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家族从古至今最出名的人物有哪些?
万章,孟子高足弟子。一生追随孟子,为孟子所喜爱。
万修,字君游。东汉茂陵人。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万安国,北魏代郡人,大将军,大司马,封安成王。
万彧:吴臣,左典军、右丞相。
万先:吴国大臣。官至黄门侍郎隋唐时期
万宝常:隋代音乐家,擅长多种乐器,著有《乐谱》。
万其融:唐代越州人,善诗,文词俊秀,与贺知章扬名上京。
万敬偳:唐代庐州人,三世同堂,力尽孝道,高宗诏表,居所改名成孝里。
万 齐:唐代,代宗钦点翰林院大学士,后升殿前侍郎。
万 楚:唐代,代宗开元进士,善攻诗闻名。
万 虎:唐代,代宗御前镇殿大将军。
万 彪:唐代,代宗九门提督大将军。
万 顷:宋代浙江绍兴人,十岁受帝召见诵经史、子书如流,钦赐文林郎。
万文胜: 宋代宁国人,倜傥有大志,累官至福州观察使总殿前诸军。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在位)以飞白体书写“忠实”二字赐之。
万昌泰:南宋进士。
万子庚:南宋进士。
万人杰:南宋,创前直谏大臣。
万冲: 政和二年进士
万介: 绍兴十八年进士
万梦实:绍熙五年进士元代 万 金:元代,进士,兵部侍郎。
万 玉:元代,进士,升传宣太史,时人称万氏三龙。
万 清:元代,进士,升枢密院使,镇守建昌路总管府。
万祥元:元末,进士,翰林院编修,诰封奉政大夫。明代 万 安:明代,宪宗,孝宗两朝,翰林院编修大学士。
万阳春:明代,进士,十岁能成诗对,十六岁中进士,两任知县,一任知州,诰封清祯惠民大夫。
万宏仁:明代,武进士,副将,受昭武将军。
万 全:明代,著名医学家。
万 文:明代,大孝子。
万元吉:明代,军事纪监,兵部左侍郎。
万 表:世袭宁波指挥佥事。正德武进士。为明代武臣通儒之佼佼者。
万密斋(1488—1580),亦名万全,与李时珍齐名的明代大医学家。清初被皇帝封为“医圣”
万 孚:清代,四川泸州人,道光壬午举人。
万 泰:清代,户部主事,诗史学家。
万斯大:清朝经学家。他一生精于经学,对《春秋》、《三礼》尤有研究。为万斯同之兄。
万斯同:清代著名史学家,博通诸史,尤精明史。
万寿棋:清代著名国画家。
万 树:清朝文学家、戏曲作家。在词的格律方面,造诣很深。编有《词律》20卷,为填词者所推重。又有杂剧、传奇21余种。
万香凤:清代,江西宁义人,进士,兵部经筵讲官左侍郎。
万启均:清代,江西南昌人,进士内阁中书,癸酉四川大主考。
万世发:清代,江西南城人,进士,国了监,修道院助教。
万方雍:清代,江西宁义人,广东行走主事。
万绍修:清代,江西南昌人,甲武恩科进士。
万世美:清代,福建瓯宁人,进士,内阁中书。
万 云:清代,浙江仁和人,监察御史。
万 嵩:清代,顺庆府人,乾隆丁酉科解元。
万 岩:清代,湖广黄州人,乾隆庚子科解元,湖北教谕。
万 宝:清代,常州人,举人,浙江训导。
万 华:清代,云南江州人,浙江知县。
万 珍:清代,江西义安人,浙江知县。
万希和:清代,湖北人,举人,湖南知县。
万希煜:清代,湖北人,历广东知县。
万法周:清代,德安人,副榜,历湖北教谕。
万在衡:清代,浙江仁和人,监生,历湖南知县。
万云霞:清代,临江人,拔贡,历江西教谕。
万文选:清代,同川人,历陕西教谕。
万演光:清代,浙江临安人,举人,历云南教谕。
万朝宗:清代,湖广人,历江西训导。
