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墓揭秘严嵩死因
严嵩的墓地在哪里?
严嵩因为被弹劾,被罢官,回到故土。后来,他受到儿子严世蕃的牵连,被剥夺了家庭财产。最后,他于1567年在贫困和疾病中死去。据说死后无棺,无人哀悼,直到万历年间才下令下葬。因此,严嵩的墓地应该在他的家乡——江西分宜县。
严嵩墓碑
据史书记载,“严嵩葬于蛇形白野”,其家谱亦是如此。在汾西县,有个地方叫白田村,也确实有座山叫蛇,所以就有了有记载的眼颜宋墓。据说墓地里曾经有一个大理石墓碑和一个亭子。建国前,严家每年都会到严嵩坟前祭拜,严嵩晚年侍奉他的孙子也葬在这里。然而只剩下一个深洞,说是1957年墓地被盗挖。但据当时在场的老人说,发掘后里面只有几块木板,所以这个严嵩墓应该是假墓。
2005年,在严嵩祖坟所在的枣林山上,发现了大量刻有“巧姐寿乡墓”字样的榫卯墓砖,累计大小70多块,以及一个高大的无头石像。这样的规格,严家所有人只能是严嵩。发现这些遗物的不远处,就是严嵩的祖父严济的墓地。
据说严嵩被勒令回家,为了不牵连家乡人,所以一直住在爷爷的墓地里。所以有可能严嵩真正的墓在他祖坟所在的枣林山上,记载的墓地是他制造的假象。此外,各地还有一些
揭示严嵩是怎么死的
562年,严嵩被弹劾,明朝嘉靖皇帝终于下令免去严嵩的一切官职,并勒令其返回故里。几年后,他被剥夺官职,贬为庶人,家财全被抄。1567年,他在贫穷和疾病中死去,最后处境悲惨。
电视剧中的严嵩
一开始严嵩只是被砍断,世宗也不想让他死,但最后他又减了罪,导致了他最后的死。而第二次犯罪的诅咒落在了他的儿子严世蕃身上,这意味着他受到了儿子的牵连。
当严嵩下令罢官回国时,他的儿子和党羽也被派往边疆。然而,没过多久,严世蕃一行人就逃回了老家。此后,严世蕃和他的党羽罗龙文等人抓获江洋大盗等不法分子,他们横行乡里,为非作歹。于是,又有人来弹劾严世蕃,针对他的两大罪名是作乱和传播倭寇。这两项罪名正是世宗嘉靖最痛恨的,于是严世蕃的斩首被带了进来,连他的父亲严嵩也牵连其中。原来,严世蕃的心腹罗龙文本身就是仇人的亲戚,他们的亲密接触自然成了恨严嵩一家的人的把柄,甚至多了一个故意作乱的罪名。
严嵩被剥夺家产后,无家可归,穷困潦倒,晚年得重病是常事。因此,一直生活在别人墓地的严嵩于1567年去世,享年87岁。据说,他临终前写了两句话:“我这一生,都在为国尽忠,但我一直在为国尽忠,我告诉了人们是非”。他死后,严嵩下葬无棺,无人敢悼。直到万历年间才下葬。
揭秘严嵩是如何得来恶名的。
严嵩被《明史》列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在后世的故事、改编的剧本、**中,他一直被表现为一个奸臣。但其实严嵩的很多评价都是错的,也有很多优点。那么严嵩的名声怎么会这么差呢?
剧中的严嵩
首先,来自他在权力斗争中的对手。严嵩专权二十年,铲除了很多异己,树立了很多政敌,比如徐阶。徐阶不仅是严嵩倒台的幕后推手,也是其子严世蕃被斩首的幕后策划者。而他要想打败严嵩,获得更大的权力,就必须泼脏水。所以他们对严嵩的指责和批评,往往是夸大其词,诬陷陷害。
其次是学者的指责和侮辱。文人需要赢得名声,谋求官位。除了自己写一首好诗,写一篇好文章,还有一种批判恶人的方式来树立他们的正义形象,严嵩就是一个很好的对象。啊,在众多骂严嵩的文人中,最凶的是王世贞。他为严嵩写了一部传记,对他进行了极为严厉的批评。此外,据说根据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创作的小说《金瓶梅》也是他写的。
然后,从清廷的贬值。清朝刚建立的时候,汉人对满清统治还有很深的怨恨。清廷为了使汉族文人服从统治,一方面推行文字狱,另一方面寻求与之相似之处。为了缓解矛盾,清廷以明朝为榜样,痛斥严嵩为奸臣。
最后,来自人民的无知。严嵩的故事和小说在民间流传,后被改编成戏曲搬上舞台。不明真相的人听了故事,看了戏,其中奸臣严嵩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一场“庚戌之变”,让一向自命不凡的天子世宗朱厚熜丢尽了颜面。世宗要泄愤,首辅严嵩要塞责,兵部尚书丁汝夔就成了那只无辜的替罪羊。丁汝夔被斩杀,身居京城的一家老小遭了殃,远在鲁北的故里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变迁。
不畏权贵横眉奸佞
丁汝夔,字大章,号沦源,今沾化县古城镇管家庄人。他的宗侄孙、管家庄村委会主任丁松林告诉记者,管家庄绝大多数都是丁氏族人,“丁汝夔没出事之前,这个村叫丁家庄,庚戌之变后,丁家庄更名管家庄。”
关于丁汝夔的幼年,丁松林说家族中流传的故事并不多,只知道他生而端颖、聪慧,垂髫无书不读,记忆超群,文才出众,揖志於濂洛关闵之学。正德十三年(1519年)参加乡试,中科举人第五名。连捷正德十四年进士,殿试二甲,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然而,丁汝夔的为官之路却并不平坦。
