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姓 扈氏家谱 扈姓起源 扈姓名人 扈姓的来源 扈姓简介
一、姓氏源流
扈(Hù)姓源出有二:
1、源于姒姓,为大禹王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风俗通》、《左传》、《汉书》等载,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的夏朝,自称夏后启。这种做法,破坏了传统的禅让制度,引起了一些诸侯国的不满。其中有一个诸侯国有扈氏,也是大禹的后人,受封于扈(今陕西省扈县一带),建立扈国。有扈氏首领觉得有责任维护传统制度,于是就起兵讨伐夏后启。启立即召集天下诸侯兴师镇压。由于大禹刚死不久,诸侯们对禹的丰功伟大绩还记忆犹新,都愿意出兵助启,所以启就占了优势。双方军队在甘(户县南一带)相遇。交战前,启对部下发布了一篇誓师辞,这就是收在《尚书》中的《甘誓》,其中列举了有扈氏的罪状,并公布了作战计划及赏罚规定。战斗开始后,尽管有扈氏人人英雄奋战,但毕竟寡不敌众,结果战败。夏后启趁势灭掉了有扈氏。有扈氏人,后来以原国名命姓,称为扈氏。扈氏后又分为户、鄠二姓,其实扈、户、鄠三字音同字异,实为一姓。户姓由扈字去邑而为户,鄠姓因秦改扈为鄠而成姓。
2、出自鲜卑族三字姓扈地干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后魏代北鲜卑族有三字姓扈地干氏,进入中原之后,改为扈、干两姓。
扈氏祖宗:有扈氏。扈又作户、鄠。相传为夏之诸侯。姒姓,启之庶兄所封。禹传位与启,不服,与启战于甘(今陕西省户县境),战败被灭(《史记·夏本纪》)。其故地在今陕西户县北。一说禹曾用兵攻伐(《庄子·人间世》)。根据《风俗通》记载,夏朝有扈氏的后代,是以国为氏的姓氏。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扈氏出自姒姓,是夏时的诸侯,夏时为崇扈,秦时改为雩,国亡后子孙就以国为姓,称为扈氏。而根据《史记》上记载,我国的扈氏家族,是当年与夏启奋战的“有扈”的后裔。有扈是当时的一个国家,位于现在陕西省雩县的北方。他们被夏禹征服之后,就变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并且入境随俗,逐渐“以国为氏”,而姓了扈。
二、迁徙分布
(缺)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扈姓出自姒姓。上古时候,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帝,舜帝又因大禹治水有功而把帝位禅让给大禹。而大禹后来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启建立了夏朝,历史上称为夏启。由于大禹违背了传统的禅让做法,所以引起了一些诸侯的不满。其中有个叫有扈氏的起兵反对启,但是却被启打败,氏族几乎灭绝。有扈氏残留的族人为了避难,就把姓氏改为扈,成为扈姓的起源。一说启建立了夏朝以后,将自己的后代分封在扈(今陕西省户县一带),建立了扈国。而扈国公族的后代,有的取国名为姓氏,称为扈氏,世今天扈姓的另一支来源。扈姓起源于陕西户县,由于历史原因,后来分散到全国各地。有一分支在湖广麻城县落脚。后来又因家族兴旺遭人陷害,部分族人又迁往各地,有一支迁往贵州,现有的分布在贵州桐梓;有的分布在重庆市綦江县石角镇;有的分布在重庆江津等地。
三、历史名人
扈 蒙:字日用(914或915-986),宋幽州安次人。后晋天福中进士。仕后周为右拾遗、直史馆、知制诰。时从弟扈载为翰林学士,兄弟并掌内外制,号二扈。入宋,由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太祖乾德六年复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开宝中与李穆等同修《五代史》,详定《古今本草》。太宗即位,拜中书舍人,复翰林学士,与李昉同修《太祖实录》,同编《文苑英华》。雍熙三年,以工部尚书致仕。性沉厚,不言人是非。自张昭、窦仪卒,典章仪注,多蒙所刊定。著有《鳌山集》等。
扈再兴:南宋将领。字叔起,淮人。为京西制置使赵方部将。有膂力,善机变,每战身先士卒,奋勇驰突。嘉定十年(1217年),金军攻襄阳(今属湖北省襄樊)、枣阳(今属湖北),与钤辖孟宗政、统制陈祥等分三阵设伏,佯退诱金军入伏,击杀甚众,以功授神劲军统制。十一年,金军数万复攻枣阳,奉命率师入援,与孟宗政合兵抗金三个月,后乘夜暗布铁蒺藜,黎明佯退,金军追击,伤者十之七八。十二年,金帅完颜讹可拥数万步骑强行攻城,与孟宗政纵敌涉濠,半渡击之,又令守坝将士佯退,待敌争坝时急击,致金军多坠水中,弃旗甲辎重而去,以功迁鄂州副都统。十四年,率军攻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大败金军,擒金副统军衲挞达。不久病卒。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京兆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下辖十二县。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省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
2、堂号(缺)
============================================================
扈姓宗祠通用对联
