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的家族成员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2收藏

李恪的家族成员,第1张

李恪出身贵胄,父、母双亲皆出自隋、唐皇族帝裔:

父系:曾曾祖父是西魏开国功勋、八大柱国之一的太尉、唐国公李虎 ,曾祖父是北周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唐国公李昞,其祖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其父是一代圣主唐太宗皇帝李世民。

母系:外曾曾祖父是西魏开国功勋、十二大将军之一的随国公李杨忠,外曾祖父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其外祖父是隋炀帝杨广;

其曾祖母与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大司马、卫国公、三朝国丈独孤信 之女,曾祖母系独孤信第四女,外曾祖母系独孤信第七女隋朝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故李恪与其胞弟李愔乃融杨隋、李唐和独孤氏三豪门之血脉,身兼两个大一统皇朝且血缘亲近、渊源深厚的帝族,在中华历史中可谓难得一见。 吴王妃杨氏,王妃疑贞观中薨,葬安州,今湖北安陆。是否有子女,今已难考。

萧氏,根据李恪后人家谱显示可能为第二任吴王妃三子李琨之母,或还有李璄,家谱中不知为何却无吴王妃杨氏任何记载,有待研究。而根据成王李千里墓志铭,成王出生于贞观末年“实长吴嗣”,也就是嫡子。如果吴王妃杨氏亡故于贞观中期确凿,则成王千里也当为第二任吴王妃所出。萧氏疑出梁朝帝室,家谱记载与李恪葬于西长安城。原文曰“妣萧妃,曾封沛国夫人。公妣俱葬于西长安城”并有萧氏一封沛国夫人的诏书,妃指亲王正妻而非泛指,因无墓志出土,家世不明。按道理亲王正妃乃正一品外命妇不可能再同时封国夫人,故而有人推测有可能是先贬后平反时晋封。但是,族谱真实性尚待考证,此中所云存疑。

因此,吴王妃杨氏为何独葬湖北安陆而未同李恪合葬和第二任吴王妃是否为萧氏仍为历史谜团,有待日后史料或考古有所突破,方可近一步揭开历史真相。 李恪子孙表系 ,参考《新唐书宰相表》 。

李仁(李千里) , 李恪嫡长子,成王;王妃:慕容真如海 。

⑴ 天水郡王李禧 。

①蔡国公李瓘 。

②郕国公李峒 。

-成纪县男李定 。

--李映 ,夫人太原王氏,生李景叔、李景祥、李景翱,另有女二人。

--李稷 ,夫人博陵崔氏,生李景阳。

--李赡 ,夫人兰陵萧氏 ,有女一人。 李玮,李恪次子,英年早逝,追封郎陵郡王 ;王妃:长乐冯氏。

⑴李祚,袭爵嗣王。

⑵李袨,原名李褕,出继叔叔蜀王李愔。 李琨,李恪三子,赠吴王 。

⑴李祎,李琨长子,信安郡王 ,对外战功卓著。

①李峘,李祎长子,赵国公 。

②李峄,李祎次子 。

③李岘,李祎三子,梁国公 ,堪称宗室第一贤相,宣宗年间,诏令上临烟阁;夫人:独孤峻。

根据唐制,三品以上官员可以门前立“戟”,以示尊贵。李峘、李峄、李岘在当时皆有令名,当时兄弟三人同住长兴里第,门列三戟,两国公门十六戟,一、三品门十二戟,荣耀无人可比。

⑵李祗,李琨四子,嗣吴王 。

①李巘,李祗次子,因兄长李岵有罪,李巘袭爵,官至宗正卿、检校刑部尚书。

-李宙(寅)袭爵嗣吴王。 李璄,李恪四子,归政郡王。

⑴李襘,吴国公。 信安县主 ,李恪四女,名讳不详。武则天时嫁后魏景穆帝八世孙元思忠,生三子,死于开元四年。 李华,李恪五女,宣城县主 。 其他三女今失考。 据族谱所云(虚实待考):李恪九世孙李衟,为江西磨刀李始祖。

一、当然,李唐的家族有可能就是这么传承下来的,也可能不是

李唐对其家族的起源记载得还是很清楚的,远到上古时期的圣王,乃至于神话传说人物,李唐都找到了他明确的祖先。和上古大禹同时代的刑法官皋陶,因为身为理官,与李同音,被认为是李姓的始祖。同时,唐朝认老子李耳(老君)为玄祖,也认为是他们的祖先。认西凉王李暠为先祖,基本定性了李唐皇家陇西李氏的身份。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李唐实际是赵郡李氏。不管陇西、还是赵郡,都是望族,原本也没太大区别,而且陇西李和赵郡李其实在秦朝的时候是兄弟俩人。

