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怎样对他父亲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1收藏

关羽是怎样对他父亲的,第1张

根据在爱家谱网页查询:始迁祖,始祖-聂志明-明,始迁祖-聂正隆-明,始祖-聂志明-明,始祖-聂志明-元,始祖-聂志明-元。潜山,安徽省辖县级市,由安庆市代管。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长江下游北岸,介于北纬30°27′~31°04′与东经116°14′~116°4。

问题一:辈分之间的称呼 直系血亲在补充栏里;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中国人对丈夫的称呼大全

良人古时管丈夫“良人”,这称呼好听啊,估计那时的丈夫都不泡妞,家里一杆旗帜永远飘扬,所以叫“良人”。在当时,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但丈夫管老婆也叫“良人”,相比必当时男女比较平等的。

郎在“良”字旁边加个“阝”,就是“郎””;在“良”字左边加“女”,就成“娘”。“郎”为夫君。李白就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诗句。“郎”多亲切的称呼阿!

郎君但单音节词似乎太甜腻了,大约除了个别那时的“小甜甜”,如郑袖,钩弋之流,众多良家妇女们在人前还是羞于叫出口。于是就在前头或尾后加一个字变双音词,即“郎”字后面加上一个“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上一个“子”字,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注:起先,“娘子”一词仅用青春妙龄的少女。大约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称呼。)妻子称丈夫为“郎君”,是对丈夫的雅称;丈夫称妻子为“娘子”,是对妻子的爱称。

官人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在夫妻间的称呼上,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宫延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西门大官人。从这个称呼也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啊。官当然是管人嘛,那家里的官人当然就是管家里的老婆了哦。

老爷老爷, 仅限于官宦人家对老公的称呼,其在家中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外人,外子在宋代,妻子也有称自己的丈夫“外人”的,再文雅点的就叫称做“外子”,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的除了“娘子”外,还称“内人”。在别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还有“贱内”、“家内”;这都是那时的小资和伪小资们最喜欢喜欢的叫法了。潘金莲称西门庆一定是甜甜的一声“官人”:但李易安称赵明诚则一定是“外子”。

相公如看过京剧,越剧,黄梅戏的话,无论青衣,还是花旦在台上,拉长了音儿一声“相――公――”,就是这俩字儿。这比“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到后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愈演愈烈。男人的地位也是每况愈下,从对丈夫的称呼中也可明显看出。

先生在近代以来,也称“丈夫”为先生的,这有本意有引申意,也有通假意。有特指,也有泛指。就其本意而言,古代“父兄”、“道士”这两重意思已不多用。而其最基本的含义似乎还是“老师”。《辞海》“先生”目下载:“《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也>>

问题二:现在道家法号最高辈分是什么 按照道教典籍来说,道教神仙最高的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最高的)――“三清”(道的化生)――“四御”――万神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法名》,即道名,是恩师根据自己的门派传承字辈,给弟子们取的的名字,保留原姓,中间的字必须是派系传承用字,后面的字可以随心取,一般师父们取法名,如果弟子们原来的姓加名就俩个字时,只要在姓和名中间加上派系用字就可以了,如果原来的名字是三个字的情况下,一般是去掉名字的第一个字,然后加上派系用字就可以了,也有按照徒弟们命理五行中所缺进行起法名,以此达到平衡。 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的传承字辈谱系,代代相传,法名必须是拜师后,师父赐给弟子们的。 俗家弟子(居士),办理皈依证,拜师后,皈依恩师亦会赐给法名,皈依证书上会载明门派、俗名、法名等事项。 《法号》,又称道号,是修道者自己根据自身特点给自己取的别号,道教中一般道号都为某某子或者是某某某道人。比如“纯阳子”、 重阳子、玄诚道人等。 法名:一般来说只有一个(多个派系除外),法号可以有多个。

以下附主要一些门派的字辈谱系:

天师张真人正一派(天师派)(天师道)包括台湾现用其字派系是: 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志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玄(元)韫,高宏(弘)鼎大罗,三山扬妙法(愈兴振),四(福)海涌洪波。

许真君净明宗派系是: 天德高无量,照明自古今,玄元闻见处,总合圣贤心。道德宏清静,法源广大成,东汉有章数,功果保忠祯,守本高无量,昭明自古今,含元时抱一,长合圣贤心,业复宗前哲,基兴格远程。返还修日茂,造就体但新。至理通天地,微言悟典型。精神参化育。训诲著遗盟,达立原和厚,栽培定畅荣,启成千百代,后世永奇英。

