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孔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2收藏

近代孔氏族谱,第1张

  历代衍圣公封袭表

  嫡裔封袭表

  世系 姓名 字 封袭 备注

  2代 孔鲤 伯鱼 宋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泗水侯

  3代 孔亻及 子思 宋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沂水侯,咸淳三年(1267年)加封沂国公,元至顺元年(1330年)加赠沂国述圣公

  4代 孔白 子上

  5代 孔求 子家

  6代 孔箕 子京 为魏相

  7代 孔穿 子高

  8代 孔谦 子顺 封文信君 魏相

  9代 孔腾 子襄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封奉祀君

  10代 孔忠 子贞 汉文帝时为博士

  11代 孔武 子威

  12代 孔延年 汉武帝时封博士,转太傅,迁大将军

  13代 孔霸 次孺 拜太师,汉永光元年(前43年)赐爵关内侯,号褒成君,诏以食邑奉祀孔子,子孙世袭。

  14代 孔福 汉绥和元年(前8年)袭封

  15代 孔房 汉建平二年(前5年)袭封

  16代 孔均 长平 汉元始元年(公元1年)晋封褒成侯

  17代 孔志 东汉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袭褒成侯

  18代 孔损 君益 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袭褒成侯,永元四年(公元92年)改封褒亭侯

  19代 孔曜 君曜 东汉延光三年(124年)袭褒亭侯

  20代 孔完 东汉建宁二年(169年)袭褒亭侯

  21代 孔羡 子余 魏黄初二年(221年)封宗圣侯 完弟之子

  22代 孔震 伯起 西晋泰始三年(267年)改封奉圣亭侯

  23代 孔嶷 成功 东晋袭奉圣亭侯

  24代 孔抚 东晋袭奉圣亭侯

  25代 孔懿 东晋袭奉圣亭侯

  26代 孔鲜 鲜之 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年)袭奉圣亭侯

  27代 孔乘 敬山 北魏延兴三年(473年)封崇圣大夫

  28代 孔灵珍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改封崇圣侯 从二品

  29代 孔文泰 袭崇圣侯

  30代 孔渠 袭崇圣侯

  31代 孔长孙 北齐天保元年(550年)改封恭圣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晋爵邹国公

  32代 孔嗣悊 隋大业四年(608年)封绍圣侯

  33代 孔德伦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封褒圣侯 嗣悊之弟

  34代 孔崇基 武周证圣元年(695年)袭褒圣侯,唐神龙元年(705年)授朝散大夫

  35代 孔璲之 藏晖 唐开元五年(717年)袭褒圣侯,开元二十七年加封文宣公兼兖州长史

  36代 孔萱 唐上元二年(761年)袭朝会位二品文宣公,兼兖州泗水令

  37代 孔齐卿 唐建中三年(782年)袭文宣公,兼兖州功曹

  38代 孔惟晊 唐元和十三年(818年)袭文宣公

  39代 孔策 唐会昌二年(842年)袭文宣公

  40代 孔振 国文 唐咸通四年(863年)状元及第,后袭文宣公

  41代 孔昭俭 袭文宣公,兼曲阜令

  42代 孔光嗣 唐天佑二年(905年)授泗水主簿

  43代 孔仁玉 温如 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封文宣公

  44代 孔宜 不疑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封文宣公

  45代 孔延世 茂先 宋至道三年(997年)袭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6代 孔圣佑 福卿 宋天禧五年(1021年)袭文宣公,兼仙源县知县

