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人有一祖传金碗,专家鉴定后劝其上交,后来老人怎么做的?
在普通人的印象里,古董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而在中国民间,其实有很多代代相传留下来的古董,它们都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工艺品,很少有古代皇帝御用的金银器被流传到普通百姓手中。因为在古代中央集权下,皇宫里的东西都有特殊标记,不能在市面上通行,也不允许百姓私藏。但是盗墓出的陪葬品,和战乱时期被盗窃流落民间的御用金银器也不少,河南老农就有一祖传金碗,称是御用之物,也就是皇帝用过的碗。河南老人有一祖传金碗,专家鉴定后劝其上交,却被老人拒绝
老农还将金碗拿给河南省文物鉴定中心的专家鉴定,金碗呈莲花状,内里雕刻着一朵朵类似莲花瓣的纹路,精美异常。金碗的外观还雕刻着复杂的图案和纹理,工艺十分精湛。专家们经过多方讨论确定,这个金碗正是出自清朝皇宫,而有资格用金碗的不是皇帝就是太后、皇后这两个紫禁城中最尊贵的女人。仔细一看,碗底雕刻着“宣统御制”的字样,这只金碗的来头果然不小,原来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用过的碗。
当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掠夺走不少各个朝代流传下来的宫廷专用工艺品。这些工艺品集合了当时最精湛的手工技艺,汇聚名家智慧,用的也都是上好的材料,珍贵异常。如今我国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找回这些珍贵工艺品,它们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带着溥仪和重要的皇室成员慌忙出逃,很多金银财宝无法带走,只能交由宫人带走变卖成财产,以供皇室逃亡路费。因此溥仪在位时期,很多皇室御制的工艺品流到民间,进而被当作传家宝流传。
专家鉴定后,建议这个河南老农将金碗上交给国家文物局收藏,因为这也属于中国文物。我国法律规定,凡是在中国领土范围内发现的,文物都要上交给国家。除非有证据能够证明该文物是家族代代相传的财产。河南老农拒绝上交给国家,并表示这是自己祖祖辈辈代代相传的传家宝,是自己的家族财产,没有道理上交。为了证明这个金碗的确是自己的传家宝,老农拿出了装金碗的器皿,一个看起来很有年代感的匣子,并非当代产物,并且与金碗十分适配,确定这个金碗是老农的传家宝。河南老人有一祖传金碗,专家鉴定后劝其上交,却被老人拒绝
最终,有关部门允许河南老农继续珍藏祖传金碗,随后将金碗作为文物资料录到文物局系统中。有关部门也提醒了河南老农,这只金碗是重要文物,可以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但是不能买卖, 国家法律禁止私自买卖文物,一旦发现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不仅是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的证明,也是专家们研究历史,揭开历史真相的重要依据。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文物,不能将它看作一个值钱的商品在市场上任意买卖,任其流通。因为文物的价值是无法简单用金钱来衡量的,在普通人手里,它可能只是一个值钱的摆件,但在历史学家手里,它是现代与古代对话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1、鉴定:是开门老货。
2、题词:上刻四个大字是“望隆雒(luo,读四声)社”。
3、解释字义:“望隆”,是说名望崇高,即“德高望重”意。
“雒”在此非“诵读”之意,应理解为“文苑”。“望隆雒社”这块牌匾不是“表彰某学术团体的”,是对某个人“歌功颂德”,向人们传达皇权、文化、人物、信仰等信息。
“望隆雒社”,文意是颂扬某某(受匾人)是某地文苑中的耆英领袖,德高望重,众所景仰。
“雒社”,即“洛社”;洛社,即洛阳耆英会。《前汉·地理志注》曰:鱼豢云:汉火行,忌水,故去“洛”水而加隹。如鱼氏说,则光武以后攺为“雒”字也。《正字通》杨慎曰:春秋书雒戎,左传凡“洛”皆作“雒”。苏轼 《司马君实独乐园》诗:“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 叶敬常 《上巳日同哲夫寄芳微之毅白诸社友北郊修禊》诗:“雅集兰亭洵乐事,相逢洛社有耆英。”吴伟业《满江红.寿金岂凡相国七十》词:“雒社耆英,高会处;门前双戟,风景好。”王时敏《写南山松柏图》题诗:“雒社共尊三老席,幔亭先进九霞觞,”《宋史•文彦博传》:“(文彦博)与富弼丶司马光等十三人,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为堂(建堂),绘像其中,谓之洛阳耆英会,好事者莫不慕之。”
4、镌刻在木板上的字,应该很好辨认。我人老了,虽然戴着花镜,你也较清晰,但上下款除了日期别的看起来很模糊。如果你想辨认清楚,也可以用纸蒙上、用铅笔拓下来。这个不难,如果上款有你高祖的名讳(或者是他人),那就更好了,便于考察。
不可能是真迹,赵孟頫临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在广东出现。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真迹”。
《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影响画坛近千年的古画自张择端作品问世以来,历代都有临摹本,且大小繁简不同。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公私所藏的《清明上河图》摹本有30幅。单赵孟頫就有临摹数幅精品流传于世。而且清代临摹品市场上也流通不少。