世宗继位后,丁汝夔任礼部主事,曾因争大礼被皇上金殿廷杖,开除回家。不久后,世宗念其文才出众,人品高尚才复其官。历任山西左布政使,甘肃、保定、应天巡抚,湖广参政,河南巡抚,吏部左、右侍郎,兵部尚书兼督团营。
当时,蒙古地方势力中的鞑靼部首领俺答骁勇善战,经常进犯边关,成为明北部地区的主要对手。南方沿海各省,倭寇猖獗,百姓横遭涂炭。而世宗皇帝,昏庸至极。他戒居西内,迷恋后宫,又广招天下名道炼丹,欲求长生不老,但却不理朝政,数月不上早朝。
丁汝夔宗侄孙、丁氏文化研究者丁桓起说,世宗只宠信严嵩一人,大权全由严嵩父子窃取。而严嵩父子专横跋扈,网结党羽,贪婪无度,无功于国,专事殃民,北通胡虏,南结倭寇,搅得大明江山国无宁日。刚正不阿的丁汝夔,为官期间曾数次“得罪”严嵩,被严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丁汝夔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协管院事期间,严嵩之子严世藩一伙“凌官吏,鞭役卒,敲诈勒索”。丁汝夔发现后即裁之,削职不用。严嵩听说后,大为不满。
丁汝夔任兵部尚书期间,部属劝他依附严嵩,让他给严送礼。丁汝夔问:“需要送多少才够他的口味”部属答:“例白金四十斤。”丁汝夔说道:“那得需要多少年的俸禄啊。”部属答:“取公款足矣。”丁汝夔说:“我当兵部尚书靠的是皇恩,怎么能拿国家的金银给他送礼呢”因此,坚决不送。为此,严嵩怀恨在心。
“不识时务”的丁汝夔发现,在严嵩党羽把持下,军队腐败,编制弄虚做假“以一充十”,老弱病残没有战斗力,冒领军饷现象十分严重。在一一核实后,丁汝夔严惩贪官,此举得罪了严嵩的党羽势力,令“嵩众怒矣”。与此同时,丁汝夔向皇上连奏数本,提出改革国防体制、消除军中弊端、还兵部以治军之权及富国强兵的建议。条条诤言,字字珠矶,切中时弊要害,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丁汝夔的《边务十事》。奏折虽得皇上恩准,严嵩却如鲠在喉,实施不了。丁汝夔的一系列触动严嵩利益的举动,令严嵩动了除他之心。“因皇上非常器重丁汝夔,直接弹劾,又无借口,只能巧用计谋、借外部势力激怒皇上,借皇上之手将其杀害。”丁桓起说。
身陷奸计含冤替罪
由于世宗拒绝了鞑靼部首领俺答贡市的要求,双方军事冲突进一步扩大,这也给了严嵩将“眼中钉”丁汝夔拔掉的机会。
据丁桓起介绍,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七月,俺答率兵犯大同。大同总兵仇鸾是严嵩的亲信,他派人厚贿俺答,请求他不要攻打大同,移攻他处。八月,得了好处的俺答率兵沿长城东进,至潮河川南下,抵达古北口。得到消息的丁汝夔,迅速调兵遣将,奋力抵抗。那些严嵩的亲信将帅们则不肯出力,不是给丁汝夔送些虚假情报,就是贪生怕死不敢向前,难以与俺答对垒。严嵩怕丁汝夔功成,谋陷无隙,遂以权压丁汝夔勿战。俺答则顺利突破古北口防线。俺答另遣轻骑绕黄榆沟,破长城墙而入,直逼京畿。
丁汝夔迅速调动京畿守备部队。这一调露了馅,号称三十五万的人马只有四五万人,还有一半是老弱病残,另一半年轻的士兵都被内外提督大臣们弄回家当了家丁,真可谓“朝无可恃之将帅,营无可用之兵戎”。无奈之下,丁汝夔只好动员在京的应试武举和百姓参战。百姓摩拳擦掌,积极响应。去武器库领武器,管库的宦官库头又按例索贿。强行打开武器库,竟没有一件可用之武器!不仅如此,严嵩还切断丁汝夔宣调来京的部队给养,士兵们四五天吃不上饭。
严嵩吓唬前来请示如何战守的丁汝夔:“塞上打仗,败了可以掩饰,京郊打仗,败了怎么掩饰”丁汝夔说:“我不敢贪功,只是事情紧急,国家给我厚恩,应以身报国,不敢擅自退,所以必须请求出战抗敌。”严嵩见劝说无用,又威胁道:“皇帝正在西苑休息,你坚持出战惊动了皇帝,这不是自取其罪吗敌寇抢够了自然就会退去,我会在皇上面前说明情况,保证不追究你的责任。”
丁桓起说,俺答这次是按“计”而行,主要矛头针对皇上及王公大臣们的利益,专门焚烧抢掠皇陵和王公大臣们在京郊的房产庄园。王公大臣们纷纷向世宗告状,世宗非常气愤。此时,严嵩又买通皇帝近侍,教唆其在皇帝面前散布谣言:“尚书纵敌”,欲将丁汝夔置于死地。
果然,世宗听信谗言,以不设守备之罪,将兵部尚书丁汝夔、都御使杨守谦二人打入天牢,后斩于市。阴险狡诈的严嵩怕丁汝夔揭发自己,以致事情败露,安抚他说:“有老夫在,决不让丁公屈死!”直到临刑前,丁汝夔才明白这是严嵩设下的圈套,他怒火难平,大骂:“嵩贼误我!”含冤赴死。
感恩管家更改庄名
当初丁汝夔入狱后,消息很快传到了沾化。来报信的是跟随丁汝夔的老管家。
丁松林告诉记者,当禁军冲入府中逮捕丁汝夔时,李姓老管家见大事不好,立即想到快回沾化老家报信。他趁混乱溜出京城,买了一匹快马,不顾年高体弱昼夜兼程800里。当时,丁汝夔的父亲丁忠等老兄弟5人及其家小,均在原籍。老管家把丁汝夔等在京的遭遇说出,嘱咐全家人赶快分散逃匿。话刚说完,就咽下最后一口气闭了眼睛。