茅山清微派亦称三茅派,其字派系是: 混靖希景,守汝玄志,宗道大天(夫),得(德)性自(同)尊,克崇祖德,光绍真应,师宝友嗣,永仁(世)世(仁)昌,恭存依敬(以存恭敬),伦思继本(有自必承),丹贯以丞(能思继本),灏演精信(端拱一诚),念爱明(敏)持,载启先觉,云章揖业,珠进遥芝。

龙门派的百字派系是: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守,未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虚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新,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

华山派的百字派系是: 至(志)一无上道,崇教演全真,冲和德正本,仁义礼智信,嘉祥宗泰宇,万里复元亨,清静通玄化,体性悟诚明,养素守坚志,虚灵慧业生,希贤遵秘法,慎修保纯贞,敬谨规良善,默功毓秀英,勤能扶世运,积久大丹成,永建根基厚,仙瀛书盛名,圆满光华照,云天庆上升。

随山派的百字派系是: 思道明仁德,全真性复常,景高和礼义,嗣信守忠良,裕谦贤旅泰,宗友茂惟祥,盛益希诚朴,玄元世永昌,金木万古续,智慧保宁光,圣体通三界,广大演自清,志虚空教化,月盈妙中黄,用功悟仙号,丹书现荣阳,行满乾坤秀,圆融衍相逢,莲开龙虎诏,超升崇利享。

武当三丰派字辈如下: 玄元通道居端静,白鹤乘虚向自清,师资月圆皈志礼,身中抱一管丹成,太上渊微入妙园,凌云星朗贮壶天,功候到日憨许就,始悟真言信可传。

南无派的百字派系是: 道本崇真理,玄微至妙仙,立在云霄上,功成必有名,大教明清静,>>

问题三:请问高的辈份是怎么排列的 我现在是 ,有,字辈的 那下一辈是什么 高 字辈 是 立 玉 传 宗 广 诗 书 教 字 长 忠 厚 兴 家 远 广 士 文 达 苍

问题四:和尚最高的辈分是什么 你应该说的是少林寺的僧人的辈份排列吧, 少林寺按七十字诗法裔辈分,顺序高低,以命法名。这七十字诗是: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 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 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 德行永延恒,妙本常坚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 衷正善禧禅,谨悫原济度。 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

问题五:12生肖辈分比较高的是什么 鼠吧

问题六:封神榜里辈分最高的是谁? 封神演义辈分最高的是创世元灵。共收了4个徒弟,他们是,老大,鸿运老祖,老二,锟祖师,老三,女娲娘娘,老四,陆压道人。。。

问题七:中国最古老,辈分最高的神是谁 中国有几大神话体系,互不统属。分别是佛教神话体系,道教神话体系,中国上古(原始宗教)神话体系。而中国上古(原始宗教)神话体系又分为四大系统,即由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 西方昆仑神话体系以西王母为尊,东方蓬莱神话以东王公为尊,南方楚神话神话以盘古氏为尊(千百年来,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繁衍人类的神话一直在中华各民族中流传.但盘古神话究竟起源于何地,由哪一个民族所创作,一直为学界所关注。近来,壮学专家在来宾市开展民族文化考察时,发现当地壮族民间保留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积淀深厚的活态性盘古文化,证明来宾一带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实证了我国神话研究先驱茅盾、袁珂等先生早年关于“盘古神话流行在南方”的推论),中原神话体系以三皇五帝为尊。佛教神话最高神只为如来佛祖,道教神话最高神只为玉皇大帝,这在中国古代都为官方所认可。后世小说家之言,变怪杂糅,尽出己意,《西游记》崇佛抑道,《封神演义》崇道抑佛,此皆不足为信。

问题八:辈分的来历 在中国,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成了“高祖、曾

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的“九族”血亲关系,这就是九个层次。如果把旁系的血亲关系和

姻亲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亲属系统。这里仅选其中的一部分,以显示其层次关系。

第一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长二辈』;

第二层: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叔父、婶母、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姑父、姑母、岳父、岳母

『长一辈』;

第三层:『本身』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妹妹、妹夫、堂兄、堂嫂、表兄、表嫂、内兄、妻妹、襟

兄『同辈』;

第四层:儿子、女儿、侄儿、外甥、内侄、侄婿『晚一辈』;

