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搞懂!儿科10大常见病毒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2收藏

一次搞懂!儿科10大常见病毒,第1张

一次搞懂!儿科10大常见病毒 冬季至春季,属于病毒活跃的季节!你可知道宝贝可能在这一季受到哪些病毒的威胁吗? 本篇单元内容,邀儿科医师替家长详尽剖析,简介儿科门诊常见的病毒防御知识,一次带您搞懂10大常见病毒,让宝贝从此远离病毒的种种危害! 一、呼吸道篇

小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及腺病毒;传染途径大致均以飞沫传染为主。流感及副流感的症状相仿,但有少许差异,经常流行于秋冬至初春之际。而呼吸道融合病毒及腺病毒,在台湾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因此新手爸妈绝不可轻忽病毒对小宝贝的种种侵袭!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 台安医院新生儿科加护病房主任王和顺表示,流感病毒是国人最耳熟能详的病毒株之一,且无论何人,包括婴幼儿及孕妇,均可受其病毒侵犯的强大威胁。针对感染症状最棘手的族群来说,流感最易爆发重症威胁的,亦即两岁以下的小朋友及老人,尤其在寒冬来袭连续低温的气候下,病毒的活性亦会更活跃。

过了春夏,就不怕流感病毒吗?王医师说,过去也曾遇过夏季依然感染B型流感的年幼患者,虽然这类型个案不多,但对四季不分明的台湾来说,病毒的感染力仍不可小觑。尤其,初春至夏季前气候不稳,时而温暖,时而冷冽,加上室内及户外温差较大时,人体的免疫力也会趋弱,此时就必须多加留意。

流感病毒的主要症状有:发烧、咳嗽、喉咙痛、流鼻涕;至于罹患B型流感的患者,兼有全身肌肉酸痛症状。副流感症状与流感雷同,但儿科医师在鉴别诊断时均发现,副流感发病后两天常有明显哮吼症状,喉头声带位置且有肿大特征。流感病毒发病期通常约为5~7天,但部份较严重的患者甚至延续10~12天病情才逐渐好转。

流感虽名为流行性感冒,但实际上却并非一般感冒。由于流感发病后,高烧期最长达10多天,若不幸还会并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炎及神经症状。而一般感冒之病原体,亦包括本篇述及的:呼吸道融合病毒及腺病毒,新手爸妈不妨先参照下表来初步作简易鉴别。

项目

流感

一般感冒

病原体

流感病毒

约有200多种病毒,如: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

影响范围

全身性

呼吸道局部症状

发病速度

突发性

突发/渐进性

临床症状

喉痛、倦态、肌肉酸痛(B型流感)

喉痛、喷嚏、鼻塞

发烧

39~40℃;高烧3-4天

轻度发烧,体温略比平常升高些

病程

至少1-2周

约2-5天

治疗

医师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自愈及支持性疗法为主

并发症

可能并发重症!如:肺炎、心肌炎、脑炎、神经症状

较少见

传染途径

飞沫、口沫、接触传染

飞沫、口沫、接触传染

传染性

高传染性

传染性不一

预防之道

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注意呼吸道卫生及咳嗽礼节

一次搞懂!儿科10大常见病毒

Q&A :急性期,家长怎么做? 如何缓解急性期宝宝的病情呢?王医师表示,以症状缓解为主。若宝宝咳嗽、喷嚏、流鼻水,应多补充水分;若发烧,则可减少衣物覆盖,保持空气流通,多喝温水促进新陈代谢,或以「温水擦拭」宝宝全身。但千万不要用酒精擦宝宝身体,以免导致皮肤吸收酒精而引起中毒。再者睡冰枕一定要包覆毛巾,避免久睡导致冻伤。

观察宝宝高烧延续时间太长时,比如说已经烧了3~5天,这时就可带去给医生判定是否需要用退烧药。然而,一般要用到退烧药时,都是宝宝有明显高烧、不舒服时才需要。至于是否自行选购,则要事先咨询过儿科医师,若医师有指示处方则可以。而有热痉挛病史的宝宝,宜提早使用退烧药(BT>38℃),以免因高烧引起抽筋。另外,含阿斯匹灵的退烧药,绝对禁止给宝宝使用。

哪些情况下必须紧急就医呢?王医师说,如:活动力下降、持续高烧48~72小时、抽搐、不明原因的呕吐、呼吸喘促、嗜睡、意识不清、四肢无力等,(可参考肠病毒重症前四兆:嗜睡、肌跃性抽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持续呕吐),就是必须带宝宝赶紧就医的关键罗!

王和顺医师指出,在常见呼吸道感染病毒中,唯一有口服药物供患者治疗的即是流感,亦即投予克流感、瑞乐沙(Relenza)等。然而,防御流感的最佳利器,仍是每年10月开始注射的流感疫苗,注射后约2~3周即可产生效力,以便防范每年12月至隔年2月的流感高峰期。

不慎罹患流感,发病前三天至发病后一周是危险期,有些孩子甚至不怎么烧,因此活动力是重要指标。宝宝病况好转时,仍需留意孩子有否慢性咳,若一旦有久病未愈的症状,仍应随时回儿科检查,以防继发性感染引起严重并发症。其次,满六个月以上的宝宝,每年都有流感疫苗可供注射;而孕妇若注射流感疫苗,也可因疫苗产生的抗体,提供刚出生未满六个月的婴儿达九成保护力喔!

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 儿科常见的「细支气管炎」,有60%~80%就是受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RSV)所致,通常自费筛检亦可得知是否确实遭受RSV感染。王医师指出,最常见的就是两岁以下婴幼儿,乃为此症的好发族群。

感染RSV后,婴幼儿的细支气管会遭到病毒攻击而引起严重发炎,症状有:呼吸喘急、久咳多痰、鼻水直流、鼻息有咻咻的喘鸣音,尤其肺部严重附着大量痰液是特征;当宝宝痰太多,应尽可能替宝宝分次拍痰并吸出,但不必抽痰(抽痰只是抽喉咙的痰),而此症的痰液是黏附在细支气管上,故抽痰无多大功用。

RSV无季节性感染,部份婴幼儿则会引起轻度发烧。较严重的,则是由细支气管炎转为肺炎,就必须住院加护病房观察。尤其心肺功能较弱的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幼童,一旦罹患RSV若情况不佳,则恐引起严重呼吸衰竭或有并发其它重症的危险。

