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 吕不韦 吕雉 吕后 有什么关系?
吕布、吕不韦、吕雉没有关系,只是都姓吕。吕雉跟吕后是同一人。
1、吕布
吕布(?-199年),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人。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后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依附袁绍,又被袁绍猜忌,依附张杨。
兴平元年(194年),吕布趁曹操攻打陶谦时与陈宫等联络而进入兖州,占据濮阳,与曹操血战两年,曾使曹操数战不利,但最终被曹操击败转而去依附徐州刘备。
又趁刘备与袁术作战时袭取了徐州,与刘备时而和好,时而相互攻伐。期间,以辕门射戟化解刘备与纪灵的争斗。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先后击败刘备与夏侯惇后,曹操亲自出马征讨吕布,水淹下邳。吕布被部下叛变,于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城破被俘,被处死。
2、吕不韦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
3、吕雉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砀郡单父县(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人,后世把她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扩展资料:
吕布、吕不韦、吕雉生平大事介绍:
1、吕布诛杀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车前往皇宫计划参加皇帝的庆祝会,吕布随从护卫。
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刺向董卓,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所以未伤及要害,而李肃刺伤董卓手臂,并将其刺下车来,董卓疾呼:“吕布何在?”
这时候吕布不慌不忙的掏出准备好的诏书,喊道:“有诏讨贼臣!”直到此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大骂吕布:“庸狗敢如是邪!”
吕布则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当场斩杀。太师府主薄田景及仆人上前抱住董卓的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杀死,杀了这三人之后,在场其他的人都不敢动了。
随后,王允立刻让信使往各政府部门送达赦免诏书。董卓的死讯传出,士兵们都高呼万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很多人把珠宝去换成酒肉来庆祝。
2、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3、吕雉诛戮功臣
吕雉归汉后成为汉决策集团重要人物。吕后性格刚毅,她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开始杀人立威。第一个被她选中的就是已被废为淮阴侯并监视居住的韩信。
她趁刘邦在外征战之际,与萧何用计杀掉了韩信,从而成功震慑了其他功臣。不久,梁王彭越被刘邦废为庶人、削职流放蜀地。途中遇吕雉,彭诉说无罪,吕雉答应为他说情,将其带回咸阳。
她对刘邦说:“你把彭越放走,等于放虎归山。”刘邦遂将其处死,杀掉并剁成肉酱分赐与其他诸侯王。
刘邦称帝八年间,吕后协助刘邦,镇压叛逆、打击割据势力,对巩固汉朝统一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并为她日后掌权作了充分准备。
——吕布
——吕不韦
——吕雉
1360山西临晋吕氏家谱不分卷
(清)吕一纶 吕 常等修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1361江苏武进毘陵吕氏谱十八卷
(清)吕子珊 吕佶孙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年(1840)活字本
北图 辽宁图
注:吕克敬首修於清顺治十年。
1362江苏武进昆陵吕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吕贽庭 吕继午纂修
清光绪四年(1878)活字本 十三册
历史所 苏州大学 日本 美国
注:吕克敬首修於清顺治十年。
1363江苏武进昆陵吕氏族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3、4)日本 美国
1364江苏武进塘洋吕氏族谱十卷
(民国)吕荣桂修
民国十五年(1926)文献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南开大学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1365江苏江都甘泉吕氏宗谱六卷
(民国)吕 国三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刻本
江苏江都县双沟乡吕庄村
注:吕卉池始修於清道光二十八年。
1366江苏无锡白沙圩吕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末一卷
(清)吕洪裕 吕正兴等重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宇本
日本 美国
注:一名《吕氏续修宗谱》。
1367江苏江阴暨阳开化吕氏宗谱二十二卷
(民国)吕挹清总纂
民国十七年(1928)维则堂活字本 四十二册
北图
1368江苏宜兴吕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
(清)吕精法等重修
清宣统二年(1910)活字本 二十四册
吉林大学
1369安徽旌德吕氏宗谱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博
注:记事至明万历间。
1370浙江杭州栖溪吕氏家谱不分卷
(清)吕文华 吕学贤重修
清乾隆五十年(1785)修 吕学贤钞本 二册
浙江图
1371浙江宁波宁城木栏桥吕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
卷
(清)吕蜚雯编辑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扶雅堂活字本 六册
吉林大学 天一阁
1372浙江馀姚新河吕氏家乘十二卷附录一卷
(明)吕本撰
明刻本
北图(存卷4-9,12)
1373浙江*姚吕氏宗谱不分卷
(清)吕治平纂修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家刻本 四册
北图
1374浙江馀姚吕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清)吕铭纂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敬和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吕伯真始修於元至正二年。
1375浙江鄞县木阜吕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元年(1876)木刻本
浙江鄞县鄞江镇蓉峰村
1376浙江鄞县木阜吕氏宗谱□□卷
民国间文献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2、4)
1377浙江鄞县上本阜吕氏宗谱三卷首一卷
(民国)吕元宾 吕承烈等纂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慎德堂木活字本 二册
天一阁
1378浙江平湖吕氏世系不分卷
(民国)吕懋荣修
民国七年(1918)铅印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吕氏族谱》、《东平家乘》。
