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姓 慎氏家谱 慎姓起源 慎姓名人 慎姓的来源 慎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2收藏

慎姓 慎氏家谱 慎姓起源 慎姓名人 慎姓的来源 慎姓简介,第1张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禽滑厘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的禽滑厘是墨子的弟子,他的字为慎子,其后代以他的字作为姓氏,形成慎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太子白公胜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的楚国太子白公胜的后裔中有的被封在慎邑,他的子孙便以邑名作为姓氏,称为慎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楚国有个地方叫慎县,是白公之邑,其后人以地为氏,望出天水。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考证,楚过时期的慎邑在今安徽省颍上县西北

得姓始祖:禽滑厘。

慎氏是源自战国时代魏国著名思想家墨子的学生,名为禽屈厘,即禽滑厘,字慎子,其后人取其字为姓氏以纪念。战国时期法家学派学者。赵国人他从“弃知去己”的观点出发,提出法治政治主张,并把君主的权势看作行法的力量,认为有了权,有了法,一个平凡的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天下”了。著作现存有《慎子》七篇。据《尚友录》上记载:“禽滑厘,字慎子,以字为姓。”故慎氏后人尊禽滑厘为慎氏的得姓始祖。

慎氏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肃通渭)

二各支始祖:

慎 淡、慎 没:诸暨开元乡慎氏,其先由三衢而台州而婺州。婺州始迁祖十传至裔孙淡、没兄弟,始于南宋建炎间迁诸暨开元。是为暨阳开元慎氏始祖。

三迁徙分布:

依《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楚国有个地方叫慎县,是白公之邑,其后人以地为氏,望出天水。而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考证,楚时的慎邑,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北。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肃通渭)。

慎氏人在宋朝名人辈出,家族昌盛。

慎姓人数不多,分布较广

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河北、甘肃、江苏、浙江等省。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当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其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地。

2堂号:

敦睦堂:资料有待补充

五家乘谱牒

暨阳开元慎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民国)慎益彰等纂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开元慎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开元慎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七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开元慎氏宗谱,(清)慎抡逵等纂修,清光绪十年敦睦堂木刻活字本八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五~六卷、第八~十卷、第十二卷、第十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开元慎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开元慎氏宗谱,(民国)慎隆等纂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敦睦堂木刻活字本十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第七~九卷、第十一~十三卷、第十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六字辈排行:

原始字辈

元吉大中天

文有全枝连

金殿锡宝玉

英杰占奎先

河南新密

字辈字二十个,

自字辈为十四世:

自玉永清明

国家福兴成

同庆广宗德

文治保太平

湖北宜昌

慎点乃其世俗方,

克承先志运永昌

江山万古玉宗祖

继续相传子有光

江苏徐州

克云景泰

培永兴邦

荣玉孝福

年乐延长

其他地区资料有待补充

七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望出天水;源自慎邑:全联典指慎氏的源流和郡望。

辞官养母;却试拂来:上联典指北宋初期的信安人慎知礼,十八岁时被吴越王钱俶任为掌书记。入宋后,历官鸿胪卿、兴元知府,后因母亲年老而辞官,被人称为孝子。他从幼年到老年,一生好学,每读五经,一定要正襟危坐,从不懈怠。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钱塘人慎东美,字伯筠,为人狂放而不愿受约束。曾到京城应试,见试院森严,便说:“就这样对待天下的士子吗?”于是,拂袖而去。嘉祐年间,由宰相韩琦推荐,入朝做官。有文才,能写诗,又擅和书法,笔力飘逸,不迎合时俗。

胤繁天水;德被修江:上联典指慎氏的望族居天水郡。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良吏慎钺,康定知建昌军,治尚大体,明而不苛,民咸戴之。

政施威惠;学务刑名: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慎钺知建昌军,威惠并行,民皆德之。下联典指春秋时期的慎到尝为韩大夫,务刑名之学。

2五言通用联:

慎子传万古;名山记千秋:上联典指战国时期的法家慎到,赵国人。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旨意,主张“抱法处势”,“无为而治”,从“弃知去己”出发,著十二论,为四十二篇,名《慎子》。下联典指明朝嘉靖年间的进士慎蒙,字山泉,归安人。官至监察御史。著有《天下名山诸胜一览记》。