“丁汝夔的父亲兄弟五人分别叫文、忠、信、仁、义,他是忠的儿子。老兄弟五个把老管家草草葬在村子尽西头,就带着家人四处逃难去了。”丁松林说。
丁汝夔被斩杀后,其夫人被流放到三千里外的福建,中途气结而亡。其子,庚戌之变前在京任礼部主事的丁懋正也被判流放辽东铁岭。流放途中,家人走散,只有管家孙明相随。到了流放地,受严嵩暗中指使,丁懋正很快被折磨致死。当时,丁懋正夫人张氏生下一名男婴才25天,遭此打击一病不起,弥留之际将婴儿托付给管家孙明,说给这遗孤取了个名字叫继志,如能帮他逃得性命,使丁家后继有人,死也瞑目了。孙明发誓,只要自己命在,就有孩子在。他装扮成货郎,专走偏僻路径赶往山东沾化。辽东铁岭距沾化数千里之遥,孙明历时三个多月,赶到时才知丁家已经人去室空。孙明怀抱继志四处寻找,终于有一天,孙明在一个小渔村遇到丁懋正的叔婶,这才将遗孤交给他们。丁继志以拔贡、举人入仕,任过怀柔司训。
十几年后,权臣严嵩终被扳倒,朝廷为丁汝夔彻底 。丁家族人陆续联络着回到故土,只有文祖一支迟迟未能联系到。回到沾化的四兄弟,将李老管家重新葬于丁氏祖茔内,对孙明管家厚养终生,又把沾化老城东门里丁家庄改名管家庄,使后人永记李、孙两位管家的恩德。此后,每年清明祭祖,必先从管家坟祭起,数百年未变更。
丁桓起就是文祖的后人,他说,当年丁汝夔的伯父文已九旬余,其子汝兴也逾七旬以上,下有三子带领全家几代人来到沧州南七十二华里的王寺附近住了下来,取名丁家院。据说,那里地理环境甚好,土地肥沃,且风水极佳,仕途无限。因文祖父子早已伤心仕途,住了几年后改变主意,又向北走了十八里,找到了一块只保人丁兴旺的风水宝地住了下来。这里也就是如今的南皮县大浪淀乡丁庄子村。“1567年隆庆帝继位,丁汝夔得以昭雪之事,长子文祖一支并不知晓,直到清光绪年间,文祖一支才回到沾化原籍,续上了家谱。”
⑴洪武 太祖朱元璋 (1328-1398)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建立锦衣卫,(比英国的007机构还早了近五百年)(为孙子建文登位扫清道路)锦衣卫隶属于皇帝的亲军体系,长官为指挥使,下领官校,官为千户、百户,校为校尉力士,明中后期达到十几万人之众。锦衣卫下设镇抚司,有监狱和法庭锦衣卫木印。
借口胡惟庸谋反,趁机宣布撤销中书省,从此不设丞相。
⑵建文 惠帝朱允文洪 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 (1377-1402)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明惠帝朱允炆,明朝无谥,清乾隆元年追谥「恭闵慧皇帝」,史籍称为建文帝。
在齐泰、黄子澄、方孝儒辅助下仿效西汉初年削藩之策。
⑶永乐 成祖[原燕王]朱棣 朱元璋之第四子 (1360-1424)1402年即位,在位23年。时年65岁
用“恢复祖宗旧制”为旗号,起兵反叛,登上了皇位,史称“靖难之役”。清除建文余党,严厉地处决了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对于意降的旧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既往不咎,量才录用。
在锦衣卫外,另设东厂,因设于东安门北而得名。
1421年迁都北京、营建北京皇城和建造紫禁城(今故宫),修筑砖构万里长城,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五次御驾北征蒙古,稳定北部边疆。[永乐帝死于北征归途]
组织郑和下西洋、扫除了禁海闭关的痼疾,开创了中国一个伟大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⑷洪熙 仁宗朱高炽 朱棣之长子 体弱多病,登极后从政仅8个月,就一病不起,
规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南方人聪明刻苦,进士之中多为南方人,北方人天性纯朴忠贞)”的科举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满清。
⑸宣德 宣宗朱瞻[zhān]基 朱高炽之长子(1398-1435)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宣德帝当政10年,在洪熙帝奠定的基础上,倚靠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老臣)”及尚书蹇义、夏原吉,组成了志在守成的稳健的统治核心。
宣德皇帝既是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皇帝,又是一个喜欢射猎、斗促织和戏游无度的皇帝。
⑹正统 英宗朱祁镇 朱瞻基之长子(1427-1464)
“正统”;(1435-1449)18年
“天顺”;(1457-1464)在位23年。英宗朱祁镇[复辟]
