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为何四十年不与女人同屋
梁武帝萧衍为何四十年不与女人同屋?
中国的皇帝都好色,这是事实,但也有一位皇帝以高寿和不近女色闻名,他就是梁武帝萧衍。
梁史记载,萧衍五十外便断房室,天监十二年,萧衍始不与女人同屋。如果以他86岁去世来算,近40年没有碰过女人。
梁武帝真的是四十年不近女色?你相信吗?如果是,他禁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老问题,但需要新的解释。
从史料上看,萧衍精通武术,又是文学大家,确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文武双全帝王。
萧衍小名练儿、阿练。生于公元464年,死于公元549年,终年86岁,与干隆皇帝一样,系中国古代仅有的几位高寿皇帝之一。作为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中梁的开国皇帝,萧衍的智慧和才能非同一般。史书称生而有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
据说,当年20刚出头的萧衍在权臣王俭手下谋事,王俭懂点相面之术,看了萧衍的面相后说,此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
果然,萧衍三十内的最后一年,即39岁那年,齐帝萧宝融禅位于他,都城仍设在建康。实际上萧宝融哪是什么禅让啊,完全是让萧衍逼的。
在包围台城后,萧衍策划斩杀了东昏侯萧宝卷,把齐明帝萧鸾的7个儿子杀掉5个。未杀的一个化装逃到北魏了,另一个是哑巴,废人。被临时扶上来的萧宝融能不怕吗,但禅位后很快还是被杀了。
萧衍禁欲,不与女人同屋,后宫那些女人都弄哪了?史载,除贵嫔丁令光留在京城外,其他嫔妃都让萧衍撵走了,跟各自分封在外的儿子去一起住了。
古代的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除未能成年而夭折者,多为荒*男人。不少人因此认为,萧衍是一个好皇帝,难能可贵。
实际上,萧衍被神化了,或者说现代有学者在为他翻案,其实萧衍也是一个荒唐的皇帝。时处中国南北分裂状态,在南强北弱的背景下,萧衍曾多次北伐,也终没有打败北魏,收复失地。
当时北方势力曾一度四分五裂、群龙无首,如果萧衍是如干隆那样的圣明君主,凭南朝的实力,统一中国是没有问题的,不需要等到50年后隋文帝杨坚的出现。萧衍不只自己没有做好皇帝,搞出了出家秀等多重闹剧,家风也让他治理得一塌糊涂。
萧衍当了皇帝后,*乱后宫显得迫不及待,虽然没有宋度宗赵_刚当皇帝那样,一夜召幸30女的记录,但也很厉害,可以说与东昏侯萧宝卷一样地昏,整日花天酒地。
南朝皇帝多奢侈腐糜。南史齐本纪下记载,东昏侯的后宫美女如云,佳丽多多,其中有一个叫潘玉儿的妃子最受宠。当年,萧宝卷为了讨好潘妃,大修宫殿,并对居所阅武堂内诸殿进行了超豪华装修。潘玉儿所经之路,皆铺上雕凿有莲花文饰的纯金地板,称是此步步生莲华也。
据考证,中国古代女北方影院之我的野蛮格格子裹小脚的习俗就是仿潘玉儿的三寸金莲而来。
萧衍当了皇帝后,没有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的魄力,却学起了嬴政悉收六国后宫美女的做法,把住处搬到了当年萧宝卷作乐的地方,把萧宝卷的后宫美女也收了下来。
这里有一个挺香艳的故事。听说潘玉儿最漂亮,萧衍早就垂涎三尽,希望霸为己有。现在当了皇帝自然不会放过潘玉儿。大将王茂觉得不对劲,力谏萧衍,称潘玉儿不是一个好女人,是个祸害,亡齐者此物,留之将恐贻外议,萧衍这才不得不把潘玉儿勒死。
后来,萧衍又看中萧宝卷后宫的二号美女余妃,幕僚范云赶紧劝他别乱来,称余妃也不是好女人,时纳齐东昏侯余妃,颇妨政事。正是壮年的萧衍欲火中烧,根本不听,后来王茂一起劝才罢。
但萧衍还是没有放过萧宝卷后宫里的其他女人,喜欢的都揽入怀中。
萧衍身边的女人中,给他生了孩子的,除了原配郗徽外,少说还有7位女人:贵嫔丁令光、淑媛吴景晖、淑仪董氏、充华丁氏、修容阮令嬴、葛氏等。其中的吴景晖、阮令嬴即为萧宝卷后宫里的女人,这两个女人还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即次子萧综、七子萧绎。
这个萧综,风流之外还弄出了两起盗墓故事,这里顺便说说。
原来,萧综是萧宝卷的遗腹子,吴景晖在成了萧衍女人7个月后生下了这个儿子。萧衍一直把萧综当亲生儿子,并悉心栽培、委以重任,既霸占人妻,还霸占人子。但在萧综十五六岁时,吴景晖却把秘密告诉了儿子。
萧综不相信自己的老爸是萧宝卷,便盗开了萧宝卷的坟墓,挖出尸骨,滴血认亲。梁书列传第四十九是这样记载的:然犹无以自信,闻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综乃私发齐东昏墓,出骨,沥臂血试之
萧综仍不相信,又残忍地杀害了一名不相干的男子,进行滴血试验,看结果的异同。在证明自己与萧宝卷是父子关系后,萧综就怀有二心,自此常怀异志,主动提出到边远的、别人都不想去的地方去任职服役。
普通六年,梁北伐,萧衍任命萧综为主帅,坐镇徐州。结果,心怀二志的萧综,竟然与北魏密约,弃军叛逃,梁军大败,北伐严重失利。萧综入魏后,声明自己是齐室之后,萧宝卷的儿子,并改名萧赞。萧衍听说后气得要死,虽然觉得很丢人,但拒不承认事实,哭着说萧综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萧综所言是疯话。
时人都在背后笑话这件事。有人奏请削去萧综的官位属籍,禁止萧综姓萧,改姓悖。但很快萧衍又下诏恢复了萧综的一切。萧综死后葬在魏境内,萧衍却不死心,一直念念不忘这个儿子。大同四年,萧衍让人去墓盗,把萧综的尸骨弄了回来,以皇子之礼,_葬在今江苏省丹阳市境内的萧氏家族墓地。
