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聊斋志异 猪婆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2收藏

舌尖上的《聊斋志异 猪婆龙》,第1张

1

《聊斋志异 猪婆龙》在青柯亭版是放在第二卷第4篇。

据说原稿分八卷,猪婆龙在第一卷的最后,与卷二中第24篇的“猪婆龙”重复,以致蒲松龄在后一篇的“猪婆龙”首尾画上勾销符号,并写上一个“重”字。

青柯亭版第一卷含《鹰虎神》有42篇,第二卷39篇,24落在合理区间内,如此可以推想青柯亭与原稿的排篇顺序可能大致相同,也许就是蒲松龄自己排的。

我要更正此前青柯亭版是赵起杲选编的说法。

相距不远的两卷会有重复篇章,在聊斋篇章之间没有内容上的联系,则说明蒲松龄有可能是按照写作的时间顺序排列的,写好一些,看看字数差不多了,就集成一册。

聊斋写作的时间跨度很长,不是全部写好了才对外发布,一些短小篇幅,蒲松龄很有可能COPY了几份发给若干VIP,则回收后整理成册。

同一篇归还有先后,蒲松龄先后收到《猪婆龙》的手稿,第一份放在了第一卷,然后忙于后续写作,过一段时间收到第二份后,又放入了第二卷。

通篇整理时才发现有重复,于是删除了第二份。

2

猪婆龙的故事性并不强,大致分三段,或者说三句话。

第一句介绍猪婆龙。猪婆龙即扬子鳄,鳄如其名,生活在扬子江流域,它曾在更广泛的范围生存,比如山东,不过,那至少是8000万年以前的事儿了。

蒲松龄的读者生活在山东,蒲松龄最远到过宝应,到清初的山东或苏北,除了化石,他们是都没机会见过猪婆龙的。所以蒲松龄觉得有必要先说明一下。

第三句讲了一个类似《大白鲨》的恐怖故事。

第二句是本文重点,讲如何吃鳄鱼。中国人是吃货的民族。聊斋里正常的吃桃吃梨不算,变态的有吃蛇、吃屎、吃石头,也吃鳄鱼。

3

第二句原文:“或猎得之,则货其肉于陈、柯。此二姓皆友谅之裔,世食婆龙肉,他族不敢食也。”

何以猪婆龙只有陈、柯二姓能吃

陈友谅出身渔民,敢反元,自立为帝,估计胆大包天,以前经常捕捉鳄鱼,鳄鱼陈迪。

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演绎了一段元末版赤壁大战,陈中箭身亡。

其子陈理降,1372年,朱元璋将其打发到了高丽,时,陈理大约二十一。1408年,陈理死于朝鲜,享年57,按古人的条件,勉强及格,不算短寿。

陈理死后,朝鲜李朝给了50石米豆,100卷纸,出了一口棺材。

清制1石 = 2斛,1斛 = 5斗,1斗 = 10升,约现在的60公斤。

也就是说李朝给了3000公斤大米和杂粮,全部按便宜的大米算,一万元上下。

如今陈据说是朝鲜半岛的大姓,很多人自认为陈友谅后裔。

陈理是陈友谅的次子。陈友谅的长子陈善儿在战场被擒,落在老朱手里,估计此后非死即亡,反正现在过去六百多年了,我说的肯定没错。

从陈理的年龄上推,陈善儿也许有后代,所以中国的陈姓中可能有陈友谅的后裔。

朱元璋也流放了陈友谅父亲和兄弟到滁州,他们也有后裔在中国。

4

柯姓又如何成为陈友谅后裔的呢

最早见于明代文学理论家王世贞的《居易录》,说根据一本《柯陈氏谱》传说陈理跑到了四川,改姓,于是有了柯陈是也。《四库全书总目》对王世贞的史学定评是:“皆能辨析精核,有裨考证”,不过,关于柯陈,王世贞明显想多了。

读聊斋,查史料,尽信家谱,不如无谱。家谱这东西极不靠谱。

王世贞开了个头,于是明末清初的历史学家谈迁在《枣林杂姐》一书中记载:“酒阳柯氏、马氏,陈友谅遗裔也。”他倒是没说陈理的事儿,但他也没说史料来源,估计是从王世贞那里转手的,因为王世贞在明末实在是名气太大了,独霸文坛二十年,于是谈迁想王世贞也许在陈理的事情上没弄对,总不会全错了。

