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是否有胡人血统?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1收藏

隋文帝杨坚是否有胡人血统?,第1张

杨坚的先祖就是赤泉侯杨喜,杨喜因在垓下之战中,得到了项羽身体的一部分,公元前200年杨喜被刘邦封为赤泉侯。甚至杨喜的玄孙还是司马迁的外孙,整个两汉时期,杨氏家族发展速度极快。到了东汉末年杨震、杨彪,更是位极人臣。三国时期的袁绍虽然贵为三公之首,可杨家也有“四世三公”的称号。可是赤泉侯杨喜乃是陕西潼关人,到了杨坚这辈为何血缘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其实这还要从五胡乱华开始说起。

自从司马炎建立西晋,由于根基不稳,他主动让16个北方少数部族南下迁徙居住。按照司马家族的想法,是想通过这些剽悍异常北方胡人以起到震慑,更好的管理世家门阀,其目的还是想着维护统治。此时鲜卑族也成为司马家招揽的对象,早在汉献帝时期,鲜卑族部分族人就已经南下迁徙。鲜卑最早是诞生在关外,也就是大兴安岭一带,到了两晋时期鲜卑人已经彻底进行了南迁。

无论是西晋还是东晋,民风较为开放,其最代表的莫过于“竹林七贤”,个个豪放不羁视官位如粪土。民风如此开放的情况下,对于。和其他少数部族通婚,也就没那么看重“血缘”,并不讲究民族关系。此时鲜卑族他们学习中原人士的文化以及着装,从思想上就已改变。恰好两晋又是南北文化融合最统一的时期,各种文化流派不断衍生出,所以鲜卑族也和汉人进行通婚。直到近现代不少历史专家,通过不断的走访调查,已经可以确定五胡乱华已经到了最后,北方部族早已彻底融入到中原政权。此时,已经不分汉人和胡人的血统。杨坚之所以变成了鲜卑族人,还是因为他的母亲元贞太后,就是鲜卑贵族后裔,所以杨坚他的血统肯定有50%是源自鲜卑族。

陈寅恪老师则认为杨坚家族,是山东寒族,而他的鲜卑贵族身份都是进行伪装。可是笔者却认为,陈寅恪先生是通过父系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然而隋文帝的母亲是地地道道的鲜卑人这点事不容置疑。通过血统融合论来说,杨坚以及李渊他们都是带有胡人的血统。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两晋少数部族不断迁徙南下已经和汉人有了高度的融合,双方通婚之后自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在战乱中这些大家族自身实力锐减,不可能继续保持汉人与汉人之间相互联姻。而且五胡乱华时,大批的中原人士遭到肆意屠杀,反而这些北方部族实力得到增加,为了自身的血统,鲜卑、羯,等其他族人也和汉人进行相互通婚。双方的文化以及所思所想几乎一致。多民族血统融合之后早已融为一体。

根据史籍上的记载,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关中高门弘农杨氏,他自称东汉名臣杨震后代,不过这个说法一直有争议,杨坚和杨震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实际上《隋书》和《周书》中的记载是有出入的,杨坚可能并非是杨震后人,他或许是冒充。古代不少皇帝都喜欢自称是名人后代,感觉这样多多少少能成为自己的加分项,哪怕是后来的唐朝也有这种现象。至于杨坚真正的世系,恐怕已经查不清了。

一、门阀制度催生的畸形产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无比森严,同样是地主阶级,士族和庶族分得很细、很真,士族地主看不起庶族,双方甚至不来往,更遑论联姻通婚了。

