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族谱序.黄天从黄国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3收藏

黄氏族谱序.黄天从黄国栋,第1张

                                         黄氏族谱序

       余观谱牒之作,上纪祖绩,俾示来世,下开子孙,使知本源,厥功钜且远也。况余宋室逋臣,漂泊东西南北间,可无谱以纪之乎?

       吾祖燕人也,避五季乱迁汴,金乱又迁杭,为杭著姓,世姻帝族。传至先君天从,生材于绍定初,登咸淳戊辰进士,历官大理寺丞,转内阁侍从。胡元猖獗,随乘舆播迁新会之崖,奉杨太后嘱,保王若和。不期年,元兵且至,连日大战。势迫,乃与张世杰、许达甫等十六舟护王夺港而出,遇陈宜中船于广崖之浅湾,大会欲往福州图恢复。又忽飓风大作,世杰不幸沉船,宜中船破,因登合浦。惟余与达甫四船,护王及父天从,漂至浯屿前,又失杠椇,乃于浦东登岸,匿王赵为我黄氏合居焉。吁!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当是时,文天祥已执,张世杰、陆秀夫随帝入海,捐躯报国。此心可白!余岂独难二三公之死节,故靦焉而逃哉?第据《礼经》士死制,予奉制保王,王在,或可嘘炎宋之灰于再振也。奈之何生聚教训,曾成旅之无几。岁乙酉,西川狂民假福王子为变,遂使元豺肆无厌之毒,悬金购王。予甚惧吾众之泄也,勉以忠义,韬光敛迹。都民知浦东有黄氏族,而不识有赵氏孤,赵氏安矣!此固余之为赵氏血食计也。

       吁!予抛祖宗,弃坟墓,奉父冒锋刃矢石、卧霜服雪、颠波倒浪、间关滨死,以脱王于厄,其志何为哉? 而今则已老矣!宋事不可为矣!先君又于前年二月弃养,茕茕在疚,莫因莫极。生长中华之地,老栖海滨之陬。举目山河,悬肠君父,风晨月夕,惟泣天浩叹而已。后之子孙,追纪吾之行绩,有能成吾志而成立赵孤者乎?有能笃孝思而敬祀我先祖先妣者乎庶几无负吾志谱之意也。至传家,则有产簿家规在,尔胄奉而守之耳,余何赘哉!

                                         天运戊戌端月望日宋逋臣黄材字国栋泣血识

(据1989版石寨《黄氏族谱》,个别文字按觐臣氏录祖趾抄石寨《黄氏族谱》、浦西黄氏族谱有修改,天运戊戌年为公元1298年,岁乙酉为公元1285年,崖山之战公元1279年  2019428校)

                               中国古村落-广东省陆丰市大安镇石寨村

关于赵奢的身世,一种说法是他是赵武灵王的幼子,自幼善御马,因而后来封号为“马服君”。《战国策赵策》载,他对赵胜说:“奢尝抵罪居燕,燕以奢为上谷守,燕之通谷要塞,奢习知之。”由此可知,赵奢参与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赵惠文王四年的“沙丘之乱”后,赵成、李兑专权时期,迫害赵武灵王近臣,此时正值燕王召贤纳士,于是赵奢亡命入燕,得到信任,被任命为郡守。赵惠文王十二年(公元前287年)李兑失势,受其迫害者陆续回国,赵奢也在这时回到了赵国。初仼田部吏,也就是专门负责征收土地税的官员。田部吏虽然是国家委仼的官职,但是在赵国却有一些人家的税是一般田部吏不敢去收的,那就是皇亲国戚,赵奢的前仼们往往对这些人家敬而远之。而在这些皇亲国戚中,势力最大的莫过于被列为战国四公子之一、贵为平原君的赵胜,他是赵武灵王的儿子,当时在位的赵惠文王的弟弟。只要平原君家不向国家交税,其它皇亲国戚就都有恃无恐。周赧四十四年,即赵惠文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1年),赵奢收税到平原君赵胜家中遇到了麻烦。平原君赵胜时任赵国宰相,是权势显赫的战国四大贵公子之一。他家有大片的封地,并且还有私田。按规定,封地的赋税是他本人的俸禄,是不用纳税的。但是他家开垦的私田是应该向国家交纳税赋的。然而赵胜却自恃位高权重,其家人仗权抗税。这样的事情在别人眼里也许认为正常,但赵奢是不能容忍的。赵府管家根本没把赵奢放在眼里,蛮横地说:“这是我们赵家自己的事,你一个小田部吏就不用操闲心了。”管家的态度如此蛮横,赵奢却毫不动气,他问那人,“赵国的国法是谁制定的?”并且大声询问其它同僚:“抗税不交该当何罪?”左右齐答:“杀!”“赵奢问那人到底交与不交税,那人撇下一句“不交”,便大摇大摆的向外走,赵奢喝令刀斧手,擒下此人,推出去斩了,接着赵奢召来平原君府上第二个管事的,依然拒绝交税,又被赵奢推出去斩首了,就这样,赵奢一连斩了平原君府上九个管事的家臣。

