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长篇小说:《北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1收藏

葛亮长篇小说:《北鸢》,第1张

葛亮长篇小说:《北鸢》

 两届《亚洲周刊》十大小说奖得主、当代华语界极具大师潜力的小说家──葛亮首次叙写祖辈故事,工笔再现民国“清明上河图”。

 内容推荐:

 《北鸢》起笔于民国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的成长,

 收束于上世纪中叶。将波诡云谲的民国动荡史寄予两个家族的命运沉浮,书写中国最为丰盛起伏的断代。

 人生一线,恰似风筝。命运漂浮无着,人亦应有自己的主心骨。政客、军阀、寓公、文人、商人、伶人,书中上百位经典民国人物,进退于沧桑。群落交织,浑然磅礴。文笙在大时代的风云中辗转历练,且行且进,最终尘埃落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来处,了解来处,才知道自己的去向。在故事的日常精微与家族兴颓里,藏着我们过去以及未来的影子。

 作者简介:

 葛亮,原籍南京,现居香港,任教于高校。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作品出版于两岸三地,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谜鸦》《浣熊》《戏年》,文化随笔《绘色》,学术论著《此心安处亦吾乡》等。部分作品译为英、法、俄、日、韩等国文字。

 曾获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作品被收入“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入选2008、2009、2015年“中国小说排行榜”和“2015年度诚品中文选书”。长篇小说《朱雀》获选“《亚洲周刊》全球华文十大小说”。2016年以新作《北鸢》再获此荣誉。

 媒体评论:

 《北鸢》令我惊艳。许久没读到这么精彩的小说了。葛亮所写的那个时代,正是我生活过的。我幼年就生活在军阀、梨园之中。葛亮如此年轻,竟写出那个时代的小说,可想像他所付出的努力和时间。感谢这部作品将我带回我最怀念的岁月。

 ——知名作家聂华苓

 葛亮是当代华语小说界最可期待的'作家之一。一种属于葛亮的叙事抒情的风格,已经隐然成形。当代作家竞以创新突破为能事,葛亮反其道而行,遥想父祖辈的风华与沧桑,经营既古典又现代的叙事风格。他的小说美学以及历史情怀独树一帜,未来成就必可期盼。

 ——哈佛大学教授、旅美文学评论家王德威

 葛亮以家族记忆为理由,淡化了一部政治演化的民国史,有意凸显出民国的文化性格,成就了一部当下表现民国文化想象的代表作。这也是20世纪历尽创伤的中国要中兴复元的“一线生机”。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

 作者的少年成熟令人惊叹。

 ——韩少功

 葛亮是非常敏锐而细腻的作家,有宏大的叙事企图,文字干净冷隽,运用白描推动内在的叙事情节,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技术。

 ——张大春

 葛亮一直都是在用善良的目光看世界,因此他笔下的角色,很容易牵动读者的心。那是一种隐没的深情。

 ——张悦然

 目录:

 序 此情可待成追忆——陈思和

 自序 时间煮海

 楔子

 第一章

 孩子 /抓周 /天津 /立秋 /寓公 /家变 /

 第二章

 新年 / 侨民 /祖先 /先生 /青衣 /风筝 /

 第三章

 少年 /本命 /熙靖 /医院 /雅各 /故人 /

 第四章

 秘密 /姐姐 /清明 /

 第五章

 远行 /耀先 /克俞 /万象 /思阅 /

 第六章

 慧容 /重逢 /和田 /蛮蛮 /

 第七章

 杨楼 /归来 /流年 /

 第八章

 盛世 /流火 /苏舍 /江河 /

 尾声

;

75分,一刷后很喜欢,但细读之后挑刺的心思也就冒头了。入坑撒野,一是因为好看的同人插画,二是因为倒霉死勒的配音,三是顾飞这个角色实在太戳我,一咬牙一跺脚,我这个素来攻受洁癖的受妈就狠狠心入了坑。读前我做了大量的心理建设,也一定程度上拔高了自己对这本书的期待,最后,这本书无疑是让我很惊喜的,一本耽美小说可以撕掉耽美的标签,走向青春文学的范畴,这实在不容易,也很依赖作者细腻的文字与鲜明的角色。

