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真的在全世界有1600万男性后裔吗?
这个说法源自以布莱恩•赛克斯为首的牛津大学的牛津祖先基因检测公司。
成吉思汗是世界历史上武功盖世的显赫人物,他征服过的疆域之多人口之众,后来者没有能够超过他的。除了勇猛善战外,成吉思汗另外一大特色就是,他确实是一个人形“播种机”。
据可靠的典籍记载,他每打一次胜仗,就娶一位妻子,他的后宫规模一度达到了惊人的500人(别相信民间所谓的皇帝三宫二院七十二妃的说法,实际上中国皇帝的妻子们鲜有超过两位数的,清朝比较多。)
当然还有与他有染,却没有迎娶的女人,仅嫡出的子女据传说就有数千人之多,他简直没办法去认识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800多年前妻妾成群的成吉思汗,在人类特别是中亚人的基因库中深深打下了自己的独特烙印。
牛津的科学家们再筛选已获得的中亚人的基因时,发现在16处微小地方出现多次重复,总结后的数字有8%的中亚男人有相同的染色体特征。这种突变在蒙古地区最为明显,表面那里是这种突变基因的策源地,而且时间与成吉思汗建功立业,呼风唤雨的时间基本吻合。
2003年由牛津大学牵头召开的人类基因研讨会公布资料显示,全世界有近1600万人身上有成吉思汗的基因。
布莱恩•赛克斯通过检测Y染色体是否带有9个独特的DNA标记来确定某人是否继承了成吉思汗的遗传特征。最初,他们确定了一个美国人,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大学会计学教授汤姆•罗宾逊的Y染色体与这9个标记中的8个完全吻合,所以确定他是中亚之外第一个与成吉思汗有血缘关系的人。
不过汤姆得知这个消息后,委托美国休斯敦的“族谱DNA”公司做了第二次检测,结果表明,他的Y染色体族谱和成吉思汗属于不同的分支,因此不可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英国“牛津祖先”公司同意“族谱DNA”公司的结论,但坚称当初的解释是合理的。
虽然征服者铁木真的确在四处播撒自己的染色体,但到底有没有1600万后裔,这个其实是很难确定的。
之前英国还有一项研究指出,今天的亚洲有8亿多名那你在,其实只是11个父亲的血裔,11名“国父”中,就包括了成吉思汗,以及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
这项研究是由莱斯特大学进行,专家系统分析全亚洲127个同族后裔5000多名男性受测者;追溯男性身上的Y染色体,发现378%的受测者的直接男性祖先,其实只源于11个人。他们做的推测是,这十一位老祖宗目前在亚洲拥有的后代,大约有83亿名。
至于这11个人到底是谁,这需要找到科学家们怀疑对象的遗骸,和精确DNA,才能确定。
那么,最后,到底你相不相信这种“科学”理论呢?
家谱中的祖先,很多都是名人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家谱的结构,第二是历史原因。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说家谱,家谱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文化,而且,全世界也只有中国有这种特殊的文化传承,因为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国家,文化不曾断层,而且中国人又非常注重家族这个概念,在近代,虽然也还是有宗祠和家谱的存在,但是因为人们思想的开化和世界近代文明的冲击,人们对于家族的概念已经不是很强了,更多的是一种家国情怀。但是在古代却不同,古代是非常重视家族的,因此,家族中的家谱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完整的系统。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第一个原因,也就是家谱的构成,一般来说,家谱,顾名思义,就是记录一个家族的成长史,一个家族的成员,但是,既然是人们这么看重的一样东西,所以,自然不会这么简单,在家谱中记录的内容,第一就是宗祠的地址,第二就是整个家族的历史,如果没有因为某些原因断层的话,一些大家族甚至到现在还有第一代人的记载,第三是撰写家族的人,第四是家族中每代人的辈分,古代中国人是很讲究长幼尊卑的。第四就是家族中的名人,也就是能够给家族带来荣耀的人,这一点要重点写,这也是为什么说家谱中为什么都是名人的原因,因为关于名人这一序是作为重点来写的。第五点就是记载着家族中全部的族人。