第五层: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侄孙、侄孙女、孙媳、外孙媳『晚二辈』。

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哥哥比弟弟大几岁,哥哥的孩子又比弟弟的孩子大几岁,几

代之后,大门的后代与小门的后代相比,同辈人可能差上几十岁,并不因此而影响辈分关系,常常会有长胡

子的孙子或怀抱着的爷爷。所以,汉族常“大门转小辈”之说。

亲属称呼也用于社会上邻里之间或素不相识的人之间,以表示亲切和尊敬。例如:邻里间同龄人常以兄

、弟、姐、妹相称,年轻人称父辈同龄人为大伯『大爷』、叔叔、大妈『大娘』、婶婶、姑姑、姨等,称祖

父辈的同龄人为爷爷、奶奶、姥姥、老爷等。一般地说,注意层次,掌握角度,在称谓的运用中十分重要,

年龄层次不同,称谓也不同,特别是信封上的称谓。如儿子给爸爸、妈妈写信,信内应称“父母亲大人”或“

爸爸妈妈”,而在信封上的称谓则有角度问题了。称Ⅹ先生或职务为宜。

亲属称呼也用于社会上邻里之间或素不相识的人之间,以表示亲切和尊敬。例如:邻里间同龄人常以兄

、弟、姐、妹相称,年轻人称父辈同龄人为大伯『大爷』、叔叔、大妈『大娘』、婶婶、姑姑、姨等,称祖

父辈的同龄人为爷爷、奶奶、姥姥、老爷等。一般地说,注意层次,掌握角度,在称谓的运用中十分重要,

年龄层次不同,称谓也不同,特别是信封上的称谓。如儿子给爸爸、妈妈写信,信内应称“父母亲大人”或“

爸爸妈妈”,而在信封上的称谓则有角度问题了。称Ⅹ先生或职务为宜。

生活中,为了表示对人的尊敬,也有不注意层次的特殊现象。如:某家有一位受尊敬的长者,家里晚辈

称之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等,街坊邻里不分男女老幼,可能都称其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不过

称谓前常常冠以姓名。如“红楼梦”里的刘姥姥,“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有时在称谓前加上“他(她)”字

,如:他大伯、她二婶、他姥姥、她李二哥等。类似的称呼,在今天还广泛使用

不知道辈分算不算一种文化,然而弄清辈分却真得算一门学问。在中国,辈分的起源和历史,不是才疏学浅的我所能够考证的,然而从古籍中的记载及自己幼年至今的阅历,却使我触摸到,辈分经历岁月沧桑,朝代更迭而潜移默化变化的河流。辈分,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下来就被确定了,自己别无选择。同宗族之间的辈分是严格遵守的,比如说称呼必须准确,日常生活中要向长辈请安、敬烟、让座、让路,坐次上也十分讲究,不能乱了礼法。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甚至命运都会受到宗族礼法的影响和传统道德的束缚。曾读过这样的史料:在山西、五台山下,有一个4000余人的大村庄――槐荫村。赵姓占了90%以上,人称赵氏一家村,人兴族旺。据《槐荫村志》记载:槐荫村自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聚居。明朝洪武年开始,赵氏始祖伯英公从朔州马邑迁来五台,定居槐荫,以务农为主,勤俭持家,逐渐成为五台望族。赵氏家族繁衍至今,已有600余年,传25世,勤奋起家,豪爽待人,传宗续谱,辈分严谨,还组织筹划>>

问题九:请问高家的辈分是怎么排列的? 在一些单字名中,有的用字的偏旁部首来表示其字辈。 北齐高欢15个儿子均为单字名,单字名均带有“氵”偏旁。 文宣帝高洋诸王子为双字名,字辈为“绍”,故其子名依次为高绍德、高绍义、高绍仁、高绍廉。 五代十国时,荆南武信王高季兴,其子字辈为“从”,其孙字辈为“保”,曾孙的字辈为“辅”。所以,高季兴各子名为:高从诲、高从诩、高从诜、高从让、高从谦,诸孙名为:高保勋、高保正、高保寅曾孙名为:高辅政、高辅之、高辅尧、高辅国。 由于高氏分布较广,人口众多,所以各宗、各支、各房字辈名都不大一致。有的祖上数代、十数代字辈名一致,随着支脉的繁衍,各支脉向下又自行编排字辈名。一般同宗同支同房的字辈名基本上是一致的。 河南安阳东夏寒村高氏字辈名从明末到现在已排出60世,其中前20世已用过,其排字辈如下: 鹏育岐安恒、骸庭震九宗、清典宇体治、百世品仙成、聪明睿知临、宽裕温柔容、发强刚毅执、齐庄中正敬、忠孝传家宝、内圣基业宏、仁义布德宗、外王至善功。 您可以参见高氏家谱网gsjp