〖扈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京兆;
姓启扈国。
——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
全联典指扈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馆推棣萼;
威振枣阳。
——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北宋初安次人扈蒙,字日用,后晋天福年间进士。后周时官右拾遗,并直史馆,当时,他堂弟扈载为翰林学士,兄弟二人共同掌管内外诏令,时称“二扈”。人北宋,扈蒙任史馆修撰,与李穆等人同修《五代史》,又与李叻等人同编《文苑英华》,另著有《鳌山集》。下联典指南宋淮人扈再兴,字叔起,骁勇而有膂力,善于应变。作战时,总是披散着头发,光着膀子,赤着双脚,挥舞着双刀,大声呼喊着冲人敌阵。曾在枣阳大败金兵。官至神劲统制。
学优日历;
名重碧鸡。
——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
全联典指五代末扈蒙事典(见上题头《三、历史名人》介绍)。
-----------------------------------------------------------------
〖扈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父子双名将;
兄弟两才人。
——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宋代抗金名将扈再兴,淮人。善机变,有勇力,每战则胜,金兵大惧。扈再兴之子扈世达,官至都统制,亦有“北宋名将”之称。下联典指北宋进士扈蒙,安次人。字日用,少以文学名。仕周官至知制诰。时从弟扈载为翰林学士,兄弟并掌内外制,世称“二扈”。
户中千祥聚;
邑内百卉妍。
——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扈姓“扈”字的析字联。
-----------------------------------------------------------------
〖扈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汉时将军甲第;
后周学士人家。
——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有车骑将军扈云。下联典指后周学士扈载,北燕人,字仲熙,太祖初年进士,有才名,拜知制诰,迁学士。
-----------------------------------------------------------------
〖扈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为政得民,合属挽留上奏;
挥戈入阵,屡收战捷奇功。
——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明代知府扈暹,由举人知凤翔府,政务宽简,识大体,以忧去任,郡民诣阙保留,及秩满,又保留之。凡三十余年致仕卒。 6宋代抗金名将扈再兴。下联典指宋代抗金名将扈再兴,淮人。善机变,有勇力,每战则胜,金兵大惧。扈再兴之子扈世达,官至都统制,亦有“北宋名将”之称。
李鸿章出生于合肥县东乡(今肥东县,现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乡。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哥李瀚章后来也官至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后来也都非富即贵。
李鸿章本人,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
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扩展资料
1、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李鸿章跟随他的老师曾国藩,表现出了优秀的带兵天赋,通过组建淮军抗击太平天国,在之后的一年内就剿灭了苏南的太平军。
2、捻军作乱,李鸿章通过采用自己灵活机动有掌控灵活的战略思想,又在一年内剿灭捻军。可以说幸运加上个人才能,使之在特殊时期脱颖而出,成为清朝的“中兴”大臣。
3、李鸿章的见识,他明白当时的时局,为中国百年社稷着想,知道如果不变法维新,如不培养人才,诺大一个中国,就无自强自立之时。所以他才倾力大办洋务,实可谓用心良苦。
-李鸿章
古诗: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刘禹锡 《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温庭筠 《杨柳枝》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子夜秋歌》
仰头看桐树,
桐花特可怜。
愿天无霜雪,
梧子解千年。
笑话:
谐音特点的笑话:第一次
几次网上谈话之后,小安认定A女孩就是自己颇为心仪的那种纯情女孩。A女孩把电话号码主动给了小安,更让小安感动的是A女孩说她是第一次把电话号码给一个男孩。因为是第一次,小安怀着激动的心情拨通了电话,互通姓名,一个短暂的沉默之后,小安刚想把自己煞费心机准备的一席既浪漫又富有哲理的话满怀深情的说出来,却听到那边的A女孩娇滴滴的说:“你这是第三次给我打电话了吧!”
