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氏家族的单氏家谱(单湾村)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1收藏

单氏家族的单氏家谱(单湾村),第1张

单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八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五。

寻根溯源

单姓来源有四:

1、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路史》及《千家姓》所载,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故城在今河南孟津东南),为畿内侯,世为周卿士,单襄公之后有单氏。2、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室卿大夫,成王封蔑于单邑,其后以邑为氏。3、上郡单氏出自氐人。据《通鉴》所载,晋怀帝永嘉二年,氐酋单征降刘渊。4、清满洲八旗姓都善氏,敖拉氏后均改为单氏;达翰尔族敖沃勒、索多尔、克力彻尔等氏,汉姓为单;今蒙古、彝、满、保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姬臻。周成王少子,很得周成王宠信,但由于长幼有序,故其兄钊被立为太子,为加强王权统治,封臻为卿,赏赐单邑,为畿内侯,即京城附近之侯国,用以拱卫京师。其后有以国为氏者,一说其裔单襄公之后方有单姓,因襄公为春秋时人,年代较远,似难令人信服,

但因姬臻首封于单,故后世单姓大多尊其为单姓得姓始祖。

姓氏源流

单(Shàn)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南)为甸内侯,因氏焉。于周襄公、周穆公、周靖公二十余代为周卿氏。据《通志·氏族略》云:成王封蔑于单邑,故为单氏。又据《路史》记载,上古周朝时,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境),他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姓单。

2、出自北方少数民族复姓改单姓而来。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入中原后一并改为单姓单氏。

迁徙分布

单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朝时周成王封小儿子臻到单地(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南,一说现河南省孟津县一带)做伯,称为单伯。臻的家族昌盛,在周朝的二十几代君主中,都有单姓人在朝廷作大官。他们的后代就是今天单姓的来源。在古代,单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南。浙江省永康单氏,据《永康姓氏志·单氏》和方山脚《单氏宗谱》载,唐乾符年间(874-879年)有工部尚书单琰发族于云南。至五世祖文林郎单宗化,登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任金华正堂(县令),任满,约于宋政和年间卜居永康丛桂坊。至十七世祖单辅靖任建康学录,不久转任判官,生昂、昱、昴。单昴由明经任宁安通判,居何州。单昂任婺州医官,单昱则于元末卜居永康城北三十里的方山南麓,为方山单氏之祖。单昂之后,廿八世祖单育又因大水为患,卜居城南长水,为水碓头单氏之祖。永康单氏祖居地丛桂坊,属古丽镇。在“县西北四十步”。始祖为单宗化,约在宋政和年间(1111-1117年)与子单昴卜居永康县城丛桂坊。永康单氏聚居地方山脚,属清溪镇。始祖为单昱,约于元至正末年(1365-1368年)从县城丛桂坊迁居方山之阳(方山脚)。上水碓,属古丽镇。始祖为单昴后裔单育,约在清雍正末年(1731-1735年)从县城丛桂坊迁此(余略)。

历史名人

单 超:后汉河南省人。桓帝初为中常侍,帮助桓帝铲除异己,稳固江山立了大功,被封为新丰侯。常侍预谋获封者有五,世谓之五侯。自是权归宦宫,朝政日乱。后拜车骑将军卒。

单 煦:字孟阳。宋朝平原人。中进士后,知洛阳县。勤政为民,成绩显著,升任昌仆知州,累官光禄大夫。煦友爱,他15岁时,兄单熙殴人至死,他劝兄逃跑,愿自己顶罪代死。当平原 知县伍刚查明原因后,十分感动,免了单熙的死刑。

单 父:宋代人。字仲儒。种牡丹,能变易千种,人呼为“花师”。

单雄信:唐代济阴郡人,为李密将,能马上用枪,军中号“飞将”。

单仲升:元代广东省增城人,奉母至孝。母卒,蔬时水饮,不事家业,庐墓三年,人称孝子。

单毓华:字枚叔。江苏省泰州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应县、州、府童子试,均为第一名。光绪二十五年人南京实业学堂。光绪二十九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法政大学,获法学士 学位。光绪三十四年回国,殿试中举人。先后任清大理院推事、天津地方审判厅厅长,上海震旦大学,上海法政学院、上海法学院教授,上海三吴大学法学院院长,上海市律师。

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南安郡:南朝梁天监(502-519)中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郡为县。

2、堂号

南安堂:源出自周成王之三子,曰名孝镛氏字单,封单叔为南安郡王,“南安郡”取南疆长治久安之意,单叔之后以字号赐封地为姓,后代遂成为单姓。

============================================================

单姓宗祠通用对联

〖单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周代;

望居河南。

——佚名撰单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单姓的源流和郡望。

勇推飞将;

