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油哪个牌子好?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芝麻油哪个牌子好?,第1张

芝麻油是 WHO 公布的三大最佳食用油之一,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药用价值,被列入中国、美国、日本等国药典,因此被称为 “油中之王”。我国是芝麻种植和生产大国之一,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芝麻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近日,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布芝麻油品质比较试验情况。本次测试的54个品牌芝麻油中,麻香园颐升香百年褚氏张家婆婆西雅厨5个品牌芝麻油有未达标项目。

为引导广大消费者选用安全健康的芝麻油,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于2018年9月至12月开展了芝麻油消费调查与芝麻油品质比较试验系列活动。

在芝麻油消费调查的基础上,安徽省消保委工作人员以消费者身份通过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及网络电商平台等渠道购买了54个品牌的芝麻油,其中国产品牌51个,进口品牌3个。品牌涵盖燕庄、李锦记、鲁花、太太乐、福临门、胡玉美、金龙鱼等。

本次测试主要依据《全国消协比较试验工作规范(试行)》、GB/T16759-2008《消费品和有关服务的比较试验总则》、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233-2008、GB/T8233-2018《芝麻油》等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项目涉及商品标签、脂肪酸组成、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B1、苯并[α]芘、芝麻素、芝麻林素以及维生素E等指标。本次测试结果仅对本次试验样品负责。

特别说明,2018年12月1日开始实施GB/T8233-2018芝麻油新国标,为了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芝麻油的品质,本报告结合了2008、2018两个版本标准进行了分析、比较。

从购买渠道看,网络平台购买的5个品牌芝麻油检测结果全部达到标准;商超购买的 40个品牌芝麻油中,检测结果达到标准的37个,达标率为925%;集贸市场购买的6个品牌芝麻油中,检测结果达到标准的4个,达标率为6667%。

本次芝麻油比较试验中,11个品牌的芝麻油获得了五颗星(优质),分别是:龙溪牌一滴香芝麻香油、金龙鱼牌纯芝麻油、九鬼牌浓口芝麻油(日本产)、燕庄牌芝麻香油、福临门牌一级小磨香油、鲁花牌芝麻香油、崔字牌黑芝麻油、德龙掌柜牌小磨麻油、臻德牌古法石磨麻油、李锦记牌纯香芝麻油、太太乐牌芝麻油

本次测试中,百年褚氏、胡振兴、富味乡三个品牌的酸价存在一些问题

百年褚氏100%纯芝麻油(标注等级:一级;生产厂家:商丘市株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日期:20171116)酸价测试结果为25mg/g,不符合GB/T8233-2008标准要求,符合GB/T8233-2018标准要求;

胡振兴黑芝麻油(产地:新加坡,生产日期:20180103)和富味乡黑芝麻油(标注等级:二级,生产厂家:上海富味乡油脂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日期:20171113)酸价分别为32mg/g、34mg/g,符合GB/T8233-2008标准要求,不符合GB/T8233-2018标准要求。

本次比较试验的芝麻油中,51个品牌芝麻油的苯并[α]芘均符合国家标准,但有15组芝麻油样品中检出苯并[α]芘,其中两组的数值≥20μg/kg。苯并[α]芘是一种公认的强致癌物质。由于其较强的亲脂性,油脂常被报道为食品中苯并[α]芘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主要产生途径为:油料在生长和晾晒过程中空气或土壤中苯并[α]芘的污染;油料在高温炒籽过程中产生;在浸出法制油中加热脱溶过程中产生。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世界各国的重视,欧盟 629/2008 号文件规定了食用油脂中苯并[α]芘的最大残留限量为 2 μg/kg,我国 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规定为 10 μg/kg。

测试结果还显示,不同芝麻油所含的维生素E、芝麻素以及芝麻林素是有很大差异的。

安徽省消保委表示,对本次检测中发现的不达标样品,将移转有关行政部门处理。

安徽省消保委芝麻油品质比较试验总体评价

序号

商标

商品名称

等级

购买地点

生产(销售)企业名称

总体评价

龙溪

一滴香芝麻香油

一级

苏果超市安徽有限公司

安徽龙溪外贸麻油制造有限公司

★★★★★

2

金龙鱼

纯芝麻油

一级

肥西县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

益海嘉里食品有限公司

★★★★★

3

九鬼

九鬼浓口芝麻油

/

1号店小西几食品专营店(武汉小西几商贸有限公司)

日本九鬼麻油株式会社(经销深圳市一番食品有限公司)

★★★★★

4

燕庄

芝麻香油

一级

合家福望湖北路店

安徽燕庄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合肥燕庄食用油有限责任公司)

★★★★★

5

福临门

一级小磨香油

一级

永辉桐城南路店

中粮福临门食品营销有限公司(委托合肥燕庄生产)