3八言以上通用联:

寄永望夫,重谐伉俪;辞官养母,永誉缙绅: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严灌夫妻慎氏因无嗣被出,慎氏作诗曰:“便是孤帆从此去,不慎重上望夫台。”灌夫凄然,复为夫妇。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慎知礼怪母老辞官,缙绅称其孝。

宋朝诗人,坐介奇遇;周时处士,稷下雅延: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诗人慎伯筠事典。下联典指战国时期慎到的事典。

慨待士之非,拂衣却试;屏支离之说,撰著成书: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慎东美事典,下联典指慎到事典。

八历史名人:

慎 到:(公元前390~前315年),赵国人。著名战国时期韩国大夫、法家。

曾在齐国的稷下讲学,颇负盛名。研习黄老的道德之术后得到启示,于是有了自己的学说,他主张“抱法处世”“无为而治”,从“弃知去己”出发。

著作有《慎子》四十二篇。

原来学习道家思想,是从道家中分出来的法家代表人物。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对于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史记》说他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后来很多都失传了,《慎子》现存有《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五篇,《群书治要》里有《知忠》、《君臣》两篇,清朝时,钱熙祚合编为七篇,刻入《守山阁丛书》。此外,还有佚文数十条

在先秦的法家代表人物中,慎到、申不害和商鞅分别重视“势”、“术”、“法”,但都是在提倡法治的基础上提出的不同观点。“势”主要指权势,慎到认为,君主如果要实行法治,就必须重视权势,这样才能令行禁止。

第一,慎到主张“民一于君,事断于法”,即百姓、百官听从于君主的政令,而君主在做事是必须完全依法行事。而且,立法权也要集中于君主之手,各级的官吏只能严格地遵守法律和执行法律,即“以死守法”。百姓则要接受法令的规定,按法做事,即“以力役法”。慎到认为这样才能实行法治,并取得功效。在君主具体执法的过程中,慎到提倡法治,做到公平执法,反对人治。主张立法要为公,反对立法为私。用他的话说,就是“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他认为法治比人治优越,甚至说不好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好

第二,他提倡重“势”和“无为而治”。重“势”是为了重视法律,君主只有掌握了权势,才能保证法律的执行。慎到把君主和权势分别比喻为飞龙和云雾,飞龙有了云雾才能飞得高,如果云雾散去,飞龙就是地上的蚯蚓了。如果有了权势,即使像夏桀那样的昏庸残暴,命令也能执行,即“令则行,禁则止”。如果没有权势,即使像尧那样贤德,百姓也不听从命令。所以,慎到反对儒家主张的“德治”,认为那样不可能使法律贯彻执行,会产生很多弊端。在无为而治方面,慎到和申不害主张是相似的,只是论述的角度不同。他认为,如果国君什么事都自己亲自去做,不但会筋疲力尽,还会使大臣旁观,不积极做事,等一旦有了过失,大臣会把责任推到君主身上,君臣矛盾的激化甚至会导致谋反篡位的事出现。

慎知礼:(生卒年待考),信安人。著名北宋初期文士。

十八岁时被吴越王钱俶任为掌书记。入宋后,历官鸿胪卿、兴元知府,后因母亲年老而辞官,被人称为孝子。

他从幼年到老年,一生好学,每读五经,一定要正襟危坐,从不懈怠。

慎东美:(生卒年待考),字伯筠;钱塘人。著名宋朝狂士、画家。

为人狂放而不愿受约束。曾到京城应试,见试院森严,便说:“就这样对待天下的士子吗?”于是,拂袖而去。

秋夜,慎东美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对月独饮,意象傲逸,吟啸自若。顾子敦适遇之,亦怀一杯,就其樽对酌。期间,慎东美不问,顾子敦亦不与之语。酒尽各散去。

宋嘉祐年间,慎东美由宰相韩琦推荐,入朝做官。

慎东美工书,王逢原赠之诗,极称其笔法,有曰:“铁索急缠蛟龙僵。”盖言其老劲也,笔力飘逸,不迎合时俗。苏东坡见其题壁,亦曰:“此有何好,但似篾束枯骨耳!”慎东美闻之,笑曰:“此意逢原已道了。”今惟丹阳有《戴叔伦碑》,是其遗迹。

