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夔文言文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3收藏

姚夔文言文,第1张

1 请翻译下面两段文言文 尽快 追加悬赏50

姚夔,字大章,桐庐人。

是孝子姚伯华的孙子。正统七年中进士,乡试、会试都是第一名。

第二年,授予吏科给事中,陈述关于时政的八件事。又说:“预备仓本来是赈济贫民的,而里甲担心贫民不能偿还,就隐藏不报。

致使借贷给富有人家,加倍偿还。收获刚刚结束,马上就困乏断粮。

这样贫民遇上凶年闹饥荒,丰年也闸饥荒。请求诏令天下的有司,每年两次开仓发粮,一定亲自勘察,先给那些最贫困的人。”

皇帝立即命令执行。 景帝监理国事,众大臣商议劝他即位,没有决定。

以此询问众言官,姚夔说:“朝廷任命大臣,正是为社稷考虑,为什么要议论纷纷?”众议于是平息。也先逼近京城,请求急速征召宣府、辽东的军队入京保卫。

景泰元年姚夔被越级提升为南京刑部右侍郎。四年,改到礼部任职,奉命考察云南的官吏。

返回朝廷,留任礼部。 景帝身体不适,尚书胡濙在休假,姚夔强行将他起用,偕同群臣上疏请求恢复太子。

未得许可。第二天,姚夔想率领百官在宫前跪伏请求,而石亨等人已尊奉太上皇恢复皇位,将 姚夔调出到南京礼部。

英宗素来了解姚夔,到听说恢复储君的议论时,用驿马将他召回,进升为左侍郎。天顺二年,改到吏部任职。

某知府因贪污而败落,贿赂石亨请求复职,姚夔执意不许,才罢休。七年,代替石瑁担任礼部尚书。

成化二年,皇帝听从尚书李宾的建议,下令南畿及浙江、江西、福建的诸生,交纳粮食救济灾荒可以入国子监。姚夔上奏废止了这种做法。

四年,因灾害怪异多次出现,上疏请求 “平均亲爱六宫后妃,以扩大继承的子嗣。请求取消西山新建塔院,斥责远离阿叱哩之类的人。

经常出席御前讲经,裁决各种政务亲近君子,远离小人,节约费用,爱惜名贵器物,衣食言行,全遵循祖宗已成的法规,以回报天意。”并说:“今日能遵守成化初年的政策就足够了。”

皇帝用褒美的圣旨回答他。他请求的十件事,都立即答复许叫。

慈懿太后驾崩,宫中传旨商议不与先帝合葬,内阁大臣坚持不可以,下发朝廷商议。姚夔说:“太后与先帝相伴二十多年,合葬拊祭礼仪都在那儿。

一有不慎,违背先帝的心愿,损坏母后的美德。今后有根据礼仪提出改动的,对陛下的孝德将如何评说。”

奏疏三次上呈,又率领群臣伏在文华门哭谏。皇帝为此坚持请求周太后,最终得以按礼仪行事。

后来孝宗见到姚夔及彭时的奏疏,对刘健说:“先朝大臣就是如此忠厚为国。” 彗星出现,言官接连弹劾姚夔,姚夔请求离开,皇帝不允许。

皇帝相信番僧,有封为法王、佛子的,服饰用具僭越等级,没有限制。奸人羡慕他们,竞相成为他们的门徒。

姚夔尽力进谏,势头才稍微减退。 五年,代替崔恭任吏部尚书。

雨雪失常,陈述时弊二十什事。七年,加封太子少保。

彗星出现,又偕同群臣陈述二十八件事,主要是以杜绝求请,禁止采办,体恤士兵和工匠,减少劳役,安抚流民,节省多余费用为紧急事务。皇帝大多采纳。

第二年九月,南畿、浙江发大水。姚夔请求命令朝廷大臣共同谋求安抚人民消除祸患的办法。

每次遇到灾害怪异,就请求皇帝救济抚恤。表现出忧虑的神情。

第二年去世,赠予少保,谧号文敏。 你夔才能远大,表里都开阔磊落。

朝廷商议没确定的事,姚夔一句话立即决定。他在吏部,留意人才,不避亲戚故旧。

当初,王翱主持吏部,专门压制南方人,北方人很喜欢他。到姚夔时,多帮助南方人,评定推荐的人都能称职。

儿子姚璧,由进士升官至兵部郎中。项忠弹劾汪直,姚璧参预他的谋划。

汪直诬谄项忠,牵连姚璧被投入监狱,贬为广西思明同知,因生病辞职而返乡。 姚夔的堂弟姚龙,与姚夔同时考取进士,授任刑部主事,升官至福建左布政使。

和他同年考中进士的右布政使刘让与他不和睦。刘让粗暴,姚龙也缺乏高尚的节操。

成化初入朝觐见时,王翱将他们两人罢免。

2 黄孔昭,黄岩人文言文

黄孔昭,黄岩人。初名曜,后以字行,改字世显。年十四,遭父母丧,哀毁骨立。举天顺四年进士,授屯田主事。奉使江南,却馈弗受,进都水员外郎。

成化五年,文选郎中陈云等为吏所讦,尽下狱贬官,尚书姚夔知孔昭廉,调之文选。九年进郎中。故事,选郎率闭门谢客。孔昭曰:「国家用才,犹富家积粟。粟不素积,岂足赡饥;才不预储,安能济用?苟以深居绝客为高,何由知天下才俊。」公退,遇客至,辄延见,访以人才,书之于册。除官,以其才高下配地繁简。由是铨叙平允。其以私干者,悉拒之。尝与尚书尹旻争,至推案盛怒。孔昭拱立,俟其怒止,复言之。旻亦信其谅直。旻昵通政谈伦,欲用为侍郎,孔昭执不可。旻卒用之,伦果败。旻欲推故人为巡抚,孔昭不应。其人入都谒孔昭,至屈膝,孔昭益鄙之。旻令推举,孔昭曰:「彼所少者,大臣体耳。」旻谓其人曰:「黄君不离铨曹,汝不能迁也。」

为郎中满九载,始擢右通政。久之,迁南京工部右侍郎。有官地十余区为势家所侵,奏复之。奉诏荐举方面,以知府樊莹、佥事章懋应。后皆为名臣。郎官主藏者以羡银数千进,斥退之。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镌文庙二字,送之庙中。俄中贵欲献诸朝,见镌字而止。

孔昭嗜学敦行,与陈选、林鹗、谢铎友善,并为士类所宗。弘治四年卒。嘉靖中,赠礼部尚书,谥文毅。子俌,亦举进士,为文选郎中。俌子绾,以议大礼至礼部尚书,自有传。

3 刘定之文言文翻译

刘定之,字主静,是永新县人。自幼聪明异常,父亲教他读书,每日背诵数千言。父亲见他好学,他的父亲禁止他写文章。一天,父亲偶然发现了他写的《祀灶文》,感到非常惊讶。

刘定之考中举人后,正统元年又考中会试第一,殿试也拿到了名次,皇帝封他做编修一职。刘定之为人性情耿直,刚正不阿,但又十分谦恭勤勉,尤以文学之名享誉一时。

皇帝曾经命他做《元宵诗》,内使太监却站在一边等候,刘定之据案伸纸,立刻写好百首七言绝句。又有一次,刘定之一天之内,起草了九个文告,笔不停书。有人问宋朝人的名字,他马上排列出世系相成的先后(其实就是家谱),一查族谱果然如此,人们对他的敏捷和博学感到叹服。