三国时期魏国取官以九品中正为制度,士族地主世代位居高官,享受厚禄,庶族地主被视为不入流,只能为吏,翻身挤进上层社会很难。

在门阀制度的严酷现实下,许多士族地主相互联姻,巩固关系,催生了许多所谓的郡望,即某一家族在某地占据着极大的势力和名望,他们的姓氏也就成为高人一等的姓氏。与之同姓的人,为了攀附,或者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往往冒充,以提高自身名望。像唐朝的大文学家韩愈号称韩昌黎,其实韩愈老家在今天的河南省孟州市,昌黎县则在今天的河北省秦皇岛市,二者相距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隋书》中说隋文帝乃杨震之后,而修撰时间几乎与《隋书》同时的《周书》,在记载隋文帝先祖世系时,竟然少了一代人,将隋炀帝杨广六世祖杨元寿弄成了五世祖。作为帝王家谱,况且唐初距离隋亡时间不远,竟然会出现如此滑稽的记载,令人啼笑皆非。

《周书》记载,隋文帝杨坚的祖上:杨元寿为武川镇司马,杨烈为龙骧将军,杨祯为建远将军,一家数代人均为中级军官,看不出什么系出郡望的迹象。如果真是名门之后,怎么会一直屈居人下呢?而这些人的事迹史书上几乎没有记载。所以,陈寅恪先生认为:隋文帝号称杨震之后,多为冒充。

另外,历代开国君主都会追尊数代先祖为皇帝,但是隋文帝杨坚却只追尊了父亲杨忠为太祖皇帝,也令人生疑。也许,父亲之上的先祖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也没法去追尊了?

二、从婚姻关系中探真伪

隋文帝杨坚的母亲叫吕苦桃,是山东人。

单单从吕苦桃这三个字便可以看出,杨坚的母亲应该不会是什么大家闺秀。如果吕苦桃是名门之后,又怎么会起这么个粗俗且没有任何文化韵味的芳名?

杨坚在称帝前后,曾经多方苦寻舅舅家的人,多年后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给找到了。这位舅舅家的人名叫吕永吉,号称是吕苦桃的侄子,也即杨坚的表兄弟。

杨坚立刻下令勘验真伪。经过程序复杂的勘验后,确认吕永吉是吕苦桃的侄子,即杨坚的表弟。

杨坚立刻将吕永吉的祖父,也即他自己的外祖父吕双周追赠为大隋朝的上柱国、太尉、齐郡公,外祖母姚氏为齐郡公夫人,并下诏改葬、立庙,爵位由吕永吉继承。

吕永吉一下子由一个灰麻雀变成了金凤凰,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可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一个没有文化的乡巴佬,什么事儿也干不好,尽管杨坚、杨广父子都想重用他。

吕永吉有个叔父吕道贵本是个乡间的地痞无赖,也没什么文化,见了杨坚就嬉笑起来,说:你真是俺吕家的外甥,看你长得跟俺苦桃姐多像哇!本来,杨坚见到舅舅十分伤感,一听他说这话,当着众臣的面儿弄得好不丢人!

为了皇家颜面,杨坚禁止舅舅家的人抛头露面,也不让大臣们去探望。后来,他索性将吕道贵封为济南太守,让其回家,省得在京城里丢人现眼。但是,吕道贵一路上打着皇舅的旗号,四处作威作福、吃喝玩乐,弄得地方上怨声载道,却又无可奈何。

综上所述,杨坚应该不是汉朝太尉杨震之后,而是寒族子弟出身。如果他的祖上系出名门,他父亲杨忠又怎会娶一个农家村姑做妻子呢?这在当时门阀制度森严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三、唐代皇帝也跟风冒充

隋朝皇帝冒充名门之后,那么唐朝呢?

李唐皇室号称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君主李暠的后代。而且,李渊、李世民等人还考证出来了自己的先祖李暠乃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后人。

作为李广后人的李唐皇室还不满足,他们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拿出所谓的佐证材料,硬生生的又与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牵上关系。他们又自称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的后裔。

李耳既然已经是李唐皇室的远祖,与道家学派沾上一点儿关系的道教也被李唐皇室所尊崇,升格为国教了。像贞观、开元等年号,均与道家、道教的文化有一定的联系。

道教和道士,也稀里糊涂地被抬上来,地位一下子高起来了。

实际上,隋唐皇室均流淌着汉族与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融合的血液,隋文帝的妻子独孤伽罗,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即是鲜卑化了的匈奴人。隋唐皇室,与真正的杨震、李广等历史名人,单从血缘上来说,应该没多大的关系。他们冒充名门之后,是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的,也有其出身不好的苦衷和辛酸。