不过,或许正是因为比起丞哥我更喜欢大飞吧,越是回味,就越能发觉这两个需要在剧情中对标的男主角,在人物形象的厚度上差异悬殊。对于互攻文来说,这挺让人难受的。因为这代表着男主之中有一方更倾向于工具人的角色,对于大飞来说,他承载的最多就是剧情冲突,相比之下,丞哥的性情要更张扬而鲜明得多。

剧情大后期的展开十分仓促,不仅没有继续对蒋丞的家庭进行探讨,也没有引导读者去发现顾飞掩藏在奉献性人格下的真正的“自我”。大飞总是说,丞哥,是你把我从钢厂带了出来,是你让我摆脱过去做我自己,可是,外面的世界对于大飞而言到底是什么样的?大飞的自我又是什么样的?这些,作者几乎没有涉及。

大后期,包括番外,都在不断地渲染这段追光之恋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可面向过去的叙述总是会腻的,在他们的爱情之外,尤其在顾飞身上,我看不到除了前期的压抑沉郁,中期的敏感深情之外的东西。他的勇敢,他的不忿,他在精神世界上与蒋丞的共鸣和依恋,倘若写好,都是可以让这本书在青春文学范畴内更进一步的。萌点太散,不能聚合成更有高度更为概括的人格,是为顾飞这个角色塑造中的缺憾。

是顾飞拉我进坑的,我格外关注他在这本书中的表现,一直到分手复合桥段,他都是那个让我喜欢得心里发痒的大飞,但从草原剧情开始,摆脱旧日鬼魂的他似乎突然失去了闪光点,他还是很好,细腻温和适时适度,可在这之外呢?除了他对蒋丞依然的爱,其他设定似乎很难吸人眼球了。而丞哥依然夺目,蒋丞的形象是立得相当稳的,虽然在深层次上稍显欠缺,但他个性中的进取之心,他不畏一切的勇气,也足以振奋书外的我们。

在耽美小说中,尤其校园文里,撒野是很优秀的作品,但拿到青春文学范畴内,拼一拼怅然,拯救,对未来的追求,撒野的救赎就很显乏力了。越是想到这一层,越是想去写同人,把我想看的东西都补齐,可惜笔力不足脑力的也不够,只好抱着这些隔靴搔痒的缺憾,继续不那么真诚地喜欢而已了。

———————-以下微博部分发言,偏碎碎念,营养不多结构不好可以不看——————-

这和主角视角站在哪一方似乎有着很大的关系orz,因为口味比较挑,大火的耽美小说我看的不多,但,我看过的小说里最火的几本,沈巍和蓝忘机都很偏向于“工具性人物”,比起与他们搭对手戏的受菌们来说,给人印象最深的基本就是深情人设了,尤其是蓝忘机同学。mx在剧情的把握上还是欠点火候,到了小说的后半段,这个本来很应该很具有世家公子风范,很有个人魅力的男二基本只剩下天天与其密切相关(叹气)。无意拉踩,书都是很不错的,这些人物我都挺喜欢的,就是单纯从创作角度谈谈这些隔靴搔痒的感觉。

再来看顾飞,与前两者相比这个人物的多样性无疑是十分优秀的,他身上有很强的反差感,表面上放弃自我,暴躁,混不吝,实际上最是敏感心细,花活一堆。在阅读撒野时,顾飞的克制,压抑,与他适时适度的撒娇和小小的嚣张都让我十分动容。浅薄的文字根本无法写出我对他有多喜欢,那个他,会为了一段看不到希望的恋情辗转难眠,深夜里给自己的男朋友治一个晴天娃娃,会为了初体验翻来覆去看一张狗爬字记下来的笔记,然后坐在凳子上,或站在了楼道里,雀跃着又很耐心地等。 他的奉献型人格也引着整个故事走向最大的高潮。 沼泽中的眷恋,无可取代,可惜无权拥有。这些迷茫的未来使书中前半段的puppy love也叫人心酸。童话故事最担不住一句“如果”,眼前的光是真,可背后的深渊也是真。在灰暗的世间,越是纯真的爱,越像在覆着薄冰的湖面上跳舞,不知何时就会坠入河中。 这样的大飞,这样的“撒野”,无疑是令人难忘的。

