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最完整的辈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4收藏

胡姓最完整的辈分,第1张

胡姓最完整的辈分排行表如下:

1、浙江地区胡氏辈分:开宗宏显,百千万荣,禄干元进,泰亨利贞,德远鸿文,明肃整富,桂兰高魁,仁义忠信,敦厚纯良,孝悌和顺,允恭克让,亲睦平章,诗书礼乐,福寿吉祥。

2、浙江省温州苍南胡氏辈分:字辈:崇孚宗尔迎延永光正志嘉振德万载斯增金玉其音科名联登

3、浙江东阳东南湖胡氏辈分:经纶立纪纲,学修全性善,勋业永诒芳,承克宏祖训,诗礼振家邦,勤俭树清芬,信睦福泽长。

4、安徽地区胡氏辈分:维业隆千古家声复见昌栽培由祖德力守继书香。

5、江西奉新胡氏辈分:吾祖肇伟基,贤嗣诰广继,诗书映伦理,才华涣彩彰,刚直弘扬远,忠厚泰运升,博爱劲震奋,勋猷奕彪炳。

6、河南商城胡氏辈分:学礼维如时,肇际中振新,敬信家邦化,隆世有鸿名,至道绥猷美,大文衍秀清,光昭昌启佑。

7、江苏徐州安定堂胡氏辈分:大德传后世,纯仁继续长,庆祥安基业,瑞光照定堂。

8、湖北仙桃字派:文定家本大,光宗以显扬。征祥毓俊秀,明德维馨香。立国昭正道,为学尚伦常。泽懋贤声远,经传祖训诠。

9、江苏宜兴市胡氏辈分:衡、德、家、申、远,安、定、世、泽、长

10、徐州沛县胡氏辈分:九维经治,永山睦怀,从本继玉成光明绪,孝友同敦修德尚志,慎恭存敬,荣树宏基。

虞姬(?—前202),秦末汉初人,项羽爱姬,沭阳颜集镇虞溪村人,性刚烈,善歌舞,习武艺,随夫征战四方。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杭州)人,北宋初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科学家。宋皇祐六年(1054),沈括荫任沭阳主簿,继任东海、宁国(今安徽宣城)、宛丘(今河南淮阳)等地县令。 仲敏(1362-1443),字子聪,别号碧梧处士,南直隶沭阳县人,淑诚之子。为明朝官员,最高官至刑部郎中,南京太仆寺正卿。明宣德八年(1443年)闰八月卒于家中,享年八十一岁,葬沭阳郭北之原,吏部尚书魏骥撰写碑文,颂扬其德。 郇旃,沭阳人,明洪武三十年(1397)考中进士,永乐年间由进士授给事中。郇旃为明开国以来沭阳首名进士,全县官民无不振奋,儒林为之倾倒。郇旃为官清廉,敢于匡正弊端,见识高人一等,每有奏请,明成祖无一不听,宠遇冠于一时,后升任鸿胪寺少卿。 张鹏(1437—?),字凌汉,南直隶沭阳县城人。张鹏自幼聪颖,16岁即为廪生。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乡试中举,但后来科场失意。成化二十年(1484),选任南京户部司务。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升员外。十二年,升本部郎中。十六年,授云南广西府知府。十八年退休,奉诏进阶从三品大夫。张鹏为人方正,执法严明,以勤俭为政,卓有声誉,身后名祀乡贤。 陈秉彝,南直隶沭阳县人,明朝官员。成化十七年(1481年)辛丑科进士,任四川忠州直隶州(今重庆忠县)知州。当地军民杂处,豪强横肆,陈秉彝将肆虐者绳之于法。岁遇灾荒,陈秉彝尽力赈灾,救民无数。当地有祭祀巴蔓子习俗,香烛昂贵,耗费民财,陈秉彝下令禁止,并作《禁土主庙大烛记》。后来因上京考绩,病卒于途中。百姓为之塑像,并入祀名宦祠。 徐鸾,南直隶沭阳县人,明弘治八年(1495)举人。徐鸾治学勤奋,喜穷根究底,因而学识渊博,尤精通五经,且有口才。曾与诸理学名儒会讲于京师,对儒学阐述精微,常有新义,折服四座,遂有江北徐五经之称。徐任浙江湖州府同知,居官爱民,持身清廉,声名远播,时人比之为陈实、杨震。 胡琏