★★★★★

6

鲁花

芝麻香油

一级

合家福合肥银杏苑店

周口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

★★★★★

7

崔字

黑芝麻油

一级

苏果超市安徽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瑞福油脂股份有限公司

★★★★★

8

德隆掌柜

小磨麻油

一级

好又多龙川路店

南京隆盛植物油脂有限公司

★★★★★

9

臻德

古法石磨麻油

二级

日之惠超市(经开区海恒街)

安徽省香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10

李锦记

纯香芝麻油

一级

合肥悦家商业有限公司(肥西)

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

★★★★★

11

太太乐

芝麻油

一级

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合肥包河商场

内蒙古金格勒食品有限公司

★★★★★

12

胡振兴

胡振兴黑芝麻油

/

天猫超市

新加坡OH CHIN HING SESAME OIL FACTORY(经销:深圳市洋一食品有限公司)

★★★★

13

福达坊

纯芝麻油

一级

合肥悦家商业有限公司(肥西)

武汉福达食用油调料公司

★★★★

14

味美思

黑芝麻油

一级

肥西县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

上海味美思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

15

老尹记

头道香芝麻油

一级

徽商红府超市合肥银杏苑店

全椒县尹代油脂有限公司

★★★★

16

三添

金标黑芝麻油

一级

沃尔玛(安徽)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六安梅山路分店

上海三添食品有限公司

★★★★

17

CHEILJEDANG

进口芝麻油

/

天猫国际CHEILJEDANG海外旗舰店

韩国希杰第一制糖有限公司

★★★★

18

怡升

纯香黑芝麻油

一级

宜家购物中心(长安路与玉兰大道交口)

安徽怡然商贸有限公司(委托安徽龙溪外贸麻油制造有限公司)

★★★★

19

绿色农庄

纯正香麻油

二级

含山县农贸市场104号小红冷冻产品批发

含山县飞天食品有限公司

★★★★

20

生鲜传奇

石磨香油

一级

合肥生鲜传奇珠光雅苑店

驻马店市正道油业有限公司

★★★★

21

海天味业

芝麻香油

一级

全好超市(方兴大道与始信路交口)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22

两芝

两芝芝麻香油

一级

润宜家生活超市(庐江路与徽州大道交口向东50米)

安徽燕庄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合肥燕庄食用油有限责任公司)

★★★★

23

胡玉美

麻油

二级

北京华联(银泰中心负一楼)

安庆市胡玉美酿造食品有限公司

★★★★

24

燕泉

纯芝麻油

一级

安德利超市和县购物中心

安徽庐江县庐燕泉粮油食品公司

★★★★

25

香满园

香满园芝麻油400ML

一级

永辉超市(保利广场店)

嘉里粮油(防城港)有限公司

★★★★

26

九华山

黑麻油

一级

好又多龙川路店

青阳县东堡小磨麻油厂(池州徽商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

27

广禾堂

广禾堂月悦黑芝麻油

一级

网易考拉广禾堂月子餐旗舰店

广禾堂草本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28

皖精

100%纯正芝麻压榨纯芝麻油

一级

宜家购物中心(长安路与玉兰大道交口)

合肥大元食品有限公司

★★★★

29

明泉

纯芝麻油

二级

和县文昌宫菜场(阿平干货店)

和县兴达麻油厂

★★★★

30

汪德荣

小磨麻油

一级

合家福合肥银杏苑店

合肥市金乡味工贸责任有限公司

★★★★

31

庆合缘

100%纯芝麻小磨香油

二级

宜家购物中心(长安路与玉兰大道交口)

庆合缘调味品有限公司

★★★★

32

玉春

纯芝麻油

一级

好又多(方兴大道与始信路交口)

含山县祁门新街麻油厂

★★★★

33

TESCO

芝麻油

一级

苏果超市安徽有限公司

合肥市金乡味工贸责任有限公司

★★★★

34

富味乡

黑芝麻油

二级

苏果超市安徽有限公司

上海富味乡油脂食品有限公司

★★★

35

合家福

黑芝麻油

一级

合家福合肥银杏苑店

安徽龙溪外贸麻油制造有限公司

★★★

36

香芝郁

纯芝麻油

二级

含山县环峰镇王震蔬菜半成品店(含山县西门新菜市场大门一楼)

马鞍山鲜味美调味品有限公司

★★★

37

刘炳生

小磨麻油

一级

日之惠超市(经开区海恒街)

安徽省东至县刘炳生小磨麻油厂

★★★

38

三丰

有机白芝麻油

一级

北京华联(银泰中心负一楼)

山东三丰香油有限公司

★★★

39

姚果

纯芝麻香油

二级

日之惠超市(经开区海恒街)

合肥市姚果调味品有限公司

★★★

40

徽香

徽香黑芝麻油

一级

佳佳洁超市(龙岗店)