平原君赵胜知道这事后,十分生气拍案而起,声称非杀赵奢不可,以泄心头之恨。赵奢得到平原君要杀他的消息后,立刻来到平原君府上。大家都为赵奢捏着一把汗,担心赵奢冒犯了一国之相,平原君不会轻绕他,此去凶多吉少,难逃杀身之祸,还以为赵奢是来赔罪求绕的。赵奢却告诉平原君,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维护赵国的法制和利益,其中也包括维护平原君的利益和前途。平原君虽然十分生气,但他毕竞是一位有德名臣,否则也不会在人才济济的战国时期被列为“四公子”。他暂时按住火气,听赵奢进一步解释。赵奢进一步解释说到,在赵国,你是权高位重的公子,如果我不依法办事,纵容你家管家的这种不交税行为,大家一定会竞相效仿,这样发展下去,赵王制定的国法就会失去威严,国库也会渐渐空虚,赵国会日趋衰落,必然会遭到其它国家的侵略,赵国轻则损兵割地,重则会遭受灭顶之祸。如果赵国灭亡了,你平原君的一切不也就会随之失去吗?反之,如果你平原君家带头按法交税,赵国上下都会令行禁止,赵国自然会越来越强大,你平原君的一切利益就不会受到仼何损害。权衡利弊,你打算怎么做呢?

赵奢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不但如此,平原君对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安危秉公执法的做法颇为赞赏,认为他是一位难能可贵的贤德人才。于是平原君不仅没有怪罪赵奢,反之又将其推荐给赵惠文王,让他统管全国税赋。赵奢统管全国税收后,兢兢业业,以法冶税,公平合理。经过赵奢的努力,税赋管理得井然有序,老百姓富裕了,国库也充实了,国家出现了升平景象。举国上下交口称赞赵奢不畏权势、不计个人安危忠心为国的精神。同时,对平原君不计个人恩怨,不仅知错即改,而且以国家利益为重举荐人才的做法也大加赞赏。

主 动 请 缨 扭 转 危 局

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秦国派兵攻打赵国,重兵包围了赵国的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赵惠文王先后召见廉颇和乐乘问他们该怎么办?二人都说道远险狭,难以使救。赵惠文王又召见了赵奢,赵奢说:“其道险狭,尤如两鼠斗于穴,将勇者胜。”此说表明两个意思:一是表明了赵奢的战略思想;二是赵奢在危急关头主动请缨出征。这些想法与赵惠文王想法相同,便命赵奢为将,率兵解救阏与。

