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姓的姓氏文化
钱姓的郡望主要有彭城郡、下邳郡、吴兴郡等。主要的堂号有
彭城堂:以望立堂。
下邳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以及吴越堂、丹桂堂、万选堂、锦树堂等。 江苏溧(lì)阳、安徽广德钱氏家谱不分卷,(民国)钱文选撰(即《钱氏家乘》,此书为吴越钱氏大宗谱),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南湘潭钱氏六修族谱十五卷,首四卷,(民国)钱锡主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彭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北保阳钱氏宗谱,(清)钱漱泉修,清咸丰八年(公元1859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浙江桐乡州钱、吴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清)吴学浚等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永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钱氏家谱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善的家谱之一,从吴越国王钱镠开始,到如今的第五十世孙,有一千多年历史。家谱中所记载的每个人均有一至两页的介绍资料,包括住所、教育、儿女、研究等内容。
钱氏远祖为轩辕黄帝,传到吴越国开国帝王的钱镠是第一百代左右,钱王三世五代的后裔遍及海内外,千百年来精英辈出,家族中涌现出许多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
这与钱王家族尊教重学的传统有很大的关系。钱王家训中告诫子孙:“爱子莫如教子,教子读书是第一义”。
《钱氏家乘》载,钱氏家训如下:
个人篇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曾子之三省勿忘, 程子之四箴宜佩;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 ,存心不可不宽厚;
尽前行者地步窄, 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 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读经传则根柢深 ,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 蓄道德则福报厚。
家庭篇
欲造优美之家庭, 须立良好之规则;内外六闾整洁 ,尊卑次序谨严;
父母伯叔孝敬欢愉 ,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会篇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
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 ;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家篇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dù)如仇;严以驭役,宽以恤民;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始祖:钱孚。
虽然钱姓在西周就已获姓得氏,但整个先秦时期见诸于史籍记载的仅有隐士钱丹一人;居住之地和分布中心,为关中和今江苏北部一带。在秦代及西汉,一些可考的钱姓人主要生活在今江苏徐州、邳州一带,直到西汉末年才有钱逊为避王莽之乱而迁居乌程(今浙江湖州南),钱林迁居长兴陂门里。东汉时钱林裔孙钱敞又迁长城县(今浙江长兴),还有一支钱姓由旗门将军钱咸开基,爵封高密侯,生活在今山东半岛北部一带。魏晋南北朝时期,钱咸九世孙钱弥官至辅国将军、大司农,家于长城,封豫章县侯;长城人钱宠因功封东迁县(今浙江湖州东)开国侯。此外,钱姓还称盛于吴兴,因而吴兴郡也成为钱姓的著名郡望。此期到隋唐,钱姓仍以吴兴郡等传统的几个居住中心为其繁衍的基地,没有出现特别的变化。唐代以后,伴随着临安人钱镠(Liú)及其吴越国的建立,在其国力所及的两浙十三州之地几乎遍布其子孙,吴越国归宋以后,由于其子孙中有不少人入仕于宋,则其子孙分布更广,方有“百家姓”位于第二姓之荣。
此期有钱定海由杭州迁上海金山,宋元之际,钱姓已分布于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河南、陕西、河北、山西等地。明初洪武年间,钱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浙江、江苏、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有江苏太仓双凤人钱滋,率其族先迁盛泾,后又分迁外冈、望仙桥、城中(俱为上海之地)等处。明末至清末近三百年间,钱姓人约有八次入垦台湾。国民党败居台湾时,又有更多钱姓人迁台,还有的飘洋过海,到东南亚和世界其他地区开拓发展。如今,钱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和安徽等省市为多。2015年钱姓人口列全国第八十九位。
