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本书是讲一个人物的故事的书【一整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3收藏

找一本书是讲一个人物的故事的书【一整套】,第1张

高尔基说过:“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

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我觉得:“书就像神秘的宝石,里面藏着无限价值;书是知识的宝库,使无知的人变的博学、多才;书就像忠实的朋友,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默默给予你帮助和支持。”所以,我爱书,甚至爱书爱到痴迷的程度。

我隐隐约约的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天下班回来,总会把我抱在她的腿上,手里拿着一本故事书,一篇一篇给我讲。我总会静静的坐着,津津有味的听着,仿佛自己置身于书中所描绘的世界。妈妈讲到精彩之处,我还会使劲的拍手,那一刻,妈妈总会欣慰的看看我……

上二年级的时候,我拥有了第一本属于自己的文字书——海底两万里。那天晚上,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写着作业。妈妈把一本书递到我的面前,我定睛一看,在书的封面上画着一幅神秘的图画:一个戴眼镜的科学怪人,正坐在一艘鱼形的怪船中开怀大笑。几只全身布满彩色条纹的石斑鱼,正围着怪船游来游去,似乎在打量这个闯进他们世界的不速之客。我立刻被它深深吸引住了,立刻从妈妈的手中抢过书来,立刻翻开书看了起来。管他什么作业,先放到一边去了。书中的怪鱼,勇敢机智的尼摩船长,此时已经成为了我的一切。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突然听到妈妈的叫声:“辰辰,作业做完了没有。”,直到这时,我才想起作业还没完成,匆匆忙忙的补完作业后,我把书偷偷带到被窝里。夜深了,家中静悄悄的。我又轻轻的把书翻开,和书中尼摩船长一起继续神游奇妙的海底的世界……

第二天醒来时,我发现那本书还被我牢牢地抱在胸口上。接下去的几周,那本书白天陪我去上学,晚上陪我睡觉。他简直就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从接触《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开始,我嗜书的情结,一发不可收拾。我迫不及待地走入了书的世界了。书展示给我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多,那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奇幻世界,那个世界比现实世界还要丰富、要奇妙。《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象漩涡一样一下就把我吸到书海的海底,久久不能浮出水面。

书陪我渡过欢快的时光!书籍将成为我的终生朋友!

(2)

我和书

书是兄弟,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江湖义气。

古人在书中找到了颜如玉,找的了黄金屋。而我看来,书就是书。就像船的锚一样,起落之间本已举无轻重,无须再添加任何修饰。

当读书不是为了考取功名利禄,不是为了说话时滔滔不绝时,我和书便拥有了一片简单的快乐。

每天早上,当我用手去关烦人的闹钟时,手指先碰到的是一排光溜溜的书脊。那份奇妙的感觉会使一整天都有好心情。夜里被它们挤得缩手缩脚的不快也早已得驱散得无影无踪。

溜去朋友家玩,看见他们家一整墙是书被锁在柜子里,散发着一种银灰色的光泽。这时,我的希望便是这些书应该有人去品位,去欣赏。不让这些书变成寂寞的经典,无人去喝彩。

我自己的书,每一本都是宝贝。买来以后,先要用餐巾纸拂去上面的灰尘,然后包好书皮。但是,我不会马上去读,而是一页一页地翻着。用手指去摩挲书中每一个字迹的纹路,让幽幽的墨香弥漫在静谧的空气中。

写完了该写的作业,见完了该见的朋友,我会找一个安静的下午,坐在屋子的角落,静静地读书。我会进去书的世界,倾听书的话语,和书默默交谈。而此时,我便拥有了一份真正的快乐。暂钱买书的辛苦,去买书的汗流浃背,一切都已不再重要,因为这和读书的快乐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我和书,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3)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让我们变得博学多才;书籍,是五彩生活的万花筒,教会我们品味生活;书籍,是大千世界的缩影,让我们看透世界;书籍,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我们回味无穷……甚至在我还不认识一个字的时候,我已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懵懂——追求

小时侯的我,跟别的小孩子不大一样,别的小孩子爱玩,而我就爱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看故事书,而且一有空就让奶奶给我讲故事。也就因为这样,我很小就会认字,我在3岁的时候就能背下600首唐诗。