慎 钺:(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官吏。

管理有方,严明但不苛刻,为民做主,得到人民的爱戴。

慎温其:(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词人。

宋朝人改变唐朝人做律诗的习惯,开始做词,句式比律诗自由,又合谱可歌唱,也称为“长短句”。慎慎温其对词学就很有见解。

慎知礼:(生卒年待考),慎温其的儿子,著名宋朝词诗人。

从小受家学家教,以知书识礼,年青有为并以至孝而闻名当时,做了兴元知府。喜作诗,工医术,后官开封知府

慎从吉:(生卒年待考),慎温其的孙子。著名宋朝词诗人。

爱作诗词,又通医学,做过开封知府。

慎 蒙:(生卒年待考),字山泉,归安人。著名明朝大臣、学者。

明朝嘉靖进士,在朝廷任监察御史。著作有《天下名山诸胜一览记》。

不同省份《任氏族谱》辈分表不一样:

贵州省任氏字辈:洪文济莲王,光先明景兴,启发正仕有,孟中永乐清;

贵州遵义一部分:清 炳 培 金 玉

湖南省任氏字辈:湖南湘潭县一部分:派、演、治、觉、鼎、思、仁、廷、任、学、开、体、应、先、恒、文、章、永、世、卓。湖南邵阳的一部分:祥、建、忠、凤、朝;印、国、正、学、仕;文、景、良、志、相;家、道、永、光、昌湖南岳;

云南省任氏字辈:云南省威信县:九廷相元荣,茂国兴周,家申云南文山:望国有景,家传世代

北京市任氏字辈:北京房山任家营村、村书记任廷臣,提供、祖父叫任自新,自之后的辈分为:自、弘、天、景、硕、玉、永、国、文、廷、万、振、洪、这是他家排下来的。北京房山的一部分:显。成。全。正。国。和。顺。灯。明。荣

扩展资料:

当代任姓的人口已达420万,是全国第五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从明朝600年中任姓人口由31万增到420余万,增长了约13倍多,任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基本相同。

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省,大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陕西、辽宁、四川、安徽、江苏,这五省的任姓又集中了30%,河南为任姓第一大省,约占了全国任姓总人口的11%。

全国形成了以豫冀晋鲁为中心的北方任姓分布区、长江以南少任姓的布局。在近600年期间,任姓人口流动的特点是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强劲地回迁。

任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豫鲁大部、冀京津、陕晋、辽宁大部、内蒙古东南和江西中部、宁夏大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任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06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5%以上,上述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3%,居住了大约51%的任姓群体。

在河南东南、山东南部、湖北大部、皖苏北部、川渝、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北部、甘肃中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大部,任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一063%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居住了大约26%的任姓群体。