艺号花师。

——佚名撰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济阴人单雄信,李密的勇将,善于马上用枪,军中号称“飞将”。后降王世充,为大将。下联典指宋代人单父,字仲孺,善种牡丹,能变易千种,人们称他为“花师”。

乡称孝子;

人号花师。

——佚名撰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单仲升,奉母至孝,母卒,蔬食水饮,庐于墓侧三年。下联典指宋·单父,善种牡丹,能变易千种,人呼为“花师”。

-----------------------------------------------------------------

〖单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增江分派远;

周邑受封长。

——佚名撰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单屋村单氏宗祠联。单屋村单氏宗祠是东莞现存大宗祠之一,建于明正德甲戌年(1514年),到如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了。宗祠占地1368平方米,为大三开三进式结构,有前门、仪门、寝堂、正堂及东西步廊,深78米,宽242米,大方石铺地,硬山顶,砖木结构,祠堂正前方乃一亩方塘,视野开阔,正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正门镌有这一副对联,横批“单氏十世祖祠”。这副对联,上联典指东莞单氏发源于增城县石滩第十代的衍派。下联典指单氏起源于河南,祖宗乃东周姬氏。高高的大门、牌楼及柱子均为红木,据传是从越南、日本购进的。“文革”时,有居民拆掉祠堂牌楼后两侧的雕花壁当柴烧,当时还有人想拆掉牌楼主板,在村中长者的再三劝阻下才得以保全,但祠堂里供奉的四五百块单氏牌位,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祠内仍存万历元年所立碑石,碑高164公分,宽80公分,文字清晰可鉴。单氏宗祠整体建筑以中路为主线,布局严谨对称,空间宽敞,主次分明,院廊穿插,廊庑秀美,庭院幽雅。祠内建筑装饰无处不在,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彩绘等岭南风格的装饰工艺,造型生动,巧夺天工,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是典型的岭南民间宗祠式艺术建筑。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单氏宗祠改成小学,乃石碣最早的完全小学,直到2000年新学校建好后,单屋小学才从祠堂中搬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千多单屋子弟在祠堂学习成才。为保护好单氏宗祠,当地人可谓不遗余力。1993年,单屋村专门请梅县工匠“修复如旧”,保持统一的风格。

卿士廿余世;

侯爵七代人。

——佚名撰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周成王以后二十几代君主执政时,都有单姓人在朝廷任卿仕等要职。下联典指东汉桓帝时,有中侍单超,河南人,善谋略,助帝有功,封新丰侯,所拜车骑将军,七代荣获侯爵。

居官教垦种;

为民创名车。

——佚名撰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乾隆龙门知县单麇,字耀灵,高密人。进士,在任知县进,劝民垦种,改变专事第畜牧之俗。累官铜仁府,有政声。下联典指明代发明家单俊良,萧山人。以踏车灌田之劳,创造牛车,以机轮转之,天下法之。

吟诗赞甜雪;

填词推竹香。

——佚名撰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诗人单思恭,字惠仍,扬州人。有《甜雪斋订》。下联典指明代词人单恂,松江华亭人。崇祯进士,知麻城县。工词,有《竹香庵词》。

-----------------------------------------------------------------

〖单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车骑将军谋略好;

马上飞将武艺高。

——佚名撰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桓帝中侍单超事典。下联典指唐代大将军单雄信,济阴人。能马上用枪,军中号“飞将”。

-----------------------------------------------------------------

〖单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矢志匡扶,直言击饮非君事;

刻意经史,留存顾问在朝端。

——佚名撰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殿中侍御史单时,乾道中,上疏谏击毬,为孝宗喜纳,除有谏议大夫。下联典指明代学者单佑的事典。

鼻祖定茶神,无怪殊荣邀杖国;

头衔书菊隐,正拈好句怕催租。

——佚名撰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单孝廉撰题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867页。

在古代,单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南。

单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朝时周成王封小儿子臻到单地(今河南济源县西南,一说现河南省孟津县一带)做伯,称为单伯。臻的家族昌盛,在周朝的二十几代君主中,都有单姓人在朝廷作大官。他们的后代就是今天单姓的来源。在古代,单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南。

单姓文献

天津宝坻单氏家乘,著者待考,单崐修,清光绪二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南通通州单氏族谱八卷,单思恭编,单嘉居等增订,清道光年间刻版,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浙江萧山单氏家谱七卷,(明)单金初撰,清乾隆年间燕诒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浙江萧山西河单氏家谱十六卷,(民国)单世雄等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鄞县四明同道单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古林乡。 

浙江鄞县鄞西古林单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古林乡。 

浙江奉化晦溪单氏宗谱四卷,(民国)王静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晦溪单氏宗谱五卷,(民国)竺子侃重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山东高密单氏家乘,著者待考,(清)单嵩龄续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北新洲单氏宗谱首一卷,(民国)单恩富、单恩棠等续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新洲县单岗乡单岗村。 

湖南攸县单氏十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单姓的起源与家谱,欢迎大家参考!