问题十:年纪大,辈分高的是什么者 长者,指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

2019-05-09 07:53 | 温州商报

百年前的温州

从籀园到沧河巷,从县前头到园西巷,再到世纪广场旁……这一百年来,温州市图书馆历经风雨沧桑,始终恬静地放射着知识的光辉。百年来,温州市图书馆恪守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职能,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月9日,温州图书馆迎来建馆100周年庆典,修葺一年之久的温州市图书馆也正式开馆。据介绍,新馆内藏书300多万册、电子图书137万册,占地三万平米。

温图百年庆典无疑是温州人文化生活的一件大事。在温州图书馆即将翻开新一页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百年温图 文脉传承”的过程。

1

新思潮带来的“籀园图书馆”

清末,受西风东渐影响,温州一批经世之士积极传播西学,宣扬维新思想,寻求救国道路。同治十一年(1872)心兰书社现身温州,对开启当地学风和民智、推进维新改革事业起了很大作用。光绪十五年(1889)玉海楼的建立,将19世纪的温州文化推到新的高度。

历史大潮下,现代图书馆呼之欲出。这时,温州一位传奇人物登场了,他就是孙诒让。

孙诒让早在光绪十二年(1886)就开始接触西方的科学文明,探索救国图强之道。他走出书斋,阐西学,议变法,办实业,兴学校,力图开通民智,革新政治,以挽救国家民族于危亡。

1908年,这位承先启后的士绅巨儒不幸逝世。温郡学人及社会各界深感悲痛,便议立专祠以追思其学术及兴学功绩。

于是,海内外人士慷慨集资,购置九山河畔依绿园旧址,改建成籀园,又在祠旁盖了藏书楼。那时谁也没想到,此举竟为温州的图书文化事业播下了光明的种子。

籀园大门

1919年5月9日,这座藏书楼正式对外开放,定名旧温属公立图书馆。因为图书馆在籀园内,习惯上称为“籀园图书馆”。经过公推,王毓英担任旧温属公立图书馆首任馆长。温图创立时,馆藏仅有浙江、广东书局所赠书籍2000余册。后发动社会捐书捐款,使馆藏书籍渐增,至1925年,总数达26190册。

籀园阅览室

2

战火中守护珍贵古籍

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八年抗战期间,温州曾三次沦陷。为保护温图的珍贵古籍,爱书如命的馆长梅冷生先生呕心沥血,绞尽脑汁。

梅冷生先生

1941年春,老馆长孙延钊调任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梅冷生接任伊始就遭日寇突袭,古城沦陷。由于事出仓促,温图古籍一时未能转移,梅馆长即采取应急措施,将古籍伪装隐蔽暗壁之处,所幸日寇很快撤退,古籍安然无恙。梅馆长为防不测,又将馆藏珍贵古籍打包分散藏放,隐蔽在亲友家阁楼处。当1942年7月11日日寇再次侵占温州时,又躲过一劫。

1944年,温州第三次沦陷之前,温图的员工以肩挑、车载、船运等不同方式,将古籍善本、珍本以及刻版较为上乘的图书,移迁至文成偏僻山区,安置于龙行村文昌阁内,又派专人前往看管,直至抗战胜利,这批珍贵古籍终于毫发无损回到温图。

梅先生护书有方,博得民众信赖与拥戴,战后即掀起一股新的捐书热潮,社会各界纷纷捐书捐款,以至馆存书达7万余册。抗战后期至解放前夕,经费极其困难,一度靠募捐与借贷度日,仍坚持开放,并举办学术讲座,为进步青年提供种种方便。曾邀请学术名流俞寰澄、夏鼐、苏渊雷等来馆讲座,还举办了“古籍版本”“孙诒让著作”等多种文献展览。有时一楼还会举办猜字谜游园活动,大大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3

郭沫若做客温图题词留念

1949年5月温州解放,图书馆由人民政府接办。新中国成立之初,图书馆经费暂以田租收入为主,市府适当补助,市电灯公司免费供电,坚持每晚开放至9点,还用流动书车送书至中山公园供公众阅览,并取消了旧社会凭铺保借书方法,便利民众。

