥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祖籍山东)
2、明心云中和,德高传纪广 (安徽皖北乐天堂)
3、德绍万辛庆和礼格 (安徽省泗县刘圩镇前于庄)
4、永景荣家 朝闲广(繁体)士 少仙业吉庆祥 (安徽蚌埠五河县一带于仙虎)
湖南:
1、开(凯)、建、品、立、旭 (湖南祁阳(梅溪))
2、培(芝)源敦孝悌,继武焕文章,理学传家远,名臣佐国昌,捧纶依日月,拜冕肃冠裳 ( 明朝中叶由江西迁至湖南张家界慈利县金岩土家族乡于志海)
3、自、必、承、乾、坤 (湖南常德于雷)
4、学立恢前绪 (湖南于谦)
湖北:
1、治国安邦、成周玉方 (于邦奇)
2、孝、成、家、大、忠、乾、坤 (湖北北部)
北京:
1、润 长 福 正 本 庆 (北京)
2、明、长、克、溪、汉、思、晋、宝、福(改:海)(北京市密云县穆家峪镇水漳村于海涛)
内蒙古:
1、红显永文久 (内蒙古赤峰于文刚祖籍山东登州府)
2、殿、学、海、振、志、占 (于占河)
新疆:
1、锡、澜、仁、有(新疆私立光华学校 于有波)
天津:
1、宗源树广茂,基业永隆昌(静海县土河村
海大第一,是211,部署的
石油大学第二,现在在黄岛有校区
青岛大学第三,省属的
以上三个是一本
然后是二本:(排名不分先后,呵呵)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然后是很多职业技术学院:
求实学院
酒店管理学院
等等等等
家谱的做法
一、拟定修家谱计划
1、版本:精装、平装、光碟、网络。
2、时间:完d成期限、工作时程。
3、预算:经费、人员。
4、范围:同宗、合族、家族。
5、工具:图表、问卷、电脑。
二、组织章程
组织委员、修谱大纲、责任分配、发凡起例。
三、筹集基金
一人负担、众人分摊、家族劝募、早请补助、公开销售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系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四、资料分析
前修旧谱、相说族谱、族谱研究资料、研究与过滤资料、请教族谱专家。
五、寻找史料
家谱文献、世系资料、出生、过世登记证、户籍、除户登记资料、神龛祖先牌位、家庙晋主名册、祭祀公业章程、名册,墓碑文字、坟葬座落方位,讣文、疏文、功德薄,长辈口述记录,家传、年谱、纪念集,老照片、录音、录影资料,古文书、契约、证书,正史、方志,人名录、同学录,旧报纸、电话薄。
六、编辑内容
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
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七、审定内容
专家审稿、多次校稿、最后完稿。
说明:最好有学者专家参与审订,审稿时一定要仔细,可以慢一些但要保持精准。
八、印刷出版
黑白或彩色、纸本或光碟、选定印刷厂、印制若干份、设家族网站。
九、领谱典藏
办祭谱活动,族人领族谱,寄存图书馆。
如何制作家谱?
1、电脑打开Word文档。
2、打开Word文档后,点击工具栏中的插入,然后选择智能图形。
3、进入选择图形页面,选择图形后,点击确定。
4、Word正文添加构造图之后,就可以输入名字世谱了。
5、如果表格不够,可以选中一个图标,点击右上角的添加,可以选中在上方或者下方添加项目。
怎么编写家谱?