作者简介齐云轲,男,教育工作者。近年来,陆续在各级媒体发表作品80余万字。阅读悦读平台签约作者。系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青作协常务理事。

据说杨坚小时候是在寺院里长大的,那么他的父母为什么让他在寺院长大呢他的父亲是谁杨坚的父亲杨忠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是杨忠,杨忠本是北魏武川镇人,鲜卑族人,他长得高大威猛。由于北魏迁都洛阳,并且实行汉化,引起了六镇起义。六镇起义后,北魏政权被冲垮,这也改变了杨坚父亲杨忠的命运,他随起义大军离开时武川镇,流落到了山东。后来,梁朝攻打北魏,杨忠便成了梁朝的俘虏,在梁朝成了一名官员。后来,杨忠成了一只少数民族的俘虏,后来投身孤独信名下,他也是武川镇人。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时,杨忠随孤独信加入了西魏,当时西魏的掌门人是宇文泰。宇文泰赐给杨忠一个鲜卑族姓氏,即普六茹氏,名叫普六茹忠。杨忠加入西魏14年后,西魏成了人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杨忠是这十二大将军之一,成为国家的核心人物之一。西魏、北周、隋、唐的始祖都出自这20家集团。最终杨忠成了社会最高层之一,他功成名就了,而此时,他最渴望有子嗣继承,老天也在这时赐给他一个儿子,也就是隋文帝杨坚。杨忠真是老来得子,当时杨坚出生时,杨忠已经36岁了。

隋文帝,隋朝的开国皇帝,人尽皆知,但恐怕很少有人听说过他的父亲。事实上,文帝隋之所以能够取代北周,称霸全国,至少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他父亲的功勋,因为文帝隋有“二代官”的地位,确立了自己在北周的地位,壮大了自己的实力,最终建立了大隋朝。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杨坚的父亲,北朝名将杨忠。

杨忠,别名努努,507年生于吴川镇。后来杨忠的儿子隋文帝做了皇帝,把祖籍改为弘农华阴,声称自己家是弘农杨所生。但是,根据陈和许多现代史家的考证,隋文帝应该是主动承认杨弘农的。

少年时的杨忠英俊魁梧,武功如大将。北魏末年,六镇崛起,天下大乱。杨忠跟随父亲杨震到河北避乱。后来,杨真死了,杨忠逃到山东。在山东期间,他认识了一个穷女人,——卢谷桃,并和她结了婚。

快乐的时光并不长。这时,杨忠和的妻子被南朝梁军俘虏,在江南生活了五年。直到529年,杨忠与“白袍将军”陈庆之从北魏北海护送王元浩到洛阳。由于他的工作,他被封为“智哥将军”。同年,袁浩被杀,陈庆之全军覆没,杨忠加入次子朱荣的阵营。后来,杨忠被分配到吴川镇的老乡杜家。

公元534年,东魏荆州刺史辛攻下糜城,杨忠跟随杜。杜新大败东魏军少,而杨忠却低头大喊,杀了李信的安祖,城中百姓都不敢投降。后来,侯景率领一支来自东魏的大军大举征讨。独孤以为自己抵抗不了,回不了家了,就和杨忠去了南梁。我很重视他们,任命杨忠为云德教练,侯专员。

公元537年,热爱故国的杜回到西魏都城长安。西魏宰相宇文泰很喜欢勇敢的杨忠,把他收在自己的帐下。有一次,杨忠和宇文泰去龙门打猎,他独自与野兽搏斗。杨忠左手抱住动物的腰,右手拔出动物的舌头将其制服。宇文泰非常欣赏杨忠的勇敢,所以用“手谕”作为杨忠的代名词,而北方人则称野兽为“手谕”。