赵奢领命后,自知军情紧急,责仼重大,决心以大智大勇战胜强秦。便采用欲擒故纵、声东击西的策略,制造畏秦不前的假象。赵奢率兵行离邯郸以西三十里的地方,也就是紫山、堵山一带安营扎寨,命令士兵构筑防御工事,造成要在这里打防御战的假象。还下了一道命令,“有以军事谏者死。”实际上赵奢是在运用高超的军事谋略,密切注视战局的发展动向,积极寻找捕捉战机。这时秦军在武安以西发动了强大的军事攻势,擂鼓呐喊使武安房屋上的瓦都振动起来了,中国有句成语叫“武安瓦振”,说的就是这件事。这时赵奢军中有一位侦察员建议火速进军援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了。赵军在紫山一带修筑营垒,操练部队,停留了28天,不仅不出动,而且不断加大构筑防御工事的力度,从军事地理的角度来看,紫山以南的堵山连绵如堵,象一道长长的墙垣,形成了防御邯郸的天然屏障,紫山又是堵山北部的制高点,是理想的军事指挥部所在地,给世人尤其是秦军造成了赵军不顾阏与,决心保卫邯郸的局面。这时,秦国一位间谍来到这里,赵奢盛情款待,然后才送走。秦国间谍从赵奢那里得到的只是坚决在邯郸西部打防御战的假情报,秦将听了信以为真,十分高兴地说:“赵军离开邯郸30里就停止不前,只忙于修筑防御工事,看来阏与就不再属于赵国了。”秦军逐渐麻痹起来了。赵奢打发走秦国间谋之后,立即下令全军收起行囊,急速行军,两天一夜便赶到了阏与前线。秦军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全军扑来。这时,赵奢接受军士许历的建议,一面严阵以待,以逸待劳;一面占领北山制高点。从武安赶回的秦军和包围阏与的秦军向赵军发起猛烈攻击,赵奢身先士人卒,指挥将士冲锋陷阵。赵军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勇猛出击,把秦军打得落荒而逃,阏与之围被解除了,赵奢的大军凯旋而归。这也是秦赵军事对峙以来赵国取得的一次最重大的胜利,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赵国军民的斗志。这也是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唯一的一场败仗,也是秦国在军事上经受的最大挫折,此一役之后,秦国很长时间内不敢轻举妄动,唯恐重蹈阏与之战的覆辙。

由于阏与之战的特大军功,赵惠文王对赵奢十分赞赏,便赐封赵奢为马服君,成为赵国八大将军之一,其地位与廉颇、蔺相如相同。这场战争之后,邯郸很快成为东方六国的政治中心,纵横智谋之士云集邯郸,策划对付秦国的谋略。赵奢当年驻军的紫山。堵山一带,也由于这场战争的胜利而添色增彩名扬天下。

不 徇 私 情 社 稷 为 重

赵奢作为战国时期的良将,其品格高尚,风范长存。他不徇私情“受命之日,不问家事”,对儿子的赵括的教育与认识,均以国事社稷为怀。赵括少年学兵法,言兵事,聪明强记,自认为“天下莫能当。”但仅记书本、背教条,轻视实战经验,不能对所学内容融汇贯通,赵奢对其妻子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战争是要死人的,而赵括夸夸其谈,学习军事知识片面,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掌握,把战争说得太容易了。将来如果起用赵括为将,必打败仗,给赵国带来损失。只有摆脱了骨肉亲情的羁绊,置国家利益至上的人,才能对自已的儿子作出如此深刻的认识。而他的忧虑,在长平大战中得到了应验。

赵孝成王七年,秦国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垒。当时赵奢己去世,赵王派廉颇为将攻打秦军,秦军多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与交锋,秦军多次挑战廉颇不予理睬。这时,秦军的间谍到邯郸散布谣言,秦国所害怕的是马服君之子赵括,而不是廉颇。这时赵惠文王己经去世,继位的赵孝成王听信了秦国间谍的谣言,准备起用赵括为将替换廉颇,蔺相如劝赵王不要临阵换将,赵王不听劝告,任命赵括为将替换廉颇。赵奢的妻子也就是赵括的母亲上书给赵王,诉说当年丈夫赵奢对赵括不能为将的看法要求撤换赵括,并进一步说到:“当年我服侍他的父亲时,赵奢为将军,自身的俸禄经常与几十人共进饮食,结交的朋友有几百人,大王及其宗室所赐赏的东西全部分给军中的部下和他的下属,从接到军令之日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情。现在赵括刚一做了将军,军官没有敢抬头看他的,大王所赐赏的金银绸缎,拿回家中,而且天天观察便宜合适的田地房屋,可以买的全部买下来。大王您以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与儿子心事不一样,希望大王不要派他为将。” 这番话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胸怀呀?只有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的赤胆忠心,只有以国家利益为最大利益的博大胸怀,才能割舍骨肉亲情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惊人之举。赵王听了后说:“您放下这件事吧,我的决心己定了。”赵括的母亲趁机说:“大王您终究任用他,假如有不称职的地方,我是不是不要因为他受到株连?”赵王答应了。