  孔宗愿 子庄 宋宝元二年(1039年)袭文宣公,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衍圣公

  47代 孔若蒙 公明 宋熙宁元年(1068年)袭衍圣公,元佑元年(1086年)改封奉圣公,授承奉郎,后废

  孔若虚 公实 宋元符元年(1098年) 袭奉圣公 若蒙之弟

  48代 孔端友 子交 宋崇宁三年(1104年) 复封衍圣公 1128年南下

  49代 孔玠 锡老 宋绍兴二年(1132年) 袭衍圣公 南宗

  孔璠 文老 齐阜昌四年(1133年) 权袭封衍圣公,金天眷三年(1140年)封衍圣公,未袭,1140年卒 北宗,端友之侄

  50代 孔搢 季绅 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袭衍圣公 南宗

  孔拯 元济 金皇统二年(1142年)袭衍圣公、授文林郎 北宗,无后

  孔扌悤 元会 金大定三年(1163年)袭衍圣公,兼曲阜令 北宗,拯之弟

  51代 孔文远 绍先 宋绍熙四年(1193年) 袭衍圣公 南宗

  孔元措 梦得 金明昌二年(1191年) 袭衍圣公,蒙古太宗五年(1233年)封衍圣公 北宗,随金迁汴京,无后

  孔元用 俊卿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封衍圣公 元措之族兄

  52代 孔万春 耆年 宋宝庆二年(1226年)袭衍圣公 南宗

  孔之全 工叔 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封衍圣公,太宗五年罢,专任曲阜县令 北宗

  53代 孔洙 景清 宋绍定四年(1231年)袭衍圣公,1282年让位 南宗

  孔浈 昭度 蒙古宪宗元年(1251年)袭衍圣公,次年免 北宗,元措传其弟之孙

  孔治 世安 元元贞元年(1295年)封衍圣公 之全之子

  54代 孔思诚 元延佑二年(1315年)袭衍圣公,1316年罢 治之子

  孔思晦 明道 元延佑三年(1316年)封衍圣公

  55代 孔克坚 元至元六年(1340年)袭衍圣公

  56代 孔希学 士行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袭衍圣公,明洪武元年(1368年)封衍圣公

  57代 孔讷 言伯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袭衍圣公 正一品,班列群臣之首

  58代 孔公钅鉴 昭文 明建文二年(1400年)袭衍圣公

  59代 孔彦缙 朝绅 明永乐八年(1410年)袭衍圣公

  60代 孔承庆 永祚 早卒,明景泰六年(1455年)追赠衍圣公

  61代 孔宏绪 以敬 明景泰六年(1455年)袭衍圣公

  孔宏泰 以和 明成化六年(1470年)袭衍圣公 宏绪之弟

  62代 孔闻韶 知德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袭衍圣公 宏绪之子

  63代 孔贞斡 用济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袭衍圣公

  64代 孔尚贤 象之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袭衍圣公

  65代 孔衍植 懋甲 明天启元年(1621年)袭衍圣公,清顺治元年(1644年)封衍圣公 尚贤堂弟之子

  66代 孔兴燮 起吕 清顺治五年(1648年)袭衍圣公

  67代 孔毓圻 钟在 清康熙六年(1667年)袭衍圣公

  68代 孔传铎 振路 清雍正元年(1723年)袭衍圣公

  69代 孔继濩 体和 早卒,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追赠衍圣公

  70代 孔广綮 京立 清雍正九年(1731年)袭衍圣公

  71代 孔昭焕 显文 清乾隆九年(1744年)袭衍圣公

  72代 孔宪培 养元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袭衍圣公

  73代 孔庆镕 陶甫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袭衍圣公 宪培堂侄

  74代 孔繁灏 文渊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袭衍圣公

  75代 孔祥珂 觐堂 清同治二年(1863年)袭衍圣公

  76代 孔令贻 清光绪三年(1877年) 袭衍圣公,民国1914年封衍圣公

  77代 孔德成 玉汝 1920年袭衍圣公,1935年改称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奉祀官以特任官待遇

孔姓出自殷商 三千悠久历史

实际上,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领导中华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当然也是黄帝的后裔。

关于孔姓的来源,《广韵》上面有这样的记载:“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兰狄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

由此看来,孔性是出自殷商的子姓,而殷商的开国之君殷汤,则是帝喾的次妃所生的儿子契的后代,殷汤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是吞乙卵而生,就取字为乙,传了若干代,到了春秋时代,在宋国的孔父嘉,为华督所杀,他的儿子就跑到鲁国避难,并且在鲁国定居,所以孔子才会是鲁国人。