一、序
序就类似于现在书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写,也可以由外人写。主要是通过另一个或另几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本族谱。通常情况下,新序在前面,旧的序也要包含在内并排在新序后面。
二、简介
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
需要首先简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内容有:刻谱凡例、本族谱本次创修参与人员、时间、为什么要修订;此次编码的依据是什么;家族的整体情况、历史、迁移史、当前分布、人数;本族宗派、字辈,即记录每一代人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祖坟中各代分布图;对祖先事考查、考证。
总之,这里不具体到某一个人,只是对整个家族进行整体描述。
三、人物志
其实一本家谱本身就是人物记录,但通常情况下,家谱中会记录某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典型人物或团体。而记录这些优秀人物时,常常格式多样,有该人的传记、他写的文章书稿、获得过的功名、官名、、画像、碑记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同姓历史名人强编入本族谱,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为后人续谱时,常常会因为这一次信以为真,而以讹传讹。
四、世系表
世系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最简单的家谱,有时只有一个世系表。
世系表是记录家族中每个人的关系,用计算机中的术语,这种一对多的结构是“树”状结构,但实际中的往往会比较复杂。当一个家族很大、人数很多时。会出现嗣出嗣入、迁入迁出的现象。
五、世略表
通常情况下,仅有世系表的家谱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面对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这几个字,你还能知道什么呢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记录世系表中每一个族人简历的表。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为一,也可以单列。我认为单列更好,因为合二为一,常常导致世系表过肥过大,查找一个成员的时候非常麻烦。
很多家谱中,世略只写到父名、娶妻、生子数及名字数,这样写虽然整体看上去挺规范,实际上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这种信息。我认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个人都有完整的简历,但至少应该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职务、职称、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简历、主要成绩、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亲的名、妻子简历、子女名、女儿出嫁地、所嫁人姓名。这样不仅妻方家谱可以通过家谱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过自己家族查到女儿家族。
六、后记
后记写一些感想即可。
家谱如何族谱制作?
1、电脑打开Word文档。
2、打开Word文档后,点击工具栏中的插入,然后选择智能图形。
3、进入选择图形页面,选择图形后,点击确定。
4、Word正文添加构造图之后,就可以输入名字世谱了。
5、如果表格不够,可以选中一个图标,点击右上角的添加,可以选中在上方或者下方添加项目。
族谱的内容
一、写清楚姓氏源流。
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迁移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古老,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每套《家谱》都认清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二、写清楚堂号。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也有很多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比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自创的,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很多重修家谱的情况,只能用自创堂号。
三、家训和家族的历史。
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了,比如我们熟悉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
家谱怎么做?
1、电脑打开Word文档。
2、打开Word文档后,点击工具栏中的插入,然后选择智能图形。
3、进入选择图形页面,选择图形后,点击确定。
4、Word正文添加构造图之后,就可以输入名字世谱了。
5、如果表格不够,可以选中一个图标,点击右上角的添加,可以选中在上方或者下方添加项目。
家谱的作用: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家谱的作用主要有:
1、宗法思想研究资料。家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加强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2、家庭道德研究资料。族规、家规中保留了许多对我们当代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勉讳书、尚节俭、戒赌博、戒*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鉴意义。
3、家族制度研究资料。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族人的社会制度。在许多家谱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极为详细的资料,如家族的组织系统、家族的财产管理、家族的赈济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经济史资料。家谱中保存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史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家族的集体田产如祠田、坟田、庄田、山林等的数量、形成、经营、管理、收支情况等。有的家谱还记录了家庭成员经商、贸易的事迹。这都为我们研究古代经济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人口问题资料。家谱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传承,在家谱的“房派图”、“支派分布图”、“迁徙图”、“先世考”、“世系图”以及家谱的一些序跋中,记录了家族人口的数量、迁徙、分布、婚姻状况等资料,可提供人口学研究者使用。
6、历史人物传记。家谱是世系的记录,许多家谱中既有简单的世系,又有十分详细的传记、行状、墓志、年谱等,对研究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大有帮助。
族谱制作方法及组成有知道的吗?
