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巾帼英雄曾志的儿子,他甘愿一生做农民!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3收藏

作为巾帼英雄曾志的儿子,他甘愿一生做农民!,第1张

在中国***的党史上,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也是一位奇女子,在年少时,就投身革命事业。不管是在枪林弹雨当中,还是在敌后根据地九死一生的时候,她都

从无畏惧,或许很多人都认为她仅仅只是一位光荣的革命主义者,但是她更是一位爱的深沉的女人,一个爱的悲壮的母亲,她就是曾志!

1928年

8月,曾志在井冈山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但是此时的曾志已经怀孕有7个月了,在随后的11月份,曾志生下了他的第一个孩子。孩子的父亲是夏明震,已

经在半年前牺牲了。但是作为红军后方医院党总支书记的曾志,却面临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在前线战事吃紧的情况下,是继续革命,还是回家带孩子!

为人母的曾志在孩子26天大的时候,把孩子送给了当时井冈山王佐部队的一个姓石的副连长家里。当时的曾志,抱着孩子,亲了又哭,但是曾志没有办法,为了革

命,曾志只能将孩子暂时寄养在当地老百姓家里,几个月后曾志就紧随大部队离开了井冈山。而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被托付给战友的孩子,已经成为了曾志心中永

远的牵挂,因为在红军离开井冈山之后,井冈山再次收复回来就已经是解放以后的事情了!

曾志的孩子跟随养父母一起改姓石了,名字叫石来发,但

是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却并打算放过石来发,他们想方设法的想找到曾志的孩子,后来石连长一家为了保护他,都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了。随后,石来发就跟随

着他70多岁的老奶奶相依为命。当时的石来发奶奶眼睛已经双目失明了,但是孩子要养大啊,于是石来发的奶奶就让年仅6岁的他在前面引路,牵着奶奶挨家挨户

的要饭。老奶奶手上提着破篮子,两个碗,一个米袋,挨家挨户的讨饭,就这样石来发吃着百家饭长大了!

放后,曾志就任广州市市委书记

,而在天下太平了之后,曾志就夜夜思念着想要找到当初寄养在井冈山的孩子!后来去井冈山的中央革命老区慰问团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曾志的儿子石来发。

而此时的石来发已经在村里分了田地,娶了媳妇。1952年,井冈山政府专门派人将石来发送到了广州,时隔24年,曾志母子终于团聚了。

一个

讨饭长大的孩子,此时已经回到了位高权重的母亲身边。此时的曾志,想竭尽全力的弥补这份缺失的母爱,在广州的这段时间,曾志安排石来发白天到工厂上班,晚

上去夜校读书。但是万万没想到,在农村长大的石来发,却对母亲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双目失明的老奶奶只有一个人在家,我现在是他唯一的亲人,我要回去为奶奶

养老送终!(下图是石来发在母亲坟前)

后在石来发的坚持下,曾志同意了儿子的请求。曾志也被儿子的想法深深的感动了,她感到好欣慰,好高兴。虽然石来发没有读过书,但是石来发懂得一个大道理,

那就是感恩,如果没有奶奶以及当地的大嫂大姐的帮助,哪有自己的今天。后来,石来发一个人再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井冈山,继续当他的农民了!

贤夫君去年12月份去了一趟井冈山,见到了石来发的儿子石金龙,石金龙跟我讲述了关于他父亲与他奶奶发生的所有事情,并且带我去了曾志魂归井岗的坟前祭拜。

本文由《贤夫君说》收集整理发表,作者QQ公众号(贤夫君说历史)

曾志为党和人民艰苦奋斗了一生,将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她的高尚品德和优秀情操,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称赞。

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历经各种艰难困苦,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如一,依然毫不动摇。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她的第一任丈夫夏明震和第二任丈夫蔡协民先后为革命英勇牺牲,3个小孩或忍痛送人或为筹集党的活动经费而被迫卖掉,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1935年春,因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她孤身一人辗转在汕头、衡阳、宜章、广州、上海等地寻找组织关系,打杂做工,经过20个月的艰难寻觅才在上海与党取得了联系。延安整风时,她被诬陷为“怕死鬼”受到审查,始终抱定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讲一句假话,直到甄别平反。“文革”中丈夫陶铸蒙冤被迫害致死,她也遭到批判并被遣送到粤北农村劳动。面对这种常人不能忍受的的磨难,她以顽强的毅力挺了过来。

粉碎“四人帮”后,她担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积极投入拨乱反正的斗争,为落实干部政策和平反冤假错案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她晚年对儿女坦露心迹:“只要为了党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因为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 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

老四死了,老四希望佳佳幸福,可最后为佳佳奉献生命的是老四,不是佳佳的男朋友。

曾建国有过两段婚姻,可都是以离婚收场,然后独自一人抚养四个孩子,长女曾志婷是一名医生,精明干练,稳重成熟,她让曾建国引以为豪,曾志婷的前夫是邢耀平。

曾建国对邢耀平这个女婿可是非常满意的,为了不刺激他,曾志婷和邢耀平离婚不离家,两人有一个孩子,邢耀平一直想复婚,也为此做了很多努力,最后两人应该是破镜重圆了。

其他人结局:

曾志东自是曾家嫡长子,他跟庞文静以前在一起过,因为曾建国离过两次婚,所以曾志东惧怕婚姻,与庞文静分手后一直单身,最后他们极有可能又走到一起。

曾志翔是曾家老三,正直冲动,敢爱敢恨,他自己开了家修车行,喜欢同样是修长行老板的香姐,这段姐弟恋注定要经历许多波折,另外范语晴一直在追求曾志翔,最后曾志翔跟谁在一起了呢?不出意外,应该是如愿以偿跟香姐牵手。