众所周知清明上河图真迹只有一副价格不可估量,翰林学士赵孟頫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价格也至少八位数以上,一般明清后代临摹品市场价格也有60到80万左右,至于现代印刷品那就区区几百元,
允许证明祖传的文物在市场上交易,似乎是收藏界默认的一种“潜规则”。
一件身世清白的文物不仅其历届所有者清晰可查,出自何处、如何出土也必须合乎法律。反之,“黑色”文物来源晦暗不明,通常出自盗墓,或从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偷窃而来。不过,在市场上流通最多的是不黑不白的“灰色”文物。
“交易商们认为,灰色不是黑色,因而等同于白色,”德国考古学家卢卡·朱利亚尼说,“但我们认为,灰色就是黑色,因为这显然不是‘白色’文物。”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大英博物馆藏品丰富的近东展区逐渐停止从艺术商品市场上购买藏品,因为该渠道获得的文物大多来历不清。
不少古董商向买家打包票,称所售文物身世清白,自己对其来源知根知底,只是一时无法出具所有书面文件予以证明。“父母传给你的每件家具,你都拿得出当年的购买收据吗?”国际古董商联合会主席文森特·格林说。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开了一家古董店,自己也是个私人藏家。
格林坦诚,所有藏品中,他只清楚知道一件文物的出处,但他“大概”知道其他藏品的历届所有者
如果问起古代最有权力的人是谁?相信大家心里面已经有答案了,没错,就是皇帝。按理来说,拥有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权力,皇帝的生活应该很开心才是。但其实不是这样,很多皇帝上位并不是自己愿意的,只是被迫于当时的形势而已。他们并不懂得政治,但是却又因为王朝的覆灭,成为朝代的罪人。而一个王朝变化是怎么样的,文物是最能说明的了。在河南有一位老人,他家里面有一个金碗,就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盛衰败,在专家鉴定过后,希望老人能够上交,但是却被拒绝了,结果怎么样呢?
河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省,也是黄河的必经之地。河南是历史上很多著名人物的家乡,所以这里也有很多的历史文物遗留着。在1990年的时候,有位白发灿灿的老人家来到文物鉴定中心,希望专家能够帮忙鉴定一下自己的宝贝。而专家见到老人拿出来的东西时,也是觉得很惊讶,因为老人居然拿出了一个金碗。
经过老人的介绍,专家得知这个金碗是老人家里的传家宝,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很久。虽然是自个儿家的,但是老人并不知道这个金碗到底是真是假,也不知道来自于何处,所以才想让专家帮忙为自己解答。专家经过仔细的鉴定之后,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才终于肯定这个碗是真的用纯金制成的,而且还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用过的。这下就很多人都觉得奇怪了,怎么堂堂皇帝用过的碗,最后到了一个农民的手里呢?其实这个问题还是出在溥仪身上。
在古代的时候,身为皇帝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福的。幸福的是拥有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权力。不幸的是从此失去了普通人能够享受的一切,甚至还可能成为朝代的背锅者。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生凄凉而且在位时间非常短暂的皇帝其实也有不少,而溥仪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任皇帝,他的命运也不见得有多好。当时慈禧太后为了保持清朝话事人的权利,就让人杀死了自己的儿子,让当时只有3岁的溥仪当了皇帝。为了能继续让自己高高在上,慈禧太后跟侵略者签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导致中国的沦陷,老百姓被洋人欺负。直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这种情况才结束。
作为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王朝的覆灭自然让溥仪感到恐惧。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他就在换着法子变卖宫里面的宝物,想要换取钱财为将来做打算。而老人辛苦带来的金碗,估摸着就是当初从皇宫里面偷出来卖的宝物之一。而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的话,溥仪卖东西的时候,已经不再是皇帝了,那么这个金碗也不属于他,应该算作是国家的。
因此专家建议老人把金碗上交,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老人拒绝了这个要求,认为这是祖传的,不能上交。面对老人坚决的态度,专家也没办法,只能告诉老人,说这个金碗已经算是文物,不能买卖,不然就是犯法。
所谓祖传,是增加文物真实性的一个手段,看看贵州卫视马未都的鉴宝栏目。10个人里8个说祖传的,1个说朋友的,大胆点的说是自己收的。其实,把文物说祖传的,表面上看是增加了文物的时间跨度,实际上是把爹带上一块丢人,有这功夫不如仔细研究一下文物是否是真的,如果有把握,即使不是祖传的,只要你说就有人信。
河南老人有一祖传金碗,专家鉴定后劝其上交,后来老人怎么做的?
本文2023-10-16 15:41: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7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