有三种制作方法:
1族内老人编纂
这个很好理解。找族内年龄比较大,对族内人员结构比较清楚地人来完善编修。
2电子书籍
想要做电子家谱通常是需要下载一个app进行家族人员信息的填写,最后自动生成为固定的家谱格式,听起来比较便捷省时,但弊端也存在。例如最主要的这两点:
电子家谱app的使用上比较复杂,修谱人大多年龄偏高,对手机功能不是很了解,研究很久研究不明白,最终还是选择了去专业家谱编印机构做传统纸质家谱。
电子家谱通常家谱格式为固定的几种,只能从其选择一种,并按照其格式要求进行填写信息,有些家庭可能不是很喜欢这些固定格式,或想要改变一些内容,都是实现不了的,最终,也是会选择专业家谱编印机构进行定制化的家谱排版。
3传统纸质家谱
听起来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但实际上传统纸质的家谱进步在细节,例如:
纸质,都知道宣纸印刷是最好的纸质保存材料,但古法宣纸制作出来很是不容易,但当今社会的进步,把宣纸的质量进行了升级,能够满足存放百年的需求。
排版,家谱排版方式可以根据家族人员需求,或信息资料的整理不同,进行排版格式的小改动,更人性化,更易于老师们的家谱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服务,修家谱不是一件快速上手的事情,而是需要专业的知识指导,才能更顺利的开展家谱编印工作,传统纸质家谱印刷公司通常会提供免费的一对一编修指导服务,例如锦秋文谱|中原鉴志谱编印中心即是如此,服务这一点,是电子家谱做不到的。
以上综合,电子家谱和纸质家谱各有优缺点,个人比较倾向传统纸质家谱,纸质家谱更加庄重,比电子家谱更有仪式感,敬重感。当然,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家谱组成部分:
1、谱名、版次录
2、编修人员名录、家族照片
3、谱序、题词
4、凡例
5、谱论
6、祖先像赞、遗像、
7、目录
8、姓氏源流
9、恩荣录、碑文
10、历代修谱名录
11、祠堂、坟茔、郡望、堂号
12、字辈
13、世系图表
14、家风、家训、家规
15、传记、艺文、家族名贤录
16、风俗礼仪
17、契约、族产
18、家族文献、杂记
19、功德榜、事迹介绍
20、领谱字号
21、附记、后记、留余录
家谱的颜色最好以土黄或者深蓝为好
下面说下内容问题:
二、家谱内容
家谱是我国历史文化中值得整理、开发、研究的一份珍贵遗产。
明清以来家谱,内容丰富,尽管编纂形式有不同,收载内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谱,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1)谱名:为明血统,防乱宗,谱名一般包含里籍,如《韶山毛氏族谱》、《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包玉刚),有的还加编修时间、次数,如《同治九年进贤刘氏重修族谱》、《中湘陈氏六修族谱》等。
(2)谱序:内容涉及修谱缘由、姓氏渊源、家族迁徙、修谱理论等,续修谱一般保存以前的谱序。大多由本族人撰写,也有名人撰写,如朱熹、文天祥等。
(3)凡例:阐明修谱的原则和体例,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如民国时有些谱凡例规定女子也入谱。
(4)遗像:刊载祖先及族中重要人物遗像及赞语,诸如“秉姓忠直”,“忠悬日月”等。
(5)恩荣录:登载皇帝对家族中官员、亲属、烈女等的勅书、赐匾、赐碑等。
(6)姓氏源流:考述本族姓氏来源、本姓历史、始祖、始迁祖、家族迁徙经过,各支派远近关系等。
(7)族规家法:各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内容具体,包括忠君、孝亲、祭祖、禁赌、财产继承、约束妇女等。
(8)祠堂:记载祠堂建筑图案,修建经过、规模、地理位置,祠堂内祖先牌位排列次序。
(9)世系、世传:记载始祖至撰修该谱时本家族各世代成员的姓氏、生卒年月、科第、妻室、子女、葬地等,是家谱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往往占到一部家谱的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寻根的主要依据。
(10)传记:又称行状、行述等,记载家族中重要人物,如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的主要事迹。
(11)族产:家族集体财产,如坟地、祀田、义庄、学田、山林、房屋等数量、位置以及管理办法。