曾志玲是家里最小的女儿,热衷于创业,目前还不清楚她跟谁有感情线。曾家四个孩子里曾志婷和曾志翔是同父异母,他们都不是曾建国亲生的,曾志东和曾志玲是同父异母,他们都是曾建国的孩子,从这点就能知道曾志东和曾志翔为什么会有矛盾。

曾志东是曾建国亲生儿子,却因为曾志婷和曾志翔的到来,抢走了原本属于他的父爱,所以曾志东心里有埋怨,不过最后他们成了真正的家人。

老实说关于老曾家四个儿女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到现在也觉得有点糊涂。

总而言之王鸥饰演的大女儿志婷和老曾是一点血缘关系也没有,但也是最懂事和优秀的。

辛柏青饰演的大姐夫邢耀平体贴、顾家,为老曾家跑前跑后毫无怨言,简直就是十佳女婿模范老公。

虽然剧情刚开始就摆明了邢耀平只是个网约车司机,而志婷已经是功成名就的医生,两人身份上的差距,让很多观众都和老曾一样,对于离婚的原因,都不自觉怪在志婷身上。

邢耀平为了支持志婷读书,牺牲了自己的前程。

他在剧中哪怕已经离婚了,还处处以老曾家的事情为先,当牛做马,对志婷的那份深情毫不掩饰。

女红军曾志的丈夫是陶铸。

陶铸(1908年—1969年),原名陶际华,号剑寒,湖南省祁阳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卓越***。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

1938年曾志与正在福州从事地下工作的陶铸同志结婚,可婚后不到一年,陶铸同志又被捕入狱,5年杳无音信。尽管如此,曾志依然在闽东一带和叶飞同志一起领导游击战争。

1969年11月30日,中国***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革命战士陶铸同志因遭受“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含冤去世,终年61岁。

曾志与陶铸的女儿

曾志与陶铸风雨同舟37载,只育有一女,这就是大家熟悉的陶斯亮。陶斯亮是曾志和陶铸1941年在延安一段相对稳定生活期间的结晶。

曾志说,陶斯亮是一个顽强的生命,是经过两次生死的考验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次是自己怀孕7个月外出执行任务时,所骑马匹由于受惊突然狂跳起来,一下就把毫无思想准备的她摔到了地上,当时在场的同志都吓坏了,赶紧把她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曾志摔成了脑震荡,但腹中未来的“陶斯亮”却安然无恙。

另一次是分娩时,由于护士没有接生经验,一时有些手忙脚乱,刚临世的“陶斯亮”直接掉到了地上。陶斯亮的到来,给战争年代的曾志、陶铸夫妇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曾志(1911-1998)

湖南郴州人。优秀的中国***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组织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

曾志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原名曾昭学。因祖父和母亲重视教育,曾志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在新知识新文化的影响下,她15岁投身革命,改名曾志,为党和人民艰苦奋斗了一生,将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她的高尚品德和优秀情操,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称赞。

忠于革命毫不顾私

▲陶铸与曾志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曾志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为了革命,什么都可以放弃。

1938年曾志与正在福州从事地下工作的陶铸同志结婚,育有一女陶斯亮。1945年,曾志患了阑尾炎,考虑到日后还有许多大战要打,于是在做手术的同时做了绝育手术。术后不久,根据党的需要,他们被派往东北战场组织敌后游击斗争。临行时,曾志恋恋不舍地把4岁的陶斯亮留在延安保育院,交给了长征战士杨顺卿。曾志不知自己有生之年是否还能和女儿团聚,对杨顺卿说:“我们把这个孩子托付给你了,如果我们回不来,这个孩子就是你的。”她和陶铸在向毛主席辞行时明确表示:“为了革命,决不考虑个人得失,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当时毛主席充满激情地赞叹道:“这才是陶铸和曾志!”在艰苦岁月里,每当革命和家庭生活发生矛盾时,曾志总是这样“开怀天下事,不言身与家”。

▲毛泽东与陶铸、曾志合影

坚定信念毫不动摇

1969年初,陶铸被查出患了癌症。9月的一天,曾志被告知因中苏关系紧张,组织决定将陶铸疏散到安徽合肥。

看着重病在床的丈夫,曾志没有说话,想把这痛苦的消息晚点告诉陶铸。然而,什么也瞒不过相依为命几十年的丈夫,陶铸轻声说:“告诉我吧,什么事?”话语中透着对一切事件都能泰然处之的平静。于是曾志说明发生的一切。

陶铸拉过妻子的手,从身边拿出一张纸片递给她。曾志打开纸片,只见上面是用钢笔写的一首诗——《赠曾志》。诗中写道:“重上战场我亦雄,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曾志捧着丈夫的诗作看了又看,然后小心翼翼地卷起,一针一线地缝到了衣服里……最后,陶铸和曾志服从组织的安排,坚定理想和信念毫不动摇。

▲陶铸、曾志和女儿陶斯亮

恪守原则毫不含糊

曾志一生国事家事经纬分明,这已成为她做人做事的原则。

这种原则的恪守,即便在她生命的最后关头也毫不含糊,她想的依然是国家,忘的依然是自己。曾志生前就立遗嘱要求亲属: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里设灵堂;京外家里人不要来奔丧;北京的任何战友都不要通知打搅;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绝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的,三个月后再发讣告,只登消息,不要写简历生平。”“我想这样做才是真正做到节约不铺张……让我死后做一名彻底的丧事改革者!”

作为巾帼英雄曾志的儿子,他甘愿一生做农民!

在中国***的党史上,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也是一位奇女子,在年少时,就投身革命事业。不管是在枪林弹雨当中,还是在敌后根据地九死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