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杨”姓的起源
穆
一、寻根溯祖 出自子姓,以谥号命姓。"穆"是古代帝王诸侯死后的谥号,是"布德执义,中情见貌"的意思(贤良、和气之意)。春秋时,宋国有国君宋宣王,他死后由其弟和继位,执政九年,临死时遗诏传位给宋宣王的儿子与夷,而让自己的儿子离开宋国,到郑国去做事。和死后,与夷继位,即宋烈日殇公,因和为君主时贤良和气,所以给和加谥号"穆"字,史称宋穆公。后来,宋穆公的支庶子孙就以祖上的谥号命姓,称穆姓。
二、郡望分布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河南郡:汉高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三、历史名人 穆 修:宋朝人,大中祥符年间,赐进士出身。个性刚介,为了学术上的问题,常与朋友争论得面红耳赤。累官颖州文学参军。当时的学者都从事研究声律,只有他热心于古文,因他研究成绩卓著,很得当时得大文学家欧阳修赞赏。著有《穆参军文集》。 穆 宁:唐朝人,累官秘书监。他个性刚直,奉公守法。他中明经科后,调任盐山尉时,安禄山反,他联合各州县并力捍御。穆宁家教很严,让儿子从小熟读礼法,要求儿女一言一行不可失礼。他和韩休两人都以家教严格出名,所以有成语形容有家教得人家称"韩穆二门"。 穆 相:明代沂水令。正德年间进士。外书"六事"(指考察地方官吏政绩得六项内容:一曰田野辟,二曰启口增,三曰赋役平,四曰盗贼息,五曰军民和,六曰词讼简。)、内容"四知"(后汉杨震拒贿得典故:昌邑令王密夜晚怀十金贿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自勉,政绩著闻,升监察御史。抗言直谏,人称"真御史"。 汉代有大夫穆生,北魏有尚书令穆亮、司农卿穆子容,唐代有御史中丞穆赞、诗人穆寂、诗画家穆修己,明代有理学家穆孔晖,清代有将军穆占。 根据《戴氏家乘》记载:宋穆公是宋戴公之弟弟。故穆姓与戴姓同源。
http://memnetorcom/wjx/frameaspid=344&name=穆%20%20%20%20%20%20%20%20
杨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三点一。
寻根溯源 杨姓来源有五:1、杨侯苗裔说。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杨出自姬姓,晋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称杨侯,其子孙以国为姓。2、女吉姓杨国说。此说不见于传世文献,而见诸出土文物(据李学勤《中华姓氏谱》),女吉姓杨据说要早于姬姓杨。3、羊舌后嗣说。姬姓杨国灭于晋,杨地成为晋大夫羊舌氏的食邑,这样杨也成为羊舌氏的姓;另说羊舌氏为杨侯伯侨之子,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4、杨孙孑遗说。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有大夫名杨孙,因失职而奔于宋,其后裔孙姓杨。5、出自赐姓或他族他姓改杨姓而来。如三国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部分人姓杨;鲜卑莫胡卢氏被北魏孝文帝改杨姓,福建宁化有林姓迁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另据《北史》记载,杨义臣本姓尉迟氏。
得姓始祖 杨伯侨。周朝初年,周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继位,因有“桐叶封王”之金口玉言,其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唐。唐叔虞之子燮后来做了晋侯,又传了十代,至晋武公,武王之长子诡诸继位为晋献公,次子伯侨则被分封于杨,称杨侯。这样,杨伯侨就成为杨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起源于山西境内的杨姓,为晋所灭后,便向西播迁,首先入陕西冯翊(今陕西大荔),后又有迁至今山西霍州,尔后繁衍至今河南境内。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姓人迁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向东南迁至今江西一带;与此同时,又有自山西迁往江苏、安徽的杨姓,这样杨姓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秦汉之际,已有杨姓人迁居四川,尚书仆射杨璇,迁居浙江会稽。魏晋南北朝时期,除著名的弘农杨姓世居陕西华阴,氐族杨姓世居甘肃仇池外,已有不少杨姓人因社会动荡之故而向江南播迁,也有不少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改姓杨,另弘农杨震十世孙杨惠嘏任太原郡守,其玄孙即为隋文帝杨坚。唐末为避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姓再次大批南迁,这一时期,杨姓有迁朝鲜半岛者。宋时,有杨无敌杨业居山西太原,杨贵迁居贵州播州,由此可见,到宋代时,杨姓已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其播迁的中心。元朝末年以后,以广东、福建、浙江沿海为移民海外的原居地,杨姓人便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海外移民,迁居地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明朝永乐年间,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至北婆罗州(今马来西亚河巴州),并与当地酋长的女儿结婚,公主后因杨云川遇难而投海殉节,在当地传为佳话。清代乾隆年间,福建沿海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并修建了一座中国城,近代以后,又有杨姓去欧美或澳大利亚定居。如今,杨姓在我国分布极广,尤其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分布最多,杨姓的分布规律,历史上最初由黄河中游、华山脚下向四周播迁,以及由北方向南方播迁,海外则以东南亚为主。