萧衍与齐系萧道成、萧鸾、萧宝卷都是本家,齐、梁之争其实是家族内讧。但最为不耻的地方并不是夺人江山后又夺妻女这点,而是萧家的**,萧衍本人就险些命丧**之祸。
俗话说,上梁不正才下梁歪。萧衍那么荒*,家里人自然看在眼里,上行则下效。
萧衍共生了7个儿子、8个女儿。萧衍这一支脉,在他当了皇帝后,其弟其子,甚至其女,多为非作歹,作恶多端。最为不伦的是萧衍的大女儿、永兴公主萧玉姚,竟然和自己的亲叔叔,即萧衍的同父异母弟弟萧宏通奸,当起了夫妻。
担心事情败露,萧玉姚一不做二不休,与萧宏密谋,企图杀掉自己的老爸,计划事成后萧宏当皇帝,她当皇后。萧玉姚亲自布置谋杀,安排值班宫人藏刀行刺。结果未遂,行刺者当场被擒获。
昏的是,萧衍明知这事是萧玉姚和萧宏两人干的,却瞒了下来,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萧宏不仅没有被诛杀,病重期间,萧衍还亲自去探视慰问他。
聊到这里,大家对萧衍这个皇帝应该可以分辨出个大概了。
那么,萧衍真的是四十年不近女色吗?如果真是,又是为什么?史家通常的观点是萧衍五十岁以后,一心事佛,所以才禁欲。事情绝不会这么简单,最小的女儿长城公主就是他五十多岁时生的,据建康实录,萧衍到59岁才断房室,而此时,萧衍已信佛多年也。
而在过去,这么大年纪的男子断房室应该有生理和健康上的原因,不可能是因事佛所致。这一点,其实是萧衍自己透露出来的。
萧衍在净业赋里有这样的话:复断房室,不与嫔侍同屋而处,四十馀年矣。于时四体小恶,问上省师刘澄之姚菩提疾候所以。刘澄之云,澄之知是饮食过所致。答刘澄之云,我是布衣,甘肥恣口。刘澄之云,官昔日食,那得及今日食。姚菩提含笑摇头云,唯菩提知官房室过多,所以致尔
可见,萧衍在当了皇帝后,得过一场病。起初以为是吃得太好,饮食过所致,后来姚菩提判断是女人玩得过多,纵欲过度的原因,即所谓房室过多,所以致尔。
皇帝对待女色的态度多如汉成帝刘骜那样,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从萧衍前期的放纵行为看并未免俗,他前期信奉道教,把行房看成是一种保健项目。在当了几年皇帝后,又改信佛教,但改食素食却不回避性生活,仍贪恋女色。
这样,吃不好,却干得多,风流快活的同时,身体不弄成空壳才怪呢。时臣谢_、孔彦颖等劝萧衍不要吃素了,恢复正常的帝王饮食,但未被接受。
万寿无疆,是所有帝王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取风流还是赌长寿,萧衍选择了后者。
广东嘉应学院中文系教授赵以武有一种观点,认为,从佛教除二障的戒律中,萧衍始知归向,蔬食而外,并断房室。归根结底,是出于健康的考虑,所谓行人之能行者,乃寻求长寿之新途径。
这种观点颇有道理,萧衍四十年不近女色的最初原因应该就在这里。果然,不过性生活,不杀生之后,他的健康问题解决了,脑子也不发昏了。用萧衍自己的话说是,既不御内,无复欲恶障,除此二障,意识稍明,内外经书,读便解悟。
帝王有幸遍天下美女之特权,萧衍四十年不近女色,其真相不要说现代学者,就是时人恐怕也说不清。前面说过,在过去如萧衍那么一大把年纪的人断房室,应该有生理和健康上的原因,最初不可能是事佛所致。这一点,萧衍也承认了。
但到底是什么样的生理和健康原因?女人常挂在嘴边的调戏男人的一句话,男人都不是好东西,除他那个不行了。套用此观点来解释,作为一个皇帝,如果萧衍真的是40年不过性生活,就是下半身问题,直接说来就是性功能不行了,有障碍,而非一心事佛可作全部解释的!在生育了最小的女儿长城公主后,已经五十多岁的萧衍因性生活过度,即便是壮阳药也不管用了。
这可不是胡乱猜测,从萧衍在净业赋所述可知,当时发现这秘密的姚菩提给萧衍开出了一种药丸,可以想见,这种药丸不会是一般的滋补药物,必有壮阳强身的作用。但服之病逾增甚,治不了四体小恶,可知萧衍这小恶并非一般的毛病,笔者推测是性功能不行了,患了前列腺炎,搞不好就是男人最忌讳的阳痿。
萧衍知道自己不行了,干脆出家,当个干净皇帝,还落个长寿,遂至死不再碰女人。这,大概是萧衍禁欲的最初真相吧,也是他五十岁开外突然改变信仰,放弃道教,信奉佛教的一种新解释。
昭明太子死后梁武帝的立储困局
昭明太子死后,梁武帝没有立太子的长子萧欢为新的储君,而是选择昭明太子的同母弟萧纲。
1、昭明太子属意外丧生,与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被废不可同日而语,唐太宗不可能立李承乾的长子,只能在自己剩下的其他儿子中另寻一个来立为新太子,所以后来立了李承乾的同母弟李治,但梁武帝可以选择昭明太子的长子。
2、昭明太子死时,其嫡长子萧欢已经15岁了,梁武帝完全可以像他之前的齐武帝和后世的明太祖一样,立皇太孙,但他没有,他的考虑是“新有天下,恐不可以少主主大业,又以心衔(太子死前,跟梁武帝发生了点小误会)”。
3、新太子人选萧纲既是萧统的同母弟,血统法理上站得住脚(就如唐太宗立李承乾的同母弟李治),同时年纪又比较大(当时29岁),不用担心梁武帝死后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
注:梁武帝没有立皇后,彼时主管后宫的是萧统与萧纲的生母丁贵嫔,丁贵嫔虽无皇后之名,但有皇后之实,因此无论萧统还是萧纲,均可以算得上嫡出皇子(据说萧衍称帝前的正室郗徽是一头母老虎,不仅生前不准萧衍染指别的女人,死后还化为一条毒龙时时监视着萧衍,不准他立新皇后,所以丁贵嫔只能在享受着皇后的实际待遇下顶着“贵嫔”而不是“皇后”的头衔,我汗)。
最大的疑点是立萧纲而不立萧欢的那几点理由:1、新有天下;2、不可以少主主大业;3、心衔(昭明太子)。
先说第一点:昭明太子死于531年,那时距离梁武帝拿下皇位已经过去三十年了,说什么“新有天下”,太扯淡了。
第二点:当时萧欢已经15岁了,在当时真的算年纪太小吗?