苗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

寻根溯源苗姓来源有三:1、出自芈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风俗通》等所载,春秋时楚若敖之孙、楚大夫伯棼以罪诛,其子贲皇奔晋,食采于苗(故城在今河南济源西),其后以邑为氏。2、据《姓氏五书注》所载,相传上古有名医曰苗父,苗姓当始于此。3、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百济(朝鲜古国)大姓有苗姓;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拉祜族黑苦聪人阿沙普氏,汉姓为苗;今满、彝、畲、蒙古、 尔、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苗贲皇。楚国公族,伯棼(又名斗越椒)之子。伯棼为楚国大夫,素怀不臣之心,后趁楚庄王问鼎中原之机,发动兵变,但不久即被诛杀。贲皇恐祸及己,遂亡命晋国。晋待他礼遇有加,并令其食采于苗地。后晋楚交恶,在鄢陵大战,时楚军势大,晋军将士均怀恐惧之心,贲皇使献计于晋君,告之楚之精兵俱在中军,可先击左右两军,然后乘胜合攻中军,定可一举击溃楚军。晋君纳之,大败楚军。是故史传楚材晋用之佳话。因贲皇食采于苗,后世子孙便以邑为氏,称苗姓,并尊贲皇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苗贲皇的苗邑,据考就在今河南济源的西部,现在该地还有一处地名“苗亭”,据说就是二千六百多年前苗邑的遗址。苗姓最初的发源地,当然也该在个地方。三家分晋后,苗姓因仕宦等原因,在今山西、河北等地落籍。战国后期,秦国穷兵黩武,中原是其扩张的第一个目标,苗姓祖居地济源也深受战火侵扰,故大批苗姓或北徙今山西长治,或东迁今山东定陶一带,后经繁衍发展,昌盛为苗姓上党郡望和济阴郡望。两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苗姓有兵技巧家苗子,王莽国师苗䜣,刘秀时代的父城(今河南宝丰)长苗萌,幽州牧苗曾以及汉末的苗祀,尤可一提的东汉时东阿侯苗光,史书称其保全了封邑,则表示苗光子孙落籍于今山东东阿。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激烈动荡,苗姓同其它中原士族一样,为了躲避兵火,取道南下,跨过长江,进入江东。其中一支苗姓辗转于今浙江金华一带,后经繁衍,形成了苗姓历史上的第三大郡望——东阳郡。当然,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之际,苗姓主要还是昌盛于上党、济阴二郡,如苗姓历史上唯一一位宰相苗晋卿便是上党壶关人。唐代中后期,有陕西之苗姓为避国都附近纷扰不断的战乱,迁居今甘肃、宁夏一带。两宋之际,苗姓以上述三大郡望为主源,散布之地更广,尤其在宋赵王室偏安江南后,苗姓人在今南方省份,如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定居。需要指出的是,繁衍于今山西长治一带的苗姓依旧名人不断,竞现于史。明初,山西苗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甘肃、江苏、陕西等地。明中叶以后,苗姓已分布于全国大多数地方,并有渡海赴台者。清中叶以后,伴随闯关东的风潮,有冀鲁豫地之苗姓入迁东三省。如今,苗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甘肃、河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苗姓约占全国汉族苗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二。

郡望堂号

苗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上党郡,秦时所置,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北),西汉移治今山西长子西;2、济阴郡,汉为定陶国,后置郡,治所在今山东定陶;3、东阳郡,三国吴所置,治所在长山(今浙江金华),南朝陈改称金华。 堂号:“东阳”、“上党”等。

宗族特征 1、苗姓是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亦盛于北。2、苗姓虽不算大族,但其名人却不绝于史书,尤其是唐宋以后,苗姓名人就更多了。

名人精粹

苗海潮:下邳(今江苏邳州)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六一三年聚众起义,不久并入杜伏威部,抗击隋军于江淮一带。后降唐。

苗晋卿:潞州壶关(今属山西)人,唐代大臣。进士出身。玄宗逃亡入蜀后,被肃宗拜为左相。唐军还师国都后,封为韩国公。代宗时,吐蕃曾占领京都,其被胁迫而闭口不言。其子苗丕,历任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郎中,官终河南少尹。

苗蕃、苗忄音、苗恪:潞州壶关人,唐代大臣。父子三人均为进士出身。父苗蕃累官至太原府参军。苗忄音娶宰相牛僧孺之女,官至户部郎中。苗恪历官洛阳令、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后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苗训: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宋初大臣。善天文占候术,曾于营中预言赵匡胤陈桥兵变。宋初,累官至检校工部尚书。

苗贵妃:开封人,宋仁宗妃。以容德入侍仁宗,封仁寿郡君,拜才人、昭容,进德妃。因善待儿时的英宗,英宗即位后,诏拜贵妃。

苗授: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北宋将领。以荫补官,在攻打羌、西夏等战役中,屡立战功,累迁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后以保康节度使知潞州。其子苗履亦为宋将,累官至天武都指挥使。

苗傅:上党人,南宋将领。累官至统制官。后与刘正彦发动叛乱,逼高宗让位于太子,被勤王之师击败,并被俘杀。

苗再成:南宋官吏。累官至真州知府。文天祥败走真州时,被其请入城中,共商抗元大计。后死守孤城,城陷,不屈而死。

苗道润:金朝大臣。因河北屡遭蒙古军蹂躏,他结寨自保,被推为义军队长。金授以同知节度使事,后升任中都(今北京)经略使。因与其他节度使发生内讧,而被袭杀。

苗衷:凤阳府定远(今属安徽)人,明代大臣。永乐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有《史阁纪闻》、《归回录》、《雪窝稿》。