在那之后,杨忠在与东魏的战争中跟随宇文泰。关沙源之战后,杨忠升任郑将军、金光禄大夫,任襄城县令。在河桥之战中,杨忠带领五名壮士镇守河桥,使敌人不敢前进,最终堵住了宇文泰的退路。莽山之战,杨忠冲锋陷阵。后来,他被任命为总督,并被提升为骑车将军。后来官制确立,西魏建立了八柱十二将,杨忠成为十二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541年,杨忠的妻子陆谷桃生下了长子隋文帝。

公元549年,长江以南爆发“退潮之乱”。杨忠被任命为荆等十五国的军政官,镇守糜城,贯穿江南。公元551年,杨忠率军突破汝南,活捉了的第六子王。杨中增活捉了梁中立,待他不错。刘忠礼到达长安后,在宇文泰面前说杨忠的坏话,说杨忠在军中聚敛了金宝等财宝。所以这次杨忠杀了肖伦等人。

五十四年,杨忠被封为孺氏。同年九月,奉命率领五万大军,与常山公玉瑾、中山公宇文湖一起,攻打江陵,

58年2月,北齐豫北刺史司马孝请求投降北周。杨忠引五千骑兵,迎司马。杨忠派使者联系异性司马啸,前后三次,都没有联系。大吴怀疑形势有变,想要返回,于是杨忠独自率领一千骑兵连夜追击。见司马懿如此,杨忠引三千骑兵殿后迎击齐军。杨的人吃了一顿大餐,齐军却不敢上前。后来当了第12任将军的大西乌不禁感叹道:“我觉得大西乌是个世界运动员。今天,我服了你杨忠!”

59年,杨忠被正式封为隋国公。公元563年8月,杨忠被任命为北周大元帅,统率一万骑兵,联合突厥讨伐北齐。我们攻打晋阳的时候,大雪下了几十天,寒风凛冽。军队装备齐全,精锐部队出动。土耳其人大吃一惊,带着部队撤退到西山。北周的将军们都变了脸。杨忠命令部下说:“一切都在天,不用考虑人数。”他带领700人投入战斗,其中十分之四的人死亡。此后,杨参加了许多反对北齐的战斗。

公元568年,杨忠因病返回长安,北周武帝于文雍和权贵于多次访问长安。同年7月7日,杨忠逝世,享年62岁。此后隋文帝继承了隋炀帝的爵位。十三年后,隋文帝建立隋朝,立杨忠为武元帝。

导读 :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杨忠(507年-568年)字R于,小字奴奴, 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为西魏十二大将军。杨忠出身于北魏时将领尔朱荣同族兄弟尔朱度律旗下一名统军,同期还有后来西魏的权臣独孤信。北魏分裂为东、西魏时,杨忠随独孤信加入西魏阵营,因功升为车骑大将军,获当时丞相宇文泰重用。北周建立后杨忠被任命为元帅,统辖杨纂、李穆、王杰、田弘、慕容延等十多员大将,由北路攻伐北齐,攻陷北齐二十多座重镇。北周时封为上柱国,随国公。隋朝建立后,追尊为太祖武元皇帝。