(12)契约:登载与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宗族内部关于承嗣、分家等契约,卖买田地、房屋、邻里纠纷等文据。
(13)坟墓:包括墓图、坟向(如乾山坤向),祖坟、各支派坟的地理位置,便于后人祭祖扫墓,“不忘祖先”。
(14)艺文:收录族人著述、诗词、奏疏等。
(15)字辈、排行、行第:记载族人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语。
(16)领谱字号:家谱严禁公开,内部发行,印数按家族房数决定,多余一二部存放祠堂。各房领家谱则按谱号领取,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并有记录,到时检查。
从上述内容看出,家谱具有以下特点:记载范围的宗族性,系本族人的事迹,本族人撰写;记载内容的广泛性,实是本家族的一部百科全书;记载体例的多样性,史、图、表、志、传,兼容并蓄。
三、家谱的价值与弊端
通过家谱寻根问祖,可以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历史上,家谱的编撰方式分为两个时期,功能作用不一:宋以前主要官修,主要是政治功能,修谱主要为世家大族、朝廷用人服务;宋以后主要是私修,修谱主要是道德功能,凝聚家族、维护族权,为宗族睦族服务。当今时代,家谱作为历史文献,有多方面的价值。我们以前受“左”的思潮影响,往往将家谱看作“四旧”,视为糟粕,有的烧毁。即使保存在图书馆的家谱,也是堆放在角落里,听其尘封虫蛀,显然是不妥的。
开发家谱资源有以下几方面价值:
首先是文物价值。存世的中国家谱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少属于珍本,现存最早的《仙源类谱》,系宋代内府抄本,至今近千年,有些是明代的版本,有些是名人批校本,有些是钞本,都具有文物的价值。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列为该书善本的家谱就有635种,实际上远远超过此数字,这些家谱均属国家级的文物。
其次是资料价值。著名史学家梁启超指出:“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数量可观的家谱,不仅对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人口兴替等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资料价值,即对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都能提供许多重要资料。如对称雄一世的徽商研究,其中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即源于皖南徽商家谱。
再次,家谱具有教化功能。家谱中一般都载有“家训”、“族规”、“家法”之类内容,其中固然有不少封建思想,但如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崇俭朴、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以及家谱中记载的很多志士仁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等,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也有积极作用。传统伦理与现代文明是辩证的统一,现代文明建设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传统文化也只有被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才会有生命力。家谱中反映出来的优秀传统伦理,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奋斗的结晶,它曾经对凝聚中华民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对促进当代文明建设也必将起重要的激励作用。
