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姓的族谱在哪
杨姓起源
杨姓出自姬姓即周文王后裔,来源有二,一支系以国为氏,一支是以邑为氏。
其一,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於杨(今湖北、襄阳一带),号杨侯。后来,杨地并归晋国。尚父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其二,周成王的弟弟唐叔,姬姓,名虞。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地封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有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唐叔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
唐叔的后裔有封在杨地的。杨地(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春秋时灭於晋国,成为晋国大夫羊舌的封地。羊舌之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为氏,姓杨。被封於杨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另外,还有杨氏系少数民族的姓或改姓。
从西晋末年起,杨氏开始从中原迁入福建。到唐末主要有三次大的迁徙:一是晋永嘉年间,中原动荡,有13姓族人入闽,其中有杨姓;二是唐高宗总章年间,随从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者有杨永、杨珍等杨姓校尉,他们的后代散居在闽、粤、台各地;三是唐末中原杨氏随王潮、王审知入闽。
杨氏移居台湾,始於明代,全是福建、广东人,清代以来人数不断增加,不少人陆续到海外谋生。
杨姓名人
杨坚(公元541-604年),姓杨,名坚,鲜卑姓普六茹,名那罗延。隋文帝杨坚,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时杨坚为隋王,后废北周静帝而称帝,建隋朝,为隋朝开国皇帝,统一中国,为日后盛唐打下坚实基础。在位24年,被子杨广谋杀,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县西南20里)。
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是位积极、有进取心的人。修筑“京杭大运河”。对于国政,他也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主政后,他巡视边塞拓、开通西域、推动大建设。然而最终因人民负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穷兵黩武,遂以残暴留名于世。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他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将他缢死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杨震:名声最大的古代杨姓名宦。勤奋好学,博览群经,东汉时有“关西孔子”的称誉。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其“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贿成名言佳句。当时汉安帝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等贪污骄横,他多次上疏切谏,被樊丰所诬罢官,后自杀。杨震子孙世代任大官,其“弘农杨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杨杏佛:又名杨铨,最早透露红色中国真相的勇士。1931年间,正当国民党加紧“围剿”江西红军的时候,国民党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杏佛去江西后写了一篇对江西时局的考察报告《赤祸与中国之存亡》,作为中央研究院文件印行。这篇考察报告中全篇记述了中共在江西苏维埃运动的实际情形,与当时国内一些国民党御用报纸专门对***和红军进行的造谣诬蔑形成鲜明对照。因参与并领导中国人权保障同盟,于1933年6月18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杨虎城:国民党最著名的爱国将领。1908年拉起打富济贫的队伍。1911年辛亥革命时率队加入陕西民军。任营长、游击支队司令。1924年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师长,冯玉祥的国民联军第十路总司令。1929年4月率部投靠蒋介石。任新编第十四师师长,第十七路军总指挥。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任用南汉宸等***员和进步人士。1935年至1936年,在“剿共”军事失败和中共的争取下,觉悟到应联共抗日,与张学良部东北军一起,停止与红军作战。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兵谏”,促成了国内和平。1937年4月被蒋介石强迫辞职,6月出国。1937年11月回国抗战,被蒋介石囚禁共达12年之久。1949年9月17日被蒋介石指使军统特务杀害于重庆。
杨振宁:最早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华人之一。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1922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1946年赴美留学,从事物理研究。主要成就是与李政道合作发表了关于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于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奖金。
杨简:杨姓历史名人中寿命最长的人。南宋哲学家。生于1141年,卒于1225年,享年84岁。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陆九渊的弟子,官至宝谟阁学士。
杨炯:杨姓成名最年轻的人。唐代著名诗人。幼年聪敏好学,10岁就被选为神童,待制弘文馆。27岁应制举,补校书郎,官至崇文馆学士。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称“初唐四杰”。
杨国忠:名声最坏的杨姓奸臣。本名杨钊。天宝年间因为他的堂妹杨贵妃深受唐玄宗的宠爱,他由监察御史升为侍御史,赐名杨国忠,身兼15职,权力逐渐大起来。两次出兵征伐南诏,丧师20万。752年,李林甫死,他便代替为右相,兼有40多个职位。他结党营私,贿赂公行,滛纵不法,在私第选定官吏。后来与安禄山的矛盾日渐加剧,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举兵叛乱;杨国忠随唐玄宗逃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被士兵杀死。
杨玉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胖美人。又名杨太真,是唐玄宗的贵妃,又称杨贵妃。她体态丰腴,肌肤细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起初嫁给唐玄宗的儿子李瑁为妃,后因为美貌被唐玄宗召进宫中,封为贵妃,深受宠爱。杨氏一家因此而显贵,堂兄杨国忠操纵朝政,败坏政事。756年,唐玄宗逃到马嵬驿,兵士哗变,杨贵妃被迫自缢而死。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名人
杨尚昆: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勇(浏阳籍),开国上将。
杨至成,开国上将。
杨成武(长汀籍),开国上将。任过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杨得志(醴陵籍),开国上将。任过解放军总参谋长。
杨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号称明代博览第一。因得罪嘉靖皇帝被罚到云南充军,其最有名的代表作为脍炙人口的词——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掏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户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万里(1127-1206年),汉族,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勉励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开僖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开国中将:杨秀山、杨国夫、杨梅生。