最后,我们简单来讲一下第三点原因,家谱是从古代开始的,但是在古代是封建帝制的,所以,在古代还有一种规定,家族中没有当官的人是不能够修家谱的,因此,现在拥有家谱的家族,祖上肯定有当官的存在,既然在古代是当官的,肯定是名人了。
(血统指不间断继承同一祖先血缘的子孙群体,强调直系亲族,通常以姓氏的继承表现出来。对血统的记录叫做家谱。对血统的研究称为族谱学。基因族谱学是通过遗传学来研究血统的新兴科学,并能够进行亲子鉴定或计算任何人和已知DNA的古代名人之间的血亲距离。)
由于人类的Y染色体只能通过男性遗传,因此可以通过Y染色体的测试来构建族谱中的遗传关系。拥有“父系血统关系”说明是后代或同样拥有父辈基因的亲属。
南方汉族基本可以表示为=父系(北方汉族Y染色体)+母系(北方汉族线粒体mtDNA+溶入的南方很多的民族的线粒体mtDNA),南方汉族不但和北方汉族在mtDNA上有差异,其实他们之间也不同,湖南的汉族和福建的汉族mtDNA就不同,甚至同是广东人,广府人和客家人在mtDNA上也不同。
怎么解释11亿南北汉族人在父系上全部同源而母系上差异明显呢?其实也很简单,看看50年代时内地人迁往拉萨的情况,当时的规定,进藏只有部队团级以上干部、地方处级以上干部才可以带家属,那些年青战士和青年工人由于无法带家属,他们娶的都是当地的藏族女青年,今天拉萨、日喀则等地有大量汉藏混血儿,他们青一色都是父汉母藏,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这在汉族南迁的历史也是类似的,迁往南方的汉族主要是由于服兵役、逃避战乱、因罪流放等因素,这些人基本都是男性,带家属的情况不多,所以他们肯定是娶了当地的女性,就造成了南方汉族有着和北方汉族相同的父系祖先,却有不同的母系祖先。(其实总体来看,在南方,来自北方汉族母系的mtDNA还是占多数,也就是一半以上的南方汉族其母系祖先也是来自中原地区的,但个别地区这个比例很少,而南方当地女性的mtDNA部分地区却可以达到85%,如广东的一些地区)。
家谱是中国古代用来记载家族史的谱集,是一个家族必需的史籍。古代奉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一家之治。家谱既是珍贵的历史材料,也是独特的文化遗产。
家谱主要记载该家族的姓氏源流和世系成员。
中国从古代就重姓氏,百家姓收录了中国大多姓氏,这与原始部落文明有关,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按照这个特征,追本溯源,各家有回归本家的意愿,从而找到自己的祖先,以待后嗣。即,要想有家必先有姓氏。一个家族相当于一张大网,而编织这张大网的最中心最主要的那个结点就是姓氏。家谱开篇以姓氏来源为首,追本溯源寻到祖先,然后记述祖先的生平与创立本家的事迹,继而才记述后世。这其中不乏夸大成分,为了提高身份巩固本家团结。
世系成员就是子孙后代,从祖先到家庭的所有子孙。古代家谱成员以男性为主,嫡长子为主轴,女性只允许正妻上家谱,本家女儿是不允许上家谱的,因此家谱上的女性并非本家。对于重要的家族功臣,会有详尽的功绩记载以示表彰和崇敬。家谱的修撰必须严格按照血缘关系分列分层,有三六九等亲疏远近,有横体式、垂珠式、宝塔式、碟记式四种世系表记载方式,记载鲜明有致,家族成员一览无遗。
由于家谱的修撰并不容易,而且由于战争等因素家谱很容易亡佚,所以流传下来的并不多。著名的家谱有《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珍贵价值,是研究家谱的重要资料。另外其中关于“家训”的内容也很重要。
完全符合传统呀!因为“某公”的“公”是对成年男性的尊称,源于古代封爵的第一等级“公爵”或“公侯伯子男”,后来变成尊称,如“王公贵族”、“公爷”等。古代叫太监为“某公公”,其实也是为了尊敬太监~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人。所以盐酸适合。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序称谓:生己者为父,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下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可参考《称谓歌》来记忆:鼻远太烈天,高曾祖考已。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止。
那么,古人规定这些称谓又是什么意思呢?