最后是寻根价值。家族渊源和世系图表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这是当代人寻根问祖的重要资料,而且只有家谱才能提供这些资料。上海图书馆家谱阅览室自1996年底对外开放以来,接待了海内外的数万名读者,其中不少都是为寻根问祖来查询家谱的。当他们从家谱中查到自己的祖先时,其兴奋之情真是难以形容。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家谱寻根问祖,对于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主要产生封建社会的文化载体家谱,以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几乎所有的旧家谱的谱序、凡例、族规家法等内容,都露骨宣扬封建忠孝节义、三从四德、重男轻女、族长专制等封建伦理规范,乃至封建迷信等。
其次是攀附假托。不少家谱为“光宗耀族”,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为自己先祖。如有的李氏称李世民为本族始祖,张氏则以张良、张飞为自己先祖,萧氏则拉萧何为自己祖宗等。俗话说: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实际不一定是一家。有些名人作序也是假托的,最明显是朱熹,翻阅朱熹作谱序的家谱达几十种,有的是真的,有的则是伪作,如朱熹一篇谱序,竟为周、黄、刘、戴、郑、洪、吴等姓的家谱同时采用,其中只姓氏一字之别,其余文字均雷同,显系伪造。明清时,有“谱匠”、“谱师”职业,专为有些家族制作伪劣产品。
再次是书善隐恶。有的家谱凡例明文规定:“史则善恶俱载,谱则书善不载恶,为亲者讳也。”家谱中,凡本族列祖列宗系官宦、名人、奇才、烈女的,则辟有小传,乃至编写传记、行状,刊载墓志铭等。另一方面,对家族中所谓“叛逆”、“犯刑”、“败伦”、“背义”、“杂贱”者,则采用“除名”、“出族”、“出谱”等措施,不予书写,名不见谱。
当然,旧家谱在观点、内容、体例等方面,还存在其他弊端或不足,我们对旧家谱必须批判继承,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叶澄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叶澄衷族谱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上海近代宁波帮先驱叶澄衷“诚誉浦江”的故事,发生于他在上海黄浦江摇舢板期间,那时他的年龄是
上海近代宁波帮先驱叶澄衷“诚誉浦江”的故事,发生于他在上海黄浦江摇舢板期间,那时他的年龄是17岁。
17岁的叶澄衷有了一点积蓄,决心离开杂货铺独自经营。由于叶澄衷注重信誉,给人诚实可靠之印象,其杂货业务不断扩大。恰在此时,一件偶然的事情对叶澄衷的经商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日中午,一名叫哈利的英国洋行经理因找不到摆渡船,搭乘叶澄衷的小舢板,离开时将一个装有几千美元的提包遗忘在船上。叶澄衷见财没有心动,而是一直等在码头上,直至哈利回来寻找才将原物归还。哈利欲以美钞感谢,而叶澄衷坚辞不受。哈利随即表示帮助他开设五金店,并提供货源。
叶澄衷靠诚信起家。叶氏的诚信,不仅受到同人同行的称赞,而且也博得外商的好评与信赖。他的发迹是在17岁那年,自棹小舟,来往于黄浦江中,与番舶做小生意,有一天,有一位外商乘他的小舟过渡到十六铺彼岸,外商上岸时,忘带了一只手提的小皮包。叶氏发现后,那位外商己经远去。叶氏拉开皮包一看,里面有很多钞票与支票,于是叶氏在十六铺守候,等他来取,等到傍晚,那位外商急急忙忙前来向叶氏打招呼,找那只公文皮包,叶氏一见确是那位外商,就将此包如数奉还。那位外商拉开皮包一文不少,用一叠厚厚的钞票送给叶氏以表酬谢,叶氏婉意谢绝。这位外商原来是英国火油公司负责人,是中国部经理,他看叶氏诚实,就请叶氏去管理火油仓库并请一位中文教师和一位英语教师,帮助叶氏学习文化,从此叶氏对西欧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经营五金及火油等买卖中也有了靠山。
叶澄衷墓在何处叶澄衷后人有谁
大约十年前我妹妹去看过还是有模有样虽然不是很新但至规模较大今日百度上看了心酸呵比十年前破落更是历害了。浙江省政府应该对此重视起来重修义庄没错但老人家的灵魂也该得以安息才是。叶澄衷是我妈妈叶旋的曾祖父做为叶家后人我们十分关心叶澄衷他老人家。
叶澄衷的创业经历
1840年,叶澄衷出生在镇海庄市一个贫困农民家中。他6岁丧父,9岁读私塾仅半年,11岁就佣于庄市横河堰榨油坊当牧童。14岁那年,他到上海谋生,在法租界一家杂货店当学徒。17岁租舢舨船在黄浦江中摆渡,并向外轮兜售吃食百杂。19世纪中叶,叶澄衷善察商情,认为投资火柴市场必有大利,于是计划创办火柴厂。时逢旅日归国侨胞、镇海同乡张阿来向叶氏主动提议创办火柴厂事宜,并介绍他认识了其日本籍妻子。张妻当过火柴厂的职员,懂得火柴制造的技术流程。叶氏当面听取了张阿来夫妇的提议。