1379浙江奉化登溪吕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民国)毛宝清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创修於清乾隆六年。
1380浙江奉化狮山吕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庄崧甫纂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钞本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毛润右始修於清乾隆四十四年。
1381浙江绍兴山阴新和里吕氏宗谱不分卷
(清)吕德森修
清道光三年(1823)钞本 五册
美国
1382浙江新昌吕氏宗谱十八卷
(清)吕邦树等原修 佚名续修
清嘉庆二年(1797)刻本 十八册
人民大学
1383浙江新昌吕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吕氏合族修
清同治间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存卷1一4、9、10、13、
16-20、22)
注:吕冲之初纂於宋嘉定间。
1384浙江新昌吕氏友睦宗谱□□卷
清明 堂刊本
南开大学(存卷11一15)
1385浙江新昌吕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
(民国)吕庆荣 吕闻杨等续
民国十九年(1930)明 堂活字本 三十册
北图南开大学
1386浙江新昌吕氏宗谱□□卷
明 堂修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存卷7、23)
1387浙江新昌吕氏宗谱□□卷
民国二十年(1931)明 堂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存卷7、12一14)
1388浙江上虞虞邑西乡吕氏宗谱不分卷
(清)吕相道等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斯佑堂木活字本
北图 美国
1389浙江上虞虞邑西乡吕氏宗谱十卷
(清)吕开荣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斯佑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1390浙江嵊县贵门吕氏宗谱十卷
(清)吕载赓等重修
清咸丰八年(1858)明 堂活字本十册
北图
1391浙江嵊县贵门吕氏宗谱十卷
(清)吕岳孙等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明 堂活字本 十册
历史所
注:吕春谷始修於元至正间。
1392浙江嵊县吕氏宗谱□□卷
清同治八年(1869)木活字本
浙江嵊县图(存卷18)
1393浙江嵊县吕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浙江嵊县图(存卷4、7、8、10、12、13、16、
17、21、22)
1394浙江东阳象冈吕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卢正衍纂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档(存世传一册)浙江东阳象
冈乡上湾(存卷1)
注:谱始修於元泰定元年。
1395浙江东阳齐光东平吕氏宗谱
(民国)卜文纂
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 三册
浙江东阳象冈乡前冈
1396浙江东阳东平瑞山吕氏宗谱十九卷
(民国)吕甲初纂
民国三十年(1941)重修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徐宅乡水丰村
1397浙江常山吕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狮于口乡塘底村上张(存卷首、
卷1一7,9)
1398浙江常山吕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二十七年(1938)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狮子口乡塘底村上张
1399浙江临海台临吕氏宗谱一卷
清嘉庆三年(1798)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
注:谱初修於明隆庆五年。
1400浙江缙云壶溪吕氏务本公派已谱不分卷
清光绪十年(1884)木活宇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务本公派已谱》。
1401浙江缙云壶溪吕氏三才公房谱三卷
(民国)吕钜仁缵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
1402浙江缙云壶溪道福公房谱四卷
(民国)吕显西总经理 吕仲信纂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
1403浙江缙云壶溪吕氏家乘二十一卷
民国二十五年(1936)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缺卷1、6、9、13一15)
注:吕琥、吕赐首修於明正统间。
1404浙江缙云壶溪吕氏文球公房谱五卷
(民国)吕正帆编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
1405浙江缙云壶溪吕氏仁化公派己谱十卷
(民国)吕椿年总纂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
1406浙江缙云壹溪吕氏起操公派房谱七卷
(民国)吕立循总理 吕访君等编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壶镇镇高潮村
1407浙江缙云谷前吕氏宗谱三卷
(清)吕志道 吕国盛纂
清光绪十二年(1886)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
注:谱首纂於清乾隆三十年。
1408安徽旌德吕氏续印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民国)吕朝熙编订
民国六年(1917)铅印本 十四册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河
北大学 吉林大学 四川图
1409江西婺源沣溪吕氏续修学要世谱四卷
明刻本 二册
北图
1410山东诸城东武吕氏家乘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 十二册
山东日照市图
1411山东邹平吕氏宗谱四卷
(民国)吕际庚 吕鹏等续修
民国五年(1916)刊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往:一名《吕氏族谱》。
1412河南固始吕家族谱
清咸丰五年(1855)写本 一册
台湾
1413湖北武汉吕氏族谱□□卷
民国初吕氏三相堂木活字本
武汉图(存卷1-5、7、8、11、卷末)
1414湖北 州吕氏重修宗谱六卷首一卷
(民国)吕光琦主修
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 六册
历史所
注:吕秀岩始修於清同治元年。
1415湖南湘乡白龙吕氏支谱十卷首二卷末一卷
(清)白鸿福等修 白家齐等纂
清同治三年(1864)河东堂活字本
湖南圆(存卷首上、下)
1416湖南常宁吕氏宗谱□□卷
(民国)吕声清纂
民国十一年(1921)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上)
1417湖南零陵吕氏宗谱四卷
民国初年守正堂刻本
广西图(存五册)
注:记事至民国三年。
1418湖南零陵吕氏族谱□□卷
(民国)吕尚彬纂。
民国十年(1921)钞本
广西图(存卷首、卷1)
1419湖南武冈吕氏续修族谱□□卷
(民国)吕惟寅 吕锡銮等纂修
民国五年(1916)文献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1420湖南武冈吕氏创修族谱□□卷
(清)吕典錞 吕典谐等纂