一次搞懂!儿科10大常见病毒

腺病毒 王和顺医师指出,腺病毒型别众多,除呼吸道、肠胃道、中枢神经、泌尿道等症状其实也都可能发生。腺病毒顾名思义,即是对人类腺体、淋巴组织等具强大威胁而得名,该病症潜伏期约5~7天,多侵犯6个月至5岁的宝宝,主要引起扁桃腺化脓、颈部淋巴结肿大及咳嗽、高烧平均1~2周之久、双眼泛红结膜炎,此症约占儿童呼吸道感染5%~20%的感染机率。

其次,采集患者咽部做病毒培养,通常必须2星期以上才有确诊报告,另外可做自费筛检检查。关于腺病毒感染的治疗,目前无特效药,仅能以症状治疗的支持性疗法,并补充足够的水分及适当休息。王医师以临床经验为例说明,如:三~五岁小朋友有无菌性血尿症状,第一个可疑的感染原即是腺病毒。若有血尿亦须尿液培养以排除细菌性感染,并补充足够水分,这样病症才能逐渐改善。

感染腺病毒,通常白血球及发炎指数会偏高,也因此,经常容易被儿科医师错解为细菌性感染;偏偏腺病毒发病后数天,亦容易感染细菌性的病毒,就像流感也可能引起肺炎链球菌入侵,而腺病毒也恐遭受细菌性肺炎的感染。细菌性的感染,通常以抗生素治疗,然而病毒却不是,故婴幼儿一旦感染腺病毒,也是儿科门诊医师极为艰钜的鉴别诊断与治疗任务。

对抗病毒小叮咛 呼吸道四大病毒均以飞沫传染为主要途径。但所谓口沫传染,是指颗粒较大的口沫,而飞沫传染则是指可飞溅较远的悬浮微粒,有时甚至约一公尺远的距离也能因此诱发感染。王和顺医师举例说,当口沫喷到手上再去触摸宝宝,即可能构成很高的传染机率,也因此为何经常宣导小儿防御感染的重要关键是勤洗手。

在公共场合人多拥挤的地方,若空气密闭不流通,如:**院、公车内、人多的卖场等,往往也是流感及副流感最容易传染的群聚空间。因此,王和顺医师建议,月龄较小的婴幼儿通常是感染症状最难控制的族群,最怕的就是病毒入侵体内引发重症,因此尽可能不在病毒流行期带孩子至上述场所逗留;如非不得已必须至户外走动,至少也应等宝贝六个月至一岁大较妥。

病毒防御小秘诀 勤洗手、戴口罩,小手不揉眼口鼻;

咳嗽喷嚏要掩口,说话保持好距离;

出现症状多休息,不去人多密闭地;

如有疫苗应接种,按时预防注射去。

一次搞懂!儿科10大常见病毒 二、胃肠道篇

国泰综合医院儿童感染科主治医师罗巧微表示,病毒性肠胃炎中,轮状病毒与诺罗病毒最为常见,两者又常被称为冬季肠胃炎,以呕吐及腹泻为主要症状。通常在冬季至初春前后,感染案例容易激增。两者虽然都以粪口传染为主要途径,但轮状病毒经飞沫感染引起的案例也不少,且两者在临床症状上多有类似,故想一次弄懂两种病毒的特性,不妨仔细阅读以下罗医师的详解。

轮状病毒 & 诺罗病毒 罗巧微医师指出,轮状病毒及诺罗病毒,其临床症状表现均很类似。但轮状病毒的好发年龄,以五岁以下婴幼儿发生机率最高而且症状比较严重,因此对宝宝的健康威胁较大。而大小孩及成人就算感染轮状病毒,症状也相对轻微。轮状病毒感染通常先呕吐后腹泻或水泻,有时也会伴随高烧症状。而且,轮状病毒的病程时间一般都拖延较久,在小小孩有时甚至高达一周以上。

诺罗病毒则不分年龄层,对大人及小孩都可以造成感染,而且通常呕吐症状比较厉害,有时在一天内呕吐10几次也很常见,所幸当后期腹泻症状转趋轻微,则发烧情况通常较低。其次,诺罗发病时程很快,有时两~三天就会好转很多。诺罗病毒以粪口传染为主,可经由人与人直接接触,或食用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及饮水而得到感染。因此准备食物的人员若本身正处于诺罗病毒感染中,也可以经由带有病毒的食物传染给食用者。病人的呕吐物及排泄物中,皆可发现具有传染力的病毒,因此在帮病人清理时也须特别小心。

罗巧微医师说,诺罗病毒的感染威力,也经常在学校、邮轮、军营、医院、老人养护机构等人口密集区域易发生群聚感染。再者,诺罗病毒的潜伏期很短,从潜伏到发病的时程,有时仅仅12小时~48小时,因此诺罗病毒发病时,往往短时间内就可引起多数人同时发病,所以也必须与食物中毒的情况仔细分辨。

对小小孩而言,细菌性胃肠道感染所引起的腹泻,通常夏季较普遍;而冬季至初春,则以病毒型的感染威胁则较多。另外,上吐下泻虽然是肠胃炎的普遍症状,但是临床上还是要仔细鉴别诊断。细菌性的肠胃炎较常见含有血丝及粘液的粪便,而且腹痛的情况通常比较剧烈,也比较容易造成败血症、肠出血及穿孔的并发症。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需要使用到抗生素的治疗。

一次搞懂!儿科10大常见病毒

Q&A :急性期,家长怎么做? 感染诺罗病毒时,宝宝可能会呕吐得很厉害。因此,要特别当心宝宝在呕吐时,应避免被呕吐物呛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的情形。尤其当宝宝刚吐完时,可以帮宝宝清洁嘴巴或漱口,但不要立刻喝水。因为这时喝水或进食,反而会让宝宝再将这些东西给吐出来。故通常年纪较小的宝宝若吐得厉害,可先禁食3~4小时观察看看,如果宝宝都没有再吐,就可以喝一点水或吃药。若难以止吐,有时也会考虑使用止吐塞剂(塞 )或点滴输液治疗。

其次,若宝宝的呕吐物发现为黄绿色胆汁,腹泻为血便,活力很差不理人,尿量骤减或有抽筋现象时,则务必尽快带宝宝就医,或进一步至医院做影像学方面的检查及紧急治疗。年纪越小的孩子,越要谨慎避免发生脱水,当宝宝更换尿布的次数骤减,哭泣没有眼泪,口唇干燥等,家长最好不要轻忽。

罗巧微医师指出,全球因为轮状病毒死亡的小孩,年平均约为50万人次。大多分布在医疗落后国家,台湾虽几乎无致死病例,但是脱水症状若控制不良,也可能引起急性肾衰竭、昏迷休克等严重的并发症。在预防脱水方面,亦可考虑补充口服电解质液,但若没有脱水情况,则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如:稀饭、吐司、馒头、苹果),等肠胃逐渐康复,方可开始吃一些蛋白质及油质类的食物。

