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后裔北京联谊会
孟子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大师,是中国传统儒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孟子思想是上承孔子、下启荀子秦儒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和思想影响。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人。《孟子》一书已被中国学者和外国传教士介绍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闻名的瑰宝,孟子思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
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大丈夫精神”。孟子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后裔及其字辈谱
孟姓人口2006年统计,排行第73位,达324万,2007年统计显示,孟姓按人口排序为第70位。
据同治版《孟子世家谱》所载,孟氏行辈的确立是从明代景泰二年(1451年),亚圣孟子56代孙孟希文始授翰林院五经博士,并主奉祀事时开始的。从56代“希”字辈,至105代“昌”字辈,共50个字,也就是可供50代人的辈份用字,一辈一字。这50个字是: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第一行,十个字为明太祖于洪武二年(1369年)年御批;第二行,十个字是明崇祯二年(1629年)批赐;第三行,系同治二年(1863年)批赐;后二十个字为民国七年(1918年)北洋政府所批。
孟子后裔北京联谊会
性质 本会是热心于孟子及其学术思想的孟子后裔自发成立的松散型、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其一切活动必须在我国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
宗旨 热爱和关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孟氏家族优秀历史文化,开展对孟子及孟氏历代先贤的优秀思想和文化进行研究与宣传,溯本探源,弘扬祖德;促进孟氏宗亲的广泛交流与联谊,增强团结与合作;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领导组成及简介
会长:孟庆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蒋兆和、叶浅予、刘凌沧,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出版社副总编兼《连环画报》主编、《中国艺术》副主编,国家图书馆咨询专家等。)
常务副会长:孟宪忠(中共中央办公厅人事局原局长、机关党委副书记,现任中办老年大学副校长,中办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国榜书研究会顾问。)
副会长:
孟繁锦(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曾任军委空军政治部文化部长多年,是空军代军歌《中国空军进行曲》歌词的执笔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空军老干部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孟天宇(国家职业标准书法技能鉴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汉字书写评定委员会副主任、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副主席、海峡两岸书画印名家联谊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九州书画家协会主席、《书画产业报》社社长兼总编、中国人民大学教师书法培训总指导兼博士生书法客座导师、中国书协会员等职。)
孟庆利(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副秘书长,人民画报书画院院长、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常务副会长。)
孟令芳(北京书法家协会原秘书长,北京书法报常务副总编,艺术评审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文联理事,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神舟博古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孟繁禧(北京市海淀区书法家协会代主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秘书长:孟祥龙 (人民政协报社事业发展部副主任。)
副秘书长:孟繁臣(中华台商服务中心理事长。)