清同治二年(1863)光裕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卷1)
1421广东广州岭南吕氏家谱一卷
(清)吕绰宽纂修
清咸丰九年(1859)刊本 一册
美国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钞本
广东中山图
1422广东潮州吕氏族谱一卷
(清)吕钟锈撰
清乾隆九年(1744)写本 一册
台湾
1423四川隆昌吕氏世谱
(民国)吕忍太等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隆昌文宝斋石印本 二
册
北图
1424四川隆昌吕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吕奉轩纂
民国石印本 三册
四川图
1425四川宜宾吕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吕平原 吕平林等纂
民国石印本 一册
四川图
1426四川仪陇吕氏宗谱一卷
(民国)吕献忠录
民国十七年(1928)钞本
四川仪陇县档
1427四川宣汉吕氏族谱一卷
清同治五年(1866)钞本
四川宣汉县档
1428陕西泾阳船头村吕氏族谱六卷
(民国)吕日知编辑
民国三十七年(1948)石印本 一册
北图
1429 河东吕氏谱□□卷
(清)吕呜恭 吕懿历等纂
清康熙刻本
北图(存卷1 、3一27)
1430 南渡吕氏族谱十二卷
(清)吕志曾等纂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刻本
北京大学
1431 吕氏重修宗谱二卷
(清)吕楷等重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刻本 二册
北图
1432 河东吕氏支谱二卷
(清)吕克淳辑
清嘉庆十六年(181l)吕修模钞本 二册
江苏吴江县图
1433 吕氏重修族谱四卷
(清)吕光修
清道光十七年(1837)三居堂刊本 八册
美国
1434 吕氏族谱
(清)吕学让等辑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辑 钞本
山东日照市图
1435 吕氏族谱
(民国)吕德坤编辑
民国十六年(1927)石印本 一册
北图
二、家乘谱牒
江苏:塘洋吕氏族谱十卷、白沙圩吕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 卷、毗陵吕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浙江:余姚新河吕氏家乘十二卷附录一卷、余姚吕氏宗谱八卷首 一卷、贵门吕氏宗谱十卷、东阳象冈吕氏宗谱二十二卷 广东:岭南吕氏家谱一卷、潮州吕氏族谱一卷 四川:吕氏世谱、吕氏族谱不分卷、吕氏宗谱一卷 南渡吕氏族谱十二卷、河东吕氏谱、吕氏族谱、河东吕氏支谱二 卷、吕氏重修族谱二卷
曹洪父辈:伯父曹鼎:尚书令。族父曹瑜:卫将军,封列侯。
曹洪同辈:堂兄弟曹休:征东大将军、扬州牧、大司马。
曹洪子女:曹馥:曹洪之子,继承曹洪爵位。曹震:曹洪之子,封列侯。曹氏:曹洪之女,荀粲妻,有美色,早亡。
曹仁祖父:曹褒:曹炽之父,曹嵩之伯父,曹仁之祖父。
曹仁父辈:曹炽:曹仁生父。曹嵩:曹操生父,曹仁从祖父。
曹仁同辈:曹纯:曹仁弟弟。曹操:魏武帝,曹仁从祖兄。
子曹仁子孙:曹泰、曹楷、曹范。曹初,曹泰之子。
扩展资料:
1曹洪早年随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曹操于荥阳兵败失马时,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其免于厄难。
后多随军征伐,平兖州、征刘表、讨祝臂。官渡之战时,曹洪留守本阵,击退了张郃、高览的猛攻。汉中之战时,与曹休在下辩抵御刘备,破斩吴兰、任夔,逼退张飞与马超。
曹丕即位后,拜曹洪为骠骑将军。曹丕后因私事寻衅,欲处死曹洪,因卞太后求情,将其免死,贬为庶民。
魏明帝曹叡即位,拜曹洪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太和四年(230年),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232年),曹洪逝世,追谥恭侯。正始四年(243年),从祀曹操祖庙。
2曹仁好弓马骑射,少时不修行检,及至长成为大将,则变得严整,奉法守令。
从曹操多年,为魏朝立下汗马功劳。破袁术,曹仁所斩获颇多,大破陶谦军及陶谦部将吕由。
攻克句阳,生擒吕布的部将刘何,官渡之战中,在隐强打败刘备军、鸡落山之战又战胜袁绍军。
赤壁之战兵败后,曹仁镇守江陵,在与周瑜相持一年后,弃城而走。在渭南击破马超。
在河间破反将苏伯、田银。在宛城破侯音。
在襄樊之战中,曹仁守樊城,以吕常守襄阳,二城皆挡住关羽的围攻。又与徐晃共破陈邵,进驻襄阳。
刘备很会演戏。既然要欢迎吕布,戏就一定要演好。刘备出城三十里迎敌吕布,与吕布并驾齐驱进入徐州城。他们客客气气地聊着,仿佛是多年的老朋友,只字不提虎牢关前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酒席上,吕布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盛气凌人。吕布说他这次来投靠刘备,可是立了两大功劳。
第一,杀了董卓,成为关东诸侯的恩人。第二,击退曹操,使曹操不得不退回兖州,这是徐州人和刘备的恩人。而且吕布表明自己不是刘备的下属,而是“共大业”,也就是说,他想和刘备成为平等的盟友。
显然,吕布的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刘备自然认可这种刚柔并济。在吕布看来,刘备肯定是同意和他结盟的,但是吕布没想到,刘备更进一步,提出要把徐州让给吕布,这让吕布一时一愣。
刘备说,他只是暂时管理,因为他的前任陶谦死在徐州,找不到合适的继任者,而不是因为他想占领徐州。然后,刘备摆摆手,让人把徐州牧的印信给吕布。
刘备明显是在示弱,包括吕布在内的任何人面对从天而降的金元宝时,大都会沉浸在喜悦中,忘乎所以。吕布面露喜色,差点伸手,关羽张飞却愁眉不展。吕布一眼看到,心中一惊。
吕布知道关羽和张飞的力量。而这一次进城,刘备早有准备。如果吕布在这个时候贸然取封,说不定张飞和关羽联合进攻,张飞已经准备了一些兵力,那么吕布就有可能被除掉。吕布勇猛,但是在合兵面前,不能占便宜。
吕布颓然,说自己一介武夫,如何能做州牧?刘备又问。这时,陈宫又说了一句一针见血的话:“强客不欺主。”请不要怀疑。"
陈宫指出徐州不过是他刘备的一出戏。他一方面警告刘备不要轻易动手。吕布等人是强客。刘备对张不假,但除了吕布,还有张辽和高顺,都是一个级别的高手。
另一方面,他警告吕布,刘备才是主宰。在刘备的老家徐州,初来乍到的吕布占不到什么便宜。
结果刘备不再退让,两边部队休整。但是,吕布的充电器是怎么放置的呢?这是一个难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刘灿贝是如何让吕布甘心做小而把自己做大的?机会终于来了。
第二天,吕布邀请刘备回去,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两个保镖一起去了。表面上是兄弟,实际上是担心吕布的伤害。酒后,吕布邀刘备入后院,关羽、张飞并未自召入内,而是尾随而至。
吕布召来妻子颜和女儿去见刘备。在古代,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只有对待兄弟或密友,他们的家人才会相见。可见吕布对刘备的盛情颇为感动,但他的不当之言激怒了张飞。
吕布说要让妻女来见刘备,刘备低声下气地说不行,吕布说:“你不用退让。”这句客气话激怒了张飞。张飞曰:“吾弟乃贵人之弟。你有什么资格说我的兄弟是一个正直的兄弟?”。所以我们要和吕布打三百回合。
气氛一时尴尬。毛宗岗中有一段评论说,张飞一生只认识刘备和关羽,其他人不屑做兄弟,更不屑做自己的弟弟。吕布一口一个好兄弟,如何让张飞不生气。
毛宗岗对这个情节的看法很浅薄。首先,张飞的逻辑有问题。是刘备的金枝玉叶吗?都说刘备是汉室宗亲,可是过了几年汉献帝查家谱才确定。而大汉的叔父也十分多疑,大概是因为汉献帝为了拉拢刘备,故意仰慕他。
就算刘备是汉室宗亲,也是不能再远的一个分支。其他金枝玉叶出身贵族,刘备不过是个卓县卖草鞋的。更何况刘备现在的官职是什么?
以前是平原国,太守级别。我来到徐州后,被陶谦推荐为豫州刺史。现在徐州牧只是自封,朝廷根本不承认。
吕布在哪里?早在董卓时代,他就崇拜侯文,曾与王允一起治理朝政。他的地位远在刘备之上,吕布的年龄也比刘备大。一位年长的官员和年长的吕布称刘备为好兄弟。为什么不呢?