郡望堂号 杨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1、弘农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2、天水郡,治所在平襄(在甘肃通渭西北);3、河内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堂号:“光裕”、“赐书”、“崇本”、“清白”、“务本”、“四知”、“绍兴”、“瑞 本”、“绍先”、“河东”、“栖霞”、“秦和”、“鸿仪”、“安阳”、“鸿山”、“新杨”、“道南”、“信海”、“北山”。
宗族特征 1、辉煌显赫千余年,竞相贵显各争先。从秦汉魏晋时期的四世三公(杨款、杨震、杨彪)和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到隋朝杨姓成为国姓,再到唐朝杨姓成为一个宰相辈出的姓氏(共有十一位宰相),再到宋朝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其杨姓风光不言而喻。2、家规家训教诲后人。如宋代诗人杨万里,自撰家训写道:“……片瓦条椽,皆非容易;寸田尺地,毋使抛荒。懒惰乃败家之源,勤劳是立身之本。大富由命,小富由勤。男子以血汗为营,女子以灯花为运。夜坐三更一点,尚不思眠;枕听晓鸡一声;全家早起……。”谆谆教诲,跃然纸上。
名人精粹 杨震: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宰相,天下有名大儒,有“关西孔子”之美誉,他廉洁奉公,刚直不阿。杨坚: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公元五八一年建立隋朝,他励精图治,改革兵制,于公元五八九年灭陈,结束了东晋十六国以来二百七十余年的南北分裂局面。杨炯:华州华阴人,初唐四杰排名第二,其诗尤以描写军事题材的边塞诗影响最大,有《杨炯集》传世。杨玉环:唐朝蒲州永乐独头村(今山西永济)人,被誉为盛唐第一美人,为唐玄宗宠妃,安史之乱中,军队哗变,最后魂断马嵬驿(今陕西兴平)。杨业:北宋大将,杨家将奠基人。在北汉刘崇时就勇猛善战,所向克捷,号为“杨无敌”,后随刘崇降宋,公元九八六年,因潘美、王亻先见死不救,被辽精兵所俘,后绝食而死。杨延昭:民间俗称“杨六郎”,杨业之子,久经沙场,智勇兼备,防守边关二十余年,因操劳过度,五十七岁时死于军前。杨万里: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宋代诗人、学者,其诗作甚丰,有《江湖集》、《荆溪集》等九种专集,后并集为《诚斋诗集》,其他作品编为《诚斋集》,为宋朝四大家之一。杨士奇:江西泰和人,明朝宰相,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他为官清廉,爱惜人才。杨慎:四川新都人,生于北京,明朝状元,其文名满天下,才气超群伦,有著作《升庵集》和散曲《陶情乐府》传世。杨秀清: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领袖,封东王,节制其他诸王,后居功自傲,萌生野心,天京事变中被杀,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杨深秀:山西闻喜人,进士及第,戊戌六君子之一,其狱中诗为世人所传诵。杨锐:四川绵竹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杨虎城:陕西蒲城人,国民党高级爱国将领,发动西安事变,促使国共统一抗日。杨振宁:祖籍安徽合肥,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定居,一九五七年,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http://wwwcnbjxcom/Baijia_showaspid=181
杨姓。据《穆氏家谱》记载,在遵义海龙屯的历史中,穆氏与杨氏本来就有摩擦,杨轸又看上了穆家川,进行骚扰,结果导致一场刀兵纷争。战争的结果,是杨氏家族取胜,完全夺取了穆家川,就这样在当地杨姓成为了穆姓的世仇。
辽宁为金至清满族人最鼎盛的地方,你的古姓应为穆佳氏
[穆] 满族老姓包括:穆佳氏、穆尔察氏、穆察氏、乌雅氏、墨勒氏、乌苏氏、石穆鲁氏、叶穆氏、穆齐氏、穆燕氏,以及加入满族的穆氏(汉族)等。
锦州的满族穆有四个家族:
乌苏 氏,颜穆齐 氏,穆尔察 氏,穆 氏。前三家都是八旗满洲,最后一家是八旗汉军。
乌苏 氏 祖上原为东海女真瓦尔喀部(今天已属俄罗斯境内)的部长。八世祖“渣努”率族众归努儿哈赤,被编入正兰旗,任牛录额真之职,后升任 三品喇布勒哈番。渣努有子11人,有10人是武将,其中有9人战死沙场。家族留守辽阳,后来居于辽阳穆家坟,渣努 第10子“穆成额”任辽阳 四品拜他喇布勒哈番之职。“穆成额”的后代就大多姓“穆”。这个家族在清代出过不少官员,受册封者多达17人。今天乌苏氏穆姓子孙分布在辽宁省各地,锦州也有其后裔。