江西、湖广两地发生旱灾,但地方官员仍然照收百姓的赋税。刘定之上疏向皇帝进言:“现在国家粮库充足,储备厚实,而江西、湖广等地百姓因灾无收,张口待哺,还要照样交纳租赋,这不是皇帝怜爱百姓的本意,请圣主体恤下情”。皇帝被他的言辞所感动,立刻下旨停征课税。

扩展资料:

刘定之为人性情耿直,刚正不阿,但又十分谦恭勤勉,尤以文学之名享誉中外。他文思敏捷,知识宏博,雄浑瑰丽,变化莫测,虽机轴多出自三苏,而理道过之。其为诗含蓄蕴藉;而忧国忧民之心常流露于字里行间。明朝中叶,刘定之名闻天下,擅一代文宗,虽武夫悍卒,亦无不慕传。

一次,皇上命他做《元宵诗》,内侍太监站立一边等候,刘定之据案伸纸,立成七言绝句百首,令人折节叹服。又有一次,刘定之一天之内,起草了九个文诰,笔不停书。自他入内阁后,朝廷大作多出其手。

曾有人问他宋代大臣的名字,刘定之立马列出他们的世系先后,就像家族谱系一样,时人都佩服他的聪敏博学。

刘定之(1409年-1469年9月15日),字主静,号呆斋,江西永新人。明朝大臣、文学家。

正统元年(1436年)进士。历官编修、洗马、成化二年(1466年)入直文渊阁,进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成化四年(1468年)迁礼部左侍郎。成化五年(1469年),刘定之去世,年六十一。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安‘。

刘定之学问渊博,善文工诗,著有《周易图释》、《否泰录》、《呆斋集》等。

刘定之与彭时、商辂之后又联名上疏说:“太后作配先帝,正位中宫,陛下尊她为太后,下诏宣示天下。先帝全夫妇之伦,陛下尽母子之爱,都得大义。现在太后梓宫应当合葬裕陵,她的神主应当附祭太庙,这是无可更改之礼。

近来听说要另择地埋葬太后,臣等实是心怀疑惧。我们私下以为陛下之所以迟疑,是因为考虑到当今皇太后万寿之后,应当与先帝同尊,因此担心二后并配先帝,不合祖宗之制。但考之古代,汉文帝尊生母薄太后,而吕后仍附祭长陵。

宋仁宗追尊生母李宸妃,而刘后仍附祭太庙。现在如果陵庙之制稍有不合适,则会有背前人之美,受后人讥笑。”吏部尚书李秉、礼部尚书姚夔等九十九位廷臣也同意钱太后与英宗合葬。宪宗仍担心违背周太后的意志,此后更发出为钱太后另择葬地的谕旨。

姚夔等两百余名朝臣一起伏在文华门哭请,宪宗下令群臣止哭退去,群臣叩头拒命,声言:“不得钱太后合葬旨意,绝不敢退下。”自巳时(上午九点至十一点)跪至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宪宗与周太后无可奈何,这才听从了刘定之等人的建议。

4 明史崔恭传文言文翻译白话文

崔恭,字克让,是广宗人。正统元年考中进士,被授以户部主事的官职,去管理延绥仓库,都说他很有才能。因杨溥举荐他,升为莱州知府。内地送到辽东的布匹,都是贮藏在郡的仓库里的,时间长了就会腐烂,看守布匹的人很多都因为这个导致家庭破产。崔恭另建造三十个敞房贮藏这些布匹,规定按年送到外面去,其他的就充当莱州府的军饷,于是放回了看守的人员八百人。也先侵犯京师,崔恭派几千民兵支援京师。朝廷决定建造临清城,发布告征充劳役的人。崔恭认为现在正是春天,人民都缺少粮食,请求朝廷等到秋天收过粮食后再征。崔恭在莱州府六年,莱州的人都把他比作汉代的杨震。

景泰年间,越级提拔为湖广右布政使。各司所用的物品,都是从老百姓那里取的。崔恭和手下的人作了约定,都免掉了。公安、监利的流民随意相互杀人,崔恭下令愿意入到当地户籍的人就可以随意入,要不然到秋天的时候就遣回原籍,于是那些人就安定下来了。不久,又调到江西左布政使,这里有个广利库,官吏们私自侵吞了五十两银子。崔恭将这件事告诉了巡抚韩雍,于是看守这个仓库的人都被判了罪。崔恭在江西核定了均徭法,根据轻重,每十年一次劳役,这便成了定例。

天顺二年,宁王朱奠培不遵法度,崔恭上书参劾了他。朝廷削减了宁王的护卫数,宁王稍微有所收敛。崔恭升为右副都御史,代替李秉巡查苏州、松江等府。按照规定,崔恭推荐地方上的老人向朝廷讲述利害,陈述革新的办法。崔恭和都督徐恭一起疏通仪真的漕河,又疏通常、镇河,避免了长江的险情。做完这些后,就大力治理吴淞江。从昆山的夏界口,到上海的白鹤江,又从白鹤江到嘉定的卞家渡,最后到庄家泾,一共疏通了一万四千二百多丈的河道。又疏通曹家港、蒲汇塘、新泾这几条河流。人民靠这个得到了好处,把曹家港看作“都堂浦”。原来的时候,周忱奏告朝廷定了耗羡的规定,李秉改成了按照轻重来增加减少。这个规定很平常,但难于核算,官吏们感到非常麻烦。于是崔恭免掉了李秉的,一切都按周忱原来定的。

吏部缺少一个右侍郎,李贤、王翱都举荐崔恭。朝廷召了崔恭加以任用。崔恭作了“劝惩簿”,这很有名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王翱很看重崔恭,崔恭转为左侍郎。崔恭在父亲死了丁忧后重新复为原职。宪宗当了皇帝后,崔恭向朝廷请求退休不做官,朝廷不允许。成化五年,尚书李秉罢官。商略想用姚夔,彭时想用王概,但是作言官的北方人都说实际上是彭时起跑了李秉,在朝廷上大吵大闹。彭时推说有病不出来,侍读尹直认为因为彭时、王概都是自己同乡,怕因此受到惩罚,连忙告诉了商辂,以崔恭代替了李秉。过了五个月,崔恭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除了孝服后,起复到南京吏部任职,崔恭参劾罢免了几个部门的没有才能的几个人。成化十一年春天,朝廷让崔恭参与处理国家大事。当了三年,就退休了。又过了两年,崔恭去世。朝廷赠给他太子少保的名誉官职,给他的谥号为庄敏。

5 夔的文言文翻译

夔:

1 〔~~〕敬谨恐惧的样子。

2 〔~立〕肃立。

夔:

夔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译文: 夔牛是古时代神兽,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形状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没有长角,只长了一只脚,每次出现都会有狂风暴雨。它身上还闪耀着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声和雷声一样震耳欲聋。后来黄帝得到这种兽,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雷兽的骨做槌,敲击鼓,鼓声响彻五百里之外,威慑天下。 )夔是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

6 刘定之文言文翻译

刘定之,字主静,是永新县人。

自幼聪明异常,父亲教他读书,每日背诵数千言。父亲见他好学,他的父亲禁止他写文章。

一天,父亲偶然发现了他写的《祀灶文》,感到非常惊讶。 刘定之考中举人后,正统元年又考中会试第一,殿试也拿到了名次,皇帝封他做编修一职。

刘定之为人性情耿直,刚正不阿,但又十分谦恭勤勉,尤以文学之名享誉一时。 皇帝曾经命他做《元宵诗》,内使太监却站在一边等候,刘定之据案伸纸,立刻写好百首七言绝句。

又有一次,刘定之一天之内,起草了九个文告,笔不停书。有人问宋朝人的名字,他马上排列出世系相成的先后(其实就是家谱),一查族谱果然如此,人们对他的敏捷和博学感到叹服。