分布地区

甘肃省陇西渭水流域,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历史来源

当代单姓的人口大约有68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4%,为全国第一百七十七位姓氏。

「单」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南),为甸内侯,因氏焉。于周襄公、穆公、靖公二十余代为周卿氏。又据《通志·氏族略》云:成王封蔑于单邑,故为单氏。二、北方少数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阿单氏、纥单氏,皆改为汉姓单氏。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单姓一直活动于河南。宋朝时期,单姓大约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后,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山西、浙江、河南等。明朝时期,单姓大约有5万6干人,占全国人口的0.06%,排在第一百八十位以后。全国单姓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苏、浙江,这三省单姓大约占全国单姓人口的65%,江苏为单姓第一大省,约占单姓总人口的29%。其次分布于河北、广东、安徽、湖南、山西等。当代单姓的人口大约有68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4%,为全国第一百七十七位姓氏。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单姓人口增加率与全国的平均值一致。目前单姓的第一大省为江苏,大约占全国单姓人口的13%。单姓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安徽、吉林、黑龙江,这五省集中了单姓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辽宁,这三省又集中了单姓人口的20%。全国形成了以东苏鲁皖、北黑为中心的两块单姓分布区。在苏沪、鲁皖浙大部、黑吉辽、内蒙甘肃中部、新疆西北、云南中部、广东珠江口地区,单姓在当地人群中1%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居住了大约61.5%的单姓人群。在粤桂湘赣鄂大部、皖浙西南、福四川北段和南部、云南大部、豫陕、甘肃南部、宁夏北部、青海东部、山西南部、内蒙古中部、河北大部、京津、山东西部,单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05%一o.1%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1.6%,居住了大约29%的单姓人群。彭州、资州本木本。前十卷等,类皆绛帖之别也。

家族名人

单雄信:(?—621)曹州济阴(曹县)人。少勇健。隋末入瓦岗起义军。617年,任左武侯大将军。618年,率军投降王世充。620年,李世民率军包围东都。单雄信与尉迟敬德交战,被刺坠马。次年,李世民克东都,王世充降唐,单雄信被杀。

单思恭:(约公元一六一九年前后在世)字惠仍,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末前后在世。工诗,宗竟陵体。著有《甜雪斋集》二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家谱历史渊源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家谱是影响人数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籍之一。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唐朝是官修家谱最发达的王朝之一,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先后组织编修了数部大型谱牒著作。唐朝灭亡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致宋代时就已很少能见到旧谱,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正因为古代谱牒不复存在,加上迁徙的频繁,各姓氏修谱也都有了合理的“想象空间”。

魏晋时期,编撰谱牒的主要目的是维护门第,由于门第与选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政府也参与其事,官府组织编修谱牒。宋代修家谱关注的重点在于“尊祖敬宗收族”,以保持家族内部的团结互助。由于与选官没有关系,官府自然不再过问,因此宋代以后都是私人自行修家谱。随着家谱政治功能的消退,家谱逐渐从官府、从世家大族走向了普通百姓。

进入明清以后,官方继续积极鼓励家谱的纂修,康熙、雍正都曾号召纂修家谱,地方官员也热衷于劝说百姓编修家谱,这使得家谱数量大增,甚至达到了没有无谱之族的程度,纂修家谱成为家族生活的头等大事。

民间可见的祖传家谱很多都出自明清时期,但是,明清两代家谱造假现象却是络绎不绝,一些姓氏家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不少家谱为“光宗耀族”,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为自己先祖。旧时甚至出现过所谓的职业“谱师”,专门帮人在修谱时添入名臣名人作为“先辈祖宗”。这种族谱造假的行为,自欺欺人,颠倒基本事实,即是对先人的极不尊重,甚至是侮辱,也不利于家风的传承。为了提高家谱的“产量”,“谱匠”创造的家谱都有一定的框架和模式,比如“谱匠”习惯于用华美的诗词歌功颂德,也喜欢把家谱中的先祖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这也是他们认知中最古老的时期。

现存的古老家谱大多数属于明清时期纂修。如果从科学角度探讨家谱的真实性,结果可能让人很失望。根据专家考证,现存明清时期的家谱中,先祖内容大多都是虚构,谱中第一位先祖往往附会历史名人。在古代战乱频繁情况下,想延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族谱是非常困难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稳定,近几代的家谱世系真实度还是很高的。

单氏家族的单氏家谱(单湾村)

单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八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五。寻根溯源单姓来源有四:1、出自姬姓。据《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