人物生平

少年杨忠本该有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北魏末年的六镇大起义彻底改变了这位小奴奴的人生轨迹,使他饱尝了离家之苦,去国之痛。父亲杨祯本是北魏宁远将军,因讨伐叛贼鲜于修礼(怀朔镇兵)而战死沙场,杨忠随难民潮颠沛流离,客居山东泰山,即使如此,生活也没有平静下来,南梁出兵北魏,攻占了杨忠所在的地区,杨忠又被掳掠到了江南,一待就是五年,不知南朝的芳草群莺有没有留住青年杨忠的心,反正当客居梁朝的北魏皇族元颢在梁朝陈庆之将军的护送下回到洛阳时,杨忠以直阁将军的身份(被元颢所封)正在元颢的部队之中,元颢当初为北海王,因与北魏权臣天柱大将军尔朱荣不和,索性投奔梁朝,梁武帝见他可用,便扶植他另立魏朝,派兵护送入洛,与原来的北魏争夺领导权,杨忠随之参加了与尔朱荣军队的作战,与他交战的对手中就有未来的同僚们(西魏的将领们许多曾是尔朱荣的部下),元颢好景不长,皇帝没做多久,很快就被尔朱荣击败,元颢在逃亡途中死于非命,陈庆之削发为僧,只身遁回江南,杨忠却成了北魏军队的俘虏,尔朱荣的同族兄弟尔朱度律见杨忠身材魁伟,相貌出众,武艺绝伦,是当兵的好材料,就收归帐下成了一名统军,在尔朱军队中,杨忠遇到了一生的挚友独孤信(后来两人成了儿女亲家),独孤信早已在尔朱军中闻名,在破葛荣的战役中,独孤信曾经匹马单枪,出阵挑战,生擒敌将袁肆周,大出风头。加上人长的帅气,穿衣打扮与众不同,被军中称为“独孤郎”,杨忠来到独孤信手下,跟随独孤信转战南北。北魏分裂后,杨忠随独孤信加入西魏阵营,与高欢控制的东魏军队作战。西魏初期,关中人少地瘠,抵抗之力有余,还手之力不足,荆州被东魏所占,荆州刺史贺拔胜不得已南下投奔梁朝,西魏复令独孤信率军收复荆州,独孤信以杨忠、康洛儿、元长生三位将军为前锋,突袭荆州城,三将率军来到城下,喝叱守门军士:“现在我大军已到,城中又有内应,你们要想活命,还不快走!”守门军士一哄而散,三将鼓噪入城,东魏军被震慑,没有人敢于抵抗,东魏刺史辛纂被斩杀,荆州归于西魏之手。战事并没有由此停息,时隔半年,东魏派将军高敖曹、侯景再攻荆州,高敖曹马槊绝世,侯景狡猾多计,皆为当时名将,独孤信敌不过,与杨忠一同投奔梁朝,荆州复为东魏所得。

杨忠又一次来到江南,过了三年的羁梁生活,梁武帝重视北朝来归的将领,待遇十分优厚,贺拔胜、独孤信、杨忠对此是很感激的,西魏大统三年,梁武帝应贺拔胜的请求,决定放三将回归关中,并亲自饯行于南苑,贺拔胜自此以后,每当遇到向南飞的鸟儿都垂弓不射,以报梁武帝知遇之恩。三将回到西魏首都长安后,不但没有受到叛国的处罚,反而加官进爵,更受重用,贺拔胜官居太师(三公之首),独孤信为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杨忠也遇到了一位英主,那就是西魏丞相宇文泰,宇文泰见杨忠生得美髭髯,相貌威猛雄壮,十分喜爱,便召到自己的帐下听用。从此,杨忠开始了新的征程。几次三番的俘虏生涯和客居异国的经历使杨忠锻炼出了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在以后的战争中屡屡表现出色。