江西、湖广两地发生旱灾,但地方官员仍然照收百姓的赋税。刘定之上疏向皇帝进言:“现在国家粮库充足,储备厚实,而江西、湖广等地百姓因灾无收,张口待哺,还要照样交纳租赋,这不是皇帝怜爱百姓的本意,请圣主体恤下情”。

皇帝被他的言辞所感动,立刻下旨停征课税。

扩展资料:

刘定之为人性情耿直,刚正不阿,但又十分谦恭勤勉,尤以文学之名享誉中外。

他文思敏捷,知识宏博,雄浑瑰丽,变化莫测,虽机轴多出自三苏,而理道过之。其为诗含蓄蕴藉;而忧国忧民之心常流露于字里行间。

明朝中叶,刘定之名闻天下,擅一代文宗,虽武夫悍卒,亦无不慕传。 一次,皇上命他做《元宵诗》,内侍太监站立一边等候,刘定之据案伸纸,立成七言绝句百首,令人折节叹服。

又有一次,刘定之一天之内,起草了九个文诰,笔不停书。自他入内阁后,朝廷大作多出其手。

曾有人问他宋代大臣的名字,刘定之立马列出他们的世系先后,就像家族谱系一样,时人都佩服他的聪敏博学。 刘定之(1409年-1469年9月15日),字主静,号呆斋,江西永新人。

明朝大臣、文学家。 正统元年(1436年)进士。

历官编修、洗马、成化二年(1466年)入直文渊阁,进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成化四年(1468年)迁礼部左侍郎。

成化五年(1469年),刘定之去世,年六十一。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安‘。

刘定之学问渊博,善文工诗,著有《周易图释》、《否泰录》、《呆斋集》等。 刘定之与彭时、商辂之后又联名上疏说:“太后作配先帝,正位中宫,陛下尊她为太后,下诏宣示天下。

先帝全夫妇之伦,陛下尽母子之爱,都得大义。现在太后梓宫应当合葬裕陵,她的神主应当附祭太庙,这是无可更改之礼。

近来听说要另择地埋葬太后,臣等实是心怀疑惧。我们私下以为陛下之所以迟疑,是因为考虑到当今皇太后万寿之后,应当与先帝同尊,因此担心二后并配先帝,不合祖宗之制。

但考之古代,汉文帝尊生母薄太后,而吕后仍附祭长陵。 宋仁宗追尊生母李宸妃,而刘后仍附祭太庙。

现在如果陵庙之制稍有不合适,则会有背前人之美,受后人讥笑。”吏部尚书李秉、礼部尚书姚夔等九十九位廷臣也同意钱太后与英宗合葬。

宪宗仍担心违背周太后的意志,此后更发出为钱太后另择葬地的谕旨。 姚夔等两百余名朝臣一起伏在文华门哭请,宪宗下令群臣止哭退去,群臣叩头拒命,声言:“不得钱太后合葬旨意,绝不敢退下。”

自巳时(上午九点至十一点)跪至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宪宗与周太后无可奈何,这才听从了刘定之等人的建议。

7 吴留村文言文翻译

吴留村清钱游泳吴留村,顺治五年进士中。他的第二年,即选择江西萍乡县知县,升山东沂州府知府。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的十三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百姓感恩戴德。忽然有奸邪的人拿着总督札①立取库三千金两。美国怀疑的,责问他为什么几句话,那人认罪。于是告诉他说:“你们是最聪明的人,所以能用这种伎俩。如果落在别人手里,立斩了。虽然这样,看你相貌,还有从休息。”于是给②把百金,放他走。几年后,闽寇天炽,吴解释饷由海路到厦门,忽然遇到抢劫,不久全部还给他。偷过船叩头谢罪,说:“公,大恩人的。”询问他们,就刚才所持札取库金的。因此他的人进献计谋,为响应,为了报答昊。当时闽浙总督为姚公开启,与吴同乡,商用来消灭敌人的方法。康熙十五年冬季,八闽已经恢复,姚报告,特别提升福建按察使,不久升两广总督。留村在无锡已接受特殊待遇,过去皇帝将行,锡的父老百姓恩泽蒙受恩德③的,从县城以到河边,一直到省城的阊门门,八九十里,哭着挽留,行趾相连接,不下数万人。他的绅士和接受知识的人,那么驾船祖道,宫殿中大摆宴席,鼓吹喧闻;有人拿着一杯酒来献在道路上的人。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让你为他伤心地人民的感德这样。

望采纳!

8 《夔》的文言文翻译

(1)翻译:东海当中有一座流波山,位于在入海七千里的一个地方。山上有种野兽,它的样子像牛,苍色的身子,头上却没有角,只有一只足,它进出海水时就一定会伴随着大风雨,它发出的光像太阳和月亮,它的叫声像打雷,它的名叫夔。黄帝得到它,用它的皮做成鼓,再用雷兽的骨头做鼓棒敲打它,鼓声能传到五百里的地方,黄帝用它来威服天下。

(2)原文: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 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黄帝得 之,以其皮为鼓,橛 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3)夔: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商周铜器上多夔状纹饰人名。相传为尧、舜时乐官。如:夔挚(夔:舜时乐官名。挚:太史挚,周官)。夔州,旧府名,府治在今四川奉节县"

(4)流波山:位于东海深处,与“蓬莱仙山”、“阎罗之岛”并称“东海三山”。岛上山势宏伟险峻,占地极广,若论大小,在东海诸岛屿山脉中其实可算第一,但因此山地处偏远,人迹罕现,所以在名气上,反而远不如东海另两座名山岛屿。

1 文言文翻译《明史 吴良传》

吴良,定远人。 初名吴国兴,太祖赐名吴良。与弟弟吴桢都凭借有勇有谋闻名。跟从太祖在濠梁起兵,同做帐前先锋。吴良善于潜水侦察敌情,吴祯经常化装为间谍。张士诚的军队据守秦望山,吴良攻取了那儿,于是攻克江阴。 就被任命为指挥使镇守那里。

当时张士诚完全占据吴,横跨淮东、浙西,兵员粮食充足。 江阴正当其要冲,背靠大江,扼守南北咽喉,张士诚多次用金银美帛犒赏将士,要他们窥伺机会进攻太祖军。太祖告谕吴良说:“江阴是我东南屏障,你 要管束士卒,不要与外界交往,不要接纳逃亡的人,不要贪图小利,不要与敌方争锋,只要保卫全境,安定百姓就行了。”吴良小心奉命,修整防备。因败敌有功,晋升枢密院判官。 张士诚大举率兵来侵犯,战船遮蔽江面,他的将领苏同佥驻守君山,指挥进军。吴良派弟弟吴祯出北门与他交战,而暗中派元帅王子明率领壮士驰马冲出南门,夹攻敌人,大败敌军,俘获斩首很多。 敌兵连夜逃跑。不久又侵犯常州,吴良派兵从小道在无锡歼灭敌人援兵。当此时,太祖多次亲自率兵争夺江、楚上游,与陈友谅较量,大军多次出动,金陵空虚,张士诚不敢向北出兵侵犯尺寸之地,都是因吴良在江阴成为屏障的缘故。

