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荣起为什么和马家不亲?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郭荣起为什么和马家不亲?,第1张

郭荣起跟马家的一些传闻,和所有跟他有关的传闻一样,都是当事人性格决定的。

郭荣起是马德禄的亲徒弟,按理说跟马家应该挺亲近的。

但旧 社会 相声师父教徒弟都是连打带骂,而且还要当几年免费劳动力。郭荣起既然是学徒,肯定也没好果子吃,对师父多多少少也有一些怨恨。但因此恨上整个老马家也不至于,常连安打徒弟都跟打铁似的,人老常家反而在相声界人脉最广。

再说了,郭荣起最开始也不是拜马德禄,他爸爸郭瑞林是把儿子交给李瑞丰教导。结果李瑞丰觉得郭荣起不开窍,做不了这行。郭瑞林这才把儿子转给了马德禄,所以郭荣起应该感谢马德禄收留自己,否则就真成扔货了。

再说了,师傅打徒弟天经地义,人给你赏饭吃,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像郭荣起这种开窍晚的,不打根本成不了才,而且马德禄不但打郭荣起,老爷子打马三立打得更狠,从这个角度来说,马三立跟郭荣起应该有共同语言才对,小哥两没事一起交流挨打经验,何其乐哉。

郭荣起跟马三立合作过《扒马褂》,一口一个三立哥哥,叫的多亲热。马三立就差点,一件破马褂穿着就穿着呗,死乞白赖往回要,还说人郭荣起脖子憨,要把脖领子撑坏,实在有够小器的。

后来马三立也找补回来啦,郭荣起爱抽烟,那年代物资稀缺,所以人人都节约。郭荣起烟瘾大只能省着抽,抽半截解腻歪,然后掐灭了揣兜里,待会瘾上来接着抽。结果有天团里开会,郭荣起烟屁没掐灭,在兜里着了。马三立坐在郭荣起后面看见故意不说,而且团长问是不是哪里着火了,马三立还主动说是自己烟没掐灭,已经处理完毕了。然后继续看着郭荣起兜里烟越来越大,把衣兜烧穿了才反应过来。

让你不还我马褂,用大衣兜来补偿吧!

说白了,相声演员能在段子里相互砸挂,私下互相开玩笑,这就说明关系不太差,至少也没啥大矛盾。

但外界还是把老马家跟郭荣起传的水火不容,原因就是很多事情老马家爱念叨,而郭荣起又是闷葫芦,什么都不回应,于是一边玩命抖零碎,一边一直静音,有些事就越传越悬了。

比如杨少华的师承,那是常连安给安排的,郭荣起这个妹夫肯定是应允了。后来马三立把杨少华写到郭荣起名下,并不是为了恶心郭荣起。郭荣起也从没否定过,只不过他不会像老马家父子那样到处嚷嚷,于是在外人看来,郭荣起好像是被按着头硬收了杨少华。

而马三立在燕春楼说郭荣起不孝敬郭瑞林,连最后老头送终也是徒弟侯一尘负责。这事情背后也有很多原因,一来郭荣起跟父亲关系一直很淡,再者郭瑞林去世的时候,郭荣起才22岁,他本来开窍就慢,22岁也不算角儿,能挣钱养活自己就不错了。以前徒弟给师父送终很正常,师父家人缺钱都是徒弟或者同行帮衬。焦德海也是张寿臣给出钱送终,而张寿臣父亲去世的时候,也是焦德海出的钱办白事,这在相声界都不叫事。

马三立晚年陪床照顾郭瑞林,这是马老有德,但也不能因此说郭荣起就不孝,这得听郭荣起本人解释才行,可惜郭爷就是不张这嘴。

郭荣起这方面跟他徒弟谢天顺一样,马志明跟谢天顺裂穴,也是马志明一直在念叨,说谢天顺要评级,上头不同意就裂了。这事情谢天顺到死都没回应过,所以到底怎么回事,只能信一半。

所以,郭荣起未必真的跟老马家那么不睦,只是关系不够亲密罢了。

郭荣启与马三立不怎么来往

郭荣启和马三立都是寿字辈相声艺人,两人年龄都小,都是门里出身,其中郭荣启的师父就是马三立的父亲马德禄,而马三立的师父则是周德山,马德禄和周德山都是相声八德之一,而郭荣启和马三立都成了年小辈大的寿字辈艺人,不少同龄人都得喊师叔。

相声界不少关系不好的也都是私下,至于矛盾也都没上台面,不过郭荣启和马三立的矛盾可以说是上了台面,因为电视采访的时候,说过这事。那就是马三爷的儿子马志明拜师的时候,按照相声界的规矩,马三立是寿字辈,马志明就是宝字辈,其拜师需要拜寿字辈的,但是马三爷年小辈分大,同龄的寿字辈大多故去了,所以拜师就成为难题了。

马三爷在采访的时候说到,等到马志明拜师的时候,寿字辈的不多了,有一个陶湘九,在福建太远,天津有一个郭荣启,不怎么来往。既然郭荣启和马家是这个关系,为什么不来往,那不是明摆着有矛盾呢?