即位时才9岁,“三杨”谢世和离任,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土木之变”后,其弟朱祁钰继位,改元景泰,英宗被尊为太上皇1450年,被放回,英宗回到北京,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短暂的仪式之后英宗被软禁在南宫,开始了他七年的软禁生活。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
英宗“天顺”停止中国千年以来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
英宗“天顺”以谋逆罪冤杀了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于谦、大学士王文等。
⑺景泰 代宗朱祁钰[景帝] 8 朱瞻基之次子
“代宗”的庙号,表明他不过仅是代替他人当皇帝。
景泰帝起用了兵部左侍郎于谦,确立了在朝臣中的威望。也先挟持着朱祁镇,率数十万大军已兵临北京城下,景泰帝命于谦为统帅,军民同仇敌忾,初战告捷,大败瓦剌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议和不成,进攻又失败,只好在将英宗扣压了一年之后,送还京城。当朱祁镇返回北京,朱祁钰与他在东安门执手相泣后,便将他送进南宫软禁起来。
朱祁钰在位期间,出于确保自己皇位传承的私心,又做了件大蠢事,即废祁镇之子朱见深的皇太子名位,立自己儿子见济为皇太子,结果招致满朝大臣甚至自己皇后的反对。
景泰八年(1456年)景泰皇帝得了重病,英宗“夺门之变”,复辟,代宗下台。
一个月后,朱祁钰在西宫病亡,年30岁。死后也不能进明帝陵,只葬在京西金山。
现有文物景泰蓝聊以慰藉。证明他当过皇帝。
⑻成化 宪宗朱见深 朱祁镇之长子 在位23年
万贵妃控制后宫
⑼弘治 孝宗朱右樘[chēng]18朱见深之第三子 (1470-1505)年号 1487年即位,在位19年。时年36岁。
(对万贵妃本人,也没有听从臣下的建议对她削溢议罪。这一切都出于一个孝字,孝敬父皇,维持传统,以宽仁忠孝为主,他死后被定庙号为孝宗,也正因为此。)
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弘治中兴”。被誉为“中兴之令主”。
⑽正德 武宗朱厚照 朱右樘之长子 (1491-1521)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过度,(南巡游乐中不慎翻船落水,回京后于第二年三月病崩)时年31岁。
明武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最浪漫的皇帝。纵观明武宗一生,贪杯、尚兵、萧洒,所行之事多浪漫不经,精通佛学,会梵文,还能礼贤下士,甚至痴情于艺妓。
⑾嘉靖 世宗朱厚囱[cōng] 朱右樘之侄 (1507-1566)1521年即位,在位46年。时年60岁。
严嵩当上内阁首辅,独揽大权20余年。
海瑞 (1514-1587)海瑞终被被罢官入狱,在狱中住了10个月。嘉靖世宗皇帝死后,穆宗即位,恢复海瑞原职,改任兵部武库司主事。隆庆元年调尚宝司任司丞,后升审谳平反冤狱的大理寺寺丞、南京有通政。隆庆三年升金部御史巡按应天。后张居正当权,张居正政见与海瑞不合,始终没有起用海瑞。
⑿隆庆 穆宗朱载后 朱厚囱之第三子(1537-1572)1566年即位,在位7年。时年36岁。
⒀万历 神宗朱翊钧 朱载后之第三子 (1563-1620)1572年即位,在位48年。时年58岁。「明之亡,亡于神宗」。
即位时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与张居正默契)主持政务。
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享乐,政治腐败;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
张居正 (1525~1582)神宗是为首辅,为相十年(明太祖朱元璋时已经没有宰相的设置,但是他却有宰相的实权),是明朝的唯一大政治家,也是汉朝以来所少有的诸葛亮和王安石二人,可以与他相比。在军事方面重用戚继光等名将,平定倭寇外患;内政方面实行“一条鞭法”。
戚继光抗倭寇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
⒁泰昌 光宗朱常洛 朱翊钧之长子(1582-1620)1620年即位,在位1月。时年39岁。
贪财好色,由于*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
东林党
⒂天启 熹宗朱由校 朱常洛之长子(1605-1627) 1620年即位,在位8年。时年23岁。
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政治腐败。努尔哈赤宗乘机攻占沈阳。