上小学后的我爱陶醉于文学殿堂之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那千百次顽强的拼搏中,从那无数钢铁般的战士身上,我逐渐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三毛”的遭遇让我更加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则时刻鞭策着我前进。“鲁滨逊”使我拥有爱追求,好探索的精神。

沉浸——获取

《读者》,一本令我爱不释手的刊物。平时,我在完成紧张的学习后,就会拿出《读者》,开始在文章美妙的字里行间游走,沉浸于获取知识的喜悦里,忘情于纸页之间,陶醉于佳作之中,那种快乐,在当时是其它任何一种感觉也无法比拟的。渐渐地,我脑海里的“词库”开始丰富起来,写出来的文章也开始变得优美。

《读者》像一位慈祥的智慧老人,不断地启迪我,教导我做人的道理,更像一个在困难中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了我的朋友。在一次语文测验中,作文是要求写景的。毕竟写景是我的弱项,在我毫无头绪之际,我忽然想到了它,并在心里回味着那些令人陶醉的句子,开始组织语句,不久,我就开始动笔了。笔在我手中“刷刷”地工作个不停,终于写完了。得到了它的帮助,我那次作文竟然只扣了1分!《读者》带给我心灵的冲击力太大了,使我每读一次,精神都会感到很愉悦,都会有新的收获。

奉献——回报

我们的人生,有太多爱的诗,泰戈尔的《飞鸟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它们让世界美丽,让我们理解了生活,感受了生命。我一直在想:如果书是一位老师,昔日的教育,不知给了我多少帮助,那我又如何回报它呢?它就像春蚕般的奉献,却得到被抛弃、被火化的结果。如果要赞美它的美,多少语言也是表达不出来的。它就像流水一般——越深越无声:在马克思身上我读懂了“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的道理;在詹天佑身上我读懂了“名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爱国之道;在鲁迅身上我读懂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感性的诗人生活在永恒之中,与爱的奉献一样,永不腐朽,我们知道了回报社会才是最好的奉献。可想而知,书该是多么可贵,多么令人神往……爱不需太过轰轰烈烈,只是一点一滴的奉献,都会让人感动不已。

书陪伴我走过了13年的岁月,它像跳跃着的音符,也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它把无知的我领进知识的大门,自始自终地陪着我去攀登那知识的高峰。它让我看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它让我有了想象的羽翼,让我有了奋斗的目标。

我和书的故事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只会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得越来越丰富……

(4)

我和书的故事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很小的时候就与书结上了缘。

在我家的相册中,有一张我和书的合影,我趴在书的旁边,脑袋向着书,眼睛好奇地看着书。妈妈告诉我,这是我三个月大的时候拍的,那时我刚刚能抬起头来。我真正看这些书的时候,是在小学三年级,书里面有我喜欢的《夏洛的网》、《绿野仙踪》等故事。

我和书的故事很多,下面是我印象最深的两件事。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拿起一本《故事会》,就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正当我看得入迷的时候,妈妈突然回来了,她非常生气,一把抢过我手中的书撕了个粉碎。妈妈生气地问我:“回到家第一件事先做什么?!”

“写作业。”我小声地说。

“那你在干什么?!”

“看书。”我说。

妈妈气急败坏地打了我几巴掌,又说:“你只要先写完作业,爱干啥干啥。”我心里很不服气:“哼!不就是看个书吗!”但为了应付妈妈,我只好去写作业。妈妈后来告诉我:做事要有主次之分,读书要有选择的读。

还有一次,我抱着一本《胡雪岩》进了卫生间,一个半小时都没有出来,妈妈起了疑心,就问我:“儿子,你在卫生间里干什么呢?”我吓得赶快收拾好东西出来了。第二天,我写作业写烦了,就又拿上书去卫生间,为了不让妈妈发现,就把书藏在了上衣里,穿过客厅的时候,妈妈一眼就发现了我藏书的秘密,问我:“你藏在上衣里的是什么东西?”我只好乖乖的把书交了出来,然后再去上厕所。现在,妈妈对我看书的痴迷感到头痛,谁让我这么小就是“四眼”了呢!