有一点必须先说明,当时的梁武帝已经68岁了,以同时代人的平均寿命而言,属于随时可能挂掉的那种,估计连梁武帝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到86岁的高龄。如果立了15岁的萧欢为新的储君,也许刚立完不久他就驾崩了,那新皇帝确实得以一把小年纪面对如狼似虎的众多亲叔堂叔堂兄辈了。
同时代北魏的皇帝们十三四岁继位的一大把,继位后以十五六岁年纪如狼似虎到处征伐的更是不在话下,十五岁当太子显然也不是什么困难事。
但也许南北地域有别,再纵向对比南朝政权的其他案例:
刘宋:
刘义符:14岁被立为太子,17岁即位;在位两年,被废。
刘义隆:18岁以荆州刺史身份被拥立;在位三十年。
刘子业:8岁被立为太子,16岁即位;在位两年,被废。
刘 昱:4岁被立为太子,11岁即位;在位五年,被推翻,国祚被篡。
南齐:
萧昭业:20岁被立为皇太孙,20岁即位;在位一年,被废,帝位被旁系宗室(萧鸾)所夺。
萧宝卷:12岁被立为皇太子,16岁即位,在位四年,被推翻,国祚被篡。
可以看得出来,以超过15岁年纪登基的有刘义符、刘义隆、刘子业、萧昭业、萧宝卷,这位五人之中,只有刘义隆后来自己掌权,其余四人都遭到废杀,皇位被夺,甚至还有国祚被外人所篡的极端情况出现。
再看看立皇太孙的朱元璋的例子,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死于1392年,而朱标的儿子们当中,长子也早夭,次子朱允炆生于1377年,本年虚岁十六岁;朱标死后不久,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并于朱元璋死后正式继位为明朝第二任皇帝。
我们再将两例皇太孙的实例萧昭业跟朱允炆与萧欢的情况列个对比:
名 字 前太子死时他们的年纪 老皇帝的年纪
萧昭业 20岁 53岁
朱允炆 16岁 64岁
萧 欢 15岁 68岁
从这份对比可以看到,三位皇长孙中,面临前太子意外丧失的状况时,萧欢年纪最小,而萧欢的爷爷梁武帝在三位老皇帝中年纪又最大。
试问各位,以萧衍当时面临的情势而言,是立15岁的皇长孙萧欢还是立29岁的皇次子萧纲更显明智?