魏忠贤
⒃崇祯 思宗朱由检 朱常洛之第五子(1610-1644)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福王即位于南京,1645年(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南京,明亡。
春节在即,疫情当前,就地游玩。作为 旅游 达人,只看风景,不谈政坛之事。话说2021年2月3日沿G220国道在江西省分宜县境内行驶,突然路边的一块非常醒目的景区广告牌闪现在眼中,上书:介桥古村。我知道,这是明朝宰相严嵩的老家,赶忙掉头驶进村庄。
介桥村是个享有“八世一品”美誉的千年古村,是严嵩的出生地,他年少和年老被罢官后在此生活了几十年,如今是江西省 历史 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严嵩生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一生经历明朝5代皇帝,在明嘉靖年间执掌朝政长达20年,堪称政坛上的“不倒翁”。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严嵩去世,享年86岁,在古代能活到这寿数的,简直是奇迹。
严嵩5岁入私塾,8岁有神童之名,19岁中举,26岁中进士并入翰林院任侍读,63岁拜相入阁,83岁回归故里“卖红薯”(知识点快记下),其一生的生、死、钤山隐读等共40年是在分宜县介桥村度过的。
走进古村,急切地要先看严嵩的家,按照一路的指引牌,穿过村里的几条古巷,在村子的中部,有一个玻璃房,难道明朝时严嵩就赶时髦了?
不不不,外层的玻璃是文物部门加的保护层,重点是里面,可里面没啥呀,只是一堵两米高的断墙而已。
真想像不出,这里就是严嵩出生地和启蒙拜师的瑞竹堂。
这栋屋不是严嵩盖的,而是他的先祖建的,有600多年的 历史 ,当年房前有一片秀美的竹林,严嵩曾专门为此写过一文——《瑞竹园记》,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瑞竹堂仅剩下这半堵断墙,竹林已被族人占去建了房屋。
就在这堵两米多高的断壁残墙上,有一个至今未解的百年之谜。墙上有一幅半身的大象雕塑,因隔着玻璃,又是手机拍的,所以不清晰,但用眼睛细看,足见惟妙惟肖,一头大象从门外奔入,刚进半个身子,两腿和象鼻的动态呼之欲出,十分生动,非一般民间艺人所能为。
众所周知,江西是没有大象的,大多数村民一辈子没见过大象,当地民居上也均没有大象的图画、雕塑,那为何严嵩的故居出现了大象的雕塑呢?这与严嵩做内阁辅臣半夜直(值)庐受大象袭击有关吗?
话说明嘉靖皇帝移居西苑后出台了新规,内阁辅臣须轮班直(值)庐,时刻准备被传唤。嘉靖十九年(1540)农历二月十五日深夜,严嵩正在当班,忽然,一头大象撞门闯了进来,围着床咆哮跺脚,严嵩吓得不轻,心里默念着“渡汉江事”(程伊川的一首诗)。过了很久,养象的人赶来把大象牵走,一场虚惊总算过去。问题是大象是怎么进皇宫的,又是怎么进值班室的,大内侍卫上哪儿去了,若是来了刺客怎么办?当夜,严嵩即写下一首诗《纪象入室事》:独宿直庐逢象斗,忽来入室绕床鸣;平生危险更尝遍,事合惊时亦不惊。猛象咆哮君合避,只需屏息坐帷中;江舟几复心无怖,记取程家主一翁。从这首他写的诗中,可见此事对他刺激不小。这大象图是否为事过几年后,严嵩重修瑞竹堂时把它特意塑在故居墙上的?几百年过去了,严嵩故居墙上的大象图仍让人迷惑不解。
介桥古村可参观的远不止严嵩祖屋,还有严氏祠堂、世德堂、飨褒堂、大夫第、御史第、进士第、科甲第和柳树厅等古建筑,这些古建有三进式的,有喜鹊聚巢式的,其装饰雕龙画凤、古色古香。
严氏宗祠是村中最大的祠堂,古祠早在“文革”期间被烧毁,重建的宗祠描金彩绘,高大雄伟,非常气派,正堂供奉着严家列祖列宗的牌位。
严氏宗祠建于一个泉眼之上,为难得一遇的风水宝地。悬挂在严氏祠堂的每一块牌匾,诉说着当年严嵩家族的显赫。
介桥村作为一个具有深厚 历史 文化底蕴的古村,祠堂众多,原有20多座,堂构迥异,各领风骚,现仍留存10座,紧邻严氏宗祠的西侧就有一座祠堂,叫竹坡公祠,又叫毓庆堂,取“积善毓庆,致有子为国之用”之义。
竹坡公祠大门上方挂着两块匾额,上面一块“竹坡公祠”,下面一块“方伯世家”,外墙两侧为清乾隆朝宰相朱轼考察介桥村时留下的一副楹联:介水流长,连绵甲第金瓯固;笏峰俊秀,璀璨人文玉树芳。
竹坡公祠(毓庆堂)并不是严嵩所建,而是第九代世祖严仲恭所创建,至今有600多年的 历史 ,曾三次缩前扩后地大修,有前后三进,上进经过近年的仿古修缮基本还原了1949年前的模样,中进、上进厅基本保留原貌。
1944年前毓庆堂内牌匾有124块之多,明朝永乐年间以来遗留下来的大量文物古迹都悬挂在此,包括嘉靖御笔、史可法、刘统勋、袁世凯、戴季陶等 历史 名人的真迹,如“藩侯官邸”、“宰相神龛”、“廉石”以及朝廷诰封、名流楹联等。今天走进竹坡公祠,还能有幸看到挂着不少匾额,其中一块“平倭告捷”匾背后藏有一则故事。那时严嵩倒台之后,其子严世蕃被杀,孙子严绍庭被发配到安徽定远充军。定远离长江不远,常有倭寇前来掠民。严绍庭协助主将奋力抗倭,立下功劳,被左都御史杨涟授予“平倭告捷”匾额。可见,当时的朝廷是有一说一的,并未以父、祖有罪而全盘否定其后代。