但是,与前几篇文中的深情人设类似, 这种压抑+深情的人设似乎, 也很薄弱啊。 或许是大飞性格过于内敛,过于克制了。但确实,大飞的角色设定目前来看是很难上升为“人格魅力”的。 来看与他对戏的蒋丞选手,丞哥身上有种别样的可爱,张扬而明媚。从造星的角度上讲丞哥一定是个特别好“找点”的人,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经纪公司,那包装蒋丞要比包装顾飞容易得多。 所以,在看复合后的剧情时,我忽而会有些难言的乏力感,是的,还是很甜,丞哥还是很可爱,他们的相处模式还是很自然很戳,但是在人物完整度上是否还是缺了点什么呢? 大飞在后段一直说,遇见了蒋丞,他才能从那个小钢厂出来,丞哥是他的光。 身为小读者和大飞迷妹的我实在是觉得这样的发言让我很无力啊。

在我看来,作者对后半段的描写不该过度集中于“跟着光”。 在顾飞和蒋丞身上,有一种共有的东西,那就是“不信命”,且这一点在二者身上都有着十分有趣的表达。对丞哥来说,是他在接触了外面的世界后不敢置信自己的基因竟然来自于钢厂;对顾飞来说,是他满身才华却受家庭的牵绊无处施展,他之所以那么喜欢丞哥,就是因为丞哥代表了“外面的世界”。这些在文中都有体现,可后期大飞的人生追求,感觉基本只剩下了丞哥,虽然爱情很纯粹很伟大,但这种不完整还是让我很难受。蒋丞和顾飞的爱情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很真实很能让人共情的角色,如果后段剧情不要集中于爱情的难能可贵,而是二人在精神上的共鸣,以此来呼应他们相互救赎的爱情,那应该会更好。 拯救了大飞的不是蒋丞,而是他自己。 正因为他是这样的顾飞,他才会被蒋丞救赎。 精神共鸣独一无二我不信命才是我看这篇时最最期待的

总之,和蓝忘机的情况有些类似吧,萌点一堆但是有点散,除了身上埋伏的矛盾冲突以外,这些性格设定没有集中成更高一层的特质。 单纯从迷妹角度,我可以变着花样夸顾飞停下来算我输。可是,话说着一百个哈姆雷特,但读者从情节中脑补了什么是一回事,作者包装了什么是另一回事。在我心里顾飞的形象立住了,但后段的剧情我真的有隔靴搔痒的感觉。

初读后,我深陷在少年恋情的滤镜里拔不出来,那时的想法就是,撒野有毛病吗?没!有!(除了互攻,但是互攻在这里也很自然) 豆瓣五星有毛病吗?没!有! 细想加选段二刷后, 还真有。 甚至,虽然人设和内核上更胜一筹,但完整性和整体节奏上,明显不如《竹木狼马》。 我现在只想打四星了。 还是很喜欢的!只是,有缺憾。 对于小说来说缺憾太正常了,大部分严肃文学喷起来也很多槽点,葛亮的北鸢有姐妹讨论下吗2333 只是对于互攻这种不依靠攻/受控属性偏好,要求男主二人人物属性上足够对标的文来说,虽然知道,平行世界的大飞和丞哥一定会好好在一起, 还是会很意难平啊。 我好像嫌公司对我崽不够好的毒唯啊。贼拉zqsg的那种。

如果觉得我说的不对的话欢迎反驳啊!或者说我相当期待姑娘们的反驳啊!我,丞飞党还更喜欢顾飞,读着读着有了这么个感受,实在堵心orz 本篇是尽量不带滤镜的单纯对撒野创作的讨论。感谢批评拒绝你行你上。

《北鸢》(葛亮)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K0rlSN4mQchmh5-BiftKA