很明显,张飞是在故意抬高刘备,贬低吕布。甚至可以说,张飞是在找茬激怒吕布,在刘备的地盘徐州作战。看到这一切,刘备急忙让关羽去劝阻张飞。
言情中的关羽经常拿张飞当枪使,他们的意见也大同小异,但是张飞不读书,没有背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关羽经常看春秋,所以城府比较深。
面对吕布嚣张的张飞,他沉默了。吕布不是因为说错了好兄弟而沉默,而是吕布知道自己做不到。即使他率领他的四个将军,他可以杀死刘,但徐州的数万军马可以把他的家人剁成肉酱。
得知此事后,第二天,吕布去见刘备时,主动提出不想留在徐州城内。张飞无法兼容,宁愿去别处。刘备听后说:“如果将军去了,这将是一个严重的罪行。坏哥哥得罪了,改天那个季节有话说。
小沛城附近,是当年部队驻扎的地方。将军,不是太浅太窄。休息一下怎么样?食物供应,做好准备。“刘备的话可以有三层意思。第一个层面,张飞对吕布的进攻,绝不是他对刘备的意思。希望吕布不要计较,更不要让他成为刘备的敌人。
第二层,刘备还是很重视吕布的,但既然张飞反对,不如另谋高就,对双方都有利。三楼,这个地方不会太远。徐州北有公孙瓒,西有曹操,南有袁术。吕布投靠谁都是危险的。最好是驻扎在小沛。
沛县是当年刘备驻扎的地方。现在吕布驻扎了,也不算丢人。而且刘备自告奋勇,只要你驻守小沛,粮草物资就由刘备负责。吕布知道他的处境,其他三个诸侯永远都容不下吕布,但是刘备的位置还是有机会的。
而且吕布被曹操攻击后,军队疲惫,粮草匮乏,无力再战。小沛虽小,也算是个避难所。吕布和刘备,可以互相犄角,互相帮助,两个弱者可以共存在一起。于是,吕布谢过刘备,领着自己的军马去了小沛,刘备也批评下张飞虚伪。
应该说刘备在徐州之初对吕布的安排是非常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再次来攻徐州,势必要面对吕布和刘备,徐州的安全系数无疑会增加很多。
但是安排了吕布之后,刘备并没有花什么精力去安抚徐州的武将,或者说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安抚他们。
于是,不久之后,徐州发生兵变。刘备不得不撤出徐州,而住在小沛的吕布却大模大样地进了徐州。从此双方转移,直到徐州被曹操攻陷。
当代刘备的后代都有:
1、刘封,刘备养子。本姓冠,后因不援助关羽而令他被擒杀,刘备将他问罪,赐死。
2、刘禅,刘备长子。后登上皇位。
3、刘永,刘备次子。先为鲁王,后封为甘陵王。与刘禅宠臣黄皓不和,被刘禅疏远。后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为乡侯。
4、刘理,刘备三子。先为梁王,后封为安平王。早卒,谥为悼王。
5、刘璇,刘禅长子,十五岁被立为太子,蜀亡后,钟会在成都作乱,被乱兵杀害。
6、刘瑶,刘禅二子,蜀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7、刘琮,刘禅三子,蜀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8、刘瓒,刘禅四子,蜀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9、刘谌,刘禅五子,北地王,反对谯周降魏的提议,被刘禅逐出宫,蜀亡后自杀。
10、刘恂,刘禅六子,蜀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11、刘璩,刘禅七子,蜀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12、刘胤,刘理长子,封为哀王。十九岁卒。
13、刘辑,刘理次子,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乡侯。
14、刘承,刘胤之子,封为殇王,二十岁卒。
15、刘玄,刘永之孙,蜀亡后投降,避过永嘉之乱,居于四川成都。
扩展资料:
亲属成员
一、长辈
1、祖父:刘雄,被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2、父亲:刘弘,东汉末年官吏。
3、叔父:刘子敬(字子敬,名不详)。
4、叔父:刘元起(字元起,名不详)。
二、后妃
1、某氏,吕布袭击下邳时虏获,同年求和后吕布归还。
2、甘夫人,刘备驻扎小沛时纳为妾,死后被追谥皇思夫人,后再追谥昭烈皇后,与刘备合葬。
3、麋夫人,麋竺之妹,刘备驻扎海西时,麋竺将她嫁给刘备。生卒年不详。
4、孙夫人,孙权之妹,赤壁之战后嫁刘备,刘备入蜀后孙权接她回到东吴。生卒年不详。
5、吴皇后,吴懿之妹,刘备入蜀后纳为夫人,后为汉中王后。刘禅即位时,尊她为皇太后,住长乐宫。史料并无生子记载。延熙八年(245年)去世,与刘备合葬,谥号穆。
参考资料:
A
阿会喃:八十七回,孟获管下第三洞洞主,蜀军南征被张翼所擒,释后为获所杀。
B
鲍信:三回,初为济北相。剿青州黄巾军,被害。
鲍忠:五回,鲍信之弟。为华雄斩。
鲍隆:五十二回,桂阳管军校尉,猎户出身,为赵云所杀。
鲍素:一百十一回,蜀将,姜维帐下。
边让:十回,九江太守,为夏侯敦截杀。
边洪:三十八回,孙翊从人,杀孙翊后。被斩。
卞喜:二十七回,并州人,汜水关守将,善使流星锤,为关羽杀。
卞氏:六十八回,曹操妻,生曹丕等四子,被立魏王后。
步骘:四十三回,字子山,东吴谋士。
步阐:一百二十回,晋西陵太守,为陆抗杀。
邴原:六十六回,与华歆、管宁善,号为龙腹。
卑衍:一百六回,公孙渊将,为夏侯霸杀。
毕轨: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昭先。为司马懿斩
白寿: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C
陈蕃:一回,汉灵帝时太傅。
陈耽:二回,司徒,为十常侍害。
陈琳:二回,袁绍主簿,字孔璋。降曹。
陈宫:四回,字公台,初为中牟县令。离操后为东郡从事,后投张邈,再助吕布,为徐晃擒,杀。
陈翔:六回,汝南人,字仲麟,江夏八俊之一。
陈生:七回,襄阳人,黄祖部将,为韩当斩。
陈登:十一回,广陵人,字云龙。
陈炜:十一回,太中大夫。
陈武:十五回,字子烈,庐江松滋人。东吴将,为庞德斩。
陈兰:十五回,袁术将,
陈珪:十六回,陈登父。
陈纪:十七回,袁术将,操擒杀。
陈震:二十六回,南阳人,字孝起,袁绍谋士。归刘,