二、说一说李渊认可的比较近的先祖和世系

西凉开国王李暠——西凉后主李歆——北魏弘农太守李重耳——北魏金门镇将李熙——北魏幢主李天锡——西魏八柱国之一、追封唐国公李虎——北周唐国公李昺——李渊。

这就是从李暠到李渊的世系传承了。从李重耳之后的世系应该都是真实的,但其官职可能有问题。而李重耳到底是不是西凉国主之后,这点有疑问。

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考证,李重耳应该是如今河北邢台市隆尧县的汉人,但因为在北魏当官,被北魏赐予了鲜卑名字,他的儿子李熙也是如此。这两个人的官职、以及唐朝自己所说的他们的履历,其实大有问题。李熙应该死于南北朝之间的交战。

到李天锡时,李家仍然生活在赵郡李氏聚居地河北隆尧附近,看他的官职,已经不太高,李家似乎衰落了不少。但到李渊祖父李虎时,因为北魏末年的风云变化,一批中下级军人阶层崛起,李家在李虎时期再次腾飞。

三、李唐家族重要的奠基人——李虎

李渊祖父李虎对李家的重要性在于,他让一个生活在河北的中等军人家庭,一跃而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贵族。这得感谢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北魏末年,六镇军人造反,天下大乱。北齐的奠基人高欢、北周的奠基人宇文泰都崛起于这个时代,开始的身份都很低。李虎和宇文泰的活动交集在一起,又和宇文泰的好朋友独孤信交集在一起,在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李虎在西魏成为了最上层。这其中的机缘,也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反正他和宇文泰的关系很微妙,但是和独孤信成了儿女亲家。西魏的八柱国,他们后代几乎荣耀了北周、隋、唐三朝,李虎有幸成为八柱国之一。

李虎的儿子李昺和独孤信的四女儿成婚,从而让他们的儿子李渊,成为了隋文帝和隋朝独孤皇后的外甥。

四、李渊的一生,在玄武门之变爆发前,其实很有福气

李渊很小就继承了其父唐国公的爵位,这个爵位是从他祖父李虎那儿传下来的。再加上他是北周帝国和隋帝国的双料外甥,因此五十多岁前都是公子哥儿的命,金钱、高官都不用他去发愁,自然而来的。李渊在这些贵族子弟里人缘很高,关键这人看似不咋的,其实很有能力,他亲自教养的几个儿子都很厉害。

唐朝皇帝是不是鲜卑人存在争议,有鲜卑血统是肯定的:

 1,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原是北魏六镇之一的武川镇的镇将,这一带的风气是胡化的,李虎的祖先李初古拔显然是一个胡化的名字,不管李虎的血统如何,这时他个人在文化习俗上已经部分的鲜卑化了(如同高欢)

  

  2,李虎在西魏时被赐姓大野,变成了大野虎,北周一朝,其家族一直使用大野这个官方姓氏,直到隋朝建立这时李虎家族的身份已经完全鲜卑化了成为鲜卑贵族位列八柱国家之一

  

  3,李虎家族与其它鲜卑贵族的通婚,使得后代的血缘关系上更接近鲜卑人,李虎之子与独孤信之女通婚,生出了李渊(大野渊),李渊又与宇文泰的外孙女(宇文泰之女与鲜卑窦氏通婚所生)通婚,生下了李世民,因此,从血缘上说,李世民身上至少有四分之三的血源是来自鲜卑

  

  4,由于李虎的母亲身份不祥,无法推断出李虎的血缘,但从史书上记载的李虎的行为看,他是以一个纯粹的军事将领身份出现的,史书上记载他尤善射,已经符合少数民族善骑射的特点,不过,在没有确实证据之前,我仍把他认做鲜卑化的汉人

  

  5,既然李氏家族在文化上已经鲜卑化的厉害,再加上后代鲜卑血缘越来越重,那么李家所建立的王朝应该说到唐太宗李世民死为止是一个鲜卑王朝,而从唐太宗李世民死以后由于整个上层社会汉化的加深则转变为一个真正的汉人王朝安史之乱后,胡风更加受到打压,汉风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

但是,民族融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仅有胡人汉化的主流现象,也还有汉人胡化再汉化的