实际上王世贞根本就是随意胡说,那本族谱他没见过,也是听人说。

比蒲松龄晚的后代历史学著作,我就不一一列举了,都在反复加固细化这个不存在的证据。

然后,就有好玩的东西出现了。

互联网上流行的说法是:“顺治四年,湖广总督柯永盛给顺治的奏折里称陈友谅遗孽有兴国土贼柯抱冲者云云”

既然都进了奏折,这下坐实了柯陈之说吧。

且慢,湖广总督柯永盛是个什么鬼

清顺治二年年底,设立湖广四川总督,首任为罗绣锦;顺治四年年底,分设湖广总督和四川总督,四川总督一直未任,是个空衔,罗绣锦一直担任到顺治八年,由张长庚接替。

查顺治清实录,有:“湖广总兵官柯永盛奏报、兴国州等处寨寇悉平、下兵部察叙。初陈友谅遗孽。分为柯陈二姓。盘踞江西武宁。湖广兴国。而居兴国者、尤蕃衍黠悍。迄明之世、为患将三百年。有柯抱冲者、与何腾蛟结连。自立为王。以其党陈珩玉为帅。倚山结寨。焚劫郡县。攻陷兴国州。杀武昌同知张梦白。”

原来把湖广提督误为湖广总督。

柯永盛官至大清军区司令,参与长江以南的战事,主要“功绩”是赣州大屠杀的刽子手之二,然后跑到五台山重修了个佛舍利塔。

他向皇帝汇报的柯抱冲则是一位反清的民族英雄。

为了撇清自己与同姓土贼的关系,柯永盛采用了兴国当地流行的说法,将柯姓进一步确认为陈友谅“遗孽”;同时,反贼来头越大,则自己武功越高。

5

这种撇清看似拙劣,其实是打预防针,柯永盛活到了康熙十四年,死时是太子少保山西提督三等阿达哈哈番,不傻。

柯在胶东时,曾擒获另一个不知是反清还是反明的反贼郭尔标,解了即墨的围困。

这件事儿,后来康熙的反腐打手郭琇曾提过。

郭琇的政敌诬陷他是郭尔标的儿子,以此来反制和报复。

康熙是出了名的反复无常,屡屡过河拆桥,逼得郭琇上疏自辩,撇清与郭尔标的关系。

郭琇也曾在聊斋里友情出演,他的故事到时再讲。

6

结论:《猪婆龙》里提到的陈姓有可能是陈友谅后裔,柯姓是陈友谅后裔大概率只是阳新县、武宁县一带的民间传说,不一定是真的。

只是这个传说被普遍认为是真的,而且这个传说后来很普遍。

7

让我们再说说龙吧。

猪婆龙沾到了龙字,就会与帝王气运相联系。可惜不是真龙,而是鼉。关于它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和朱元璋相关,也不太好。

明人田艺蘅 《留青日札 晏公庙》:“太祖(朱元璋)渡江取张士诚 猪婆龙攻崩江岸,神复化为老渔翁,示以杀鼉之法。问何人,又曰晏姓也。”

朱元璋真是沾不得。

遇到真龙,猪婆龙不是被吃就是被杀。

8

我说吃扬子鳄是变态没错的。

扬子鳄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也是最温驯的鳄鱼,濒危动物,一级保护动物,不能吃,犯法。

猎捕、收购、运输、贩卖都入罪。

“雷”姓是中国知名姓氏之一。雷氏是一个历代悠久、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八位, 雷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9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三百六十九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3%左右。

  起源

  雷(Léi)姓源出有:

雷(Léi)姓源出有:雷姓人群的Y染色体单倍型(父系来源)目前所知的已测出有以下类型:O1b1a1a1a1b1a YF08611(广西津头雷氏)型,C3南支(广东台山雷氏)型,(复旦分子人类学论坛雷姓样本资料)