在少马爷的采访中,少马爷也不否认地说,当时拜师,郭荣启也找不到人。同在天津,怎么可能找不到人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愿意去找,找了也未必有好果子吃,因为两家就有矛盾。

郭荣启和马三立的过节

郭荣启和马家有矛盾和过节的事,算是明摆的事。但是马三爷和郭荣启的矛盾并不算完。早年间,杨少华在常连安的撮合下,拜师郭荣启,但是并没有摆知,在旧 社会 ,摆知是要徒弟掏钱的,杨少华人穷,还耍滑,就没摆知,这事师父自然不好提,徒弟也就装聋作哑,能拜师到已经成名的郭荣启门下,杨少华这算是积累的福分,不过对于这个拜师耍滑的徒弟,郭荣启并没什么好感。

杨少华对于师父郭荣启自然也没尽到徒弟的义务,过节拜寿,逢年过节,也都因为穷和耍滑落下了,而相声水平也都是抖机灵、撒狗血,同行也不怎么认可,对于这个徒弟,郭荣启先生就不承认,当然也没有刻意否认,因为犯不着,但是毕竟自己师父没有承认,马三立却在编相声家谱的时候,将杨少华排在了郭荣启门下,有点自己承认,别人也得承认的意思,不得不说,这事做的有点故意。

而马三爷不是说马志明拜师,郭荣启也不怎么来往嘛,所以马志明的师承解决不了,但是郭荣启转身就收徒了谢天顺,也就是德云社师爷谢金的爸爸,足见,马家要想拜师郭荣启,也并不是郭荣启不收徒,而是两家人矛盾导致不可能拜师郭荣启。

郭荣启和马家矛盾的根源

郭荣启和马家的矛盾流传最多的便是郭荣启在马家学艺的时候受到虐待,这本来也是常有的事,但是估计马家当时家道中落,对于郭荣启也过于虐待了,甚至在当时行业默许下的徒弟条件上也过分加了一些,这才导致郭荣启对于恩师马家并无好感。

后来马三爷和郭荣启都成名了,但是马三爷明显 社会 地位要高些,也在一些场合说过郭荣启的不是,虽然郭荣启性格谦和,也没有回应计较,但是心里必定也不痛苦,两家关系也就不怎亲近了。

这是两回事。郭荣启和马家不亲,因为他学艺的时候受到了虐待。杨少华不被承认,是因为看不上杨少华的相声水平。

相声三大家常、马、侯,大家都懂同行同级别的人是怨家,他们是意争对手一定是面和心不合,这是人性。相声师徒如父子的是极少数现象,大多数就是那么一回事吧。郭荣起是常家人,常宝华还是马三立徒弟呢,就拜个门而已没啥师徒情。

以前的相声艺人也是普通老百姓,不是什么圣人,他们之间有什么矛盾很正常,有道德污点也正常。就像现在的 娱乐 圈比普通老百姓更乱。

相声界的事说不清道不明。所以干脆不去评价。不过听过郭荣起说的一段打麻将听着很棒。对人物的描述,故事的叙述,节奏的把控都很棒。

是常连安说和要郭荣启收杨少华为徒!本来郭答应了,奈何杨少华鸡贼不掏钱摆枝,收徒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事!没有引保代师,郭荣启为什么要承认他?退一步说就是郭承认,天津相声圈子也不会承认!

简单一句话: 李文华拜师被相声界某位权威人士阻挠 。而这位“权威人士”至今还是个谜团,能真正知道内幕详情的,肯定只有相声老字号“少马爷”马志明了,但其讳莫如深、三缄其口。

坊间也有传闻,版本诸多,莫衷一是,有的还说的有理有据,甚至不惜大费周章、剖析 历史 旧怨。不管什么版本,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位“权威人士”肯定不是一般相声名家,必须是相声界说话掷地有声、有号召力的人物。

有“侯宝林版本”,说侯大师和天津相声界有间隙,当年独闯天津相声江湖,反响极好、好评如潮。结果引起天津相声界集体挤兑,在一场决定“留走”的竞演中,侯大师以微弱之差败下阵,回到北京,从此与天津相声界不和,有生之年也未再踏入天津半步。

李文华是北京相声界的演员,而且如果拜师马三立,辈分就和侯宝林一样,几重因素参杂一起,导致侯宝林从中作梗、阻止了这段师徒关系。这个版本最大的漏洞就是:侯宝林真的和天津相声界有那么不和吗?心胸有那么狭隘吗?