《史记孔子世家》上面,对于孔姓的渊源,有更为详细的说明:“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

从这段记载,可以明显的看出,殷汤的后代以孔为姓,是始自孔父嘉。孔父嘉是春秋时代宋国的人,所以孔氏之得姓,应该也已经有了三千年的悠长历史。

《广韵》和《史记》上面对于孔姓的记载,内容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关于孔父嘉的后代奔鲁的记述:《广韵》上说,避华督之祸跑到鲁国的是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史记》上则说,奔鲁的是孔父嘉的孙子睾夷。实际上究竟是谁最先到鲁国开基,迄今仍众说纷纭,找不到确定的答案。

不过,无论哪一位才是鲁国孔氏的真正开山始祖,孔子之为孔父嘉的六世孙,已经是个不争之论。据考证,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祖父是伯夏,伯夏则是防叔之子。由此可见,孔父嘉不但是孔姓的创造人,而且的确是2000多年来举世同钦的至圣先师孔子的六世祖。

孔子以下的孔氏家谱,历2000余年如一日,把每一代子孙都记载得源源本本。因此,孔子的历代子孙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各种史书上的记载也未曾间断过,而且交代得清清楚楚。

像这样,能够把孔氏的世系追溯得分毫不爽,岂不是孔姓的人比别姓的人幸运,而又足以自豪自傲的地方!孔,的的确确是一个尊荣无比的汉族姓氏。

孔姓辈份:

孔姓辈分

惟/戈 温 扌/纟 昭/昌 光 仁 宀/曰 延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宗 若 端 王 扌/应 元 之/万 氵 思 克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以下由中央政府颁布

希 言 公 彦 承 弘/宏 闻 贞 尚 胤/衍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肈 彝 常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有圣人孔子,武有忠义关羽,可谓中国文武楷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圣人孔子的后代们,看看孔氏一门的兴衰荣辱。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去世后,鲁国世代相传祭祀其庐冢,而其孙子子思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著有《中庸》一书。

子思的后代子慎曾担任魏国国相,子慎的儿子孔鲋曾在陈胜手下担任博士,策划了著名的"鲁壁藏书"事件。

所谓"鲁壁藏书",即在秦始皇焚百家之书时,孔鲋将《论语》、《孝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简册砌于孔子故宅墙壁中,因此得以幸免。后汉武帝时,鲁共王刘余扩建宫室苑囿,拆毁孔子故宅,这批简册重新现世。

而孔鲋的弟弟子襄在汉惠帝时担任博士,子襄的后代孔安国在汉武帝时期担任博士,且备受汉武帝宠信。

自孔子逝世到司马迁所生活的汉武帝时期,曲阜孔氏每一代的命运都与大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这让司马迁不禁感叹,天下从君王到贤人,人数不可谓不多,然往往都是在世时显赫,逝世后便不再知名。而孔子作为一介布衣传承十余代,为天下学者共同尊奉,着实可谓是至圣先师。

司马迁之后,历朝历代对于孔氏后人的优礼依旧延续不断。汉元帝时期,孔子后代孔霸就曾被册封为褒成侯,孔氏一门自此正式获得世袭爵位。

曹魏以后,褒成侯这一爵位先后有宗圣,奉圣,崇圣,恭圣,褒圣等不同称谓,但均由曲阜孔氏嫡系子孙世袭。

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正式册封孔子为文宣王,同时将襃圣侯改为文宣公,爵位提高一级,以孔子第三十八代孙孔惟晊承袭。

宋文宗时将文宣公改为衍圣公,以孔子第四十六世孙孔宗愿袭位。衍圣公的名号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