赵括取代廉颇为将后,便立即改变廉颇的作战部署,更改了军纪命令,撤换了军中的将领。老谋深算、善于用兵的秦将白起听说后,便指挥部队假装败退,以迷惑赵军。赵括过于自负,加之求胜心切,一味命令部队追击前进,后来秦军突然杀出,截断了赵军的粮道,使赵军断绝了给养,战斗力大大减弱,秦军又插入中间把赵军分割成两部分,赵军的部队开始军心动摇,抵抗力也随之减弱。当赵括发现中计之后已被秦军四面包围,陷入被动应付而不能自拔,就这样被秦军包围了40多天,全军断粮饥饿难奈,赵括挑选出部分精锐部队亲自率领,与秦军决战。秦军人多势众,射杀了赵括,赵括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缴械,秦军全部活埋了他们,使赵军四十五万将士死亡。现在,山西长平在当年赵军将士被坑杀处建了一处骷髅庙,里面摆放着出土的人头骨,以表人们对当年阵亡赵军将士的怀念和哀思。

这场战争,改变了秦赵军事力量的对比。使赵国元气大伤,也使秦国更加强大,助长了秦国吞并六国的信心。战后人们在怨恨赵括指挥失当使赵国遭受如此大损失的同时,对赵奢夫妇不徇私情以社稷为重的高风亮节更加钦佩。

马 姓 始 祖 受 人 尊 敬

长平之战,使赵国的青壮年数量锐减,国力大大衰弱,战争的创伤直接使上百万个家庭残缺,赵氏成为人们愤恨所指。在社会大众议论这场战争的同时,赵奢家族内部也非常自责,赵奢之孙(赵括之弟赵牧之子)赵兴羞于与“纸上谈兵”的伯父赵括为伍,崇尚爷爷马服君的高风亮节,决心弃赵改姓马服,后又去服为马,尊爷爷马服君赵奢为马姓始祖。对此,我国的许多古籍,诸如我国第一本姓氏专著《世本》,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现存介绍姓氏的专著、由唐朝国子博士林宝撰写的《元和姓纂》,二十五史中的《新唐书》,都有着明确的记载。1997年河北永年县发现了一块唐朝墓志,是唐朝昭义军节度使押衙检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扶风君马府君及夫人太原王氏合葬的墓志。墓志上写“公讳连,字口口,苗裔始自禹,以益伯(应为伯益)之后,春秋既征,赵为强国,因赵奢封马服君,故有马姓。降及汉代,有辛(新)息侯。……”此墓志是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所立。墓志记述的马氏祖源与历史文献的记述是完全一致的。就连许多马氏家谱也都记述着这个史实。邯郸的广平马氏,其家谱首撰于明成化十九年(即公元1483年),是由时任南京兵部左侍郎(从二品)的马显所撰,其序言中写道:“战国时,赵王子赵奢,善御马,封马服君。子孙因以为氏。奢之孙兴,徙咸阳”。诸如此类的记述,在马氏族谱中多为常见。人们为了敬仰和纪念马服君赵奢,把他列入战国时期的七位贤能高尚的人加以颂扬,现在的丛台公园就专门建有七贤祠,供俸包括赵奢在内的七位贤人。赵苑的成语典故苑的壁画中,就有赵奢以法治税为内容及解救阏与之围战争的画面。保定一位收藏家藏有两枚马服君布币(金属质地)。故宫藏有马服君印。