  特殊情形。通过偶这几年对姓氏学研究,对这一点体会十分深刻。例如刘姓中就有光武帝裔孙刘进伯没于大漠,先加入匈奴改为独孤部,后

  成为鲜卑贵族独孤氏,北魏孝文帝汉化改姓后再复姓刘氏;汉朝的著名外戚窦氏家族,也在东汉末因避祸逃入北方鲜卑族,为迄豆陵氏,北

  魏孝文帝汉化改姓后再复姓窦氏;鲜卑族中还有与拓拔、慕容、宇文齐名的段部,即是汉族公叔段的后裔。

而且,鲜卑人早就集体加入了汉族,类似于春秋时的秦人,。所以李渊和李世民应该算是有鲜卑血统的汉人。

李世民后代:

1、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贞观十七年谋反按律应赐死,因太宗不舍,最后只废为了庶人,后卒于黔州。

2、楚王李宽:母不详,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

3、吴王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

4、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争夺皇位被贬后,又重新进封为濮王。永徽三年,逝于郧乡县。

5、王李佑:母阴妃,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国除。

6、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后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巴州。

7、蒋王李恽:母王氏,妃元氏。诬告谋反,惶惧自杀。

8、越王李贞:母燕德妃。参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9、唐高宗李治:母长孙皇后。

10、纪王李慎:母韦贵妃,妃陆氏江殇王李嚣:母燕德妃,贞观六年薨。

11、代王李简:母不详,贞观五年薨,无后,国除。

12、赵王李福:母杨贵妃,贵妃之位是否为追封待考,妃宇文氏。

13、曹王李明:母巢刺王妃,妃元氏。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都督谢佑逼李明自杀。

贞观之治

隋朝杨广造成隋末严重大乱,导致人口锐减,使得武德年间、贞观初只有200万户 [11]  ,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宋朝宰相李纲是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的长子宁王李宪的后裔。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我们家族修家谱时,根据以往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老家谱,修了新家谱;具体家谱名称是:《陇西皋门李氏宗谱》,你可以在网上用《陇西皋门李氏宗谱》+李震涛这个名字百度一下,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县的李震涛是李纲长子李仪之的后代;另外我却并不是李震涛本人,我是河南省的李纲后裔。

另外根据岳飞的子女数量以及他们的命运多舛,并且考虑到元宋易代、明清易代对于他们与我们家族的人口数量影响,现在岳飞的后代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人考虑,我们李纲后裔家族人口数量只会比这个更多,个人猜测应该有一百多万人了罢。

关陇集团成熟于西魏时期,宇文泰将武川镇军人集团与关陇豪族联合起来组成了这样一个政治军事集团,倡导胡汉融合相处,贯彻关中本位制。影响了西魏、北周、隋和大唐四个朝代,他们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真正成为把控朝局的贵族集团。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宇文泰的去世,以及不断的改朝换代,关陇集团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凝聚力上都越来越差,以至于到了大唐时期,关陇集团实际上实力已经远远不能和宇文泰时期相提并论了。而到了高宗和武则天时期,随着长孙无忌的倒台,关陇集团基本就成为过去时了。

关陇集团的雏形是北魏贺拔岳带领的八百轻骑,其中宇文泰、侯莫陈崇、李虎、赵贵、于谨、王雄、寇洛、赫连达等都隶属于此支军队,他们成了日后关陇集团的中坚力量。贺拔岳死后,宇文泰接管了这支部队。宇文泰在与高欢的争夺战中,改革兵制,创立府兵制,依托关陇贵族,设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将关陇贵族紧紧的团结起来,对抗山东、江南地区政治,这就是影响深远的关陇集团。

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包括以下成员:

八柱国: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

十二大将军: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

其中,宇文泰是真正的掌权者,也是北周真正的开创者,其后代就是北周皇族;

杨忠是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其后代是隋朝皇族;

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其后代是大唐皇族;

李弼是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的曾祖父;

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分别做了北周、隋、唐的皇后,长女为北周宇文毓的皇后,第四女为李渊之母元贞皇后,第七女为隋文帝的文献皇后独孤迦罗。

其他成员的后代则在西魏、北周和隋和唐初出将入相,贵不可言。

知名的将领如宇文泰的外甥尉迟迥、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贺若弼、韩擒虎、李靖等也都是出自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在宇文泰的带领下是紧密的团结在一起的,也一直实行的就是关中本位制。但宇文泰去世之后,关陇集团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核心***,内部的分裂已经不可避免,第一次大的分裂就是北周末期,杨坚与宇文家族决裂,进而灭掉北周,建隋称帝。

