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对联的习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4收藏

贴对联的习俗,第1张

  春节贴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在春节期间贴的对联,称之为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子",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看到一家家、一户户、一副副字体不一、内容丰富的对联,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乡风民俗和浓郁的年味,感受万家团圆、和和美美、喜气洋洋的欢欣和对美好愿景、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即今春联)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1、贴对联时应看横批的书写顺序,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

2、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现代汉语的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现代汉语的一声、二声)结尾。

3、一般情况下,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4、大门的“福”字必须正着贴,寓意开门迎福、吉祥临门。如把大门的“福”字倒着贴的话,就把福气倒到门外,跑到别人家里去了。

扩展资料

严格来说,不拘平仄的对联是不存在的,有些对联看起来不合律,其实是走平仄自然化的路线。下面谈的是诗钟,折枝诗一类对联的写作要求。因为诗种,折枝诗 和对联区别不大,所以以下亦称对联。

五要

1、一要有针对性。

比方说,眼前是一座楼阁,你就得从楼阁方面去考虑,并对它的历史情况、地理环境及其突出的、引人注目的地方有一翻了解。

2、二要立意新颖。

也就是说,要不落俗套。人家讲过千百遍的东西,用得旧了的话语,你再去重复,毫无自己的创见,就叫落俗套。

3、三要反映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指的是一个时代的思想面貌。不同时代,其思想面貌各不相同。封建社会的儒、释、道,反帝反封建时期的民主思想,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精神和道德风尚,对生活在这些时代的作者都不能不发生影响,而在他们所写的对联中,也不能不反映出来

4、四要情词贴切。

贴切,就是恰到好处。马子华先生在《对联漫谈》一文中说:歌颂英雄的要“沉雄”,品评人事的要“端庄”,室内悬挂的要“清雅”,赠送友人的要“精巧”,表示意见的要“婉曲”,追念死者的要“悱恻”,描景状物的要“藻丽”。

5、五要符合对联的体式。

对联的写作,还要符合对联的体式。这些年来的情况是,对表现时代精神一般都比较注意,而对联体式特点,却比较普遍地忽视了。

财泰福来平安来是上联,人顺家顺万事顺是下联。

上联应该贴在右边。下联贴左边

按照古代人的读书习惯往往限先读右边,因此上联需贴在右边。

春节贴对联贴的方位有讲究:

挥春来说,一般贴门口、窗口、或客厅的地方为主,一般不能乱贴,最适合贴在一些干净、明亮的地方或墙上或门头等的地方合适,最忌贴一些杂物多、阴暗的地方上。一般以贴门口、窗口或客厅的地方多。特别平时家里有小孩经常生病或啼哭不停的,在家里春节时贴挥春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春节贴对联要选择吉时:

在腊月十二月二十九除夕当天,是己未日。当天贴挥春、对联的有利吉时:午时、未时、申时最吉。应该要避免巳时,即避开早上九点到十一点间贴,因为形成三刑,别的时辰,如辰时也稳妥。南北向的房子或户型最好用午时,而东西向的户型最好用未时等。最佳的也是先从旺的方位开始贴起,或先从大门开始贴起。

春联大多数为七个字,四字的一般为门心,春联就是想把我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写出来,所以无论几个字,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再搭配着美好祝福的词汇,即可为来年祈福,

上声、去声及入声字为上联,平声为下联,不过也不排除例外,古往今来诗人无数,也保留下来了很多好的句子,春联从秦汉时期算的话到目前为止也有两千年了,

2春联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无论是几个字的对联,字数都要相等,尽可能的保持上下联的词性要一致,例如富贵对平安等词汇,

3结构要工整

如果上联有结构的话那么下联也要按照上联的结构来书写,例如: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类似于这种对子,保持了一样的结构

4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这个平仄关系是对联的关键,一个好的对联就是根据平仄关系,让人读起来韵律和谐,朗朗上口,有起有落,落尾铿锵有力,一副好的对联便完成了

5善始善终,做一副好的对联需要注意,不要浪费笔墨,

对联大多数都很短,但是也想要表达出我们的美好祝福,那么需要注意要用最少的词汇表达出最美好的祝福,词义不要重复,避免出现上联和下联出现相同的词义

6对联的张贴也是一门学问

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横批也是从右往左读的,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但也有的对联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不要认为是仄声的都是上联。

马上就要过年了,如果可以亲手写出一副对联然后挂在门口,那将别有一番风味,自己看过之后也会有很高的成就感,

几个字的春联最吉利其实对联主要是看内容意义是不是 健康 、吉祥,通顺,和谐。至于字数应该无须讲究吧!一般说来7言联最受欢迎。韵律也是抑扬顿挫有节奏朗朗上口。其次是五言联比较受欢迎。当然4言联,6言联,8言联,9言联,甚或10以上的都有用。根据需要,合理选用为佳。