若使用止吐剂,剂量不宜过重;其次,不要使用抑制肠胃蠕动的止泻药,因为病毒在肠胃中,最好仍尽可能排泄干净较妥。由于肠胃道因感染发炎,肠黏膜也必须经由短暂休息才能逐渐修复,故太甜、太油腻、及奶蛋类容易引起胀气的饮食,也会延缓肠胃复原时间。因此,小小孩在这一段时间若必须喝奶,不妨也可改用无乳糖配方的奶粉,让宝宝肠胃道的 减缓,坊间这类奶粉有时名称虽然为止泻奶粉,然实际上并无止泻成份,故家长可放心运用。

诺罗病毒并不能用酒精杀死。因此,家长在帮宝宝换尿布后,一定要彻底的使用肥皂清洗双手,至少搓洗30~40秒以上,避免病株透过不洁的手部令全家人感染,处理宝宝排泄物也要小心包好丢弃,并且尽可能帮孩子利用水洗清洁,溼纸巾则可能容易残留病株。若有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环境,须以含氯漂白水,稀释成5000ppm之后做环境消毒。由于外出至人多拥挤的观光区,会增加宝宝罹病机率,故出门在外也应避免生食、生饮,或与他人共用餐具或食器。

一次搞懂!儿科10大常见病毒 三、中枢神经篇

引起宝宝中枢神经感染的常见病毒,包含单纯性疱疹病毒(HSV)、EB病毒、肠病毒及日本脑炎等。在台湾,上述病毒中除日本脑炎病毒外,比较无明显的季节性。顾名思义中枢神经感染,最坏的就是引起脑膜炎、脑炎或留下后遗症。因此,当小宝贝不慎有以下感染情况,妈咪千万别大意!

单纯性疱疹病毒( HSV 长庚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台北儿童内科主治医师颜盟修医师表示,单纯性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简称HSV),包含EB病毒及肠病毒,均由分泌物(如口水或排泄物)经口沫或皮肤等小范围接触致生感染。

颜医师指出,单纯性疱疹病毒,一年四季均在儿科常见。不过在免疫力正常的小宝宝身上绝大多数的症状都是以口腔及表皮感染,如齿龈炎 (gingivostomatitis) 及蹄冠炎 (whitlow) 为主。HSV病毒又可分为两种类型:HSV-I是口腔型的唇疱疹,HSV-II则为生殖器外的疱疹。假使病毒经由嗅神经或三叉神经跑到脑部,则可以导致脑炎及脑膜炎等中枢神经感染的严重急症。

所幸引起脑炎及脑膜炎的机率不高。但是齿龈炎急性期的症状,却可能导致小宝宝极不舒服。以HSV-I第一型病毒为例,临床上最典型的即是齿龈炎,症状如:发烧长达一周,牙龈红肿疼痛发炎出血,吃不下东西。至于最严重的脑膜脑炎,虽然说机率很低,但如果不慎感染,即便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仍有机会引发致死的风险,而且治愈后也恐留有后遗症。

多数成人均曾感染过至少一次的HSV病毒,感染后病毒会长期潜伏体内,通常复发时仅会在口唇有轻微症状 (口唇疱疹),但当父母逗弄或亲吻孩子,乃至长辈嚼过的食物再喂给宝宝吃,学龄幼儿在同伴与老师玩耍时,均可导致近距离的接触感染,使宝宝发生齿龈炎的感染。

孩子初次感染时,HSV潜伏期约为1~2周,发病的一周内陆续会有发烧、嘴破、牙龈红肿,甚至出血,嘴巴痛到吃不下等症状。一般医师均以支持性的症状治疗为主,症状持续约一周左右通常就会好转,嘴巴疼痛的情况也会逐渐改善,这时宝宝就比较能够吃得下一点东西,复原的情形也会渐有起色。

在中枢神经感染的病毒中,HSV是唯一有抗病毒药物可使用的,然而绝大多数口腔及表皮感染的症状虽持续较久,但最终待病情稳定后仍可自行好转,也不至留有后遗症。然若患者本身具有先天免疫缺损、白血病、化疗患者等,则恐中枢神经感染引起脑炎,则需及早投予抗病毒药物,以减少中枢感染的风险。

一次搞懂!儿科10大常见病毒

Q&A:急性期,家长怎么做? 当小宝宝嘴巴很痛,无法进食,怎么办呢?颜医师表示,有一种不含类固醇的口腔消炎喷剂,当宝宝嘴巴破或流血的时候,其实就可以拿来缓解。只要宝宝准备进食前稍微喷一下口腔,待10分钟等药效发挥,宝宝嘴巴不那么地痛,就可以如常进食。至于需要涂抹类固醇的药膏擦在宝宝口角患处吗?医师答说,这类药膏虽有消炎止痛疗效,但若是经常使用,也较容易降低皮肤本身的免疫能力。

若宝宝持续性高烧不退,该怎样缓解症状呢?物理治疗如:温水拭浴(约36℃~40℃之间不会过热为宜),帮宝宝泡温水解热;药物治疗。如:医师开立的退烧糖浆、塞剂,均为良性的缓解方式。四个月以上吃副食品的宝宝,若无法顺利吞咽或进食,则食物应处理得软烂些,并且避免过烫,如:宝宝粥要等凉一些再吃,并谨慎留意宝宝水分及营养摄取是否充足。

若并发严重脑炎,宝宝则恐有高烧不退(39℃以上)、嗜睡、活动力不佳、意识不清、呕吐、脱水等症状发生,这时家长就不能仅依赖一般物理性疗法来缓解这些症状,必须尽快就医或住院治疗。尤其,当宝宝什么都吃不下,也不肯喝水,最容易引起严重脱水,所以当宝宝明显精神变差、尿量骤减,则恐需输液治疗,以免因脱水导致可怕的并发症。

平时家长务须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习惯性的去亲吻宝宝或将口中咀嚼过的食物再喂给宝宝吃,尽可能避免大人与小孩共用食器,且养成勤劳洗手的好习惯。另外,当小朋友至幼儿园上学时,也应该尽量叮咛宝宝,时时记得洗手等良好的卫生好习惯,就能够尽量减少HSV病毒的接触感染。

