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的时候需要什么贡品
1、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每当除夕到来时,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家规、遗像、神牌灵位等供于家中上厅,摆好香炉和供品。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俗称天地供;
2、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按灵位设杯箸。除夕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
3、祭祖时的礼仪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
一般没有具体的规格标准,大部分以146cm185cm和150cm200cm为主,主要悬挂于正房夹墙,轴子前摆供桌,供品大致分四荤四素四干果四馒头,供品前摆放香炉蜡台。
早年间,由画师设计出草图,然后经过画师数日辛苦,手工绘画而成,其颜料色差较大,且不适合多年保存。
近年来,随着电脑数码设备的发展,诸多的设计师利用现代化机器设计原稿,高清机器出图,轴子大方美观,色泽亮丽,不退色、不退光,适合长时间保存,且清晰度很高,花鸟鱼虫活灵活现。
以前不仅很多祖上(也就是爷爷)会邀请去世的老人回家过年,(也就是我父亲)也同样信教。 这里要解释一下“家堂”这个词。家庭厅一般指家庭中的主要房间。在这个问题中,它指的是祖先的神。 以前过年不仅仅是家事,更是家谱。 有些人的家谱装在木箱里,放在神龛里,过年的时候会展示。其他人把它放在房间里收藏。这种家谱一般都比较旧,比较破烂,但是很值钱,过年的时候要展示。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通常在三十祭祀前摆放家族和宗谱,到了大年初一晚上就会放好。 为什么?因为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拜年,他们看不到。 民间的说法是,嫁出去的女人回到家,看到自己的家庭和家谱,祖先的神灵都会跟去保佑,不管儿子。 这当然是当时的迷信。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嫁出去的女儿害怕得到好处。甚至死去的祖先也不得不与已婚妇女竞争。 今天看起来很可笑,但这是过去的民俗。 中国也有一些地方没有这种习俗。宗祠和宗谱一直保存到正月十五,晚上送完神,烧了门垫纸才收好。
现在一些家庭之所以在过年的时候挂上家徽,少展示家谱,主要是城市里的一些建筑,人群也主要是一些年轻人。 受条件限制,楼真的不好挂。 有些人进楼根本不带这些东西,甚至不喜欢。把它们挂在现代时尚的房子里似乎不合适。 所以这些东西都保存在老家,或者老房子里。 别看有些年轻人,口口声声说这些东西是封建迷信。如果真的把家人放在时髦的家里,他们连觉都睡不好,因为他们真的很怕“鬼”。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神鬼分离。确切地说,死去的亲人都成了“鬼”。 当他们害怕的时候,他们根本感觉不到。其实这种恐惧才是真正的迷信。 这真是可笑又不真诚。
但是,在有厅堂或厅堂的地方,挂家宅的现象并没有减少。相反,现在有些家庭常年在神社另一边的墙上挂着去世老人的画像。有的拍的是中国摄影技术普及以来的老人们的画像,很多挂的是三代人的画像。 敬祖、祭祖、崇尚礼义,在中国人中间并没有减少。 中国民间还有一个现象。人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祖先不重要。到了一定年纪,自然会怀念祖先,尊敬祖先,想到祭祖。我身边有很多例子。 因此,我们不要责怪年轻人,他们总有一天会变老。
二者不宜比较:
1、供奉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供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准备供品和祭器,主要有供桌,蜡台,蜡烛,香炉,烧纸等。供品包括水果,点心,馒头,米饭,饺子等。
2、供牌位就是供祖宗的牌位,以及逝去的父母的牌位,在农村父母亲去世后的三年里,家里有一个牌位,上有父亲或母亲的生死时晨,每天上香,三顿饭烧好后先装上供了牌位自己才能吃。
1、立碑仪式开始:奏乐,燃放鞭炮。
2、祭天地:请敬献祭品供果,向天地生神灵行礼,敬酒(在音乐中)。
3、敬列祖列宗神灵:
由本家一人向列祖行礼后献祭酒三杯后敬曰: 父母恩情深似海,祖宗功德无量。我等后人,集聚一堂,为先祖立碑。秉承优良。孝娣永存,祖恩浩荡,以德为本,喻嗣不忘。
愿我家族兴旺发达,富贵其昌。请先祖保佑后人,平安康泰,人丁兴旺,达官显贵、繁荣富强。今日立碑铭志敬祖,惊扰之处请列祖体谅宽恕。
主持人呼 :众后裔行三鞠躬之礼。
4、立碑开始,请各位乡亲,好友动工,放炮,奏乐。
5、洗碑,擦碑,罩屋。请子孙,儿女,外甥男,外甥女碑前尽孝,——完成红布罩碑。
6、请某某为列祖揭碑。
7、摆供品,上香,烧纸 (奏乐)。
8、宣读祭文(全体按次序站好)
9、众人拜祭(三拜九叩)
一拜祖宗:福泽千秋,祖恩浩荡。二拜先祖:以德为本,秉承优良。三拜父辈:忠孝传家,喻嗣不忘。拜毕起立。
10、分拜开始(在音乐声中进行)。
11、立碑,揭碑仪式结束 (燃放鞭炮)。
祭祖的时候需要什么贡品
本文2023-10-16 14:37:0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7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