开国少将:杨思禄(于都籍)、杨卓(兴国籍)、杨力(瑞金籍)、杨汉林(兴国籍)、杨俊生(瑞金籍)、杨怀珠(吉安籍)、杨恬(德安籍)、杨世明(浏阳籍)、杨永松(大埔籍)、杨尚高(平江籍)、杨尚儒(连城籍)、杨国宇(仪陇籍)、杨家保(吉水籍)、杨辉图(大埔籍)等33人。以上近1/2出自客家聚居地。《黄埔军校三百名将》列有杨林(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杨杰(国民党少将)、杨至成(解放军上将)、杨家骝(国民党追赠少将)、杨嗣震(国民革命军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等5人。赣南杨姓名人还有出自的瑞金名列明末“江西五大家”的学者杨以任,清初著名诗人杨枝远,及颇具阮籍风格的诗人杨方立;出自兴国的自强不息光明磊落的省委书记杨尚奎等。
在中国历史上,杨姓称帝称王者有十几人,先后建立有隋、吴等政权。北朝末,华阴人、北周外戚杨坚,在静帝年幼即位时任丞相,总揽朝政,封隋王,于581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587年灭后梁,589年灭陈,结束南北朝分立局面,统一全国。隋朝历二帝38年,于618年灭于唐。五代时,合肥人杨行密创建吴国,都扬州,历4王36年。南宋初年,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杨么领导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称大圣天王,并用以纪年,有众加万人。金末,红袄军首领、益都(今属山东)人杨安儿建立反金政权,建元天顺,有众数十万人。元初,宁海人杨镇龙率领浙东农民起义,国号大兴,年号安定。
除了称帝称王者外,杨姓在文化、科学、军事、政治等方面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战国初期有哲学家杨朱。西汉有学者杨何,无神论者杨王孙,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杨雄。新莽末年有赤眉军政权大司农杨音。东汉末有文学家杨修。三国时魏有不畏豪强的京兆尹杨沛。魏晋之际有哲学家杨泉。西晋有太傅、大都督杨骏。北魏有骁勇善战的平东将军、氐族人杨大眼,散文家、《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杨炫之。隋有大臣杨素、杨玄感父子。唐代,杨氏任宰相者11人,其中唐德宗宰相杨炎,曾定议改革赋税制度,堪称理财家,学者杨士勋,雕塑家杨惠之。五代时有书法家杨凝式,笔势雄杰,变化多姿.评者说他用笔有破方为圆、削繁为简之妙。宋代,杨氏最显赫的人物莫过于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杨业,又名继业,原为北汉将领,号称“无敌”,河东归宋后,任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曾在雁门关大破契丹兵,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大举北伐,他率军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后在主帅潘美和监军王 的错误指挥下,他孤军被陷于陈家谷口,重伤被俘,绝食而死;其子杨延昭、孙杨文广均为北宋名将。杨业的事迹,在当代即被人传颂,后经文学艺术家的渲染,形成丰富的杨家将传说,更具传奇色彩。此外,北宋有文学家杨亿,学者杨时,医学家杨介。南宋有诗人杨万里,数学家杨辉。元代有诗人杨载,对外贸易家杨枢,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散曲家杨朝英,戏曲作家杨梓、杨显之、杨讷。明代,杨荣、杨士奇、杨溥在英宗时同辅朝政,并称“三杨”;杨继盛劾权相严嵩十大罪,杨涟弹劾魏忠贤24大罪,均受迫害致死,可谓不畏权奸的英雄;还有诗人杨基,文学家杨慎,学者杨东明,针灸学家杨继洲,画家杨文聪,中原地区农民起义首领杨虎,民间抗倭英雄杨钿。清代有学者杨名时,戏曲作家杨潮观、杨恩寿,藏书家杨以增,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杨辅清,湖南末阳农民起义领袖杨大鹏,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佛教学者杨文会,外交官杨儒,“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现代有1925年省港大罢工***之一杨殷,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夫人杨开慧,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东北抗日联军主要***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化学家、造纸专家、冀东抗日领袖杨十三(又名杨裕民),教育思想家杨贤江,教育家、法学家杨秀峰,中国可靠性系统工程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杨为民。
侨居海外的杨姓华人,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例如,前已述的美国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著名企业家杨雪兰;新西兰有“菜花大王”杨汶钊。杨汶钊和菲律宾的杨应琳、马来西亚的杨忠礼,以及香港的杨连景父子、杨受成,澳门的杨秉正,台湾的杨塘海等,均以拥有财富超过数亿或十多亿美元而闻名于世,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肖山令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肖山令将军后代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抗日名将肖戈的资料及简介在哪?
你说的是电视剧里的,是虚构的,是以下面的这个任务为原型的。肖山令,湖南益阳县方山村人,1892年生,字铁侬,陆军少将追晋中将,宪兵副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1919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六期,1936年任国民党宪兵副司令,1937年9月被任命为南京市长、首都卫戍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唐生智)兼南京市警备司令,成为拱卫国民政府首都的实际负责人。组织十万民工抢修南京抗战工事,并且指挥宪兵部队、警察部队进行了惨烈的对日作战,宪兵部队伤亡惨重,警察部队死亡殆尽。12月13日,带领将士在下关与日军展开肉搏血战,激战5小时,终因众寡悬殊,背水无援,数千将士壮烈牺牲。肖山令也大义凛然,举枪殉国,血染金陵,以自己的义举,实现了“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诺言,时年45岁。国民党国防部史政局有文“蒋委员长每训军人辄谓‘抗倭之战,能与城共存亡者,实以肖副司令为巨擘’”。198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南京抗日将领肖山令
67年前的12月13日,国民党首都南京沦陷,众多将士壮烈捐躯。牺牲者中职别最高的,是宪兵副司令肖山令中将,其勇于受命、决志死敌、慷慨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感泣。198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证书,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肖山令受命参与宪兵司令部的筹建,被委任为宪兵司令部参谋长,1937年春提升为宪兵副司令。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往重庆,最高当局部署南京保卫战时,因宪兵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谷正伦正在武汉治病,决定由肖山令全权代表谷氏的三个司令之职。首都告急,国难当头,肖山令直任不辞,当时舆论众口一致称赞他"受命于危难之时"。
日军夺取苏州、江阴、无锡、宜兴等重要城镇后,向南京迫近。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布置南京防务时,令肖山令的宪兵部队6500人,守卫清凉山一线及明故宫机场至第33标附近高地。
肖山令领受任务后,夜以继日实地观察地形,制定战斗计划,划定各部防区。又征召组织民工,配合部队挖掘战壕、构筑工事。还穿梭往来于各阵地,督察检查,激励士气,常与士兵一起,就在阵地上草草用餐。
外围阵地战打响,我忠勇将士顽强抗击,重创日军。然终因敌人优势兵力、现代化武器加立体式进攻,外围阵地陆续失守。12月8日,唐生智令各军退守复廓阵地。
形势越来越紧张,谣传纷起。8日深夜,肖山令的部属加同乡的陈楫川求见,仗为知己直言道:"外围阵地已失尽,日军兵临城下已成包围之势,南京失守只是时间而已。委员长已走了,市长马超俊等高官也都悄然离去,肖司令亦应预作安排,以策安全。"肖山令当然明了陈楫川的言下之意,直言谢绝了他的好意:"有道是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我受命守卫首都,若为一己之安危而一走了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故矢志固守到最后一刻,宁做鬼雄!"
日军趁我军退守复廓阵地尚未稳定之际,气势汹汹跟踪而来,12月9日上午,500多敌人在坦克掩护下猛攻光华门至通济门一线。守备这里的友军教导队兵力单薄,渐渐不支。肖山令当即从自己阵地抽调一个加强连赶去增援,从侧翼向敌人开火,正面的教导队士气复振,终于将日军击退。事后,教导队总队长桂永清打电话向肖山令致谢,肖回答说:"同为拱卫首都而战,安危一体,何言一个'谢'字!"