陈横:十五回,刘繇部将,为蒋钦射死。
陈孙:三十四回,江夏贼,为张飞杀。
陈氏:三十四回,刘表前妻,生子刘琦。
陈就:三十八回,黄祖将,为吕蒙斩。
陈矫:五十一回,曹将,为刘备军擒放,后为兵部尚书。
陈应:五十二回,桂阳管军校尉,会使飞叉,为赵云斩。
陈群:五十八回,字长文,治书侍御史、镇军大将军,司空。
陈式:七十一回,蜀军牙将,为夏侯渊擒,后放回。后取箕谷,兵败,为诸葛亮斩。
陈造:九十五回,魏将,为马岱斩。
陈泰:一百七回,魏尚书。
陈泰:一百七回,郭淮副将。
陈骞:一百十一回,魏安东将军。
陈俊:一百十二回,魏将。
陈元:一百二十回,羊祜部将。
程旷:一回,十常待之一。
程远志:一回,黄巾军,为关羽所杀。
程普:五回,右北平土垠人,字德谋,使铁脊蛇矛。
程昱:十回,东郡东阿人,字仲德。
程秉:三十八回,字德枢,汝阳人。东吴谋士。
程咨:四十四回,程普长子。
程银:五十八回,韩遂将,为曹军杀。
程畿:八十一回,蜀军参谋。兵败,自刎乱军中。
程武:九十二回,程昱子,参军。
岑晊:六回,南阳人,字公孝,江夏八俊之一。
岑壁:三十二回,袁谭将,为吕旷斩。
岑威:一百二回,魏镇远将军,为王平斩。
岑昏:一百二十回,吴中常侍。为众臣碎割。
成廉:十一回,吕布将。为乐进射杀。
成宜:五十八回,韩遂将,为夏侯渊杀。
成何:七十四回,于禁督将。
成倅:一百十二回,魏将。为司马昭斩。
成济:一百十四回,魏将。为司马昭斩。
曹节:一回,十常待之一。
曹操:一回,沛国谯郡人,字孟德,小字阿瞒。遇鬼惊风病故。
曹嵩:一回,操父,本姓夏侯,曹腾养子。为张闿乱军所杀。
曹腾:一回,中常侍。
曹仁:五回,字子孝,病亡。
曹洪:五回,字子廉,
曹德:十回,曹嵩之弟。为张闿乱军所杀。
曹豹:十回,吕布之泰山,为张飞杀。
曹性:十一回,吕布将,射瞎夏侯敦一眼,为其所杀。
曹氏:十六回,曹豹女,吕布次妻。
曹昂、十六回,曹操长子,张绣军杀。
曹安民:十六回,曹操侄,张绣军杀。
曹丕:三十二回,字子桓,卞氏长子。废献帝为王。后感寒疾亡。
曹植:三十四回,卞氏三子。字子建。
曹氏:六十六回,曹操女,献帝贵妃,伏后死,为后。
曹纯:五十一回,曹仁弟,
曹休:五十六回,大将军,大司马,兵败石亭,疽发背而亡。
曹永:五十八回,曹仁部将,为庞德杀。
曹彰:六十八回,卞氏次子,字子文。黄须儿,勇而无谋。
曹熊:六十八回,卞氏四子,曹操死不奔丧,自缢。
曹真:八十四回,大将军,大司马,字子丹,为诸葛亮气死。
曹睿:九十一回,字元仲,为甄氏生,魏明帝。遇冤魂索命,病亡。
曹遵:九十三回,曹真宗弟,为魏延斩。
曹宇:一百六回,曹丕子,燕王
曹芳:一百六回,曹睿乞养之子,字兰卿,为王。被司马师废。
曹爽:一百六回,曹真子,字昭伯,大将军,为司马懿斩。
曹羲:一百六回,曹爽弟,中领军。为司马懿斩
曹训:一百六回,曹爽弟,武卫将军。为司马懿斩
曹彦:一百六回,曹爽弟,散骑常侍。为司马懿斩
曹文叔:一百七回,曹爽从弟。
曹据:一百九回,曹睿弟,彭城王。
曹髦:一百九回,字士彦,曹霖子。高贵乡公,为王。为成济杀。
曹霖:一百九回,曹丕孙,曹髦父,东海定王。
曹奂:一百十四回,曹宇子,原名璜,字景明,司马昭立为王。为司马炎废为陈留王。
蔡邕:一回,议朗、侍中,字伯喈。王允缢死。
蔡瑁:六回,襄阳人,赤壁之战为曹操杀。
蔡阳:二十六回,曹将,为关羽所杀。
蔡氏:三十四回,蔡瑁姊,刘表妻,刘琮母。为于禁军杀。
蔡中:三十四回,蔡瑁族弟,为甘宁杀。
蔡和:三十四回,蔡瑁族弟,为周瑜祭旗。
蔡勋:三十四回,蔡瑁族弟。
蔡(王熏):四十五回,蔡瑁弟,为甘宁杀。
蔡琰:七十一回,即蔡文姬,蔡邕女。
蔡林:一百八回,吴都督,降魏。
淳于琼:三回,左军校尉,袁绍将。失乌巢,为绍斩。
淳于导:四十一回,曹仁部将,为赵云杀。
淳于丹:八十四回,吴将。
崔毅:三回,十常侍乱政辞官归庄,救献帝。
崔烈:三回,崔毅兄。死于国难。
崔勇:十三回,郭汜将,为徐晃杀。
崔琰:三十三回,字季珪,清河东武人,青州别驾,为操待为上宾。后不满操为魏王,杖杀狱中。
崔州平:三十七回,博陵人,诸葛亮友。
崔禹:八十二回,朱然部将,为张苞擒,斩。
崔谅:九十二回,魏安定太守,兵败诈降,为张苞杀。
崔夫人:一百十八回,刘谌妻。
昌豨:十八回,泰山寇,
昌奇:六十七回,杨任部将,为夏侯渊斩。
单于:三十三回,乌桓老大。
车胄:二十回,曹将,车骑将军。为关羽杀。
常雕:八十五回,曹仁将,为朱桓杀。
爨习:九十一回,蜀偏将军。
彻里吉:九十四回,西羌国王
D
董卓:二回,陇西临洮人,字仲颖。
董重:二回,国舅,骠骑将军。自刎。
董太后:二回,刘苌之妻,汉灵帝之母。为何后废害。
董旻:三回,董卓弟。
董璜:八回,董卓侄。
董母:九回,董卓母。
董承:十三回,国舅。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董昭:十四回,济阴定陶人,字公仁,洛阳令。进言加九锡。
董袭:十五回,字元代,会稽余姚人。东吴将,濡须战,淹死江中。
董贵妃:二十四回,董承妹,为操缢死。
董和:六十四回,刘璋将,益州太守,字幼宰,南郡枝江人,
董祀:七十一回,蔡琰夫。
董衡:七十四回,曹操七军领军将校,为庞德斩。
董超:七十四回,曹操七军领军将校,为庞德斩。
董治:七十九回,治曹操陵事。
董允:八十五回,蜀黄门侍郎。
董厥:八十七回,蜀掾吏。国亡忧死。
董荼那:八十七回,孟获第二洞元帅。为张嶷擒。释后为获所杀。
董禧:九十二回,曹将,为关兴杀。
董寻:一百五回,魏司徒,谏言被废为庶人。
董朝:一百十三回,吴中书郎。
丁原:三回,字建阳,荆州刺史,为吕布杀。
丁管:四回,尚书,为董卓害。
丁奉:三十八回,庐江人,字承渊。
丁斐:五十八回,渭南县令。
丁夫人:六十八回,曹操元配,无出,被黜。
丁仪:七十九回,字正礼,与丁廙兄弟,曹植友,沛郡人,为许褚擒,曹丕杀。
丁廙:七十九回,字敬礼,与丁仪兄弟,曹植友,沛郡人,为许褚擒,曹丕杀。
丁咸:九十一回,蜀笃信中郎将。
丁立: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丁谧: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彦靖。为司马懿斩
丁封:一百十七回,吴将,
典韦:十回,陈留人。张绣军杀。
典满:十七回,典韦子。
邓茂:一回,黄巾军副将,为张飞所杀。
邓龙:三十八回,黄祖将,为甘宁杀。
邓义:四十回,荆州治中。降曹。
邓芝:六十五回,蜀将,降刘。义阳新野人,字伯苗,汉司马邓禹之后。为田续杀。