颜穆齐 氏 族祖先属海西女真,居住在叶赫部(今天吉林省四平市西南5公里),原本是叶赫那拉家族的附属包依。努尔哈赤灭叶赫以后,就归顺了努尔哈赤,后来这个家族的人口被分别编入佛满洲正白与镶白两旗。入关以后 6代祖“艺腾”于康熙年间平定三藩叛乱有功,被封云骑尉,在锦州海城一带赏赐土地。他的后代有的留在成都改姓颜、杨。有的迁回锦州落户就姓了穆。这个家族在清代也出了不少官员。
穆尔察 氏祖上粗自东海女真绥分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努尔哈赤时期绥分部被建州吞并,从此该家族被分入满洲正白、镶蓝两旗。 2世祖“戴苏兰”曾被封为叙一等轻车都尉,赐号巴图鲁。 5世祖 “穆克登布”在乾隆年间出任过理藩院尚书,绥远将军等职。该家族也出过不少官员,后世子孙大多姓穆,一部分在北京,另一部分在沈阳周边,绥中、锦州、海城都有其后裔。
穆 氏 祖上原系汉人,祖籍山东省济南府,清顺治年间招募加入内务府 镶黄旗新汉军,从此融入满族。嘉庆年间曾在成亲王永星手下任职。该家族因参加平定白莲教叛乱有功,被抬入正红旗。在辽宁海城穆家套子村(今已划归辽阳市境内)赏地落户。后来该家族子孙散居东北各地。家谱泛字为:景祖世于长,俊成德振家。天学文志广,忠正运安昌。
----------------------------------------
你家究竟属于以上哪一家穆姓,有待考证。
[穆] 满族老姓包括:穆佳氏、穆尔察氏、穆察氏、乌雅氏、墨勒氏、乌苏氏、石穆鲁氏、叶穆氏、穆齐氏、穆燕氏,以及加入满族的穆氏(汉族)等。
================
穆氏Mu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旗分内尼堪姓》,本汉族(尼堪)姓氏,世居沈阳。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穆森] 尼堪,满洲镶黄旗包衣人,世居沈阳。
穆察氏Muc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谭木查,满族姓氏,世居那木都鲁等地,后冠汉字姓穆。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刚阿达] 满洲正蓝旗人,世居乌喇部,崇德三年从征明朝,加授世职骑都尉。
穆佳氏Mugiy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世居鄂漠和索罗,后冠汉字姓穆。
穆鲁氏Muru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本鄂温克族姓氏,满语的意思“梁”,世居索伦,后冠汉字姓穆。
穆齐氏Muki Hala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穆济,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辽库莫奚、金代姓氏“梅知”,世居鄂漠和索罗,后冠汉字姓穆。
穆雅氏Muy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满语的意思“秸”,世居齐齐哈尔,所冠汉字姓待考。
穆颜氏Muyan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穆延,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辽代五国部之一——“抹拈”,以部为姓,世居浑春,后冠汉字姓孟、秦、穆。其姓氏金朝著名人物有:没拈部酋长谢野、“长枪副统”抹拈史疙瘩,元帅抹拈尽忠。
穆达齐氏Mudaci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世居瓦尔纳哈,所冠汉字姓待考。
穆尔察氏Murc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又作穆尔扎、穆尔禅,世居绥分、瓦尔喀、阿库里,后冠汉字姓穆。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卓尔敦] 满洲正白旗人,世居穆伦,从征厄鲁特阵亡。
[穆克登布] 满洲正白旗人,乾隆三十七年从征金川,累官都统、理藩院尚书。孙福兴,累官察哈尔都统、绥远将军。
[铁良] 满洲镶白旗人,初为直隶总督荣禄幕僚,累官兵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抵抗辛亥革命失败,出走日本,谋划复辟。
[托敏] 满洲镶蓝旗人,世居阿库里,国初率百人来归,授云骑尉,从征黑龙江有功,晋三等轻车都尉。其家族知名者有:二等轻车都尉额尔塞。
[戴苏兰] 满洲镶蓝旗人,世居绥分,从征山东,赐号巴图鲁,叙功加授一等轻车都尉。
满族姓穆的很多,比如: 乌苏氏、穆尔察氏、吴穆氏、乌雅氏、穆齐氏、穆和林氏、穆克图氏、纳喀塔氏、穆里雅连氏等。
都姓穆,但老姓出处却各不相同。
你必须说清楚最基本的线索,你家有怎样的祖先历史? 你的祖籍地是哪省?哪县?
说清楚了才好帮你查找。
-----------------------------------
你家双城市的?
你离开老家多久了?
爷爷奶奶还在吗?
你有没有打听过你家的家谱?
你家是旧满洲?
还是新满洲?
我这些问题关系到你家的更多线索,如果这里回答不全那就请留下QQ号,我明天晚上帮你找线索。
雅安大兴穆家村穆姓、水津关穆姓、
多营镇穆姓
都同属一家,家族原址就是现在的大兴镇穆家村
。蒙阳
穆姓
很可能
和这些穆姓是一家。雅安的这些穆姓
都是于元朝末年至明代洪武年间从
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
来到
雅安
的。我是一个
喜欢研究家族史的人,
有问题
共同探讨啊
“穆、杨”姓的起源
本文2023-10-16 17:30:3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8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