10日午后,敌人对南京发起总攻,肖山令指挥所部,在上新河棉花堤、逸仙桥、古林寺等处浴血奋战,多次打退敌人进攻,保阵地安然不失。
11日拂晓,日军的步兵、骑兵、炮兵联合向棉花堤扑来,步、骑兵随着炮火延伸,步步逼近。宪兵五团远者枪打,近者投弹,再近者拼刺,前赴后继,屹立不动。不料友军五十八师经不住敌人轮番猛攻,弃阵向江东门转移,使宪兵的棉花堤阵地突出在前。眼看要陷入被围歼的绝境了,肖山令忍痛当机立断,令五团退至棉花堤后第二道防线。
宪兵部队各处阵地,均遭日军狂轰滥炸,众多工事被毁,官兵伤亡惨重。肖山令不顾左右劝阻,毅然离开指挥所,去前沿了解战况,督促趁夜抢修工事,调度兵力。其间数次有流弹从他身边掠过,他都毫不介意,勤务兵都受惊不小,再三劝他速回指挥部,他笑道:"众云将军难免阵前亡,死在抗日报国前线,荣幸之至。"
12日清晨起,敌人对南京作最后一击,宪兵部队的清凉山、水西门阵地,遭地毯式轰击,死伤官员不断增加。肖山令通过各团长传达全体官兵云:"堂堂中华革命军人,决不贪生怕死而负国家民族,愿与弟兄们一起,与南京共生死存亡!"将士们尽皆感奋,决心死守。
午后,我各部队呈不支状态,雨花台、紫金山失守,个别师擅自退入城中,雨花门、中山门城垣被轰开数处,更有一部日军已趁乱攻了进来。警报传来,各军无心恋战,有的溃散,有的后撤,肖山令严令所部:"未奉命令,不得弃守阵地,违者军法从事。"他又命令预备队作巷战准备,以协助友军歼灭侵入城里的那部分日军。
唐生智判断已无力回天,到了最后关头,于12日下午5时召集紧急会议,传达了蒋介石11日晚上的来电: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随即下令于当晚11点放弃南京,各野战师从阵地正面突破日军包围去安徽,卫戍司令部机关、宪兵部队从下关渡往江北。会议只开了20分钟,临结束时,唐生智又补充了一句:"74军、84师等如不能全部突围时,有船的话也可渡江北撤。"
由于日军重重包围,众多部队正面突围受阻,因有唐生智最后补充的这句话,所以纷纷涌向下关,更有的干脆不作突围的努力了。通往下关的大街小巷人流汹涌,互相争道,为求尽快脱险,不少官兵竟把武器弹药抛弃。撤退成了溃退,江边更是拥挤不堪,一片混乱。
肖山令为确保部队顺利撤离,又为防日军追击,指派教导团的2个营,占据要冲及制高点,掩护大队通过;又下达严令:"各物可弃,唯枪弹不许丢。"并亲自殿后。
宪兵部队到江边时,已过午夜时分,各军正在你争我夺抢渡,至有相互拔枪而对者。肖山令痛心疾首,指示所部不与友军争渡,自扎木筏渡江。
13日凌晨,我军尚有万余人壅塞江边,这时日军已追踪而来,成半圆形包抄开火。我军在溃退中大部分已手无寸铁,枪炮声中纷纷倒下。
死要死得壮烈,与其束手待毙,不如作殊死一拼!肖山令挺身而出大声疾呼:"没有武器的退后卧倒,宪兵部队就地抵抗。"
训练有素的宪兵部队以连为单位猛烈射击,日军想不到溃退的中国军队,能如此有组织地狙击,猝不及防,倒下了一大片。慌忙后退一段,在机枪掩护下冲锋。
江边无任何隐蔽地物,宪兵部队背水作战,他们抱定决死之心,顽强抵御,随着时间推移,子弹渐渐告尽
历5个小时激战,宪兵部队已伤亡殆尽。敌人又一次冲了上来。已临最后一刻,肖山令振臂高呼:"成功成仁,今日是也!"所剩无几的官兵挺着刺刀迎上前去,与敌人白刃格斗,全部壮烈牺牲。
肖山令不愿被俘受辱,射出最后几颗子弹后,举枪自尽,杀身殉国,年仅46岁。
事后,国民政府追授肖山令为陆军中将,优抚其家小。抗战胜利南京光复,又令为肖山令勒石建碑,镌刻其为保卫首都英勇献身之不朽功绩,陈列于雨花台畔,永资后人瞻仰纪念。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死了多少将军?
至1945年6月,国军中少将以上的高级将领,共牺牲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将军的军职,牺牲时间及地点: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1937728,北京南苑;
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1937728,北京南苑;
郝梦龄上将,9军军长,19371016,山西忻口;
刘家麒中将,54师师长,19371016,山西忻口;
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1937119,上海松江;
高志航空军少将,驱逐司令,19371121,河南周家口;
夏国章中将,172师副师长,19371121,浙江湖州;
吴国璋中将,75师副师长,19371126,浙江湖州;
饶国华上将,145师师长,19371130,安徽广德(自杀);
肖山令中将,宪兵副司令,19371212,江苏南京;
姚中英少将,156师参谋长,19371212,江苏南京;
司徒非少将,160师参谋长,19371212,江苏南京;
刘震东中将,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1938222,山东莒县;
王铭章上将(追授),122师师长,1938317,山东藤县;
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1938317,山东藤县;
赵渭滨少将,122师参谋长,1938317,山东藤县;
范庭兰少将,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1938328,河南修武;
刘桂五少将,骑兵第六师师长,1938422,内蒙黄油干子;
周元中将,173师副师长,193859,山东蒙城;
李必蕃中将,23师师长,1938514,山东菏泽(自杀);
黄启东少将,23师参谋长,1938514,山东菏泽(自杀);
方叔洪中将,114师师长,19386,山东冯家场;
付忠贵少将,鲁北游击司令,1938923,山东;
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1938113,湖北襄阳;
林英灿少将,152师副师长,1938113,广东清远;
李国良中将,军训部辎重总监,193937,陕西西安;
张?行中将,第一战区副参谋长,193937,陕西西安;
王禹九少将,79军参谋处长,1939326,江西高安;
陈安保中将,29军军长,193956,江西龙里;
张唐聚五少将,东北游击司令,1939518,河北平台山;
韩炳宸少将,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193919,山东莱阳;
马玉仁中将,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194013,江苏望乡台;
丁炳权中将,197师师长,1940125,江西武宁;
郑作民中将,2军副军长,194023,广西昆仑;
关钟毅中将,173师师长,194059,湖北苍台(自杀);
张自忠上将(追授),33集团军总司令,1940,516,湖北南瓜店;
张敬少将,33集团军高参,1940516,湖北南瓜店;
戴民权中将,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19405,河南遂平;
王竣中将,新27师师长,194159,山西台寨;
梁希贤少将,新27师副师长,194159,山西台寨(自杀);
陈文杞少将,新27师参谋长,194159,山西台寨;
唐淮源上将,3军军长,1941512,山西县山;
寸性奇中将,12师师长,1941513,山西毛家湾;
金崇印少将,17军参谋长,1941916,山西横水镇;
石作衡中将,70师师长,194196,山西绛县;
赖传湘中将,190师副师长,1941924,湖南梁家段;
朱实夫少将,新3师副师长,1941925,甘肃;
李翰卿中将,57师步兵指挥官,1941927,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将,98军军长,1941929,山西东峪;
朱士勤中将,暂30师师长,194254,山东潘庄;
郭子斌少将,暂30师副师长,194254,山东潘庄;
戴安澜中将,200师师长,1942526,缅甸茅邦村;