1950年6月更名温州市立图书馆,1955年改为现名。由于梅冷生馆长及时提出建议,温州地区名家的藏书在土改中得到妥善保护,并悉归市图书馆接收。同时还接受玉海楼等公私藏家的赠书,馆藏古籍增至20万册,编目上架计15万册(复本未在内)。

1952年,因籀园馆址年久失修,外借和阅览部暂迁借用的石坦巷王姓旧宅开放。同年市政府拨专款8000元,购得沧河巷金氏楼房一幢。1953年5月温州市图书馆迁入新址。馆舍从籀园的平房变成三进二层洋房,使用面积约1300平方米。

沧河巷馆舍

1953年六一儿童节,“温图”还建立了儿童阅览室和儿童读物外借处。

温州市图书馆儿童分馆

1964年5月,当时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老先生做客温图,对他们为读者服务的精神作出高度评价,并题词留念。

4

小小黄豆成传播知识的种子

“土改”运动时期,梅冷生奔赴各地,从土改队、造纸厂,甚至废品堆中抢救了数以万计的珍贵古籍。在他的努力下,温州地区著名藏书家的藏书基本都聚于温州市图书馆。在一次下乡期间,梅冷生在一个“糖儿担”上发现一部明万历年间刻印的《温州府志》,后被证实为国内唯一完整版存书。

1966年夏季,温图被迫闭馆,而工作人员仍坚守岗位。经过各方努力,温图在“文革”中没有被烧毁一本馆存书籍,反而从社会上运回保管查抄图书,总数达2万余册。(后来,依照党的政策,凡属有主的查抄图书文物,都陆续物归原主。)同时还花6000元,收购了被迫关闭的温州古旧书店。

“文革”以后,沧河巷温州市图书馆恢复开放。许多老读者还记得,那时阅览室的入口处放了一个小木盒,每个进入的读者将一粒黄豆放入木盒,每天闭馆后工作人员就通过数黄豆来统计人数。小小的黄豆,犹如一颗颗带着知识的种子,播撒在温州大地的各个角落。

为了扩大藏书规模,1973年10月,温图进行第二次大搬迁,迁至县前头,新盖四层楼房,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加之灰桥下村的古籍部,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藏书达40万册,成为全省历史最久、藏书最丰富的公共图书馆之一。

县前头馆舍

5

修葺一新,“飞船”再次启航

园西巷馆舍

1998年,由市政府投资,台胞姚宏影女士赞助,温图又由原县前头旧馆搬迁至积谷山麓的新馆,建筑面积达9200平方米,馆存图书近70多万册,且逐步实现电脑化管理,为读者提供浏览、信息存取、文献检索、光盘阅读、数据下载、资料复制、多媒体视听以及远程登录多种服务。

2005年,位于市府路的现代化图书馆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正式开放。新图书馆建筑总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外形为梭形,如同一艘巨大的飞船停靠在一泓碧水旁。馆名就是郭沫若1964年所题。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始于1998年的籀园讲坛,已成为温州的知名讲座品牌。籀园讲坛就最前沿、最热门的话题,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及本地专家开展各类讲座活动。至今,已举办1081场,活动人数20多万,曾获得“浙江省优秀讲座品牌”的荣誉。

自去年5月份起,温州市图书馆闭馆装修改造,新馆的建设一直备受关注。今起,新馆重新开放,更新更舒适更有文化味。据介绍,新馆内藏书300多万册、电子图书137万册、占地三万平方米。

百年温图引领书香温州,这座温州人心中的文化丰碑,将以全新的科技拥抱信息时代。

大事记

●温州市图书馆的前身是建于1919年5月的籀园图书馆。

●1949年5月温州解放,图书馆由人民政府接办,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

●1950年6月更名温州市立图书馆,1955年改为现名。

●1964年5月,当时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老先生做客温图,对他们为读者服务的精神也曾作过高度评价,并题词留念。

●1966年1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闭馆。

●1969年,与市文管会合并为文物图书馆。

●1970年10月,恢复开放。

●1979年,恢复单独建制。

●1986年,建成上村路古籍分馆。

●1998年10月,园西巷馆舍落成开放。

●2005年12月迁入市府路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2019年5月,重新开馆。

寻访温图“镇馆之宝”

温州图书馆素来低调,但馆藏也是“卧虎藏龙”,尤其7层顶楼的古籍库中,现藏传统装帧书籍约15万余册,包括古籍善本、历代碑帖、家谱族谱等。5月9日,温图迎来百年华诞,我们跨越时空,带你了解馆藏珍贵古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