合肥市金玉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

41

小车磨

纯香芝麻油

二级

和县玉带河菜场,赵记干货

马鞍山市华升调味品有限公司

★★★

42

友加

芝麻油

一级

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合肥包河商场

四川友嘉食品有限公司

★★★

43

五味居

黑芝麻香油

一级

佳佳洁超市(龙岗店)

安徽华安食品有限公司

★★★

44

惠宜

芝麻香油

一级

沃尔玛(安徽)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六安梅山路分店

安徽华安食品有限公司

★★★

45

老榨坊

纯芝麻香油

一级

京东商城

安徽华安食品有限公司

★★

46

恒泰兴

黑芝麻油

一级

肥西县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

浙江湖州荣德粮油有限公司

★★

47

百年褚氏

纯芝麻油

一级

和县玉带河菜场,赵记干货

含山县正隆油脂有限公司

48

麻香源

麻油

二级

北京华联(银泰中心负一楼)

项城市富华食品有限公司

49

颐升香

100%纯芝麻油

二级

宜家购物中心(长安路与玉兰大道交口)

商丘市株氏食品有限公司

50

张家婆婆

纯芝麻油

一级

好又多(联亚店)

安徽省马鞍山两岸食品有限公司

51

西雅厨

纯芝麻香油

二级

含山县农贸市场104号小红冷冻产品批发

含山县壹胡油调味厂

注:1本次比较试验测试结果仅供消费者选购产品参考,不构成对任何相关产品的推荐与宣传,任何企业和单位不得将本次结果用作商业宣传。2结果仅对样品负责,不代表同销售单位不同批次、不同型号商品的质量状况。 3脂肪酸组成是芝麻油的特征性指标,脂肪酸组成不符合规定,不做评星。4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为帮助广大消费者选购到优质的芝麻油,提醒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调和芝麻油≠芝麻油

很多消费者在选购芝麻油的时候,很容易混淆了调和芝麻油与芝麻油,误以为调和芝麻油就是芝麻油,其实这两者的差距非常大。芝麻油的原料必须是芝麻,芝麻油中不得掺有其他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调和芝麻油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食用植物油调配制成的。

2

选择最近生产日期、小包装的芝麻油

很多人买油会忽略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芝麻油的保质期一般是 18 个月,也有的是24个月,为了避免买回去吃着吃着就过期了,建议选择离生产日期最近的油。开封后的油会加速氧化反应,放久了就容易氧化酸败,出现哈喇味,所以建议最好购买小包装的芝麻油,吃完再买。

3

不要迷信国外商品质量一定优于国产商品

在本次比较试验获得五颗星的11个品牌中,仅有一个国外品牌。新加坡、韩国产的芝麻油和大多数国产芝麻油品质相当。

简而言之,广大消费者选购芝麻油时,不要被商品标签上的名称所欺骗,一定要看清商品标签上的“产品标准号”是否是GB/T8233,芝麻油的配料(成分)只能是芝麻一种原料,不得掺有其他食用油或香料、香精;最好购买近期生产的小包装芝麻油,食用起来口感更好,更新鲜。

我国古代谱牒姓氏之学发达,相关书籍相当多。唐林宝撰《元和姓纂》。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还有《世本》、《族姓记》,《三辅决录》以及《百家谱》、《英贤传》、《姓源韵谱》、《姓苑》等等。宋末元初的硕儒王应麟 ,撰写了 《姓氏急就篇》

我国古代谱牒姓氏之学发达,("谱牒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家谱、族谱的学科。"家谱"是以表谱的形式记载家族世系繁衍和本族人员事迹的图书体裁。)相关书籍相当多。关于中国谱牒的产生过程,根据目前能见到的材料和研究状况,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小的阶段,即商代(公元前1500-1000年)的萌芽阶段与西周(公元前1000-800年)的形成阶段。商代已有一些简单的世系表,是家谱的雏型。较为完备、成熟的谱牒形成于西周。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到春秋时,谱牒相当盛行了,不过由于这种东西并非专门著作,小能强大雅之堂,传到今天的连一种也没有。

南宋著名史学家莆田人郑樵撰,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成书。《通志》为通史性的志书,共200卷,其中第一略《氏族略》为考辨、论述姓氏的专著,共收录姓氏2255个。

此外,郑樵还著有《氏族志》、《氏族源》及《氏族韵》等相关的姓氏学专著,是我国姓氏学研究中承前启后的著名学者。

《古今姓氏书辩正》40卷,邓名世撰,其子椿裒次之。此书搜集宋及宋以前历代姓氏文献,对当时所能见到的姓氏的起源、郡望、名人、流布作了或详或略的考证,为后人研究姓氏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堪称宋代姓氏学研究集大成之作,是我国古代姓氏谱牒学方面的一部重要著作。邓名世因不满前人以及当时姓氏研究大多停留在记录姓氏的现状,而是以考证姓氏文献的真伪为己任,希望能清理以往姓氏研究的成果,在学术上有所创新。他从考辨以往姓氏书之误入手,以修撰一部古今姓氏全书为撰著宗旨,因此"长于辩论"成为此书的一大特点。《辩证》问世以后,颇为同时代学者所重,也对后世的姓氏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朱子语类》称赞邓名世"世学甚博,姓氏一部,考证甚详,盖不虚也",王应麟《姓氏急就篇》、《困学纪闻》等多引据邓著。清乾隆年间纂修《续通志》,其《氏族略》一篇更是多据《辩证》以补充之。在现存的姓氏谱牒文献中,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与《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鼎足而立,有着重要的地位。