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1942623,山西张翁村;
胡义宾少将,96师副师长,19427,缅甸埋通;
张庆澍少将,鲁苏战区高参,19428,山东唐王山;
周,复中将,鲁苏战区政治部魅1943221,山东城顶山;
张少舫少将,113师参谋长,1943221,山东城顶山;
高道先少将,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19435,山东;
江春炎少将,114师参谋长,194374,山东邹县;
彭士量中将,暂5师师长,19431115,湖北石门;
许国璋中将,150师师长,19431121,湖北诹市(自杀);
孙明瑾中将,预10师师长,1943121,湖南常德;
卢广伟少将,骑8师副师长,194455,安徽颖上;
李家钰上将,36集团军总司令,1944521,河南秦家坡;
陈绍堂少将,104师步兵指挥官,1944521,河南秦家坡;
周鼎铭少将,36集团军副官处长,1944521,河南秦家坡;
王剑岳少将,8师副师长,1944610,河南灵宝;
王甲本中将,79军军长,194497,湖南东安;
阚维雍中将,131师师长,19441110,广西桂林(自杀);
陈济恒中将,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19441110,广西桂林(自杀);
吕旃蒙少将,31军参谋长,19441110,广西桂林;
齐学启中将,38师副师长,1945513,缅甸仰光;
胡旭盱少将,第三战区第一突击队司令,19456,浙江孝丰。
二战中中国战场牺牲的少将以上军衔的人的名单
国民党抗日殉国将领名单
姓名职衔殉国时间地点(师级以上)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1937、7、28北京南苑
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1937、7、28北京南苑
郝梦龄上将,9军军长1937、10、16山西忻口
刘家麒中将,54师师长1937、10、16山西忻口
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1937、11、9上海松江
高志航空军少将,驱逐司令1937、11、21河南周家口
夏国章中将,172师副师长1937、11、21浙江湖州
吴国璋中将,75师副师长1937、11、26浙江湖州
饶国华上将,145师师长1937、11、30安徽广德(自杀)
肖山令中将,宪兵副司令1937、12、12江苏南京
姚中英少将,156师参谋长1937、12、12江苏南京
司徒非少将,160师参谋长1937、12、12江苏南京
刘震东中将,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1938、2、22山东莒县
王铭章上将(追授),122师师长1938、3、17山东藤县
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1938、3、17山东藤县
赵渭滨少将,122师参谋长1938、3、17山东藤县
范庭兰少将,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1938、3、28河南修武
刘桂五少将,骑兵第六师师长1938、4、22内蒙黄油干子
周元中将,173师副师长1938、5、9山东蒙城
李必蕃中将,23师师长1938、5、14山东菏泽(自杀)
黄启东少将,23师参谋长1938、5、14山东菏泽(自杀)
方叔洪中将,114师师长1938、6山东冯家场
付忠贵少将,鲁北游击司令1938、9、23山东
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1938、11、3湖北襄阳
林英灿少将,152师副师长1938、1、13广东清远
李国良中将,军训部辎重总监1939、3、7陕西西安
张_行中将,第一战区副参谋长1939、3、7陕西西安
王禹九少将,79军参谋处长1939、3、26江西高安
陈安保中将,29军军长1939、5、6江西龙里
张唐聚五少将,东北游击司令1939、5、18河北平台山
韩炳宸少将,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1939、1、9山东莱阳
马玉仁中将,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1940、1、3江苏望乡台
丁炳权中将,197师师长1940、1、25江西武宁
郑作民中将,2军副军长1940、2、3广西昆仑
钟毅中将,173师师长1940、5、9湖北苍台(自杀)
张自忠上将(追授),33集团军总司令1940、5、16湖北南瓜店(最高级别将领)
张敬少将,33集团军高参1940、5、16湖北南瓜店
戴民权中将,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1940、5河南遂平
王竣中将,新27师师长1941、5、9山西台寨
梁希贤少将,新27师副师长1941、5、9山西台寨(自杀)
陈文杞少将,新27师参谋长1941、5、9山西台寨
唐淮源上将,3军军长1941、5、12山西县山
寸性奇中将,12师师长1941、5、13山西毛家湾
金崇印少将,17军参谋长1941、9、16山西横水镇
石作衡中将,70师师长1941、9、6山西绛县
赖传湘中将,190师副师长1941、9、24湖南梁家段
朱实夫少将,新3师副师长1941、9、25甘肃
李翰卿中将,57师步兵指挥官1941、9、27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将,98军军长1941、9、29山西东峪
朱士勤中将,暂30师师长1942、5、4山东潘庄
郭子斌少将,暂30师副师长1942、5、4山东潘庄
戴安澜中将,200师师长1942、5、26缅甸茅邦村
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1942、6、23山西张翁村
胡义宾少将,96师副师长1942、7缅甸埋通
张庆澍少将,鲁苏战区高参1942、8山东唐王山
周复中将,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1943、2、21山东城顶山
张少舫少将,113师参谋长1943、2、21山东城顶山
高道先少将,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1943、5山东
江春炎少将,114师参谋长1943、7、4山东邹县
彭士量中将,暂5师师长1943、11、15湖北石门
许国璋中将,150师师长1943、11、21湖北诹市(自杀)
孙明瑾中将,预10师师长1943、12、1湖南常德
卢广伟少将,骑8师副师长1944、5、5安徽颖上
李家钰上将,36集团军总司令1944、5、21河南秦家坡
陈绍堂少将,104师步兵指挥官1944、5、21河南秦家坡
周鼎铭少将,36集团军副官处长1944、5、21河南秦家坡
王剑岳少将,8师副师长1944、6、10河南灵宝
王甲本中将,79军军长1944、9、7湖南东安
阚维雍中将,131师师长1944、11、10广西桂林(自杀)
陈济恒中将,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1944、11、10广西桂林(自杀)
吕旃蒙少将,31军参谋长1944、11、10广西桂林
齐学启中将,38师副师长1945、5、13缅甸仰光
胡旭盱少将,第三战区第一突击队司令1945、6浙江孝丰
在历时八年的抗战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22次大规模战役,1117次重要战斗,小规模战斗达38万多次,消灭日军累计233万人(据国民党自己公布的是518万人)。国民党军队官兵伤亡3,211,419人,因伤病死亡、残废、逃亡者达1,380,957人,损失飞机2,468架,伤亡驾驶员4,768人。***领导的武装伤亡60万人,国民政府征补兵员1,213万人,各省征集壮丁1,405万人