EB 病毒 颜盟修医师指出,EB(Epstein-Barr virus, 简称EBV)病毒与HSV病毒,同样都属于人类疱疹病毒家族。因此初次感染后,也会潜伏在体内,发病期约达一周,在儿科门诊中也是非常普遍的病毒感染症。其传染的途径也与HSV病毒相仿,均是经由口水、尿液等分泌物近距离接触传染所致,而且其感染力也非常强大。

EB病毒的感染症状,除了高烧可能延续时间较久(1~2周不等)外,还会引起扁桃腺发炎化脓(类似腺病毒也会),并常有严重的鼻塞、颈部淋巴结肿大、眼皮浮肿等明显症状。患者如经抽血检查,还会发现血液中带有异型淋巴球(非典型的淋巴球),或是单核球的白血球的类型比例增多,所以又称为传染性单核球症。

同样的,EB病毒引起的高烧症状,多半也在1~2周后高烧的情况才会逐渐缓解,经由个别的症状治疗下,身体也会慢慢的恢复健康。然而,有少部份的患者,则可能发展为重症方式来表现。若严重感染,肝功能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包括: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同时也有可能出现HLH(嗜血症候群)的并发症。

倘若发生嗜血症候群的并发症,除发烧以外,也会出现黄疸、贫血,自体免疫细胞攻击自己体内的血球,并引起血小板低下的困扰。若出现此种并发症,就必须使用化疗药物的介入。所幸,这种机率也非常的低微。

除此之外,在中枢神经方面也可能出现影响,如爱丽丝梦游仙境症候群,亦即产生视物幻觉的现象,也就是宝宝会有看东西忽大忽小的情形,例如:明明是一个小蚂蚁,宝宝却会认为蚂蚁很大、很恐惧或很威胁,此乃为EB病毒所导致轻微脑炎而引起的,不过,只要健康恢复后,这些现象通常会完全恢复。

EB病毒与HSV病毒,其传染途径虽然雷同,但是其发病症状却可以明显区别。像EB病毒感染后,除共同的高烧症状外,EB病毒则有明显扁桃腺发炎化脓及鼻塞等呼吸道的临床症状;然而,HSV病毒则没有呼吸道的相关症状,而是单纯以齿龈炎症状为主。不过,爸妈共同要留意的就是,要谨慎帮宝宝处理高烧、避免脱水,那么病情也就能慢慢稳定并好转的。

其次EB病毒感染后,宝宝也容易有肝脾肿大的症状及危险,这时候脾脏若不慎受到撞击,很容易就会破裂出血。假设脾脏不慎出血,甚至可能有紧急手术治疗的需要。所以,如果不幸受 EB病毒感染,家长在照顾方面,则务必要尽量小心谨慎,避免宝宝的腹部受到挤压与碰撞。

一次搞懂!儿科10大常见病毒

肠病毒 肠病毒,是由一群性质相似且微小的核糖核酸病毒(Picornavirus)所组成的统称,约有60几种型别。肠病毒易有季节性的感染时期,就西方国家来说,典型的肠病毒高峰期约出现在夏秋两季,而台湾因四季较不明显,所以全年都有感染的机会。颜医师表示,去年从10月份起,仍有肠病毒感染陆续出现并延续至冬季。每年约4月至5月份,肠病毒案例即会陆续增加直至8、9月才减少。

肠病毒最初于1920年被发现,最主要的症状并非腹泻;真正会引起腹泻的患者,仅约三成。肠病毒的传染途径,也是透过口水、尿液、粪便将病毒带入体内,而以两大类型表现:1咽峡炎2手口足病,亦即口腔及皮肤黏膜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然而肠病毒型别很多,最危险可引起致死的重症,则以肠病毒71型及常见于新生儿重症的克沙奇B型及依科病毒(Echovirus) 最令人害怕。

颜盟修医师指出,克沙奇B型病毒及ECHO病毒,若新生儿受感染,可导致宝宝肝脏坏死,并引起弥漫性凝血,引发败血症致死。至于肠病毒71型,则会经由感染脑干而引发脑炎致死。而且,肠病毒目前并无任何的特效药,虽然目前也有口服治疗药物(pleconaril)的研究,发现用于治疗肠病毒感染可缩短发病期,降低肠病毒并发症机率,但目前终究仍属研究阶段。

肠病毒若以手口足症状表现时,患者手足,包括:手掌、手肘、臀部、膝盖等处皮肤,可能有淡红斑疹的小水泡发生,而口内黏膜、舌头、嘴唇或咽峡深处则有溃疡症状;若单纯以疱疹性咽峡炎表现,则仅在口内溃疡方面有症状。这时宝宝吞咽往往较痛,有不想吃东西、流口水的情况。至于71型的肠病毒,除了口腔及皮肤的表现外,也容易产生中枢神经上的并发症。

颜盟修医师表示,除肠病毒会引起口内溃疡外,单纯性疱疹病毒(HSV)也会引起口内症状。肠病毒一般会引起在口腔内部前后部位均可能发现溃疡;而HSV则主要分布在舌尖至前齿牙龈周边,因此两者发病症状仍有些许不同。此外,小婴儿常见的玫瑰疹,除了会高烧三至四天外,少数宝宝也会在口腔咽部出现小溃疡及破洞(Nagayama spot),故而被误判为肠病毒,通常经发病期各项表征判断,才发现原来是玫瑰疹。

肠病毒的急性期,目前也以症状支持疗法为主。家长最重要的照护,就是要细心避免小宝宝发生脱水现象;由于宝宝口腔咽部有溃疡,食不下咽,连水分亦可能摄取不足,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样可运用前述所提及的:不含类固醇的口腔消炎喷剂,缓解宝宝喉部不适。此外,饮食除尽可能软烂或流质外,温度也不可太烫,好让宝宝在发病期间,一样可顺利补充水分及营养。

其次,肠病毒的高烧,通常2~3天就会慢慢消褪,并不像HSV或EB病毒高烧那么久;但口内咽部的溃疡及疼痛感,其症状一般会延迟较久,甚至也需要5~6天的时间,喉部疼痛感才会逐渐缓解。颜医师并且提醒,肠病毒发病前一周症状开始出现时,传染性通常较高,因为酒精无法杀死病毒,故家长替宝宝换尿布,或将排泄物处理妥当后,都应勤加洗手,做好约一周左右的隔离防护。