万承宗:清代,湖广举人。
万邦彦:清代,顺天府人,历江西巡险。
万豫安:清代,顺天府宛平人,历广东巡检。
万人杰:清代,潼川人,资州学政。
万 诚:清代,涌州人,内阁中书。
万 达:清代,满州人,户部司员。
万其智:清代,江西人,康熙十九年,任职纳溪。
万 听:清代,湖广楚雄人,廪生。
万春壹:清代,湖北武昌府大冶县大塘村,万春贰之兄,御前指挥节度使。
万春贰:清代,湖北武昌府大冶县大塘村,万春壹之弟,保护靖江王抵粤抗敌。近现代 万 川: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博学能文,尤精绘画,擅长花鸟。用笔含蓄,色调柔和清新,富有天趣,为当时艺苑所推崇。有《绘事琐言》、《绘事雕虫》等绘画论著,影响颇大。
万玉山:名僧、气功大师。
万福麟:民国,国民党高级将军。
万 涛:民国,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烈士。
万家宝(曹禺):共和国著名剧作家,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万国权: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
万海峰:共和国成都军区政委。
万绍芬:共和国江西省省长、省委书记。
万贤国:湖南省澧县人,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理事、湖南省农学会与核学会常务理事、省光学会理事、省原子能农学会副理事长。
万 锦:江西临川人。任江西省抚州地区文联主席、党组书记。
万 一 :原名万梃森。河北昌黎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万联众:天津人。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被聘为人民日报社历闻函授部黑龙江分校常务副校长。著有《郭玲春新闻伯选评》《消息写作艺术技巧》两书。成表新闻论文70多篇。
万龙骧:高级工程师。河北枣强人。沈阳汽车制造厂副厂长。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沈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万 里:
万锡绂 红二十四军军长赫光,赫光(1902~1931),原名万锡绂,字季玺,
淮安万氏《百汉碑研拓本》经折装,折后纵445厘米,横27厘米,纸板骨装裱。现存42页,内有十五幅碑砚拓本和万立钰《百汉碑研斋石刻始末原由》一文,现收藏于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
经折中十五幅碑砚拓本,有缩摹秦刻石1幅(图1),即著名的秦绎山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缩摹汉碑11幅,即西狭颂1幅(图2),汉故小黄门谯君之碑1幅(图3),曹全碑碑文和碑阴各一幅,宋拓樊敏碑1幅(图4),校官之碑1幅,东海庙碑2幅,娄寿碑1幅,白石神庙碑1幅,孔文礼碑1幅;缩摹曹魏碑3幅,即魏受禅碑1幅(图5),范式碑碑文和碑阴各1幅(图6)。这些碑砚拓本每块都注明出处,有的还附有考证及流传经历,都是由万承纪缩摹,王应绶肖刻。万承纪和王应绶都是清代篆刻大家,对汉魏碑版有深厚的造诣和研究。故勾勒点画,剥落阙失,夫毫发不爽,神韵之超,刀法之工,均与原碑(拓)无二。百汉碑砚,集碑与砚合为一体,深具文化底蕴,是清代砚石珍品。但由于历史原因,此百汉碑砚早已不存。唯有百汉碑砚拓本,由淮安万氏所收藏,虽历经战乱多有损伤,但仍流存于世。