《元和姓纂》是中国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原本10卷,今有10卷本、18卷本两种。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命林宝修撰,元和七年(812)成书。

谱牒在历史上曾经兴旺过一阵子,后来随着宗法式家族制度的瓦解而消亡了。东汉末年到魏晋之际(公元200-300年)世家大族式家族制度形成后,谱牒又再次盛行起来,不过从内容到形式都与西周春秋时的谱牒不同了。这时称之为“谱牒”的文献,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家传”,这是最初级的形式。一个家族之所以在一个地方兴旺发达起来,必有几个人对家族的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或者做过朝廷要员,或者做过封疆大吏,他们的子孙就为他们立传,表彰他们的功绩,显示自己家族的身份。如:《荀氏家传》、《袁氏家传》(汝南)、《裴氏家传》(河东)、《褚氏家传》(阳翟)、《谢车骑家传》(陈郡)等。

谱牒的第二种形式是“家谱”,或叫单姓族谱,每姓每族一本。家传是传而不是谱,只能记载家族名人事迹,不能把所有族人都记上去,光有家传还是无法搞清家族所有人的血缘关系的,于是有人以家传为基础,以家族的世系为脉络,把包括名人和非名人的所有族众贯串起来,注明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这就是家谱了。如:裴松之《三国志》注中引到的:《崔氏谱》(博陵)、《郭氏谱》(太原)、《陈氏谱》(颁川)、《稽氏谱》(谯郡)、《阮氏谱》(陈留)、《王氏谱》(太原);《世说新语》注中引到的:《王氏世家》(琅琊)、《袁氏世纪》(汝南)、《王氏家谱》(东海)、《荀氏谱》(颍川)、《谢氏谱》(陈郡)、《羊氏谱》(泰山)、《顾氏谱》(吴郡)、《陆氏谱》(吴郡)等等,都是这样的家谱。

谱牒的第三种形式,也是最高最典型的形式是“簿状谱牒”,后来又叫作《百家谱》、《东南谱》、《十八州谱》、《天下望族谱》、某郡望族谱等等。家传、家谱都是私家撰述,不具法律效力,必须有一种得到朝廷认可的官撰的谱牒,才能据以确定谁是士族,谁是庶族.才能据以选官、论人和通婚。官修的谱牒不是某一姓的家谱,而是全国或某一郡所有士族家谱的汇编或选编,所以叫作“百家谱”(百指约数)等等。在这种官撰的谱牒中,把天下所有士族的姓氏、郡望都列进去,每姓士族又都详细列其成员的名字、官位及血缘关系,这就是簿状谱牒。所谓“考之簿世然后授任”(《太平御览》卷二一四引《晋阳秋》),“有司选举必稽谱籍”(郑樵《通志》卷二五《氏族略序》一《氏族序》),就是指这种官修的谱牒。官修谱牒不仅同士族的仕途性命攸关,而且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要对所有自认为是士族,并将其家谱上之于官的家族进行甄别、认定,还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修订与重撰,所以朝廷设立专门的常设机构图谱局主持撰修工作,置郎和令史等官来执掌(《南史》卷五九《王僧孺传》载沈约语),并汲收对谱牒有研究的学者参与其事。

东晋南北朝时门阀士族制度充分发展,士族、非士族要根据谱牒来确认,人们入仕做官要根据谱牒来认定门阀的高卑,所以谱牒之学就成了一种专门学问,有专门的人从事研究。天下那么大,士族那么多,它们之间的关系又那么复杂,每个家族的历史,近的兴起于魏晋之际,远的则要追溯到东汉中叶,少说也有几百年,要搞清楚他们内部和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如:血缘关系、名讳、官位、姻亲等等),确非易事。再加上许多新起的士族要求列名谱牒,而许多庶姓大族还采取冒名顶替、伪造家世等手段企图挤进谱牒,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谱牒修撰的艰巨性。东晋初年苏峻之乱,把原来的谱牒焚毁了,后来重修,称为“晋籍”,其分量之大竞有东西两库(《南史》卷五九《王僧孺传》)。这样繁杂的工作,没有专门学问,不作专门研究,的确是不行的。所以从西晋以后,到南北朝时,毕生研究谱牒的不乏其人,有的祖孙几代从事谱牒研究,从而出现许多著名的谱学家。