一次搞懂!儿科10大常见病毒

日本脑炎病毒 日本脑炎病毒是由于三斑家蚊等昆虫叮咬宿主后,病毒随血液输送至人体及脑部而引起脑炎,此种导致脑炎的途径与疱疹性脑炎不太相同。虽然日本脑炎已有疫苗可提供预防,但每年多少都还是会有感染案例。依疾病管制局统计资料,2014年全台仍有18名确定病例。流行的季节则为每年的5~10月。日本脑炎病毒本身在传播过程中,是需要透过动物当宿主来传递的(猪、鸟),因此通常是猪只或鸟感染日本脑炎病毒后,再经由三斑家蚊叮咬传播给人类,也因此就造成人体受到病毒的感染了。

日本脑炎病毒发病之初,通常并没有呼吸道的症状,前趋期反而是以全身型的症状表现,像是发烧、头痛、全身酸痛;当进展到急性期时,会发生典型症状,如:意识昏迷、呕吐,并有肢体无力、抽筋、颈部僵硬等局部性神经学症状,这时也必须紧急送医诊治。因为一旦感染日本脑炎,痊愈时也容易形成宝宝的脑部伤害,或造成智力低下等后遗症。

由于台湾地区约有50年的日本脑炎疫苗注射预防历史,所以并不常见。疫苗约从宝宝一岁三个月起便可开始连续注射两剂,一年后再注射第三剂,直到宝宝上小学以前再注射第四剂。也因此,日本脑炎对本国婴幼儿的威胁率可说已是非常低微。

不过以全球性而言,亚洲地区部分国家仍是日本脑炎的盛行地区。因此,国人如果赴日本、东南亚及大陆旅游,威胁性相对就会提高。所以,出国或至乡下地区走动,通常有猪舍、鸡舍等地,病媒蚊比例亦高,故宝宝睡眠时务必加装蚊帐,或外出时防蚊、灭蚊等设备不可轻忽,方能彻底防范日本脑炎的感染威胁。

日本脑炎,顾名思义就是会引起脑炎的疾病。因此,会引发脑炎的类似急症,也包含HSV单纯性疱疹病毒及EB病毒,而日本脑炎病毒也与流感、登革热相似,像是发烧、倦态、全身酸痛等,但紧接着就是引起脑炎,并不会有皮肤黏膜组织的疱疹型态,且被病媒蚊叮咬感染后,病毒的潜伏期最长甚至可至20天左右,才开始陆续发生症状,治疗期间也以症状治疗的方式为主。

小儿电解质液的补充时机 颜盟修医师指出,通常宝宝有电解质不平衡状态时,方才需要给宝宝补充小儿电解质液。若宝宝没有脱水现象,补充小儿电解质液过多,也可能造成宝宝体内的小小负担喔!在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高烧期间,务必也要留意宝宝是否有抽搐或痉挛现象,一旦顺利过了高烧期,也就逐渐远离感染转为重症的威胁罗!

H被称为红细胞凝聚素,N被称作神经氨酸苷酶,它们都是糖蛋白,分布在病毒表面。H有1—15个亚型,N有1—9个亚型(在甲型病毒的情况下)。由于H和N的组合不同,病毒的毒性和传播速度也不相同。  1918~1920年大流行 此次流行的首发于1918年1月美国东部,1918年4月在法国军队中流行,以后迅速蔓延,波及全球。此次大流行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瘟疫,造成的死亡总数估计约2000万人。关于这次大流行的病原,据血清学溯源,认为是由猪型Hsw1N1(H1N1)流感病毒引起。

在H1N1为标记根据的H号码(类型的血凝素)和一个N号码(类型的神经氨酸酶)。每个亚型禽流感病毒已经变异成为各种菌株具有不同的致病概况;一些致病的一个物种,但不接受其他一些致病的多个物种。最知名的菌株灭绝。  H1N1病毒是消极意义上说,单链,分割RNA病毒。有16个不同的HA抗原( H1至H16)和9个不同的适用抗原(N1至N9)

遇到了黑死病的老堂兄贾斯汀的瘟疫,但同样致命。大约在公元540年到达君士坦丁堡,它杀死了多达1亿人,促成了罗马帝国的衰落,并逗留了两个世纪。然后就消失了。

相关内容瘟疫大流行可能是由气候造成的,不是老鼠马达加斯加正在与黑死病爆发作斗争黑死病死亡坑在伦敦挖出黑死病从未离开-而且它可能击败我们最好的防御鼠疫年杂志

在昨天发表在《柳叶刀传染病》上的一篇论文中,科学家们第一次重建了这个古老病原体的基因组时间。黑死病和查士丁尼瘟疫都是从同一种致命细菌耶尔森菌中分离出来的。

由于症状相似,科学家们一直把早期的瘟疫与黑死病联系在一起,但他们从未确定这两种流行病之间的确切联系。一些研究甚至表明,查士丁尼瘟疫是一种流感病毒。

确定第一种瘟疫起源的部分困难在于,发现死于查士丁尼瘟疫的人的遗骸可能相当困难,而科学家可以求助于细致的政府财产记录中的黑死病遇难者集体墓地的位置,没有这样的记录存在之前的瘟疫。该论文的合著者、生物学家、北亚利桑那大学的戴夫·瓦格纳(Dave Wagner)与包括德国考古学家在内的同事合作,在德国巴伐利亚一处6世纪墓地的人类遗骸中发现了鼠疫杆菌的碎片。

现代鼠疫菌株的血统可追溯到黑死病,所以科学家们想知道,贾斯汀的瘟疫是同一种病菌吗?

的科学家们分析了巴伐利亚公墓中两组遗骸的牙齿。(:MHarbeck/慕尼黑大学)

为了找出这种贾斯汀毒株如何与鼠疫家族树相适应,他们需要整个基因组。“我们可以使用[DNA测序]技术,在时间上越走越深,以揭示古代病原体的基因组,”Hendrik Poinar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一位进化遗传学家和另一位合著者说:“如果黑死病和贾斯汀家族有关联的话,它们是分别出现的,还是有某种内在的生理机制允许它们重新出现?”