宋金战争期间,衍圣公孔端友追随宋高宗南渡,定居浙江衢州。而金熙宗为笼络汉人,也册封留居北方的孔子第四十九代孙孔璠为衍圣公,孔府自此分为南北二宗。

金朝灭亡后,北宗衍圣公孔元措归降蒙古,仍袭封衍圣公,一直到元朝统一中国后,南宗衍圣公孔洙于公元1282年北上大都,觐见元世祖,被委以相应职务。

孔洙死后,孔府南宗不再担任衍圣公一职,着重主持衢州孔庙的祭祀活动,衢州孔庙香火一直很旺盛。

除衍圣公外,自宋朝以来,曲阜知县一职常常也由孔氏子弟世袭,元朝时更是有明文规定,曲阜知县由孔氏后人担任,同时将衍圣公品级提高为三品。

明朝时更是提高到一品,除曲阜知县由孔氏子孙世袭外,还免除孔氏子孙所有徭役。清朝延续明朝政策,对孔氏子孙优待颇多。辛亥革命后,衍圣公一职仍被保留,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将衍圣公改为奉祀官。

除此之外,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孔融,唐代经学家孔颖达,清代文学家孔尚任等也都作为孔子的后人为世人所熟知。儒家学派的大家曾子,孟子,朱熹,二程等孔门后学也不断以自身学识和智慧延续着孔子思想的生命力。

第80代孙孔文泰。根据查询古今历史网显示,孔子在传统中国一直被作为“至圣先师”来信仰,其后裔所在的孔氏家族也是中国传承不绝的第一家族,孔氏家族正式编修家谱,是在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由当时的朝议大夫、孔子46世孙孔宗翰主持修撰,孔家族谱最后由第80代孙孔文泰谱写。

孔姓出自殷商 三千悠久历史 ,,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领导中华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当然也是黄帝的后裔。 孔氏宗族全谱共分四集,108卷,总计154册。除总谱外,还有各户支谱,是世界最长家谱。总谱中排位K7的为钟吉户

50世祖华胥氏

49世祖伏羲(配女娲)

48世祖少典

47世祖黄帝(姬轩辕)

46世祖少昊(又名玄嚣)

45世祖蟜极

44世祖帝喾(姬夋/姬夒/姬夔)

43世祖契(一作卨,商部族首领)

42世祖昭明(商部族首领)

41世祖相土(商部族首领)

40世祖昌若(商部族首领)

39世祖曹圉(商部族首领)

38世祖冥(商部族首领)

37世祖王亥(又名振,王恒之兄,商部族首领)

36世祖上甲微(简称微,商部族首领)

35世祖报乙(商部族首领)

34世祖报丙(商部族首领)

33世祖报丁(商部族首领)

32世祖主壬(一作示壬,商部族首领)

31世祖主癸(一作示癸,商部族首领)

30世祖商王成汤(子天乙,又名子履,商朝开国君主,原为商部族首领)

29世祖太子太丁(子丁,又名子以跌)

28世祖商王太甲(子至)

27世祖商王太庚(子辩)

26世祖商王太戊(子伷)

25世祖商王仲丁(子庄)

24世祖商王祖乙(子滕)

23世祖商王祖辛(子旦)

22世祖商王祖丁(子新)

21世祖商王小乙(子敛)

20世祖商王武丁(子昭)

19世祖商王祖甲(子载)

18世祖商王康丁(子嚣)

17世祖商王武乙(子瞿)

16世祖商王文丁(子托)

15世祖商王帝乙(子羡)

14世祖微仲(又称宋微仲,本名子衍,微子启之弟,宋国第二任君主)

13世祖宋公稽(子稽)

12世祖宋丁公(子申)

11世祖宋前湣公(子共)

10世祖弗父何(子何)

9世祖宋父周(子周)

8世祖世子胜(子胜)

7世祖正考父(子正)

6世祖孔父嘉(子嘉)

5世祖木金父(子木)

4世祖(高祖) 祁父(子祁)

3世祖(曾祖) 防叔(子防,孔姓族人称他为“孔防叔”)

2世祖(祖父) 伯夏(子夏)