另外一个版本就是“马季阻止论”,这个更扯了,马季是侯宝林的学生(注意不是徒弟),按照相声辈分也就是马三立的孙辈,不可能影响到师爷马三立的收徒意志。

根据“少马爷”马志明回忆称,因为李文华要拜师自己父亲马三立之事后,相声界有位权威人士提出了不同意见,还专程马家去阻止。面对权威人士的“阻拦”,马三立大师选择了回避。这一点在姜昆的出书中也提到了。

在当时相声界,能让马三立顾忌而暂缓收徒的,也就郭荣启、侯宝林、马季等三人,马季虽为前俩人的晚辈,但是说唱团团长,官位摆着呢。

郭荣启和北京相声界几乎没什么交集,一直在天津,和李文华肯定没什么恩怨。马季更不可能了,因为李文华正是马季推荐才进入说唱团的。说唱团可是相当于曲艺界的国家队啊,多少曲艺艺人梦寐以求的去处。

而且马季是马三立的相声界孙辈,不可能出面阻止,马三立更不会一个孙辈领导而选择“回避”。在马三立从艺庆典上,马季送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贴,足以说明马季对马三立之敬仰之情,断然不会“阻止”。

只不过,侯宝林是在1993年去世,马三立在2003年去世,中间间隔了十年,这么一个漫长的岁月里,李文华有足够时间拜师马三立的,为何还是耽搁了呢?

显然,那位上马家阻止李文华拜师的应该不是侯宝林,以当时侯宝林在相声界的地位,即是辈分低于马三立,也未必会为了一个收徒关系而踏上天津——不是说侯宝林和天津相声界不和嘛。

而且,能让马三立避而不见的肯定不会是侯宝林,那就剩下一个人:侯三爷侯耀文了。当然了,这些纯属猜测罢了,毕竟李文华是德云社胖子孙越的舅姥爷,郭德纲又是侯耀文的徒弟,要真是侯耀文阻止了李文华的拜师,孙越和德云社如何相处呢?

好了,多说无益,只能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相声界这点破事,其实不足为奇,各行各业都尚且存在各种利益纠葛。既入江湖路,便是薄命人,庆幸的是,李文华老先生在临终前还是如愿以偿了。

相声圈李文华拜师,比郭德纲还要“难”,好在最终还是如愿了!

相声圈里历来讲究师承辈分,有些出生相声名家,从小就拜在名师之下,有些则拜师无门,甚至到晚年才能如拜师之愿。

对于知名相声演员李文华,其当年的拜师难度似乎不亚于郭德纲。虽然从小就开始学习相声,但出生工人家庭的他,并没有什么特殊背景。即使当年想拜马三立为师也是你情我愿,但据说还有权威人士“从中作梗”,以致拜师失败。

李文华早年师从郭启儒,但并没有师承

话说李文华也是一位非常知名的相声演员了,常常听到他是孙越的舅爷,不由得给人一种相声世家的感觉。

1927年出生的李文华,在他小时候就跟随郭启儒学习相声,也算是李文华的开蒙老师吧。话说,郭启儒对李文华的栽培还是挺大的,一度把他当做自己的徒弟一样看待,只是一直没有执行拜师一说。

因为郭启儒是寿字辈相声演员,如果当初郭启儒收了李文华为师的话,那他也是宝字辈相声演员啊。

李文华也是很争气,说的一口相声也是非常精彩,特别是捧哏那是他的专长。在1962年,李文华调入中国广播艺术说唱团,在七八十年代,和马季、姜昆等都搭档说了不少相声,特别是和姜昆的搭档可是最为频繁了。

进入相声圈多年,李文华虽然相声表演功底深厚,出演的很多相声都非常受欢迎,曾经还被评为全国相声演员“十大笑星”之一,但有些遗憾的是,在他的表演生涯中一直都没有师承。

马三立相声辈分太高,李文华拜他为师引同行们的“嫉妒”

李文华也不是不想拜师,作为北京的相声演员,说了一辈子的相声,他也希望可以拜入相声名家啊,当年他想拜的正是“相声泰斗”马三立,可见李文华目光还是挺高的啊。

当年,李文华和马三立相识,李文华对马三立可是相当的敬重,马三立也是非常看好李文华相声表演的才艺。当时也是一拍即合,两人都同意拜师了吧。

只不过,相声圈的拜师还真不是“你情我愿”就能了事啊,这可颇及到同行之间的利益与看法。从少马爷的回忆中,是这么说的,当时听闻李文华要拜马三立为师时,有位相声圈的权威人士从中“阻挠”,还说专门到马三立家中反对这一事。

基于这位相声圈里的权威人士,很多人都把他指向“侯大师”。相传他们是这么说的,马三立是寿字辈相声演员,如果李文华拜他为师,那么李文华就和“侯大师”同辈了。而李文华是马季引荐到说唱团的,还是和姜昆、马季等搭档,这一拜马三立为师,倒成了姜昆的师爷、马季的师叔了。

这样的情景,对于“侯大师”来说倒也挺不是滋味的。也许“侯大师”没那么小肚鸡肠,那么相声圈里的其他相声演员想必也是不太乐意吧。

想来也是,当时马三立算是相声圈里现存的辈分最好、威望最大的相声演员了吧。谁不想拜他为师,这一拜这辈分和名望也是立马起来啊。当然反对者也会有不少,一个无师无门的相声演员,突然之间就成了众多同门的师叔、师爷了,换做谁都不太乐意吧。