光绪十六年(1890)叶澄衷出资5万银两,在上海虹口朱家大桥(今唐山路)创建了当时上海最大的燮昌自来火公司。工人800名,日产火柴36万盒。其产品优良,胜过英商燧昌自来火局。燧昌厂因竞争失败而倒闭。(《上海通志》1825页)
不久,日商看到英商工厂倒闭,想乘机而入,把大批日货火柴倾销上海,想压倒燮昌厂,而叶氏就此降低每盒火柴价格,叶氏以汉口、芜湖、宜昌、镇海等地企业为依托,与日商抗衡,逼得日商再降价,节节败退。在温州迫使日商火柴价降到每箩2角6分,几乎亏本到无法再亏的地步。日商既无奈又佩服,称叶澄衷是“生意精”。
叶澄衷庄市故居(清光绪十四年建造)
1896年,叶澄衷又集资42万银两,委派同乡宋炜臣去汉口创办更大的燮昌火柴二厂。为此,叶氏特备信与奏折由宋炜臣禀报两江总督张之洞。张之洞见报非常支持,并给予很多优惠条件。1882年,叶澄衷向两江总督李鸿章禀报,“禀请置造轮船,设立广运局”,却被李鸿章以“已有招商局,不必另树一帜”为由驳回。后来,李鸿章去直隶督办北洋海军,叶氏趁此重提轮船之事。
1889年,他集资20万银两,兴办鸿安轮船公司。为了防备清政府干涉,他不得不托庇外国势力,挂靠英商和兴洋行,并向英国政府注册备案。
经过一年的努力,第二年,鸿安轮船公司已有飞龙、飞马、飞鲸、新汕头等11艘轮船,净吨位为7000余吨,约合总吨位11000到12000吨。公司先后开辟了长江上的申汉线,北方沿海的天津、烟台、牛庄线,东南沿海的汕头、淡水、基隆等地的海上航线。规模之大,仅次于英商的“太古”、“怡和”以及中国的招商局。
在鸿安轮船公司,叶氏始终是控股者。1904年以前,鸿安公司的股份一直为华方七、英方三,而叶澄衷是其中最大的股东。叶澄衷创办的中国人第一家洋行顺记五金洋杂货店,业务不仅在上海占领五金行业市场,而且还在天津、辽宁、烟台、青岛、宁波、汉口、厦门、福州等地拥有市场优势。
同时,他关注上海火油市场,成为火油大亨。叶澄衷就以亚细亚公司为起端,把火油打入租界以外的上海市场。
1870年,叶氏将可炽煤铁号买下。并将可炽改为可炽顺记。可炽顺记成为上海最早进口煤和铁的商号而大获其利。
1894年,叶澄衷投入资金200万两银洋,在上海开设中国最早最大蚕丝纺织厂——上海纶华缫丝厂。这家厂不但保护了江浙一带蚕农不受蚕商投机压价之苦,而且对出口蚕丝也起到了平衡作用。
叶澄衷到了晚年还与严信厚、朱葆三等人创办中国人自己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并担任执行董事。这家银行设在上海,对上海的宁波商人大开绿灯,提供了很多方便与优惠条件。1871年,叶澄衷在上海一次慈善会议上坦言:“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会后,他立即筹办顺记商务学堂。该学堂招收学生以小学毕业生为主,学期一年,毕业后都由顺记号录用,实习后大多数分赴各地洋行工作。这是叶澄衷借鉴商务文化培育人才的第一次实践。
1875年,叶氏在上海创办叶记商务学馆,地址设在上海外滩金陵东路一条弄堂内。
1898年仲夏,叶氏宣布拟办一所学校教化儿童,宣布拨银10万两,并请樊时勋为筹建负责人,购张家浜地区土地18亩9分,每亩价200元左右。聘请樊时勋、陈祖烈、王予坊、曹予、乌询夫、叶志铭6人为校董。由余记工头承包建筑校舍,建造罗马式两层楼房共计42间,教室宿舍,膳厅两层楼房26间,小养正里平屋15间,并设置一印书处。
1902年秋,刘校长出任安徽芜湖观察使,校长一职由总教习蔡元培代理。后来由于学堂扩建,由叶澄衷之长子叶松卿出资10万两,不久又有叶澄衷的诸公子勉卿、子衡、又新、铁卿等人出资共10万两。
1903年5月,蔡校长出走日本,由章一山代理校长,其后白振民、蒋子帆、谢利恒等人先后担任校长。1911年,上虞人曹慕管自日本留学归国,被聘为校长,曹任职长达16年之久。
当学堂正式开学时,清政府督学部颁发匾额“启蒙种德”以勉,系清光绪帝御笔。又有“_朴权舆”四字匾额,系喀刺沁王所赠。
叶氏还嘱其子在庄市家乡的崇正书院,捐银洋5000元,还把全乡17所私塾、学馆、书院都改成西洋式学堂。
叶氏自思家贫,幼小失学,深感痛苦。于是和堂弟叶雨庵等人回乡,与叶氏族人商讨建立忠孝堂,叶氏义庄、叶氏义塾,议定的项目有:救济署、收尸施棺处、牛痘局、救火会、叶氏义塾等,叶氏拨款3万两白银,并指派其堂弟叶雨庵负责筹建。叶氏义塾建成,设在叶氏义庄之内,建有大礼堂、教室、办公室、寝室、伙房等设施。首批招收叶氏子弟20名。后来这所义塾发展为中兴学堂,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培育出了包玉刚、邵逸夫等一大批优秀学子。
中法战争中的爱国浙商,一生办学,培养了哪些大师?