1、 姜姓方雷氏。2、子姓雷氏。

3、据《姓氏考略》所载(下同),东汉末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潳山蛮”和“南安羌”改姓为雷。他们逐渐全盘汉化,再经过这么长久的时间,根本已经与汉族成为一体,再也分不出彼此了。

4、 金时女真人阿典氏,汉姓为雷。

5、 满洲阿克占氏,改汉姓雷。

6、景颇族春雷氏,汉姓为雷。

7、基诺族布柯氏,汉姓为雷。

8、 今壮、苗、彝、瑶、水、阿昌、畲、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均有雷姓。

迁徙

雷氏是一个历代悠久、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八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三百六十九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3%左右。

先秦时期,雷姓活动限于河南,但一直不活跃,史书上很少有记载。直到秦汉,雷姓东迁安徽、江西,开始在东部发达起来,形成著名的豫章雷姓大族。魏晋南北朝是雷姓发展的重要时期,西北羌族、氐族以及巴蜀蛮中雷姓的兴起和汉化,陕甘宁地区和川鄂地区成为雷姓的重要活动中心,形成著名的冯翊雷氏望族。唐宋时期,雷姓除继续在西北发展外,向南方和东南地区的移民成为主流,到明朝时,雷姓的重心向南和东南移动,南方各地基本都有雷姓,尤盛于赣闽地区。

在晋以前,雷氏已分布于南方的江西、安徽、四川、湖北等省。西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雷焕的后裔现仍广泛分布于江西丰城、南昌、吉安、赣州等地,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后来发展成名门望族。南北朝至五代期间,雷氏的聚居地在南北都有发展,已散播至内蒙古、湖南、广东等省的一些地区。宋代时,雷氏分布更为广泛,今江西、福建、广西、湖南、广东、山西等省均有雷氏人居住。 雷姓是汉族大姓之一。但是,并非只在汉族中有雷氏,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雷氏。居住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有许多是羌族人。如十六国时前秦大司马雷弱儿即是南安(今甘肃陇西)羌族人。迁徙至原楚国境内的雷氏,东汉时有雷迁,被称为南郡“潳山蛮”。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氏,一部分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瑶族雷氏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例如广西的临桂、灵川,湖南的城步,广东的博罗、海丰、云浮等县都有瑶族雷氏居民。