吴良仁爱宽容,生活俭约,不喜好声色钱财。 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练官兵,常常像敌寇来犯一样。闲暇时就延请儒生研究谈论经史,兴办学校,设立社学,大规模开田垦荒,平均徭役,减少赋税。在此地十年,疆域安定太平。太祖曾经召见吴良慰劳他说:“吴院判保障一方,功劳很大,车马珠玉不足以表彰你的功劳。我一定无东顾之忧了!”命学士宋濂等作诗文赞美他,仍派他回原镇守处。不久大举发兵攻取淮东,攻克泰州。张士诚兵又出马驮沙,侵犯镇江,巨船数百,逆江而上。吴良严阵以待。太祖亲自督领大军抵御张士诚。 张士诚队伍逃跑,太祖追到浮子门。吴良出兵夹击,俘获士卒两千人。太祖到江阴慰劳军队,巡视营垒,赞叹说:“吴良, 是当今的吴起啊。”洪武三年,晋升都督同知,封为江阴侯,享俸禄一千五百石,授予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

洪武五年,广西蛮族叛乱,吴良出靖州讨伐他们。几个月内,攻取潭溪,攻下太平,在铜关铁寨歼灭清洞、崖山敌众。各蛮族都十分震惊,纷纷纳降归附,粤西于是平定。 洪武十二年,齐王封在青州。王妃就是吴良的女儿,就命吴良前往青州建造王府。洪武十四年,吴良在青州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赠封江国公,谥号襄烈。

2 明史郝杰传文言文翻译

后起用为南京工部尚书:“连年的处罚对文臣施行却对武将宽缓,然而他的功绩也不无虚假。

神宗召他负责兵部的政务、杨博等人劝谏。巡按御史胡克俭策马呈奏弹劾李宁、卫士。

诏令宦官李佑督理苏,而内心认为郝杰没有欺骗他,境外的人民听到此事,参与机要事务,郝杰就赶紧请求离去。在此之前,才尾随敌人袭击老弱之兵,直叙原委。

不久,他上奏请求减少被劫掠地区的徭役,他升任右佥都御史。冬天,皇帝不听从劝谏,最终还是不听从劝谏。

朝鲜王准备到辽东避难,已经习以为常。郝杰考取嘉靖三十五年(1556)的进士,被嫉恨,获得二百八十多老弱者的首级。

皇帝说李成梁以前的功绩都是由巡按大臣核查并报告。敌寇攻入关塞。

此后,他出任原职,巡视辽东,他或者收拾兵马躲避,海州被劫掠了十三天;奏词牵连李成梁,敌寇退却后他们斩取死者的首级报功,有司盘剥下民侍奉他们。而且宦官专横放纵,也诋毁了郝杰,字彦辅,待敌退去、耿随卿返回原籍听候查处。”

同时他逐一诋毁一鹗。不久他升任兵部右侍郎,只命令他听候考查,要求总督蹇达共同上奏。

皇帝驾临南海子,郝杰也遭弹劾,副将孙守廉不作战。督抚大臣都庇护他,派遣副将李宁在镇夷堡袭击敌人的营地,命令京营的各马全部随从,蹇达搁置郝杰总结功罪的奏疏不上报,郝杰又争辩此事,神宗特别赦免了他、蹇达的欺瞒之罪。

李宁先逃跑了,他调任南京户部尚书,申时行修书给我进行劝阻。徐阶。

消息传出。改任兵部职、赋税,工部上奏、杭地区的织造。

兵部将李宁的罪行搁置不做讨论,将毁坏边防事务,郝杰请求在境外选择一个好地方安置他郝杰,他弹劾蓟州总督刘焘,郝杰等人弹劾他违背了定制,万历十八年冬天,游击李信,数千将士损失大半,又窃夺辽东将士在棒槌,蹇达派遣偏将祖承训率领三千人前往朝鲜,敕令刘焘。胡克俭就说。

不久因为私下议论张居正驱逐高拱的不是。皇帝罢黜了沈应乾,会说我朝没有能人呢。

因为他曾经评论高拱不是宰辅的材料,敌寇大举侵入永平。日本受封与朝贡的议论兴起,蹇达隐匿了他的草稿、周冕投入监狱,如果加以封爵,被调出京城担任陕西副使,或者乘虚捣毁零散的敌人,他升任右副都御史。

万历十七年(1589)。郝杰说,神宗答复可以,任过御史,李成梁采用参将郭梦征的策略。

当时李成梁担任总兵官。高拱被罢免,加封为山东按察使。

胡克俭进而弹劾孙守廉,请求整顿法纪以便振兴国威,这不是统一的政令,蔚州人,同时他抨击副使沈应乾。兵马回撤,巡视京郊地区,并称。

父亲郝铭,对圣德的损害不小。胡克俭大为愤怒、巡抚耿随卿彼此观望。

再调任山东左布政使,皇帝不听,赠封为太子少保。郝杰详细上奏。”

皇帝都答复可以,上奏做自我辩解,详尽告发了李成梁,申时行、周冕的罪行。万历十九年(1591)春天,他又与许国告谕我宽免李宁的罪行。

等到高拱再次被召回,李成梁粉饰功劳要求晋级,郝杰说。遭人弹劾,李成梁也不救助,全军覆没、蹇达以及兵科给事中张应登结成奸党欺骗皇帝。

最后将李成梁等人的问题搁置不理,死于任上。”皇帝最终没有听从、辽保定地区的军务。

徇私情违背公理,将李信,诱杀投靠关塞的人充作功绩,将他的一个儿子录入官籍:“皇帝登基的诏书罢除织造才一年,郝杰却独不与其交结,授职为行人,并且接济他的随僚,降职为辽东苑马寺卿兼任海道兵备,追诉李成梁前几年冒充功绩的罪状,被其他敌军拦截、许国庇护他,升任御史。刑部侍郎洪朝选因为纠正皇帝的过失被罢免,升他为右都御史,胡克俭妄自猜测议论,追究主帅而忽略了偏将。”

意见不合;等到我弹劾李宁:“平秀吉死有余辜,威望很高:“我起初弹劾孙守廉。督率诸位将领抗击敌人,又派遣专理的使者,统辖蓟。

日本攻占了朝鲜的战绩,自己上奏请功,削夺了他的官籍。隆庆元年(1567)。

称病回乡。

3 明史何楷传文言文翻译

何楷,字元子,漳州镇海卫人。天启五年进士。值魏忠贤乱政,不谒选而归。崇祯时,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改刑科给事中。流贼陷凤阳,毁皇陵。楷劾巡抚杨一鹏、巡按吴振缨罪,而刺辅臣温体仁、王应熊,言:「振缨,体仁私人;一鹏,应熊座主也。逆贼犯皇陵,神人共愤。陛下辍讲避殿,感动

何楷撰《诗经世本古义》

臣民。二辅臣独漫视之,欲令一鹏、振缨戴罪自赎。情面重,祖宗陵寝为轻;朋比深,天下讥刺不恤。」忤旨,镌一秩视事。又言:「应熊、体仁奏辩,明自引门生姻娅。刑官瞻徇,实由于此。乞宣谕辅臣,毋分别恩仇,以国事为戏。」应熊复奏辩。楷言:「臣疏未奉旨,应熊先一日摭引臣疏词,必有漏禁中语者。」帝意动,令应熊自陈,应熊竟由是去。吏部尚书言登、莱要地,巡抚陈应元引疾,宜允其去。及推劳永嘉代应元,则言登莱巡抚本赘员。楷亦疏驳之。楷又请给赠都御史高攀龙官,诰赐左光斗诸臣谥,召还惠世扬。疏多见听。屡迁工科都给事中。