中法战争之中的爱国浙商就是叶澄衷,他一生仗义疏财,并且兴办学堂,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出来了胡适、邵逸夫、李四光、竺可桢等大师。
叶澄衷原本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商人,但是他在与外国水手做生意的时候,勤学英语,卖出了更多的货物,他凭此买下了一只小船当起了小老板。之后他又拾金不昧,如数返还外商遗落的大量钱财。外商为了表示谢意,就给他请了专门的老师来教他学习,让他的眼界更加开阔,同时他也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为他日后办学打下了基础。
慢慢地,叶澄衷凭借自己的眼光和努力成为了当地的商业大佬,涉足了五金、航运、地产、钢铁等多个行业,发达起来的叶澄衷并没有忘记初心,他开始出资救助贫民,又兴办教育,花钱培养学生,让他们学成之后到自己的企业实习,之后再让他们去社会上自由寻找工作。
当中法战争开始之后,爱国的叶澄衷捐献大量的煤炭来支持清政府,可惜堕落的清政府在取得胜利之后,反而签订下卖国契约来求和。叶澄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清政府失去了信心,就开始自己大力兴办学堂,力图从教育上来改变中国。于是他在1899年花费10万两白银,兴办了全中国第一所新式的私立学校,让新一代中国人开始接受教育,改变命运。
可惜他没有看到学堂的正式开课,因为这一年年末,他就身患重病离开了人世。但是在他临终之前,他再三嘱咐,一定要加大对学堂的投资,让学堂长久的运行下去。他的学堂之后也发展成为上海最顶尖的民办学校,著名的蔡元培先生于1901年出任校长,为社会输出了万千优秀学子,其中就包括竺可桢、胡适、李四光等人。
后来这所学校更是才人辈出,我们较为熟悉的邵逸夫也是出自这个学校,他就是受到了叶澄衷的影响,在全国各地捐款、修建学校,遍布祖国各地的“逸夫楼”就是由邵逸夫出资修建的。
爱国浙商叶澄衷先生,他的一生致力于教育,致力于祖国发展的根本,他的高尚行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谁知道叶澄衷是怎样白手起家的?(要具体的)快!~~
在清末被誉为“五金大王”的叶澄衷(1840~1899),既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也是善举不断的慈善家。他凭借吃苦耐劳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少年发展成为腰缠万贯的工商巨子,其本身就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艰难历程的缩影。
用心学徒
叶澄衷原名叶成忠,浙江镇海人,在兄弟姐妹五人中排行第四,他出生那年正逢鸦片战争。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叶澄衷,6岁丧父,父亲叶志禹英年早逝,苦命的母亲在极度贫困中独挑生活重担,穷困潦倒程度可想而知。
叶澄衷9岁时,母亲曾以星夜纺织换来的微薄报酬作为学费,送他读私塾,但半年即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助母亲和哥哥耕作。长至11岁时,母亲被迫将他送至邻近一家油坊做帮工,一年报酬仅有一钱和一捆柴薪。小小年纪的叶澄衷咬牙坚持了3年不堪回首的帮工生涯,恰逢一位经常来往于宁波和上海之间的乡邻倪先生,出于同情表示愿意将叶澄衷带到上海混口饭吃,母亲便以田中秋谷作抵向人借得2000文钱作为路费。这样,叶澄衷于1853年只身闯入上海滩。
叶澄衷到上海后,先是在一家小成衣铺干了半年杂役,店主只提供一日三餐粗菜淡饭,没有工钱。后来又在法租界的一家杂货铺当学徒。由于他勤于用心,很快即学会了一些经商售卖的技能。每天清晨,店主都要他划着一只装有杂货的小舢板,在黄浦江上向往来船只上的水手叫卖兜售,直到傍晚才返回店铺。渐渐地,许多外国水手对这位驾着一叶扁舟的少年货郎已非常熟悉,而叶澄衷也学会了一口洋泾浜英语。
创业契机