西晋(公元250-300年)的著名谱学家是挚虞。挚氏为京兆大族,虞父模曾任曹魏太仆卿。挚虞才学通博,著述不倦,认为汉末以来天下丧乱,许多世家大族,虽子孙已不能明其祖先的事迹,辨其家族的由来,于是撰《族姓昭穆》十卷,进于朝廷(《晋书》卷五一挚虞传)。此书早巳遗佚,我们不能确知其内容了。所谓“族姓”即指世家大族式家族,所谓“昭穆”即父子祖孙的血缘关系,这是现在所知道的当时第一部记载天下士族血缘关系的正式谱牒。因为它“定品违法”,大概是触动了一些显赫的大族,为人们弹劾。它有没有成为官书,我们也不得而知,从晋武奇特诏原谅其“违法”的过失来看,大约是被钦定为官修谱牒了。

东晋南朝(公元400-500年)的著名谱学家有贾弼之、贾匪之、贾渊祖孙三人和王僧孺。贾氏为南渡的平阳大族。贾弼之在东晋太元年间由朝廷委任撰修谱牒,于是“广集众家,大搜群族”(《南齐书》卷五二贾渊传),撰成《十八州士族谱》百帙,共七百余卷,缮写抄定,藏在秘阁,另抄别本藏于左户。其子匪之,匪之子渊,世传其业。齐永明中,贾渊与王俭共同参撰《百家谱》,又撰《氏族要状》、《人名书》等谱牒,并行于世。谱牒研究成了贾氏世传的家学。王僧孺出身于东海王氏。他在梁代继续贾氏的研究,接成《十八州谱》七百一十卷(当是修订贾弼之之书)、《百家谱集抄》十五卷、《东南谱集抄》十卷(《南史》卷五九《王僧孺传》)。此时的谱牒之学,到了王僧孺手中,算是集大成了。

北朝(公元350-550年)官修谱牒,大抵均属集体撰述,故不见研究谱牒之名家,如魏太和中,诏各郡中正,“各列本土姓族”作为选士的依据,似乎还没有把全国士族的谱牒统到一起来。北齐的《类例》以甲门为士族,北周的《建德氏族》以四海通望为士族,似乎是他们那个小国的统一的谱牒,除《类例》知道是浮屠昙刚所撰外,《建德氏族》也是集体撰修的,故未留下撰人姓氏。

唐代在太宗、高宗两次修谱。高士廉等修<氏族志>。高宗时修《姓氏录》。

唐初的著名谱学家中首先要介绍的是路敬淳。他是高宗、武后时人,勤学不倦,对于历代谱学素有研究,对于各个士族的门第姓望,能究其根源枝派,曾撰《著姓略记》十卷行于世。史称“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其他各家“皆本之路氏”(《旧唐书》卷一八九路敬淳传)。另一名家是柳冲,他曾主持修撰《姓族系录》,“好学多研”,是路敬淳以后的第一人。唐代谱学为柳氏家学,后其族人柳芳著《氏族论》,是对魏晋以来的谱学进行理论上的总结的第一篇论文,为后世研究谱牒的人所必读(《新唐书》卷一九九柳冲传)。比柳冲稍后的有韦述,亦是唐代谱学名家。他雅好谱学,在秘阁见到柳冲等撰《姓族系录》,非常喜爱,乃于工作之余,亲手抄录,另撰成《开元谱》二十卷(大约是《姓录》的节本)(《旧唐书》卷一○二韦述传)。柳芳《氏族论》“唐兴,言谱者以敬淳为宗,柳冲、韦述次之”(《新唐书》卷一九九柳冲传),应是不假的。

唐初谱牒的形式也同魏晋南朝一样,分为私修的单姓族谱和官修的天下望族谱两种,前面说到的几次重修谱牒,即是指后一种。隋唐的单姓族谱,如《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和《通志·艺文略》中提到的许许多多某氏某姓家谱,我们至今只发现了两件原件的残片(见《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三册,第64,180-184页),都是用方框、线条、箭头表示的世系图表,详细注明每人的血缘关系、名讳、官职及配偶的姓氏名字等,图画清晰,抄字工整,人们看去,一目了然。官修的望族谱,却在敦煌石室中发现了几种残卷,其中以题为《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的最为完整和典型。它的内容是按照唐代的政治区划,依道、州、郡的次序排列,每一郡列出该郡的望族姓氏,少者三姓(如凉州西平郡),多者四十姓(如雍州京兆郡)(参见王仲荦:《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考释》、《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考释》、《敦煌石室出残姓氏书五种考释》(均载《蜡华山馆丛稿》):多贺秋五郞:《中国宗谱的研究》上卷第一章。)。据我们看,这大约是官修谱牒的一种提纲,而不是修成的谱牒。因为光列每郡的几个望族姓氏,而不列出某一个人是不是属于这个望族,是起不到谱牒的作用的。