宗族的亲情联谊活动,其本质就是一种传统文化活动,通过亲族之间的来往、团结、和谐关系,表达的是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带来的是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对传统文化的召唤,对传承文明的迫切。看起来是私人的家族宗亲活动,一个家族的命运,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从来都是与国家紧密相连。由此更能能动关爱家庭和国家的游子情怀。一个个鲜活的寻常百姓的故事,讲述对先祖的几年,对幸福的感受,抒发着故人与今人,过去、现在与未来,以及国与家之间那种庄重而温馨的情节,见证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其内涵之深邃,其意义之悠远,都是可以理解的。
巩义历史名人 - 杜甫
杜甫,字子美,唐睿宗太极元年(公元712年)正月初一日, 生于河南省巩县老城东二里的南瑶湾村(今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 村)的笔架山下。杜甫祖籍长安社陵,其远祖随晋室南迁到襄阳。 杜甫的曾祖杜依艺任巩县令时,将家迁到了巩县。祖父社审言是 唐初一位著名诗人,孙承祖业,杜甫在诗歌创作上达到了高峰,成 了我国乃至世界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驱车由市区向东行八公里,便到了杜甫故里南瑶湾村,这里 风景优美、山明水秀,极富诗情画意。村前有条清澈见底的汹河, 潺潺向北流入洛水。村口北边有三座山峰组成笔架的形状,人们 叫它笔架山,山后有一圆形低洼地,酷似砚池。笔架山下有座小 院,院内正中有孔砖砌的窑洞,深IO米,宽2米,高3米,唐代 伟大诗人杜甫,就诞生在这孔窑洞里。此窑来历虽不见经传,但 当地人民世代相传,习惯地称之为“工部窑”。窑洞上边经千余年 来风雨剥蚀,水土流失严重,致使前半部分坍塌下来,这一孔破 窑在封建时代,也同杜甫一样,被冷落了一千多年。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诗人诞生的窑洞,多次拨款修聋。 1962年,为了纪念杜甫诞生125O周年,在杜甫诞生窑院内建立了 “杜甫故里纪念馆”,请郭沫若先生题了辞,请著名画家蒋兆和先 生画了杜甫像。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杜甫诞生窑公布为省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甫诞生窑前是一个小院,原有西屋三间,是杜甫生平诗作 展览室。室内放着社诗的不同版本。和研究社诗文集五百多册,还 有许多外文版社诗。墙上挂着杜甫诗意画及历代画家画的杜甫像, 正中放着当代教授曾竹韶雕塑的杜甫半身铜像。故里院大门朝西, 院内原来还有一口水井,传说是杜家吃水用井,此并曾经哺育了两代诗人(杜审言和杜甫),所以人们称此井为“灵井”,关于此 并有不少动人的传说。如今在井上盖了亭子,并将井重新挖开,恢 复了原貌,大门右侧山墙上嵌着一通石碑,上刻“诗圣故里”四 个大字,乃清代河南府尹张汉所书,清雍正丁未(公元1727年) 菊月立。
张汉对社诗及杜甫的人品极为敬慕,传说他在科举考试中,题 目太难,正在发愁的时候,恍惚中见一位青衫老人飘然而来,经 过老人指点,使张汉茅塞顿开,心胸豁朗。提笔成文,结果三场 得意,中了进土,钦点为河南府尹。于是张汉兴高采烈地带着仆 役随从,赴洛阳上任。
一天,行至南瑶湾村口,张汉隔轿帘看到一位老者,步履从 容,横轿而过。张汉暗想:山村野老,这样不懂礼貌,虽是这样 想,但觉得老人很面熟,沉吟之间,他忽然想起:他不正是考场 内启示自己文思的老人吗?便急忙叫落轿,可他走出轿时,老人 却踪影全无。询问左右仆役,都说没见什么老人。张汉心中狐疑, 就步行走到村中打听附近有无名人遗迹。老百姓指着笔架山下的 院落说:“这个宅院,是唐朝诗人社工部诞生的地方。”张汉一听, 恍然大悟,急忙掸衣整冠,入院拜谒,抬头望去,只见一片荒芜, 蒿蓬满院,颓垣断壁,十分败落。此时,张汉又想到诗人一生行 吟,忧国忧民,颠沛流离,潦倒终生,不仅长叹:“一代诗圣,身 后竟萧条到此等地步!”于是他恭立焚香,拜谒杜甫诞生的窑洞, 瞻仰笔架山,然后登程上任,一路上感慨不已。
张汉到任后,想起杜甫,常夜夜不能寐,便派人寻找杜甫后 裔。在东站街西头建了杜甫词,在杜甫故里村口树碑一通,又亲 自去祭扫杜甫墓,组织杜甫后代纂修社氏家谱,并亲自为之作序 (《诗圣全谱序》)。 在离杜甫诞生窑不远的南瑶湾村口,建有一座碑楼,正面刻 “唐工部杜甫故里”。是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 17 6 6年)巩县知县 李天握所建,碑楼有壁上嵌一碑石,乃“唐工部社文贞公碑记”, 是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杜甫的三十四、五代孙合立的。
杜甫故里纪念馆院内,树立了几通杜甫诗碑及颂社诗碑,其 中路易·艾黎用英文写的诗碑,代表了国外学者对杜甫的敬仰。在 院的西北角种枣树一棵,八、九月间果实累累,令人馋涎欲滴,每 当人们看到这株枣树,便会想到杜甫的《百忧集行》中的诗句来: “亿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 能于回。”
孟子后裔北京联谊会
本文2023-10-17 04:20:1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7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