邓铜: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邓飏: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玄茂,邓禹之后。为司马懿斩。
邓艾:一百七回,义阳人,字士载,口吃。
邓忠:一百十一回,邓艾子,
邓程:一百十三回,吴官。
邓敦:一百十五回,魏前将军。为司马昭斩。
邓良:一百十八回,蜀驸马都尉。降魏。
邓贤:六十回,刘璋将,为黄忠射杀。
邓贤:九十四回,孟达甥,出首孟达。
杜远:二十七回,廖化同伴,为其所杀。
杜袭:六十六回,汉侍中。
杜袭:七十一回,夏侯渊部将,
杜琼:八十回,蜀议曹、谏议大夫。
杜路:八十二回,洞溪汉将,兵败降吴。
杜微:九十一回,蜀尚书。
杜义:九十一回,蜀裨将军。
杜祺:九十一回,蜀武略中郎将。
杜睿:一百二回,蜀将。
杜预:一百二十回,晋镇南大将军。
段珪:一回,十常待之一。为闵贡杀。
段煨:十七回,杀李傕有功封汉荡寇将军。
戴员:三十八回,丹阳督将,谋杀孙翊,为傅婴、孙高杀。
戴陵:九十九回,魏将,
窦武:一回,汉灵帝时大将军。
督邮:二回,官名。
貂婵:八回,王允歌伎,吕布妾。
党均:一百十三回,魏官,襄阳人。
朵思大王:八十九回,秃龙洞洞主,死于乱军。
带来洞主:九十回,孟获妻弟,八番部长。
大乔:二十九回,孙策妻。
E
鄂焕:八十七回,高定将,使方天戟,为魏延、王平、张翼合擒,降,封益州牙将。
俄何烧戈:一百九回,羌将。兵败自刎。
F
傅婴:三十八回,孙翊心腹,报仇后封牙门将。
傅巽:四十回,字公悌,荆州东曹掾。降曹,封关内侯。
傅干:六十六回,曹参军,字彦才。
傅士仁:七十三回,关羽将,荆州失,降吴,后归蜀为刘备剐。
傅彤:八十一回,蜀将。军败,于阵中吐血亡。
傅嘏:一百八回,魏尚书。
傅佥:一百十二回,蜀将。兵败自刎。
伏皇后:十三回,汉献帝妻。为华歆捕,操杀。
伏德:十三回,国舅。
伏完:二十回,伏皇后之父。为操杀。
樊稠:三回,董卓将,韩遂友,被李傕杀。
樊能:十五回,刘繇部将,为孙策喝死。
樊氏:五十二回,赵范嫂。
樊建:八十七回,蜀掾吏,
樊岐:九十一回,蜀武略中郎将。
费观:六十四回,刘璋妻弟,降刘,
费祎:六十五回,蜀将,降刘。字文伟,长史,
费诗:六十五回,蜀将,降刘。前部司马。
费耀:九十七回,曹真中护军大将。中计自刎。
范滂:六回,字孟博,山阳高平人,江夏八俊之一。
范康:六回,字仲真,渤海人,江夏八俊之一。
范成:十四回,洛阳令。
范疆:八十一回,张飞将,刺杀飞,降吴。后为吴送归,为张苞剐。
冯方女:十七回,袁术妻。
冯礼:三十二回,袁尚将,降曹,为审配射杀。
冯习:八十一回,蜀将。兵败,死于乱军。
冯(纟枕):一百二十回,晋臣。
封谞:一回,十常待之一。
方悦:五回,河内名将,为吕布杀。
逢纪:七回,袁绍谋士,辅袁尚,为袁谭杀。
法正:六十回,字孝直,右扶风郿人,父贤士法真。归刘,张松、孟达友。亡故。
G
郭胜:一回,十常待之一。
郭汜:三回,小名郭阿多。为伍习杀。
郭妻:十三回,郭汜妻。
郭嘉:十回,字奉先,颖川颖阴人,水土不服,死于易州。
郭图:二十二回,袁绍谋士,辅袁谭,
郭常:二十八回,某庄主,留宿关羽。
郭常子:二十八回,盗关羽马。
郭奕:三十四回,郭嘉子。
郭恩:六十九回,家中有鬼,为管辂卜出。
郭淮:七十回,太原阳曲人,字伯济,魏雍州刺史。为姜维射杀。
郭永:九十一回,安平广宗人,郭贵妃之父。
郭贵妃:郭永之女,号女王,后为曹丕后。
郭攸之:九十一回,蜀侍郎。
郭夫人:一百五回,得曹睿宠,被立后。
顾雍:二十九回,字元叹,蔡邕之徒,东吴谋士。
妫览:三十八回,丹阳督将,预占徐氏,为傅婴、孙高杀。
干休:一百十三回,吴曲阿老人。
公孙瓒:一回,刘备友。北平太守,号白马将军。为袁绍败,自焚。
公孙越:七回,公孙瓒弟,为袁绍手下乱箭射杀。
公孙康:三十三回,辽东太守,襄平人,公孙度之子,斩二袁归曹。
公孙度:三十三回,汉武威将军。
公孙恭:三十三回,公孙康弟。
公孙渊:一百六回,公孙康次子,魏辽东太守。自称燕王,反魏,为司马懿军擒杀。
公孙晃:一百六回,公孙康长子。
公孙修:一百六回,公孙渊子。为司马懿军擒杀。
甘夫人:二十二回,小沛人,刘备妻,生子刘禅。病亡。
甘宁:三十八回,字兴霸,巴郡临江人,锦帆贼,降刘表,曾救黄祖,后投吴。患痢疾出征为沙摩柯射杀。
巩志:五十三回,武陵从事,降刘备。
关羽:一回,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败走麦城,为马忠擒,斩。
关纯:七回,韩馥别驾,为文丑杀。
关定:二十八回,某庄主。
关宁:二十八回,关定长子。学文。
关平:二十八回,关定次子,学武,过继为关羽义子。败走麦城,为东吴擒,斩。
关兴:七十四回,关羽次子。字安国。病亡。
关索:八十七回,关羽三子。
关彝:一百十九回,汉寿亭侯,死于乱军。
高升:二回,黄巾军副将,为张飞所杀。
高顺:十一回,吕布将。为操擒,杀。
高览:二十二回,袁绍将,降曹。
高干:三十一回,袁绍外甥,为王琰杀。
高沛:六十一回,刘璋将。为刘备军斩。
高定:八十七回,蜀越(山隹冏)郡太守,结连孟获反,后又降蜀,封益州太守。
高翔:九十一回,蜀玄都侯。
高柔:一百七回,魏司徒。
龚景:一回,青州太守。
龚都:二十六回,汝南黄巾军。后随刘备,为夏侯渊杀。
龚起:九十七回,蜀禅将,为王双杀。
戈定:五十三回,太史慈将,刺杀张辽不成,死。
谷利:六十七回,东吴牙将,合淝救孙权。
管亥:十一回,黄巾军,为关羽杀。
管宁:六十六回,与邴原、华歆善,号为龙尾。后与歆割席坐,不仕魏。
管辂:六十九回,字公明,平原人,善周易。
管辂舅:一百六回。
官雝:九十一回,蜀典军中郎将。
苟安:一百回,蜀都尉,解粮误期,为诸葛亮杖责,降魏。
耿武:七回,韩馥长史,为颜良斩。
耿纪:六十九回,字季行,洛阳人,侍中少府,讨曹操,被斩。
葛雍:一百十回,毋丘俭将。
H
侯览:一回,十常待之一。
侯成:十一回,吕布将。降曹。
侯选:五十八回,韩遂将,降曹。
何进:一回,大将军,起身屠家,国舅,为十常侍所杀。
何顒:一回,南阳人。
何太后:二回,何进妹,贵人,生刘辩。为李儒摔死。
何苗:二回,何进弟,钩结十常侍,为乱军杀。
何仪:十二回,黄巾军,为李典擒杀。
何曼:十二回,黄巾军,为曹洪杀。
何宗:八十回,蜀祭酒。
何平:一百五回,蜀将。
何晏: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平叔。为司马懿斩