提取码:1234

书名:北鸢

作者:葛亮

豆瓣评分:78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0-1

页数:490

内容简介:

《北鸢》起笔于民国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的成长,收束于上世纪中叶。将波诡云谲的民国动荡史寄予两个家族的命运沉浮,书写中国最为丰盛起伏的断代。人生一线,恰似风筝。命运漂浮无着,人亦应有自己的主心骨。政客、军阀、寓公、文人、商人、伶人,书中上百位经典民国人物,进退于沧桑。群落交织,浑然磅礴。文笙在大时代的风云中辗转历练,且行且进,最终尘埃落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来处,了解来处,才知道自己的去向。在故事的日常精微与家族兴颓里,藏着我们过去以及未来的影子。

作者简介:

葛亮,原籍南京,现居香港,任教于高校。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作品出版于两岸三地,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谜鸦》《浣熊》《戏年》,文化随笔《绘色》,学术论著《此心安处亦吾乡》等。部分作品译为英、法、俄、日、韩等国文字。

曾获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作品被收入“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入选2008、2009、2015年“中国小说排行榜”和“2015年度诚品中文选书”。长篇小说《朱雀》获选“《亚洲周刊》全球华文十大小说”。2016年以新作《北鸢》再获此荣誉。

豢龙之后,儒家大者-----------董

董姓

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董姓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传黄帝的已姓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飂叔安的儿子董父,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封之于鬷川(今山东定陶县),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董姓的另一支是在周朝时出现的,据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春秋时,周大夫辛有的两个儿子到晋国,与籍氏一起主管晋之典籍,因其职责是“董督晋史”,所以也称为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辛有的后裔,世袭晋国太史之职,至春秋时,有史官董狐,他不畏权贵,秉笔直书,被誉为“良史”。董狐的裔孙董翳,秦末被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在今陕西延安延河东岸),子孙遂居陇西(郡治在今甘肃临洮)。西汉时的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自广川徙陇西,裔孙徙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此外,董姓在汉代还分布于今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贵州黄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福县、信阳、灵宝等地。至隋唐时期,除上述地区外,今安徽、湖南、江苏、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也都有董姓的居住地。

唐代的《元和姓纂》记载董氏有四个郡望:即陇西、弘农(今河南灵宝)、河东、范阳(今河北涿州)。此外还有济阴(今山东曹县)。唐末,固始(今属河南)的董氏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明代以前,董氏已遍布江南各省。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董氏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历史上出自董姓的名人很多,西汉有哲学家、经学大师董仲舒,广川人,武帝采纳他的建议,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还有云阳(今陕西淳化)人董贤,因貌美,为哀帝宠幸,22岁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父、弟、岳父等均官至公卿,拥有家产万贯,贵倾朝廷。东汉初有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圉镇)人董宣,因拒不向邪恶低头,被光武帝呼为“强项令”;东汉末陇西临洮(今甘肃氓县)人董卓,189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太师,后为王允、吕布所杀。三国时南郡枝江(今属湖北)人董和,与诸葛亮协力辅佐蜀后主,居官20余年,死时家无檐石之财;其子董允,蜀后主时任黄门侍郎,颇得诸葛亮信任,常谏诤后主过失;还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董奉,善医道,为人治病不取钱,治愈者使裁杏树,数年达万株。后人用“杏林”颂赞医者,即出于此。北魏时有出使西域的外交家董琬。唐代有德宗时的宰相董晋,还有琴家董庭兰。五代南唐有著名画家董源。辽代有农民qiyi首领董庞儿。金代有戏曲作家董解元。明代有抗倭名将董邦政,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秦淮名妓董小宛。清代有文学家董说,画家董邦达,晚清将领董福祥。近现代有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宁都qiyi***之一董振堂,解放战争中的战斗英雄董存瑞。董姓可谓名人辈出。

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一、姓氏源流

董(Dǒ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颛顼后裔董父精于饲龙,很得帝舜的赏识,故赐董父以董为姓,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