鼻祖,指得姓始祖。古人认为:“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在这里,“鼻”实指“第一”、“首创者”,即“无中生有”。如今,各种文化流派、行业、手技、事业的创始人都称为“鼻祖”。
远祖,指很遥远的祖宗。与自己相隔很远很远,知道的信息很少很少,故称悠远之祖为远祖。
太祖,指相隔太远的祖宗。太,古时与“大”相通,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故太祖是指过于遥远的祖宗。
烈祖,指列传之祖。烈,古通“列”,列举、列位。是指依序往下排列的祖宗,比太祖又要近一些了。
天祖,指比较远的祖宗。天的本义为“头”,头部是在身体之上的,天也是在地之上的,所以天祖就是指比较往上、比较靠前的祖宗。
高祖,指隔了一段距离(代数)的祖宗。高,本义指楼台的高大形状。楼台比平地高,但不是很高。故古人规定在列祖列宗中,以一定的、相隔不是太远的祖宗为高祖。
曾祖,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祖宗。
曾,古同“增”,指增加,在“祖”之上增加一代,就是“增(曾)祖”了。曾,古又同“层”,指重叠。“祖”上再加一层,便是“重祖”,即“曾祖”。
祖,指与自己中间隔一代的祖宗。祖字由“示”“且”二部分组成,“示”指“先人”,“且”本形为“男根”,本义为“生育”,引申义为“增加人口”、“增加帮手”、“增加力量”,一般用为“加力”、“给力”。“示”与“且”联合起来表示“给我们子孙力量的先人”。给子孙力量的主要表现就是:给子孙以众多的堂兄弟或族人。一旦有事,这些亲戚就会看在同祖同宗的份上伸出援手。
考,指父亲。考的本义为“老”,指年纪大的老人。在甲骨文、金文中,考字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引申为专指父亲,后多指已去世的父亲。
己,指自己、本人。己在甲骨文中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本义是指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借“缠束”之义,谓约束己身而为“己”。
子,指儿子,自己下一代,湘方言叫“崽”。子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像并起来的样子,本义指婴儿。又因,子是地支的第一位,子丑寅卯,喻意子孙有条不紊、层出不穷地繁衍下去。所以古人把“子”作为自己的下一代排列。
孙,指儿子的儿子。孙字是由“子”和“系”两部分构成,其本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即子之子。
曾孙,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孙子。曾,古同“增”,“曾孙”就是指在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代,谓之“增(曾)孙”。
玄孙,指与自己中间隔三代的孙子。玄字的本意是搓线、编草绳,最后那一点就是新续的草。基于这个本意,玄字衍生出二层意思:一是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无穷变化。二是很远,看不到结果。所以古人用玄来指代第三代孙的称谓,喻意是永无穷尽。
来孙,指与自己中间隔四代的孙子。古人的寿命不是很长,七十岁就是“古来稀”了。所以第四代孙往往自己亲眼看不到,属于“未来之孙”了。
晜孙,指与自己中间隔五代的孙子。晜古代同“昆”。《尔雅·释亲》:“父之晜弟。又,来孙之子为晜孙。注,晜,后也。”
仍孙,指与自己中间隔六代的孙子。“仍”有因袭、沿袭之意,仍孙是指沿袭、一脉相承下来的孙辈之意。
云孙,指与自己中间隔七代的孙子。云,指云朵、云雾,云雾在天空中很飘渺。云孙就是借云雾的形态,说到了第七代孙已经感到很飘渺、很遥远了。
耳孙,指与自己中间隔八代的孙子。这个第八以后的孙子比云孙更遥远,远到只能有所耳闻了。
在中国历史上,帝王常说的“九族”称谓是比较统一的,即“高、曾、祖、考、己、子、孙、曾、玄”。至于“祖宗十八代”的称谓,各个时代却略有不同,到了东汉的《尔雅·释亲》中才基本定型。
而这些称谓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都有浓浓的寻根情结,所以族系渊源的重要性不可替代。一般家谱中记载了很多先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等,这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奋斗的结晶,对建设现代文明有重要的激励和训诫作用。
科学界普遍证明,人类有一个共同祖先,现在地球上的人们都流着同一样的血。但是这个共同的祖先离我们有多远呢?科学家最近通过数学计算的方法给出了答案。
美国科学家在日前出版的《自然》杂志上说,尽管目前地球上生活着高达65亿人,而且世界各地的人在肤色、语言和宗教上大相径庭,但现在地球上的65亿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而且这个人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许就生活在5000年到7000年之前。