可是,妈妈,谁让你在我那么小的时候就把书放在我面前?现在书是我的一个朋友,也是我人生中的一大帮手,我能从它的身上汲取力量。

(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在书中我曾经与诗仙李白斗诗百篇;与范仲淹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中让我乐不思蜀,也让我体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因此,自幼的我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有一次,我想看书的“瘾”又发作了,我要求妈妈带我到书店看书,妈妈也答应了。到了书店,我立即整个人兴奋起来,这都是外国著名作品,全都是我最喜欢的。我随便挑了一本《战争与和平》津津有味的看起来。我的时间观念已被停留在书里,此时的我就像“与世隔绝”,就算是泰山崩于面前,我也不知所谓何事。满脑子只想的是书的内容。这时我与主人公同喜同悲,斥笑可耻之辈,同情苦难之人,与作者共鸣,与作者体验人世间之沧桑……妈妈说:“你已经看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了,我还要赶回家煮饭。”“妈妈,让我再看多十分钟吧!”我恳切地对妈妈说。“你这书呆子,已经晚了,吃完饭,妈妈才和你来看吧!”没有办法,我只得依依不舍地放下了手中的“宝贝”,跟妈妈回家了。

还有一次,我到学校的图书馆借书看,那门刚开,我就一下子窜上去了,从书架上拿了中国著名的史书——《史记》,这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司马迁所著,整本足有四五斤重,我把它放在桌子上,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了。因为有部分文字是古文,所以我有的地方不懂。我就从书包中取出笔纸记下来。时间转眼便逝,图书馆的老师宣布要关门了,我赶紧收好书包,拿起书向外走去。“等等,同学你怎么把书也带走?”我……我……我也不知这是为什么,可能是看入迷了吧!我感到十分不好意思,我连忙把书放回原处,向图书馆的老师道歉。

读书已经成了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真是“三更梦中书当枕,半山绝自当早餐。”多少个旭日初升的早晨,多少个星斗漫天的夜晚,我都忘情地在这片书海之中遨翔。是书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是书让我找到迷失自我的指南针;是书,使我从中获取精神营养让我在学习中慢慢成长;是书改变了我的一生……

从我看她的第一眼起,我的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她与我有缘。”以后的日子里,我便千方百计地接近她,试图了解她,时间不长,渐渐发觉,我已深深地爱上了她。 也许是厌倦了苦燥无味的ABC,也许是为了逃避令人窒息的x+y,我一次又一次地约她出来,从她那泛着清香的扉页中,走向一个陌生而又新鲜的世界。 不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求“书中自有颜如玉”,不为功利,不为分数,不为文凭,不为学历,只为心中那份渴望,只为心中那片怡人的“绿地”。 她的知识是那样的广阔无垠,她的话语是那样的富有哲理;她的目光是那样地温暖,好像能融化世界上所有冰冻的心田,她的双手是那样的温柔,好像能抚平人世间所有的伤口…… 当我因失败而痛苦迷惘时,她总这样对我说:“真正的光明并不是永远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远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并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不为卑下的情操所左右罢了;当你要战胜外来敌人时,首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要你不断地自拔与更新。” 当我因小小的成功而手舞足蹈时,她总这样对我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更有强中手,真正的强者,不但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还要经得起成功后糖衣炮弹的洗礼,当你沉浸在幸福的甜蜜里赏花赏月时,只怕别人已到了峰巅了。” 当我因“微微的困惑”而不能自拔时,她总这样对我说:“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有的是流星,有的是恒星。流星是美的,可它终究是一颗流星,流星的意义在于瞬间即逝,流星的美也只源于刹那间。流星毕竟是流星,若追寻长久,只能等待属于自己的那颗恒星,死死地抓住这瞬间的美,痛苦只能是自己。” 当我畏首畏尾踌躇不前时,她会送来这样的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是啊!这就是她,不管是树荫之外喧嚣着浮躁的热浪,还是窗外肆虐着凛冽的寒风,只要和她在一起,她就会在热浪之中营造一片清凉,在严寒之中托出一份温暖。 她就是书,这就是我和书的故事。

(6)

我与书的故事

现在回起来,第一本与我有缘相见的书已经开始模糊、淡化了。虽然这几年,经我手的书数也数不清,但始终没有少时《三百六十夜》那种的韵味。

与“书”之前篇

一年级--只有两本破烂的不成样的,不知名的书陪伴;

二年级--各式各样的小画书和《当代小学生》之类;

三年级--第一次读完了自认为是长篇的《复仇女神》,对女主人公白马翁姆崇拜得五体投地;