4 明史刘麟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刘麟传

原文

刘麟,字元瑞,本安仁人,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因家焉。绩学能文,与顾璘、徐祯卿称“江东三才子”。弘治九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平反三百九十余人。正德初,出为绍兴知府。因刘瑾衔其不谒谢,罢为民。瑾诛,起补西安,寻迁云南按察使。嘉靖初,召拜太仆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于嘉靖四年(1525)三月二十一日致仕后起改大理寺卿,擢工部尚书。因上节财十四事,中贵大恨。由于牒停浙江、苏、松织造,而上供袍服亦在停中,中官吴勋以为言,遂令刘麟致仕。居郊外南垣,赋诗自娱。晚好楼居,而贫不能构,悬篮舆于梁,曲卧其中,名曰神楼。文徵明绘其图。嘉靖四十年卒,年八十八。赠太子少保,谥清惠。有《刘清惠集》。

译文

刘麟,字元瑞,是本安郡仁县人,世代做南京广洋卫副千户,于是安家于此。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与顾璘、徐祯卿合称“江东三才子”。弘治九年考中进士,授任刑部主事,进升员外郎,纠正了三百九十余人的冤假错案。正德初年,出京做绍兴知府。因为刘瑾嫉恨他不拜谢(自己的恩情),被罢免为民。刘瑾被诛杀后,被起用补任西安,不久升任云南按察使。嘉靖初年,被征召授任太仆卿,升任右副都御史,做保定六府巡抚。在嘉靖四年(1525)三月二十一日辞职后又被起用改任大理寺卿,升任工部尚书。因为上书谈十四件节财之事,宫中的大臣很记恨他。由于通令暂停浙江、苏州、松江织造,而皇上提供袍服也在停止之列,宫中的官吏吴勋拿这件事说事,于是让让刘麟辞职。(刘麟)住在郊外的南垣,赋诗自娱。晚年喜欢竹楼,而贫穷不能建楼,(就)在梁下悬挂车子,蜷曲着睡卧在里面,命名叫神楼。文徵明画了这幅图。嘉靖四十年去世,享年八十八岁。赠官太子少保,谥号清惠。著有《刘清惠集》。

5 明史孔金传 文言文 翻译

明史•孔金传翻译注释

原文

孔金,山阳人。父早亡,母谢氏,遗腹三月而生金。母为大贾杜言逼娶,投河死。金长,屡讼于官,不胜。言行贿欲毙金,金乃乞食走阙下,击登闻鼓诉冤,不得达。还墓所,昼夜号泣。里人刘清等陈其事于府,知府张守约异之,召闾族媒氏,质实坐言大辟。未几守约卒,言夤缘免。金复号诉不已,被棰无完肤。已而抚按理旧牍,仍坐言大辟,迄死狱中。金子良亦有孝行,父病,刲股为羹以进,旋愈。比卒,庐墓哀毁。万历四十三年,父子并得旌。

参考译文

孔金是山阳县人。父亲早亡,母亲谢氏,在父亲死后三个月才生下孔金。(后来孔金的)母亲被大商人杜言逼婚,投河而死。孔金长大后,屡次告官诉讼,(都)没能昭雪。杜言(向官吏)行贿想害死孔金,孔金就一路讨饭逃到京城,敲击登闻鼓诉说冤屈,未能上达圣听,冤情也为得到昭雪。(孔金)回到父亲的墓地,日夜嚎啕大哭。同乡刘清等人(替孔金)向知府陈述他的冤情,知府张守约对此事非常惊异,(就)叫来孔金闾里和族里的人和掌管婚姻之事的官员(查证实情),根据事实判处杜言死刑。不久张守约去世,杜言(因为)向上攀附关系而得以免罪。孔金又哭诉不止,遭到捶责,被打得体无完肤。不久以后巡抚整理审查积下的案件卷宗,仍然判处杜言死刑,(杜言)最后死于狱中。孔金的儿子孔良也有孝行,(他的)父亲生病,(他)割下大腿上的肉做成肉汤来进奉给(父亲喝),(父亲)很快就痊愈了。等到(父亲)去世以后,在父亲的墓旁筑庐守墓,因为过度悲伤而毁坏了身体。万历四十三年,父子二人一起得到朝廷的表彰。

注释

(1)遗腹:遗孕。指父亲去世后孩子才出生的情况。(2)为:介词,表被动。(3)贾:商人。(4)逼娶:即逼婚。(5)讼于官:告官诉讼。(6)乞食:讨饭;要饭。(7)走:跑;逃跑。(8)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这里是借指京城。(9)击登闻鼓:敲击登闻鼓。登闻鼓:古代帝王为表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臣民击鼓上闻,谓之“登闻鼓”。(10)诉冤:诉说冤屈。(11)得达:得以上达圣听。(12墓所:墓地;坟地。(13)号泣:嚎啕大哭。(14)里人:乡人。同里的人;同乡。(15)闾族:同闾和同族的人。闾和族都是古代居民编制单位。如《周礼》记载“六乡”乡党组织,分为比、闾、族、党、州、乡六级,“六遂”邻里组织分为邻、里、酂、鄙、县、遂六级。(16)媒氏:官名。掌管婚姻之事。《周礼·地官·媒氏》:“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17)质实:根据事实。(18)坐:判罪。(19)大辟:指死刑。(20)未几:不久。(21)夤缘:音yín yuán。本指攀附、攀援上升,后比喻攀附权贵,向上巴结(22)免:指免罪。(23)号诉:哭诉。(24)不已:不止。不停止;不间断。(25)被棰:遭到捶责。被:遭受。棰:一种刑罚,用木槌责打。(26)已而:不久以后;后来。(27)抚:指巡抚。(28)按理:整理审查。(29)旧牍:旧日的案牍。这里指遗留的案件卷宗。(30)迄:最终;最后。(31)刲股:音kuī gǔ。割大腿肉。割股疗亲,古以为孝行;割股祭祀,则表示崇敬之至。(32)为羹:做肉汤。(33)旋:不久;很快。(34)愈:痊愈。(35)比:等到。(36)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37)哀毁:谓居亲丧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后常作居丧尽礼之辞。(38)旌:表彰。

注:

注释相关内容参考查字典网。

6 求文言文明史韩雍传的翻译

《韩雍传》译文:

韩雍,字永熙,长洲人,以才能和谋略著称。在南畿审阅刑事案件卷宗,砀山教谕某人鞭打膳 夫,膳夫逃跑后躲起来,膳夫的父亲告发教谕杀了他的儿子,教谕已经无辜服罪,韩雍跟踪而得到膳夫,洗清教谕的冤屈。

正统十三年(1448)冬,处州贼叶宗留自福建转而危害江西,官军失利,皇帝下诏命韩雍与镇守 侍郎杨宁督促军民共同防守。恰巧福建巡按御史汪澄给邻境送来文书会同讨伐贼邓茂七 ,因为贼人 商量投降,官军停止军事行动,韩雍说: “贼真的投降了再退兵也不晚。 ”急速进军,贼已经叛变, 汪澄因此被判死刑。

天顺初年,宁王因为以前的怨恨,弹劾他擅自乘坐轿子等事,韩雍被捕入狱, 削去官职。不久又恢复右佥都御史职位,辅佐寇深治理都察院事。 宪宗继位,韩雍受学士钱溥牵连,贬为浙江左参政。广西的瑶人和僮人流窜到广东劫掠。沿途的郡县几乎全被捣毁坏。成化元年(1465)正月,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拜都督赵辅为总兵官,兵部尚书王雄说: “韩雍才气无双,平定贼非韩雍莫属。”于是改任韩雍左佥都御史,协助治理军务。

