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鲍性属哪一旗
[鲍] 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鲍佳氏、乌雅氏,以及加入满族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姓)、博尔济锦氏(蒙古姓)等。
=========================
瓜尔佳氏:是满洲八大姓之一,各旗均有,所以如果是瓜尔佳氏改的话,很难说是哪一旗的。瓜尔佳氏在正黄旗、镶黄旗两旗最多,其次是镶白旗,再就是正白旗。
=========================
鲍佳氏:隶属正红旗。世居安褚拉库地方。
=========================
乌雅氏:也作吴雅氏。乌雅氏人数也不少。以正黄旗居多。另外正蓝旗、镶黄旗也不少。少数在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
=========================
另外两个都是蒙古姓。博尔济吉特氏人数很多,改姓鲍的也不少。
[bào]
鲍(Bào 鲍):
出自姒姓
为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之后,以邑(国)名为氏。据《姓苑》记载:“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又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即杞公子)仕齐,食采于鲍邑(原为夏朝的诸侯国,故城在今山东省历城东三十里),其子叔牙以邑(国)名为氏,称为鲍姓。
鲍世不是复姓,是鲍姓,世是字辈,例如:
浙江定海宁波鲍氏字辈:“龙凤卿相荣华富贵国朝资治维忠孝盛世宏谟悌圣贤”。
浙江绍兴鲍氏字辈:“天心一目善立志诚存德亦世其荣昌”
鲍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2位。鲍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八位。
希望能帮到您!
鲍作为姓氏读音:bào。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北魏王朝代北地区的鲜卑族俟力伐氏(俟力发氏)、鲍俎氏随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南下,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在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改汉姓为鲍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扩展资料
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九位,人口约有八十二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左右。
先秦时期,鲍姓很少为人所知,其主要活动在山东地区。
宋朝时期,鲍姓大约有8万1千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1%,排在第一百三十二位。鲍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省,约占全国鲍姓总人口的3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浙江、江西、山东、江苏等。
明朝时期,鲍姓大约有8万4千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0.09%,排在第一百五十位以后。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这二省约占全国鲍姓总人口的66%。
明时浙江为鲍姓第一大省,占鲍姓总人口的43%。其次分布于陕西、江苏、山东、江西等。全国形成以浙皖苏、陕西为中心的两块鲍姓分布区。
读音:[bào]释义:
1、盐腌的鱼。
2、鲍鱼,鳆鱼的别名。即石决明
。
3、腹足纲前鳃亚纲鲍科鲍属海产贝类。
4、古代鞣制皮革的工人
。
5、姓。组词:1、颜鲍[yán
bào]
:南朝宋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
借指高才之士。2、鲍肆[bào
sì]
:见“
鲍鱼之肆
”。3、二鲍[èr
bào]
:指后汉鲍永、鲍恢
。4、腐鲍[fǔ
bào]
:本为腐败的咸鱼,后遂泛指变质的食物。5、鲍舍[bào
shè]
:存放鲍鱼的房舍。
6、鲍气[bào
qì]
:腐臭之气。
7、鲍羹[bào
gēng]
:用腌鱼做的羹汤。出处:1、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孔子家语·六本》2、鲍鱼,鲍,腐也,埋藏腌使腐臭也。——《说文》3、渐于兰则芳,渐于鲍则臭。——《论语》参考资料