何曾:一百十九回。
何氏:一百二十回,孙皓母。
何植:一百二十回,吴司徒。
韩忠:二回,黄巾军,乱军射杀。
韩馥:五回,初为冀州刺史。
韩当:五回,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使大刀。
韩遂:十回,西凉太守,与马腾交厚,后降曹。左手为马超断。
韩暹: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封征北将军,降袁术。关、张杀。
韩胤、十六回,袁术将,吕布擒,曹操杀。
韩融:十三回,汉太仆。
韩嵩:二十三回,刘表从事中郎将,归曹。加为大鸿胪。
韩福:二十七回,洛阳太守,为关羽杀。
韩猛:三十回,袁绍将。
韩莒子:三十回,袁绍将
韩珩:三十三回,幽州别驾,不降曹。
韩浩:三十九回,韩玄弟,曹将,为黄忠斩。
韩玄:五十三回,长沙太守,为魏延杀。
韩德:九十二回,西凉大将,开山大斧。为赵云杀。
韩瑛:九十二回,韩德长子,为赵云杀。
韩瑶:九十二回,韩德次子,为赵云擒。
韩琼:九十二回,韩德三子,为赵云杀。
韩琪:九十二回,韩德四子,为赵云杀。
韩祯:九十四回,蜀西平关守将。
韩暨:九十八回,魏太常卿。
韩综:一百八回,魏将, 为丁奉杀。
黄盖:五回,字公覆,零陵人,使铁鞭。
黄琬:六回,太尉,为董卓罢为庶民。
黄祖:七回,刘表心腹将,为甘宁射杀。
黄劭:十二回,黄巾军,为许褚擒杀。
黄承彦:三十七回,诸葛亮岳父。
黄忠:五十三回,南阳人,字汉升。初为韩玄将,归刘备。为马忠射伤,归营亡。
黄奎:五十七回,门下侍郎,黄琬子,为操害。
黄权:六十回,字公衡,西阆中巴人,刘璋主簿。降刘,右将军,光禄卿。兵败降魏。
黄皓:一百十二回,蜀宦官。为司马昭凌迟。
黄氏:一百十七回,诸葛亮妻。
黄崇:一百十七回,蜀将,兵败亡。
皇甫嵩:一回,中郎将,加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后被十常侍罢官。
皇甫郦:十三回,李傕同乡,
皇甫闿:一百十六回,魏将。
胡轸:五回,华雄副将,为程普杀。
胡赤儿:九回,牛辅心腹,为吕布杀。
胡邈:十三回,字敬才,侍中。
胡才: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死于乱军。
胡车儿:十六回,张绣之偏将,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
胡华:二十七回,曾为汉议郎,
胡班:二十七回,胡华子,荥阳从事,救关羽。后归蜀。
胡济:九十一回,蜀昭武中郎将。
胡质:九十六回,魏东莞太守。
胡忠:一百二回,蜀将。
胡遵:一百六回,魏将,征东将军,
胡奋:一百十二回,魏将。
胡氏:一百十五回,刘琰妻。
胡烈:一百十六回,魏将。
胡济:一百十五回,蜀将。
胡渊:一百十九回,胡烈子。
胡冲:一百二十回,吴中书令。
华雄:五回,董卓将,关西人,为关羽杀。
华佗:十五回,字元化,沛国谯郡人。为曹操杀。
华歆:二十九回,豫章太守,降孙策。后为曹操用,谄魏。曾与邴原、管宁善,号为龙头。
华核:一百十九回,吴中书丞。
桓阶:七回,孙策之军吏,与刘表有旧。
桓范:一百六回,字元则,魏大司农,"智囊"。为司马懿斩。
桓嘉:一百八回,魏将,为丁奉杀。
桓彝:一百十三回,吴尚书,为孙綝杀。
郝萌:十一回,吕布将。为张飞擒,操杀。
郝昭:九十六回,魏将,太原人,字伯道。陈仓太守,病重惊亡。
和洽:六十六回,汉侍中。
霍峻:六十二回,字仲邈,南郡枝江人,蜀将。
霍弋:一百十九回,蜀建宁太守。
花永:一百十回,魏将。
汉灵帝:一回,刘苌之子,中平六年崩。
后槽:五十三回,张辽军养马后槽,刺杀张辽不成,斩。
J
蒋钦:十五回,字公奕,九江寿春人。
蒋奇:三十回,袁绍将,为张辽斩。
蒋义渠:三十一回,袁绍将。
蒋干:四十五回,九江人,字子翼,周瑜友,曹操帐下幕宾。
蒋琬: 六十三回,字公琰,零陵湘乡人,荆襄名士,归刘,
蒋济:七十五回,曹军主簿。魏太尉。
蒋延:一百八回,吴将。为诸葛恪贬为庶人。
蒋班:一百十二回,诸葛诞谋士,降司马昭。
蒋舒:一百十二回,蜀将。降魏。
蒋斌:一百十三回,蜀将。降魏。
蒋显:一百十八回,蜀太仆。
贾诩:九回,字文和,李傕谋士,降汉,魏太慰,病亡。
贾华:五十三回,东吴将。
贾逵:七十九回,汉谏议大夫,魏建威将军。
贾范:一百六回,公孙渊副将。谏言被公孙渊斩。
贾充:一百十一回,字公闾,贾逵子,司马昭心腹。
吉太:二十三回,字正平,皆呼吉平,洛阳人,太医,为操获,撞阶而死。
吉邈:六十九回,吉平长子,字文然,起事为乱军杀。
吉穆:六十九回,吉平次子,字思然,起事为乱军杀。
金尚:十七回,兖州刺史,不从袁术,为之杀。
金旋:五十三回,武陵太守,为巩志杀。
金祎:六十九回,韦晃心腹,与王必交厚,讨曹操,为乱军杀。
金环三结:八十七回,孟获第一洞元帅。为赵云杀。
靳祥:九十七回,蜀将,陇西人。
焦触:三十三回,袁熙将,降曹,为韩当斩。
焦炳:七十一回,魏将,为赵云杀。
焦彝:一百十二回,诸葛诞谋士,降司马昭。
焦伯:一百十四回,曹髦护卫。为成济杀。
姜叙:六十四回,与杨阜为姑表兄弟,抚彝将军。
姜叙母:六十四回,杨阜姑,为马超杀。
姜维:九十二回,天水冀人,字伯约。兵败诈降不成自刎。
姜冏:九十二回,姜维父,汉天水功曹,羌人乱,没于王事。
沮授:七回,袁绍谋士,被绍下狱,为操获,不降,斩。
沮鹄:三十二回,沮授之子,为张辽射杀。
句安:一百七回,蜀将。降魏。
蹇硕:一回,十常待之一。为郭胜所杀。
纪灵:十四回,袁术将,山东人,五十斤三尖刀,为张飞杀。
简雍:十八回,字宪和,涿郡人。明阴阳。
军士:六回,孙坚军,袁绍乡人,密告孙坚得玺。
K
孔(亻由):五回,初为豫州刺史。
孔融:五回,北海太守,字文举。鲁国曲阜人。为操杀。
孔宙:十回,孔融父。
孔昱:六回,鲁国人,字世元,江夏八俊之一。
孔秀、二十七回,东岭关守将,为关羽杀。
蒯良:六回,延平人,字子柔。
蒯越:六回,延平人,字异度。刘表谋士,降曹,封江陵太守。
阚泽:三十八回,会稽山阴人,字德润,献诈降书。
轲比能:八十五回,辽东鲜卑国国王。
L
刘焉:一回,幽州太守。江夏竟陵人,汉鲁恭王之后。刘璋父。益州牧,患病疽死。
刘备:一回,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祖刘雄,父刘弘。
刘元起:刘备之叔父。
刘恢:二回,代州太守。
刘陶:二回,谏议大夫,为十常侍害。