《百汉碑研斋石刻始末》(图7、8),共3页,每页纵21厘米,横17厘米,是清末民国人士万立钰的手笔,出自其所收藏的《百汉碑研拓本》。万立钰(1851-1944年),字远之,号筱庵、小安、小庵,祖籍江西南昌。清嘉道年间,因伯祖父万承纪和祖父万承紫来淮为官,遂迁居淮安清江浦。自此以后,万氏世代在淮为官,如万青选曾三任清河知县,在淮为官三十多年,是淮安清江浦之望族,其子弟有的任知县,有的做幕僚,也有的任职河淮漕盐等机关。咸丰元年(1851年),万立钰出生于江苏淮安清河县(今淮安市清河区),为中河通判万承紫之孙,淮安府同知万青选(1818-1898年)之子,开国总理周恩来之舅父。成年后万立钰长期从事水利工程,曾任江北运河总办,因排行第八,世称“万八太爷”。他精于水利,据说能根据河水的颜色,来断定泥沙含量和上游来水的多少,对乡邦水利颇有建树,是民国年间淮扬一带的水利专家。在业余生活中,他善书法,工铁笔,治印具浙派风格,同时擅长梅兰竹菊等花鸟画,有《求是斋印草》存世。
《百汉碑研斋石刻始末》,约690字,是万立钰用行楷写成,其书以赵体为骨,兼魏碑意。书法娟秀疏朗,秀逸生动,是一件颇具历史意义的作品。文中记载了百汉碑研斋石刻的曲折历程,感情真挚,蕴含丰富,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表达了对先祖的恭敬及敬畏。读之无不令人感慨,深知此石刻之艰辛,拓本之珍贵。其文曰:
逊清(乾)隆、嘉(庆)朝,海内工篆隶精刻画者,已浩如渊海。而其中胎息高古,直追秦汉,固不乏人。如百汉研碑之独树一帜,诚不数数觏也。太仓王子若先生应绶,世其家学,邃古精深,於书画篆刻,靡不冠绝一世。先伯祖廉山公,官南河时延入幕中。出所藏旧拓、秦汉碑版,与之讨论研究。选择百种,按碑式琢研。公暇缩摹研背,属子若肖刻。至字迹之相似,固已神乎技矣。其剥落残损,无不与原碑毫发无爽,真可谓巧夺天工也。刻未竞,廉山公弃养於南河官署。张芥航河督延子若携石研下榻于河署荷芳书院。又数年,始续刻成。先祖荔云公时同官南河,遂以研石送归荔云公。荔云公请谒芥航河督,叙其续刻原委,署名研碑之末。芥航河督辞曰:“余与廉山,虽曰同僚,针芥契合,不啻昆弟。所以延子若续刻成者,成其志也,非希借此留名於后世耳!”荔云公感泣受之,备精拓者拓百部,选送芥航河督二十部,家存十部,余均分赠京外年世戚好诸公,研石为廉山公嗣午庵先伯携去。午庵公移寓浙杭时已失其二,由杭来浦又失其四,共少六石。后为午庵公质千金以济家资,潘芸阁副河督以二千金赎归芜湖,遭粤逆之乱悉毁於火。钰归试南昌,遇芸阁副河督第六嗣梅樵世丈,始知灰烬之余仅存五十余块。噫斯,诚招造物忌耳。按百汉研碑,计正碑及碑阴连跋石二块,共百二石。世间流传全部拓本百二石者,只荔云公初拓之百部,午庵公二次在苏拓者即少二石。再拓者又少四石,归芸阁副河督所拓者亦仅九十四块,毁於兵火后则存残石五十余块,其中间有具全碑形式者,而字迹中复多残损。是初次完全拓本,家藏之十部毁於兵火,一无所存。其余之数,经数十年刀兵水火,又不知消没几何?得之固属不易。即不完全拓本,得之亦属不易。细审此十六碑,拓工精美,精神完足,似系初次拓本所残零者,虽云吉光片羽,尤当宝贵,而什袭焉。并因海上石印拓本,跋语皆失真实,故将百汉研斋石刻,始末原由特志之。以告后之子孙。毋贻数典忘祖之憾云尔!