杨忠归西魏后经常跟随宇文泰狩猎于龙门,他能够独自捕捉猛兽,左臂夹住兽腰,右手拔掉兽舌,宇文泰见了也叹其勇敢,北朝语称猛兽为掩赡(一说是R于),便以此名作为杨忠的字,杨忠逐渐升迁为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在东西魏的河桥大战中,杨忠与五位壮士担任守桥之责,敌人见其勇猛,不敢进逼。邙山大战中,又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因功升车骑大将军,任都督朔燕显蔚四州诸军事、朔州刺史,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侯景乱梁,逼死梁武帝,南朝力量削弱,宇文泰决心趁机开拓疆土,任命杨忠为都督三荆二襄二广南雍平信随江二郢淅十五州诸军事,攻取了梁朝的齐兴郡和昌州。梁朝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虽然归附西魏,仍有异心,杨忠使了个疑兵之计,他在樊城搞了一次军事演习,命令两千名骑兵不断变换旗帜来回交替奔驰,萧登楼远望,误以为有三万军队,遂不敢有二心。梁朝并不甘心丢失疆土,梁司州刺史柳仲礼率军进攻襄阳,留部下马岫守安陆城,宇文泰知道后派杨忠南伐,攻克随郡,包围安陆,柳仲礼闻听,马上回师安陆,杨忠手下将领担心一旦柳仲礼援军到达,难以攻下安陆,请求立即攻城,杨忠分析说:“敌人凭城固守,短期很难攻下,我军容易腹背受敌,不是良策,南人擅长水战,不善野战,仲礼回援安陆,我半道而袭,敌人赶路疲惫,我军士气正旺,一战可胜,安陆则不攻自破,其他诸城也可以传檄而定了。”这就是兵家常用的围城打援之策。杨忠挑选两千精骑,衔枚夜进,于淙头与柳仲礼部遭遇,杨忠身先士卒,擒获柳仲礼,全部俘虏了柳仲礼的部队,安陆守将马岫知道柳仲礼被擒,不战而降,安陆遂破。杨忠又连陷数城,尽取梁朝汉东之地,进爵陈留郡公。

西魏恭帝初年,宇文泰又策划了一次大规模的远征,目标是梁元帝萧绎所在的江陵,江陵地处长江中上游,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地势险要,物产丰饶,文华荟萃,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次西魏派出了豪华的将领阵容,由柱国大将军于谨为统帅,中山公宇文护(宇文泰侄儿),大将军杨忠、韦孝宽,骠骑大将军王杰等辅之,兴兵五万,直扑而来,此时梁朝精兵猛将远在长江下游,江陵空虚,萧绎急忙向在建康的部将王僧辨求援,王僧辨不愧是名将,他想出了一招围魏救赵之策,准备抄西魏军的后路,断其粮道,可惜这只是美好的设想,由于路途遥远,江陵很快失陷,此计划没有能够成功实施。于谨进兵迅猛,先令宇文护和杨忠占据江津,切断江陵与梁朝东部的联系,阻止援军西来,梁军将长刀绑于大象鼻子上向西魏军冲锋,杨忠以箭射大象,大象受惊,吓得掉头跑散。宇文护又攻克武宁,俘虏太守宗均。萧绎命令环绕江陵城竖起六十余里的高大木栅,以为藩篱,戒备森严,阻挡西魏军前进,这种木栅对于西魏骑兵的防御还是很有效的,西魏派步兵进攻,欲翻栅而过,栅内防守的梁军使用长矛向魏军乱戳,进攻的魏军多被刺死,损失惨重,于谨命令王杰以箭射之,栅内守军应弦而倒,魏军借机再次进攻,翻栅而入,胜利进军,于谨高兴的对王杰说:“成我大事的,就是公的神箭啊!”王杰因为作战勇猛曾被宇文泰誉为“万人敌”,此次又当是奇功一件,于谨令部众纵火焚栅,烈焰将栅内数千民居烧毁,西魏骑兵蜂拥而入,已到江陵城下,西魏军日夜攻城,梁朝大将胡僧佑战死,这时城内有人偷偷打开西门,迎接西魏军入城,萧绎与太子及王褒、朱买臣等大臣退保子城,萧绎见势无望,焚毁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并要投火自杀,被左右阻拦,遂遣人出递降书,开城投降,于谨派人问萧绎为何焚书,萧绎答道:“读书万卷,仍有今日之祸,书有何用?所以我全都烧了。”此回答使人哭笑不得,书有何罪?罪在读书的人,萧绎也是一代英主,文武全才,却如此不智,令人叹息。萧绎后来被政敌萧用土袋子压死,未得善终。于谨驱江陵男女数万口入长安,江陵为之一空,这是梁朝继侯景之乱后又一次大劫难,梁朝的千古风华随之飘散,前有梁武帝之难,后有梁元帝之灾,祸乱至此,长江也会为之呜咽。