世,造父擅长驾马车,帮助周穆王平息徐偃王叛乱有功,于公元前950年左右,赐封邑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从此,造父及子孙,以封邑为赵氏。

2世 叔观(宜父)

3世 赵璋(仲父)

4世 赵登(季父)

5世 尔成(公仲)

6世 赵高

7世,奄父名公仲,是造父下传六世孙,周宣王时伐戎为卿。生叔带。

8世,叔带,周幽王失败后,于公元前770年左右,投奔晋国,为晋文侯卿。

9世 赵麟 叔带生赵麟(守仁)

10世 子丰(知义)

11世 赵射(慧明)

12世 赵壮(公明),公明是叔带下传四世孙。生二子,有共孟,赵夙。战国末年,史官编著《世本》记载:“公明生共孟和赵夙,赵夙生赵衰。”

13世,赵夙是叔带下传五世孙。在晋献公时为将,赐采邑于耿(今山西河津县汾水南岸)。生赵衰。

14世,赵衰(——公元前622年)即赵成子,字子余,亦称赵成季,孟子余。随从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在外19年,并助重耳回国即位,成为春秋时晋国的卿。由于拥立晋文公有功,赐封地原(今河南济原县北)。后任新上军之将和中军之佐。曾推荐先轸、栾枝等人,帮助文公创建霸业。生赵盾。

15世,赵盾,即赵宣子,字宣孟,春秋时晋国执政正卿。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任中军元帅,独揽朝政十多年。晋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避灵公杀害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死灵公。他回来拥立晋成公继续执政。生赵朔。

16世,赵朔为下军元帅,娶妻庄姬。因晋权臣屠贾之谋,赵盾全家被杀。得韩厥庇护,门客孙杵臼舍死,程婴舍子相救,将赵朔遗腹子,隐匿在山西忻州孟山,又名程侯山抚养成人,名叫赵武,报仇诛屠族。这就是历史上“赵氏孤儿”的悲惨故事。

17世,赵武(?——公元前541年),即赵文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历任新军,上军之将。晋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任晋国卿,代屠岸贾职,拜为司寇。生赵成。

18世,赵成,名景叔,即赵景子,生赵鞅。

19世,赵鞅,即赵简子,又名志父,赵孟,春秋末年,晋国的卿。在晋卿内讧中,打败范氏、中行氏。晋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袭击护送粮饷给范氏的郑兵,扩大封地,奠定了此后建立赵国的基础。生赵毋恤。

20世,赵毋恤,又称赵无恤,即赵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死后,其弟赵嘉即赵桓子自立为君前424年――前424年在位。兄赵伯鲁,弟赵桓子。赵襄子兄赵伯鲁生赵周(代成君)。赵简子选继承人,选择了个人能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赵襄子为继承人,而资质平庸的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

21世 赵周(代成君)生赵浣。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赵襄子一直耿耿于坏,所以他在选择自己的继承时,并不考虑自己的儿子,而选伯鲁的儿子赵周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有意栽培赵周。赵襄子在灭掉代国以后,立即任命赵周为代君。

22世,赵浣,即赵献子。生烈侯赵籍。

23世,赵籍(前408年――前400年,赵烈侯,正式建赵国),是战国七雄赵国的开国君主,建都晋阳(今太原),后迁邯郸,与韩、魏三分晋地即周安王三十六年(前376年)赵、韩、魏“三家分晋”。生武侯 赵□。

24世 赵武侯 赵□ 在位13年 (前399年――前387年)武侯生赵章

25世,赵章,生成侯赵种。

26世,赵种,生肃侯,赵语。

27世,赵语,生武灵王赵雍。

28世,赵雍,是赵国第五位国君,改革军制,实行胡服骑射,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队伍,扩大疆界,国力大增。生惠文王赵河。

29世,赵河,公元前288年联合齐、燕、韩、魏五国攻秦,迫使秦国“完璧归赵”生赵孝成王赵丹。

30世,赵丹,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国为秦所大败。公元前245年赵丹卒。由子赵偃继位。

31世,赵偃是为悼襄王。生赵嘉、赵迁。

32世,赵嘉、赵迁。悼襄王在位九年(公元前236年)卒。由子赵迁继位,是为幽缪王。公元前228年,秦军长躯直入,破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流放到河南房县。赵国大臣又拥立赵嘉为代王,都于代城(今河北蔚县西南)。公元前222年,秦军继续大举攻赵国亡。赵嘉生成志。

33世,赵成志,生安上。

34世,赵安上,生成宁。

35世,赵成宁,生庆余。

36世,赵庆余,生乾德王赵歇。

37世 赵歇,生承先。

38世 赵承先,生圣寿

39世 赵圣寿,生赵过

40世 赵过在汉武帝末,任搜粟都尉,改进耕耘工具,创造三脚楼,提倡代田法,促进了农业发展。生臣达。

41世,赵臣达为司马,生广汉。

42世,赵广汉(?——前65年)字子都,汉宣帝时,任颖川太守,曾诛杀豪强原氏,褚氏等。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被任命为京都行政最高长官—京兆尹,执法不避权贵,后被杀,生赵充国。