歇后语:
拿根面条去上吊--死不了人
拿了秤杆忘秤砣--不知轻重
拿五马倒六羊--赂了个头朝下
拿针眼当烟筒--小鸟
拿住荷杆摸到藉--抓根本
拿着棒槌缝衣服--啥也当真(针)
拿着草帽当锅盖--乱扣帽子
拿着车票进戏馆子--对不上号
拿着豆腐去垫台脚---不顶事
拿着钝刀抹脖子--杀不死也痛
拿着凤凰当鸡卖--贵贱不分
拿着耗子当成牛--吹的
拿着虎皮当衣裳--吓唬人
拿着鸡蛋走滑路--小心翼翼
拿着缰绳当汗毛揪---说得轻巧
拿着酒壶打架---喝(豁)着干
拿着镢头刨黄连---挖苦
拿着碾盆打月亮--不知轻重
拿着算盘窜门--找仗(帐)打
拿着铁锹当锅使--穷极了
拿着鞋子当帽子--上下不分
拿着野鸡做供品--家财难言
拿着钥匙满街跑---当家不主事
纳鞋底戳了手--真(针)气人
奶妈抱孩子---人家的
奶奶的鞋子---老样子
对联:
上联:和尚过河,手掣荷花何处插?
下联:侍郎游市,眼前柿树是谁栽?
新联:委员入闱,脸上威风为甚猥!(无情)
上联:何所长,何所长,何所长因何当所长。
上联:先生磨墨,墨溅先生两脉墨。
下联:枚香烧煤,煤爆枚香双眉煤。
下联:牧童伐木,木伤牧童二目木。
上联: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新联:院后廊中,院里郎中,郎中行廊中,廊中幽郎中悠。(无情)
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下联: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上联:霜降降霜,谁怜孀妇双脚冷。
下联:谷雨雨谷,我惜姑娘孤身寒。
上联:宝塔六七层,中容大鹤。
下联: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
新联:家谱四五笔,上书老子。(无情)
上联:佛印水边寻蚌吃。
下联:东坡河上带家来。
注:此联为一日东坡带家眷出去游玩,遇到佛印在水边挖蚌吃,于是出此上联。谐音:佛印水边寻‘棒’吃。佛印一听,以东坡带家眷而来
而对,谐音:东坡河上带‘枷’来。
上联:近世进士尽是近视,京师禁试进士,进士襟湿,巾拭。
上联:思南女子铜仁去。
下联:上蔡厨师会理来。
注:此联为清吴进三所对。其友出此上联指一位思南地方的女子到铜仁那里去,谐音:思男女子同人去;进三指着上菜的厨师而对,原
来此厨师祖籍上蔡,后住会理,经常在两地来往,谐音:上菜厨师烩鲤来。
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
下联:旱高地田禾必干。
注:此联谐音夏大禹;墨子春秋诸子(麦、墨古同音);管仲:春秋人物;汉高帝:汉高祖刘邦;田何:汉初《易》学大
师;比干:商纣的大臣。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
上联: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联: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联:溪西犀喜戏。
下联:囿右鼬悠游。
上联:鸡饥争豆斗。
下联:鼠暑上梁凉
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注:此联谐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注: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娃挖蛙出瓦。
下联:妈骂马吃麻。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下联:游西山拿衣衫衣衫落西山惜善衣衫
下联: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新联:过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无情)
新联:过桐岩射彤雁彤雁毙桐岩痛焉彤雁(无情)
新联:进北京献白金白金藏北京百斤白金(本原)
注:九畹:三峡的九畹溪。
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行行行行行行行
注:上联一、三、五、六字读chang。二、四、七字读zhang
下联一、三、五、六字读hang。二、四、七字读xing
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媳妇提锡壶,锡壶漏,媳妇怒。
下联;和尚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