北周王朝建立后,杨忠出镇军事重镇蒲阪,时北齐王朝的司马消难请降,杨忠和大将军达奚武出兵迎接,深入北齐境内五百里,三次派出使者联络都没有回音,达奚武怀疑事情有变,建议回军,杨忠坚定的说;“有进死,无退生。”率骑兵继续向前,终于迎得司马消难,杨忠领三千骑兵殿后,掩护司马消难西退。军队来到洛水以南,杨忠令将士解鞍而卧,休息片刻,北齐兵追到洛水以北,双方隔河而望,杨忠安慰将士说:“不要怕,吃饱些,敌人不敢渡水来当我们的兵锋。”齐兵试探性的要渡河,杨忠翻身上马纵横奔驰,作出进攻的姿态,齐兵果然不敢进攻,慢慢退走了,杨忠及众将士安然而还,达奚武知道后感叹的说:“达奚武自以为是天下健儿,今天算是服了。”达奚武曾经夜闯高欢大营,可谓一身是胆,但比起杨忠还是有所不如。北周保定二年,朝廷准备联络突厥共同伐齐,众人都以为北齐国富兵强,又有大将斛律明月(即斛律光,时人称“落雕都督”,“射雕手”),没有十万的兵力不宜出兵,唯有杨忠不以为然,说道:“大军胜利在人和不在人多,有一万骑兵足够了,斛律明月这个小子又能怎么样?”保定三年,杨忠被任命为元帅,统辖杨纂、李穆、王杰、田弘、慕容延等十余员大将,由北路伐齐,又令达奚武率马步军三万,由南路伐齐,两军预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会合,杨忠路过故乡武川,拜祭先人,犒劳将士,而后攻陷北齐二十多座军镇,保定四年正月,与十万突厥兵会攻晋阳,正值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北齐集中了所有的精锐部队展开进攻,突厥兵害怕,引兵不战,周军兵少,也担心起来,杨忠为众人鼓气说:“事势自有天命,不在人数多少。”亲自带七百人步战,损伤大半,由于达奚武另一支部队没有如期赶到,周军不得不退兵了。这一年,北周再次伐齐,权臣宇文护亲自攻打洛阳,令杨忠出沃野镇接突厥兵,当时军粮已经很少了,众人都忧心忡忡,杨忠想了一个办法,他找来稽胡首领们聚会,暗地里指使王杰整装鸣鼓而来,杨忠假装问他有什么事情,王杰说:“大冢宰(指宇文护)已经平定洛阳,天子听说稽胡骚动,派我来协助您讨伐。”,不久又有突厥使者快马来报,假称突厥可汗已经攻入晋阳,现陈兵十万于长城下,如有稽胡不服,愿来讨之。稽胡首领闻之极为恐惧,争相表示效忠,然后筹集粮草,以资军用,杨忠的智谋可见一斑。这次伐齐仍然没有成功,宇文护自洛阳西还,杨忠也罢兵回镇。北周天和三年,杨忠生病回到京城长安,周武帝和宇文护亲自到杨忠的家里看望,足见这位元勋的分量。不久,杨忠病死,时年六十二岁,儿子杨坚袭爵隋国公。

杨忠外刚内柔,忠勇可嘉,虽一生饱尝艰苦,但男儿自强,终成一番事业,可鉴后人。

杨坚出生在一个大贵族家庭。他的先世是汉太尉杨震。当时,太尉是执掌军事的官员,地位与丞相相等。杨震的九代孙杨元寿,北魏时是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西)司马,作为州府的属官,掌管军事。从这以后,杨氏一家就世世代代居住在武川镇。杨元寿的玄孙杨忠,在西魏、北周时,官至大将军、大司空,是统兵征战的最高武官,兼管囚徒。杨忠就是杨坚的父亲。

隋文帝杨坚是否有胡人血统?

杨坚的先祖就是赤泉侯杨喜,杨喜因在垓下之战中,得到了项羽身体的一部分,公元前200年杨喜被刘邦封为赤泉侯。甚至杨喜的玄孙还是司马迁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