2、出自官名。据《姓氏急就篇注》所载,周朝有大夫辛有,其二子在晋国任职太史,董督晋国典籍史册,子孙世袭官职,并以官为姓氏,称为董氏。

3、其他源流。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便有以董为姓者。另外,朝鲜族等也有董姓。

得姓始祖:董父。颛顼帝的己姓之后,廖叔安有一子叫董父,他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于是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舞蹈。帝舜非常高兴,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省定陶北)侯,还赐他以董为姓,其后代就以董姓自居,董父也被尊称为董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董姓出于同一宗源,均为高阳氏颛顼帝之后裔。据史料所载董姓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三个地方。秦汉时,董姓在今山西、甘肃、河北、河南较为集中。另外,陕西,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后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甘肃、山东两地董姓发展成当地望族。这一时期,据史书所载的董姓族人繁衍迁徙情况有:出自晋国太史一支的辛有后裔董狐裔孙董翳被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后其子孙又迁居陇西(今甘肃临洮);西汉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由广川迁至陇西,后人又迁往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百姓四处流散,大举迁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徙而来者。隋唐时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时期,福建、广东又有董姓迁居者。又唐代固始(今属河南)人陈yuanguang父子开漳入闽及王潮、王审知入闽时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迁,浙江余杭一带此时出现董姓族人。明清之际,台湾、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均分布有董姓居住者,董姓这一时期可谓遍布海内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冀、豫、晋三省,占董姓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滇、鲁、辽、浙、川、鄂、六省又占百分之三十八,而冀居住了董姓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一,为董姓第一大省。董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一。

三、历史名人

董 狐: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

董 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今河南杞县),董仲舒五代孙,东汉著名良吏,光武帝时为洛阳令,敢于搏击豪犟,为民作主,京师震栗,光武称其为‘强项令’,豪犟贵戚莫不畏惧,号其为“卧虎”,民间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七十四岁死于任上,只一床旧被覆盖遗体,家中尚存大麦数斛,破车一辆。光武闻知十分伤感,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下诏以大夫之礼葬之。

董 贤:字圣卿,云阳(今陕西淳化)人,西汉大司马。他22岁时就被哀帝宠幸,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家族在当朝显赫一时。

董 和:(?-220)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汉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事多年,许多建议被诸葛亮采纳,为官二十余年,外牧殊域,内干机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爱戴,与少数民族交往,‘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诸葛亮对董和的高风亮节称赞不移:“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董 允:(?—246)字休昭,董和之子。秉承了董和的高风亮节,是时人所称的蜀中四英之一(诸葛亮、董允、蒋琬、费祎)。对董允的忠诚与才干,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给予了肯定,并力推董允主持“宫中之事”,董允受命,忠勤不懈,对后主言行,极尽诤湅之责。董允官至侍中、辅国将军、尚书令、大将军附贰等,文官武职集于一身,地位显赫,但他一身正气,正直不阿,治理蜀国业绩显著,深得民心。

董 奉:董允之孙,建康董氏之祖,游闽中,后居庐山,为一代名医,治病不取利,使之种杏,久成杏林。为今医界称为杏林由耒。

董 诰:(1740—1818)董邦达之子,乾隆二十八年中探花乾隆帝将其改为二甲弟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累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擢文华殿大学士(宰相)。他通晓军事,台湾、廓尔喀平定也列名功臣。在和珅当权时代,他与王杰独不与其苟合。嘉庆帝铲除和珅时他也发挥了较重要作用。他与其父一样都是当时有名画家精书法、善绘画。他五次归还故里,生活简扑,平易近人从不倨傲,深为邻里称道。终年七十九岁。嘉庆二十三年致仕归家,十月去世。父子历事三朝,虽身居显要,但两袖清风。嘉庆帝哀诗中云: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田庄。

董 源:(?—962)一作董元,字叔达,钟陵人(今江西进贤),一说江南人。五代南唐画家,南唐中宗时曾任北苑副使,世称董北苑。。工山水,尤擅溪桥、渔浦、洲渚交相掩映的江南景色。用披麻皴法画山水,平淡天真,后又巨然承其风格,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亦善画牛、虎、人物,传冯延巳曾将其所作古代美人画屏误为挡道宫娥而不敢入谒中主。