  胡琏(1469-1542),字重器,别号南津,南直隶沭阳县新河人。明代军事家、政治家、抗葡英雄。弘治乙卯(1495)科举人,乙丑(1505)科进士,历任南京刑部郎中、闽广兵备道,累擢升巡抚、户部右侍郎。琏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兵备尤精,胆略过人,改进西洋火器并用于武装军队,为我国学习和改进西方坚船利炮之先驱人物。晚年教授门徒,兼修国史,著有《南津诗集》行世,卒后赠太常寺少卿。胡琏是吴承恩的舅舅,也是其老师,吴承恩为胡效才的夫人牛氏贺寿所作的《寿胡母牛老夫人七秩障词》中称胡琏为“我舅南津翁”。胡家一门三进士、两举人,吴承恩称之为“长淮名门第一”。 胡效才,字汝园,胡琏之子,南直隶沭阳县新河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进士,授河南道御史,后改任真定府知府。谏官史道、阎闳因建言获罪,胡效才挺身而进,上疏辩护,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正德、嘉靖年间宦官当道,败坏朝纲,时人敢怒不敢言。胡效才以国事为重,上疏弹劾宦官,痛斥宦官用事之弊端,朝野为之咋舌。 胡应嘉(?-1570),字祈礼,号杞泉,南直隶沭阳县新河人,胡琏之孙,父胡效忠为明正德十四年(1519)举人,官至顺天府治中。应嘉出身书香之家,幼年受良好教育,学业大进,青年即中举。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进士及第,初任江西宜春县知县,不久任吏科给事中,后三迁都给事中。晚年汇编《科甲奏疏》。 胡简敬(1631-1695),字又弓,江苏省沭阳县新河人。顺治八年举人,顺治十二年二甲七十七名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国子监司业、吏部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康熙十二年(1673)主持重修《沭阳县志》。胡简敬年暮时携康熙御赐的宫廷奇花异草回到新河,扩建先祖胡琏留下的胡家花园。从此,沭阳大开养花植木之风,历经百年,终成为举国闻名的的花木大县,新河也成为中国花木第一乡。在新河周圈花圃中,至今仍成长着胡氏遗留下来的珍贵盆景——地柏“卧牛望月”,贵为沭阳花木之王。 仲选,字思舜,敏之后裔,沭阳万山人,明正德丙子年(1516)举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已辛科进士及第,授云南道监察御史。为人方正,嫉恶如仇,上任不久,整肃吏弊,威著一时。嘉靖年曾上书《陈言消变疏》之道,一曰敦圣学,二曰揽政权,三曰远小人,四曰励百官,五曰录忠直,六曰苏民困,七曰振武备,皆切中时弊。后升任武昌知府,政见与楚藩相左,遂被罢官,下汉阳狱。虽身在囹圄,而浩然之气不减,谓己行正言端,虽死无憾。后冤狱平反,出任莱州知府。明征安南,任云南兵备副使,领兵征战。战事平息后,因在莱州任上曾阻开胶莱河,而得罪上司,被弹劾丢官。仲选回归故里,足不履郡县,但抚恤乡人。 葛维恒(1592—1657),字映长,沭阳人。少有大志,聪颖好学,过目成诵。明崇祯七年(1634)甲戌科进士,联考第一,授成都推官。成都为省会,诸务杂沓,维恒却能从容处置,驾驭自如,无案积压。维恒断狱尤精,公正严明,冤案多平反。上司倚重,使参与筹划大政大狱,附近郡县疑案久拖不决者皆令其公断,世人颂其“清似水,坚如山。”崇祯十年冬,农民义军攻成都,维恒出城请援,并瓦解城中内应,致义军围城两月而未能破之。维恒号称能吏,为政清廉,被众人举荐,转任重庆。时重庆凋敝,社会治安混乱,人心浮动。维恒到任后,兴办学校,严明政刑,处置积案,平衡馈赠,遂使重庆豪右慑服,社会承平。其所得赏赐,分文不取,皆充军需,故重庆官民交口称颂,声名远播。后升任水部主政,不久,被荐治吉水。上任3个月,母亲病逝,告归乡里。时左宁南借口清君侧进兵金陵,烧杀掳掠。维恒坐船被截,乱军纷至登舟,翻船舱,拆行装,唯见图书与旧衣,惊叹不已。退任后,在乡赋闲,浏览诗书,教诲诸生,并辑平生诗文为《燕贻堂文集》,付梓行世。顺治十四年(1657)卒。 耿载民,字春喧,沭阳人。载民学识渊博,清顺治三年(1646),恩贡第一,授福建建宁府推官。时八闽初定,时局不稳。载民执法严谨,治狱有方,以平恕安抚为主,令其自新,深得台司赞赏,谓“得公贤于十万甲兵”。后兼摄邵武府,有惠政,曾拒收千金之贿。卒年84岁。 吴九龄(1718—1781),字景文,沭阳人。任山西长治县令,为官爱民,后以政绩升广西梧州知府。又任广东粮驿道。后调雷琼兵备道,不久升长芦盐运使。曾主修《长治县志》《梧州府志》。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小字瑞官,号简斋,又号存斋,晚年号随园老人,浙江钱 袁枚