在此以前,编修丘浚写信给大学士李贤,说贼在广东适宜驱赶,贼在广西的应该采用围困的方法,请 求下令派游击将军和勇率领少数民族骑兵直奔广东,而大军一直赶到广西,分兵扑灭叛乱,李贤很 赞赏这项作战的计划。韩雍说: “应该全军直捣大藤峡,巢穴已经倾覆,其余则可迎刃而解。舍弃这 不去谋取,而分兵四出,这等于是救火时却鼓风一样。 ”众人说“对。”

韩雍等到达桂林,将错过战机的指挥李英等四人斩首示众,韩雍手按着地图同诸将商议说:“贼 以修仁、荔浦为羽翼,应该先攻取这二县来孤立贼的势力。”于是率领十六万兵士,分五路出兵, 先攻破修仁县的贼,穷追到力山,俘获一千二百余人。 十月到浔州,向当地父老询问,都说:“峡,是天险,不能强攻,应用计围困。”韩雍说“峡延 绵六百余里,怎能围困?兵分则力弱,长期用兵则财物缺乏,贼何时能够平定!我的计划已定。 ”就长 驱到峡口。 有儒生、里老数十人伏在道路左边, 愿意担任向导, 韩雍见了立刻骂道 “贼胆敢欺骗我!” 喝令左右绑起来斩首,左右都非常吃惊。捆绑时而发现袖中的利刀,一审问,果然是贼。

贼首侯大狗等大为恐惧,在南山竖立栅栏,准备很多滚木、标枪、涂毒的弓箭来抗拒官军,官军引诱贼发放 箭石,估计快用尽了,韩雍亲自率领诸军借着树攀藤而上,另外派遣壮士从小路先上,占据山顶用 火炮发石击贼。贼抵挡不住,被打得大败。 韩雍痛恨罪恶,因此虽然令行禁止,百姓安居,然而对他的毁谤、非议也容易产生。

两广的人 怀念韩雍的功绩,建立祠堂纪念他。

7 急《明史》谭广传 文言文翻译

谭广,字仲宏,丹徒人。洪武初年,他以一名士卒从征金山,被授予燕山护卫百户。随从成祖起兵时,他以一百骑兵夺取涿州,生擒将校三十人。战白沟、真定、夹河时,他都有功,屡升为指挥使,留守保定。都督韩观率兵十二万来攻,谭广以孤军奋力抵抗了四十多天,后来抓住机会将他们击退。

永乐九年(1411),他进升为大宁都指挥佥事,主管营建北京。后来掌管神机营,随从皇上北征,充任骁骑将军。十一年,他到山西练兵。第二年从征九龙口,担任前锋。贼人数万凭岸布阵,谭广命能挽强弓的士卒射击,万矢齐发,贼人死亡无数,官军乘胜夹击,贼人大败。论功,谭广进升都督佥事。

仁宗继位后,他升为左都督,佩镇朔将军印,镇守宣府。宣德三年(1428),他请军镇也照郡县之例,立风云雷雨山川和社稷坛。六年,因宣府粮少,他请照开平、独石的办法,招商人输运粮食到宣府以获得销售食盐的权力,以此来充实军粮。皇上都听从了。第二年,皇上听从户部的意见,令戍守宣府的其他卫所的军队,都遣回屯田种植。谭广上书说:“臣所防守的边境有一千四百余里,敌人窥伺,随时都可能入侵。倘若有警,征兵于数百里之外,怎能来得及?屯田种植的建议,臣愚以为不可行。”皇上以边兵戍守有余,只命永乐年间调戍宣府的不要遣回。

正统初年,朝廷意见认为脱欢虽然已来归附,但他狡猾的阴谋不可预测,皇上命谭广以及其他镇的总兵官陈怀、李谦、王献上对策。谭广等人各自呈上意见,大略是说:“边寇出没无常,惟防御为上策。应分兵扼守要害之地,而间或派遣精锐部队巡视塞外,遇上敌人则量力决定是战是守。派间谍侦察敌人动静,以轻兵跟踪敌人的去向。敌人来则一无所得,去则有所恐惧,这样边防之患可以稍得减轻。”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六年(1441)十一月,他以御敌之功,被封为永宁伯,食禄一千二百石,仍镇守宣府。八年,他请求退休,皇上优诏留下他。第二年十月将他召回并接见他。皇上可怜他年纪已老,免以常朝。这个月他去世。谥襄毅。

谭广身高体壮,从行伍奋斗到大将,身经大小一百余战,未尝遭挫败。在宣府二十年,修建屯堡,严整守备,增设驿传,又请给各边镇颁给火器。将校犯法,他即奏请治罪,但他安抚士卒有恩。边境安然,他堪称名将。他曾因愤怒而杖杀都司经历,又曾以私怨杖打百户,为此而受到言官的弹劾,皇上置之不问。他去世后,吏部说他没有世袭诰券,便授予他的儿子谭序为指挥使。

8 翻译文言文,明史,高斗枢,字象先,鄞人

高斗枢,字象先,鄞人。崇祯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坐议巡抚耿如杞狱,与同列四人下诏狱。寻复官,进员外郎。

五年,迁荆州知府。久之,擢长沙兵备副使。楚郡之在湖北者,尽罹贼祸,势且及湖南,临、蓝、湖、湘间土寇蜂起。长沙止老弱卫卒五百,又遣二百戍攸县,城库雉堞尽圮。斗枢至,建飞楼四十,大修守具。临、蓝贼艘二百余,由衡、湘抵城下,相拒十余日乃却去,转攻袁州。遣都司陈上才蹑其后,贼亦解去。寻击杀乱贼刘高峰等,抚定余众。诏录其功。巡抚陈睿谟大征临、蓝寇,斗枢当南面,大小十余战,贼尽平。诏赉银币。

十四年六月进按察使,移守郧阳。郧被寇且十载,属邑有六,居民不四千,数百里荆榛。抚治王永祚以襄阳急,移师镇之。斗枢至甫六日,张献忠自陕引而东。斗枢与知府徐启元遣游击王光恩及弟光兴分扼之,战频捷,贼不敢犯。光恩者,均州降渠小秦王也。初与张献忠、罗汝才辈为贼,献忠、汝才降而复叛,均州五营惧见讨自疑。又以献忠强,虑为所并,光恩敛众据要害以拒献忠。居久之,乃有稍稍飏去者,光恩亦去,已而复降。光恩善用其下,下亦乐为之用

9 文言文明史,李骥转的全文翻译

李骥,字尚德,山东郯城人,洪武二十六年通过了乡试,进入国学。学习了三年后,担任户科给事中。当时集市盘查行商,把行李箱都翻倒一空,李骥上奏阻止了这个做法。不久,李骥因事获罪而被免职。 建文年间,李骥因人推荐而被起用为新乡知县。他招徕流亡的百姓,给他们农具,由此回归农业的人有数千人。李骥因为母丧而离职,许多官员百姓一个接一个奏请挽留他,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永乐初年,(李骥)守母丧期满,改为东安知县。对民众不利的事情,他就向朝廷禀明免去。有一个寡妇因儿子被咬死而向李骥告状。李骥向城隍神祷告,深深自责。第二天早上,咬死孩子的狼死在它的狼窝里。侍郎李昶等人共同推荐李骥,朝廷提拔他做刑部郎中。李骥上奏了十余件事情,很多都被朝廷采纳了。后来因事被牵累,被贬到保安做劳役。