再一次大的决裂就是隋末隋炀帝处死李浑和李敏家族32人,进而与关陇集团出现更大的裂痕,实际是早在更在的时候,皇权与关陇集团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分裂。后来唐代隋也是一次大的内部动乱。

但我们从全局来看,实际上,北周、隋和唐的朝代更迭不过是关陇集团内部换了***,今天是这个家族领导,明天是那个家族领导,政权还是在关陇集团。但是经过不断的更迭,关陇集团在朝中的影响力逐渐下降,皇权要发展,就必须挣脱关陇集团的束缚。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李渊出自北周贵族,北周是鲜卑政权,李渊的皇后是窦皇后,窦皇后是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襄阳长公主的女儿,窦毅是鲜卑人,襄阳长公主是宇文泰的女儿,宇文泰是鲜卑人,是北周政权的奠基人,襄阳长公主也是鲜卑人,所以窦皇后也是鲜卑人。

窦皇后为唐高祖李渊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李世民就是唐朝第二任皇帝,他的身上有一半的鲜卑血统,而唐朝后面的皇帝全部是李世民的子孙后代,所以说李唐王朝有鲜卑血统是很正常的事。

李渊的母亲是独孤氏(追封为元贞皇后),独孤氏是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是西魏与北周将领,北周的前身是西魏,西魏的前身是北魏,这都是鲜卑政权,另外独孤信也是鲜卑人,他的家族是鲜卑三十六个部落之一,与北魏皇族拓跋氏同为鲜卑贵族,所以李渊的母亲也是鲜卑人,有鲜卑血缘,那李渊本人也有一半的鲜卑血统。

李渊的父亲叫李昞,祖父叫李虎,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关陇贵族集团的一部分,西魏八柱国中五家是鲜卑族,三家是汉族,李虎的家族就是其中的汉族之一,能在鲜卑政权中站稳脚跟,并与鲜卑人一起共享权力,李虎的家族非常厉害。

西魏的前身是北魏,北魏是公元386年由鲜卑首领拓跋珪建立的,前秦符坚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谢安打败,前秦崩溃,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拓跋珪趁机建立魏,后来逐渐统一北方,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对峙,形成南北朝,到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执政期间,北魏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汉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鲜卑族及其他胡族放弃鲜卑服装及胡装,统一改穿汉服,相当于统一服装为汉服。

2、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在北魏朝廷不得讲胡语,而要讲汉语,相当于统一语言为汉语。

3、迁都,将北魏都城从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河南洛阳,洛阳自古就是汉政权的都城,是之前的西晋、曹魏、东汉政权的都城,同时洛阳也是汉人大量聚居的地区。

4、强制要求鲜卑贵族去世后安葬在洛阳,而不能安葬在祖籍地,所以河南洛阳有很多鲜卑皇族与贵族的古墓,北魏明显是把洛阳当成自己的故乡了。

5、采用汉族的度、量、衡,并在全国推行汉文化教学,让鲜卑人学习汉族文化与礼仪。

6、北魏政权采用汉朝官制、官服,还采用魏晋的门第等级制度来选拔人才。

7、北魏皇族将自己的姓改成了汉姓,北魏皇族原来姓“拓跋”,后来改为姓“元”。

8、北魏贵族大量与汉族通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在一系列汉化的手段之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北魏政权后期其实与汉政权没有多大的区别,这就是文化认同,鲜卑人与汉人进行了一系列的融合,一些有权势的汉人大量进入了北魏政权。

在北魏政权的首都还在平城时,为了抵御北方的少数民族的侵扰,主要是柔然,北魏在边境地区建立一系列职业化军事机构,被称为六军镇,这六个军镇的主要目的就是抵御外族入侵,平常务农,战时打仗,并且是世袭的,六镇的主要力量就是鲜卑贵族,再加上一些当地的汉族豪强,而李渊的家族就是其中的汉族豪强。

李渊的祖先是陇西李氏,据说先祖是西汉的飞将军李广,再往前就是秦朝的李信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李暠在公元400年建立了西凉政权,这是五胡十六国中的一个割据政权,势力范围在今天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陇西李氏最初生活在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后来又扩大到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然后一步步从甘肃南部向甘肃中北部发展,在乱世中建立了西凉政权,西凉政权鼎盛时期,势力一度扩展到甘肃敦煌以及新疆东部地区,但是西凉政权只存在了21年,就被北凉政权所灭亡。