Poinar的实验室分析了两具巴伐利亚尸体的牙齿,这两具尸体分别埋在公元504年和533年左右。在古代的骨骼遗骸中,找到杀死死者的病原体基因证据的最佳地点是牙齿。“牙齿就像保险箱,”波纳尔说。但不是不可渗透的安全品;牙齿还含有共生细菌、土壤真菌、其他病原体和个人的DNA。于是,研究人员摘下牙冠,碾碎牙髓,在火药中寻找古代鼠疫基因组的片段。

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足够多的片段,将负责查士丁尼鼠疫的病原体的整个基因组拼凑在一起。然后,他们将重建的基因组与黑死病和现代菌株进行了比较。

科学家从德国出土的查士丁尼鼠疫受害者的遗骸中分析了这颗古牙,寻找鼠疫DNA。(:麦克马斯特大学)

的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查士丁尼瘟疫是第一次出现,但它已经绝迹,只与黑死病和后来大流行所产生的毒株有着远亲关系。贾斯汀鼠疫与中国啮齿动物种群中长期存在的两种毒株关系最为密切,这表明,与黑死病一样,它起源于亚洲,并可能通过最繁忙的贸易路线丝绸之路前往欧洲。但由于某种原因,黑死病更为成功,因为它幸存下来并继续蔓延。根据研究人员的血统分析和先前的研究,它从欧洲跳到地中海和非洲,然后再回到中国。”

在那里产生了第三种大流行性鼠疫,帮助通过人类的运输路线将这种鼠疫传播到全球,这就是我们今天偶尔感染人类的现代菌株的来源。

弗朗索瓦·巴卢克斯,伦敦大学学院的遗传学家,注意到两个菌株出现在同一个“分支”或病原体家族树的分支上并不是那么罕见,但是什么使一个菌株更可能在时间里徘徊而另一个菌株则消失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没有明确的候选突变能使一个菌株更成功或更具毒性,巴卢说。瓦格纳和波纳尔寻找的基因可能会注入增加的毒力,但没有找到任何主要竞争者。

环境因素可能在确定鼠疫的生命周期中发挥作用,因为降雨往往对啮齿动物种群有重大影响。作者指出,气候可能影响了查士丁尼瘟疫的兴衰。三次鼠疫大流行前都是大雨季节,到每一次鼠疫结束时,气候已经稳定下来。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在查士丁尼瘟疫结束时气候变化更为严重,仅靠环境因素无法充分解释该菌株消失的原因。

瓦格纳还指出,人类活动在每一次瘟疫之间增加。到了第三次大流行病爆发时,汽船技术使人类得以环游全球,这正是现代毒株抵达马达加斯加的方式,那里的非本土老鼠种群更为广泛。在美国,鼠疫的低水平仍然在本地啮齿动物种群中循环,这是第三次大流行病的遗留物。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定期对西南部的草原犬和其他啮齿动物进行筛查,以防出现任何异常情况。

这两种古老瘟疫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别出现,意味着未来可能出现一种新形式的瘟疫这是令人担忧的,”巴卢说。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一种新的瘟疫可能会发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要容易得多。但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卫生状况有所改善,抗生素的使用率也有所下降,城市老鼠的数量也有所减少。

会不会有另一场大流行?当然,”瓦格纳说。“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条件在世界上太多的地方还不成熟。”所以,我们短期内不会出现一个月的Python场景。“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高热、头痛、乏力、眼结膜炎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微。主要通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发病有季节性,北方常在冬季,而南方多在冬夏两季,由于变异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已引起多次暴发流行,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

病原体

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为RNA 病毒。病毒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由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构成。根据核蛋白抗原性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再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的差异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不同亚型。抗原变异是流感病毒独特的和最显著的特征。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主要是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的变异。甲型流感病毒H有巧种,N有9种。根据抗原变异的大小,人体的原免疫力对变异了的新病毒可完全无效或部分无效,从而引起流感流行。乙型流感病毒也易发生变异,丙型流感病毒一般不发生变异。

甲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大流行,病情较重;乙型和丙型引起流行和散发,病情相对较轻。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化较快,人类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流感大流行时无明显季节性,散发流行以冬春季较多。患者以小儿与青年较多见。

发病机制和病理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病毒颗粒人-人传播。流感病毒侵人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内进行复制,借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从细胞释放,再侵入其他柱状上皮细胞引起变性、坏死与脱落。并发肺炎时肺充血、水肿,肺泡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呈现支气管肺炎改变。

临床表现

分为单纯型,胃肠型,肺炎型和中毒型。潜伏期1-3天。有明显的流行和暴发。急性起病,出现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鼻咽部症状较轻。可有食欲减退,胃肠型者伴有腹痛、腹胀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肺炎型者表现为肺炎,甚至呼吸衰竭,中毒型者表现为全身毒血症表现,严重者可致循环衰竭。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病毒分离:鼻咽分泌物或口腔含漱液分离出流感病毒。血清学检查:疾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经敏感细胞过夜增殖1代后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快速血清病毒PCR检查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治疗

流行性感冒的治疗要点包括:

1.隔离 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

2.对症治疗 可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

3.抗病毒治疗 应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类药物能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降低致病性,减轻流感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此类药毒性低,不易引起耐药性且耐受性好,是目前流感治疗药物中前景最好的一种。奥司他韦(oseltamivir),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连服5天,研究表明对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H5N1和H9N2有抑制作用。扎那米韦(zanimivir),每次5mg,每日两次,连用5天。本品可用于成年患者和12岁以上的青少年患者,局部应用后药物在上呼吸道积聚,可抑制病毒复制与释放,无全身不良反应。另外,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amantadirie)和金刚乙胺( rimantadine)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复制,早期应用可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病情、改善预后。金刚烷胺成人剂量每日100-2O0mg ,分2次口服,疗程5天。但其副作用较多,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副作用,肾功能受损者酌减剂量,有癫痈病史者忌用。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分离到的禽流感病毒(H5N1)对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有较强的耐药性。

4.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呼吸衰竭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在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及时使用抗生素。

预后

与病毒毒力、自身免疫状况有关。年老体弱者易患肺炎性流感而病死率较高。单纯型流感预后较好。

2017-2018年季节性流感的

疫苗接种正在进行中,明年将是1918年流感大流行100周年,约4000万人死于流感。现在正是考虑传染病的可能性的时候,这种传染病会蔓延到全球,影响到许多人,以及采取措施遏制传染病的重要性。

这场1918年的传染病非同寻常,它杀死了许多20至40岁的健康人,其中包括数以百万计的一战士兵。相比之下,死于流感的人通常在5岁以下或75岁以上。

1918年流感的致病因素仍不清楚。现代科学家从受害者保存的肺样本中对1918年病毒的DNA进行了测序。然而,这并没有解开为什么这么多健康的年轻人被杀的谜团。

我开始调查一个移民到美国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踪的年轻人的遭遇。揭开他的故事也让我对为什么1918年年轻人的免疫系统不能保护他们免受伤害的假说有了新的认识流感。

1918年流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证书将哥伦比亚女神描绘成美国的化身,颁发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的男女。几十年后,一个这样的证书浮出水面。这张证书是纪念阿道夫·萨尔蒂尼的,是由从未认识他的侄子托马斯、理查德和罗伯特·萨尔蒂尼发现的。