我从结果的角度来说一点情况:
毫无疑问,梁武帝的这个选择在众多萧氏子孙中引起的不满是十分广泛而强烈的,不但萧欢的几个兄弟十分不满,萧欢的叔叔们——昭明太子的同胞兄弟们也个个心怀强烈的怨恨。就如同后世朱标死后对皇位有强烈觊觎之心的朱标几个兄弟晋王、秦王等人的想法一般。
为了安抚没能接任储君之位的昭明太子的几个儿子,梁武帝都给他们封了大州郡作为补偿,对其他有不满的子孙,也都用这种大封州郡的方式加以安抚,这跟后世的朱元璋做法完全相反。
朱元璋为了确保孙子朱允炆的皇位能够稳固,不惜给众多的儿子们做了种种限制,以免将来孙子的皇位被儿子们给夺走了——虽然后来的燕王朱棣还是在种种限制之下起兵夺位成功,但那已经不是朱元璋的责任了。而现在,梁武帝非但没有想削弱其他藩王的力量,反而给他们都加强力量,于是造成弱干强枝,各地诸侯隐隐然有尾大不掉之势。
据说,新任太子萧纲到了梁武帝在位的晚年,非常忌惮他的几个外藩的兄弟子侄,即便在建康城的东宫里也还是觉得缺乏安全感,不得不增加了上万人马以护卫东宫的安全。
在后来侯景所挑起的萧梁帝国大乱之中,几个坐拥要害州郡的藩王非但没有想利用手头的力量为萧梁帝国驱逐共同的敌人侯景,反而纷纷起兵相互攻伐,为发展势力大打出手,甚至坐视老皇帝萧衍和太子被外贼杀死而无动于衷。
萧梁帝国之灭亡,与其说是亡于侯景之手,倒不如说是亡于自家人之手更准确一些。
梁武帝一共有八个儿子,在侯景之乱爆发时,除去在都城建康当太子的萧纲之外,只有老六萧纶、老七萧绎和老八萧纪还活着,他们分别坐镇长江中上游的几大要害区域:萧纶坐镇郢州、萧绎坐镇荆州、萧纪坐镇蜀地益州。
另外,昭明太子的儿子有五个,其中三个也已经死了,只剩下老二河东王萧誉和老三岳阳王萧察,这两人在未来的萧梁王朝诸侯内乱中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其中坐镇襄阳的岳阳王萧察笑到了最后——他建立了一个被历史称作“后梁”的政权,在整个萧梁帝国灭亡之后还延续了三十几年的生命,直到隋文帝统一天下前才被取缔,可惜的是,面积只有原萧梁帝国的一百分之一左右。
除了这几个血缘较近的萧姓王爷之外,还有不少其他血缘稍远一点的萧家子弟也卷入这场内争之中,比如跟侯景勾结起来的临贺王萧正德、在寒山之役中被东魏俘虏的贞阳侯萧渊明、一度割据岭南的萧勃等等——所有这些萧姓王爷合力导演的一出大戏,堪比西晋的八王之乱,最终令整个萧梁帝国国力被蛀空,国土近乎全部沦丧,萧梁帝国灰飞烟灭
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皇帝。作为南梁政权的开创者,萧衍一生有很多传奇之处。他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最博学的开国皇帝;他在位四十八年,是南北朝时期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活了八十六岁,是仅次于乾隆的第二高寿皇帝。
萧衍为何老往寺庙里跑有人说他一心向佛,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有人说他看破红尘,不再留恋皇帝宝座;还有人说他敛财有方,通过赎身捞取好处。其实,这三种观点都经不起推敲。萧衍如果真心皈依佛门,他完全可以退位出家,没必要来回折腾;如果他真要敛财,堂堂皇帝根本用不着耍这点心眼。
任何宗教,对广大被压迫人民而言,都是麻痹、欺骗群众的精神鸦片。萧衍对儒、道、佛都有过深入研究,在他看来,儒学教导人们恪守礼法伦常;道学劝说人们不要计较争夺;佛学讲究六色皆空,引导人们向往极乐净土,三者的共同点是要人们安于现状,不去反抗斗争,都可以作为执政者欺骗、麻痹、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
大凡统治者,都有一个通病,即年龄越大,猜忌心就越重,就越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够忠诚,萧衍也不例外。萧衍一次次地往寺庙里跑,一次次地舍身为寺奴,一次次地赖在寺庙里不走,绝非单纯地为了讲经诵佛,也绝非真心实意地位众僧执役,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玩弄统治权术,借以检验皇子王侯、文武百官对自己是否忠诚,看看臣属们是不是有诚意赎回他这位快要过时的皇帝,是不是真心希望让他回宫执政。萧衍突出个人,唯我独尊,制造对佛教的宗教迷信,正是要为臣属制造对自己的个人迷信。
朝中大臣知道他这一特点后,争相奉承,莫敢正言,谁也不敢在他面前说一句真话。萧衍尽管佞佛,整日沉溺于佛学精神世界,但佛祖并没有保佑他,以致招来“侯景之乱”,他也落得个饿死台城的悲惨结局。萧衍被困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梁朝天下“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梁书》),似乎流露出了些许悔恨的意思,可惜为时已晚。
因为萧衍虽然当了近半个世纪的皇帝,但是他前期励精图治,后期就昏聩无能了,而且他刚愎自用,不重用忠臣,反而宠溺亲人,纵容他们为非作歹,这就导致了众叛亲离。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信奉佛教,常年不理政事,尤其是分不清善恶,对待侯景太过信任,导致了侯景之乱,最终被活活饿死,这样的下场实属活该。
据说萧衍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皇帝,一生活了86岁,做了48年的皇帝,这在南北朝时期是很少见的,纵观南北朝历史,没有一个像他那样高寿。按理说这样一个高寿的皇帝,他的晚景应该是美好无比的,但萧衍恰恰不是,他的晚景最是凄凉,遭遇了众叛亲离,他最信任的忠臣侯景背叛了他,将他活活饿死,他最信奉的佛祖,也没有保佑他。
我觉得萧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下场,原因有好几个,首先他作为一个帝王,赏罚不分明,这会让部下感到不公,有不满情绪滋生。萧衍他原本是南齐的一个武将,军功卓著,成了南齐的权臣,后来废掉南齐而建立梁国,他当皇帝,自然有开国功臣,其中有两个人对他能当皇帝贡献最大,一个是沈约,一个是范云,但萧衍成为皇帝后,不仅没有重用开国功臣,而且还跟他们渐渐疏远,没有重用他们。这是最让人寒心的事情。