上联:饥鸡盗稻童筒打。
下联;暑鼠凉梁客咳惊。
上联: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
下联;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
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
下联; 刘伶饮酒不留零。
上联: 雨打沙滩,沉一渚,阵一渚。
下联; 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上联: 指挥烧纸,纸灰飞上指挥头。
下联; 修撰进馐,馐馔饱充修撰腹。
上联: 牧童伐木,木打牧童双目木。
下联; 梅香烧煤,煤抹梅香两眉煤。
上联: 移椅倚桐同赏月。
下联; 点灯登阁各攻书。
够多了吧
马姓家谱介绍
宗族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大特征,家谱(又称族谱)则是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
一部优秀的家谱,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发源、发展及流布的历史。
马氏家谱,正是一部部马姓家族的发展史,是一部部维系马姓家族的圣物。
修谱
中华民族有着追源寻根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国家中,便是重修史书,表现在家族中,便是重修族谱,视修史、修谱为不朽之伟业。
家谱的渊源,一般推于《周官》,然而事实上,《世本》便是我国谱牒的最早著作,司马迁的《史记》就取法于此。
历史上的马姓,与中国广大族姓一样,非常重视本族历史的编修。
最早的马氏家谱修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是,作为汉代的名门望族,马姓在东汉时已有家乘谱牒。
唐宋之际,谱牒之学大兴,加之马姓名人辈出,马氏修谱也蔚为大观。
明清之际,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马氏修谱更至 ,甚至一些少数民族马姓也开始兴修家谱。
例如道光年间辽宁满族马佳氏(后改为马姓)修有《马佳氏族谱》,同治年间云南玉溪 马氏修有《玉溪龙门马氏宗谱》。
解放后,大陆马氏曾一度停止修谱,而港台地区仍然流行。
最近几年,大陆马氏又开始续修、整理家谱。
历来马氏都非常重视修谱,并且将家谱视为维系整个马姓家族的圣物,这在马氏家谱的序文中一般都有体现。
例如,每次修谱都先注明受领人的姓名,开列谱牒部数。
同时,又非常重视族谱的收藏保管,要求子孙不得胡乱涂改,不能让虫鼠咬蚀,更不能出典等,否则严惩不贷。
修谱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修谱的意义和作用,一般的马氏家谱都有详细说明。
《锡山马氏修谱序》写道:“圣人别礼莫重于宗族,宗族之辨,莫详于谱书,谱书之传,莫大乎宗法门”“祖宗之传,叙人道之本也。
古者系出支录、小史之官,所以定世次、辨昭穆,俾后之子孙知其宗族之所由来,亲疏之所由别,敦本以序繁,莫善于谱矣。
”同时,又讲了不修谱的危害:“后世谱牒不修,而宗法不讲,数传以下,遂相视如途人,焉能厚宗族而追崇其祖也哉。
”
由此可见,马氏修族谱是在宗法制度败坏后所采取的一种挽救宗法礼法、维系血统纯正的措施。
有了族谱,就可以区别、分明自己属于马氏的哪一宗、哪一支,从而就不会乱认祖先。
正如扶风《马氏修谱序》称:“今日之举,亦惟宗其宗而无冒他人宗,祖其祖而无舍自出之祖,斯免不仁不之讥矣。
”修谱时必须“考古而征先,信今传后”。
因为“非其裔也强授之不智,得其而故弃之不仁”。
《马氏宗谱原序》更概括“马氏谱牒”的作用为“系所生以尚嫡也,明穆以尚祖也,序长幼以尚齿也”。
家谱体例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和苏洵都倡修族家乘,他们不仅亲自编写了本姓的族谱,且提出了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并逐成为后世修谱的规范。
马氏家谱于欧、苏体皆有所采,或者干脆将两种融合。
如暨阳扶风马氏宗谱》采用苏洵“谱法”,“凡子而后得为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高祖之父”,用“小宗之法”,即只记五。