关于赵奢的身世,一种说法是他是赵武灵王的幼子,自幼善御马,因而后来封号为“马服君”。《战国策赵策》载,他对赵胜说:“奢尝抵罪居燕,燕以奢为上谷守,燕之通谷要塞,奢习知之。”由此可知,赵奢参与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赵惠文王四年的“沙丘之乱”后,赵成、李兑专权时期,迫害赵武灵王近臣,此时正值燕王召贤纳士,于是赵奢亡命入燕,得到信任,被任命为郡守。赵惠文王十二年(公元前287年)李兑失势,受其迫害者陆续回国,赵奢也在这时回到了赵国。初仼田部吏,也就是专门负责征收土地税的官员。田部吏虽然是国家委仼的官职,但是在赵国却有一些人家的税是一般田部吏不敢去收的,那就是皇亲国戚,赵奢的前仼们往往对这些人家敬而远之。而在这些皇亲国戚中,势力最大的莫过于被列为战国四公子之一、贵为平原君的赵胜,他是赵武灵王的儿子,当时在位的赵惠文王的弟弟。只要平原君家不向国家交税,其它皇亲国戚就都有恃无恐。周赧四十四年,即赵惠文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1年),赵奢收税到平原君赵胜家中遇到了麻烦。平原君赵胜时任赵国宰相,是权势显赫的战国四大贵公子之一。他家有大片的封地,并且还有私田。按规定,封地的赋税是他本人的俸禄,是不用纳税的。但是他家开垦的私田是应该向国家交纳税赋的。然而赵胜却自恃位高权重,其家人仗权抗税。这样的事情在别人眼里也许认为正常,但赵奢是不能容忍的。赵府管家根本没把赵奢放在眼里,蛮横地说:“这是我们赵家自己的事,你一个小田部吏就不用操闲心了。”管家的态度如此蛮横,赵奢却毫不动气,他问那人,“赵国的国法是谁制定的?”并且大声询问其它同僚:“抗税不交该当何罪?”左右齐答:“杀!”“赵奢问那人到底交与不交税,那人撇下一句“不交”,便大摇大摆的向外走,赵奢喝令刀斧手,擒下此人,推出去斩了,接着赵奢召来平原君府上第二个管事的,依然拒绝交税,又被赵奢推出去斩首了,就这样,赵奢一连斩了平原君府上九个管事的家臣。

平原君赵胜知道这事后,十分生气拍案而起,声称非杀赵奢不可,以泄心头之恨。赵奢得到平原君要杀他的消息后,立刻来到平原君府上。大家都为赵奢捏着一把汗,担心赵奢冒犯了一国之相,平原君不会轻绕他,此去凶多吉少,难逃杀身之祸,还以为赵奢是来赔罪求绕的。赵奢却告诉平原君,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维护赵国的法制和利益,其中也包括维护平原君的利益和前途。平原君虽然十分生气,但他毕竞是一位有德名臣,否则也不会在人才济济的战国时期被列为“四公子”。他暂时按住火气,听赵奢进一步解释。赵奢进一步解释说到,在赵国,你是权高位重的公子,如果我不依法办事,纵容你家管家的这种不交税行为,大家一定会竞相效仿,这样发展下去,赵王制定的国法就会失去威严,国库也会渐渐空虚,赵国会日趋衰落,必然会遭到其它国家的侵略,赵国轻则损兵割地,重则会遭受灭顶之祸。如果赵国灭亡了,你平原君的一切不也就会随之失去吗?反之,如果你平原君家带头按法交税,赵国上下都会令行禁止,赵国自然会越来越强大,你平原君的一切利益就不会受到仼何损害。权衡利弊,你打算怎么做呢?

赵奢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不但如此,平原君对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安危秉公执法的做法颇为赞赏,认为他是一位难能可贵的贤德人才。于是平原君不仅没有怪罪赵奢,反之又将其推荐给赵惠文王,让他统管全国税赋。赵奢统管全国税收后,兢兢业业,以法冶税,公平合理。经过赵奢的努力,税赋管理得井然有序,老百姓富裕了,国库也充实了,国家出现了升平景象。举国上下交口称赞赵奢不畏权势、不计个人安危忠心为国的精神。同时,对平原君不计个人恩怨,不仅知错即改,而且以国家利益为重举荐人才的做法也大加赞赏。

主 动 请 缨 扭 转 危 局

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秦国派兵攻打赵国,重兵包围了赵国的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赵惠文王先后召见廉颇和乐乘问他们该怎么办?二人都说道远险狭,难以使救。赵惠文王又召见了赵奢,赵奢说:“其道险狭,尤如两鼠斗于穴,将勇者胜。”此说表明两个意思:一是表明了赵奢的战略思想;二是赵奢在危急关头主动请缨出征。这些想法与赵惠文王想法相同,便命赵奢为将,率兵解救阏与。