这意味着只要上溯到古希腊的黄金时代、或者中国的三皇五帝时代,我们就能够找到一个人,他与现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存在血缘关系。
电脑计算出“共同祖先”
美国科学家史蒂夫·奥尔森说:“通过数学方法,我们可以肯定这个人是存在的。”奥尔森一直在研究人类系谱树的发展过程。曾于2002年出版了科普读物《探索人类历史》一书,阐述了非洲自10万年前以来人类发展的足迹。
西方国家最近也兴起一股“寻根问祖”的风潮,人们查阅族谱、收集古董并且考察历史遗迹,希望从中可以找到蛛丝马迹以了解自己从何而来。
在统计学家、电脑科学家和一台超级计算机的帮助下,奥尔森已经建立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系谱树模型。这个系谱树显示,如果你回到2000年至5000年前,你可能就会碰上这么一个人,目前在世的所有人都可以算是这个人的后裔。
如果用奥尔森的模型继续推演到约5000年到7000年前的话,那么当今的每一个人在那个时候的祖先就完全重合了。或者说,在那个时候生活的每个人要么是当今所有65亿人的一个祖先,要么他的这条宗族线已经断嗣,完全没有后代延续到今天。
牛津大学统计学家约顿·海因在一份评论中写道,这一研究成果“令人非常惊讶。假如你回到公元前3000年时的地球,走进任何一个村庄,你碰到的第一个人可能就是你的祖先。”
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
奥尔森说:“这是数学推导的结果。”每个人都有两位父母、4位祖父母、8位曾祖父母。若一代一代地推算下去,以后的数字就是16、32、64、128等等。用不着往前几个世纪,你就已经有了上千位祖先。推到15世纪,你已经有100万位祖先。推到13世纪,你有10亿位祖先。而在约9世纪时,也就是40代以前,你有1万亿位祖先。
但是,在公元9世纪时世界上不可能有这么多人。
所以需要再想象一下。例如有一个生活在1200年前的男子,他的女儿是你母亲的第36代曾祖母,他的儿子是你父亲的第36代曾祖父,这名男子将因此出现在你的系谱树中的两个分支上,一个在母亲的分支上,一个是在父亲的分支上。事实是,生活在1200年前的人不只在我们的家谱图出现2次,而是几千次,因为当时只有2亿人。用1万亿除以2亿,可以得出那时每个人都将在我们所有的系谱树中出现5000次。
但是事情永远不能够简单地用平均数来解释的。许多生活在公元800年的人没有后裔,这些断嗣的人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系谱树上。因此,另一些人出现的次数要超过5000次。这样推算下去,将有越来越少的人出现在65亿人的系谱树中。通过数学推算,到了某个时点,将不可避免地有一位祖先至少在每个人的家谱中出现一次。再推算下去,总有一个时点,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是我们的一位祖先,除非那个人没有后裔而导致那一分支到了他那里就戛然而止。
移民是人类连成一体的关键
7年前,奥尔森的一位同事——来自耶鲁大学的统计学家约瑟夫,就开始考虑如何推算出现今世界65亿人的共同祖先,并且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几年之后,约瑟夫和奥尔森开始把地理学等方面的影响考虑进来。他们所描绘的人类系谱树也更加趋于科学。他们在电脑科学家的帮助下,决定利用超级计算机重建一个复杂的模型,还原人类出生、迁徙、繁衍和死亡的历史过程。
他们把现代人类共同祖先出现的时间设定在7000年至2万年前,并输入不同的移居率,结果显示在移居率极低的情况下,现代人类的最早共同祖先出现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
人们常常觉得工业化之前的社会,人们与外界的联系很少。但是历史并非这个样子。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希腊到印度北部之间的大片地方,其后裔也随之散布各地。匈奴在亚洲被汉朝击败之后西迁,蒙古人则横扫亚欧大陆。这些战争都导致了大迁徙的出现。
即使和平时期不起眼的移民,哪怕是一个水手中途掉队留在他乡,一个年轻男人到外地去淘金,或一个女人跟着外来商人走了,只要他们生养后代,他们就一同编织了世界血缘之网,把不同人群联系起来。
奥尔森及其同事们认为,移民是导致全人类连成一体的关键。如果一个村庄里迁来新居民,一旦新居民同当地人通婚后,将把他或她背后巨大数量的祖先同这个村庄原有居民的祖先连在一起了。
奥尔森说:“当一个家系向外扩散时,它绝对有能力抵达任何地方。”
成吉思汗真的在全世界有1600万男性后裔吗?
本文2023-10-16 16:52:5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7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