在河南省新密市。
《钱氏族谱》上、下卷,宣统二年(1910)抄本,由钱族后裔撰书并续修。清代著名诗人,钱族十二世系孙钱九韶(时称“钱芦花”)为族谱作考并赋诗。
钱族修谱,详载于序:“创之于八世祖佩箴公,屡经重修,迄无成式。”至十二世南淳公,博古通今,采众家谱之长,修辑完善,“辑为例言十八则,序谱特弁诸卷首,使后世永奉为法守”。自乾隆壬子,序谱以三十年为期,每序一世自壬子迄已已,共五十余年。至十五世,又增设副本,“凡族业已成丁,而例尚未及登谱者,详载于其中”。家谱体例趋于完备,上卷为文翰部分,包括上、中、下三部,有考、序、记、书札、辞、墓志、祭文、诗、联、铭、传、歌词、墓表;下卷为世系部分,记载了自山西洪洞迁密至钱族二十世的有关内容。
该家谱卷首有题名,“追远堂敬藏”字样,目录。
此家谱是一部内容丰富,记载完整,体例完备的优秀家谱,全卷分类科学,结构严谨,以世系为序,较详细地记载了钱族发展的历史。上卷文翰部分又堪称古代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书中的工笔秀字,蝇头细楷又不失是一部难得的书法艺术珍品。是谱现由新密市档案馆珍藏。
由于钱镠的江南文化的核心为五代吴越国文化,宋人编《百家姓》将钱家排在仅次于赵宋皇家的第二家,表明世人对钱氏家族的家国情怀的肯定。
由于钱镠的战功显赫,曾获得唐王朝颁发的铁券金书,俗称免死牌。中国历朝历代所赐予的“铁券”不胜枚数,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大多灰飞烟灭,唯有钱镠的铁券金书,经历千年,饱经磨难,奇迹般地被保存了下来:由浙江嵊州长乐钱氏后裔捐献给国家,成为国家博物馆一级珍贵文物向世人展示。
895年,唐朝封钱镠为浙东招讨使,讨伐董昌。897年,钱镠讨伐董昌有功,唐昭宗特赐“金书铁券”,铁质形如覆瓦状,中穹旁垂,质如绿玉,上嵌金字350个。
钱镠平息战乱后,维护地方安宁,建立吴越王国,定都杭州达八十余年,造就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格局,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江南水乡文化。钱王的仁慈和贤明,使西湖化解了“千年之劫”。据记载,当时中央政府准许钱镠造一座王府,风水先生认为填了西湖造王府是最佳选择,这里风水好,有王气,钱家可享有千年江山。钱镠坚决不同意,说:“百姓靠湖水为生,无水即无民,我还要王气干什么?”他不但没填西湖,还招募了7000名“撩浅军”,专门从事西湖等水域的疏浚工作,后人有“留得西湖翠浪翻”的诗句赞颂钱王。
钱镠对杭州先后进行3次扩建,大大拓宽了杭州城的范围,杭城留下的“百井坊巷”中那99眼井,就是钱王开凿的,故俗称“钱王井”。钱镠同时发展经济,扶植农桑,开拓海运,扩大贸易,将杭州建成了“富甲一方”的“人间天堂”。据史料记载,隋末唐初杭州户籍仅15380户,至五代吴越盛时人口激增至10万余家、50万人。
钱王重视苏南重镇苏州,虎丘塔亦为钱王所建。他派出第六子钱元璙(公元886-942)前往驻守。元璙最喜园林,治理苏州30年,颇有政声,特别是其于苏州园林建设的贡献泽被后世。五代诗人贯休曾写诗赞钱鏐道“一剑霜寒十四州”,成为一时豪杰。
81岁时,钱镠在杭州病亡,谥号武肃。他遗言要“子孙善事中国”,“如遇真主,宜速归附”,立下 “八训”等,后演绎成著名的“钱氏家训”,使后裔长期受益而人才辈出。对钱镠的功绩,后人口碑不绝,苏东坡写下《表忠观记》的文章。江浙等地更有不少奉祀他的祠庙。北宋欧阳修曾说:“独钱塘自五代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
赵匡胤称帝建宋,统一全国。978年,第五位吴越国王钱弘俶,为生灵免遭涂炭,遵循武肃王钱镠的祖训,将所辖的一军13州86县、550680户全部献给北宋王朝。
钱镠对杭州先后进行3次扩建,大大拓宽了杭州城的范围,杭城留下的“百井坊巷”中那99眼井,就是钱王开凿的,故俗称“钱王井”。钱镠同时发展经济,扶植农桑,开拓海运,扩大贸易,将杭州建成了“富甲一方”的“人间天堂”。
钱王重视苏南重镇苏州,虎丘塔亦为钱王所建。
81岁时,钱镠在杭州病亡,谥号武肃。他遗言要“子孙善事中国”,“如遇真主,宜速归附”,立下 “八训”等,后演绎成著名的“钱氏家训”,使后裔长期受益而人才辈出。对钱镠的功绩,后人口碑不绝,苏东坡写下《表忠观记》的文章。
赵匡胤称帝建宋,统一全国。978年,第五位吴越国王钱弘俶,为生灵免遭涂炭,遵循武肃王钱镠的祖训,将所辖的一军13州86县、550680户全部献给北宋王朝。
钱姓的姓氏文化
本文2023-10-17 06:10: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72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