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家谱 我是戴氏家族的一员 希望追溯根源
戴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
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
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
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
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
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2、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
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
。隐公十年(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
“戴”为氏。
3、 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
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世居安徽休宁县干阜紫园,二十五世为道容,即戴宏度,家赀渐落,为谋生,迁到江苏扬州甘泉县,其妻汤氏,只生一子,号为乃勋公,即戴时懋(戴均元祖父,戴衢亨曾祖)。
戴时懋元配傅氏无出,早殁,葬于休宁,继室周氏生二子,长为戴佩(戴均元父,戴衢亨祖父),号玉庵;次为戴瑶。
戴宏度及其妻汤氏,戴时懋继室周氏三人相继而殁,戴时懋竭力以三棺营葬于扬州西城外西福桥。戴家自戴时懋开始,家道中落,人丁亦衰。戴时懋因“贫困无依”,乃携二子远游江南,越过大庾岭,抵广东羊城一带,具体从事什么职业不清楚。
“逾大庾岭,抵粤之羊城,父子兄弟俘力谋食,饔餮初溢。”
戴时懋“负豪侠,好施与”,再继娶梁氏,梁氏亦无出,仅有二子。
戴时懋早年已殁于广东。
戴佩(戴均元父,戴衢亨祖父),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其出生时已家道中衰,跟随其父戴时懋四处谋生,“幼年随侍奔走粤中,流漓颠沛辛苦备尝,然贫因不改其常度,犹斤斤自守,暇则读四书五经,处已谦和,待人诚实,言行忠信”。
读书喜讲性理,尤其精通星卜之术,常往来于大庾的梅关、横浦间,假托占I-算命的吉凶之说,导人为善。看到大庾风俗淳朴,物产丰饶,产生了定居大庾的想法。
康熙五十年(1711年),戴佩(时年23岁)以所有积蓄买负郭田百亩,选择大庾县水城孝友坊作为居所。
但是戴佩并没有马上居于大庾,而是直到戴时懋殁后,戴佩才正式定居大庾后,迎养继母梁氏于大庾,“晨昏定省,视膳浣衣,亲涤溺器”。此时的戴佩已经三十多岁,还没有成家,生活之艰辛可见一斑。
定居大庾后,才娶元配温氏,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活,得以有家室。
戴佩在大庾惨淡经营,承先启后,开始着籍为贡生,正式入籍大庾。其弟弟戴瑶亦在这期间娶妻郭氏,也已成家立业。其弟弟原先被聘于位于大庾岭下的南赣盐馆。兄弟成家后,兄弟间亲密友爱,额其堂日“诚一”,以明其志。兄弟定居大庾后,继母梁氏不久殁于大庾,兄弟将继母梁氏与父戴时懋合葬于大庾县东山之麓,“自是有田有庐坟墓,入籍有年矣”。
戴瑶比戴佩儿子出生早,两个儿子,长为安元,排行第一,次子排行第二。
戴佩元配温氏所生的儿子,长为戴第元,排行第三。次子戴策元,排行第四;三子戴铨元。
戴佩娶侧室江氏,生二子,长为戴淑元,排行第六,最小为戴均元,排行第七。
戴氏至此开始,人丁开始兴旺。不幸的是,戴瑶与妻郭氏相继而殁,两子还未成年,十几岁就夭折了,戴瑶这一房竟至不祀。只有戴佩这一支,人丁兴旺。
后人现多居于今大余县的新城镇下辖的龙王庙村,只有几十户。
全国最大的戴氏宗祠是镇海澥浦镇庙戴村的戴氏祠堂。戴氏祠堂建于清代,规模较大,设计完美。考证戴氏一族清代在该村的民居建筑,祠堂的质地最好。厅中大开大阖的气势,正厅悬挂的匾额,都体现出光宗耀祖的心态。祠堂前有四个旗杆基座,可安放两根旗杆。按照清朝建祠堂规制:宗族中有四品以上官位的,才允许在祠堂门前竖立高大的旗杆。
戴氏家谱 我是戴氏家族的一员 希望追溯根源
本文2023-10-16 13:47: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6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