四年级--读了多期《故事会》、一套《唐诗900首》,及其《西游记》、《东游记》和《北游记》。

五年级--16卷《机器猫》、3篇《七龙珠》及《凡尔赛玫瑰》还有《简爱》和《穆斯林的葬礼》。

五年级暑假--把以往读的书又重新读了一遍。爸爸的书架中我读了多期的《谈古论今》、《十大将军传》、《刘公案》及《白玉堂》。这个暑假,我读的书很多,因为我读书的速度很快。还有的,就是我对读书有着浓厚的举,手只一要有一本书,我就非在一天内看完。

我与“书”之中篇

上初中了,以前听过姐姐说的诸多恐怖事件。(注:是关于上初中的)我和做好了与书永别的念头。但是上了初中以后,感觉很一般,除了上晚自习以外,与小学没什么区别,并且晚自习也是自习,有很多时间从老师那儿借的,从校图书馆借的,大大的丰富了我的大脑的空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莫泊桑的《一日》、左拉的《小酒店》,以及一整套“自画青春”,每读一本便感到自己的无知,就百这和“无知”,使我深深深溺在书海中,并且永不想出来。

我与“书”之下篇

上初三了,虽然功课很紧,但我也抓紧时间读书,与同学换阅,自己购买,姐姐书屋(注:因me之老姐特喜书,所以把她的“书藏”称为“姐姐书屋”里借。

好不容易,有个假期,准备一个好心情,去图书馆挑几本喜爱的书,看来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7)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不错,书记载着睿智的思考,传承文明的薪火。与书交友就是与许多高尚的思想者进行交流。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生活的充实……

小时候,书的世界是我的梦幻天堂。刚刚识字,我便喜欢捧起一本《安徒生童话》。当我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我总会为那孝顺但却又命运悲惨的小姑娘抹起眼泪,我幻想与她交友,然后把我的衣服、玩具、好吃的与她分享;当我读到“灰姑娘”的美好经历时,我总会不禁感叹——我要是那么幸运该多好啊!我幻想着我穿着漂亮的礼服,与白马王子翩翩起舞……书使我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与希望,就这样,书伴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纯真的幼童时代。

少年时,书的世界是我的知识海洋。那时我坚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我经常会读一些知识性,积累性的书籍。读《千万个为什么》时,我懂得了“宇宙是一片黑暗,但天空看起来为什么是蓝的?“我懂得了”什么是世界上最有杀伤力的动植物?“我懂得了……更重要的是在读《科学探索者》时,很小的我便接触了深奥的物理化学,那些新鲜玩意儿使我有了浓厚的兴趣,令我的初中学习变得十分轻松。书使我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就这样,书伴我度过了一个充实、丰富的少年时代。

如今,书的世界是我的精神食粮。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思想渐渐成熟了起来,对事物的理解也渐渐深刻了。在书中我认识了霍金,我被他的经历所深深感动,他不仅是科学界的泰山北斗,更是一位永不停息与病魔做斗争的钢铁战士!书教会了我在困难面前的坚强。我在书中认识了李白,被他那豁达的胸襟所敬佩,虽被委婉劝回家,但他却仍能吟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接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书教会了我失败面前的坦然。我在书中认识了鲁迅,他弃医从文的举动令我震撼,他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一支强有力的笔杆,辛辣的讽刺直刺敌人心脏!书教会了我在困难面前的选择……书不仅提高了我的知识,并且提高了我的思想觉悟,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书交友让我更好地认识了世界,我与书的故事仍在上演……

够了吧谢

  詹天佑

  詹天佑,字眷诚,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 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儿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P116)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迭,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宋庆龄

  宋庆龄,海南文昌县人。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宋庆龄青年时代追随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她七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献给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久经考验的前驱,中国***的优秀党员。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岁。

  宋庆龄大事年表

  1893年 1月27日诞生于上海。

  1907年 离上海到美国留学。

  1913年 夏,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获文学士学位。

  1914年 接替宋蔼龄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1915年 10月25日,与孙中山在东京结婚。

  1918年 8月,同孙中山迁居莫利哀路29号(今香山路7号)住宅。辅佐孙中山著书立说。

  1922年 6月16日,陈炯明叛变。勇敢地留在总统府,掩护孙中山脱离险境。

  1924年 1月20-30日,在广州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 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向国内外介绍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遗嘱。

