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姓和欧阳姓是不是同一个姓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2收藏

阳姓和欧阳姓是不是同一个姓氏?,第1张

有部分阳姓是由欧阳改过来的,在区、欧、欧阳、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欧阳氏是在春秋时出现的,而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阳”氏为大欧。部分阳姓来源于欧阳姓,而欧阳姓分出阳姓则是北宋末年之后的事了,现在以欧阳为祖先的阳姓家族主要居住在长江中下游的地区。

读yang一声,源于姬姓,出自源于东周时期周景王之子姬樊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在周景王姬贵执政时期(公元前544~前521年在位),将自己的小儿子姬樊封在阳邑(今河南济源),史称其为“阳樊”。

据湖南永州(古称营阳郡)地区流传关于杨家将后裔改姓阳(同音杨)的手抄本记载,此书1980年被一个江姓铁路职工收藏,江先生说:当年修建永州铁路,永州当地一个老者90 多岁,见江先生喜欢古诗古书,好阅读,老者觉得自己儿子并不喜欢书籍,不能将家中保存的一本祖上传下来的关于湖南永州杨家将典故的古书保存下去(书籍太烂也是一个原因,考虑会烂坏在自己儿子手上,无条件保存下去),遂将此书转赠给江先生,并告诉此书为杨璟手下文官所写,记载了永州杨璟后裔改姓阳的原因,老者推测改姓后的阳姓有可能不知道自己家族的真正历史,纸张虽然经过用桐油类防水处理但已经霉烂,江先生当时见书中记载内容与北宋杨家将的故事情节差异较大,觉得没有收藏价值,随便搁置家中,随着他工作单位的调动,此书被带到湖南株州昭陵火车站,江先生后来升为改站工区长,江先生偶然与外人讲其收藏了古书后,远道而来的一个外乡人要求看看此书,看过后,在90年初就愿意出10万元收购此书,江先生未答应,10多天后,此书被盗至今下落不明(据说此人请当地小偷将此书了偷走,),江先生早年有一个邻居叫阳婆婆,该婆婆的始祖恰巧为永州杨村甸阳宗福公,曾将此书多次借与阳婆婆阅读,婆婆对书中内容记忆十分深刻,但阳婆婆已于2007年去世,据其孙子田先生回忆,书中大致意思为:杨璟在永州的两个儿子知道父亲被定为谋反罪后,当晚在友人的帮助下身披黑衣黑裤,并将脸涂黑,连夜出城,出城时被守卫发现,守卫虽然知道是杨璟的儿子,但给予放行了,后来追兵追到,杨璟两个儿子躲进了深远的山里面去了,在深山中生活了15年之久,胡子头发全身都长得不像人样,因此下山后,没有任何人可以认出他们了,两兄弟分别在山下相隔10里左右地方居住,互不往来,害怕同时被抓灭族,后来两个兄弟同时发派,两兄弟死后,族裔中几乎不知道祖宗的真正来历。根据时间推算此书应该著于1410-1450年左右。根据杨村甸阳氏家谱记载,明末清初两兄弟宗德,宗福各自的子孙门才发现祖宗是俩亲兄弟,而且他们的父亲被称为高祖,这点恰好与上面古书内容十分吻合,也就是明初并不知道宗德,宗福为俩兄弟,但杨村甸阳氏家族并不能肯定自己就是杨璟后裔,虽然他们都知道祖宗是一位谋反大将军,而且他们保存着一个十分威武的明朝五将军像,虽然过去谋反罪就得改姓,至于杨村甸阳姓是否由杨姓改姓而来,至今杨村甸乡阳氏没有人能说得清楚。阳氏占永州零陵区杨村甸乡全乡84平方公里90%人口,这在中国是十分罕见的。一般一个姓氏占一两个村就算大族了。

点评:杨村甸阳氏为明朝大将军杨璟后裔,但由于始祖宗德,宗福去世后并未留下确切的文字记录给子孙后代(当时情况灭九族,也不可能有文字记载),所以该族只能依靠其他文献资料来佐证来源了,即使有手抄本记录,但此书并不是出自杨村甸阳氏所写,而是杨璟手下文官所著,且此书早已遗失。因此需要证明杨村甸阳氏的来源就得找寻此书下落。永州古代被称为营阳郡,杨璟封营阳侯,他的后裔以侯阳氏为姓,符

合历史规则,例如唐国公李渊,建立唐朝,而不是李朝,这从杨村甸阳氏家谱里面也记载为“别子为祖相吻合”。

根据杨村甸家谱还原杨璟家谱如下:(宗福:千三公派,十五郎判断当时杨璟应该有好几个兄弟及堂兄弟存在)