自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年,从中央军校毕业了大约二万五千名军官,这些军官中有一万名牺牲在一九三七年七月至十一月
在大型会战中,国民党官兵象山海关保卫战那样整连、整营、整团地为国捐躯者,屡见不鲜。在一九三七年淞沪抗战中,国民党官兵每小时的死伤数以千计,主力各师补充兵源达四、五次之多,原有下级军官和士兵伤亡达三分之二,旅、团长伤亡竟达半数以上。其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抗敌御侮的历史上鲜有其例。上海五行仓库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的壮烈歌声震撼全球。多年来认为中国人是不善战斗和易受恫吓的英国人士,也惊于他们的骁勇善战和坚毅不拔了。英军史摩莱少将说:“他从没有看过比中国的敢死队最后保卫闸北更为壮烈的事了。”
为抗日牺牲的英雄有那些人
1、赵一曼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1936年8月牺牲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
2、杨靖宇
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1939年10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针对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作战计划。在日军疯狂镇压下,杨靖宇带领抗联第一路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_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壮烈牺牲。
3、李延平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李延平同志耳闻目睹日寇的侵华暴行,胸中燃起强烈的反抗怒火,于1932年1月,他来到黑龙江省宁安县,投奔了抗日救国军,并担任了抗日救国军军部参谋。
1938年10月,李延平同志率领4军部队在五常县南磨石顶子活动时,不幸遭到敌人的重重包围,战斗中,李延平同志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4、王祯祥
1938年7月30日,因九江被日军攻陷,瑞昌成为阻击日军西进的重要关隘。第9战区命令12军固守瑞昌及附近,掩护主力开进德安、瑞昌之间地带。8月13日,王祯祥所部进驻天子山、陈家山防守阵地。
8月22日,日军第6旅团对王祯祥所部阵地发动猛攻,王祯祥协助师长指挥20师坚守阵地,击退日军多次进攻。8月23日,日军第6旅团除了对王祯祥所部阵地进行重炮轰击、飞机轰炸,还施放毒气。20师官兵猝不及防,因没有防毒面具和防毒手段,王祯祥和阵地上的官兵全部牺牲。
5、童长荣
1921年,长荣考入了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期间,他参加了学运斗争,被推举为学生联合会的领导成员,不久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他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1934年3月21日,敌人拉网搜山,在汪清与日本侵略军遭遇。突围中,因疾病未愈,由坚决不肯先行离去的朝鲜族姑娘崔今淑背着,在雪夜中艰难前进。终因行动困难、弹尽力竭,与崔今淑一同壮烈牺牲。时年27岁。
萧山令的人物家庭
肖山令将军的孙儿家
孙儿60多岁了,现在外地打工,孙媳妇在家操持在当地,萧家是书香门第,一家三代连中秀才,远近闻名。在他们家门口的对联曾写着当年的荣耀:秀才本微末功名,却喜叔伯兄弟父子公孙三代蝉联不绝;寒家无丰盛筵席,幸叨宗族乡邻亲朋戚友八回燕贺都来。
萧山令,字铁侬。1892年6月出生于湖南益阳。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家教,他的父亲肖毓湘为清末廪贡生“文名甚著,宦游湘鄂间,与清太常寺博士诰授奉政大夫张麓仙相交甚善”。1911年,在他刚满19岁时,父亲为她择张麓仙的女儿张惠兰为妻子。
萧山令共四子二女。长子振军、次子恢廓为原配张氏所生,第三子雨山、第四子时若为二房姚氏所生。二女是文青、丹青。
关于杨靖宇将军背后的三位女性,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们喜欢。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乳名顺清)1905年2月13日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今驿城区)古城乡李湾村,1926年加入中国***,1927年领导确山农民暴动,成立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1929年赴东北,化名杨靖宇,创建和发展革命武装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共歼敌18万人,牵制70万日军不能进关,有力的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蒙江县(今靖宇县)三道葳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
英雄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英雄的背后一直有3位伟大的女性在默默无闻的付出,虽然他们的事迹鲜为人知,但她们对于杨靖宇幼年成长、心灵的熏陶以及长大后毅然、决然的投身革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的事迹同样可歌可泣!
一、母亲张君深明大义育英才
杨靖宇5岁时,父亲马锡龄因常年从事沉重的体力劳动,积劳成疾,离开人世,从此抚养儿女、支撑门户的担子就全部落在杨靖宇母亲张君肩上。
杨靖宇的母亲张君,也是穷苦人家的女儿,她心地善良,经常把本不充裕的饭菜送给南来北往的逃荒者,鼓励和支持杨靖宇帮助困难同学,替他们交学费;不攀权附贵,从不给地主老财送礼,虽然和所有农村妇女一样没读过几天书,却能讲很多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尤其是古代花木兰替父从军、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杨靖宇自幼受到母亲的言传身教,接受了母亲的良好熏陶,母亲的优质品质像雨露,潜移默化,滋润着他的心田;母亲的智慧、胆量、美德之光似太阳,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
尽管家境贫穷,张君还是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1913年,杨靖宇8岁时,全家节衣缩食送他到本村私塾(后改为信义小学)上学,从私塾到确山第一高小,再到后来考取开封河南省第一工业学校,杨靖宇艰辛求学路乃至后来参加革命都离不开母亲的谆谆教导和大力支持。
1926年,杨靖宇从开封学校毕业后,回到李湾村,当时杨靖宇已经参加革命工作,很忙,一天到晚不着家,母亲听说儿子在外面宣传***,打土豪劣绅,很是担心,一天杨靖宇在外面开会回到家,母亲就问他:"尚德,你总是在外面跑,到底在干些什么呀可别叫娘提心吊胆的担心你呀!"他对娘说:"娘,您听说还有这样的国家吗在那里没有财主,也没有穷人,大家都过着平等自由的生活,没有谁欺负谁!我就是为实现这样的事去努力!"母亲相信儿子的话,坚信自己的儿子不会做坏事,只是叮嘱杨靖宇要小心,1928年3月的一个晚上,杨靖宇见过母亲最后一面,随后被党组织派往信阳工作,再也没回来过!