  1926年 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坚持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演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7年 3月10-17日,出席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7月14日,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宣布站在坚持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立场上与叛徒们决裂。

  8月1日,支持南昌起义。和毛泽东等22名国民党中央委员发表《中央委员宣言》,痛斥蒋、汪集团背叛革命,号召革命人民继续为反对帝国主义和解决土地问题而奋斗。

  1929年 4月,离德国柏林回国。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孙中山的国葬仪式。行前发表《关于不参与国民党任何工作的声明》。

  1932年 12月,与鲁迅、蔡元培、杨铨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担任临时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

  1933年 9月30日,在上海主持召开"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大会。

  1934年 4月20日,与何香凝等1779人联名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要求发动抗日救国的民族自卫战争。

  1936年 春,促成埃德加·斯诺和马海德的陕北之行。5-6月间,与沈均儒、邹韬奋等在上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937年 2月中旬,同何香凝、冯玉祥等13人联名向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力促国民党改变立场、团结抗日。

  6月下旬,同何香凝、胡愈之等16人发起"救国入狱运动",抗议蒋介石非法逮捕进步人士。

  1938年 6月14日,邀集中外著名人士,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医疗救济和儿童福利工作。

  1941年 12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在香港沦陷前,乘最后一架班机离港抵渝,继续开展"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

  1945年 9月,在重庆上清寺桂园张治中住所同毛泽东会见。

  12月,离重庆回到上海。组织"中国福利基金会"(即"保卫中国同盟"的后续组织),从事妇女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救济事业,支持进步组织和民主力量。

  1946年 7月23日,在上海发表声明,要求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

  1948年 春,迁居到林森中路1803号住宅(即今淮海中路1843号上海宋庆龄故居)。

  1949年 9月,受中共中央邀请,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12月,被推荐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

  1950年 4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救济代表会议。当选为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8月,宣布中国福利基金会改组为中国福利会,在妇女保健和少年儿童文化教育方面进行实验性、示范性的工作。担任执行委员会主席。

  11月23日,出席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当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1951年 9月18日,在北京接受1950年"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旋将10万卢布的奖金全部献出,交给中国福利会作为创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之用。

  11月26日,出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成立大会。当选为该委员会主席。

  1952年 年初,创办《中国建设》杂志,亲自指导该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把新中国的真实情况介绍给全世界人民,以增进世界人民对新中国的友谊和了解。

  10月,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当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

  12月11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1953年 1月13日,在莫斯科会见斯大林。

  4月25日,出席第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全国民方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

  1954年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副委员长。

  12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 1月,担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会长。

  12月,访问印度。

  1956年 1-2月,访问缅甸和巴基斯坦。

  8月,访问印度尼西亚。

  1957年 9月,应中共中央的邀请,列席中国***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国妇联第三届执委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

  11月,随同毛泽东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参加社会主义国家***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及"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活动。

  1959年 4月,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61年 5月11日,在上海寓所会见毛泽东。

  1963年 4月,从上海到北京,居住在后海北沿46号住宅(即今北京宋庆龄故居)。

  1964年 2月,同周恩来、陈毅一起访问锡兰。

  1965年 1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66年 11月12日,在北京参加纪念孙中山诞生一百周年大会,并发表题为《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的讲话。

  1975年 1月13日,出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78年 2月,出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9月,出席第四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妇女联合名誉主席。

  1981年 5月8日,在北京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同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宋庆龄为中国***正式党员。

  同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

  同月29日,因患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于晚8时18分在北京寓所逝世。党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决定举行国葬。

  6月4日,根据宋庆龄的遗嘱,她的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 句子 。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学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句

 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语言导入,激发兴趣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美丽的国度,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有的风景如画让人陶醉,有的气候宜人使人流连,有的历史悠久引人入胜,有的风情独特让人难忘。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就将去了解一个可爱的国度,请齐读课题——《牧场之国》。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2、生读课文。

 3、检查字词:课文中有些难读的字和词,如果我们把这些难读的字和词都读准了,我就知道刚才你们刚才是读通课文了。

 (课件出示生字词)