其次,萧衍纵容亲信,比如他的弟弟犯了错,杀了人,他不仅不怪罪,而且还公然包庇,这实在是令很多大臣心生不满。最后一个就是,萧衍一生信奉佛教,并为此耗费了大量的财物,而且又不理朝政,致使朝政腐败。尤其是面对侯景的时候,很多人都劝他说,侯景有狼子野心,不得不提防,可萧衍还是坚信,侯景是忠臣。最终也是侯景之乱,使得国家大乱,萧衍也因此被饿死。这一切都是萧衍自己种的因,如今自食其果,真是令人惋惜。
现代亲子关系认定都是使用DNA亲子鉴定,而在古代没有那么高科技的方法,那怎么办呢?古人想出的办法是滴血认亲,滴血认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合血法,一种是滴血入骨。据唐朝李延寿编撰的史书《南史》记载,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的二皇子萧综为了验明自己身份,就挖掘了父亲坟墓取骨进行滴血认亲。
前面说过,滴血认亲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合血法与滴血入骨法。
前者就是在一碗清水中滴入测试者双方的血,看是否能相融。其实这种测试方法根本不靠谱,先不说相同血型的血都能相融,合血法还可以作弊,即用蘸醋的布擦拭碗、盆等容器,这样任何人的鲜血都能相融。后者就是把血滴入死人骨头上看能否渗入。这种测试方法其实更不靠谱,因为如果骨头受到腐蚀仅剩下白骨化骨骼,那么滴入任何人的血液都会浸入,如果骨头结构完整、表面软组织仍然存在,滴入任何人的血液都不会浸入。萧综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那么萧综贵为二皇子,为何会怀疑自己的身份,从而挖坟验亲呢?这里面也存在着一些故事。
起因是梁武帝萧衍夺取了南朝齐废帝萧宝卷的江山,梁武帝攻破建康登基称帝时,看上了萧宝卷的后妃吴氏,将其封为淑媛收入后宫。吴氏长相极美,深受梁武帝萧衍的恩宠,仅仅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按理说应该怀胎十月才会生下孩子,七个月在当时显然有些不正常,但早产也不是没有先例存在,因此萧衍并没有在意。
萧衍对待萧综和其他皇子没有任何区别,萧综还被封为豫章王。吴氏失宠后将萧综不是萧衍亲生儿子的事情告诉了萧综,原来早在吴氏跟着梁武帝时就已经有了身孕,也就说萧综是萧宝卷的遗腹子。但萧综无法相信这个事实,想方设法想要查实自己的身世。
怎么办呢?萧综想出来个好办法,那就是滴骨验亲。虽然萧宝卷已经死去多年,尸体早已腐朽不在,但不妨碍取出一点遗骨进行滴血验亲,于是他掘开萧宝卷坟墓,将自己的血滴在萧宝卷遗骨上面,只见血液很快融入到骨头当中。
据说,萧综对此还不放心,认为萧宝卷的骨头已经腐朽,血液渗入骨头不足为奇,于是他竟然残忍杀害自己儿子,取骨再次进行检验,结果是萧综的血液不仅能渗入到骨头当中,与儿子的血也能相融,这下,萧综对自己是前朝皇帝萧宝卷儿子的身世深信不疑。认贼作父不外如是,于是萧综此后处处与萧衍作对,最后干脆投降北魏,并改命萧缵(zuan),但萧综在北朝却也郁郁不得志,最后以谋反罪被处死。
总之,古代滴血验亲的方法是有很大漏洞的,古人之所以对这种方法深信不疑,是因为其暗含了血脉相承的说法,不过现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有了更为科学、高效的亲子鉴定方式,那就是DNA亲子鉴定。
揭秘琅琊榜与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琅琊榜热播后对他的话题很多,而对于它的历史背景却基本是固定的:南北朝南陈政权,但是小说与历史又有什么样的差别呢?值得我们细细审视。
真实的皇帝梁武帝萧衍在琅琊榜中,皇帝萧选是个固执多疑,只重皇权的人,他的原型就是大名鼎鼎的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南兰陵郡人。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
萧衍自幼就展现出聪慧与才华,而且喜欢读书,是个博学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当时他和另外七个人一起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被称为竟陵八友,其中包括历史上有名的沈约、谢_、范云等。沈约是宋书、齐纪等书的作者,而谢_则是这时期有名的诗人。
萧衍文武兼备,不仅仅十分有文采,而且胆略见识很高,在南齐混乱的政局中,萧衍前期一直坐山观虎斗,自齐武帝去世后,南齐即进入多事之秋,太孙萧昭业即位不足数年即被皇族萧鸾处死,萧鸾不久即位为齐明帝,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即位,这就是无能的东昏侯。东昏侯治国无术,却很残忍,萧衍逐渐和他对立起来,废除萧宝卷,另立齐和帝萧宝融,掌握实权,几年之后萧衍夺下帝位,代齐建梁。
萧衍做皇帝之后,初期的政绩是非常显着的。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自己很勤于政务,而且不分春夏秋冬,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他为了广泛地纳谏,听取众人意见,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谤木函和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良才没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萧衍很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长官一定要清廉,经常亲自召见他们,训导他们遵守为国为民之道,清正廉明。为了推行他的思想,萧衍还下诏书到全国,如果有小的县令政绩突出,可以升迁到大县里做县令。大县令有政绩就提拔到郡做太守。他的政令实行起来以后,梁的统治状况得到显着改善。