刘虞:二回,幽州牧,平寇有功,封太尉。
刘苌:二回,解渎亭侯。汉灵帝之父。
刘辩:二回,汉少帝。废为弘农王,为董卓鸩酒害。
刘协:二回,陈留王,表字伯和,灵帝中子,汉献帝,被曹丕废为山阳公。
刘岱:五回,初为兖州刺史。降曹为张飞擒,为操黜罢爵禄,
刘表:六回,荆州刺史,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汉室宗亲。江夏八俊之一。病死。
刘范:十回,左中朗将。
刘晔:十回,字子阳,淮南成德人。曹操谋士。
刘繇:十一回,扬州刺史,字正礼,东莱牟平人,刘岱之弟,刘宠之侄,
刘艾:十四回,汉宗正,
刘宠:十五回,汉室宗亲,太尉。
刘璋:五十九回,益州牧。字季玉。降刘备,打发去南郡公安。
刘安:十九回,猎户,杀妻食刘备,瞎搞。
刘延:二十五回,东郡太守,
刘辟:二十六回,汝南黄巾军。随刘备,为高览杀。
刘勋:二十九回,庐江太守,为孙策败。
刘子扬:二十九回,鲁肃友。
刘禅:三十四回,刘备子。小名阿斗。
刘琦:三十四回,刘表长子,病死。
刘琮:三十四回,刘表次子,降曹,为于禁军杀。
刘泌:三十六回,长沙人,汉室宗亲,樊城县令。
刘封:三十六回,原姓寇,刘泌甥,刘备义子。不救关羽,为刘备斩。
刘先:四十回,荆州别驾。降曹。
刘馥:四十八回,扬州刺史,字元颖,沛国相人,久事曹操,为操酒后杀。
刘熙:四十八回,刘馥子。
刘度:五十二回,零陵太守。
刘贤:五十二回,刘度子,为张飞捉,降。
刘磐:五十三回,刘表侄,后为长沙太守。
刘(王贵):六十回,刘璋将,为张翼杀。
刘巴:六十二回,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刘璋士。降刘,左将军。
刘循:六十二回,刘璋长子。
刘(日俊):六十五回,刘璋将,为赵云杀。
刘氏:六十八回,曹操妾,曹昂母。
刘(分阝):六十九回,太守,管辂卜之。
刘瑁:七十七回,刘焉子,娶吴氏,早#124;。
刘永:七十七回,字公寿,刘备子,吴氏生。
刘理:七十七回,字奉孝,刘备子,吴氏生。
刘廙:七十九回,奏献帝让位。
刘琬:二十九回,汉使,曾赞孙权。
刘豹:八十回,蜀阳泉侯。
刘宁:八十二回,洞溪汉将,兵败降吴。
刘琰:九十一回,蜀车骑大将军,都乡侯。为刘禅斩。
刘敏:九十一回,蜀偏将军。
刘合: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刘劭:一百三回,曹将,
刘放:一百六回,魏侍中光禄大夫。
刘达:一百十回,魏将。
刘丞:一百十三回,吴将。为孙綝杀。
刘寔:一百十六回,魏相国参军。
刘(王睿):一百十八回,刘禅长子。死于乱军。
刘瑶:一百十八回,刘禅次子。
刘琮:一百十八回,刘禅三子。
刘瓒:一百十八回,刘禅四子。
刘谌:一百十八回,刘禅五子,北地王。国亡,杀妻、子,自刎。
刘恂:一百十八回,刘禅六子。
刘璩:一百十八回,刘禅七子。
刘氏:三十一回,袁绍后妻,袁尚之母。
刘氏:一百七回,曹爽妻。
李傕:三回,西凉人,为段煨杀。
李儒:三回,董卓婿,王允杀。
李肃:三回,虎贲中郎将,吕布友。斩董卓首级,后为吕布杀。
李典:五回,山阳巨鹿人,字曼成。
李蒙:九回,董卓余党。死于马超之手。
李别:十回,李傕之侄,为许褚斩。
李膺:十一回,河南尹。
李封:十一回,吕布将。为许褚斩。
李暹:十三回,李傕之侄,为许褚斩。
李乐: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封征东将军。为徐晃杀。
李丰:十七回,袁术将,操擒杀。
李通:十八回,江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张姓是华夏大姓之一,人口近一亿,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张姓祖根在哪里有的说河北清河,有的说山西太原,有的说河南濮阳。为了寻清这个问题,本会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行了两次张姓起源学术研讨会,进行了实地考察,掌握了大量史实,确认中华张姓始祖是挥公。挥公得姓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帝丘是张姓先民最早的祖居地,张姓源于濮阳,其他地方只能是流,是支脉。
一、史籍及谱牒依据
我们查阅有关张姓始祖挥公的记载见之于书的有17种之多。《世本》日: “挥作弓,牟夷作矢。”这是今见最早的关于挥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日: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日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日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日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唐·林宝《元和姓纂》云: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宋·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日: “张氏出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清·乾隆朝重修《张氏族谱·受姓渊源考》: “张氏出自黄帝轩辕氏,生少吴金天氏,又号青阳氏,第五子挥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从上述文献可知,挥为张氏得姓祖,这一观点,除宋代郑樵所著《通志》认为解张是张姓始祖外,其他史书均无疑义。但是,挥是黄帝之孙,或是黄帝之子;挥是玄嚣青阳氏之子,或是少昊青阳氏之子,却有分歧。我们认为,挥是黄帝之孙、玄嚣青阳氏之子。其根据有二:①《国语·晋语》日: “凡黄帝子二十五宗,
吕布 吕不韦 吕雉 吕后 有什么关系?
本文2023-10-16 12:32: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6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