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曾任沭阳知县。 吕又祥 ,字瑞龙,一字凤图,沭阳韩山人。17岁在沭阳县衙练习簿书,知县袁枚每有询问,他答对无讹。袁枚极为器重,以为难得吏才。袁枚辞官,又祥随去江宁,向袁枚学习诗文和从政经验。3年后积资北上,出资修路造桥,授都水属官,分管东河水利。后补滕县主簿。乾隆二十九年(1764)治理定河有功被提为曹州府同知。因政绩卓著升任常德知府。后因病辞职回故里。路过南京登门拜访袁枚,袁枚惊喜,竟倒屐而迎,传为美谈。回家乡后又立义学,课乡民。晚年捐资移县儒学于城内。袁枚70岁故地重游,又祥父子迎到家中,彻夜叙旧,饮酒赋诗,相得甚欢。又祥辞世后,袁枚闻之痛哭,奋笔撰写《常德府知府吕君墓志铭》,流于后世。 吕昌际(1735―1807),字峄亭,号莱园,沭阳韩山人。自幼随父亲吕又祥当官去外地,但他不愿做一个纨绔子弟,始终苦读诗书,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赴广西任职。由于政绩突出,升任商虞通判、捕河通判、山西平阳知府和冀宁道按察使,后因父亲病重辞官归里。吕昌际回到故乡以后,仍然关心民间疾苦。乾隆五十六年(1791),沭阳受灾,吕昌际向官府建议减征,得到大吏认可,减千余顷田赋,晚年娱情花木竹石,颇受地方民众爱戴。在吕昌际面前,李汝珍以晚生自居,称吕昌际为前辈;吕昌际也看重李汝珍的学问,在李汝珍面前也从不拿大,常以兄弟相称,很乐意和他谈经论文。不过每次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都会因观点不同发生争执,大都以不愉快结束。但是,他们都有大家风范,把友谊和学术上的争论决不混为一谈。尽管学术问题说不到一起,经常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还是以忧国忧民的大局走到一起。吕昌际在他的《山右宦游录》中记载:“北平子尝以虚讽实。吾以为实则实之,虚则虚也,不可混淆。宦海本就渺茫,弊端百出,应以实砭之。”原来吕昌际研究的是朱程理学,加上对八股文推崇,所以对李汝珍的浪漫主义那一套当然不能理解。李汝珍对他的“宇宙万物和封建秩序都是先于事物存在来决定”的“理”字自然也不能接受。 吕恩湛(1782—1861),原名士泽,字丽堂,吕昌际次子,沭阳韩山人。少年读书勤奋,注重有用之学。恩湛在湖南为官数十年,几遍州郡,由知府升任按察使,每为官一任,都除弊兴利,为政廉明。恩湛赴永州军营总理戎务,运筹调度,详审神速,受朝廷嘉奖,赐翠羽。在辰沅道任上,苗民反抗官府压迫剥削,揭竿而起。恩湛奉檄会同筸军剿抚,为减少流血,单骑赴苗寨,劝谕息争,苗民遂弃戈解甲,一场苗民起义被平息。其所著《平苗纪事》一书详纪此事。恩湛以招抚瓦解苗民反抗,受朝廷奖励,晋升按察使。一年后,因病告退。恩湛平素济穷,对贫民欠债,悉数焚券销账,金额达数千两银。咸丰十一年(1861)卒,终年79岁。 徐碐(1775—1829),字映华,号枳村,亦写作梓村,沭阳人。少年聪慧,被誉为神童,有志经史,振羽词坛。乾隆五十六年(1791),16岁补诸生,嘉庆六年(1801)拔贡。后因考试受牵连,无端谪居常州,不准应试。徐碐壮年失意,奇气莫舒,嬉笑怒骂,惊骇俗儒。徐碐与当地诸耆宿切磋学问,流露出才子途穷,无心科举情绪。常州学界为其谋求复试。徐碐曰:“吾一辱矣,可再乎?”谪期满回沭,专心学问,上窥六代之文,下迄三唐词章,穷源竟委,含英咀华,自得其乐。王钦霖微时,碐留其家中,情同骨肉,供给纸墨,指点学习,后王钦霖进士及第,仍执弟子礼。碐学识渊博,涉猎很广,尤富词章,著作等身。作品有《易旨》《天爵堂集》《茆宇集》《感红轩诗》《述坡诗存》《艾学诗存》《肩凤斋存稿》《咏物诗八百首》《愍秋堂乐府》《天爵堂文集》《捉刀集》《墨徭集》等12种,另有选本若干。鸳湖王相将《肩凤斋存稿》2卷刻入《友声集》,并在后记中称碐“博闻强识,倚马万言”。徐碐名噪一时,学人无不敬重。道光九年(1829)卒,终年54岁。精于国学的吴铁秋曾慨言:“近三百年来,沭阳仅两个半才子,徐碐为第一”。惜其著述今多已不存于世。 吴甸华(?-1834),字南晌。清朝官员。江苏沭阳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恩科进士,官内阁中书,历任歙县、黟县等县知县,嘉庆十三年(1808年)重修碧阳书院于迎霭门,嘉庆十六年建成。黟县有棚民,“或结党逞凶,或纠伙肆窃”,嘉庆十六年七月颁布的《禁租山开垦示》。嘉庆十七年,又主修纂修《黟县志》。再升直隶州知州。道光甲午年(1834年)卒。 王钦霖(1800—1847),近代诗文家,初名汝霖,字雨亭,后改字慈雨,沭城东关人。少负才气,豪迈不羁,慕古代慷慨之士,遍览史、汉、百家之言,致力古文、诗词创作。性喜游,行程数万里,笔力更为雄健。道光六年(1826),丙戌科二甲第11名进士,授官吏部考功司主事。考核官吏,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深为世人所重。道光十五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道光二十七卒。著有《王吏部遗集)12卷,《海鸥山房诗钞》《红蕤仙馆赋钞》《有真意斋骈文》《疑云集》《边声集》《待兰轩存稿》等8种。 梁学典,沭阳人,佃户。因兄被富豪杀害而手刃仇人,避祸江南。官府追捕甚急,遂联络江南穷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春揭竿而起,杀富济贫。清廷派兵围剿,被义军击败,3人被抛尸长江。两江总督派兵镇压并悬赏两千两白银捉拿梁学典。义军转战苏北在涟水麻垛,攻破地主朱氏庄园,抄得浮财一万多两救济灾民,余作军饷。被沭阳,山阳(今淮安区)两县围剿,会战废黄河南地区,击败官军,但粮尽弹绝,处境危急,遂伪装军官向地方豪绅索要军需,突出重围,后战败,不知所终。 程发春,沭阳人。精技击,擅长行伍。咸丰九年(1859),在军中以智勇获提督王桂林欢心,爱之如子。后袭王职,感恩而易姓王,统勋字左营,转战于苏鲁皖闽等地。同治年间,随钦差大臣崇厚赴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光绪元年(1875),任福建建宁提督。 白夜(1919-1988),原名费启,笔名白夜,沭阳马厂镇秦马棚小费庄人。白夜幼年受到家庭良好教育,聪明好学。民国21年(1932),进清江浦私立淮北中学读书,常在淮阴师范学校吴觉主编的《大华日报》上发表白话诗,并广泛阅读鲁迅、郭沫若、茅盾、成仿吾、郁达夫等名家作品。 吴印咸,沭城镇人,我国著名摄影艺术家,全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20年代登临云台山拍摄风光艺术照片30余幅,刊于其父吴铁秋的《苍梧片影》一书中。30年代在县城举办影展,开沭阳影展之先河。之后,拍摄了《风云儿女》、《都市风光》、《生死同心》、《马路天使》等4部影片,并首次在上海青年会展出摄影作品56幅。 宋长荣,沭城镇人。1950年下半年进“长”字科学艺。是年淮阴地区戏剧会演,他荣获青年演员一等奖。1957年6月,在南京演出《玉堂春》、《勘玉驯》等剧目,连演3个月而不衰,被誉 虞姬