 1)镶嵌、骏马、膘肥体壮、辽阔无垠、公爵、悠然自得、牲畜

 正音垠(注意是前鼻音)并理解意思、镶(后鼻音)嵌(前鼻音)、牲畜(翘舌音)理解:膘肥体壮、公爵

 2)还有两个多音字是容易读错的:模( mó )型 模( mú )样

 圆圈( quān )牛圈 ( juàn )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受四个“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课文中有一句话出现了4次,是哪句话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出示课件: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这句话4次分别出现在课文的哪里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到并用“——”画出来。

 3、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呢指读。

 指导朗读:你为什么要这么读呢把那个词突出来了还有 其它 的读法吗

 4、一起再把这句话读读。

 四、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那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的呢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以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画一画,找出你觉得这一自然段中能体现真正荷兰的语句。

 2、生读课文。

 3、根据学生回答学习句子: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你觉得是这一句,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最能看出来 教师板书 丝绒般

 指读

 4、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还有哪些句子能体现真正的荷兰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师:你为什么说是这一句呢读句子。

 5、在这一段中,作者把动物写成什么的呢

 哪几句呢你读读看。

 “牛群吃草非常的专注,有时站立不动,正在思考着什么。”

 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师:板书:思考。

 还有哪几句是把动物写成人的呢

 “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你是从哪个词语上看出来的呢

 贵夫人在你们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的呢

 6、牛在思考着什么呢

 你们觉得这一部分荷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用书本上的一句话来赞美它就是——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再读、齐读。

 7、这里的这指的是什么呢或者说这里的这具体指的是哪种动物呢 师:板书 牛

 8、让我们跟随作者优美的文字,把这一段读一遍。

 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自学三、四自然段

 1、小结学法:读得不错。刚才我们用读一读,画一画的 方法 ,学习了第二自然段,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四自然段。要求:把能体现真正荷兰的词语画出来。

 生边读边画。(默读课文)

 2、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觉得这一自然段中能体现真正荷兰的词语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膘肥体壮,辽阔无垠

 板书:悠然自得

 板书:呼噜

 这些词语都能体现真正荷兰的。所以这两个自然段中作者两次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我们来看看,在第二部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指的是

 第三部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指的是 师板书:马,羊猪鸡

 膘肥体壮这个词语是说马

 辽阔无垠是说什么呢

 从这两个词语你们想象一下,假如马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

 你们再从“悠然自得”这个词语想象一下绵羊在干什么呢

 从这些词语里你们可以知道,动物们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

 4、我们注意画的词语读时的语气,把这两段读一读。齐读。

 生齐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白天的牧场如此美丽,那么夜晚的牧场又是怎么样的呢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想画面(师读)。可以睁开眼睛了,听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们仿佛又闻到了什么呢闻到了花香很美,你们再想想你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呢

 你们再想一想,夜晚的荷兰应该是很静的,那他为什么要写远处的汽笛声呢这是为什么呢这不是吵了吗思考一下,讨论一下。是啊,这就像南朝梁诗人王籍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用声响衬托出了一种静的境界。

 2、你觉得此时此刻的荷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板书:幽静,美丽

 怪不得作者又一次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那么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中的这指的是什么呢 板书:夜晚的牧场

 (四)观看画面,领略牧场风光

 1、作者笔下的牧场是多么的美,多么的自由,多么的幽静,让我们再跟随美丽的去欣赏这美丽的牧场风光吧

 播放美丽牧场幻灯片并配以解说:

 辽阔无垠的草原,碧绿的、宁静的牧场;丝绒般的草原与流淌的运河相伴在一起;牧场上,羊儿在悠闲地享受阳光,黑白花牛专注地品尝着鲜嫩的青草;除了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膘肥体壮的马儿飞驰到远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感觉怎么样

 2、荷兰的牧场确实很美,作者也沉醉其中,虽然有千言万语,却只汇成一句话,那就是——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板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所以荷兰是——牧场之国。

 3、除了牧场,你还知道荷兰的其它什么特点(花之国,水之国)

 4、课前我们同学搜集了一些有关于荷兰的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有关荷兰风车、郁金香、运河的,大家一起来看看。

 五、总结全文, 同声赞美

 是啊!高大的风车,迷人的郁金香,辽阔的牧场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生动优美的课文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让我们满怀着赞美之情告诉所有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引读,学生齐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

