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汉字的故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3收藏

有关汉字的故事,第1张

汉字是先民们“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见鸟兽蹄远之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创造的,体现了先民们审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独特思维方式。今观汉字,能从其演变窥得历史人文。

“夫”———冲破天的气概

甲骨文的“夫”生动展示了男子汉大丈夫的形象。从“大”,在“大”字上加一横。“夫”表示已长大的人,一横表示的是绾头发的簪子。古时童子,即未成年的男子的头发是披发,成年后,即到了20岁以后,男子要举行加冠之礼,将头发绾成髻子用簪子束在头顶上。束发加冠后,表示男子成了“夫”,即大男子。由此可见,“夫”的本义是成年男子。其实“夫”表示这个男子已经成熟、长大。如汉贾谊《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其意思是说假如一个成年男子不耕种,有人就要挨饿。

古代称身高一丈的男子为“丈夫”,“丈夫”就是大男子的意思。不过我们不要认为古人比现代人身材高,这是因为古制1尺约相当于今天的0.6尺,也就是说古代的大丈夫,即使是个子最高的人也不过2米。男子成年后,就要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因此“夫”引申为从事不同体力劳动的人。如《左传•隐公元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其意思是诸侯和大夫要治理好自己的封地时,见到那些邪恶之事,就必须像种田的人见到田中的恶草那样一定要根除。其中的“农夫”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男子。另外还如“渔夫”、“船夫”、“车夫”等。

对“夫”字,有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夫”是表示过了某一高度的人。其中的“大”是正面的人形,在“大”的上面加一画,表示达到这一高度的人才可称“夫”。《周礼•乡大夫》中记载:古代的征兵制度规定,国(都城)之男子七尺以上,野(相当于今之农村)之男子六尺以上,都可服役,即在征兵的范围之内。由此看来,当时征兵的条件只看身高,而不论年龄。这就是《左传》中为什么记载有二毛(头发已经发白,即年纪很大的)兵。

“夫”字的造型,不只表示一般的男子,它其实向人们展示男子中有志之士的风采。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夫”是这样构形的:“夫”字中的“人”是象形字,即“人”的形象,当“人”把两手张开,就成了“大”,即“大人”。但是,在人们看来,再大的事物也大不过“天”,所以造字者在“大”字上再加一横,而成为“天”字。而人总是不甘做“天”的奴隶,拜倒在老天爷脚下的,他们有敢于冲破天的气概,所以“天”字出头,成为大丈夫的“夫”字。

“妻”是抢来的

古代的“妻”是抢来的。“妻”字有人认为甲骨文里没有,但陈炜湛先生认为甲骨文中已有“妻”字,“妻”的配偶意思也十分明显。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一望便知古“妻”字中有一个或跽或跪的被奴役的女子形象,这个女子的头发显然是飘散的,另外加一只罪恶的手,这只手正伸向女子的头部,将她的头发抓住。可见“妻”是一个会意字,其意思是:用手去抓住一个女子的头发。古文的“妻”字生动地描绘了上古社会中抢夺别人的女子作为自己配偶的一种风俗。

抢别人的女子为妻这在古代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在古代抢妻的方式是很多的,有的是通过战争公开夺取,将战败部落的女子抢来作为配偶。也有的是暗抢,或者是夜间去抢另一部落的女子为妻。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抢婚习俗当然要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人们的婚姻中,还保持着一种假抢的情形。所谓假抢,就是这种婚姻是得到女方和女方家长同意的“抢”。现在许多地方流行的娶亲要在天亮之前,或者是在天黑时的习俗,就留有古代抢妻习俗的痕迹。

《说文解字•女部》:“妻,与夫齐者也,从女,从,从又。又,持事,妻职也。”许慎的说解告诉我们,“妻”与“齐”是两个读音相近的字。“与夫齐者”的意思是:在妻妾之中,唯有妻才与丈夫有同等的地位。从字形看,“妻”从“又”,“又”就是手,所以可表示“秉持妻职之义”。古人造“妻”字之所以千方百计表明其比较尊贵的身份和主子的地位,当然是因为在家庭中还有比妻子更低贱的,被妻子支配的妾的存在。不过,在古代的家庭中,妻子对于丈夫来说又永远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也就是说“妻”子不可能与丈夫“齐”,不可能享有平等的地位。