董 槐:(?—1262)宋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字庭植,嘉定十六年进士。嘉熙间历提点湖北刑狱、知江州、潭州,平息常德兵变,救济南来江北流民,甚著政绩,整肃军纪,加强训练。六年(1246)任权广西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协和西南少数民族,与交趾建立友好贸易关系。宝佑三年(1255)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以整顿纲记为急务,为改革旧制,报效国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而得罪了许多大臣,因此嫉之者甚众。次年罢相,为佞臣丁大全派兵廹逐,避居湖州南浔。旋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洞霄宫,隐居富阳北郊阳波湖董家弄。其子董丽,为宋驸马,在元乱中尽节。今其后裔大多定居浙江富阳北部山区。部分定居江苏丹阳。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董小婉:著名才女,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丽,善书画,通诗史,后来嫁给清代著名文学家冒襄为妾。

董邦达:(1696—1769)浙江富阳人,因政绩卓著,累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又是著名画家,以善画山水而著称,画凤苍逸古厚,其绘画艺术誉满京华,乾隆帝特命他主持皇家画院,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是继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之后又一董氏大画家,合称为三董 。与曹雪芹有深交,并为他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写过序言。终年七十四岁。

董遵诲:(926—981)涿洲范阳人(今河北涿县)。武艺绝人,能挽强命中。后汉时随父宗本从契丹南奔投刘知远。后周时从世宗攻北汉、后蜀、南唐,以功至骁武指挥使。宋初太祖重用,从慕容延钊平李筠,乾德六年(968)授通远军使,太宗时兼领灵州巡捡,在环州(斤即通远军,治今甘肃环县)十四年,团结各族酋长,使各守封疆,无所攻扰。

董其昌:字思白、号玄宰,松江华亭人(今上海松江)。明万历十七年中进士,为官不辟权贵,不徇私情,从庶吉士、翰林编修官至礼部尚书,以太子太傅致仕,终年83岁。他是明代著名画家,以他为代表的“华亭派”在山水画方面影响尤大。他是书画的创作、收藏、鉴赏方面的大家。有关书画理论著作也很多。他的画法自成风格:柔中有骨力,转折灵变,层次分明,蕴蓄丰厚,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以平淡天真取胜。他在篆刻、书法 上也称为一绝。

董解元:金朝时戏曲家。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董振堂:(1895-1937)河北新河县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将领之一、宁都qiyi***之一。1923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七十三旅旅长。1931年12月与赵搏生率部发动宁都qiyi,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红十三军军长,后任红五军团长等职,1932年加入中国***,1934年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1月20日在甘肃高台与国民党军作战中牺牲。

董存瑞:(1929-1948)河北怀来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多次立功受奖,1946年加入中国***。1948年5月26日在解放热河隆化战斗中舍身炸碉堡壮烈牺牲。朱德为他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陇西郡:战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南)。西汉时相当今甘肃东乡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魏移治襄武(今甘肃省陇西南)。北魏时相当今陇西县附近地。

济阴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分梁国置国,后改为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相当今山东省菏泽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区。

2、堂号

直笔堂、良史堂:春秋时候,董狐是晋国的史官,他写史求实存真,不怕权势。晋灵公被弑,董狐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孔子夸奖他是“良史”。

此外,董氏的主要堂号还有“豢龙堂”、“陇西堂”、“正谊堂”、“三策堂”等。

董邦达 ,雍正元年(1723)拔贡。七年,乡试中式,经刑部尚书励廷仪保举,以七品小京官在户部行走。

十一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乾隆二年(1737)散馆,授为编修。次年典试陕西。

六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时方修《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诸书,奉命入内廷襄事。旋授中允,充日讲起居注官,晋侍讲,再晋侍读学士,入直南书房。