赵奢领命后,自知军情紧急,责仼重大,决心以大智大勇战胜强秦。便采用欲擒故纵、声东击西的策略,制造畏秦不前的假象。赵奢率兵行离邯郸以西三十里的地方,也就是紫山、堵山一带安营扎寨,命令士兵构筑防御工事,造成要在这里打防御战的假象。还下了一道命令,“有以军事谏者死。”实际上赵奢是在运用高超的军事谋略,密切注视战局的发展动向,积极寻找捕捉战机。这时秦军在武安以西发动了强大的军事攻势,擂鼓呐喊使武安房屋上的瓦都振动起来了,中国有句成语叫“武安瓦振”,说的就是这件事。这时赵奢军中有一位侦察员建议火速进军援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了。赵军在紫山一带修筑营垒,操练部队,停留了28天,不仅不出动,而且不断加大构筑防御工事的力度,从军事地理的角度来看,紫山以南的堵山连绵如堵,象一道长长的墙垣,形成了防御邯郸的天然屏障,紫山又是堵山北部的制高点,是理想的军事指挥部所在地,给世人尤其是秦军造成了赵军不顾阏与,决心保卫邯郸的局面。这时,秦国一位间谍来到这里,赵奢盛情款待,然后才送走。秦国间谍从赵奢那里得到的只是坚决在邯郸西部打防御战的假情报,秦将听了信以为真,十分高兴地说:“赵军离开邯郸30里就停止不前,只忙于修筑防御工事,看来阏与就不再属于赵国了。”秦军逐渐麻痹起来了。赵奢打发走秦国间谋之后,立即下令全军收起行囊,急速行军,两天一夜便赶到了阏与前线。秦军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全军扑来。这时,赵奢接受军士许历的建议,一面严阵以待,以逸待劳;一面占领北山制高点。从武安赶回的秦军和包围阏与的秦军向赵军发起猛烈攻击,赵奢身先士人卒,指挥将士冲锋陷阵。赵军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勇猛出击,把秦军打得落荒而逃,阏与之围被解除了,赵奢的大军凯旋而归。这也是秦赵军事对峙以来赵国取得的一次最重大的胜利,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赵国军民的斗志。这也是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唯一的一场败仗,也是秦国在军事上经受的最大挫折,此一役之后,秦国很长时间内不敢轻举妄动,唯恐重蹈阏与之战的覆辙。

由于阏与之战的特大军功,赵惠文王对赵奢十分赞赏,便赐封赵奢为马服君,成为赵国八大将军之一,其地位与廉颇、蔺相如相同。这场战争之后,邯郸很快成为东方六国的政治中心,纵横智谋之士云集邯郸,策划对付秦国的谋略。赵奢当年驻军的紫山。堵山一带,也由于这场战争的胜利而添色增彩名扬天下。

不 徇 私 情 社 稷 为 重

赵奢作为战国时期的良将,其品格高尚,风范长存。他不徇私情“受命之日,不问家事”,对儿子的赵括的教育与认识,均以国事社稷为怀。赵括少年学兵法,言兵事,聪明强记,自认为“天下莫能当。”但仅记书本、背教条,轻视实战经验,不能对所学内容融汇贯通,赵奢对其妻子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战争是要死人的,而赵括夸夸其谈,学习军事知识片面,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掌握,把战争说得太容易了。将来如果起用赵括为将,必打败仗,给赵国带来损失。只有摆脱了骨肉亲情的羁绊,置国家利益至上的人,才能对自已的儿子作出如此深刻的认识。而他的忧虑,在长平大战中得到了应验。

赵孝成王七年,秦国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垒。当时赵奢己去世,赵王派廉颇为将攻打秦军,秦军多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与交锋,秦军多次挑战廉颇不予理睬。这时,秦军的间谍到邯郸散布谣言,秦国所害怕的是马服君之子赵括,而不是廉颇。这时赵惠文王己经去世,继位的赵孝成王听信了秦国间谍的谣言,准备起用赵括为将替换廉颇,蔺相如劝赵王不要临阵换将,赵王不听劝告,任命赵括为将替换廉颇。赵奢的妻子也就是赵括的母亲上书给赵王,诉说当年丈夫赵奢对赵括不能为将的看法要求撤换赵括,并进一步说到:“当年我服侍他的父亲时,赵奢为将军,自身的俸禄经常与几十人共进饮食,结交的朋友有几百人,大王及其宗室所赐赏的东西全部分给军中的部下和他的下属,从接到军令之日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情。现在赵括刚一做了将军,军官没有敢抬头看他的,大王所赐赏的金银绸缎,拿回家中,而且天天观察便宜合适的田地房屋,可以买的全部买下来。大王您以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与儿子心事不一样,希望大王不要派他为将。” 这番话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胸怀呀?只有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的赤胆忠心,只有以国家利益为最大利益的博大胸怀,才能割舍骨肉亲情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惊人之举。赵王听了后说:“您放下这件事吧,我的决心己定了。”赵括的母亲趁机说:“大王您终究任用他,假如有不称职的地方,我是不是不要因为他受到株连?”赵王答应了。