 六、推荐作品,增添感悟。

 荷兰是牧场之国。其实,在我们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也有同样美丽的草原牧场。本文的作者用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荷兰牧场的美丽风光。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深情地写下著名的 散文 《草原》。孩子们,让我们去读一读那生动美妙的 文章 吧!你一定会领略到另一番牧场风光,感受到别样的人间真情,同时品味到不同的语言文字的所表达出韵味和魅力。

修筑京张铁路,是袁世凯的决策。起用詹天佑,和西陵铁路的成功不无关联。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京张铁路有显而易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价值。修路的消息传出,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也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独立修筑,双方可都不伸手。在英俄看来,落后的中国完全无此能力,他们等待着中国人陷入僵局时来向他们求救。

1906年5月3日,詹天佑写信给在美国读书时的“家长”诺索布夫人:亲爱的夫人:

真高兴接到你3月22日的来信,真出乎意料之外,我细读再三,直似旧日聆听你的谈话。过去我们与你同在的时光,是何等快乐!啊!我多么热切希望能重游美国,再晤昔日好友,特别是你,这位负责我们早期教育的老师,该是何等兴奋之事!

是的!我现为7个孩子的父亲―――三女四男!我现任“京张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本路长约125英里,将凿隧道3处,其中最长的为四分之三英里。本路为第一条全部由中国工程师负责兴建之铁路,企望吾人能顺利完成!

罗国瑞现在中国浙江杭州,他是那边新造铁路之总工程师。旧金山大地震是何等可怕呀!你可知道欧阳平安否?问候你、苏菲及威利。你忠诚的詹天佑

詹天佑勘测了三条路线。第二条绕道过远不可取。第三条就是今天的丰沙线,因从北京城南向西修筑,经过大量坟地,阻碍太多。由于清廷拨款有限,时间紧迫,詹天佑决定采用第一条路线,即从西直门经沙河、经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到张家口,全长360华里。这一线峰峦迭嶂,悬殊峭壁,工程之难在当时为全国所没有,世界所罕见;坡度极大,南口和八达岭的高度相差近60米。

1906年10月24日,詹天佑在信中说:亲爱的诺索布夫人:

6月3日及9月9日的来信均收到。对啦!那贴两分钱邮票的信,也平安到达。最近忙于我的工作,因而忘却我的老朋友,敬请原谅!

诚然,我很幸运被任命现在的工作。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征求中国工程师。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筑中国自己的铁路。好像我成为中国最佳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也为全体中国工程师和所有中国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们将来不会再被人们信赖!

在我受命此工作前,即使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因为要开山凿石,并且修建极长的隧道!

但我全力以赴,至今已修成一段。特附上剪报一份,使你知道当年在你监护下的一位中国幼童,现在已完成和将来继续要完成的任务。他早期的教育完全受惠于你!你最忠实的詹天佑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车,第二段工程同时开始。这一段首先必须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四条隧道,最长的八达岭隧道1092米。这不仅要有精确的计算和正确的指挥,还要有新式的开山机、通风机和抽水机。前者对詹天佑都不成问题,而后者当时中国全都没有,只有靠工人的双手。

1906年12月11日,在工程最紧张的日子里,詹天佑给诺索布的儿子、他少年时的朋友威利的信中写道:“目前,中国正处于极不安定的情形下,她正在进行代价很高的试验,也力求革新。但是将来怎样,无人可以预卜。”“我现在这条铁路,要求我只许用中国人来修筑。如果我有权,就乐于介绍给你一个工作,可惜,我现在奉命不得雇用外国员詹天佑

詹天佑,字眷诚,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 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儿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P116)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迭,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福建水师旗舰“扬武”

1890年清政府又修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以金达为总工程师。1892年工程进行到滦河大桥,许多国家都想兜揽这桩生意,金达当然以英人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桥而失败。日本、德国的承包者也都遭失败。由于交工期限将至,金达才不得不求于詹天佑。詹天佑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建成滦河大桥。这一胜利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