证书是过去的一条信息。它向我呼喊,因为我刚刚获得了认证的家谱学家的证书,我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是作为一名科学家来追踪一种调节免疫细胞的基因。阿道夫怎么了?”“一名意大利移民到美国,阿道夫·萨尔蒂尼在军队中死于流感。(由罗伯特萨尔蒂尼提供)

的一点侦查确定了阿道夫的船舶清单,显示他于1889年出生在意大利,并于1913年移民到波士顿。他的征兵卡显示他在波士顿郊区牛顿的一家乡村俱乐部工作。为了了解更多,罗伯特·萨蒂尼在eBay上买了一本1930年的书,名为《牛顿战争纪念》。这本书提供了一些线索:1918年3月,阿道夫被起草并命令向距离波士顿35英里的德文斯营地报告。后来他被调到一个工程师训练团。

跟进,我在“美国军事论坛”上发帖询问。在这里,军事史爱好者解释说,陆军工兵团曾在弗吉尼亚州的aaHumphreys营地训练过士兵。也许阿道夫去了这个营地?”1918年春天,当一种温和的流感传播时,致命的病毒于8月27日星期二出现在美国本土,当时波士顿英联邦码头的三个海军码头工人患病。48小时内,又有数十名男子被感染。十天后,流感夺去了德文斯营地的生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著名病理学家威廉·韦尔奇被请来。他意识到“这一定是某种新的传染病或瘟疫。”病毒,可以通过精细过滤器的微小媒介,人们对它了解甚少。

随着一战的动员,流感蔓延到整个美国的军事设施和普通民众。它在9月中旬袭击了汉弗莱营地,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杀死了400多人。其中包括29岁半的阿道夫·萨尔蒂尼。阿道夫的尸体被运回波士顿。

他的坟墓上有一个倒立的柱子下半部的雕塑,是他早逝的缩影。

是1918年流感

受害者的遗物,对1918年流感的理解推动了许多科学进步,包括流感病毒的发现。然而,病毒本身并没有造成大部分死亡。相反,被病毒感染的人中有一小部分由于细菌的二次感染而易患肺炎。在抗生素出现之前,肺炎可能是致命的。

最近的分析显示,1918年的死亡人数在1889年左右出生的人中最高,就像阿道夫。当时出现了早期的流感大流行,涉及的病毒可能与1918年的毒株不同。这些分析产生了一个关于1918年健康年轻人易感性的新假设,如下所述。

波士顿圣迈克尔公墓的阿道夫·萨尔蒂尼墓碑(由圣迈克尔公墓经理迈克尔·希恩提供,

在年轻时接触流感病毒会增加对随后感染相同或相似病毒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一个在大流行期间还是孩子的人可能对其他不同的病毒没有抵抗力。流感病毒分为进化相关的类群。当阿道夫还是婴儿时传播的病毒可能在所谓的“第2组”中,而1918年的病毒则在“第1组”中。因此,阿道夫不可能对这种“第1组”病毒有很好的反应能力。事实上,在1918岁时接触“第2组”病毒可能导致对“第1组”病毒的不正常反应,加重了他的病情。“KDSPE”“KDSPs”支持这一假说是在1968年香港流感病毒出现的情况下看到的。它在“第2组”中,对1918年“第1组”流感、

到2018年以及之后的儿童有严重影响。是什么导致一种常见的复发性疾病转变成对健康人具有巨大致命性的流行病?还会发生吗?在更好地了解1918年年轻人死亡的原因之前,类似的情况可能会再次发生。专家们担心,一场新的流感大流行或另一种传染源可能导致数百万人死亡。比尔盖茨正在领导这项资金努力,以防止这一点。

流感疫苗是每年通过监测在流感季节前几个月流通的毒株产生的。几个月的时间差可以生产疫苗。不幸的是,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这种滞后也会导致病毒变异的出现,而这些变异对疫苗的靶向性很差。此外,流感大流行往往发生在病毒基因重组。这涉及到将来自不同病毒的遗传物质结合在一起,这种情况可能会突然而不可预测地发生。

一种流感病毒目前正在亚洲杀鸡,最近已经杀死了与鸡有接触的人类。这种病毒属于一种亚型,目前还不知道它会引起大流行。它还没有证明有能力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然而,这种能力是否会在正在进行的病毒进化过程中发生。“KDSPE”“KDSPs”鸡病毒是在“第2组”中,因此,如果它流行起来,在1968“2组”香港流感周围的孩子们可能会受到某种保护。我出生得早得多,“第一组”病毒在我小时候就开始传播。如果下一次大流行的病毒是在“第二组”,我可能不会有抵抗力。

这是了解先前的接触如何影响流感易感性的早期阶段,特别是对于过去三四十年出生的人。自1977年以来,“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病毒一直在传播。从那时起出生的人可能会对其中一种或另一种病毒产生抗药性,这是基于他们最初接触的病毒。这对不久的将来是个好消息,因为如果“1组”或“2组”病毒出现大流行的可能性,一些人应该受到保护。同时,如果你还不到40岁,并且发现了另一种流行病,那么需要更多的信息来猜测你是易感还是抗药性。

这篇文章最初是在对话中发表的Ruth Craig博士,达特茅斯学院药理学与毒理学教授

流感病毒引起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喉咙痛)和全身性症状(发烧、乏力、身体痛),症状持续3-7天,感染(接触病毒)发生在症状出现前四天到前一天,而传染(传播病毒)发生在症状出现的前一天到症状结束,其传播途径主要是人际传播(气溶胶和飞沫),其次是接触污染物。

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包括:有基础病的患者(如糖尿病)、孕妇、儿童、老人,危险性在于可能会产生并发症,因为流感病毒造成炎症,继而引发强烈免疫反应,当炎症发生在支气管时引发支气管炎,当炎症发生在肺泡时引发肺炎,有时流感伴随平滑肌痉挛引发哮喘,此外还可引起耳感染和鼻窦感染等。

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近年来划分出丁型,主要感染猪、牛,尚未发现人感染),区分如下:

抗原性漂移指病毒自我复制过程中RNA上几个基因点的突变,病毒随时间推移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抗原性漂移,突变率较高的抗原性漂移与地区性流行有关;抗原性转变指两个病毒攻击同一细胞,二者在细胞内复制时发生了RNA重组,从而产生了新的病毒,新病毒能致病且在人际间快速传播(新病毒也可能没啥致病能力或传播能力,默默没了,那就无所谓了),因社群没有产生对新病毒的抗体,免疫力差,易引起全球性流行。