为戏剧“明珠”。苏十佳人物。 吴海燕,沭阳颜集人,1954年生于上海。吴海燕本是京剧舞台上一位文武全能的刀马花旦,她从事**工作,可以说是半路出家,被时人称为“上影一枝花”。代表作品:《海霞》(1974)、《绿海天涯>(1978)、《等到满山红叶时》(1978)、《白莲花》(1979)、《检查官》(1981)、《水镇情丝》、《还乡》、《特区姑娘》、《你好,太平洋》、《同龄女友》、《伴飞》、《加州来客》。 徐子容清代著名山水画家 张德亭水墨梅花画家 魏鹭西清代诗人 刘清韵清代剧作家 谢仑仙进步诗人 李映庚中国近代军乐的创始人 沈括

  叶祥麟著名文学家 叶蠖生著名哲学家史学家 吴铁秋教育家 吴印禅著名植物学家 孙晓云著名书法家、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赵梅林著名书画家、江苏省书协、美协会员 陈士桂著名画家、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陈亦人著名中医学家

元至正六年浙江东阳《胡氏族谱序》云:“今辄效欧阳公族谱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次,远近亲疏为别,而书有详略焉。呜呼!继自今,凡我族人子不观其谱者,重敬念祖宗之泽,以有此身相与和睦,力行孝悌忠信,贫者安而无蹈,富者逊而无骄,仰事俯育之余,勤学读书,出而应举从仕,庶几君子之归而不至于下流也。诗曰:‘无忝尔祖,可不懋者哉!”’至明、清、近代,胡氏修谱之法多为欧、苏并行,略远详近,略疏详亲,目的均在“敬祖收宗”,并使子孙和睦相处,力行孝悌忠信。清光绪四年麦田胡氏宗支八修谱“但录斌公以下者,亦眉山(即指苏洵,洵为四川眉山人)详近略远之旨。”(邓焯英序)大支六修谱“远者略之,疏者简之,疑者阙之,信者详之,合某裔为某公之云扔,分某公为某支之派祖,则分之而愈见其分者,合之而共知其合也,此敬宗收祖之大较也”。无不贯穿着欧、苏修谱的主旨。麦田胡氏族谱各支世系表就是依照欧阳修的“图谱法”,“欧谱尚直,今之所谓图也,兹编仿其式,而略事变更……上师史法,旁参私牒,在胡氏族谱,固因创者也”。

胡氏修谱讲究实、信,这也是胡氏谱学的重要特征。《麦田胡氏创修族谱引》云:胡氏在宋代名贤辈出,胡安国之后,散居于衡、潭、沩、鼎间,但“顾裔系文献无徵,不敢援附,断自迁沩者为始祖”。

胡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五位,在台湾则排名在第三十八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胡氏族谱字辈排列如下:

1、湖北长阳胡氏字辈:仁德胡继文应廷水秉公启祖玉正绍应宗家懿行光耀友庆祖德昌明世寿国仁传必远新文渊华林吉安水清松滋荆辰长阳融景亮永照民。

2、贵州黔西胡氏字辈:元绍德世玉金正士应连国朝天万相清恩端锡贤昌荣族乃大裕后续光前安定家声远经治永为先。 

3、贵州雷山胡氏字辈:朝北国之祯武功佐冶陵开基凡后品应学有贤明诗书宜可读月下海水清忠良光胜典风鉴绍前因。

4、湖南宁乡胡氏字辈:克仕旭□四秉九宗懋衷孝锡泽本光培镇湘麓荣增锦清集耀在鉴治业炳均。 

5、湖南湘潭胡氏字辈:锡泽由于宋洪基盛在湘孝廉开甲地永世得荣昌作述家声远贻传世系长修明逢泰运继序有余芳。 

6、浙江东阳胡氏字辈:云城百千万亿元正益恒覆泰怡友端恭启仁义理智信福禄寿康宁光裕荣华盛修齐均治平缵绪维新运。 

7、福建永定胡氏字辈:博厚特载柔顺谦光礼义忠信恭俭温良苏湖济美淮海传芳华林育秀安定发祥经文纬武陈纪立纲。 

8、 四川资阳胡氏字辈:孝义永兴国礼志信忠昌清德嘉明远宁君教授长光前坤多仕玉后大书香。 

9、广东信宜胡氏字辈:清时玉金廷文大志成立其永儒曰昌必克斯可言列宗为善久。 

10、 云南胡氏一支字辈:寿义德绍升仕廷光青龙正显世运中阳兴国定泰洪发绪昌。

11、辽宁沈阳胡氏字辈:万亮明成仁芳显世立德可光宗礼义常言孝善良久安荣宏鹏高锦志路桥亦青松勤俭创伟业谋勇建奇功。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妫姓,以谥号为氏,为舜帝之后裔。《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②以国名为氏。一个是姬姓胡国,在河南漯河东,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一个是归姓胡国,在安徽阜阳。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国人都以胡为氏,世代相沿。③出自他姓或他族。据《楚国先贤传》、《魏书·官氏志》、《周书·李远志》等有关资料所载,楚时胡广本姓黄,后改姓胡;南北朝时纥骨氏等入中原后均改为胡姓;后周胡琮本为敕勒族等。  始祖:胡公满。迁徙:  胡姓最初发源地主要有两个:一是今河南淮阳,一是今安徽阜阳。从先秦至两汉时期,胡姓族人历经迁移,向西进入陕西、甘肃两省,向北进入山西,向东进入山东,向南迁入湖北、江西,使胡姓得以发展繁衍。其中,迁入甘肃境内的胡姓一族,在后汉时期已成为望族。三国时期,胡姓族人高官不断,家族逐渐兴旺。其后裔胡奋由曹魏入晋,使胡姓由功勋之家演变为外戚之家,并有其分支相继在今河南新蔡繁衍,亦成为当地望族。两晋南北朝时期,胡姓原居于陈(今河南淮阳),后因“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与其余七姓族人共同入闽,成为“入闽八姓”之一。唐宋年间,胡姓族人胡竦迁入晋安郡(包括今福建漳、泉二州),被奉为闽中胡姓的始祖。其五子分迁于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境内,使胡姓族人再一次远播分散于各地,并得到巨大发展。而另一支在五代南唐时,则由醴陵德善乡迁入吉州(江西吉安)、金陵(今江苏南京),也使江西逐渐成为胡姓繁衍中心。至元明清时期,居于今河南淮阳一带的部分胡姓因避战乱入迁福建、广东等地,再次远播其它各省,从而使胡姓成为一个遍布全国且远播海外的大姓。胡姓在我国分布很广,尤以四川居多,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等省亦多胡姓。目前胡姓人口列全国第十三位。郡望:  安定郡 西汉置,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东汉移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西晋时移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北)。  新蔡郡 治所在新蔡(今河南新蔡)。  淮阳郡 治所在陈(今河南淮阳)。  吉州郡 治所在庐陵(今江西吉安)。堂号:  澹安堂、庐陵堂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胡铨,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号邦衡,字澹庵,著有《澹庵集》。  安定堂 安定郡始建于西汉,郡治先在高平(宁夏固原),后徙临泾(今甘肃镇原),再徙安定(今甘肃泾川),历来为胡姓望族聚居地。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新蔡、淮阳、吉州。②自立堂号:乐善、思贻、敦本、敦睦、清润、春秋、念祖、继序、思诚、联桂、寿安、惊庸、崇德、勋贤、仁德、惇叙、华桂、崇阳、华林、启俊、亲睦、世德、敬享、怡爱、大雅、庆宜、永言、立爱等。字辈:  江西泰和胡氏字辈:德泽敷南国,鸿章锡远方,谦恭崇厚道,仁孝振纲常,治谋原笃□,缵绪克隆昌,勋业怀先代,钟祥保祚长。  江西婺源胡氏字辈:崇嗣起昭光,昕晖培钜泽,本炽□钟湥,枝燔基镒湜,秀炜班银汉,材勋□锦漪,历秋等镐洛,述烮在铭沩。续字辈:桂荣封锡永,杏苏玉銮游,彩焕垂金钓藻,来熏□镇流。  桂竹胡氏字辈:为秀起贤良,家传定福祥,光宗能孝友,祖德庆绵长。  湖南宁乡胡氏字辈:克仕旭□秉,九宗懋衷孝。锡泽本光培,镇湘麓荣增,锦清集耀在,鉴治业炳均。  湖南湘阴胡氏字辈:宗从巍世琦,显子延火同,正天申硕范,扬志裕元功,克家敦礼让,辅国尚贤忠,应兆嘉祥远,咸承惠泽隆。  湖北十堰市胡氏字辈:敬天洪道,泽承先世,其祚延长,敦仁尚义,观国之光。  湖北黄陂胡氏字辈:永敦高昌,家维和顺,朝庆贤良。  重庆合川胡氏字辈:派传安定,炼登文王,国仕世尚,正大谦光,崇德宝善,万代荣昌,宗支有序,祖泽孔长。  广东信宜胡氏字辈:清时玉金廷,文大志成立,其永儒曰昌,必克斯可言,列宗为善久。  