西凉虽然灭亡,但是陇西李氏并没有灭亡,继续生存了下来,李暠的孙子李重耳后来还担任了北魏的弘农太守,李重耳的儿子李熙担任金门镇将,镇守北魏六镇中的黑城镇(今呼和浩特武川县),护卫北魏当时的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一步步成为北魏的权贵阶层,而李熙就是李虎的祖父,李虎又是李渊的祖父

北魏到了晚期开始衰弱,后来主导北魏政权的权臣几乎都出自六镇的贵族,也就是关陇贵族集团,包括尔朱荣、高欢、宇文泰,六镇起义后,北魏皇帝形成傀儡,之后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权臣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东魏由权臣高欢拥立北魏孝武帝元修的儿子元善见为帝。

后来北周代替了西魏,北齐代替了东魏,北周灭亡了北齐,隋朝又代替了北周,隋朝是汉人杨坚建立的政权,但只传了两代就灭亡了,然后就是李渊建立的唐朝了。

北魏是鲜卑政权,所分裂的东魏和西魏也是鲜卑政权,代替西魏的北周也是鲜卑政权,北齐是汉人高欢的儿子高洋所建立的,隋朝和唐朝是汉人所建立的政权,所以可以看出,从北魏到隋唐,其实就是一个鲜卑汉化的过程,不仅仅是建立从鲜卑人转变为汉人,而且是鲜卑人在北魏近百年的汉化过程中,早就接受了汉人的文化与礼仪,变得和汉人没啥两样,这就是文化认同。

同时,在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汉化改革到唐朝建立之间的200多年时间中,鲜卑族与汉族进一步融合,两个部族之间没有民族矛盾,只有权力相争,形成一种和平共处、相互依存的局面,比如西魏政权中的八大柱国中有三个就是汉人,再比如汉人当皇帝的北齐政权,却有穆提婆、和士开、高阿那肱这样的鲜卑人在朝中为官。

另外,汉族与鲜卑族大量通婚也是这一时期非常普遍的事例,始于北魏孝文帝,比如孝文帝自己纳了范阳卢敏、荥阳郑羲、清河崔宗伯、太原王琼、陇西李冲等汉族豪强的女儿到后宫,这是以皇族身份娶汉族女子,所以北魏的皇族有一半的汉族血统。

不仅如此,孝文帝还让自己的兄弟迎娶汉族豪强的女儿为妻妾,北魏开了个头,后面的东魏、西魏、北周、北齐都是如此,比如东魏权臣高欢的妻子武明皇后是鲜卑人,武明皇后给高欢生了六个儿子,其中次子高洋成为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却是汉人。

再比如北周孝闵帝宇文觉的姐姐义安长公主嫁给了八柱国之一李弼的儿子李辉,义安长公主是鲜卑人,李辉是汉人,宇文觉的另一个姐姐顺阳公主嫁给隋文帝杨坚的弟弟杨瓒,顺阳公主是鲜卑人,杨瓒是汉人。

这种鲜卑人与汉人通婚的情况非常普遍,包括李渊的家族也是如此,李渊的母亲和妻子都是鲜卑人,说李唐王朝有一半鲜卑血统完全没问题,但是李唐王朝所有的皇帝都自认是汉人他们所建立的政权也是汉人政权,而鲜卑血统早在民族融合中融为一体了,这是文化认同。

最后说一说鲜卑这个民族,根据史书,鲜卑来自东胡,东胡也是北方一支游牧民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曾经征服过东胡,在西汉初期,匈奴也曾经征服过东胡,到了东汉时期,鲜卑与南匈奴一样臣服于东汉王朝,并多次跟随东汉一起攻打北匈奴,三国时期,鲜卑臣服于曹魏政权,直到西晋后期,由于八王之乱,西晋严重内耗,鲜卑与其他几个胡族才开始兴起。

鲜卑一直与华夏政权在打交道,就算是匈奴也是夏朝的后裔,也算是华夏的一支,鲜卑的先祖东胡同样与华夏一直在打交道,直到北魏时期,鲜卑建立了政权,经孝文帝汉化改革,鲜卑一步步就变成了汉族,唐朝开始,鲜卑逐渐与汉人融合,唐朝之后,鲜卑不存在了,完全与其他民族融合了,主要是与汉人融合了,这是文化认同,血统上已经不重要了。

李恪的家族成员

李恪出身贵胄,父、母双亲皆出自隋、唐皇族帝裔:父系:曾曾祖父是西魏开国功勋、八大柱国之一的太尉、唐国公李虎 ,曾祖父是北周御史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