鲍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中居第一百七十三位,虽不是大姓,但在历史上却是族大人众,名人辈出。下面我来盘点一下历史上姓鲍的名人。
古代鲍姓历史名人
鲍叔牙
春秋时齐国的大夫,以知人著称。少年时和管仲友善,后因齐乱,随公子小白出奔莒,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任命他为相,他辞谢,保举管仲。后来齐国经管改革,日渐富强,齐桓公也成为春秋时期的首霸。
鲍敬言
中国两晋之际思想家。 生平事迹不详, 仅在葛洪(284年~364年)所著《抱朴子诘鲍篇》中有零星资料,推知大约生活于葛洪同时或稍前。鲍敬言好老庄之书,治剧辩之言,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君论。
在门阀势力大盛,政治黑暗的两晋之际,鲍敬言对君主政治进行了批判。他指出远古之世,人们本无尊卑,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安居乐业。后来,人类有了强弱、智愚之分,出现了强智欺凌弱愚的现象,于是君臣之道起焉。这既非天意,亦非民愿,儒家所谓天生民而树之君之说是欺人之谈。
鲍敬言指出,由于君臣既立,社会便产生了不平等,有司设则百姓困,奉上厚则下民贫,宿卫有徒食之众,百姓养游手之人。统治者骄奢*逸,欲壑难填,对百姓劳之不休,夺之无已,使他们食不充口,衣不周身,以致铤而走险,冒法犯非。统治者之间为了一己私利,还不断挑起纷争杀伐,推无仇之民,攻无罪之国,使天下大乱,这些皆有君之所致也。
鲍敬言还指出:无道之君,无世不有,肆其虐乱,天下无邦。忠良见害于内,黎民暴骨于外。这些暴君如果是普通百姓,性虽凶奢,安得施之?他们之所以能够肆酷恣欲,屠割天下,正因为他们是君主。君主是一切罪恶之源,所以古者无君,胜于今世。
鲍敬言幻想一种没有君主和政府的社会,在那里人们没有徭役租赋负担,内足衣食之用,外无势利之争(以上引文均见《诘鲍篇》)。这种社会理想不过是一种乌托邦。但他的无君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独树一帜,对于后世的反君主专制主义思潮有重要影响。
鲍宣
渤海高城(也就是今河北省盐山东南)人,西汉大臣。好学明经,举孝廉为郎,官至司隶。常上书谏
争,其言少而文多实。曾批评西汉末年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
鲍永
上党屯留人,汉初大臣。更始时任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封为中阳侯。汉光武时出任鲁郡太守,封关内侯。后又出任司隶校尉,东海相、兖州牧等。
鲍昱
上党屯留人,东汉大臣。任汝南太守时,因郡多陂池,岁岁决坏,他征发民工,用石头建造水门,拦泄得法,民以殷富。迁司徒,又代牟融为太尉。
鲍恢
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人,东汉官吏。光武时,被鲍永辟为都官从事,抗直不避权贵。帝告诫贵戚,当敛手以避二鲍。
鲍信
泰山人,东汉末官吏。任骑都尉,避董卓之乱,引兵回乡,旋为济北相,与袁绍等共讨董卓,后为黄巾军所杀。其子鲍勋刚直守正,曹丕时拜侍御史,出为右中郎将。
鲍照
鲍照(公元414-466年)字明远,南朝宋著名作家,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乐府诗。他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他的骈文亦佳。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文人中成就最高的诗人,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李白曾把鲍照比作凤与麟,杜甫形容李白的诗歌是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长于乐府诗,最有名的有杂言乐府《拟行路难》18首,五言乐府《代出蓟北门行》、《代白头吟》等。这些诗作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自己沉沦下寮的愤懑和不平。艺术上能吸收民歌的精华,刚健清新,感情丰沛,形象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与当时歌功颂德的庙堂诗以及游山玩水、谈玄理、慕神仙的时代风尚迥然不同对唐代的李白、高适、岑参等人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著有《鲍参军集》。
鲍靓
晋代道教徒。字太玄,东海人,或云陈留人,或云东海陈留人,或云上党人。汉司徒鲍宣之后。据《晋书》等记载,5岁时对父母说:我本是曲阳李家子,9岁坠井死。父母寻访得李氏,推问,果符其说。靓兼学道教和儒典,明天文、《河图》、《洛书》。迁南阳中部都尉,为广东南海太守。曾入海遇风,煮白石充饥。曾与许谧往还。曾见仙人阴长生,得受道诀。为许迈、葛洪之师,葛洪之岳父。享年百余岁。或云年过七十而尸解。或云后还丹阳,卒葬于召子冈。或云于罗浮山得道。