《锡山马氏统谱》则采用欧阳修“谱法”,而自可见之世,印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别自为世”。
原则上是以远近、亲疏为别,乙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
马氏家谱采用欧、苏两种谱法,但不是单的模仿、套用,而是结合马姓的家规、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变通,这就形成了独特马姓家谱编写凡例。
如《暨阳扶风马氏宗凡例》有20条,其一说:“系图为谱之纲,传为谱之目。
凡有官爵者,制诰敕论等文当备载于谱首,无官爵者,生配、死葬、序赞、传文亦宜附载于后,俾后之子孙得有所观法而兴起焉。
”其四说:“总图五世一提者,仿苏老泉遗式;盖取五世,外亲尽之义也。
”其五说:“各派复为旋图,以引其传者,盖取曾南丰式,为分别小宗之义,明亲疏也。
”
对于哪些族人不能入谱,马氏家谱一般都有明确规定,这通常与其家规、家法密切相关。
如《暨阳扶风马氏宗谱凡例》规定:“子孙为僧道者,不列行第,不登图叙,以其外宗族,而趋异端也。
”“子孙有过恶、训诫不悛者,会众声罪,谱削其名,以其玷宗祖也;如能改进,则复之。
”“同族结婚,即同族同谱者,风化攸关,应禁入谱。
”“某子配合某氏,已经结婚者,倘某子亡故,某氏转配族人,则不论尊卑、适合与否,一概不得入谱。
”不得入家谱,也就相当于赶出族门,这对于重根崇源的中国人来记,走臭大的耻辱与惩罚。
马家家法之严,由此亦可见一斑。
马姓 详见 马国栋
马姓家谱介绍
家谱体例分类
各家马氏家谱体例分类不一,内容详略也各有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异。
一般的马氏族谱都有以下内容:谱名、谱序、目录、凡例、恩荣录(敕诰)、遗像及像赞、五服图、家规家法、宗支世系、谱系本纪、仕宦为官记、家传、祠宇、坟茔、艺文、族产、派语、后跋、领谱字号等,有的还包括马氏聚集地图,如《会稽马氏家谱》附有马氏集中的吴融村的村图。
谱名即家谱的名称,一般写在家谱的封面,内容也各不相同。
马氏族谱一般称作“马氏(家)族谱”、“马氏家谱”,或者“马氏家乘”、“马氏宗谱”,也有的称“马氏统谱”、“马氏通谱”、“马氏统宗谱”或“马氏支谱”。
有的还详细注明地域、分支或堂号,如《京江马氏宗谱》、《崇伦堂马氏宗谱》。
谱序是族谱中极富文史价值的部分。
一部族谱往往有多篇序文,往往由本族名人或与本族有渊源的学者、名流,或者政界要人撰写。
其内容或论族谱之重要意义,或述本族修谱的历史及本次修谱的缘起经过,或记本族姓的源流、分布。
因此,谱序往往是族谱之“目”,是本家族历史的凝缩,同时,又常常是一篇篇散文佳作。
凡例是族谱的编纂体例,从中可以看出修撰者的谱学思想、修谱方法,甚至家规家法等。
如前所述,马氏家谱大多采用欧阳修、苏洵“谱法”,并结合本家族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变通,于是形成了马姓独特的宗谱编写体例。
像赞,往往附于本族名人画像后,多由著名学者、社会名流或本族亲友题写,内容多概括评价此人功绩及一生。
例如《马氏统》中马援的像赞由马家外甥郑禹题写,全文如下:“经籍深富,辞理遐亘;浩如江海,郁若昆郑。
”马融的像赞亦由郑禹题写,内容如下:“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来。
”此外,“后周平南将军山阳侯”像赞由朱熹题写,“宋祭酒止蕃公”像赞由文天祥题写,“唐中书令宾王公”像赞由韩愈题写,“宋丞相正惠公”像赞由文天祥题写,“宋左丞相碧梧公”像赞由谢枋得题写。
世系,是族谱中最主要的内容,它同族谱中的“家传”,往往可以补正史之不足。
例如从《马氏统谱》世系中可知马周为马援第十一世孙,马燧为马周第五世孙,马知节为马周十八世孙,马廷鸾为马周二十一世孙。
但是,由于修谱时人们往往拉拢、靠近本姓名人以抬高自己一支,因此家谱中的“世系”、“家传”也有失实之处。
马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对联
具王佐才,筑砦钓渭;
步隐沦躅,授业著书。
——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出唐代银青光禄大夫马周,字宾王,茌平人。
嗜学,善《诗》、《春秋》。
武德中辅州助教。
不治事,去职,筑砦钓渭,后被重用。
下联典出宋代承事郎马端临,字贵与,栾平人。
咸淳中漕试第一,博极群书,以荫补承事郎。
元初起为柯山书院山长,终台州学教授。
所著《文献通考》,贯穿古今。
高堂设教,绛帐授徒;
云台列像,铜柱标功。