43世,赵充国(前137年——52年),字翁孙,甘肃天水人。西汉大将,宣帝封营平侯。自天水迁长安,后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甘露二年(前52年),以86岁高龄谢世,谥号壮侯。墓存甘肃清水县城外西北隅李家村。生赵景。

44世,赵景,生国忠。

45世,赵国忠,生赵朋。

46世,赵朋与霍洪称三辅豪杰,生赵熹。

47世,赵熹,字伯阳,光武时任平原太守,生,赵纲。

48世,赵纲,生赵春。

49世,赵春,生明德。

50世,赵明德,生景禄。

51世,赵景禄,生可仕。

52世,赵可仕,生四子,有赵典,赵同,赵荀,赵昱(yu育)。

53世,赵典,生良辅。

54世,赵良辅,生赵云,

55世,赵云(?——229年)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字子龙,东汉大将军,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备败长坂,云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威震四方。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将军.并从取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誉为“一身是胆”。公元229年逝世,墓存四川大邑县城东银屏山,生赵统,赵广。

56世,赵统,虎贲将军,生国威。赵广,虎牙将军。嗣裔落籍四川顺庆,保宁(今南充、西充、南部、广元等地)各地均有祠,子孙繁衍甚多。

57世,赵国威,生成之。

58世,赵成之,生赵正。

59世,赵正,任武略将军,生赵崇。

60世,赵崇为营卫司马,生赵整。

61世,赵整,生一扬。

62世,赵一扬,生相贤。

63世,赵相贤,生百福。

64世,赵百福,生赵华。

65世,赵华,生洪恩。

66世,赵洪恩,为唐参将,生明伦。

67世。赵明伦,生国弼。

68世,赵国弼,生大德。

69世,赵大德,为司户。生维翰。

70世,赵维翰封卫国候,生坤方。

71世,赵坤方,生存幼。

72世,赵存幼,长庆元年进士,太和中为兴元节度使,兵乱被害澶州,生家庆。

73世,赵家庆,生腾蛟。

74世,赵腾蛟,生桂才。

75世,赵桂才,生赵明。

76世,赵明,生宏通。

77世,赵宏通,生世守。

78世,赵世守,生有德。

79世,赵有德,为太原守。生天锦。

80世,赵天锦居解梁。生赵风。

81世,赵风为唐大臣,生赵眺。

82世,赵眺,幽州都县令。生天德、天禄。

83世,赵天德,又名赵挺,唐封御史中丞相,生启圣,

84世,赵启圣,又名赵敬,历营、蓟、涿三州刺史,生弘殷。

85世,赵弘殷,少骁勇,善骑射,后唐禁军统领、汉护圣都指挥使(乾佑中),周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广顺末),右厢都指挥,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检校司徒,天水县男。赠武清军节度使、太尉。生匡胤,匡义,匡美。

86世,赵匡胤,建立宋朝,为太祖。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30里。郡治在今天的河南省商丘一带。

「褚」源出

1、出自春秋时褚师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子瑕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

2、出自周代有褚地。居民以地名为氏。褚姓还有另一种比较简单的说法,那就是以居地之地名为姓。据《姓氏寻源》载,古代有一个叫褚的地方,当地居民就以褚为姓。又据《左传》里面,曾经提到过洛阳县的南方有一处褚氏亭;又《后汉·郡国志》上也记载着洛阳有褚氏渠,两书并且同时认为这都是“周有褚地,居之者以为氏”的证明。这么一来,《姓氏考略》上所说的“古有褚地,居者以为氏”,倒不失为有根有据了。褚姓不管是因官得姓也好,以地命氏也好,褚姓的姓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的河南地方,倒是人所共认的。

3、出自子姓。为春秋时宋国恭公之子瑕之后,以地名命姓氏。据《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载,褚姓出自子姓,本为殷商王族后裔。春秋时宋共公子瑕,字子石,食采于褚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因“其德可师”,故时称之为褚师。其后代子孙遂以为姓,成褚师氏,后去师字为褚姓。

4、出自以职官为姓。春秋时,宋、卫、郑等国都设有褚师之官,称作市令,主管集市贸易。那时有以官为姓的做法,褚师官的子孙后代,往往就姓褚师。后省师字改为姓褚,称为褚氏。