鲍姑
名潜光(约309-363),上党(今山西省长治)人,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之女,医家葛洪之妻。鲍姑从小生长于仕宦兼道士家庭,深受道教影响,后从夫在广东罗浮山行医炼丹。鲍氏医术精湛,尤长于灸法,以
治赘瘤与赘疣擅名。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取得显著疗效。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针灸家。
鲍防
鲍防(722--790),字子慎,唐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阳)人,唐代大臣。玄宗时进士,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授太子正字。大历初为浙东节度使薛兼训从事,官尚书郎。五年(770)入朝为职方员外郎。累迁至河东节度使。德宗朝,历京畿、福建、江西观察使、礼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以工部尚书致仕。所至皆有政绩。工诗,喜将针砭时弊入诗。在浙东时,为越州诗坛盟主,与严维等联唱,编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二卷,与谢良辅全称鲍谢。
鲍溶
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三卷一百九十六首,《全唐诗补编》补诗一首。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孟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鲍超
字春亭,后改字春霆,四川省夔州(今奉节)人,行伍出身,清朝湘军将领。曾救曾国藩于安徽祁门脱险,旋升提督。所部号霆军,为湘军主力。
鲍慎由
处州龙泉(今属浙江省)人,北宋学者。哲宗时进士,累官工部员外郎。曾从王安石、苏轼学,为文汪洋闳肆,诗尤高妙。有《夷白堂小集》。
鲍象贤
鲍象贤(1496-1568),字复之,号思庵,明朝时歙人(今安徽歙县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选授御史,出为湖广佥事,部署江防,以获盗功升云南副使,兵备监安,累任至右副都御史,嘉靖三十年巡抚云南,嘉靖三十二年升兵部右侍郎,提督两广军务。不久改南京兵部右侍郎,寻又罢官家居,嘉靖四十三年四月以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嘉靖四十四年七月进兵部左侍郎,至隆庆二年(1568)正月三十日卒于家。年七十三岁,卒赠工部尚书,立坊旌表。
曾先后在七省十二任为官,曾领兵镇守南北边陲,有仕不择地,官不择位的名言。
鲍承先
明末清初应州(今山西省应县)人,初为明将,曾任参将。后降后金,曾献离间计,使崇祯误杀清之大患袁崇焕。后又建汉军八旗,他隶正红旗,官至宰相。现北京鲍家街即其府第。山西应县鲍氏即其后裔。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山东省历城县,古名鲍邑,是鲍姓的发源地。历史上有个很著名的典故“管鲍之交”就与鲍姓起源有关。
春秋时,夏禹的后人敬叔在齐国为大夫,因为战功显赫,齐侯把鲍邑封给他,人称鲍敬叔,他的儿子鲍叔牙就是以邑名为氏。鲍叔牙是齐襄公的庶弟公子小白的师傅,年轻时曾同管仲一起经商,常常照顾管仲。管仲后来做了齐襄公另一个弟弟纠的老师。齐襄公荒*暴虐,政令无常,小白和公子纠都出逃在外。后来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小白和纠回国争位。在路上,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衣钩,小白用计装死,瞒过了管仲,然后从小路赶回齐国夺得王位。小白派人杀死了公子纠,活捉了管仲。后来小白就是齐桓公,他打算让鲍叔牙执掌国政,鲍叔牙却极力推荐管仲,自己甘愿做副手。管仲执政以后,果然使齐国迅速富强起来,齐桓公当上了春秋时的第一霸主。管仲曾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后人常以管鲍之交来形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朋友和生死之交。自然,鲍叔牙便成了鲍姓的始祖。
我姓邱,据先辈说,他们是从睢宁到安徽泗县后到江苏江浦的。我们这一支辈分分别是:泽毓光培永’绍少叔淑义玉世士良‘道宏宗祖训‘敦本自克昌。我是世字辈,太祖{邱绍堂}是清末或民国初年到现住地的。
满族鲍性属哪一旗
本文2023-10-16 17:56: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8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