可以。我打开了。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A

丁姓人家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于姓的天空

王氏源谭

王氏家谱网

王氏-中华

王氏-河北

方氏谱牒

方氏网络

方氏-台湾

尹氏译站

牛氏家园

甘氏宗亲网

孔氏宗亲网

孔氏论坛

毛氏族谱x

丘氏-中华

白氏宗亲

田氏族谱

田氏宗亲网

左氏家园

冉氏宗谱

史氏宗谱

石氏寻根

五心联谊会

江氏宗谱

江-话江厝

池氏宗亲网

向氏家园

成氏网站

成氏宗亲会

伍氏家族

朱子网

朱氏家谱x

仲氏宗亲网

米姓源流x

伊达氏宗族

庄氏宗亲会

匡氏家族网

B

李姓家谱

李氏网

李氏-小港

李氏-东坑

李氏-镇海

李氏家谱

李氏族谱

李氏公会

吴氏-永定

吴氏-华夏

吴氏家族

吴氏在线

汪氏家族志

汪氏宗亲网

初氏族谱

余氏族谱

余氏宗亲会

余氏-中华

余氏宗亲网

宋氏名录

宋氏宗亲

何氏台中会

何氏-世界

巫氏网

巫氏平阳堂

吕氏联谊会

吕氏大族谱

岳氏家谱

岳飞网

岑氏族谱

狄氏宗亲网X

别姓网X

角谷氏家谱

昌氏网

周氏-中华

林家花园

林氏族谱

林姓大族谱

林氏大族谱

林姓宗亲会

林氏-苗栗

林家-屏东

林氏部落格

林姓-海陆

韦氏族谱

范氏-浙江

范氏家谱

范氏-中华

范氏宗谱

范氏部落

金氏寻根

金氏族谱

金氏联谊会

C

幸氏家族网

明氏家族网

尚氏宗族

易氏-天下

房氏介绍

房氏-中华

冼氏宗谱

孟氏宗亲网

施氏宗亲会

施氏网站

胡氏宗亲网

胡氏家谱

胡氏-汉川

段氏家谱

信氏宗亲

侯氏族谱

侯氏在线

修氏宗亲

修氏渊源

姚氏宗亲网

柳哲寻根室

纪氏宗祠

席氏宗亲网

夏氏家谱

夏氏家族

洪氏-南安

郝氏中华

柯蔡宗亲网x

柯氏公会

徐氏网页

徐姓联谊

徐氏-中华

涂氏-中华

涂涂氏家族

涂氏宗亲网

秦氏文化网

翁氏家园x

耿氏宗亲网

贡氏宗亲网

马氏家族

马氏-金紫

梁氏文化

梁氏家族网x

梁氏家谱网

D

袁氏家谱

袁氏研究

西袁氏

袁氏-中华

袁氏-湖北

韦氏宗亲网

孙子研究

孙氏纪念堂

曹姓查寻网

曹氏网

崔姓家园

崔氏宗亲网

崔氏-中华

莫氏庄园

高氏宗亲

高氏宗亲网

高氏家园

高氏家谱网

高氏族谱

高氏家谱

章氏宗亲

章氏宗亲网

章氏家族

毕氏家谱

辜氏族谱

辜氏家园1

辜氏家园2

粘氏宗亲

卿氏族谱

凌氏来源

凌氏宗亲网

戚氏族谱

戚氏家园

许氏-中国

许氏-中华

许氏文化

张姓家谱

张氏族谱

张氏家谱

张姓论坛

张氏一族

张姓-中华

张姓-安徽

张姓-湖南

张氏-挥公

黄氏台湾网

黄六成家谱

黄氏-广东

黄氏族谱

黄姓宗亲会

黄氏家谱

黄氏-其它

黄姓-潮人

黄氏全球网x

黄姓大家园

E

乔氏宗亲网

舒氏-中华

云氏宗亲网

费氏-中华

焦氏论坛

路氏族谱

董氏家族

森氏家族

冯氏族谱

揭氏家谱

靳氏家谱网

强氏族谱

唐氏宗亲网

唐杜氏家谱

曾子

曾氏族谱1

曾氏族谱2

曾氏家谱

曾氏宗亲网

曾氏-海南

曾氏-中华

傅氏源流

傅氏族谱

程氏家谱

程氏联谊会

程氏宗亲网x

彭家网路

彭氏族谱

彭氏宗亲会x

贺姓来源

费氏-中华

温氏宗亲会

万氏起源

蒲氏家谱

詹氏统谱

詹姓公谱

詹姓大宗族

詹姓一家亲

詹氏-中华

邱氏论坛1

邱氏论坛2

邵氏家园

郝氏-中华

邓氏-金陵

F

郭姓研究网

郭氏宗谱

郭氏之源

郭氏之家

郑氏网

郑氏古厝

郑氏家族

郑氏文化馆

邹氏宗亲网

邹氏-中华

邹氏-范阳

鄢氏家族

鄢氏考源

邝氏族谱

酆氏家谱

陈氏宗亲会

陈氏宗亲网1

陈氏宗亲网2

陈氏论坛

陈排湾宗亲

陈氏-溪湖

陈氏-下曾

陈氏-下坑

陈氏-竹角

陈氏-路口

陈氏-凌村

陈氏-广州

陈氏-永和

陈州-中华

陈氏-永春

陈氏-九房

陈氏-南海

陈氏-台山

陈四源公业

陈氏在线x

陈氏大宗祠

陆氏家园

陶氏家谱x

陶氏会馆

陶氏族谱

陶渊明故里

隋氏族谱网

汤家村

汤氏家园