万历《温州府志》

看点:镇馆之宝、国内孤本

衡量古籍价值的标准,主要包括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等。万历《温州府志》由明代温州知府汤日昭修、王光蕴纂,万历三十三年(1605)刻刊出版,该书线装十二册,共十八卷,附有温州府境图及下属永嘉、瑞安、乐清、平阳、泰顺等五县县境图,记录了明代温州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

教务老师了解到,该书刻本现存三部,温图所藏的明万历刻本为国内唯一较为完整的版本。另外,日本内阁藏一部,国家图书馆藏残本一部。

该书是上世纪50年代,时任馆长的梅冷生下乡时在一“糖儿担”上购得的。后来图书馆历经数次动荡,该书却在图书馆长、馆员的多方保护下存留于世,成为温图最重要的家底之一。

2

《***宣言》中文译本

看点:我国最早出版的《***宣言》中文译本,书名被错印

在市图书馆7层顶楼的古籍库中,藏着一本我国最早的《***宣言》中文译本,该书印于1920年8月,接近百年历史。

工作人员告诉教务老师,该书内文56页,由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翻译,采用繁体字和新式标点,是国内现存最完好的珍本。值得一提的是,封页书名《***宣言》不小心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但就是这个小差错,也成为了该书为1920年8月首译本的有力证据。

说起这本书的来历有一个小故事,1967年,温州古旧书店停业。那时市图书馆虽经费不足,还是咬牙购下了该店2万册图书(其中古籍约六千册),首译本《***宣言》也在其中。因为该版《***宣言》目前存世极少,极为难得,所以市图书馆对它的保护也是层层戒备,但是读者想一睹芳容也并非难事,技术人员已利用现代扫描技术,制作出了首译本《***宣言》的扫描版,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

3

《温州经籍志》

看点:温籍学者孙诒让亲自校改,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温州经籍志》为温籍学者孙诒让的目录学集大成之作,收录唐至清道光年间温籍人士著作或外地人关于温州的著作共计1759部。该书史料丰富、区分得当,被姜亮夫誉为“近世汇志一郡地方文献书目之祖”。

该书草创于同治八年(1869年)夏,中途两易其稿,大约光绪三年(1877)才完成定稿。温州市图书馆藏有《温州经籍志》初稿、再稿、定稿三种稿本。初稿本二十一册,存十八卷,中有孙诒让朱墨笔校改痕迹。再稿本二十一册,存三十二卷,卷八补配杨绍廉抄本,有孙诒让、孙衣言朱笔墨笔校改,另有雌黄修订。定稿本八册,存十二卷,有少量朱墨笔与浮签校改。这些稿本从玉海楼流出后,曾由瑞安书法家、金石学家杨绍廉收藏。民国三十五年,籀园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前身)以90万元购入,此三种稿本均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相比于其他同类古籍,该书优势主要体现在:收录完备,为研究温州风貌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史料;编排合理,同一类目下一律按朝代排序,同一朝代的著者以生卒科第为序;此外考证精详,著录出处会具体到卷次。

4

《周礼正义》

看点:梁启超称其为“清代经学家最后的一部书,也是最好的一部书”

《周礼正义》是孙诒让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被梁启超称为“清代经学家最后的一部书,也是最好的一部书”。该书草创于同治十二年(1873),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定稿。其存世稿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藏于市图书馆,一部分藏温州博物馆。此稿本为铸版付印前的清样,上有朱笔批校,但改动不多,与最终出版的版本内容几无差别。本书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5

《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十八卷

看点:刘基诗文总集的第一个类编本

本书是刘基诗文总集的第一个类编本,其影响至为深远,此后刊行的刘基总集,除《四库全书》本外,均沿用本书编排体例。教务老师看到该书保存较完好,字迹清秀明晰,为二级乙等善本古籍,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作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对温州的影响十分深远,无论是其谋略、才学、情怀,都深深影响了一代人。

(原标题《温州市图书馆,100岁了!》,教务老师 郑小萍 张温乐。编辑 张亦盈)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关羽是怎样对他父亲的

根据在爱家谱网页查询:始迁祖,始祖-聂志明-明,始迁祖-聂正隆-明,始祖-聂志明-明,始祖-聂志明-元,始祖-聂志明-元。潜山,安徽省辖县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