同行“嫉妒”之心在所难免,相声圈里的那些“奇葩”事也不稀奇了。当年郭德纲北漂时,不也是不被承认师门,最后更是拜师无门吗?同行的“排挤”传的也是不少啊。

李文华当年想拜马三立为师也是如此,马三立辈分威望高,当时若拜他为师,那名望辈分也是立马提升啊。这样的好事,多少人又会去便宜他呢。至于哪位权威人士从中“阻挠”,并没有得到证实,也许也就几位当事人知晓吧。

在85年,李文华也因为喉咙手术后而淡出了表演舞台,但他对马三立的拜师愿望却一直都没有改变。只是有些遗憾的是,直到马三立离世,他都没有拜他为师。

当时,很多人就说,如果是“侯大师”从中阻挠,那么“侯大师”在90年代初离世后,李文华还是未选择拜马三立为师。或许,李文华也是考虑到其中的难处,又或是当时相声的不景气,自己又淡出的屏幕吧。

庆幸的是,在他有生之年还是如愿拜师成功

到了本世纪初,相声在郭德纲的带领下慢慢崛起,侯耀文还顶着压力收郭德纲为徒,还有很多相声演员代收徒弟的事例也不少,当年少马爷就是侯宝林代朱阔泉收的徒弟呢。

在2008年,80岁的李文华正式拜马三立为师,由马三立之子马志明代父收徒,常宝华、姜昆等人都到现场作为见证人。当时的李文华还是生病坐在轮椅上,这也算是圆了李文华的一个心愿吧。

在拜马三立成功后,李文华也算是宝字辈相声演员了,即使当年的拜师困难,但李文华终究还是拜师成功了,这对李文华来说也就多了一个师承名望吧。

所以说,当年李文华拜师困难,还是因为他寻求拜师者马三立的辈分太高,同行的“嫉妒”或是“阻挠”都让这一拜师仪式未能如愿,直到离世前一年才以“代收”之名如当年所愿。

2008年,81岁高龄的李文华在姜昆、刘兰芳、李金斗等人的帮助下,正是拜师马三立大师,完成了拜师仪式。自此李文华的名字正式写入马家家谱,成为马门弟子,这次拜师也成为了相声界的佳话。

这次拜师也是完成了李文华多年来的心愿。要知道从1981年开始,李文华就多次写信表达了想要拜师的想法。而马三立也对李文华的人品、艺德、功底、能力颇为看好。二人皆有成为师徒的意思,不然少马爷也不会做见证人促成此事。

可是拜师仪式一直等了二十多年才完成,此时李文华已经身患重病,拜师之时还插着氧气管,需人掺扶才能完成仪式。大师马三立也已经过世,是由少马爷马志明和马三立大师的徒弟常宝华作为见证人,代收徒弟。这就奇怪了,为什么李文华不在马三立大师在世之时拜师呢?

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形势背景不允许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是破除旧习的时候。而磕头拜师在当时被称之为旧习,不被允许。当时相声界也不再流行师父,而是称呼为老师。姜昆那个时候就称呼马季为老师。而李文华当时在中国广播说唱团工作,属于体制内的工作,当然不能违背这些原则。

另一个是相声同行不允许。相声界的传统、风气虽然也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有所改变,但还是非常注重师承的。郭德纲方面闯荡北京,就是因为不被杨志刚承认,而多遭受了不少的困难。而李文华拜师马三立,就会影响到不少人。

一来马三立大师辈分太高,属寿字辈,李文华拜师后立刻属于宝字辈,也就是个侯宝林大师同辈。二来马三立大师声望太高,李文华拜师成功会有提升很多的地位。这些就让相声界的某些同行受不了了,一旦拜师成功李文华将成为相声界辈分高有威望的人,这会影响到相声界的势力划分和利益关系。所以,有人从中作梗,不想让李文华拜师。

正是因为这些干扰,才让李文华直到81岁才完成拜师仪式。好在多年心愿得偿所愿,也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李文华无疑是不可多得的捧哏演员,如果没有他,姜昆在七十年代末也可能会出名,但走红程度会有所降低。李文华几乎是无师自通的,他最早参加的都是业余演出,但水平比较高。 他最早是没有想过拜师这件事的,如果拜就只拜他所敬仰的马三立。然而直到马三立去世这件事也没有完成,直到李文华去世前一年,才由马志明代父亲收徒,完成李文华的夙愿。

在很多观众的印象中,李文华似乎永远是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儿。 其实他在年轻时候就已经开始表演相声,只不过不是在专业团体,而是参加职工业余演出,但很受欢迎。

李文华出生于1920年代,小时候是有机会去当时北京有名的启明茶社去听相声的,听时间长了也就有了感觉。不过他那时候并没有拜师学徒,不到20岁就进工厂做了喷漆工,业余时间参加职工曲艺演出,在当时的职工会演当中表现出色,1960年代调入中央广播说唱团。