十二年,授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十月,遭母丧回籍。

十四年,春,服未及阕,诏以素服入直内廷,服阕补原官。

十五年,迁礼部右侍郎,调工部,旋调吏部,充经筳讲官。

十八年,主持江西乡试。此后,多次扈从巡幸,充殿试读卷、经筵讲授、武会试总裁等官,补授都察院左都御史,署翰林院掌院学士,迁工部尚书,转礼部,复转工部,赐紫禁城骑马。

三十四年,以老乞休。是年七月,以疾卒,赐祭葬如例,谥曰文恪。墓在富阳新桐乡(今三山镇)新店村,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邦达工书,尤善画。篆隶古朴;山水宗元人,多用枯笔,而气势磅礴,生面别开,乾隆帝为之题志者甚多。乾隆二十三年(1758)腊月二十四日,邦达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宗室敦诚家聚会,谈竺论画,一见如故,曾为曹氏所著《南鹞北鸢考工志》题签并撰序言,传为佳话。清中期著名画家钱维城、曾师从于他。董邦达长子董诰亦是名画家。

让义与利统一于一项事业之中:

胡德平是从事统战、民营企业和光彩事业工作的。其中,统战、光彩事业的核心是义善之举,美德之举,属“义”范畴,而其中的民营企业则是市场之举,利益之举,属“利”范畴。而胡德平业余从事的《红楼梦》及《废艺斋集稿》的研究,是一种学术上的工作。胡德平却将统战工作、民营企业、光彩事业、《红楼梦》和《废艺斋集稿》的研究这些看起来自相矛盾、相互冲突的“义”“利”之争巧妙地聚合起来,合理地统一于自己的言与行、正业与副业之中。

胡德平说,曹雪芹的《废艺斋集稿》中第八册《南鹞北鸢考工志》是专门为那些求助的朋友、穷苦人、盲人、残废人“谋之以技艺”的自养之道。曹对弱势群体的女性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男尊女卑的宗法制度和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给予了明确的是非辨别,这些都是曹的人生态度。而曹的态度,不能不影响这位研究红学的专家,也成为他工作为人的一种精神。

胡德平在全国工商联工作时,曾于1995年10月接待日本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稻盛和夫先生,在欢迎宴会上致词时他说,中国的墨子曾说过“兼相爱,交相利”的话,这句话既是同义语,又可以互为引申,互相补充,二者共生共荣,共同发展。胡德平的义利观,既是中国墨子思想的继承,更是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特色。 寻根缘由

1989年4月15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京病逝,按其临终遗嘱,他的骨灰安葬在江西省共青垦殖场——这是他生前倾注了不少心血和充满感情的地方。 这年5月胡德平,在万众悲悼的气氛中,离京南下,到共青城落实父亲的骨灰安葬事宜。以遂父亲临终遗愿。

1989年5月23日,胡德平在省委接待处张处长的陪同下,从南昌来到高安县统战部。他翻阅了星子华林胡姓家谱,得知星子华林胡氏最早是从高安华林迁去的。于是转道来到高安。他翻阅了《高安县志》,询问华林乡有哪些地方姓胡。1989年5月24日,胡德平与陪同人员一行5人,挤在一部小车里,胡德平透过车窗看着和风丽日下的田园风光,不时向同行人员询问一些有关当地的风土民情、经济物产问题。

胡德平的朴实随和、开朗健谈、好学不倦,在陪同人员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据易锦荣介绍,胡德平在高安的2天时间里,除了吃饭、休息,手里一直没离过书、没离过笔,尽可能了解当地的历史和现状。 2013 年 12 月 28 日下午,“思想中国” 2014 迎新联欢会在北京西苑饭店举行。这次活动由胡耀邦史料信息网、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主办,北京锦都艺术中心、远见传播、北京建研律师事务所协办。 胡德平现场演唱亲自作词的歌曲《红楼风筝》,“大地春回花木鲜,红楼凤筝飞九天,借力好风百花洲,恰似清江入粉流”,将联欢环节推向最高潮,并开启了随后的思想交流活动。

葛亮长篇小说:《北鸢》

葛亮长篇小说:《北鸢》  两届《亚洲周刊》十大小说奖得主、当代华语界极具大师潜力的小说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