广东清远胡氏字辈:清时玉金廷,文大志成立。其永而曰昌,必克斯可言。  云南某支胡氏字辈:寿义德绍,升仕廷光,青龙正显,世运中阳,兴国定泰,洪发绪昌。  辽宁沈阳胡氏字辈为:万亮明。成仁芳显世,立德可光宗,礼义常言孝,善良久安荣,宏鹏高锦志,路桥亦青松,勤俭创伟业,谋勇建奇功。  云南思南胡氏字辈:祖文天在,世大正月,腾凤仕新。  陕西商南胡氏字辈:金海德先启,洪文显大家。  浙江镇海胡氏字辈:仁义礼智信肇基。顺应启运,亨通福浩,粤稽我祖,来自青州,官于有宋,聿振嘉修,曰思其时,咸景元佑,继仕庐祥,卜居斯就,以燕翼子,冀望恒周,恢宏芳绪,光耀贻谋,雍容谦逊,衍祚长休,远教奕世,敬服先猷。  安徽绩溪胡氏字辈:正名定位、裕嗣荣昌、显祖锡祚、继续永康。  安徽舒城胡氏字辈:辞武国志士,元美家青太,梦自朝有良,光荣继泽昌。  湖北赤壁胡氏字辈:雨水调阳起,文虞大成治,容法安定国。  湖北汉川胡氏字辈:敬祖宏献,家学继修,承先体志,建业贻谋,人文蔚起,世德作求,安邦定国,永达名留。  安徽太湖胡氏原字辈:宗兆大万家,高登庆衍遐,邦国尤昌太,富贵永荣华。新字辈:富贵传科第,立德承宏声,克知勤继本,文秀存敦伦,良善荣为瑞,美贤裕宽仁,廉义长远久,奕叶著芳名。名人:  胡琛(-526),北魏末高平镇起义领袖。敕勒(高车)族。本为敕勒族酋长。正光五年(524)高平镇(今宁夏固原)人赫连恩(匈奴族)等响应破六韩拔陵起义,围攻高平镇,推他为首领,称高平王,为魏将击破北走。后高平镇为莫折大提将卜朝(一作卜胡)所袭破,镇兵杀卜朝迎他为主。孝昌元年(525),他派万俟丑奴和宿勤明达南攻泾州,大败魏军。次年,为费律诱杀,万俟丑奴继领其众。  胡太后(-528),北朝魏宣武帝妃。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宣武帝卒,孝明帝立,尊为皇太妃,寻改皇太后,临朝称制。性聪悟,多才艺。为太后后,逼幸清河王元怿,为天下所恶。领军将军元叉幽之于北宫。后太后与孝明帝及高阳王雍计,解元叉官,复临朝。孝明之死,或谓太后及幸臣郑俨、徐纥之计。尔朱荣称兵入洛,沉太后于河。谥灵太后。  胡曾,唐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一说长沙(今属湖南)人。初屡试不第。咸通中登进士第。后为路岩、高骈诸人幕僚。其诗通俗明快。有《安定集》十卷,今佚。今存《咏史诗》三卷,收一百五十首,皆七绝,依据儒家传统思想评叙历史人物及历史事实,每为后来讲史小说所引用。有影印宋钞本,陈盖、米崇吉注。  胡瓌,五代后唐画家。契丹人,一说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擅人物、鞍马、骆驼,作品表现北方少数民族人物及其骑猎、游牧生活,手法细致,形象逼真,富有生意。有《卓歇图》、《出猎图》、《回猎图》等传世。  胡瑗(993-1059),北宋学者。字翼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因居安定,世称安定先生。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1042-1056)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后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老于家。胡瑗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是宋代理学酝酿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明体达用之学”,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胡瑗讲学分经义、治事二斋,治事包括讲武、水利、算术、历法等,表现了重视经世治用的特点。著有《周易口义》、《洪范口义》、《论语说》、《春秋口义》等。  胡安国(1074-1138),北宋学者。字康侯,建宁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绍圣进士,任太学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兼侍讲、宝文阁直学士。卒谥文定。长于春秋学,系出孙复再传。撰《春秋传》三十卷,往往借用《春秋》史事,寄寓南渡后对时势的感怀,议论政治。明初宗法程(颐)、朱(熹),以安国之学私淑程颐,因定此书为科举取士的教科书。另撰《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今佚。  胡铨(1102-1180),南宋大臣。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高宗建炎二年(1128)进士。金军渡江时,他在赣州募义兵,保卫乡里。绍兴五年(1235),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以上书斥和议,乞斩王伦、秦桧、孙近,除名编管昭州。十八年,改新州,移吉阳军。二十五年桧卒,移衡州。孝宗即位,复奉议郎、知饶州。历国史院编修官、宗正少卿。隆兴二年(1164),兼国子祭酒,权兵部侍郎,以本职措置浙西淮东海道。乾道初知漳州,改泉州,留为工部侍郎。七年(1171)以敷文阁直学士奉祠。淳熙六年(1179)召归经筵,引疾力辞。七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著有《澹庵集》一百卷,已佚。今存《澹庵文集》六卷。  胡宏(1106-1162),南宋学者。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字仁仲,号五峰。胡安国季子。从小随父学习程氏理学。二十岁入太学,师从杨时。