1代高祖:杨璟庐州合肥人1338生-1382萃,

2代杨通(宗统)?1357-1390年,洪武17年世袭封营阳侯,后裔居住永州杨村甸附近杨家院,由于爷爷杨璟谋反,明朝初期前五代祖宗均为空白替代以免核对出杨璟被灭九族。

2代杨达,不可考,记录不详。

2代宗绪 居住湖南武冈,后裔10于万,生九子,万一到万九公。

2代宗德 1359生 一千三十二郎生殁失考葬地名桃塘初居湾塘侧后徙盐目桥新塘瓦塘牛恋塘,一千三十二郎内含谜语。 配 氏生殁失考生子四:祖华 祖玉 丙三 丙四

2代宗福 一千三十五郎葬地名狮子岩观音坐莲原配 邹氏 生殁失考葬夫坟脚下 一千三十五郎内含隐喻

继配 周 氏 生殁葬失考

2代杨宗道(又名杨洪),生于南京,母亲施夫人。

3代宗福之子祖华 1378

4代贤锦:1398

5代厚公 1418年

6代志能 1437

7代永让 1460年

8代思龙 1483年

9代仕人 1504年

10代世作 1536

11代国润 1577年

12代洪所 1633年

13代春景 1664

14代光忠 1719年

15代明化 1741年

总结:凡是洪武23年改姓阳者,均为杨璟后裔,根据湖南流传另外一个典故,杨璟在永州暗中策动族人造反,洪武15年暴病死家中,而历史上10多年后,北京燕王朱棣手下出现一个同名同姓的杨璟大将军,且1381年生子杨洪(杨宗道),和永州杨璟后裔字辈同为宗字辈,因此洪武15年永州营阳侯杨璟极有可能假死,逃过朱元璋追杀,并暗中投靠朱棣,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朱允文,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靖难”之战的最后一年,在此战役中,杨洪父杨璟为南军中一百户令,于四月廿七日战死于灵璧(今安徽省灵璧县)。

永乐元年(1403年),22岁的杨洪袭父职 (百户令),从苏州而远戍塞外开平卫。临行,众人问:“你北上数千里之外的开平戍边,那里寒风荒野,地瘠民苦,战火连年,生死难测,你果真不害怕吗?”杨洪说:“大丈夫立功扬名,宁有在百步之内!”遂谈笑而往。当时成安侯郭亮守备开平。郭亮,合肥人,“靖难”战役初为永平卫千户。永乐七年(1409年)守开平(即开平卫),永乐二十年卒,赠兴国公,谥忠壮。郭亮当时一见杨洪甚为喜悦,置之幕下资论军事,深见器重。永乐八年(1410年)四月,杨洪率部随永乐帝北征,经威虏镇、渡饮马洞,追击本雅失里。五月十六日追至斡难河,大败之,本雅失里以七骑逃遁。在这场激战中,杨洪搏杀陷阵,获人马而还,永乐帝甚为喜欢并曰:“此乃将才也!”令识其名,以俟擢用。也正是由此,杨洪便开始了他由百户至都督四十余年的征战。

两个杨璟均为安徽人,年龄相差八岁,如果是同一人,那么杨璟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为了应对朱允文的兵力部署,朱棣不会将参与谋反的大将军杨璟让对方全数了解并掌握军情,因此杨璟在此时只封百户侯以此麻痹对手。从历史上看和帝王一起谋反的武将军往往也不得善终,因此朱棣也不会将过高的权利授予给当时的杨璟。

杨璟在洪武14年假死前一年对自己的子孙后裔作了更周密的部署,为了保证后裔顺利生存下去,后裔改姓是完全可能的,无独有偶恰好在杨村甸村合修族谱中就发现一支明朝由广西逃到永州的安徽大将军唐胜宗的后裔,他们当时顺湘江而下漂流到永州,首先改姓为孙,但因为当地孙姓极少,后来看到欧阳姓较多,他们改为欧阳姓,而杨村甸阳姓后来也认为自己是欧阳姓,这样两个大将军后裔都以为是同姓而合修族谱,但仔细看唐胜宗后裔支谱,明朝前面7代字辈却和唐姓一模一样。

杨璟之宗福公后裔中出现阳利见(又叫欧阳利见)将军,

阳姓和欧阳姓是不是同一个姓氏?

有部分阳姓是由欧阳改过来的,在区、欧、欧阳、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欧阳氏是在春秋时出现的,而区氏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