“妻”由“配偶”又引申为动词,指以女嫁人或娶别人的女子为妻。如《论语•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罪也。’以其子妻之。”其意思是:孔子说公冶长这个人(很好),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在监狱之中,但这并不是因为他有罪。因此,(孔子)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李鸿章是清末名臣。一次,他有个远房亲戚赴考,这个人不学无术,接到试卷一看,竟然一题也不会答。此时他灵机一动,突然想到自己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戚,于是在试卷上写道:“我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妻。”这个不学无术的亲戚竟然将“戚”写成了“妻”。主考官看了哈哈大笑,于是在试卷上批道:“既是中堂大人的亲妻,我不敢娶。”因此,这个亲戚还是落第了。

“兰”———王者之香

甲骨文、金文均不见有“兰”字。《说文解字•草部》:“兰,香草也。从草,阑声。”形声字。“兰”的本义就是兰草。如《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里的“臭”为气味,“兰”显然是指香兰。其意思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共同语言,如兰花一样清香。“兰”字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个特殊用法,就是常作文人雅士及士大夫之间的一种雅称,亦曰美称。如“兰房”,指文人雅士们的住房;“兰友”、“兰交”,是指文人雅士结交的朋友;“兰言”,既指心意相合之言,又指文人雅士的话语或书信等。再如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其意思是说:在京城(汴京)的郊外搭起帐篷备办酒宴为人送行时情绪很不好,正在恋恋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催促快出发。“兰舟”有人讲乘兰木所造之舟,未必妥当。“兰舟”就是“舟”。这“兰”字已经虚化,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此外还有所谓“兰梦”或称“兰兆”,更是富有传奇色彩。据《左传》记载,盼子心切的郑文公姬妾成群,可就是没人给他生个儿子。有一个叫燕姑的小妾,一天梦见天使给她送来了一束兰花,不久她怀孕了,生的还是一个男孩。文公喜出望外,给孩子取名为兰,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穆公。可见“兰梦”就是美梦,又称“兰兆”,就是怀孕生儿子的吉兆。“兰”的姿态优美,芳香馥郁。古人誉之为“香祖”、“天下第一香”或“王者之香”。“兰”称为王者之香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据《孔子家语》中载,孔子周游列国,从卫国返回鲁国,看见幽谷之中“兰香独茂”,便感慨道:“兰当为王者。”故后人称“兰”为“王者香”。

我国对兰花的栽种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之后,退居于会稽山上,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山上种植了许多兰草,以迷惑敌人。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栽兰草的最早记载。

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花鸟,尤其擅长画兰。可就是这样一位画兰花的大师,在南宋沦亡后,隐居苏州之时,他笔下的兰花一反常态:花叶零落散乱,无土无根。一天,他的一位好朋友看他画的兰花后,建议道:“这兰花无土无根怎么活呀?还是把根画上去吧!”哪知,郑思肖听了朋友的劝告后竟悲愤满腔,扔下画笔,长叹道:“土地都被外人夺去了,叫我的兰花长在何处啊!”原来,他画“无根兰”,是藉以抒发爱国情怀与亡国之痛。

兰花人们又将它称之为“空谷佳人”。除了它的美之外,还有它那“无人亦自芳”、“坚贞还自抱”的气质品格,更为世人所称道。所以有人把兰花放在“岁寒三友”的松、竹、梅之上,说:“岁称三友,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唯兰独并有之。”正因为如此,兰花才博得人们的广泛厚爱。

“风”———风月无边

“风”在甲骨文中看上去像一只传说中的凤凰。此字实为凤凰的凤的本字,象形。而“风”这种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既难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又难以描画出具体的形状,因而将“凤”字借用为“风”。如甲骨文中的“大风”就是“大凤”,“小凤”就是“小风”,“不凤”就是今天不刮风。