由于长期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迫害和折磨,又加上思念儿子,张君年龄不大竟然得了火蒙,1936年8月,在一次遭受毒打后,一病不起,临终前,张君拉着儿媳郭莲的手说:"你要把尚德的照片保存好,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等他爹回来!"
二、妻子郭莲含辛茹苦盼夫归
1922年,17岁的杨靖宇还在确山县高小上学,按照当时农村的习俗,杨靖宇到了完婚的年龄,在媒人的介绍下,杨靖宇和汝南县水屯小郭庄郭莲结婚。郭莲美丽大方,勤劳贤淑,结婚后,因为杨靖宇还在上学,夫妻二人聚少离多,1923年考取开封河南省第一工业学校后,夫妻二人见面的机会更少了。家里所有农活就落在婆媳身上,虽然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但二人一想到杨靖宇在外面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将来一定有大出息,心里感到还是很幸福的。
1927年杨靖宇的大儿子马崇云出生。1927年12月,王楼战斗失利后,杨靖宇受伤,敌人到处搜捕杨靖宇及其家属,郭莲不能回家,只好辗转到水屯郭庄及确山刘店等地躲避,为了不拖累杨靖宇去干解放天下受苦人的大事情,而不惜吃尽人间的苦,受尽人间的罪,这已是一个普通百姓对中国革命最大的贡献!
1928年3月23日(农历闰二月初二),张君带着郭莲母子流浪到古城东北大郭庄,在村外的一个秫杆棚里生下了一个女孩。
3月27日,女儿出生5天后,一天夜晚,杨靖宇回到小郭庄看望母亲和妻子儿女,他母亲让他给孩子起个名字,杨靖宇思考了一会儿说:"革命处于低潮,自己参加革命,全家遭累,从怀孕到闺女降生,都是在东躲西藏中度过,要让下一代记住开创革命的艰辛,就给女儿起个有点纪念意义的名字,就叫个'躲'吧,你看怎么样"母亲含泪点了一下头说:"中,就叫马躲吧。"天近黎明,杨靖宇又该出发了,杨靖宇挥泪告别母亲妻子。
又亲了一下熟睡的一双儿女,带着无尽的思念,匆匆走了。他这次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先后到信阳、上海等地参加工作,后来又赴东北抗战,再也没有回来过。婆母去世后,郭莲独自一人挑起全部重担,带着儿女艰难度日,丈夫的那张照片,她将它细细缝在女儿的棉袄里,每当夜深人静时,她都思念杨靖宇,想象着一家幸福团聚的场景!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了,望眼欲穿的郭莲仍然没有丈夫的任何音讯,由于长期受迫害,加上思念杨靖宇以及繁重的体力劳动,郭莲患上了重病,病重期间把儿子马崇云、儿媳方秀云以及女儿马躲叫到床前,叮嘱他们说:"小日本投降了,好好藏着恁爹的照片,将来红军打过来了,拿着照片找恁爹去!记住恁爹叫马尚德,乳名顺清。"农历九月十三日,郭莲去世,她哪里知道,日夜思念的丈夫早于5年前就去世了,牺牲在东北大地的白山黑水中!
三、女儿马躲命运坎坷,宣传父亲英雄事迹
1928年3月23日,马躲出生在古城东北大郭庄村外的秫杆棚里。
5天后的一个夜晚,杨靖宇回来看望母女,并给女儿起名马躲,十七岁以后才起大名马锦云,马躲自小跟随奶奶,母亲和哥哥东躲西藏,受尽地主劣坤的压迫和旁人的冷漠白眼,家尽贫寒,受尽磨难,马躲从小很懂事,从不惹事生非,显示出和自己年龄不相符的冷静和成熟,母亲把父亲的照片缝在她的棉袄里,她对谁都没有说过。
1945年,母亲郭莲被害后,敌人不甘心,还要迫害马躲兄妹,杨靖宇的四婶母和本村的好心邻居商量,不能看着敌人把革命的后代斩尽杀绝,要帮他们逃出去,结果就在县城北尚庄的的水湖芦泊给马躲找了一户张姓人家,送了童养媳。
1949年,淮海战役的炮声响彻黄河两岸,确山县城不时有解放军大部队经过,崇云和马躲兄妹二人听说这个消息后,天天相约来到确山县城的大街上,他们望着解放军的大队人马,不时跑上前去询问那些匆忙向南挺进的战士:"同志,你们部队里有俺爹吗他的名字叫马尚德!"战士们对马尚德这个名字感到很陌生,兄妹二人感到非常失望。
等到1951年,东北调查组找到二人时,兄妹俩才知道父亲到东北后已经改名杨靖宇了,对于杨靖宇这个名字,兄妹俩早有耳闻,没想到杨靖宇就是自己的父亲,并且早在1940年就壮烈牺牲!