严嵩先后为家乡捐建了三座桥,其中一座建在袁河上,叫万年桥,这座桥他放血2万两白银,1588年建成后应乡亲之请,写了碑文,次年由知县刻到碑石上,立于桥头。1985年筑大坝成就了仙女湖,而淹没了此桥。1986年仙女湖水位下降,万年桥露出了水面,严氏后人打捞起这块重达25吨的石碑,移送在宗祠门前的一侧。
怡庵公祠虽并不显赫,却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也称飨褒堂,感觉村里的宗祠都取了一个文雅的昵称。
祺远堂也是村里的一座公祠,它正上方的鎏金牌匾很亮眼。
少泉公祠的大门门槛上坐着四位大叔,一个在抽烟,两个在低头玩手机,另一个抬头发呆。
介桥村历代重耕重教,在村中富龙我看到一座钤阳书院,院前有个小院,想必每当私塾下课后这里便充满书童的欢闹。
这个不大的村庄却科甲蝉联,英贤辈出,先后出了7个进士,据《介桥严氏家谱》记载,在明朝科举考试大力扩招的永乐十三年(1415年)至天启元年(1621年)的200年间,全村八代男丁总数511人中就有154人获得秀才以上称号,是人才的富矿区。因严嵩与他的曾孙严云从都贵为一品隆及亲人,使获得一品官职或朝廷诰封的达8人之多,所以该村又有“八世一品”的美称。这里还走出了战功显著的抗倭英雄严绍庭,江西首位武进士严从云等。
村中巷道纵横,呈撒网状,连接着多栋明清建筑的祠宇民宅,有十祠堂、九府第、二十九家私厅,在江西的西部很耀眼。
也不乏众多近代的农房,有的门两侧还留有上个世纪最流行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政治标语。
惊奇的是赣派民房中混杂着一栋洋式楼房,两层结构,因年代久远,与周边建筑没半点违和感。
村前有一条古街,形成于元、明时期,是安福县来往分宜县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地上青砖铺设的人字形古道依然存在。
再过几天就到春节了,在外谋生的严嵩后裔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回到她的根。
苍劲的宋元古樟树群是地处分宜县城郊2公里处的介桥村又一看点,上世纪70年代时全村留有古樟40多棵,后来因为要修铁路、建新房,砍掉了一半,现只存20多棵。
最大最年长的要数村南的“樟树王”,有近千年 历史 ,树径92米,要几个成人才能合抱,树冠遮地面积近1亩。
古樟树旁有一围墙,铁门锁着,透过铁门看到墙内是严氏祖墓,埋着严嵩的曾祖、祖父和他的父亲,而他死后却没葬在村里。
墓前有汉白玉石人石马4座,仍可窥当年的威风。
入圣人之门,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屏门,此门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屏门顶覆灰瓦。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门的四根圆柱下有石鼓夹抱,上面承托着彩绘的屋顶,前后各缀有 四个倒垂的木雕贴金花蕾,故又称“垂花门”。在建筑工艺上很有研究价 值。过去,重光门平时是不开的,每逢孔府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和举行重大祭孔礼仪时,才鸣礼炮开启。
重光门因独立院中,把前院和后院隔绝开来,所以又叫“塞门”。据说这样的塞门一般官司宦人家是无资格建立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荣,故《论语·八佾》中有“邦君树塞门”的记载。重光门两面三刀侧的东西厅房,是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立的六厅。 过重光门,院中有一片台基,台上原有日晷等物,其后便是宽敞的正厅,即孔府大堂。这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文。厅堂5间,进深思3间,灰瓦悬山顶。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麻叶头出锋,座斗斗欹,具有明代风格。大堂中央有一绘流云、八宝暖阁,正中的太师椅上,披铺一张斑瓓虎皮,椅前狭长高大的红漆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印盒、签筒。
大堂正中悬挂着一个“统摄宗姓”匾,上刻清世祖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谕旨,要衍圣公“统摄宗姓,督率训励,申饬教规,使各凛守礼度,无玷圣门 ”,规定了衍圣公在孔氏家族中的种种特权。从唐代起,朝廷就规定曲阜县令由衍圣公兼任,明代以后,规定由衍圣公保举孔氏族人兼任。