到了小篆时代,人们将“凤”字还给了“凤凰”,而造了一个“风”字,“风”为“风”的繁体字。《说文解字•风部》:“风,八风也。……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六书故•动物四》:“天地八方之气吹嘘鼓动者命之曰风。”可见“风”的本义就是指自然界空气流动的现象。古人认为“风”动而虫生,因此用“虫”作“风”字的意符,“凡”字作声符,新造“风”字。《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其意思是大地发出来的气叫做风。

由于“风”与“空气”关系密切,因而引申出“风气”、“风俗”的意思。如《吕氏春秋•音初》:“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高诱注:“风,风俗。”其意思是:因此听到那个地方的音乐就可以了解那里的风俗,考察那个地方的风俗,就可知道那里人的志趣。由于“风”指“风俗”,因此引申指“民间歌谣”。如《诗经》中的诗分为“风”、“雅”、“颂”三类。自《周南》至《豳风》合称为十五国风,收诗160篇。宋朱熹《诗集传•国风一》:“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风”指民歌、民谣。

历史上关于“风”字的故事也不少。宋代大散文家范仲淹在浙江做地方官时,在富春山上的钩台上造了一座严子陵的祠堂。祠堂落成后,范仲淹为之写了《严先生祠堂记》一文。记中写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文章写好后,将此文送给友人李泰伯看,李看后赞不绝口,随后对范仲淹说:“如果诗中改动一个字,那就更完美了。”范仲淹连忙请教。李泰伯说:“诗中写云山江水的话,意境很大,后面用一‘德’字来承接,便觉得有些局小,而且太呆板。把‘德’字改成‘风’字,你看如何?”范仲淹听了,连声说好,马上就把“德”字改成了“风”字,并且尊称李泰伯为一字之师。

清代著名画家李方膺有一次到朋友家里做客。席间话题突然转到绘画上来,有人说:“世上什么东西都好画,就是有一种东西画不了!”另一个人问他是什么东西难画,那个人只回答了一个字:“风!”

在场的人听后都默不做声,心里都承认风确确实实是一种难画的东西。

这时李方膺站起来说:“能!风也能画。”

在座的人愕然。李方膺当场挥笔作画,一会儿,他果然把“风”画出来了。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见到的《风竹图》。看了李方膺的《风竹图》,有人评价说:“李方膺不仅把风画出来了,而且把风声也画出来了。”

游泰山的享受,除了自然风景之外,便是登泰山途中的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字石刻。20世纪50年代末期,有几位日本学者到中国来访问。一天,他们登临泰山时,见盘山路一侧的石壁上刻着“二”两个字,这两个字引起了这些日本客人的极大兴趣,却不解其中的意思。于是便询问陪同的中国学者。不料,陪同的人也被这两个古怪的字难住了,他们只好答应客人回去查询。

游山归来,日本学者追问“二”的读法和意义,于是陪同者翻遍典籍,多处走访专家学者,都没有解开此谜。

不久,此事传到北京。有人带着临写的这两个字到中国科学院去请教郭沫若。郭老看了这两个字,沉思了一会儿,提笔在“二”两个字的外边各添上两笔,于是便成了“风月”二字。然后郭老笑着说:“这两个怪字的意思是‘风月无边’。这不过是古代名士的文字游戏而已。”后来,当代书法家谢逢松以“二”二字为上联,并题写了下联。他的下联是“年华”,并在“年”和“华”两个字上各加了一个方框,其意思是“有限年华”。这种文字游戏确实玩得很有水平。

琐园村位于浙江金华东郊澧浦镇北1公里处,被称作“奇村”,一是其环境风貌如古代一把长命锁(先叫锁园后改称今名,取吉利之意),二是至今还保存许多明末清初的古建筑。琐园村周围分布着七座山包,靠北有一湖,形成了天然的“七星拱月”星象地理,有专家称之为中国古代生态建筑的经典遗产。琐园村现有460几户,人口1200多人。严、俞、徐等为大姓,而第一大姓严氏是严子陵的后代。琐园村的一绝是庞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据严氏家谱记载,清朝祖族严子陵第五十一世(代)严必胜率兵平定两广匪乱有功,皇帝诏允为官,在家乡琐园盖了十八座雕梁画栋的厅堂。历经岁月风雨,现保存的古建筑有旌节石牌坊、严氏宗祠、务本堂、怀德堂、聚义厅等明末清初堂屋十六座,是金华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这些厅堂建筑结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都极具江南古民居的典型特色。如集义堂又叫方厅,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各种方形的石柱、木梁、木栅等,前进置方形花窗,后进方梁上置斗拱承托棱栅。