落款为“丙辰仲秋八月晦日,筱庵立钰谨志於袁江求是斋,时年六十有六”。下钤“立钰私印”白文印、“小庵” 、“生于辛亥”赤文印。此“丙辰”为1916年,“袁江”是江苏淮阴。“生于辛亥”是万立钰之闲章,辛亥年(1851年)是他的出生年份。
百汉碑研斋石刻是砚之珍品,但在琢制过程中却充满坎坷和艰辛。文中的“廉山公”,即万立钰的伯祖父万承纪。万承纪(1766-1826年),字畴五,号廉山,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举人,自嘉庆十九年(1814年)来淮任山阳(今楚州区)知县起,以后就一直在淮为官,历任淮安知府、海防同知、外河同知。清代,淮安是河工和漕运重地,黄、淮、运交汇于此,运河畅通是头等大事。他曾将宋人灌塘法用于运口,一度解决了漕运雍塞的难题,颇受时人称誉。在业余文化生活中,他诗文皆工,博综群籍。其篆法似李阳冰,篆书、行草精妙,绘画得北宋诸家之长,此外还雅尚文物书画、金石收藏。清乾嘉以降,碑学大兴。是时书法家以碑学为宗,成为时尚。作为书法家、金石家的万承纪顺时代之流,秉时尚之风,礼聘篆刻名家王应绶,将家藏汉魏碑拓缩刻于端砚之上,实现古碑和名砚的有机结合,成为一代收藏佳话。此百汉碑研斋石刻是由万承纪缩摹,王应绶肖刻,万承纪就是百汉碑研斋主人。王应绶(1788-1841年),字子若,江苏太仓人。清初“四王”之一王原祁裔孙。他世承家学,工篆隶,精铁笔,善画山水。文中的“张芥航”(1776-1835年),名井,号畏堂,陕西肤施(今延安)人。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历官内阁中书、江南河道总督。能诗会画,曾与金石名家钱泳勒石《澄鉴堂法帖》,亦是位书法碑版的爱好者,时在淮安任河道总督,和万承纪是同僚至友,二人“针芥契合,不啻昆弟”。当万承纪去世后,为成其志,故“延子若携石研下榻于荷芳书院”,续刻砚石。(“荷芳书院”,为河道总督府之建筑,现在河署之旧址,淮安清宴园内,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此百汉碑研斋石刻起于淮安外河同知署,终于淮安荷芳书院,至始至终都在淮安南河官署内,所缩摹的汉魏碑拓也都是淮安所收藏,故和淮安有密切关系。它历时六载,是万承纪、王应绶、张井三人完成的。如果没有河督张井之续刻,此百汉碑研必定夭折。因此,河督张井厥功至伟,文中记录了其不计名利、坚持作序的话语,令人十分敬佩。
百汉碑研斋石刻的琢制备尝艰辛,但刻成后不久即遭遇劫难,至今已片石无存。文中的“荔云公”,即万承紫。万承紫(1775-1837年),字荔云,又字渊北,号碧香居主人。是万承纪之胞弟,万青选之父,万立钰之祖父。他精鉴赏,好书画,喜文物书画收藏。于道光初年来淮上,历任外河同知、中河通判、桃北同知。时任南河总督属下的中河通判,故河督张井“遂以研石送归”。文中的“午庵公”,既万承纪之子万启封,是万立钰之族伯,曾在浙江缙云县任职。任职期间,曾将百汉碑研斋刻石携往浙江,在旅途中散失六石,后又将石刻“质千金以济家资”。文中的“潘芸阁”,即潘锡恩。潘锡恩(1785-1866年),字芸阁,安徽泾县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道光五年(1825年)署文渊阁直学士,奉旨稽察觉罗官学。不久任南河副总河。因在副总河任上,和万承纪相友善,故“以二千金赎归”刻石,以全故友之志。文中的“梅樵世丈”,即潘锡恩之六子。文中记载了百汉碑研斋石刻流传之状况,特别在安徽泾县潘氏约园中,因太平天国战乱而毁灭大半,余者也陆续流失。多少人的辛苦毁于一旦,令人十分惋惜。
百汉碑研斋石刻已损失殆尽,其拓本在晚清时就非常难得,据载“都肆中偶有数纸,价辄数十金”。其盛誉之隆,由此可见一斑。由文中得知,百汉碑研斋拓本最早由万承紫捶拓,全本102幅,成书100部。以后,万启封、潘锡恩又先后捶拓,但因砚石的失落而缺失。在这些拓本中,以万承紫所拓的初拓本最精最好。装裱后送河督20部,家藏10部,余者分赠亲友至好。但这些拓本大多在动乱中散失,如万氏家藏的10部就在庚子之乱中化为灰烬。庚子后,万青选又将其父万承紫初拓残零者整理装裱,成此《百汉碑研拓本》。此拓本虽仅存拓片15幅,但“拓工精美,精神完足”,“虽云吉光片羽,尤当宝贵”。故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是百汉碑研斋石刻的历史见证,代表了清代砚刻的艺术水平,凝聚了淮安万氏三代人的心血,非常难得。
万氏家族从古至今最出名的人物有哪些?
本文2023-10-17 03:36:5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71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