与父亲胡安国共同建立“湖湘学派”,哲学思想受二程影响,认为“性也者,天地之所以立也”,“非性无物,非气无形,性、气之本也”,“大哉性乎,万理具焉,天地由此而立矣”。与秦桧世交,但隐居衡山,不与往来。著作有《知言》、《五峰集》、《皇王大纪》。  胡三省(1230-1302),宋元之际史学家。字身之。台州宁海(今浙江天台)人。南宋理宗宝祐间进士。历任县令、府学教授等职。应贾似道召,从军至芜湖,屡有建言,贾似道专横不用。后隐居不仕。自宝祐四年(1256)开始专心著述《资治通鉴广注》,得97卷,论10篇。临安(今浙江杭州)失陷后,手稿在流亡新昌(今广东台山)途中散失。宋亡后,重新撰写。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完成《资治通鉴音注》294卷及《释文辩误》(12卷),对《通鉴》作校勘、考证、解释,对《释文》作辩误,并对史事有所评论。注文中多处联系蒙古灭宋事实,发表感慨,寄托民族感情。  胡大海(?—1362),明初大将。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字通甫。太祖初起,他谒见于滁阳(今安徽滁县),遂为前锋。从渡江,与诸将略地,以功授右翼统军元帅、宿卫帐下。从破宁国(今安徽宁国)、徽州(今安徽歙县)等地。浙东平定后,进克信州(今江西上饶),进江南行省参知政事。镇金华(今浙江金华),荐刘基、宋濂、叶琛、章溢等人。未几,为叛将蒋英袭杀。治军严明,不妄杀人,注意农桑,受民众拥护。  胡惟庸(-1380),明臣。定远(今属安徽)人。龙凤元年(1355)从朱元璋于和州(今安徽和县),历任主簿、知县、通判等官。洪武三年(1370)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四年起任右丞,六年起任右丞相,十年迁左丞相至十三年(1380)。宠遇日盛,独相数年,专权树党。十三年以谋逆罪被杀,后牵连致死者达三万余人,称为“胡狱”。  胡天游(-1397前),元诗人。岳州平江(今属湖南)人。名乘龙,以字行,号松竹主人,又号傲轩。元末隐居不仕。所著有诗集《傲轩吟稿》。  胡广(1370-1418),明臣。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人。建文进士,授翰林修撰,赐名靖。成祖朱棣即位,复名广,向成祖宣誓效忠,升侍读、侍讲、右庶子。永乐五年(1407),升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参修《五经大全》,为科举取士标准书。书成,进文渊阁大学士。常与杨荣等随成祖北征,深得成祖信任,为人缜密,时时密诏议政,未尝告人。尝谏封禅及郡县穷治建文“奸党”株连无辜,均为成祖采纳。善书法,成祖每勒石,皆令广书之。卒谥文穆。有《胡文穆集》二十卷行世。  胡居仁(1434-1484),明学者。江西余干人,字叔心,号敬斋。师事吴与弼,绝意仕进,一生以讲学为业。是明代程朱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学以主忠信为先,求放心为要。筑室山中,四方来学者日众。后主持白鹿洞书院,以布衣终其身。著有《居余录》、《易象钞》、《胡子粹言》及《胡文敬公集》。  胡宗宪(-1565),明臣。字汝贞。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嘉靖进士。嘉靖三十三年(1554)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他联络严嵩党羽赵文华,被升为右佥都御史,行使抵御倭寇的职权,后又代任总督。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盗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朱厚熜宠信,晋兵部尚书。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发挥了一定作用。他推荐戚继光任参将,并允其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先后诱捕通倭海盗首领王直、徐海、陈东等。但他屡次虚报战功,为减轻浙江压力,甚至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严嵩败后,他被劾为严党,革职逮问,明世宗特令释放闲住。后发现其与严嵩子严世蕃勾结的信件而下狱,病死狱中。著有《筹海图编》。  胡直(1517-1585),明学者。泰和(今属江西)人。字正甫,号庐山。嘉靖进士。曾任四川参议、广西参政,官至福建按察使。王守仁再传弟子。接受佛教“三界唯心”,的观点,认为儒佛在“天地万物不外乎心”这一点上,并无不同,反对程朱一派“穷理致知”之学说。著有《胡子衡齐》。  胡登洲(1522-1597),明伊斯兰教经学家、教育家。字明普。陕西咸阳渭城人。回族。幼习经学,后及儒学而不成。年及五旬始习诗书,并探求伊斯兰教经籍。偶得一阿拉伯缠头叟传授,通晓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有感于当时能直接释读经义者日见稀少,教坊掌教后继乏人,遂立志兴学,在家收徒讲学,提倡讲授经典,改变父传子受、师徒单传的传统方式,开创新的教育形式。后经他的弟子们努力,各地清真寺纷起效法,形成中国穆斯林自成体制的宗教教育制度。  胡应麟(1551-1602),明文学家。字元瑞,更字明瑞,号少室山人,别号石羊生,浙江兰溪人。万历举人,历官刑部主事、湖广参议、云南佥事。筑室山中,聚书四万余卷,从事著述,征引广博。诗文承七子余风,主张复古模拟,后由重视格调转向于神韵。著有《少室山房笔丛》、《少室山房类稿》、《诗薮》等。  胡震亨(1569-1642),明文学家。字孝辕,号遁叟,一号赤城山人。浙江海盐人。万历举人,初知合肥县,荐补定州知州,擢兵部员外郎。学问渊博,家藏书万余卷,凡秘册僻典,莫不在搜罗补缀之列。偏重收集文学、词学图书。