该厅最别具一格的是把牛腿与拱牵巧妙地设计成一条腾飞的牵龙,惟妙惟肖。又如继述堂、忠恕堂,是用屏门分离开的两个对称四合院,俗称两面厅。该厅的雕刻极为精细,除梁架、马腿上雕有栩栩如生的走兽花鸟外,窗棂腰板上雕刻的楼台古刹、山水风景更是精湛。而四个大门倾篷都刻着麒麟、凤凰、松鹤、鲜花等形态生动的砖雕,是为中国古建筑雕刻作品中的上乘之作。目前厅堂建筑大多散落于村民家中,由村民负责维护、接待与讲解,游客在参观的同时还可感受到琐园村百姓的热情与好客。

严氏宗祠是村南最大的古建筑,共四进,通面宽20米,深近63米,高大敞亮,每进均有天井,天井两侧均建厢房相连。祠堂大门为八字形,门额挂一匾,系乾隆年代之物。“山高水长”四字是取自范仲淹发现严子陵后裔后,写的一篇记中的文字。严氏宗祠右边耸立的一座清乾隆52年建的旌节石牌坊,横石梁刻有“为故民严锡佩妻黄氏建”字样。牌坊雕饰精细,气势宏伟。

因形状如锁而命名的琐园村也有过辉煌的历史。抗战期间,琐园村人民与日寇作过英勇的斗争。如今村边王姆山当年日军炮台遗址还在,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浙江低调的千年古镇,风景秀丽景点众多,这是什么地方?

古镇一直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热门旅游景区,在古镇中有无数的风景名胜,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所以非常受人们的欢迎,我国的历史悠久,在全国各地都有古镇的存在,不过要说我我国最有名的古镇。

那就是江南古镇了,著名的周庄、乌镇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江南古镇都很有名,在浙江就有这么一处名气不大,但是风景却一点也不差的古镇,一起来看看吧!

这里就是皤滩古镇,位于浙江台州,是我国江南地区少有的农村古镇文化的一个缩影,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农村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这里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古镇中有三里长的龙型古街,在街道的旁边还有古韵十足的建筑。

这些古建筑的年代不一,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唐朝,在这里有店铺、戏台、客栈等众多建筑,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气势恢宏的三透九门堂,这些充满古韵的建筑可以让你感受到千年古镇的魅力。古镇是一处省级的保护景区,也是浙江保存完好的商业古镇之一。

而且古镇还是少有的五溪的汇合点。即朱姆溪、万竹溪、九都坑溪、又黄榆坑同点汇入永安溪,所以古镇中的水文化深厚,古镇中河道遍布,让古镇更加多了几分灵动,而且也让古镇的交通有了更好的发展,在百年前这里还是我国的商业重镇,一直到如今却渐渐的没落。

在古镇中还有五处埠头,分别是武义埠、东阳埠、缙云埠、永康埠和公埠。丰富多样。而且在古镇中还有许多的文化古迹景点,丰富多样,有商家老店,还有书院以及寺庙等众多建筑,这些建筑古韵十足,是展现当地文化的最佳去处。不过如今的古镇名气并不高。

自从民国时期开始,因为时代的变化,这座古镇也渐渐的没落了,一直到如今也仅仅是一处用作怀念以及研究的古镇了,不过古镇的风光也确实很不错,虽然风光不在,但是内部的建筑依旧保存完好。

总之这座古镇是一处非常值得一去的古镇,而且是一处人少景美的古镇,皤滩古镇门票为35元这个价格并不贵,而且可以看到秀丽的风景,那么你去过这里吗?你对座古镇有什么看法呢?

浙江杭州最美5大古镇,你最钟情哪一个?