由于甲型流感病毒数量极多,根据病毒外壳上的蛋白质,发明了HnNn的命名系统,H指血球凝集素(与细胞膜上的唾液酸结合帮助病毒进入细胞),N指神经氨酸酶(感染细胞后“切开”唾液酸帮助病毒脱离细胞),血球凝集素有17种,神经氨酸酶有10种,这些蛋白质结构略有不同,但功能相同。相同命名的病毒未必完全相同,因为病毒内部还有许多其它蛋白质可以是不同的。

随时间变化,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流感病毒种类也在变化(最近大家都在搞新冠,也没人关心流感了),能引起全球大流行的病毒特点是能快速在人际间传播。HnNn有170种组合,几乎每种都在禽类中发现(除了H17N10在蝙蝠上发现)。如果接触病鸟,可能会感染H5N1,H7N2,H7N3,H9N2,但不在人际间传播(患者不会使他人感染)。由于RNA可以在鸟类、人、猪之间重组,如果特定病毒节段来自鸟就称为禽流感,如果来自猪就称为猪流感。

诊断:问诊时询问发病是否迅速,症状持续时间是否为3-7天(如果数周数月则不是),是否有呼吸道症状和全身性症状。如果出现感冒症状如鼻涕鼻塞,可能是流感病毒或其它病毒如鼻病毒、RSV等,这种情况只需让患者多休息多喝水,无需治疗,也无需进一步检查。但如果出现不明原因发烧和肺炎,或影响医院的感染控制时(不能与非流感患者同一病房),需要做鼻咽拭子,其优点是:迅速(15分钟内即可),可判断甲流,乙流还是同时感染甲、乙流;缺点是:不知道确切的H,N蛋白;不知道是否有相应疫苗;不准确,有假阳率和假阴率。

治疗:使用抗病毒药,早期针对甲流病毒的特有M2蛋白,使用金刚烷胺、金刚乙胺阻断M2酶活性,但现在在甲流病毒中产生耐药性,已不再使用这类药物。现在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阻断神经氨酸酶(甲乙均有)治疗甲型、乙型流感。

对高危人群:<2岁,>65岁,孕妇、慢性病、重症并发症患者需住院治疗。治疗时间越快越好(2天以内),治疗时长:5天或略长。

如果接触过流感患者(自身是高危人群),使用药物预防,治疗时间也在接触患者的2天以内,治疗时长:注射疫苗者用药2周(2周后流感疫苗起效,在流感季节进行保护,后续接触流感患者时无需再次服药),未注射疫苗者用药1周(如再次接触流感患者,需重新服药1周)。

如果和流感患者共同居住(自身是高危人群),所有人立刻服药,直到出现最后一例流感病例的一周后。

预防:勤洗手、勿摸脸、避免接触患者、注射疫苗(疫苗效能通常在70%)。

流感疫苗一般是三价,包含两种甲流和一种乙流,由WHO监控并提前几个月确定疫苗菌株。菌株的命名方式是类型(甲型或乙型)+地点(初始爆发地点)+毒株编号+发现年份,甲流还要注明HnNn。

有两种流感疫苗:TIV(三价灭活疫苗)和LAIV(流感减毒活疫苗),减毒疫苗改造了病毒的化学结构,使病毒不耐体温,从而只引发鼻部问题(温度低),深入人体时病毒失活。疫苗可以使人流涕、鼻塞,但身体其它部位无症状。

此外不能接种的人群包括:1、过去对疫苗和鸡蛋(疫苗是把病毒注入鸡蛋培养的)有严重不良反应或过敏者;2、格林巴利综合征,神经疾病会引起肌无力;3、正患有中度疾病(出现发烧、寒颤),轻微症状不影响,需医护人员判断

流感大爆发是1918年。

全球史主要探讨跨国家、跨民族、跨文化和跨地区的历史现象,大范围的疾病传播自然成为全球史研究的对象。1918年大流感是一场全球性灾难,其导致的死亡人数甚至超过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人数,从全球史视角对这场流感进行探讨和反思,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全球化和战争条件下的疾病传播及其影响。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历史上在全世界引起多次暴发性流行,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流感简介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流感病毒的传染性强,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流感病毒特别是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而使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临床特点为咽痛、流涕较轻,而高热、头痛、乏力和全身肌肉酸痛等较重。传染源主要为流感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

症状出现前2天到症状出现后大约1周均可传播流感病毒,儿童达10天或更长时间。以病初2~3天的传染性最强。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亚型会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不同亚型间无交叉免疫,故人体可反复发生不同流感病毒亚型的感染。在我国温带或寒温带地区,流感的散发流行一般多发生于冬春季,在亚热带地区或热带地区,则更多是在夏季流行。

美国的H1N1流感,也称猪流感,在2009年4月之前,从未发现H1N1猪流感会在人群中爆发。 

2009年4月中旬某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在加州10岁患儿送检样本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甲型流感病毒,经研究发现,新H1N1病毒的基因组是由北美猪系的H1N1和欧亚猪系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组重组而成。因此称为“猪源性甲型流感病毒”。

随后,又在一名8岁患儿样检中,发现了同一病毒株。通过追踪两名病人的接触者,检查患儿和猪之间是否存在任何联系,在经过一系列的信息综合后,研究专家怀疑这种病毒开始发生人际传播。

2009年4月下旬初,在美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杂志上,相关研究发表了CDC描述的这些病例,并要求美国各州的公共卫生实验室将所有不能分型的甲型流感样本全部送到 CDC。 一天之内,在圣地亚哥县和加州因皮里尔县的医院又发现三个患者感染了新H1N1。  

随后,CDC开始研发用于制备疫苗的病毒株——候选疫苗病毒,最终选定了制造疫苗用的疫苗病毒。随即送往疫苗制造公司,开始生产疫苗,为政府在防疫的必要之时做出准备。

自2009年四月中旬以来,流感大流行疫情警戒逐渐增强,大流行迫在眉睫。2009年6月,流感大流行疫情警戒提高至6级,当时确认了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共计确诊了27737例患者,死亡141例。

大约一年之后,流感大流行疫情才基本结束,CDC官网数据显示,大约一年时间,美国大约有6080万例感染,274万例住院治疗,12469例死亡。

数据是庞大且惊人的,在这数据之后是专家及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流感疫情的防控和计算。流感始终是人们的一大关注点。

一次搞懂!儿科10大常见病毒

一次搞懂!儿科10大常见病毒 冬季至春季,属于病毒活跃的季节!你可知道宝贝可能在这一季受到哪些病毒的威胁吗? 本篇单元内容,邀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