李文华一直担任捧哏,他搭档过的相声演员包括侯宝林、刘宝瑞、马季和郝爱民,但始终不是特别出名。到1970年代后期,姜昆的捧哏赵炎去和马季合作,李文华和姜昆就机缘巧合走到一起,形成年龄相差20多岁的老少配。

很多人并不看好这对搭档,但他们的《如此照相》一炮打响,几乎成为当年的现象级作品,直到现在也被奉为经典。而后两人又合作完成《时间与青春》、《想入非非》、《祖爷爷的烦恼》等力作,成为当年最为走红的相声搭档。

李文华的捧哏与众不同,他不跟姜昆抢话,但很多时候却总能抖出让人忍俊不禁的蔫包袱儿。两个人在台上一个年轻,一个老成,一个干脆,一个蔫老,一个火热,一个平淡,反差之中,包袱儿形成。李文华站在姜昆旁边,永远是那么持重憨厚,朴实无华,见缝插针地抖小包袱儿,观众并不感觉讨嫌,反而对李文华非常喜爱。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演员,直到他1985年因喉癌离开舞台,也始终没有拜师。这与八十年代的大环境有关。

那时候一切都讲究新,摆知拜师这件事是旧 社会 的习惯,新一代演员不用履行这些程序。马季当时就不主张拜师,与姜昆、冯巩他们长时间都是以老师和学生相称,直到九十年代才举行了一场谢师会。

李文华最仰慕的相声演员是马三立,通过人递过话,马三立也答应收下他,但仪式始终没有完成。马三立2003年去世,这件事也成为李文华的莫大遗憾。 其中有不少客观原因,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马三立是当时相声圈为数不多的寿字辈演员,如果李文华拜了他,就好像要充大辈,同行的人会不满意。

不过最终李文华还是完成了夙愿。 就在2008年11月,在多方人士的促成之下,李文华由马志明代父亲收徒弟,患病多年的李文华对着马三立的塑像鞠躬,眼含热泪,终于拜在了他所景仰的马老名下。

几个月之后的2009年5月,李文华溘然长逝,享年82岁,他可以在地下与师父马三立见面了。

娱乐 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拜师这事上,李文华自己有问题。拜不成很正常,拜成了才奇怪。姜昆这些年昏招颇多,策划李拜马这事可以说是最昏的一个。别的不敢说,马季活着吓死姜昆也不敢张络这个。

现在只说有人横了李文华拜马这事,但很少有人说为什么,原因一经公开,可能连李的人品都会遭受质疑。

说的白了,谁都不怪,怪李文华自己。从工人身份进团就跟着郭、刘、二郭四位老先生学习,甚至郭启儒先生都把他当成给侯先生捧哏的接班主人重点培养,一度团里、团外很多人都默认他是郭启儒的徒弟。这一点在中广同事很多回忆文章里都有记录。到这程度他提出来拜马三立,这山望着那山高,当然为人不耻。

另外,说句对老先生不敬的话,不知道为什么马三立那么热衷于收别人徒弟,收成没收成两说,惹一腚骚。除了李文华,这几年最有争议的没姜宝林也是马给搅和乱了的。看看这二位,前者当时大红大紫,后者部队高官,马先生这收徒动机也不经细琢磨。

文章作者王力叶,时任中国广播文工团总团团长。

这事怎么说呢,拜师这事也没什么,关键在于拜谁,李文华当年以机械厂工人的身份调进广播说唱团,而且要拜马三立为师,当时德字辈先生都已作古,辈分最高的就是寿字辈的,而恰好马三立就是寿字辈,其他人怎么看这事搁谁也不干啊,导致侯宝林直接出面阻拦,来了直接做我师弟 以外人的角度看这事,一个外行的刚进入本行当,就要拜大辈,这个行当的人肯定要阻拦,不然就成了刘宝瑞 侯宝林师弟,马季他们的师叔,刘伟 冯巩他们的师爷,侯宝林,旧 社会 摸爬滚打一路闯出来的名头,自然看不得新人来了成自己师弟,如果是门里出身,如谢天顺 常宝丰他们,年龄再小辈分也合理。 所以李文华拜师这事,咱们对事不对人,觉得拜师没错,但拜的人辈太大,不合适。

李文华的拜师经历确实受到了很多的挫折,直到他81岁躺在病榻上才完成了这个拜师的心愿,而当时的相声大师马三立却早已不在人世了。

年轻的观众可能并不认识李文华,但大家肯定在电视上见过德云社的大胖子孙越,郭德纲介绍孙越时一直说孙越是相声世家,这个相声世家的名号就是因为著名相声名家李文华是孙越的舅姥爷。