得姓始祖

子瑕。据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载,春秋时,宋国宋共公子瑕,字子石,受封于褚地(今河南省洛阳市),由于品德高尚,被人尊称为“褚师”。“褚师”本为掌管市场的官员,又叫“市令”。春秋时期,宋国,卫国,郑国都设置褚师之官。子瑕的后代子孙以“褚师”称号为荣,于是,有的就以“褚”为姓,称为褚氏。故褚氏后人多奉子瑕为褚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褚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褚氏位列宋版《百家姓》第11席,褚姓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其一说是出自河南。春秋时宋国恭公的儿子子石由于德行可嘉,被恭公任命为“褚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的职位,其子孙就以此作为自己的姓氏。关于褚姓之源的另一种说法是,在《左传》中曾提到洛阳的南方有褚氏亭;《后汉书·郡国志》里又记载有褚氏渠,褚姓是因地名而得姓的。不过,不管是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褚姓的发源地在河南是可以肯定的。另外,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褚被赐姓、、冒姓的文字记载,褚姓的中国人在血统上是很单纯的。褚姓的中国人,还有最值得自夸耀,就是血缘上的单纯。别的大姓,也许由于树高影长的缘故,发展到后来都无可避免地混入了他族的血统,或被赐姓、被冒姓,以致增加了子孙的混淆不清,甚至无法确实追溯到自己的真正来处。而褚姓的后代就不会有这种困扰,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过褚姓被冒用的记录。褚姓虽然人不多族不繁,显得有点单薄,但至少有这一点是足以自喜的——姓褚的人,都是纯粹的汉族。另外一个值得褚姓中国人自傲的,就是他们的族人虽然不多,在历史上有名气的人却着实不少,象鼎鼎大名的唐朝有镇四长史褚秀之,“十八学士”之一褚亮,唐朝名臣褚遂良,就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人物。褚遂良是唐太宗的谏议大夫,博学多才,直言敢谏,非常受到朝廷的器重。太宗临死时,并与长孙无忌同受顾命。这位一代忠良名臣,同时也是一位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大书法家,他的隶书和楷书,1300多年来享誉不衰。褚姓的起源是在河南,因此,褚姓郡望河南郡(汉高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褚少孙:西汉经、史学家,元帝、成帝的博士,曾补写过司马迁的《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褚少孙开创了鲁诗学之先声。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唐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初唐书法家。博涉文史,工楷、隶,书学钟繇、王羲之,而成古雅瘦劲之体。太宗时历官谏议大夫兼起居注,后与长孙无忌同受顾命。高宗即位,迁尚书左仆射,封河南郡公,帝将废后立武则天,遂良力谏不纳,乞归田里。累贬爱州刺史,忧愤而卒。

褚廷璋:清江苏长洲人,字左莪,号筠心。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事降主事,乞归。精通等音字母之学。有《西域图志》、《西域同文志》、《筠心书屋诗钞》。

吉布褚氏 息马拉氏(这个忘了怎么写) 纪佳氏 在东北附近的话一般是吉布褚氏(其实我们家就是这个姓) 正黄旗

当然 现在人口流动量大 是其他姓也说不定 也有不少汉族人姓计 所以鄙人拿不准也只能提供这点信息

褚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褚氏位列宋版《百家姓》第11席,褚姓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其一说是出自河南。春秋时宋国恭公的儿子子石由于德行可嘉,被恭公任命为“褚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的职位,其子孙就以此作为自己的姓氏。关于褚姓之源的另一种说法是,在《左传》中曾提到洛阳的南方有褚氏亭;《后汉书·郡国志》里又记载有褚氏渠,褚姓是因地名而得姓的。不过,不管是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褚姓的发源地在河南是可以肯定的。另外,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褚被赐姓、、冒姓的文字记载,褚姓的中国人在血统上是很单纯的。褚姓的中国人,还有最值得自夸耀,就是血缘上的单纯。别的大姓,也许由于树高影长的缘故,发展到后来都无可避免地混入了他族的血统,或被赐姓、被冒姓,以致增加了子孙的混淆不清,甚至无法确实追溯到自己的真正来处。而褚姓的后代就不会有这种困扰,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过褚姓被冒用的记录。褚姓虽然人不多族不繁,显得有点单薄,但至少有这一点是足以自喜的——姓褚的人,都是纯粹的汉族。另外一个值得褚姓中国人自傲的,就是他们的族人虽然不多,在历史上有名气的人却着实不少,象鼎鼎大名的唐朝有镇四长史褚秀之,“十八学士”之一褚亮,唐朝名臣褚遂良,就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人物。褚遂良是唐太宗的谏议大夫,博学多才,直言敢谏,非常受到朝廷的器重。太宗临死时,并与长孙无忌同受顾命。这位一代忠良名臣,同时也是一位在我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大书法家,他的隶书和楷书,1300多年来享誉不衰。褚姓的起源是在河南,因此,褚姓郡望河南郡(汉高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大致只有这些,如果你祖上没有家谱纪录很难查找了!

芝麻油哪个牌子好?

‍芝麻油是 WHO 公布的三大最佳食用油之一,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药用价值,被列入中国、美国、日本等国药典,因此被称为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