萧衍也是猜疑心重,忌惮开国元勋。在功臣当中,应该是范云和沈约的功劳最大,谋划、辅佐他登上了皇帝宝座。但萧衍并没有重用他们。建国开始时范云就病逝了,萧衍也没有重用沈约,而是让其他的人主持朝政,反过来,萧衍还经常斥责沈约。
萧衍对功臣吝啬,但是对于自己的皇室亲属却是另外照顾,照顾得有些徇私护短。一个是他的六弟萧宏,一个是他的次子萧综。
萧宏与萧衍女儿长公主私通,谋划着要篡夺萧衍的皇位,结果派人刺杀萧衍时,事情败露,刺客被抓,最后处死。萧衍的女儿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也没脸再见父亲,于是自尽。萧衍没有怪罪萧宏。后来萧宏得病而死。萧综是萧衍的次子,但是他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东昏侯的妃子,跟了萧衍后,仅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可能是东昏侯的儿子。萧综并没有受歧视,萧衍封他为王,还做将军。但吴淑媛自己失宠之后,由于对萧衍的怨恨,就把七个月生萧综的事告诉了萧综。从此,萧综就觉得自己是东昏侯的儿子,和萧衍更为疏远了。
后来,梁和北魏在边境发生冲突,萧衍让萧综领兵,督率各军作战。但萧综投奔了北魏。这使得萧衍十分痛苦,晚年逐渐迷信佛教。甚至到了舍身入佛寺的地步,因为信仰佛教而大肆兴建佛寺,并且号召全民吃素当时国都金陵出现了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的局面,杜牧有诗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形容这种局面,梁武帝疯狂信佛,引发了着名的侯景之乱。
真实的祁王昭明太子萧统剧中祁王王乃是皇帝长子,因为太过出众而被猜忌赐死,真实历史上萧衍的儿子昭明太子萧统也是有着惊人的相似。
今日我们都能读到一本书叫做昭明文选这是魏晋时代最为完备的文史着作,而编撰此书的人就是萧统。
萧统,字德施,天监元年,十一月,萧统被立为皇太子。萧统自幼聪慧,九岁时萧统就于寿安殿讲孝经,尽通大义。讲毕亲临释奠于国学。天监十四年正月,梁武帝临轩,冠太子于太极殿。旧制太子着远游冠、金蝉翠_缨,至是诏加金博山。太子仪态优美,举止端正,读书数行并下,过目都记忆下来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有的时候作剧韵,都思考一下便出来了,无所点易。帝大弘佛教,亲自讲说。太子亦素信三宝,遍览众经。乃于宫内别立慧义殿,专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自立三谛法义。普通元年四月,甘露降于慧义殿,都认为是至德所感。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可以说萧统文采,治国之能以及佛学都很有研究。
然而到了普通七年,萧统因为却蜡鹅厌祷事件与父亲有嫌隙。事情的起因其实是因为萧统孝道导致的,萧统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十六岁时,母亲病重,他就从东宫搬到永福省他母亲的住处,朝夕侍疾,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悲切欲绝,饮食俱废。他父亲几次下旨劝逼,才勉强进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来身材健壮,等守丧出服后已变得羸瘦不堪,官民们看了,无不感动落泪。母亲去世后,萧统想为母亲找个好墓地,以百万之价买了一块风水好的墓穴,却让人告发说此处王气高于武帝陵墓。萧衍生性多疑便命人查看,萧统听闻这地方不利于自己的运势,埋了一对儿蜡鹅为自己祈福,结果宫监鲍邈之因为与萧统有间,密启武帝云:萧统诅咒皇帝早死。并告发与文士议论有意谋反。帝密遣检掘,果得蜡鹅等物。梁武帝闻言,怒不可遏,把太子痛骂一通,临走前又丢下狠句:逆子,看朕怎么收拾你!其实萧统本意不过是因为那块坟地风水不太好,埋个腊鹅可以改善风水。至于找几个文人聚会,是讨论为我编的;文选;作序的事。萧统素来耿直,被气得晕厥在地。被太医救醒过来后大病一场,此后的萧统一直不涉朝政,埋头整理文集,可是五年后萧统在乘船摘芙蓉时落水感染疾病,他为表示孝心没有向父亲报告,不料几日后却重病去世。
理财家门真实的梅长苏与赤焰军南朝大将陈庆之的白袍军梅长苏身体羸弱却智谋无双,深得信任,这个人历史上也有原型,那就是南梁名将陈庆之。
陈庆之,字子云。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萧衍酷爱下棋,棋瘾一上来可谓废寝忘食,经常通宵达旦地和人对弈,其他人都会自己筋疲力竭,唯独陈庆之特别旺盛,只要萧衍想下棋,他随叫随到,甚得萧衍的欢心。年仅十八岁就被任命为主书普通六年梁武帝以陈庆之任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并率2000人送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同年五月,魏遣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_率2万来拒,屯据陟□。元延明先遣其将丘大千筑垒,以切断梁军的进军路线。陈庆之进逼其垒,魏军一鼓便溃。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陈庆之为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李长钧筑两城以拒之,陈庆之攻拔两城。十一月,李宪力屈而降,陈庆之入据其城。此次作战,梁军共克52城,获75000人,陈庆之转为东宫直阁,赐爵关中侯。