赵括取代廉颇为将后,便立即改变廉颇的作战部署,更改了军纪命令,撤换了军中的将领。老谋深算、善于用兵的秦将白起听说后,便指挥部队假装败退,以迷惑赵军。赵括过于自负,加之求胜心切,一味命令部队追击前进,后来秦军突然杀出,截断了赵军的粮道,使赵军断绝了给养,战斗力大大减弱,秦军又插入中间把赵军分割成两部分,赵军的部队开始军心动摇,抵抗力也随之减弱。当赵括发现中计之后已被秦军四面包围,陷入被动应付而不能自拔,就这样被秦军包围了40多天,全军断粮饥饿难奈,赵括挑选出部分精锐部队亲自率领,与秦军决战。秦军人多势众,射杀了赵括,赵括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缴械,秦军全部活埋了他们,使赵军四十五万将士死亡。现在,山西长平在当年赵军将士被坑杀处建了一处骷髅庙,里面摆放着出土的人头骨,以表人们对当年阵亡赵军将士的怀念和哀思。

这场战争,改变了秦赵军事力量的对比。使赵国元气大伤,也使秦国更加强大,助长了秦国吞并六国的信心。战后人们在怨恨赵括指挥失当使赵国遭受如此大损失的同时,对赵奢夫妇不徇私情以社稷为重的高风亮节更加钦佩。

马 姓 始 祖 受 人 尊 敬

长平之战,使赵国的青壮年数量锐减,国力大大衰弱,战争的创伤直接使上百万个家庭残缺,赵氏成为人们愤恨所指。在社会大众议论这场战争的同时,赵奢家族内部也非常自责,赵奢之孙(赵括之弟赵牧之子)赵兴羞于与“纸上谈兵”的伯父赵括为伍,崇尚爷爷马服君的高风亮节,决心弃赵改姓马服,后又去服为马,尊爷爷马服君赵奢为马姓始祖。对此,我国的许多古籍,诸如我国第一本姓氏专著《世本》,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现存介绍姓氏的专著、由唐朝国子博士林宝撰写的《元和姓纂》,二十五史中的《新唐书》,都有着明确的记载。1997年河北永年县发现了一块唐朝墓志,是唐朝昭义军节度使押衙检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扶风君马府君及夫人太原王氏合葬的墓志。墓志上写“公讳连,字口口,苗裔始自禹,以益伯(应为伯益)之后,春秋既征,赵为强国,因赵奢封马服君,故有马姓。降及汉代,有辛(新)息侯。……”此墓志是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所立。墓志记述的马氏祖源与历史文献的记述是完全一致的。就连许多马氏家谱也都记述着这个史实。邯郸的广平马氏,其家谱首撰于明成化十九年(即公元1483年),是由时任南京兵部左侍郎(从二品)的马显所撰,其序言中写道:“战国时,赵王子赵奢,善御马,封马服君。子孙因以为氏。奢之孙兴,徙咸阳”。诸如此类的记述,在马氏族谱中多为常见。人们为了敬仰和纪念马服君赵奢,把他列入战国时期的七位贤能高尚的人加以颂扬,现在的丛台公园就专门建有七贤祠,供俸包括赵奢在内的七位贤人。赵苑的成语典故苑的壁画中,就有赵奢以法治税为内容及解救阏与之围战争的画面。保定一位收藏家藏有两枚马服君布币(金属质地)。故宫藏有马服君印。

黄氏族谱序.黄天从黄国栋

                                         黄氏族谱序        余观谱牒之作,上纪祖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