本人以前经常为人家在春节时写春联,不过有些个别老年人都中爱单字数的对联。他们有一种流传下来的风俗说法是:4--6不上墙,一定要单数。我当时因为年轻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是新年喜悦的事,你爱要几字就几字……过后提起此事我就说:既然是传统风俗流传下来的,那为什么中国自古流传下来那么多的2-4-6-8-言的偶数对联而且好多都是有名的对联如果有忌讳那从古至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偶数联流传了。后来我想可能因为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吧?

其实细想一下:对联多数都是以律诗的韵律而呈现的。因中国古代受5言7言律诗影响,平仄韵律抑扬顿挫,简洁明快,铿锵有力,对联也就沿袭了律诗的节奏特点。所以说老辈人喜欢5言联7言联就在所难免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年人喜欢打油诗的原因吧?

平安幸福……

说到春联,我很有经验,因为从小到大,我家的春联都是我爸亲自写。我很小的时候,我爸爸还是村里的老师,作为那一代的文化人,经常看书。那时候还没有太多印刷的对联,过年贴的对联都是需要自己写的,每年过年,我家都会有很多人来让我爸给帮忙写对联。只不过帮忙是帮忙,分文不收,有时候还要搭上自己的墨。

一般春联都是5字或者7字的,以7字居多,而贴在大门上的一般都是五字的。因为大门上的春联比较宽,所以长度也受限制,而字的大小又受纸张大小约束,这样一来,就比较适合五个字了。每到临近春节,我家就会晾满春联,春联不能让太阳晒,只能在室内晾干。

其他的,比如北方的两扇的农村房门上,都要贴门神,我们这里,门神也是对联,通常也是五个字,一个长方形,对联分两行,左右门对称,一个上联一个下联。门框上还要贴对联,是长条的,也是七个字。像灶台上,也是要贴的,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这是灶王爷吃完糖瓜后给他送行的。

也许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习俗,春联大多数是七个字或者五个字,根据长短与纸张大小来决定字数。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写春联

您好,谢谢悟空邀请。

首先,春联,就是我们传统上祈福求吉的一种风俗。一般由含有喜庆、吉祥之类的词语或典故组成,一首优秀的春联,不但符合对联的基本规则,比如对仗,平仄等,而且能明显表达主人对未来的乐观美好期望。传统上以其祝福之意含而不露为上,就是不浅白阿谀,却又易懂欣然。

一般认为,较早出现的春联是后蜀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就是五字联。后来逐渐演化,七字联也比较常见,再后,更多字数的对联都有了。但是大多字数以奇数为主。具体原因不明,个人认为和格律诗词的关系比较大,符合古人吟咏的习惯吧。

这样就侧面的回答了楼主的问题:用字数来判断一副春联是否吉利,或者字数更多的对联更吉利,这种观点应该是不妥的。

以上,希望大家探讨,谢谢。

春联是我国的传统年俗,本就是用来讨吉利、图喜庆、贺新春的。故而,春联无论几字都是十分吉利的,要看你贴对联的地方高低,大凡农村木制民房大多不是很高,贴四五六七八字春联都可以,砖瓦平房中等高,贴六七八九字春联均可,临街店铺可以贴九十或者十一、二字联比较合适,单位酒店宾馆甚至贴更多字的春联也是更为妥当的:

四字春联意寓四季发财:

五字春联意即五福临门:

六字春联象征六六大顺:

七字吉星高照

八字寓示着八方来财:

九字表示长长久久:

十字联代表十全十美:

十一字联蕴含着一帆风顺的意思

十二字联含月月平安之意:

你看字字吉祥,事事顺意岂不是好,还在乎几个字的春联呢?

没有啥吉利不吉利的,春联说的都是好话,不管几言,都是吉利的话,如果写幅不吉利的话,估计没人贴,写的人说不定还得挨揍

这句对联的顺序是:金完辞岁家家远,玉兔临门事事通。因此应该是,金完辞岁家家远贴在右,玉兔临门事事通贴在左。原因如下:

从逻辑顺序上讲,先辞岁表明一年过去了,然后玉兔临门,表明新一年开始,之后事事通也表达了对新的一年万事顺利的美好祝愿。

从句尾押韵上讲,从两句话最后一个词押韵来看,也是“远”在前,“通”在后。

扩展资料: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对联

贴对联的习俗

  春节贴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在春节期间贴的对联,称之为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子",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