杨氏-九龙

杨氏-九龙

杨氏宗谱

杨氏-湖南

杨姓一家人

杨氏宗亲网

杨氏在线

杨姓论坛

杨家将

杨氏-台湾x

齐藤氏族谱

甄氏宗亲网

翟氏族谱

经姓家园

G

葛氏宗亲网

宁氏全球网

熊氏家谱

裴氏宗亲网

廖氏增谱

蔡氏-济阳

蔡氏-建阳

蔡氏联谊会

蔡回忆录

赵氏网

赵氏家谱

赵氏族谱x

诸葛氏家谱

纵氏族谱

宾氏家族

欧阳网

欧阳氏族谱

蒋氏家谱

蒋家全传

蒋氏文化x

黎氏大家园1

黎氏大家园2

黎氏大家园3

黎氏-电白

黎氏数据库

黎氏联谊会

黎氏宗会

黎氏论坛

刘氏族谱

刘氏西港谱

刘家老伙房

刘氏家园

刘姓社区

刘氏-中华

刘氏-汉家

刘氏-兰苑

刘氏-成都

刘氏-墨庄

刘氏-泊庄

刘氏-丰县

刘氏-太邱

刘氏-湖南

刘姓宗谱网

刘氏宗亲网

刘姓宗祠

刘姓宗亲会

刘氏联谊

练氏家族网

谌族网

攀家人

薛氏家族

骆氏宗亲

H

钱氏联谊会

应氏家园

钟氏情缘

潘氏宗亲网

阎氏通谱

阎氏家谱

赖氏宗祠

赖姓宗亲会

谢氏世谱序

谢氏大族谱

鲜氏家谱

简明家谱x

简氏家谱

简姓宗亲会

简姓天下

阙氏宗亲会

聂氏家园

苏氏族谱

苏氏-眉山

罗氏家园

罗氏通谱网

罗家祠堂

萧氏书山谱

萧氏-兰

不知道你现在知道了吗?如果还没有答案,那么正好我这里可以为你提供一点儿信息,柯约耶劳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远古燧人氏部落的一个分支。燧人氏部落因与弇兹氏部落世代通婚,故又被称为燧人弇兹氏,后分为三大支:一为大鵹,二为少鵹,三为青鸟。弇兹合雄氏以玄鸟为图腾,其三大族系合称“三柯氏”,也称三青鸟氏。他们以燧人弇兹为始祖,尊称他为“伊萨姆”,或“伊萨姆那”,各分支的首领则称“耶劳”。 玄女部大鵹柯乌耶劳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今甘肃张掖市北),其族属又称魁隗氏,分支甚广。其中一支沿弱水向北迁徙,以居延海(今残留嘎顺诺尔湖)、焉支山(又名燕然山,即今龙首山及阿尔泰山脉的杭爱山)为基地向外延伸,散布于贝加尔湖支流的色楞格河、鄂尔浑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上源)。一支沿阿尔泰山北麓西迁至东欧。一支由弱水西迁至阿尔泰山南麓乌伦古湖,沿伊犁河、阿拉套山进入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须女部少鵹柯诺耶劳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流域的方雷泽(今甘肃张掖市临泽县,其水今已枯),分衍出方雷支的盘古支,居于古浪(今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其分支东迁至西海之东贺兰山,北跃阴山入燕然山、贝加尔湖,与柯约耶劳支会合;另一支由阴山向东进入滦河流域及东北平原;一支由六盘水进入北洛水,与柯约耶劳的环江部为邻。柯约耶劳后世为张姓,在挪得建有张国(今甘肃张掖市),另有一支,后来被赐封为杨姓,于环江上游建元城(又作玄城)。柯诺耶劳的后世沿桑干河及支流黄水河发展,迁居于浑河、壶流河,建都于代王城(今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再迁涿鹿山,建“洛乌”城(又称下洛,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燧人弇兹本部柯约耶劳一支沿太行山往东进入今河北省境内,弇兹氏建都于灵寿(今河北石家庄市灵寿县),燧人氏建都于蒲阴(又称完县,今河北保定市顺平县)。其后又北迁于大王店,建都于遂城(今河北保定市徐水县),定天地之中灵台(今名戊己台)。燧人氏在他的居住地,建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庄。村庄由几十座茅草屋组成,取名为“遂明”。不知对你可有用处?

舌尖上的《聊斋志异 猪婆龙》

1 《聊斋志异 猪婆龙》在青柯亭版是放在第二卷第4篇。 据说原稿分八卷,猪婆龙在第一卷的最后,与卷二中第24篇的“猪婆龙”重复,以致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