三年之后,17岁的叶澄衷终于有了一点积蓄,决心离开杂货铺独自经营。起初数年,他仍然驾着小扁舟在黄浦江上叫卖杂货,虽属小本经营,但也年有盈余。脑瓜灵活的叶澄衷还经常以各种食品和杂货,在外国商船上换回一些五金工具和零件,然后临时设摊售卖,赢利愈见可观。
由于叶澄衷注重信誉,给人诚实可靠之印象,其杂货业务不断扩大。恰在此时,一件偶然的事情对叶澄衷的经商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日中午,一名叫哈利的英国洋行经理因找不到摆渡船,搭乘叶澄衷的小舢板,离开时将一个装有几千美元的提包遗忘在船上。叶澄衷见财没有心动,而是一直等在码头上,直至哈利回来寻找才将原物归还。哈利欲以美钞感谢,而叶澄衷坚辞不受。哈利随即表示帮助他开设五金店,并提供货源。
1862年,叶澄衷结束了在黄浦江上漂泊叫卖的生涯。哈利不仅提供了部分资金支持,而且以优惠价格提供充足的货源,叶澄衷在虹口美租界开设了上海第一家专门售卖五金零件、废旧铜铁以及洋货杂物的五金行号,取名为“顺记”。
起初由于资本不足,“顺记”规模有限,所获利润并非像预期的那样丰厚。叶澄衷节衣缩食,咬牙坚持渡过创业之初的困难时期。同年冬季,叶澄衷将“顺记”移至百老汇(今大名路),希望能够扩大营业。由于始终坚持诚信经商的原则,逐渐获得往来客户信任,经营状况好转。
不久,著名美商美孚石油公司慕名而来,主动向叶澄衷提出以优惠的待遇,请“顺记”作为上海推销煤油的独家华商字号。讲定每推销一加仑煤油,叶澄衷获取25%的佣金,而且可在进货三个月之后再付货款,这对资金并不雄厚的叶澄衷可谓天赐良机。于是,叶澄衷以Chingthong(澄衷)的英文商号名义,与美孚石油公司签订了经销十年的长期合同。当时上海尚未使用电灯,因此煤油灯上市不久即大受欢迎,“顺记”不仅能在一月内将进货销出,而且还可得到两个月的资金周转使用期。借此,叶澄衷的生意进入到迅速发展时期。
五金大王
在此后数年中,叶澄衷的业务蒸蒸日上,加上代销美孚煤油延迟支付的大量货款可用作流动资金,他得以不断扩大其五金业的经营规模。
叶澄衷先是收购曾经学徒但已破产的那家杂货铺的地皮,建起了新的五金店号“南顺记”,最初创
1、关于家谱封面
设计及其族谱命名问题。一般来说,族谱封面、名称应当简洁明了,避免复杂化。并且封面有自己姓氏标识或者是那个地区的姓氏等
2、关于目录、序文
字体的编排问题。每篇序文都要有标题,有作者署名,不能笼统处理,要分列之。并且序文不要不留空白的一篇接着一篇刊载。版面出现部分空白,这是正常的作法。字体太小,老年人看不清,阅读不方便。
3、关于垂线图设计及其编排问题
垂线图设计要简洁、便于阅读。要先设计总系,再行分支。这样阅读起来就很方便。
4、关于族谱中文章的标点问题
有的族谱中,部分文章标了点,有的没标点,编排方式不统一,这样不妥,应当全部标点。
5、关于家谱序文的写作问题。
族谱序文的写作,同样是有一定的规律。今人在编纂族谱时,大部分修谱人也写了序跋。但是,因为能力和水平问题,所写的序跋不尽人意。迁徙、重要人物、职官等情况;二是本支族家谱的初创、续修等编纂情况,其他内容则不作要求。跋,又名“后序”。
6、关于齿录信息的记载详略问题
从目前看到的新近续修家谱的情况来说,一般而言,个人的齿录,应包含这几个重要内容。男丁:谱名、字号、生卒年月日时辰、葬地、方位、功名或职官等。女丁:娘家地址、娘家父亲姓名、字号、生卒年月日时辰、葬地、方位、儿子数量次序(谱名)、女儿数量及婚配情况(女婿的地址或单位和姓名要载明),修谱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载。
7、关于女儿是否应该上谱的问题
现在的一部分家谱,以男女平等为由,将女儿上谱,还配了谱名,个人以为不妥。族谱,本来就是以男人为主线的世系图录,女儿只能载于母亲名下。给女儿配个字派、定个“谱名”,是不适宜、不合规矩的。
现今社会,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缘故,独生子女家庭较多,有的家庭只有一个女儿,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8、关于家谱的校对问题。
瀛海镇宏二路二号院是哪个小区
本文2023-09-22 04:33: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7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