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氏家谱-字辈!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韩氏家谱-字辈!,第1张

一、来源有五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后裔。曲沃武

公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为韩武

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韩厥7世孙建立韩国,公

元前230年被秦所灭后,其宗室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韩姓,并大都聚

居于颖川郡。

2、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唐叔虞的后代。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

叔虞儿子被称为晋侯。晋侯的后代毕万,曾被封在韩原。毕万的后代

就用封邑为名"韩"作为姓氏。

3、以国为姓。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是春秋时晋国大

夫韩武子的后代虔。韩被秦灭后,韩国国君的后代,有的就以国名"

韩"为姓。

4、以少数民族的复姓改为韩姓。后魏,鲜卑族有二字姓"大汗"

氏,孝文帝改革时,以"汗"与"韩"音相近,改单姓韩。

5、以人名为姓。传说,上古时黄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韩流,

其后有韩经,尧时为仙人,韩经之后遂为韩姓。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泣杖堂":汉朝时候,韩伯愈最孝。一次他犯了过,母亲用

拐杖打他,他的眼泪像下雨一样掉下来。母亲很奇怪地问:"我过去

打你,你都是欢欢喜喜地接受,今天为什么掉泪呢?"伯愈哇地一声

哭了出来,对母亲说:"娘呀!过去您打得疼,我知道母亲健康有力

,所以喜欢;今天杖落在我身上,我一点儿感不到疼了,我知道母亲

体力衰弱了,所以难过得掉泪。"

"昌黎堂":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河北昌黎人。他一生从事古

文运动,反对骈体文的华而不实,主张恢复秦、汉时的散文体。历史

上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姓堂号也为"颖川"、"南阳"。

2、郡望

颖川郡:秦王政时置郡,治所在阳翟。

南阳郡: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置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

万古流芳

盖闻木本深则枝茂,水源远则流长,祖德厚则子孙昌盛,此理固然也。 吾先祖韩公文斗原籍山东省郯城县大韩家庄。为人慷慨有力,好侠义,除暴安良,于前清雍正五年1727年只身出闯,抵公营子适公府,恰逢适府修造,公去,做木工,旗主见公魁梧奇伟,风度磊落,遂委以重任,收租子。此地民皆野蛮,全不知国法王章,纳租者百无一二。公老诚持重,愚记善良,不惜舌敝唇焦,刚柔并济,智勇兼施,终让人心悦诚服,民皆交了租,主见公非寻常可及,将其义女原为侍女嫁与公。公后至韩家屯,建室而居,渐至良田千顷,居业数处,家富巨万可称。迄今近二百年矣。若非祖德深厚,而子孙为礼,岂能荫子孙代代相传。赋诗云;祖德从来厚,方能荫子孙,相传十一世,人口三百余。宗谱;文起宏天基,元德连清锡,维汝克尚志,万世永长希。 原碑文为韩连布韩德英于民国十七年八月十五日编写。 又及;家谱还有十辈;勇顺常怀宝,广乃大友吉。 现已传至十四世,人口三千五百多。

辽阳满族韩姓只有一个惟一的来源,即:蒙古八旗哈扎里 氏也称 哈扎力氏 或 海结列 氏。

哈扎里 氏现有《韩氏家谱》记载:该家族始祖为“乌苏吉思哈”与“吉普喀达”兄弟,祖籍蒙古瓦尔嘎(内蒙兴安盟境内)。天聪元年(1626)兄弟二人率部投后金,驻于盛京(沈阳),隶属:蒙古正白旗,从此融入满族。据《辽阳县志/兵事部》载:康熙31年该家族又被派往 东京(辽阳)、华紫(灯塔)等地协防。安置于 辽阳城东关,鹅房屯,首山乡麦山屯,鞑子营屯,等地。民国以后该家族子孙取汉姓:黄、韩,其中麦山屯与鞑子营屯两地有一支姓黄,期于各支均姓韩。

韩氏家谱-字辈!

一、来源有五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后裔。曲沃武公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