1世祖(父亲)叔梁纥(子纥,孔姓族人称之为“孔纥”)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汉族,名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末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称“至圣”“文圣”;编撰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卒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史记·孔子世家》;他首改“子姓”为“孔姓”,是真正的孔姓始祖

1世孙(儿子)孔鲤

2世孙(孙子)孔伋

3世孙(曾孙)孔白

4世孙(玄孙)孔求

5世孙孔箕

6世孙孔穿

7世孙孔谦(又名孔慎、孔顺)

8世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9世孙孔忠(孔腾子)

10世孙孔武(孔忠长子)、孔安国(孔忠次子)

11世孙孔延年(孔武子)

12世孙孔霸(孔延年子),被汉元帝封为褒成侯

13世孙孔福(孔霸长子,被汉成帝封为殷绍嘉侯)、孔捷(孔霸子)、孔喜(孔霸子)、孔光(孔霸子)

14世孙孔房(孔福子,褒成侯)、孔永(孔捷子)、孔放(孔光子)

15世孙孔均(原名孔莽,孔房子),褒成侯

16世孙孔志,褒成侯

17世孙孔损,褒亭侯

18世孙孔曜,奉圣亭侯

19世孙孔完(孔曜长子,褒成侯,无子)、孔赞(孔曜次子)

20世孙孔羡(孔赞子),宗圣侯

21世孙孔震,奉圣亭侯

22世孙孔嶷,奉圣亭侯

23世孙孔抚,奉圣亭侯

24世孙孔懿,奉圣亭侯

25世孙孔鲜,奉圣亭侯

26世孙孔乘,崇圣大夫

27世孙孔灵珍,崇圣侯

28世孙孔文泰,崇圣侯

29世孙孔渠,崇圣侯

30世孙孔长孙,恭圣侯

31世孙孔嗣悊(孔长孙次子、孔英悊之弟),绍圣侯

32世孙孔德伦,褒圣侯

33世孙孔崇基,褒圣侯

34世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35世孙孔萱,文宣公

36世孙孔齐卿,文宣公

37世孙孔惟晊,文宣公

38世孙孔策,文宣公

39世孙孔振,文宣公

40世孙孔昭俭,文宣公

41世孙孔光嗣,泗水主簿

42世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3世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44世孙孔延世(孔延泽之兄),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5世孙孔圣祐:文宣公兼知县事,无子

45世孙衍圣公孔宗愿(孔延泽子、孔圣祐从弟)

46世孙衍圣公孔若虚(孔宗愿次子)、孔若愚(孔宗愿第三子)、孔若蒙(孔宗愿长子)

47世孙衍圣公孔端立(孔若愚子)、孔端操(孔若蒙次子)、孔端友(孔若蒙长子,南宗)

48世孙衍圣公孔琥(孔端立子)、孔璠(孔端操次子)、孔玠(孔端操第四子,南宗)

49世孙衍圣公孔拂(孔琥子)、孔摠(又名孔詌,孔璠次子)、孔搢(孔玠子)、孔拯(孔璠长子)

50世孙衍圣公孔元用(孔拂长子)、孔元孝(孔拂次子)、孔文远(孔搢子,南宗)、孔元措(孔摠长子)、孔元紘(一作孔元綋,孔摠次子)

51世孙衍圣公孔之厚(孔元孝子)、孔之全(孔元用子)、孔万春(孔文远子)、孔之固(孔元紘子)

52世孙衍圣公孔浣(孔之厚子)、孔治(孔之全子)、孔浈(孔之固子)、孔洙(孔万春子,南宗)

53世孙衍圣公孔思晦(孔浣子)、孔思诚(孔治子)、孔思许(孔津子,孔之言孙,孔仁玉的第11世孙,南宗)

54世孙衍圣公孔克坚(孔思晦子)、孔克忠(孔思俊子,孔洙孙,南宗)

55世孙衍圣公孔希学(孔克坚子)、孔希路(孔克忠子,南宗)

56世孙衍圣公孔讷(孔希学子)、孔议(孔希路子,南宗)