此后,詹天佑又领导了京津路、萍醴路(萍乡至醴陵)等铁路的建筑。

袁世凯为讨好那拉氏,1902年奏请修建一条专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铁路(高碑店至易县)。坐火车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兴。为了不误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凯于六个月内完工。袁世凯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尽管此路价值不大,却是中国人自修铁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视。詹天佑彻底抛弃了当时外国人必须在路基修成之后风干一年才可铺轨的常规,仅用四个月的时间以极省的费用建成新易铁路。大大鼓舞了中国人自建铁路的信心,为后来京张铁路的修筑打下良好基础。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南北旅商来往之孔道,向来为兵家所必争,因此京张铁路就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当清廷要修京张路的消息传出后,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誓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自修此路,双方可都不伸手。这样,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于洋人的念头而一心自修了。

京张铁路—中国首条自建铁路

穿行于关沟的这条铁路,最初名叫京张铁路。建于1905-1909年的清朝末年,由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兴建,为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当时仅从北京丰台到张家口,全长204公里。今天,这条铁路已成为京包线的一段,并与集二线相连,因此也是一条通往欧洲的国际铁路线。

京张铁路从南口至八达岭的关沟地段,为全线工程的关键。沿途地形—卜分复杂,山高坡陡,最大限制坡度为千分之三,每前进一公里,平均路基就升高三尺。尤其从青龙桥至八达岭地段,尽是悬崖深壑,工程极为艰巨。当时,正值帝国主义列强妄想控制和瓜分我国的

黑暗时期。外国侵略者讽刺说:“中国会修关沟段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生哩。“闻此谬论,詹天佑无比气愤,他立志要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从而以百折不挠的爱国精神,经过反复勘察,终于设计出一条最为理想的线路。其中的隧道部分,要比外国铁路专家设计的缩短了2000多米。特别是八达岭和居庸关的两大隧道,共长1500多米,工程难度极大。但他在八达岭上打了两口竖井,加上两端的掘进,创造了6个开凿面,使隧道很快被打通。同时,他在青龙桥车站附近,还设计出一条“人”字形的岔道线路,使火车以回转运行的办法,顺利穿越八达岭高峰,从而解决了火车不能直接爬高坡和转小弯的问题。由于詹天佑和我国工人艰苦卓绝的奋斗,使这条被外国人原定计划要用7年时间,需花费900万两白银才可修成的铁路,实际只用时4年、花银520万两就竣工了,还节余白银二十八万两。从而创造了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詹天佑采用南北两头同时向隧道中间点凿进。但隧道实在太长,后加上在中部开凿两个直井,分别可以向相反方向进行开凿,如此就有六个工作面同时进行。他运用“折反线”原理,修筑“之”字形路线降低爬坡度,并利用两头拉车交叉行进。在铁路兴建之初,有车厢出轨事件。詹天佑想到一个办法:将美国人詹尼发明的自动挂钩加在每节车厢,使之结合成一个牢固整体,确保爬坡时的安全。

1906年12月11日,在工程最紧张的日子里,詹天佑给诺索布的儿子、他少年时的朋友威利的信中写道:

目前,中国正处于极不安定的情形下,她正在进行代价很高的试验,也力求革新。但是将来怎样,是无人可以预卜。我现在这条铁路,要求我只许用中国人来修筑。如果我有权。就乐于介绍给你一个工作,可惜,我现在奉命不得雇用外国员工。

京城近旁修筑铁路,常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铁路要经过一个前任道员家的坟地,他是皇室的亲戚,在朝野均有势力。此人率众闹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许以重贿,要求改道。可是北面、南面、西面都是权贵的墓地,要大改道不知要造成多大的浪费。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但为保持“风水”,答应另修一条河,派官员拈香设祭,路成后,再立碑纪念。工程人员忿忿不平,但詹天佑表示,只要铁路能修过去,其他小事都可容忍。

京张铁路第三段工程的难度仅次于关沟。首先遇到的是怀来大桥,这是京张路上最长的一座桥,它由七根3048米长的钢梁架设而成。由于詹天佑的正确指挥,大桥顺利建成。

京张铁路原计划六年完成,在詹天佑的努力下,提前两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线通车。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在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时,将地势陡险、坡度大的八达岭设计成“人”字路线,使列车顺利行驶,此举成为铁路建设的一大创举,因此修葺故居时特地在纪念馆前花园搭建了微型的“人”字形京张铁路和八达岭长城。

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革命斗争、成立同盟会、发动浙皖起义等

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

清政府“新政”与“预备立宪”

找一本书是讲一个人物的故事的书【一整套】

高尔基说过:“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我觉得:“书就像神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