大通元年,陈庆之与领军将军曹仲宗联合进攻北魏涡阳。后梁军依靠陈庆之的计谋大败魏军,涡水因为俘斩过多而断流,又接受了城中3万余人的投降。涡阳一战,魏军全军覆没。
此后北魏大乱之际,陈庆之又以7000之白袍军,从_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此后竟然攻入洛阳,然而数日后尔朱荣即率兵进攻洛阳,陈庆之七千白袍军死伤惨重下,陈庆之只好向南梁撤退,在蒿高遇到了山洪暴发。正在渡河的军队被洪水吞没,陈庆之本人幸免于难。失去军队的陈庆之化妆为一个僧人辗转返回南梁。回到南梁,萧衍对陈庆之大加封赏,升陈庆之为右卫将军,永兴侯。
中大通二年,梁武帝以陈庆之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其余如故。陈庆之到任后,遂围悬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大都督侯进、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陈庆之随即减免了义阳镇的兵役,停止水运补给,使江湘诸州得以休养生息。并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粮食充实。梁武帝为此经常嘉奖陈庆之。
大同二年十月,东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万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胜进军淮上,并写了信劝陈庆之投降。梁武帝遣侯退、侯夔等前去增援,军至黎浆,陈庆之已击破侯景。时值大寒雪,侯景弃辎重而逃,陈庆之则收其辎重而还。同年,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济灾民,使大部分灾民得以度过饥荒。以李升为首的800多名豫州百姓请求为陈庆之树碑颂德,梁武帝下诏批准,然而三年后陈庆之即去世,时年五十六岁。
真实的猎宫之围侯景之乱南北朝时期,正值五胡乱华,有一个民族涌入中原大地,引发血雨腥风,那就是羯族。
羯族已经灭亡,很难考察其人种,陈寅恪先生认为是大月氏人,谭其骧认为羯人是中亚康居人统治下的索格底亚那人,而近几年根据考据认为是康居人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可以证明羯族为白种人,羯族十分善战,生性残忍可谓被誉为禽兽民族,因为有人头祭天的行为,羯族极为嗜杀!后赵石虎即为羯族,他嗜杀成性,驱汉丁40余万营洛阳、长安二宫,造成尸积原野;修林苑甲兵,50万人造甲,17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夺汉女5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其间由于负妇义夫的反抗,死者不计其数;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成汉的使者见到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恐吓世人,数万反抗将士的尸体被弃之荒野喂兽;羯族人将汉人称为两脚羊,随意屠杀,生吃。据史书记载羯族人打仗不带军粮,驱赶数万汉女随军,白日奸*凌辱,夜晚即杀掉烹食。羯族入侵以来北方赤地千里,汉族几乎灭绝。
冉魏建国后,冉闵对于羯族进行了疯狂屠杀报复,活埋40万羯族又屠杀30万羯族军队,才击溃了这一残暴民族,到了南梁时期,羯族人口只剩下数千人,被侯景率领因为反抗北魏尔朱荣而投靠南梁,梁武帝崇信佛教,便可怜于他,侯景随即带领数千羯族南下。
侯景此后求婚于王谢等家族,当时作为门阀制度的最大领导者,王谢家族对于他断然拒绝,梁武帝也无能为力,甚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侯景,可是侯景狼子野心,不久就起兵反抗,将王谢等大族全数屠杀殆尽,仅仅建康一城,侯景就屠杀了40万人。南方更是被羯族屠杀的赤地千里,虎狼食人。已经有商品经济苗头的南朝经济至此彻底崩溃。最后大将王僧辩与陈霸先统帅精兵30万才平定侯景之乱。南朝体制彻底崩溃,一直到唐朝都未能恢复。在这场叛乱中,曾经有恩于侯景的梁武帝却被活活饿死于台城。
1、梁武帝萧衍:被活活饿死。作为南梁的开国皇帝,萧衍出身于兰陵萧氏,南齐时以门荫入仕,因与南齐宗室关系极为密切,凭借家族背景,萧衍入仕后极为顺利,很快便做到了雍州刺史的高位。齐明帝萧鸾病逝后,其子萧宝卷在位期间残忍暴虐,萧衍因兄长萧懿被萧宝卷所杀,遂召集部下杀死萧宝卷,改立萧宝融为帝,自此独揽朝中大权。最终于中兴二年(502年)四月,萧衍在群臣的拥戴和萧宝融的默许下,建立梁朝,史称南梁。其在位初期尚且算是为有为之君,然而随着年事增高,开始始怠于政事。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受制于侯景,被囚禁于台城,不仅要求大多不能被满足,日常饮食也被减少,最终于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初二在饥饿与疾病中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2、临贺王萧正德:被侯景所杀。萧正德是南梁梁武帝萧衍之侄,乃宗室大臣,早年曾被萧衍收为养子,先后任黄门侍郎,兼轻车将军,信武将军、吴郡太守、侍中、抚军将军、左卫将军等职,获封临贺王。“侯景之乱”中,萧正德与侯景相互勾结,于梁太清三年(549年)十一月登基为帝,改元正平,任命侯景为丞相。不过,等到侯景攻陷台城之后,便又立皇太子萧纲为帝,萧正德对此极为不满,便密召鄱阳王萧范带兵入京,侯景得知消息后,假借皇帝的诏令将其杀死。
3、简文帝萧纲:被侯景所杀。萧纲是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早年曾任骠骑将军、扬州刺史,获封晋安郡王,后因昭明太子去世,遂被立为太子。“侯景之乱”中,梁武帝萧衍被饿死之后,萧纲于太清三年(549年)五月二十七日即位,实际仍是侯景手中的傀儡。大宝二年(551年)八月十七日,萧纲被侯景废为晋安王,被迫禅位于豫章王萧栋,后被囚禁于永福省。同年十月初二,萧纲被侯景杀害,时年四十九岁。