57世孙衍圣公孔公鉴(孔讷子)、孔公诚(孔议子,南宗)

58世孙衍圣公孔彦缙(孔公鉴子)、孔彦绳(孔公诚子,南宗)

59世孙衍圣公孔承庆(孔彦缙子)、孔承美(孔彦绳子,南宗)

60世孙衍圣公孔宏绪(孔承庆长子)、孔宏泰(孔承庆次子)、孔弘章(孔承美子,南宗)

61世孙衍圣公孔闻韶(孔宏绪子)、孔闻音(孔弘章子,南宗)

62世孙衍圣公孔贞干(孔闻韶长子)、孔贞宁(孔闻韶次子、孔尚坦之父)、孔贞运(孔闻音子,南宗)

63世孙衍圣公孔尚贤(孔贞干子,生有二子:孔胤椿、孔胤桂,皆无子而早夭)、孔尚乾(孔贞运子,南宗)

64世孙衍圣公孔衍植(原名孔胤植,孔尚坦子)、孔衍桢(孔尚乾子,南宗)

65世孙衍圣公孔兴燮(孔衍植子)、孔兴燫(孔衍桢子,南宗)

66世孙衍圣公孔毓圻(孔兴燮子)、孔毓垣(孔兴燫子,南宗)

67世孙衍圣公孔传铎(孔毓圻长子)、孔传锦(孔毓垣子,南宗)

68世孙衍圣公孔继濩(孔传铎子)、孔继涛(孔传锦子,南宗)

69世孙衍圣公孔广棨(孔继濩子)、孔广杓(孔继涛子,南宗)

70世孙衍圣公孔昭焕(孔广棨子)、孔昭烜(孔广杓子,南宗)

71世孙衍圣公孔宪培(孔昭焕长子,孔宪增之兄,无子)、孔宪坤(孔昭烜子,南宗)

72世孙衍圣公孔庆镕(孔宪增子,过继给孔宪培,1794年袭爵)、孔庆仪(孔宪型子,孔传锦的第5世孙,南宗)

73世孙衍圣公孔繁灏(孔庆镕子)、孔繁嘉、孔繁豪(孔繁英之兄,无子,南宗)

74世孙衍圣公孔祥珂(孔繁灏子)、孔祥壮、孔祥楷(孔繁英长子,过继给孔繁豪,南宗、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

75世孙衍圣公孔令贻(孔祥珂子,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76世孙衍圣公孔德成(1920-2008):孔令贻子;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其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的孙女孙琪芳为妻;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2008年10月28日上午10点50分在台北慈济医院台北分院因心肺功能衰竭,安详辞世,享年89岁;长女:孔维鄂;子:孔维益、孔维宁;长孙:孔垂长

77世孙孔维益:孔德成子,早卒,未袭封

78世孙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孔维益子,2009年9月25日正式袭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享特任官待遇

79世孙孔佑仁:孔垂长子,2006年元旦,生于台湾

79世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参见:通天家谱)

孔孟家谱顺序如下:

1、明初:

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2、明天启年间

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3、民国八年

“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4、现在

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孔孟辈数的由来和礼节

据《清稗类钞》记载,孔子嫡传子孙,不论世居曲阜,还是迁居外地,命名都按照同一字派,这种排行的办法,开始于元仁宗的时候,世袭衍圣公,孔子第五十四代孙孔思晦。

他规定:凡是五十四代孙,都以“思”字为派,“思”下面为“克”字,“克”字下面,开始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十派,再次为“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派。

又次为“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派。依次类推,循环往复。我大概计算了一下,轮回一次,大约需要650年。

孔氏宗族的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孔氏宗族视修谱为合族大事,通过修谱可以把居住分散、血缘关系相对疏远的孔氏族人组成一体,从而达到“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昭穆、备遗忘”的目的,修谱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清查“外孔”的渗入。

近代孔氏族谱

  历代衍圣公封袭表  嫡裔封袭表  世系 姓名 字 封袭 备注  2代 孔鲤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