1953年,马躲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参加开馆仪式,终于"见到"自己的父亲杨靖宇,那是装进一只玻璃瓶的父亲的头颅。
1958年,马躲应邀参加了杨靖宇将军公祭安葬大会。
1980年2月23日,在靖宇县纪念杨靖宇将军壮烈殉国40周年念大会上,马躲第一次去父亲的殉国地祭奠。解放后,党的组织部门多次提出要给马躲安排工作,但都遭到拒绝。她说:我没文化,不给政府添麻烦了,还是回家种地吧。
在杨靖宇领导农民武装斗争期间,他的妻子郭莲带着儿女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1944年,杨靖宇的妻子郭莲被敌人带去审问,经历了敌人严刑拷打的她一个字都没有对敌人透露,在出来后不久郭莲就因病去世了,而她至死也不知道她的丈夫很早的已经因为抗战而牺牲了。
很多人都知道抗日英雄杨靖宇,而不知道杨靖宇的本名叫做马尚德,他是河南确山人。杨靖宇的英雄事迹我们都知道,他和敌人在树林里周旋了很久,敌人也都好奇杨靖宇在没有粮食补给的情况下是如何坚持的。而在他们抓到杨靖宇的时候,剖开了他的肚子,发现里面都是枯草和树皮。敌人也对杨靖宇肃然起敬,厚葬了杨靖宇。
杨靖宇的妻子郭莲一直以为丈夫还在抗战,她将丈夫都照片缝进了女儿的衣服里面,告诉女儿之后一定要去找父亲,而她不知道这个时候杨靖宇已经牺牲了。郭莲在被敌人抓去严刑拷打的时候没有屈服,也没有透露出一个字,她坚持了丈夫的抗战精神。
根据杨靖宇的嫡孙马继民说,他们家的传家宝是一块树皮。这是当年姑姑他们在爷爷牺牲的地方拿的一块树皮,也经常告诉他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能忘记以前的苦生活。而在最初生活最艰难的时候,他们也是靠着抚恤金生活的,马继民的母亲告诉他们不要给组织添麻烦。而马继民也坦言,作为杨靖宇的后代,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因为作为抗日英雄的后代,有很多事情他们不能去做,还要做好带头的作用,还要延续爷爷的抗战精神,做一件事情就要做好。但是他也会努力的克制自己的。
姓氏渊源:
1、源于姬姓,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氏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
一世,黄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二十四个月后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纳四妃,生二十五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嫘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其众妾之子十六人而已;已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一百十岁,传子玄嚣。
二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母嫘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八十四年崩,寿一百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曰娇极。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三世,娇极:玄嚣子,未继位。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四世,帝喾:娇极子,名夋。生而祥灵,十五岁佐颛顼帝受封于辛。三十岁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嫄,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七十年崩,年一百零五岁,葬于顿丘。子挚嗣立。
五世,后稷:名弃,母有邵氏女,曰姜嫄,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嫄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玺立。
六世,檠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
七世,叔望:檠玺子,袭父职,务稼穑。
八世,不窟: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生子曰鞠。
九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刘。
十世,公刘:鞠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周道之兴,实自此始。公刘卒,子庆节立。
十一世,庆节:公刘子,国于豳。庆节卒,子皇朴立。
十二世,皇朴:庆节子,嗣位豳国。
十三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国。
十四世,毁喻:弗差子,嗣位豳国。
十五世,公非:毁喻子,嗣位豳国。
十六世,辟方:公非子,嗣位豳国。
十七世,高圉:辟方子,嗣位豳国。
十八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国。
十九世,亚圉:侯侔子,嗣位豳国。
二十世,云都:亚圉子,嗣位豳国。
二十一世,太公:云都子,嗣位豳国。
二十二世,组绀:太公子,嗣位豳国。
二十三世,诸益:组绀子,嗣位豳国。
二十四世,公叔祖:诸盩子,嗣位豳国。
二十五世,古公亶父:公叔祖子。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歧下。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太任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为王季。
二十六世,季历:古公三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王季卒,葬鄂县之南山,寿九十八岁。子昌立,是为西伯文王。
二十七世,文王昌:季历子,母曰太任。太任之性,诚一端庄,维德之行。及其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声,口不出傲言,而生文王。王生而圣瑞。及长,受殷纣命,为诸侯领袖,得专征伐,称西伯。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王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以此士多归之,诸侯响之,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即位五十年,被囚羡里,后六年自歧下,迁都于丰邑,七年而崩,寿九十七岁,谥为周文王。葬雍州万年县西南十四公里毕原上(今陕西咸阳周文王陵)。太子发立,是为周武王。
二十八世,周武王发:周文王太子。商纣五十三年(公元前1122年),西伯(周文王)崩,太子发继位,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爽、毕公高之徒皆左右。周武王率修文王绪业。时纣王无道,周武王以姜尚为师,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无前人,以东伐纣。周武王十一年农历12月戊午,师毕渡孟津,诸侯咸会,陈师牧野。商纣王闻周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拒周武王。周武王使帅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太公卒,驰于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心。周武王亟人,纣师皆倒兵,不战以归,周武王驰之,纣兵皆岸畔。纣走,登鹿台自焚而死。于是诸侯尊周武王为天子。十有九年十月,周武王有疾,后崩,寿九十三岁。葬雍州万年县西南十四公里毕原上。太子诵立,是为周成王。
⑴源于西周唐叔虞次子杨杼:
周朝灭掉唐国(诸侯国,今山西翼城)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他的弟弟唐叔(姬虞,字子平),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姬燮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这样唐叔就成周朝晋国的始祖。晋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邑(今山西洪洞),称杨侯,是为杨氏人的受姓始祖。其世系为:
一世姬杼:周武王姬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海南《杨氏宗谱》称其又名平杼,并尊其为杨氏开派之始祖,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公元前1085年)农历7月11日。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逝世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公元前999年)农历4月8日,终年八十五岁,谥号“忠廉”。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向。配姒氏,生于周成王二十五年(公元前1080年)农历2月2日,卒年待考,诰封贞静夫人。葬同夫山。生有二子:杨伯沃、杨仲沃。杨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杨唐。
二世杨伯沃:生于周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1045年)农历3月3日子时袭杨侯。逝世于周孝王元年(公元前953年)农历5月14日,终年九十二岁,谥号“勤简”。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配胥氏,生于周康王二十六年(公元前1042年)农历6月6日,终年八十九岁,诰封“专肃夫人”。葬同夫山,生子杨庚。