李文华出身贫寒,拜师相声名门马三立却遭同行阻挠,未能如愿。

1985年李文华老师被评为“全国十大笑星之一”,一代捧哏大师,他是一位很传奇也很坎坷的相声演员,从小就很喜欢相声,但他是工人出身,家庭条件并不好,根本没有时间学习相声,虽然早年间和郭启儒先生学过一些日子,但多半的本事都是他自学的。在一次表演中,侯宝林的徒弟马季看中了李文华的才华,并把他推荐到了中国广播说唱团,在说唱团李文华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偶像相声大师马三立,马三立对他很是欣赏大加赞叹,并表示想收他为徒,而李文华无门无派也早就想拜马三立为师,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但最后却都未如愿以偿。

大家都知道李文华是马季介绍给姜昆的搭档,也是他一手将李文华带进文工团的,而马季师承侯宝林,在侯宝林看来马季是李文华的伯乐,李文华最低应该和姜昆一辈儿,最高应该与马季一辈儿,但如果李文华拜师马三立,那辈分就不一样了,因为马三立的辈分和声望地位都太高,一旦拜师那李文华和侯宝林就是平辈儿了,在80年代的相声界辈分就是饭碗,这是侯宝林不能容忍的,所以他从中大肆阻挠,他(侯宝林)也成为了李文华拜师马三立的最大障碍,此后,李文华和侯宝林关系一直不和。

没有正式收李文华为徒是相声泰斗马三立的一大遗憾,而拜师马三立也成为了81岁李文华一生的夙愿。

李文华于2009年去世,然而在2008年他才完成了多年想拜马三立为师的心愿,而马三立却早已去世了多年。2008年11月11日,在北京版权中心汇集了很多观众们熟悉的相声名家,在他们的见证下李文华带着医疗器械正式拜马三立为师,成为马派传人,此次拜师是由少马爷马志明代父收徒,这也彻底了了李文华老先生积在心底二十余年的一大心事。

拜师完成后,少马爷马志明说:“我到场就是为证明一下,父亲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承认李文华是他的徒弟”,说完就下台深深的拥抱了行动不便的李文华。这次拜师,到场的有常宝华、常贵田、姜昆、李金斗等相声大腕,他们是李文华老先生拜师最好的见证人。

有很多人问:“相声大师马三立已经辞世多年,为什么李文华还可以拜他为师”?

在场的相声名家常贵田直接就给出了答案,他说:“在曲艺界,如果师傅过世了,徒弟帮忙带拉师弟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带拉就是代为收徒的意思,前提是要得征得师傅家人和其他徒弟的同意”。

所以李文华老先生在81岁时正式拜已经离世多年的相声大师马三立为师,这样的结局也还算得上是圆满。

李文华拜师为什么困难,攀高枝儿能不困难吗?就凭李文华的能力,拜师马三立,宝字辈有谁能服?有人说是侯宝林阻止,我看未必。侯大师93年去逝,马大师03年去逝。这十年间李为啥不拜师?非要等马去逝才拜师?而且这次拜师也是多亏了搭挡姜昆皆尽全力,大力帮助才促成此事。让人感觉这次拜师只是为满足一个将死之人的一生的心愿罢了。如果当时李文华还活跃在舞台上,这个师恐怕还是拜不成。

别瞎猜了,在相声界就没有马三立忌惮的人,而是当时马志明需要解决师承问题,马老对此事有些顾忌。少马爷怎么拜的师,在少马爷专访里讲得很清楚。明白是谁了吧?为什么1993年至2003年间没有重提此事,也许是老人身体 健康 情况不允许,也许是人大家都很忙,也许是双方有一个承诺,也许……

斯人已去,死者已矣。相声界后辈众人合力,达成了李文华的心愿。大家的共同目标是忘掉相声界那段不愉快的 历史 ,我们又何必重新揭开人家的伤疤呢?

其实也就是走了个拜师行识,拜师谁不如拜自己,拜完了还逃跑了!

驾车路线:全程约6603公里

起点:静宁县

1平凉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中街行驶12公里,右转进入S218

2) 沿S218行驶11公里,左转

3) 行驶240米,右前方转弯

4) 行驶970米,右前方转弯

5) 行驶310米,直行上匝道

6) 沿匝道行驶75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青兰高速公路

7) 沿青兰高速公路行驶100公里,直行进入青兰高速公路

2沿青兰高速公路行驶40米,直行进入青兰高速公路

3沿青兰高速公路行驶307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770米,直行

5行驶32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隆庄公路

6沿隆庄公路行驶650米,直行进入解放街

7沿解放街行驶16公里,过左侧的兴隆超市,右转进入G312

8沿G312行驶380米,过北河桥,直行进入长乐街

9沿长乐街行驶12公里,过大青河桥约320米后,直行进入G312

10沿G312行驶69公里,直行进入六盘山隧道

11沿六盘山隧道行驶24公里,直行进入G312

12沿G312行驶113公里,右后方转弯上匝道

13沿匝道行驶470米,过周家沟桥约720米后,直行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14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青兰高速公路

15沿青兰高速公路行驶1504公里,过长庆桥大桥,朝长武/西安/G70方向,稍向左转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16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11公里,过长庆桥互通,直行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17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1636公里,朝G69/淳化/旬邑/G30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马庄西立交