堂内两旁及后部陈列着正一品爵位的仪仗。如金瓜、朝天镫、曲枪、雀枪、钩连枪、更鼓、云牌、龙 旗、凤旗、虎旗、伞、扇等还有一些象征其封爵和特权的红底金字官衔牌,如“袭封衍圣公”、“光禄寺大夫”、“赏戴双眼花翎”、“紫禁城骑马”、“奉旨稽查山东全省学务”等,每当衍圣出行时,都有专人执掌,以示威严。
大堂之后有一通廊与二堂相连,两堂呈“工”字形。通廊里有一条大长红漆凳,称“阁老凳”。据传明代权臣严嵩被劾将要治罪时,曾到孔府来托其孙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说情,孔府主人未允。此凳系当年严阁老坐候之物。 二堂之后有个不大的庭院两棵冲天挺拔的苍桧并列两旁,6个石雕盆内各立一块奇形怪状的太湖石此院的北屋即三堂。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也是他们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此院的东西配房各有一进院落,东为册房掌管公府的地亩册契,内为司房掌管公府的总务和财 务;西为书房,为当年公府的文书档案室。
三堂之后,便是孔府的内宅部分,亦称内宅院。有道禁门---内宅门与外界相隔。此门戒备森严,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内。清朝皇帝特赐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三对兵器,由守门人持武器立于门前,有不遵令擅入者“严惩不贷”。 贪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厅7间,名叫前上房。这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 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株茂盛的十里香树,每当春夏相交时节,洁白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房前有一大月台,四角放着四个带鼻的石鼓,是当年府内戏班唱戏时扎棚的脚石。清末孔府养着几十人的戏班子,主人一声令下,马上开锣唱戏。前上房内,明间敞亮,正中高悬“宏开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挂有一幅慈禧亲笔写的“寿”字。
室内家具精美,文物古玩,琳琅满目。东侧间,陈列着乾隆皇帝送给孔府的荆根床、椅。桌上放有同治皇帝的圣旨原件。还有色彩鲜艳、花纹古朴的明代“景泰蓝”。梢间中间桌上摆设着一大套满汉餐具,共同404件。器皿上分别雕有鹿、鸭、鱼等,可按其形盛菜,一餐上菜多达190道。长期以来,孔府形成了一种精细独特的菜肴---孔府菜。各种菜制做讲究,取名典雅,如绣球鱼翅、珍珠海参、神仙鸭子、诗礼银杏、玉笔虾仁等名菜,色、香、味、形俱佳。西里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签阅文件的地方,桌上放有文房四 宝,书架上还陈列着儒家经书和孔氏家谱。前上房院的东西两侧各有五间配房,是孔府收藏日用礼器的内库房和管帐室。 过前后抱厦,进入后堂楼院。后堂楼是二层前出廊的7间楼房,东西两侧有二层前出廊的配楼各3间。后堂楼是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
堂中陈列着孔结婚时的用品,以及当时友人赠送的字画和礼品。东里间为当时的接待室,摆设着中西结合的家具,里套间是孔德成和夫人孙琪芳的卧室。东墙上的镜框内镶有孔德成夫妇及儿女的合照,后堂皇楼西边的两间是孔德成夫人奶妈的卧室。院内的楼是当年府内做针线活的地方,西楼是招待内客亲属的住宅。后堂楼西边还有一座楼,为佛堂楼,是衍圣公烧香拜佛的处所。后堂楼之后还有5间正房,叫后五间,旧称枣槐轩,原是衍圣公读书的处所,清末成为女佣的住宅。 孔府花园位于孔府九进大院的最后部分,占地五十余亩。园虽然不广,但假山、池水、竹林、石岛、亭台、水榭、花坞、曲桥、香坛、客厅等一一俱全。四十年代笔者曾往游,记得花园假山位于园之东南,皆由各地奇石怪岩构成,依山势而论,有远山近水之分,高峰低峦之别,巉岩幽谷,盘回曲折,洞邃峰奇,若隐若现,羊肠小道,台阶相砌,花木扶疏,从山下一直长到山顶。园林师别具匠心,为使假山喷珠撒玉,特别在山边沿巧布太湖石,平时泉水滴滴,雨天瀑布飞挂,景色之美如同仙境。
孔府花园又名铁山园。其实铁山园内并无铁山,只在花园西北隅有几块形似山峰的铁矿石。此石系孔庆容在清嘉庆年间重修花园时移入的,称天降神三环路助他修园,他自己从此也以“铁山园主人”自称。