苗朝阳:山西河曲人,明代官吏。万历五年进士。历任新蔡、杞县知县,以廉能称。升兵科给事中,官至太仆少卿。

苗国综:清汉军镶白旗人。雍正二年武状元,授头等侍卫。官至天津镇总兵。苗夔: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清代经学家。道光十一年优贡生。授徒穷乡,后主讲翼经书院。治《毛诗》,尤精声韵之学。有《说文声读表》、《毛诗韵订》等。

苗沛霖:安徽寿州人,清朝地主团练头目。秀才出身。初办团练,以抗捻军与太平军。后因势孤,先入捻军,后附太平军,被封为奏王。一八六二年,诱执陈玉成献于胜保。次年又起兵反清,为僧格林沁部击败,旋为英王旧部所杀。

苗 雄 :原名苗勋,男,五十三岁,汉族,河南省舞阳县人,大专。现任伊犁地区秦剧团高级美术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戏剧家协会会员、伊犁自治州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伊犁州影视家协会会员。新疆伊犁金泉永寿国际艺术馆馆长等职务。一九六六年参加工作,曾在伊犁自治州戏剧团、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工团、影剧院工作。于一九八0年调伊犁地区秦剧团工作。在几十年的艺术专业中,以美术创作为主、诗词、歌词、戏剧创作为副。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0年全国**复兴时期、**宣传画创作和大型**宣传画绘画中,当时在全疆、全自治州**宣传画评比中荣获最高水平。在油画创作中,技巧和水平也是杰出的。其作品反映了新疆伊犁的时代精神。绘画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代表作品有(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三十周年)油画创作、“伊犁金秋”规格6×3平方米巨幅油画、作品内容反映了伊犁在工农业、畜牧、林业、交通、水利等方面,集中体现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八日,省委第一书记视察巩留县,为该县创作大型油画,规格6×3平方米、“巩留卡西”受到专家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及好评。构图开阔平稳、生动大方、形神兼备、刻化细维。这是他在艺术创作上的一贯主张和观念。 近期在报纸上发表过的“不喝白酒醉三天”另外在迎接香港回归前出版三部书都收集苗雄同志的部分作品。“20世纪末歌词精选”、“20世纪末爱情诗精选”、“伊犁戏剧影视小品”都由国家一级出版社印刷出版。在工艺美术作品中,有三绝已达到国家超级水平。

苗德仁:1958年5月生,山东烟台人,大学文化,经济师,任职于泉州市工商局丰泽分局。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员、泉州市邮协学术委员、市职工邮协理事、市职工集邮研究会成员等。主集中外邮票邮品、粮票;兼集民国及新中国纸币、古钱币、 像章、纪念币、文革实物、门券、烟标、书报刊(侧重试、创刊)、磁卡等。藏品颇丰。1991年,参加北京集邮函授学习竞赛获第二名。

苗华经:高级会计师。男,汉族,1939年1月出生。 党员。毕业于威海职工业余学校。现任职于威海市纺织工业集团总公司。主要业绩:财务工作任职期间,积极推广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推行量、本、利分析法,获市级一等奖。发表了《试论目标成本与经济责任制》等论文。1979年以来,参与了6个大中型纺织企业改建,扩建项目的投资评估,效益测算等工作。1986年被 威海市委、市 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并晋升一级工资,1990年,被国家财政部、人事部授予“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称号,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并奖励晋升一级工资,1991年山东省财政厅、人事局授予“全省先进会计工作者”称号。任投资开发公司经理期间于1995年根据市 的规化,开发筹建威海大世界,建筑面积18800m2,总投资3900万元,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于1996年底竣工并投入营运。容纳千余户个体经营者及下岗职工,成为威海市第二商业大区,第一个大型室内规范化的批发、零售市场。