洪熙年间,朝廷有诏书寻求贤才,李骥被推荐做了御史。他上奏有关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予以采纳。宣德五年,李骥巡视仓场。军士高祥**仓里的粟米,李骥抓住了他,并加以审问。高祥父亲的小妾说,高祥与张贵等人一起偷盗,李骥接受张贵等人的贿赂,所以只把高祥问罪。刑部侍郎施礼于是判处李骥死刑。李骥给宣总上奏章自我辩解。宣宗说:“御史既然擒获了盗贼,怎么肯接受贿赂呢?”下命施礼和都察院重新审讯,李骥果然是冤枉的。宣宗于是严厉地斥责了施礼,并恢复了李骥的官职。这年十一月,朝廷选择大臣二十五人担任郡守,奉有皇帝的敕书上路。李骥做河南知府,肇庆知府则是给事中王莹,琼州知府是户部郎中徐鉴,汀州知府是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知府是刑部主事郑珞,抚州知府是大理寺正王升,后来他们都以政绩卓著出名。

河南境内盗贼多,李骥特地设立火甲制度,一户被盗,一甲给予赔偿。在犯盗窃罪的人的家门口写上“盗贼之家”四字。李骥又编纂了《劝教文》,摇着金口木舌的大铃巡行各地去传达。自此之后人们都改变了行为,东西掉在路上都没有谁去捡走。河南有伊王府,伊王多次请托李骥,李骥并不听从。伊王府里的宦官和警卫残害百姓,又被李骥阻止,伊王于是很怨恨李骥。等到冬至,伊王命令李骥在四更天的时候去府里作陪行李。李骥如期而至,伊王反而诬陷李骥迟到,抓起来戴上脚镣和手铐,第二天才被释放。李骥向朝廷汇报,宣宗发怒,写信责备伊王,将府中承奉、长史、典仪都逮起来交给法官处置。李骥行为端正,平日家居即使是矮长桌也要摆放端正。他到河南六年后去世,寿七十岁。百姓们来吊丧,都痛苦失声。

1 彭时字纯道的文言文

原文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

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

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

寻进侍读。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

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易储,迁左春坊大学士。《寰宇通志》成,迁太常寺少卿。

俱兼侍读。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

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

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

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

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

贤称善,即奏行之。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

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

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帝大渐,口占遗命,定后妃名分,勿以嫔御殉葬,凡四事,付阁臣润色。

时读竟,涕下,悲怆不自胜。中官复命,帝亦为陨涕。

宪宗即位,议上两宫尊号。中官夏时希周贵妃旨,言钱后久病,不当称太后。

而贵妃,帝所生母,宜独上尊号。贤曰:“遗诏已定,何事多言。”

时曰:“李公言是也。朝廷所以服天下,在正纲常。

若不尔,损圣德非小。”顷之,中官复传贵妃旨:“子为皇帝,母当为太后,岂有无子而称太后者?宣德间有故事。”

贤色变,目时。时曰:“今日事与宣德间不同。

胡后表让位,退居别宫,故在正统初不加尊。今名分固在,安得为比?”中官曰:“如是何不草让表?”时曰:“先帝存日未尝行,今谁敢草?若人臣阿意顺从,是万世罪人也。”

中官厉声怵以危语。时拱手向天曰:“太祖、太宗神灵在上,孰敢有二心!钱皇后无子,何所规利而为之争?臣义不忍默者,欲全主上圣德耳。

若推大孝之心,则两宫并尊为宜。”贤亦极言之,议遂定。

及将上宝册,时曰:“两宫同称则无别,钱太后宜加两字,以便称谓。”乃尊为慈懿皇太后,贵妃为皇太后。

越数日,中官覃包至内阁曰:“上意固如是。但迫于太后,不敢自主,非二公力急,几误大事。”

时阁臣陈文默无语,闻包言,甚愧。礼成,进吏部右侍郎,兼学士,同知经筵。

成化改元,进兵部尚书,兼官如故。明年秋,乞归省。

三年二月诏趣还朝,《英宗实录》成,加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四年,慈懿太后崩,诏议山陵。时及商辂、刘定之言:“太后作配先帝,正位中宫,陛下尊为太后,诏示天下。

先帝全夫妇之伦,陛下尽母子之爱,于义俱得。今梓宫当合葬裕陵,主当祔庙,此不易之礼。

比闻欲别卜葬地,臣等实怀疑惧。窃谓皇上所以迟疑者,必以今皇太后万寿后,当与先帝同尊,自嫌二后并配,非祖宗制。

考之于古,汉文帝尊所生母薄太后,而吕后仍祔长陵。宋仁宗追尊生母李宸妃,而刘后仍祔太庙。

今若陵庙之制稍有未合,则有乖前美,贻讥来叶。”于是诸大臣相继言之。

帝犹重违太后意,时偕朝臣伏文华门泣请。帝与太后皆感动,始从时议。

彗见三台,时等言:“外廷大政固所当先,宫中根本尤为至急。谚云‘子出多母’。

今嫔嫱众多,维熊无兆。必陛下爱有所专,而专宠者已过生育之期故也。

望均恩爱,为宗社大计。”时帝专宠万贵妃,妃年已近四十,时故云然。

又言:“大臣黜陟,宜断自宸衷,或集群臣佥议。不可悉委臣下,使大权旁落。”

帝虽不能从,而心嘉其忠。都御史项忠讨满四不利。

朝议命抚宁侯朱永将京军往赴。永故难其行,多所邀请。

时恶其张大,且度军可无行,第令整装待。会忠驰奏,已围贼石城。

帝遣中官怀恩、黄赐偕兵部尚书白圭、程信等至阁议。时曰:“贼四出攻剽,锋诚不可当。

今入石城自保,我军围甚固,此困兽易擒耳。”信曰:“安知忠不退师?”时曰:“彼部分已定,何故自退?且今出师,度何时到?”信曰:“来春。”

时曰:“如此,益缓不及事。事成败,冬月决矣。”

信忿,出危言曰:“忠若败,必斩一二人,然后出师。”众危之,问时何见。

曰:“观忠疏曲折,知其能。若闻别遣禁军,将退避不敢任,贼不可知矣。

」时惟商辂然其言。至冬,贼果平,人乃大服。

改吏部尚书。五年得疾在告。

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是冬,无雪。

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

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

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万安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时颇怀忧。

七年,疾复作,乞致仕。帝慰留之,不得去。

冬,彗复见,时言政本七事:一,。

2 明史崔恭传文言文翻译白话文

崔恭,字克让,是广宗人。正统元年考中进士,被授以户部主事的官职,去管理延绥仓库,都说他很有才能。因杨溥举荐他,升为莱州知府。内地送到辽东的布匹,都是贮藏在郡的仓库里的,时间长了就会腐烂,看守布匹的人很多都因为这个导致家庭破产。崔恭另建造三十个敞房贮藏这些布匹,规定按年送到外面去,其他的就充当莱州府的军饷,于是放回了看守的人员八百人。也先侵犯京师,崔恭派几千民兵支援京师。朝廷决定建造临清城,发布告征充劳役的人。崔恭认为现在正是春天,人民都缺少粮食,请求朝廷等到秋天收过粮食后再征。崔恭在莱州府六年,莱州的人都把他比作汉代的杨震。

景泰年间,越级提拔为湖广右布政使。各司所用的物品,都是从老百姓那里取的。崔恭和手下的人作了约定,都免掉了。公安、监利的流民随意相互杀人,崔恭下令愿意入到当地户籍的人就可以随意入,要不然到秋天的时候就遣回原籍,于是那些人就安定下来了。不久,又调到江西左布政使,这里有个广利库,官吏们私自侵吞了五十两银子。崔恭将这件事告诉了巡抚韩雍,于是看守这个仓库的人都被判了罪。崔恭在江西核定了均徭法,根据轻重,每十年一次劳役,这便成了定例。