花园建于明代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重修扩建孔府时同时修建,由长沙李东阳监工设计。李东阳当时是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国史总裁,他为什么亲自设计。因为李东阳的女儿嫁给了孔子六十二代孙、衍圣公孔闻韶,做了一品公夫人,为了女儿,他才如此大卖力气,修建花园。在修建完孔府和孔庙后,李东阳曾4次作诗写赋,勒碑刻铭,记此盛举。此次修建之后,到明代嘉靖年间,严嵩取代了李东阳的地位,也是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国史总裁,为当朝首相。他也看中了孔府,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孔子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为一品夫人。严嵩又帮助衍圣公扩建重修孔府和整修花园,从各地名山搬来奇石怪岩,从各地园林移植名花奇草,使得孔储花园更为可观。合傲岱岩松。
孔府花园从李东阳、严嵩到乾隆皇帝,前后3次大修,其间还有中修和小修,因此花园越修越大,占地10余亩。其中有山、水、林、曲桥、花坞、水榭、喷泉,还有水中石岛、乘凉的花厅、敬花神的石坛、赏月的凉台、焚香读书的坛屋。园内还有一株近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树五枝,中生一株槐树,因此又 名“五柏抱槐”,有诗赞曰:五干同枝叶,凌凌可耐冬。声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龙。曲径阴遮暑,高槐翠减浓。天然君子质,合傲岱岩松。
说起明朝的大奸臣严嵩,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都是很负面的,严嵩在政治上确实是一位误国奸佞,阿谀奉承,欺上瞒下,祸乱朝纲,结党营私。可以说一位奸臣该有的恶习他全都有,但是这样一个我们所认为的坏人,也有着温情的一面,他对他的结发妻子极好,一生都没有纳妾,只宠爱他的妻子一人。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大奸臣另外的一面吧。
提起严嵩,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秦桧,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大奸臣。人们印象里的严嵩,大概是集中了中国历代奸臣的所有缺点:陷害忠良、卖官鬻爵、疯狂敛财、纵容儿子和手下为非作歹
在他死之后,人们就给他戴上了一顶明代第一奸臣的帽子,一直遗臭了四百余年。
但是,一直为后室诟病的他也留下了一段佳话。
那就是他一生只有一个妻子,没有纳妾,夫妻两人20岁左右结婚,感情深厚,一直恩爱相处了60余年。
严嵩的妻子名叫欧阳淑端,和严嵩是同乡,因此,严嵩和欧阳淑端是青梅竹马,这也是之后两人感情深厚持久的基础。
欧阳和严嵩的父亲是世交,只不过他走得是商路,因为善于经营,故此,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土豪。若非欧阳淑端坚持要嫁,严嵩根本娶不到她这样的白富美。
呃,也不一定是白富美。据说,欧阳淑端长得并不好看,脸上因为小时侯的天花一直留着小麻点。
不过娶妻娶贤,严嵩娶欧阳淑端的好处很快开始显现。她善于持家经营,故而严嵩可以不为养家糊口劳神,而是一心向学,刻苦攻读,最终在25岁的时候,考中乙丑科进,并被选为庶吉士,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
在严嵩亲人离世、仕途不顺、家境清贫的时候,妻子一直陪伴在他身边,鼓励严嵩努力学习,他们的家谱上评价她说助公食贫力学,比贵不失素风,与公白首相敬。
可是正当严嵩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大病袭来,他的进仕之路彻底停摆了。欧阳淑端请来最好的郎中,买来最好的药,从死神手里,夺回了他的性命。
等到严嵩位高权重,欧阳淑端也随他来到北京,被封为了一品诰命夫人。
在明朝,官员三妻四妾是十分正常的,一定地位的大官不纳几个小妾,反而会显得格格不入。但是严嵩即使坐上了内阁首辅之位,也依然没有纳妾,与妻子恩爱如旧,有人送美女到府上,他也会给送回去。
茫茫人海,我只取一瓢饮——这句话说得大概就是严嵩。
清官海瑞一生九娶,三个夫人,六个小妾,70多岁还娶17岁的小妾;而奸臣严嵩,一生一世一双人,与夫人白头偕老。
历史,有时候也有不同的侧面。
严嵩墓揭秘严嵩死因
本文2023-10-17 05:47:5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72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