三世杨庚:生于周穆王元年(公元前1022年)农历4月20日丑时,逝世于周懿王十一年(公元前954年)农历10月16日,终年六十八岁,谥号“闵惠”。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寅山申向。配贲氏,生于周穆王元年(公元前1022年)农历6月11日,逝世于公元前953年农历4月8日,终年七十六岁。葬同夫山。生子三:杨文、杨宜、杨亭。直,为邑宰,配郗(胥)氏,生子五:杨元始、杨元发、杨重邑、杨应春(青)、杨常五。杨亭官中都宰,配胥氏,生子三:杨统伯(阮伯)、杨耀高(叔蒿)、杨谓明。
四世杨文: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公元前999年)农历1月8日,袭杨侯,逝世于周夷王二十年(公元前913年)农历1月16日,终年八十六岁,谥号“清勤”。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同父处。配山氏,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公元前999年)农历3月10日,逝世于周孝王二十三年(公元前930年)农历2月2日,终年六十九岁,谥号“端庄夫人”。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生子杨昭成。
五世杨昭成:生于周恭王元年(公元前974年)农历7月10日,袭杨侯,逝世于周夷王二十一年(公元前901年)农历6月10日,终年七十三岁,谥号“密察”。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同母处。配宣氏,生于周恭王七年(公元前967年)农历5月11日,逝世于周夷王三十四年(公元前882年)农历4月25日,终年八十五岁,谥号“敬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四:杨辛、杨康、杨京、杨襄。杨辛配向氏,生子六:杨冉、杨沈(游)、杨杭(慨)、杨载(栽)、杨骞、杨颜;杨京配万氏,生子二:杨羡明、杨羡光;杨襄官太傅,配华氏,诰封紫阁夫人,生子四:杨丰、杨礼、杨鳌、杨鲁。
六世杨康:生于周懿王十一年(公元前946年)农历9月14日,官周王朝卿士大臣。逝世于周夷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82年)农历12月20日,终年六十四岁,谥号“威烈”。葬古塘坳牛形,庚山甲向。配柳氏,生于周懿王五年(公元前952年)农历6月10日,逝世于周夷王三十六年(公元前889年)农历1月20日,终年七十三岁,封慈德夫人。葬同夫山。嗣祀子杨绍甲。
⑵源于西周宣王少子尚父:
西周的王位由周武王数传至周宣王时,已是西周末年,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周宣王有位小儿子,名尚父,因在周宣王时未能获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时才被封于杨,为侯爵,所以史籍也称他为杨侯,建立杨国,后为晋国兼并,原杨国侯族子孙从封邑命姓为杨氏。
⑶源于春秋晋太傅杨肸:
伯侨生文,文生突,食邑于羊舌,为羊舌大夫,这就成为后世的羊舌氏。羊舌辖有铜鞮、杨氏、平阳三邑。突生职,职生赤、肸、鲋、虎、季夙。其中第二子肸,字叔向,又称叔肸,是晋平公时的著名政治家,官居太傅之职,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邑(今山西洪洞),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称杨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强宗祁氏,羊舌氏,食我有子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今陕西华阴),称为杨氏。其后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是为山西杨氏。又据《广韵》、《通志》记载,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邑,号曰杨侯,后并于晋,因为氏。
2、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因为建树功勋而被统治者赐予大姓,以使其门庭生辉,光宗耀祖,是赐姓中最基本的类型。
隋朝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尉迟氏属西部鲜卑,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北周时为定州总管,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当时义臣年幼,养于宫中,数年后奉诏宿卫宫掖。由于常在隋文帝杨坚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于是下诏:“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不仅赐予皇室姓氏,还确定了义臣在皇族的辈份,这在受赐姓者中,可谓极受恩遇。
3、源于冒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姓氏变化中另一种最普遍的现象,是他姓之人因为养父或主人姓杨而转从其姓。
西晋时候,活跃在武都仇池(今甘肃成县)一带的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为飞龙养子,遂从其养主转姓杨氏。后来杨茂搜继飞龙为氐族首领,被晋愍帝封为骠骑将军。
从其养主现象最频繁的时期,为唐末五代。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方镇势力不断膨胀,一些方镇逐渐成为与中央相抗衡的独立王国。或出于政治野心,或为了自保其土,藩帅纷纷招兵买马,一些凶悍勇猛之徒,成为藩帅的义儿假子,转从养主之姓。宫中宦官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也纷纷养他人为己子。从其养主而转姓的风气,一时大盛。
唐朝杨思朂,本姓苏,因为杨家养子,遂从养父姓杨。杨思朂是唐玄宗时期人,从史籍看,那时这种转姓现象尚不很多。以后情况就大不同了。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唐僖宗时,杨复光因镇压王仙芝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弘农郡公,而弘农(今河南灵宝)正是杨氏最显赫的郡望。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杨复恭,本姓林,因系宦官杨玄翼养子,遂转姓杨。杨复恭在唐僖宗时任左神策军中尉,后来定策立唐昭宗,权倾一时。
4、源于变姓,属于因故转姓为氏。
在中国革命史上,屡有这样的情形,革命者为了工作需要,转改姓名,以后原姓不再起用,所转之姓一直使用下去。
中共党员杨靖远,满族人,原姓赵,1938年任冀鲁边区抗日武装部队副司令员。次年1月被伪保安司令孙仲文杀害。
中共党员杨林,朝鲜平安北道人,原姓金名勋,1936年任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参谋长,在率先锋营强渡黄河的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原姓马名尚德。
5、源于改姓,属于回归祖姓为氏。
有的杨氏成员因为特殊的原因,改了姓,后来又改回杨氏。
北宋名将杨继业,杨继业本名崇贵,后避北汉世祖刘崇名讳,改名重贵。杨重贵少年时投身刘崇,刘崇赐其姓刘,改名继业。刘崇之子刘承钧有养子刘继恩、刘继元、刘继忠,杨重贵赐姓名为刘继业,可能是因为刘崇长子刘贇早死无后,遂以杨重贵为刘继业而为其后嗣。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统兵攻北汉,围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而刘继业犹据城苦战。宋太宗喜其忠勇,喻刘继元招降继业。于是继业归宋,复姓杨氏,只名业。”杨继业归宋复姓。
过去有一户姓杨的到贵州台江巫脚乡翁慕沟居住,由于那里是苗族欧姓聚居区,这位杨氏苗民不久也改姓欧,以便同欧姓村民亲密相处。后来,他的兄弟又恢复杨氏。解放后,他的儿子也复姓杨。
6、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⑴白族:
杨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唐朝杨氏曾成为白族中的第一大姓。杨干贞,五代十国时大义宁国君主,白族,云南宾州人,先世为南诏权贵,大长和国时为剑川节度使,后为大天兴国权臣,公元927年灭大天兴国君,自立为主,改国号为大义宁国。不久因为暴虐被杀,在位八年。元朝以后,杨氏仍为白族大姓。杨鼐,白族,云南太和县人(今云南大理)。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举人,任黄州府(今湖北黄冈)通判,退休后居家四十余年,闭门读书,乡人都称他为长者。今天的云南喜洲地区是杨氏的聚居地。
⑵满族:
女真族杨氏原居乌拉(今吉林)的满族,隶属依彻满洲,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随军驻守凤凰城地区。后改为汉姓杨氏。
满族杨氏的祖先多为汉人。居住在吉林市的杨氏,祖先就居住在云南贵州,后迁居山东登州。康熙年间迁居吉林,耕种官田,因为能提前交纳五年的额粮,被批准入汉军镶黄旗,成为满人。这支杨氏自始祖杨荣至今已传十五世。
⑶纳西族:
杨昌,著名清朝纳西族散文家,云南丽江大研里人。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举人,任湖北天门等县知县,疏导江流和修筑大堤很有政绩。他的散文非常出众,著有《四下可斋》集。他还写有许多游记、
杨姓的族谱在哪
本文2023-10-16 20:25:0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8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