天顺二年,宁王朱奠培不遵法度,崔恭上书参劾了他。朝廷削减了宁王的护卫数,宁王稍微有所收敛。崔恭升为右副都御史,代替李秉巡查苏州、松江等府。按照规定,崔恭推荐地方上的老人向朝廷讲述利害,陈述革新的办法。崔恭和都督徐恭一起疏通仪真的漕河,又疏通常、镇河,避免了长江的险情。做完这些后,就大力治理吴淞江。从昆山的夏界口,到上海的白鹤江,又从白鹤江到嘉定的卞家渡,最后到庄家泾,一共疏通了一万四千二百多丈的河道。又疏通曹家港、蒲汇塘、新泾这几条河流。人民靠这个得到了好处,把曹家港看作“都堂浦”。原来的时候,周忱奏告朝廷定了耗羡的规定,李秉改成了按照轻重来增加减少。这个规定很平常,但难于核算,官吏们感到非常麻烦。于是崔恭免掉了李秉的,一切都按周忱原来定的。

吏部缺少一个右侍郎,李贤、王翱都举荐崔恭。朝廷召了崔恭加以任用。崔恭作了“劝惩簿”,这很有名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王翱很看重崔恭,崔恭转为左侍郎。崔恭在父亲死了丁忧后重新复为原职。宪宗当了皇帝后,崔恭向朝廷请求退休不做官,朝廷不允许。成化五年,尚书李秉罢官。商略想用姚夔,彭时想用王概,但是作言官的北方人都说实际上是彭时起跑了李秉,在朝廷上大吵大闹。彭时推说有病不出来,侍读尹直认为因为彭时、王概都是自己同乡,怕因此受到惩罚,连忙告诉了商辂,以崔恭代替了李秉。过了五个月,崔恭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除了孝服后,起复到南京吏部任职,崔恭参劾罢免了几个部门的没有才能的几个人。成化十一年春天,朝廷让崔恭参与处理国家大事。当了三年,就退休了。又过了两年,崔恭去世。朝廷赠给他太子少保的名誉官职,给他的谥号为庄敏。

3 刘定之文言文翻译

刘定之,字主静,是永新县人。自幼聪明异常,父亲教他读书,每日背诵数千言。父亲见他好学,他的父亲禁止他写文章。一天,父亲偶然发现了他写的《祀灶文》,感到非常惊讶。

刘定之考中举人后,正统元年又考中会试第一,殿试也拿到了名次,皇帝封他做编修一职。刘定之为人性情耿直,刚正不阿,但又十分谦恭勤勉,尤以文学之名享誉一时。

皇帝曾经命他做《元宵诗》,内使太监却站在一边等候,刘定之据案伸纸,立刻写好百首七言绝句。又有一次,刘定之一天之内,起草了九个文告,笔不停书。有人问宋朝人的名字,他马上排列出世系相成的先后(其实就是家谱),一查族谱果然如此,人们对他的敏捷和博学感到叹服。

江西、湖广两地发生旱灾,但地方官员仍然照收百姓的赋税。刘定之上疏向皇帝进言:“现在国家粮库充足,储备厚实,而江西、湖广等地百姓因灾无收,张口待哺,还要照样交纳租赋,这不是皇帝怜爱百姓的本意,请圣主体恤下情”。皇帝被他的言辞所感动,立刻下旨停征课税。

扩展资料:

刘定之为人性情耿直,刚正不阿,但又十分谦恭勤勉,尤以文学之名享誉中外。他文思敏捷,知识宏博,雄浑瑰丽,变化莫测,虽机轴多出自三苏,而理道过之。其为诗含蓄蕴藉;而忧国忧民之心常流露于字里行间。明朝中叶,刘定之名闻天下,擅一代文宗,虽武夫悍卒,亦无不慕传。

一次,皇上命他做《元宵诗》,内侍太监站立一边等候,刘定之据案伸纸,立成七言绝句百首,令人折节叹服。又有一次,刘定之一天之内,起草了九个文诰,笔不停书。自他入内阁后,朝廷大作多出其手。

曾有人问他宋代大臣的名字,刘定之立马列出他们的世系先后,就像家族谱系一样,时人都佩服他的聪敏博学。

刘定之(1409年-1469年9月15日),字主静,号呆斋,江西永新人。明朝大臣、文学家。

正统元年(1436年)进士。历官编修、洗马、成化二年(1466年)入直文渊阁,进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成化四年(1468年)迁礼部左侍郎。成化五年(1469年),刘定之去世,年六十一。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安‘。

刘定之学问渊博,善文工诗,著有《周易图释》、《否泰录》、《呆斋集》等。

刘定之与彭时、商辂之后又联名上疏说:“太后作配先帝,正位中宫,陛下尊她为太后,下诏宣示天下。先帝全夫妇之伦,陛下尽母子之爱,都得大义。现在太后梓宫应当合葬裕陵,她的神主应当附祭太庙,这是无可更改之礼。

近来听说要另择地埋葬太后,臣等实是心怀疑惧。我们私下以为陛下之所以迟疑,是因为考虑到当今皇太后万寿之后,应当与先帝同尊,因此担心二后并配先帝,不合祖宗之制。但考之古代,汉文帝尊生母薄太后,而吕后仍附祭长陵。

宋仁宗追尊生母李宸妃,而刘后仍附祭太庙。现在如果陵庙之制稍有不合适,则会有背前人之美,受后人讥笑。”吏部尚书李秉、礼部尚书姚夔等九十九位廷臣也同意钱太后与英宗合葬。宪宗仍担心违背周太后的意志,此后更发出为钱太后另择葬地的谕旨。

姚夔等两百余名朝臣一起伏在文华门哭请,宪宗下令群臣止哭退去,群臣叩头拒命,声言:“不得钱太后合葬旨意,绝不敢退下。”自巳时(上午九点至十一点)跪至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宪宗与周太后无可奈何,这才听从了刘定之等人的建议。

4 文言文《傅显昏聩》翻译

原文: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翻译:

奴仆傅显,喜欢读书,很懂文学。他也稍微知道(些)医药(知识),性情迂腐而迟缓,看上去如同(一个)迂腐萎靡的老学士。一天,(傅显)迈着优雅的步伐行走在市场上,逢人就问:“看见魏三哥没有?”有的人指示(魏三)在什么地方,(傅显就)又迈着优雅的步履前往。 等到相见,傅显喘息半天。(魏三)问他见(自己)有什么事,傅显说:“刚才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困了在打盹。小孩在井旁嬉戏,相距大概只有三五尺,似乎有危险。(因)男女有别,(我)不便叫醒三嫂,所以跑来找您。”

魏三大惊跑去,妇人已经趴在井口哭儿子了。

奴仆读书,可以显示出(是件)好事。但读书是用来明理的,明理是用以实用的。食而不消化(学不致用),(反而)致使糊涂乖僻,贻害无穷,又看重这种学士干吗啊!

5 寒松赋文言文翻译

你好!!!

《寒松赋》

松之生也,於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薄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於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於元黄,斯独茂於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黄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无地势以炫容, 炫容:夸耀外形。 炫,夸耀

穹石盘薄而埋根, 穹,高、大 盘薄:牢牢地 埋根:扎根

林野惨栗,栗:颤抖

山原愁悴。悴:憔悴

彼众尽于玄黄,玄黄:天地,指大自然的变化

姚夔文言文

1 请翻译下面两段文言文 尽快 追加悬赏50 姚夔,字大章,桐庐人。 是孝子姚伯华的孙子。正统七年中进士,乡试、会试都是第一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