——庄温英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马融,授徒时,施绛纱帐授生徒。
下联典指东汉•;;马武、马援。
马武佐光武帝中兴, 其图形绘于云台阁;马援征交趾,立铜柱表功。
乌威圣德,万古流芳英烈将;
玉面神光,千秋垂泽崇仁军。
——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此联为清代乌面将军马信庙联。
马信,原是郑成功的一位部将,陕西人。
到台湾后,进驻彰化县之燕雾上堡(即今陕西村),后不幸阵亡。
后人为他立庙祭祀。
庙在今台湾漳化县秀水乡陕西村。
设绛帐以授生徒,白眉继烈;
铸铜标而载功绩,青海重光。
——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马融和马良。
马融字季长,东汉茂陵人,历官郎中、武都南郡太守、议郎。
博学高才,为当时通儒,常有生徒讲学,身后列女乐。
著有《三传异同说》,注经籍多种。
马良,字季常,三国时蜀汉宜城人,兄弟五人都有才学,名字中都有个“常”字,马良眉中长有白毛,当地民谚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曾随刘备任从事、侍中。
下联典指马援和马腾。
马援字文渊,东汉茂陵人,少年时即有大志,先跟王莽,后归光武帝。
隗嚣据陇西叛乱,马援用米垒成山谷,为光武帝指画形势,得以破隗嚣。
后因功拜伏波将军。
率军南征,平定交趾,立铜柱以表其功,封新息侯。
马腾字寿成,马援后人。
灵帝末年,青海氐羌族叛乱,马腾 从军,因征战有功,拜前将军,封槐里侯。
铜柱堂、宝善堂、驷德堂,诸支挺秀;
扶风郡、临安郡、华阴郡,各郡争芳。
——庄温英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全联典指马姓的名郡和名堂。
铜柱今犹未倒,愿吾宗后裔继承,再镇边疆传祖迹;
绛帷长可宏开,喜尔辈生徒环立,重披古典讲儒经。
——马季常撰马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肥西县程店马氏宗祠联。
全联典出马援、马融事迹。
以激励后人。
马姓宗祠七言通用对联
远浦帆归曲致远;
长春留引经季长。
——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嵌入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名字。
下联典指东汉经学家马季长,在联尾嵌入季长之名。
骨气乃有老松格;
神妙直到秋毫颠。
——马曰璐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此联为清代诗人马曰璐(约康熙、乾隆时人)撰书联。
马曰璐、字佩兮、江苏省江都人。
有《南斋集》。
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马寅初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此联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1882-1982)自题联。
马寅初,浙江嵊县人。
著有《新人口论》等。
夫人卖饼得夫婿;
皇后含饴弄子孙。
——庄温英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出唐初大臣马周。
曾听善相术的袁天纲说:“京城里 有个卖饼的女人,以后当有大富贵。
”后来果然应验。
下联典出东汉明帝皇后马后,大将马援之女,以贤德闻名后宫,从不因私干涉朝政。
元曲大家名致远;
科班一帜艺连良。
——庄温英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嵌入元代戏曲家马致远。
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下联嵌入当代京剧艺术家马连良。
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受业于叶春善、蔡荣桂、等。
10岁登台,演出《定军山》等剧。
出科后向孙菊仙、贾洪林、刘景然诸名家学习,并 吸收余(叔岩)派艺术之长,经长期艺术实践,发展为独树一帜、风格卓异的马派艺术。
扈姓 扈氏家谱 扈姓起源 扈姓名人 扈姓的来源 扈姓简介
本文2023-10-16 22:41:3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9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