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4分)戴胄犯颜 ① 执法上 ② 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 ③ 为大理少卿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4分)戴胄犯颜 ① 执法上 ② 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 ③ 为大理少卿,第1张

答案1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答案2①认为 ②伪造(资历) ③再,又 ④案件

答案3①法律则是国家用来公布于众,取大信于民众的根据。②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答案4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犯颜执法,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唐太宗:从善如流和宽宏大度,勇于纳谏、屈己重法。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1、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2、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3、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4、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5、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分析此句,应该按照方法语法结构和意义相结合的方法划分出朗读节奏为“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的四个小题,要注意①②为一词多意;③④为古今异义词,所以日常学习中,要注意文言文中词语的归类与记忆。

小题3:

试题分析:①句的翻译要注意“布”的意思,注意这是一个判断句,有标志性的词语“……者……也”。

②句注意“忿”和“信”的解释,注意将句子翻译通顺,符合汉语语法规范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文中还有唐太宗对戴冑的评价“忠清公直”。由此就总结出了戴冑的为人。唐太宗能听从大臣的进谏,并屈从于法律条文,对于敢跟自己据理力争的戴冑赞扬“卿能执法,朕复何忧”,可见唐太宗是一个能听别人意见,宽宏大量,勇于纳谏的人。分析人物形象,还应该是立足于文本,从人物的语言、行为举止、表情动作中分析自己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品质。

选文中的谢御史和戴胄在为官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结合文章分别作简要分析。

答:两人都是不畏权势,敢于执法的人。谢御史不惧威胁,痛打飞扬跋扈的和珅宠奴、焚烧和珅的车辆;戴胄敢于向唐太宗直言进谏,要求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

原文: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寺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译文:

皇上因为兵部郎中戴胄为人忠心清廉公正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是想要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回答说:“皇上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戴胄这多次触犯圣颜而坚持执行法律,言辞像泉涌一样,皇上都听从他的,天底下没有冤案了

注释:

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擢:提升

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敕:下令

以:来

于:向

此:这

存:保存

复:再

布:昭示

忿:愤怒 怨恨

曰:说

皆:都

狱:案件

故:所以

戴胃范颜执法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戴胃的品质:

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戴胄犯颜执法的典故,讲述的是唐代大臣戴胄违反皇帝的圣旨而公正执法的故事。

原文: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眹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译文:

李世民因为戴胄忠诚清廉公正,任命他为大理寺卿。贞观元年正月,“朝廷盛开选举”,大力选拔人才。一些人趁机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李世民知道后,下令他们自首,否则,以后查出来要判处死刑。不一会儿,一个人伪造自己的做官资料被发现了,李世民想把他杀掉。戴胄上奏说:“根据法律应该判这个人流放”。李世民非常愤怒,说道:“你想要的遵守法律而令我失去信任吗?“戴胄回答:“说出的话,只是当时凭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一时发怒,想要杀死他。已经知道不能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李世民说道:“先生能够执法,我还有什么可值得担忧的呢?”戴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宁肯使李世民发怒也要秉公执法,说出来的话语像不断涌出的泉水一样,而李世民全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再也没有冤枉的案情。

唐朝时,有个官吏叫戴胄,敢于犯颜执法,一次为处理执言和执法的矛盾,和唐太宗李世民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当时,朝廷为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和文化,广为选拔人才。后来发现有人从中作弊,唐太宗一怒之下,发布了道命令:凡有这种行为者,都必须自首,否则要办死罪。不久发现几个作弊而不自首的人。大理少卿戴胄在审判中,并没有根据唐太宗的指令把这些人处死,而是依据《唐律》,流放边疆。唐太宗十分恼火,责问戴胄说:我已说过不自首者死,你为什么判处他们流边?这样我说话还有谁相信?你是不是想干卖狱的勾当?戴胄回答说:如果陛下当即杀之,我可管不了,既然把这案件交给我办,臣就不敢不按法律办事了。唐太宗又说:这样做你算是守法了,难道要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慷慨陈词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若顺忿违信,臣胄为陛下惜之。”戴胄的这番话终于说服了唐太宗,唐太宗转怒为喜说:我执法上有缺点,你能把它纠正过来,我还有什么忧虑呢。 非原文翻译,仅供参考!

原文:

贞观元年,迁大理寺少卿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入,罚铜二十斤上从之,胄驳曰:"校尉不觉与无忌带人,同为误耳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衷(注:"衷"通"中",音zhòng)"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也,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阿之 "再令定议德彝执法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罚,于法当轻若论其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上嘉之,竟免校尉一死

贞观元年,戴胄任大理寺少卿。当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曾经被传召,没有解除佩刀进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守门校尉没有察觉,其罪应当处死;长孙无忌误将佩刀带进去,责罚二十斤铜。皇上同意了。戴胄反驳说:“校尉没有察觉和无忌带刀进入,都是失误啊。臣子对于君王,不能够以失误为借口,法律上说:‘供奉君王汤药、饮食、舟船,有所失误没有按照法令的人,都处死刑。’陛下如果考虑到长孙无忌过去的功劳,(不加治罪,)那就不是司法部门该管的事了;如果按照法律处理,罚铜并不恰当。”太宗说:“法律,不是我一个人的法律,是天下人的法律啊,怎么能够因为无忌是皇亲国戚,就要屈法顺情从轻处理他呢”责令重新定议。德彝仍然执行原来的判决,太宗将要同意这个判决。戴胄又说:“校尉是因为无忌的失误才获罪的,按照法律,他的罪过应当比无忌要轻。若论失误,他们的情形是一样的,可是一生一死,轻重悬殊。我冒昧地坚持自己原来的请求。”太宗赞许他,终于免除校尉死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4分)戴胄犯颜 ① 执法上 ② 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 ③ 为大理少卿

答案1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答案2①认为 ②伪造(资历) ③再,又 ④案件答案3①法律则是国家用来公布于众,取大信于民众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