苗吉文:生于1956年5月,甘肃庄浪县人。历任 铁道兵10师50团卫生队、铁道兵司令部门诊部卫生员, 烟台疗养院医师、 总后医高专医疗专业学员、全军第二届疗养康复医学班副队长, 烟台疗养院理疗科副主任、主任(党支部书记)、主治医师。现任中华名医协会沈阳联络处主任、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中国针灸学会手疗法专业委员会理事、世界医药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他从事理疗康复、推拿、老年保健工作20余年,近10年潜心研究物理疗法、自然疗法、传统医学手法治疗脊椎疾病及腰腿痛。整筋整脊手法对颈、胸、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继承祖国传统医学手法的基础上有独特的创新。主创手法有定位旋颈、双龙探海、空谷振颤、固肩旋髋、阴阳旋转等复合手法。特点为单人复合式复位法,无痛苦、无损伤、不用西药、见效快、复发率低,使位移的解剖结构纠正、髓核回纳或与神经根改变位置关系,减轻水肿及炎症,解除疼痛。经3000多例颈、胸、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8%、治愈率89%,急性发病者复位一次成功率86%。该技术1994年被友谊出版社编入《华夏求医指南》、《烟台日报》、《中国体育报》等6家报刊及烟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多次报道。烟台广播电台特邀主持专家节目,媒介和患者誉为“华夏第一圣手”,赠送锦旗、匾额数十面,铁道兵司令部和总后管理局分别各记三等功1次,嘉奖13次。主要著作和论文: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推拿妙法荟萃》任副主编。《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0例疗效分析》被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威海国际自然疗能手法研究会分别授予“有医教研突出贡献奖”和“继承与弘扬传统医学应用非药物疗法医病业绩突出贡献奖”并获一等优秀论文证书。该论文应西欧五国邀请参加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98中医治疗慢性疑难病症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表演并获论文证书。《定位旋颈法治疗根型颈椎病疗效分听》参加“98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香港中医骨伤学会第二次联合学术会”交流,表演并获联合学术会论文证书。《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体会》1997年参加“全国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康复学术会”并获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证书。《CO2激光扩束治疗神经性皮炎》1996年参加“大连国际激光应用学术会”并被编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光动力学与激光医学》英文版论文集并获证书。《CO2激光治疗痔疮133例》刊于《康复与疗养》杂志。传略载入《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名典》、《中华名医人才大全》。

苗世修:男,汉族。1937年生,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巡视员,高级统计师。河南民权人。1963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研究生毕业。1971年加入中国 。历任国家统计局科员,国家计委统计组干部,国家统计局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副司长兼农调总队副总队长,办公室副主任。1994年起任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巡视员。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学会理事,中国统计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完成的我国粮食产供销预测、监测综合研究课题和参加完成的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研究课题分别获1993年全国统计科技进步三等奖,还曾获1985年、1988年、1992年全国优秀统计分析报告三等奖。主编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统计》、《常用统计指标与术语》等,参编有《中国农业的光辉成就》、《农村社会经济统计》等。在《统计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等期刊上发表经济论文数十篇。

苗体君:1969年3月生,河南鹿邑县人,广东湛江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教师。副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党史学会会员等等。199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双学位班。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主要论文,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1998年内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就有三篇:《试析陈独秀的北伐观》、K4《中国现代史》1998年第1期;《 与国共合作》。K4《中国现代史》1998年第6期;《蔡元培与中国近代教育》,CI《教育学》1998年第10期。数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及《新华文摘》等转摘索引,此外如:《(实践论)、(矛盾论)与“一国两制”的形成》,发表于《人文杂志》1998年第4期,《陈独秀对第一次国共合作认识的正确性新探》、发表于《安微史学》1999年第2期,《鲍罗廷与北伐战争》,发表于《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实践论)、(矛盾论)对“一国两制”的哲学导向》发表于《宁夏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光明日报》、《半月谈内部版》、《社会科学战线》、《广东社会科学》、《大众心理学》、《心理世界》、《党史纵横》、《扬州太学学报》、《上海交大学报》、《广西党史》、《河南教育学院学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成人教育》等等均发表过文章。并二十余次参加内外学术研讨会,论文有数篇被编入公开出版的论文集。论文获各类奖励二十四次。本人在工作上获得过县劳动模范、优秀班主任等等。

苗发: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潞州壶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初为乐平令,授兵部员外郎,迁驾部员外郎。仕终都官郎中。发常与当时名士酬答,但诗篇传世颇少。

慎姓 慎氏家谱 慎姓起源 慎姓名人 慎姓的来源 慎姓简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禽滑厘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的禽滑厘是墨子的弟子,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