18沿马庄西立交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

19沿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行驶489公里,朝G5/阎良/韩城/高陵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高陵北立交

20沿高陵北立交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京昆高速公路

21沿京昆高速公路行驶1579公里,在芝川/G108出口,稍向右转进入芝川立交

22沿芝川立交行驶620米,过芝川立交约480米后,直行

23行驶8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G108

24沿G108行驶119公里,左转

25行驶53公里,左转进入S304

26沿S304行驶430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寺岔村

平凉市静宁县李店镇是李氏祖籍的说法主要源于李氏家谱记载。据传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有一位姓李的人前往徐州称王,成为徐王李善长,其子孙后来逐渐南迁,最后定居于今天的静宁县李店镇。这个地方因为李氏家族的巨大影响力,就形成了以李为姓的村落。传说在这里还有一棵古树,是李善长在南迁途中特意带来的。这棵名为“李公古树”的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成为了李氏家族的象征之一。有许多人慕名而来,前来朝拜这棵古树以示敬意,也成为了一个旅游景区。

刘兰峰,人物原型是四方面军的师长何畏(后来升为军长),此人性格刚烈,是一员猛将。

到陕西后,因政治斗争激烈,何畏离开组织跑到广东隐居,后回老家海南当教员,对过去只字不提,得了善终。

扩展资料:

何畏(1900年—1960年),原名何世富,又名何敬贤,广东省乐会县人。

原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时期的高级军事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参加了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百色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军长(政委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政治委员、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等重要职务;

后脱离革命,回到家乡,1960年病逝。

即墨马氏

分支及分布 即墨马氏主要有来自云南、河南及山东各地。

来自河南 河南商河的马氏主要分布在即墨七级镇龙湾头

村(约700人)、蓝村镇附近村庄散居有四五支,人口数量不详。

家族优秀人物

马志泮:(1706-1802)字毓秀,号龙坡,别号懒仙,清代即墨西龙湾头村(今山东省即墨市七级镇)人。生于康熙四十五年,马志泮自幼钟情丹青,后跻身仕途,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居家耕种,中年开办学塾,教书育人聊以自娱。马志泮喜爱散文诗赋,著有《葩经辑略》、《红笺记》、《一草杂咏》、《平龋记稿》和《崂山逸笔》等。其中,笔记体小说《崂山逸笔》对崂山的许多山川名胜作了富有神话色彩的描述,篇幅短小,语言优美,可读性很强。马志泮的绘画造诣也很高,晚年作品皆落款为“龙坡老人”,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尤以画虾为最精,有“马虾子”之称。嘉庆七年卒,终年97岁,留有《崂山逸笔》传世。

来自云南

一、据墨邑南乡郑疃社《马氏族谱》引,“吾宗故云南籍也明永乐二年徙居即墨金家岭疃相传 始祖来时兄弟二人一适墨北邑今营上下疃神山埠诸同宗即 仕亨祖支派乃伯仲失考年远族繁无谱可徵。”马道亨后裔分六支:1、金家岭支(约2400人),今崂山区金家岭社区;2、灵山卫支(约1050人),明朝正德年间,五世有族人(名字失考)从金家岭奉旨迁胶州南乡灵山卫任职,武官官职待考,至九世马万年卜居北屯村,今黄岛区薛家岛街道北屯社区;3、马家屯支(约800人),八世马永立、马永禄、马永乐、马永山堂兄弟四人从金家岭徙居墨邑西部立村,今即墨南泉镇马家屯。4、湍湾支(约90人),十三世马瑞俊、马瑞杰、马瑞何、马瑞侦、马瑞管、马瑞宾兄弟六人从马家屯徙居湍湾,后有九世马万胜后裔迁入湍湾聚族而居,今即墨七级镇湍湾东街村;5、西牛庄支(约百余人),十三世马瑞疆从金家岭徙居西流庄东北角立马家庄,解放后并入西流庄,今青岛市李沧区西流庄社区;6、马哥庄支(约120人),十四世马起方从金家岭徙居马哥庄,今城阳区上马镇马哥庄。

家族优秀人物

马论业:1945年1月出生,山东即墨马家屯人。1967年9月参加工作,1997年1月加入民进。大学学历,副教授。曾任北京军区4658部队农场学员,北京顺义县北务中学教师,青岛化工学院基础课部数学教研室助教、讲师、副主任、主任,基础课部主任、副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政协沧口区委员会副主席,政协青岛市委员会副主席、民进中央委员、省委副主任、青岛市委主任,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五届、六届、七届山东省政协委员,八届山东省政协常委。

金家岭、马家屯、湍湾、西流庄、马哥庄,从道光十年(1830年)起,即十六世开始至四十五世用字辈,命名定式:

文会业克振 宗修世应昌 培绍令绪志 善继嘉猷方 延泽洪元学 华兴明政相

北屯支从道光十年(1830年)起,自十九世(克字)开始用字辈:

君秀宗克振 启修世应昌 培绍令绪志 善继嘉猷方 延泽洪元学 华兴明政相

二、据即墨城北下疃、营上《马氏族谱》记载:“吾马氏自元时世居即墨传闻始祖徙自云南住城北马家村离城三里官任侍郎之职讳字失传茔域仅存所可考者自进泊祖占居下疃有碑墓存焉进泊祖生二子长讳玉次讳仕亨。”马进泊后裔分五支:1、长子马清泉居今即墨下疃村(约200人)、三泉村,其后代派为长支;2、次子马清德居今即墨营上村,其后代派为二支;3、三子马清枝居今即墨演泉村(约40人),其后代派为三支;四子马波海居今青岛市市北区河马石村(约800人),其后代派为四支;五子马继侁居今即墨王宿庄村(约400人)及乔家屯、仰岚岭村,其后代派为五支。

从十三世至三十二世,按字辈命名定式:

中士清可贵 效初自有真 崇本同兴业 明伦丕敦宗

三、据即墨店集镇神山埠村《马氏族谱》载:“吾马氏之受姓也伯益之后赵奢封马服君遂氏焉厥后铸铜标而载功绩青海重光设绛帐以授生徒白眉继烈年代久远罕有考稽我双山马氏先祖世家云南元初我始祖荆斋公迁居莱阳之双山。”马室,字荆斋,其后裔自明初分成四支:1、长支斌祖派:七世马斌留居莱阳双山(今莱西夏格庄东双山村,约500人)、九世马友谅徙居章丘徐家寨(今章丘马徐寨,约600人)、十二世马京枝徙居即墨段泊岚镇瓦戈庄(约100人)、十三世马伯迥徙居即墨段泊岚镇栗林、十四世马应雷徙居即墨蓝家庄、十五世马廷玺徙居莱阳泊南(今莱西)、十六世马元徙居即墨乔家屯(约120人)、十七世马文厚徙居即墨埠后(约18人);2、亨祖派:居莱西双山;3、志祖派:八世马富徙居即墨神山埠(约800人),今即墨店集镇神山埠;4、原祖派:七世马原徙居莱州府昌邑县小章庄(约600人),今昌邑宋庄镇西小章村。

家族优秀人物

马亮:字经邦,号贞干。马源之子,住双山村。元代至正六年丙戌(1346年)考中武进士,被授予管军千户,统领士兵一千余人,正六品(待查)。后在军中历任管军总把、都督府元帅(正三品)。 (康熙十七年《莱阳县志》卷之六 二十二页)

从二十二世至五十五世,按命名定式:

贞举玉魁良 克广恭信彰 宁建启令望 贤圣万载芳 成开昌基业 俊修增金浩

四、即墨普东镇赵家街马氏,约有150人。传说:先祖从金家岭迁来,因无族谱记载,无法证实其来历,现正在考证。

五、即墨温泉镇臧村马氏,约有 人。传说:先世云南人,明永乐年间迁居墨邑城北马家庄,后徙居臧村。

六、即墨王村镇马家高戈庄,约有30人。传说:家族自明永乐二年由云南迁来,后分出一支携家谱迁到崂山居住,不知所踪。 正在使用的字辈:云瑞宗昌章 文俊智学广

七、即墨同济街道柘车河马氏,约有300人。传说:从即墨城北栗行,先迁即墨楼子疃,再迁柘车河。

八、即墨鳌山卫镇马家白庙马氏,约400人。据《马氏族谱》载:“故明永乐二年自云南迁居墨邑东南崂山解家庄(今北宅街道孙家社区)安居乐业数世矣至明季由科(课)税相累即将家产卷弃而迁之。”马礼香徙居白庙、马礼恭徙居海阳、马礼献徙居莱阳。(原族谱载:礼恭公、礼献公散居异地,而不知其所居之处后无考矣)

现正在用字辈:学乃克用(永)光 德如人之本 勤俭方为业 平安即是春

九、即墨鳌山卫镇马连沟马氏,约百余人。传说:从云南初来时,居胶州城西南庄,再迁墨邑东南马连沟居住。有同宗一徙居鳌山卫(现居何地无考),并有衣姓马姓同是一家之说。

十、墨邑南乡马家台马氏,约400人,今崂山夏庄街道马家台社区。本村有三支马氏,从明初开始,陆续由云南迁来,虽然同姓确不同宗。其中一支后人徙居枣行,今即墨店集镇北枣行村;

还有一支后人徙居程哥庄,今城阳区上马镇程哥庄。但是,据程哥庄的马氏讲,是从程哥庄分出一支迁马家台,不管怎么说,程哥庄的马氏与马家台村中的一支马氏是同宗,应该无疑。

看第六项

郭荣起为什么和马家不亲?

郭荣起跟马家的一些传闻,和所有跟他有关的传闻一样,都是当事人性格决定的。 郭荣起是马德禄的亲徒弟,按理说跟马家应该挺亲近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