4、豫章王箫栋:被萧绎派人沉水杀害。箫栋是梁武帝萧衍曾孙、昭明太子萧统之孙、豫章安王萧欢之子,早年承袭父亲的豫章王爵位。大宝二年(551年),叛臣侯景废杀简文帝萧纲之后,拥立萧栋为皇帝,年号天正。然而,不久之后,箫栋便被迫禅位于侯景,被降封为淮阴王,囚禁于密室之中。侯景被击败逃走后,箫栋逃出生天,但随后便被梁元帝萧绎派来的宣威将军朱买臣沉于水中杀害。
5、武陵郡王萧纪:被部下一矛刺死。萧纪是梁武帝萧衍第八子,早年受封武陵郡王,后任益州刺史,治理蜀地多年,颇有政绩,加号征西大将军。“侯景之乱”时,萧纪并未出兵勤王,梁武帝和梁简文帝相继驾崩后,为了和梁元帝争夺帝位,称帝于成都,年号天正。天正二年(553年),萧纪率兵东进攻打萧绎,却反被萧绎击败,并最终被部下游击将军樊猛一矛刺死在了舱板上。
6、梁元帝萧绎:被以土袋闷死。萧绎是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早年获封湘东王,后任荆州刺史。“侯景之乱”中,萧绎拥众逡巡,杀信州刺史桂阳王萧_于江陵,又与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相互攻击,叛乱平息之后,武陵王萧纪称帝于蜀,萧绎亦在江陵即位,并击败率众东下的萧纪。承圣三年(554年),萧绎与西魏矛盾爆发,宇文泰派遣五万兵马南下,梁元帝萧绎兵败,率太子等人到西魏军营投降,不久便被萧_以土袋闷死。
7、梁闵帝萧渊明:毒疮发作而死。萧渊明是梁武帝萧衍之侄,早年担任豫州刺史,获封贞阳侯。侯景从东魏南下投降南梁时,萧渊明奉命率十万水、陆军队接应,并趁机北伐,结果反被东魏击败,萧渊明被俘。承圣四年(555年),得知梁元帝萧绎为西魏所杀后,萧渊明在北齐文宣帝高洋的支持下,南下建康,被王僧辩拥立为帝,年号天成。然而,萧渊明在位仅四个月,起兵于京口的陈霸先便率军袭杀了王僧辩,随后废黜萧渊明,改立萧方智为帝,萧渊明被降封为建安王。太平元年(556年),在北齐的要求下,萧渊明被陈霸先送还北齐,但因毒疮发作,尚未出发便病故。
8、梁敬帝萧方智:禅位后被陈霸先杀害。萧方智是梁元帝萧绎第九子,早年曾任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封晋安王。承圣三年(554年),梁元帝遇害后,由王僧辩和陈霸先立为嗣君,入朝监国理政。承圣四年(555年),在北齐强势干预下,太尉王僧辩拥立萧渊明为帝,以萧方智为太子。同年九月,陈霸先袭杀王僧辩,废黜萧渊明,拥立萧方智为帝,年号绍泰,军政大事皆决于陈霸先。太平二年(557年),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梁朝灭亡,萧方智被降封为江阴王,次年被陈霸先派人所杀,年仅16岁。
9、永嘉王萧庄:忧惧而死。萧庄是梁元帝萧绎的孙子,武烈世子萧方等之子,早年获封永嘉王,梁敬帝萧方智即位后,被送往北齐为质。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废杀梁敬帝后,南梁将领王琳将萧庄从北齐迎至郢州,拥立其为帝,年号“天启”。此后,萧庄与陈霸先持续交战,然而就当双方于天启三年(560年)在芜湖激烈激烈之时,北周趁机南下,王琳兵败之后,与萧庄逃亡北齐,萧庄被北齐封为梁王,并允诺帮助其复兴南梁。承光元年(577年),北周灭亡北齐,萧庄在邺城怨愤而终,终年二十九。
10、梁宣帝萧_:忧愤而死。萧_是梁武帝萧衍之孙、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早年以皇孙身份获封曲江县公,后晋封岳阳王,拜东扬州刺史,迁雍州刺史等职。太清三年(549年),河东王萧誉受到湘东王萧绎攻击,萧_率众助兄抗叔,攻打萧绎的大本营江陵,结果却惨遭兵败,于是向西魏称藩借兵。承圣三年(554年),西魏大将军杨忠攻破江陵,梁元帝被杀后,萧_正式即位,建立西梁,年号大定。最初平定江陵时,部将尹德毅曾劝告其要小心西魏,然而萧_却不听,结果不久江陵的百姓便被北周俘虏而去,襄阳也随之丢失,萧_这才后悔不已,并为自己威望不振、谋略无从实施而感到羞耻,结果最终于大定八年(562年)二月因忧愤而背部发疽致死,时年四十四岁。
11、梁明帝萧岿:因病去世。萧岿是梁宣帝萧_第三子,于大定元年(554年)被立为皇太子,其父去世之后,正式即位,年号天保。天保五年(567年),趁着南陈湘州刺史华皎归顺,下令柱国王操、柱国殷亮、大将军李广率领水军,联合卫国公宇文直、荆州总管权景宣、大将军元定一起南伐陈国,大战陈国名将吴明彻于沌口,战局失利,失去长沙、巴陵和河东三郡。天保十年(572年),应华皎请求,北周将基、平、_三州划归萧岿,成为抵抗南陈的藩屏。此后,深得周武帝的赏识和隋文帝的礼遇,隋文帝纳其女为晋王杨广正妃,萧岿最终于天保二十四年(585年)因病去世,终年四十四岁。
12、梁靖帝萧琮:遭贬后去世。萧琮是梁明帝萧岿之子,初封东阳王,不久册立为皇太子。天保二十四年(585年),其父萧岿去世之后,萧琮即位为帝,年号广运。开皇七年(587年),萧琮接受隋文帝征召入朝,叔父萧岩和弟弟萧_趁机反叛,投降南陈。于是隋文帝废黜西梁,以萧琮为上柱国,封莒国公。隋炀帝即位后,因其外戚身份,而对其较为亲近器重,获封梁公。大业三年(607年),民间传言“西梁将要兴盛”,萧琮因隋炀帝的猜忌而被废为庶民,不久后去世。
13、萧铣:兵败投降后被处斩。隋炀帝时,担任罗川令。大业十三年(617年),岳州校尉董景珍、沔人张绣等人起兵反隋,拥立萧铣为主,进占据巴陵后称梁王,建元鸣凤。义宁二年(618年),萧铣称帝,设置百官,辖区西至三峡,南到交趾,北距汉水,全都归属萧铣,兵力达到四十万。然而,萧铣崛起之后,却为人外宽内忌,诛戮大臣,致使内部离散,终为唐军所败,萧铣投降唐朝,最终被唐高祖李渊下诏斩于都市,时年三十九岁。
梁武帝萧衍为何四十年不与女人同屋
本文2023-10-17 04:24:0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71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