所辑有《唐音统鉴》,搜罗丰富,为历代研究唐诗者所重视。另著有《靖康咨鉴录》、《赤诚山人稿》、《海盐图经》、《读书杂志》等。  胡正言(约1584-1674),明末书画家、刻书家。字曰从,安徽休宁人。官至武英殿中书舍人。精于篆刻、绘画,嗜好藏书与刻书,天启七年(1627)用饾版刻印《十竹斋画谱》。后又与名刻工汪楷等合作把饾版与拱花结合起来,于崇祯十七年(1644)刊印《十竹斋笺谱》。画面神韵生动,超越前人刻本。著有《印存玄览》等书。  胡渭(1633-1714),清经学家、地理学家。初名渭生,字胐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曾与阎若璩等帮助徐乾学修《大清一统志》。撰《易图明辨》,考定宋儒所谓“河图”、“洛书”之误,其说实袭自五代末道士陈抟,为修炼、术数两家旁分易学的支流。又撰《禹贡锥指》,搜采方志舆图,阐释《尚书·禹贡》,将九州分域、山水脉络的沿革变化,详加说明,特别重视治水,是研究中国古代地理沿革的重要参考书。另有《洪范正论》、《大学翼真》等。  胡中藻(-1755),清臣。江西新建人。乾隆进士。曾任翰林院学士,督湖南、广西学政。文辞险怪,以韩愈自命,著有《坚磨生诗钞》。乾隆二十年(1755),高宗大兴文字狱,摘其“一把心肠论浊清”等句,指为悖逆,下狱处死。  胡天游(1696-1758),清文学家。一名骙,字稚威,一度改姓方,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副榜贡生。乾隆元年,尚书任兰枝荐举鸿博,次年补试,鼻衄大作,投卷出。时四方文士云集京师,每置酒高会,分题命赋,天游辄出数千言,沉博绝丽,见者咸惊服。性耿介,公卿欲招致一见,不可得。后举经学,再报罢。客山西,卒。以骈文著名,也能诗。著有《石笥山房文集、诗集》。  胡培翚(1782-1849),清经学家。字载屏,又字竹村。清安徽绩溪人。嘉庆进士。官内阁中书、户部主事。传祖父胡匡衷之学。后主讲钟山、惜阴两书院。郝懿行、胡承珙遗书皆赖其次第付梓。又学于凌廷堪,尤邃精“三礼”。认为唐贾公彦疏解《仪礼》,多有失误,乃积40余年之力,撰述《仪礼正义》,约以四例,即疏经以补注,通疏以申注,汇各家之说以附注,采他说以订注。考证郑(玄)、贾(逵)所注之得失,是对《仪礼》较详备的考订著作,但书未成而卒,由其弟子杨大堉续成。著作另有《燕寝考》、《禘袷答问》、《研六室文钞》等。  胡林翼(1812-1861),晚清大臣,湘军首领。字贶生,号润之(一作润芝)。湖南益阳人。道光进士。在贵州任知府时曾举办保甲团练,自练壮勇,镇各族群众。1854年(咸丰四年)奉调率黔勇赴湖北、湖南抗击太平军。他不断整顿、扩充所部湘军,采取围城打援战术攻陷武昌,又遣军夺武昌县(今湖北鄂城)、黄州(今湖北黄州)等地。因收复湖北失地,实授湖北巡抚,加头品顶戴。1857年,在黄州督战,击溃进入鄂东的太平军陈玉成部。次年5月攻占九江。1861年9月,所遣之军攻陷安庆,被推为首功,加太子太保衔。时人以与曾国藩并称曾胡,是镇太平天国的主要人物之一。著作有《读史兵略》,所遗奏稿、书牍辑为《胡文忠公遗集》。  胡以晃(约1816-1856),太平天国将领。广西平南人。地主出身。武秀才。入拜上帝会。金田团营时,洪秀全等在其家布置起义,为清军所困,他协助解围。咸丰元年(1851),任春官正丞相三年,出师西征,克安徽安庆、桐城、舒城等,继占庐州(今合肥)。封护国侯,寻改护天侯。次年封豫王,旋以战败被革。参与江西湖口、九江之战获胜。五年,封护天豫,随军入鄂、赣,克临江等。十二月,占袁州(今宜春)等,所至有功。次年在临江病死(一说死于“杨韦事变”)。  胡光墉(1823-1885),清末洋务派。安徽绩溪人,一说浙江仁和(治今杭州)人。字雪岩。初在杭州设银号,经理官库银务。后为左宗棠的湘军办理后勤,以熟谙洋务著称。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为左在上海主持采运局,筹供军饷,订购军火,代借内外债,受清廷赏给头品顶戴。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开设当铺、药铺,经营丝、茶贸易,称巨富。1884年(光绪十年)受洋商排挤破产,次年忧愤而死。  胡燏棻(-约1906),清末大臣。安徽泗州(今泗县)人,祖籍浙江萧山,字芸楣,亦作云眉。同治进士,选庶吉士。后捐纳为道员,补天津道。光绪十七年(1891)出任广西按察使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受命留驻天津办理东征粮台。旋奉命在天津马厂主持新式练兵,成十营,号“定武军”次年士疏条列办实业、练兵等十事旋调任芦津铁路督办,又授顺天府尹,迁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二十六年始历任关内外铁路会办,刑部、礼部、邮传部侍郎。其他胡姓名人有东汉学者胡广;西晋将领胡奋、胡烈;南朝梁将领胡僧祐;北朝北魏大臣胡僧洗;北宋大臣胡直孺;南宋大臣胡纮,学者胡寅;宋元之际学者胡长孺等。近当代胡姓名人有政治家胡 耀邦、胡 乔木、胡 锦涛、胡启 立,爱国民主人士胡愈 之、胡 子昂、胡 厥文,国民党官员胡汉民,国民党将领胡宗 南,华侨企业家胡文虎,物理学家胡宁,计算机科学家胡世华,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植物学家胡先骕,昆虫学家胡经甫,病理学家胡正详,皮肤性病学家胡传揆,经济学家胡寄窗,历史学家胡华,学者胡适,哲学家胡绳,文艺理论家胡风,作家胡也频,画家胡佩衡,**导演胡金铨,**演员胡蝶、胡慧中,越剧导演胡知非,歌唱家胡然、胡松华,舞蹈演员胡蓉蓉,象棋国手胡荣华,乒乓球运动员胡玉兰等。

胡姓最完整的辈分

胡姓最完整的辈分排行表如下:1、浙江地区胡氏辈分:开宗宏显,百千万荣,禄干元进,泰亨利贞,德远鸿文,明肃整富,桂兰高魁,仁义忠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