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查苏氏家谱
“路阳堂”、“蓝田堂”、“白玉堂”苏姓的主要堂号“芦山堂“。
“忠孝堂”。不同的堂号的字辈排行不同、“嵋山堂”等堂号、“武功堂”、“洛阳堂”、“扶风堂”,一般是家族中的长者给排序
苏氏园美支派,位于安南交界之溪湾北岸 —— 南安市仑仓镇园美村。
旧传地理先生称为“铜锣盘”。此地形平而圆,实如其言。北面依山,东西南面环溪。四周环抱青山绿水,内外密集厂房新楼。交通方便,阀门满街,现已是我国驰名水暖之乡。一座挺立在新村中的苏氏宗祠,古雅壮观,金光焕彩,颇显苏氏旺族之灵气。在本村东面靠溪边,还有一座“苏氏下间祖宇”,乃普用公分传下间派下所建。其厅上悬挂一块大清皇帝授封之牌匾——即清朝道光庚子科钦赐举人苏丕烈(讳朝镇)之“文魁”。门口有一对石雕旗杆座。此文物古迹至今宛在。可见祖先显贵之荣耀。
据族谱记载和查证:园美苏氏乃安溪衡阳祖分衍之支派,属於入闽同安芦山衍派。
吾族开基祖一翁公,於明朝初洪武 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即公元1383年之冬),由安溪县长坑衡阳西溪迁来南安廿六都园美乡。并将其先父可卿公(即衡阳七世祖 ) 之骨骸移到园美风水地,立为一世始祖。至四世祖普育公、普用公又分传为顶苏与下间两大派下。至今628年,繁衍20世。全族人口共三千余人,占全村人数约近二分之一。
由于社会变迁, 早在清朝初、民国初、抗日前及解放前后, 吾族有部分宗亲先后徙至台湾、金门、南洋(马来西亚)、厦门(后埔、林后、灌口)、南靖等地拓展谋生。各处传衍不均,估计外迁生传的人口也有数千人。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祖家已有一些户口迁出,到厦门定居或往外省各城市暂住经商。但“富贵不离祖”,每逢过节或方便时, 总有众多外出者返回老家看看。故乡,永远是游子的摇篮与希望!谁会忘记生养自己的发祥地呢?
追溯以前,在园美的历代族裔,继世勤劳,不断奋进。秉承列祖先贤的德愿,共建赖以生存发展之家园。过去长期只靠着农业和手工副业为生,生活十分艰苦。例如:打铁、补鞋、收废品、江湖行医等等, 四处奔波, 风雨飘摇;30年来,国家改革开放,“穷则思变”,白手起家,引进技术,开办水暖器材工厂。大多青年除了升学工作外,均外出从商,推销水龙头、阀门和卫生洁具等产品。走南串北,拼搏拓业,为家乡致富闯出一条通往全国各地的宽广大道。从此,村貌族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家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普遍进住新居,配有电视电话,重视创业和培养子弟。有的大户不仅往外开商店、在家建大楼,而且热心倡办公益事业。或捐款办学,或集资建宗祠及宫庙。家国经济不断发展,增强了宗亲凝聚力,为弘扬家族文化,增添新光彩。
目前初步统计: 在旧社会, 清朝皇榜“钦赐”举人 1 名(授匾“文 魁”), “五代三公”老寿星1位,中央民国政府社会视察高官1名;至1949年后,任县市局级以上新老干部12名;博士导师、大学领导、教授、副教授3名,博士8名,硕士8名;外交官、拿督各1名;中学校长、高级教师、高级工程师5名;中小学教师20余人,大学生100多人。还有500多位年轻有为的富有商家、企业家,在各大城市创办公司、购房、买小车等,业绩显著。可谓:英贤奕世,富贵传家。名扬四海,光耀千秋!
如今,展望园美,一派欣欣向荣。与时俱进,大展鸿图。当你步入村里纵横的水暖长街,使人顿觉热气腾腾,精神振奋。响亮的机器声、鞭炮声,伴随来来往往的人群和车流,传递着现代商潮的最强音,展现了乡镇繁荣的新气象。村南过大桥有连接各地的省级公路,村北新开发区有通往鹰泉的铁路,好像双龙腾飞,商海竞秀;而那从安溪而下三面环绕村边回旋的西溪碧水,犹如银河汇合,财源滚滚……
祖史源远流长,园美人杰地灵。吾族的未来,正如《园美苏氏宗祠重建落成庆典纪念册》中一首赞诗的祝福:源源流水千山绿,代代争光万世昌。
阳谷县苏姓人不少,听老人讲阳谷县大步乡苏海村(苏家海村),闫楼镇苏楼村,骆驼巷西南苏楼村是一家人,明朝永乐年间奉旨迁过来的,最早迁过来的明朝人士葬于闫楼镇关庄村村后,堂号忠信堂。最早的老家谱因暴乱迷失了,现在多远多近也不知道了。{真希望这个老家谱能在那一个好人手里保存着,好不叫后人乱了辈分啊。}清朝乾隆年间至闫楼镇苏楼迁到土屯村一支,清朝嘉庆年间又迁至阿城镇齐店村一支。(景,兴,庆,云,祥),(本,树,道,培,生)是同五辈。听老人说,以前续家谱时河东(黄河)的都过来续,用的一个家谱,。真希望聊城苏氏能有一个大家谱,见了面都是一家人多好啊。(我的梦想是将来有机会了,去山西洪同县老鸹窝去看看,要是有老家谱看能不能找到山西的根源。)
园美苏氏开基祖一翁公,讳元英,字祥恺。乃衡阳七世祖可卿公之子, 苏氏园美开基祖。亨寿八十四岁。在明朝初洪武十六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即公元1383年之冬),携眷属迁居南安园美。拓业兴家,恩惠子孙。 鸿志高德,功留乡梓。一翁公来吾园美开基至今,已届628年。众裔继 世弘扬,经几代人努力,现今园美已更美了。为纪念这位功不可没的开基祖, 2002年请本族十七世新秀苏若山绘此像,以供众裔瞻仰。
你好!
每个姓氏不同支派的字辈、行第是不一样的,即使在同一地区同一个姓氏也有可能出自不同支派。这一般只有本支派的族亲会知道,建议去找长辈问问,父亲、爷爷、父亲的兄弟、爷爷的兄弟、或者其他较年长的族亲。最好能够找到家谱(也称族谱、宗谱),里面有详细的字辈行第记载。家谱一般在族长、族头那里,或者族里指定的某个人保管,另外祠堂也会有。
如果找不到家谱,也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寻找:
附寻祖步骤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
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
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云南石屏县下芦子沟《苏氏家族谱》
2004年10月印,苏宝政主编。苏轼后裔。
云南省盐津县《长沟苏氏族谱》
2005年印,苏廷瑜、苏廷芳等编修。包括四川省筠连县塘灞乡族人。苏轼后裔。
我想查苏氏家谱
本文2023-10-16 15:44: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7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