浙江,杭州。

西子湖的风光,凝聚了所有人对于杭城的想象与记忆。

却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还有不少长街老巷,藏着浓浓的古镇记忆。

一起来看看杭州最美5大古镇,你曾经去过几个?最喜欢哪个?

余杭,塘栖古镇。这里,不如周庄张扬,不如南浔厚重,不如西塘诗意,不如乌镇浓郁。塘栖,这个离杭州半小时的古镇,却有江南水乡最悠闲的小日子。

曾经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商贾云集之地,明清时富甲一方。当年那个爱玩的乾隆皇帝更是数次来到这里,贪恋此地富庶江南之美景。而今,大运河不再是黄金水道,小镇也是终归得以平静。

微雨淅淅沥沥,倒是与塘栖景致相得益彰。雾蒙蒙之际,水波潋滟,船家烟火,人间倏尔变得温暖。雨水淋湿了白墙黑瓦,屋檐下水连成串,石板路湿滑泛着光,河水倒映着古老的拱桥

古桥、石板路、老房子,塘栖有着所有江南水乡古镇的影子。虽然不大,却有让吃货惦念的美食、明清留下的老房子、当地居民的慢生活走过一座运河古桥,才算走进了杭州喧嚣之外的风景

去塘栖,你一定会去走走那座广济桥的。这座已有数百年岁月的古桥,就像塘栖的魂,有了它才有了古镇的繁华。2014年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广济桥就榜上有名。作为运河遗址中的一部分,走过这座桥的一砖一瓦,都有跨越时光的美。

越过广济桥,往北走上20米,便是浙江老字号“百年汇昌”的门店。这家食品店最早创办于1800年,它所传承的蜜饯制作技艺被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塘栖粽子”被评为“杭州名点名小吃”,这些都是塘栖文化遗存的一部分。

而走过广济桥,还可到水北街的所在地,这一条街保罗了小镇上流传百年的传统美食。有法根糕点、门板饭、康乾食府、一煲乡等小食店。很多老杭州人跑塘栖去,总不忘在水北街上的法根糕点或是朱一堂买些糕点回来,用料足,价格也便宜。

杭州,滨江,西兴古镇。一个低调而大隐于市的古镇,昔日的繁华之地。

西兴古镇,历史上曾是两浙门户,交通发达,地势险要,自古为繁华地,老街依江临水,又扼干道要冲,占据交通之利。2500年前,这里为钱塘江古渡,是南北人员往来、东西货物交易的重要“渡津”,设有固陵驿,为越国都城会稽至吴国都城姑苏的必经之地,车马驰奔,舟楫川流,成为“萧山最古老的集市”。西晋时,这里是浙东运河的起点,成为沟通南北、连接两浙的交通枢纽,朝廷官吏、商贾文士往来不绝,东西物资在此吞吐,街市兴旺。历来为“浙东首地,宁、绍、台之襟喉”。

灯笼可以说是西兴的特产了,编制灯笼是以前西兴女子的一门手艺,基本家家户户都会做灯笼。

所以西兴也叫灯笼之乡,在宋朝,西兴手工竹灯名震中华,南宋宫廷所用的灯笼几乎都出自西兴人。据说,当年往来的官吏和客商特别多,而投宿者都需要灯笼照明,所以那时西兴街上除了过塘行以外,最多的就是灯笼店了。西兴过塘行码头,是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大运河的一部分。过塘行就是专门替过往客商转运货物的“转运行”,就是历史上的“物流中心”。

据《西兴镇志》载:自清末至民国时期,西兴共有过塘行72爿半,挑夫、船夫、轿夫、牛车夫等从业人员达千人,成为名震江南的货物集散中心。

那时的西兴,旅馆、饭店比比皆是,舟车辐辏,万商云集,鼎盛时西兴曾有过塘行达72家之多,每家有专门的转运货物类型,茶叶的、烟叶的、药材的

这片河港在历史上还是有点名堂的,是浙东运河的一部分。浙东运河又名杭甬运河,是浙江境内的一条运河,西起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绍兴市,东至宁波市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因属京杭大运河的延伸段,浙东运河也是世界遗产。

城隍庙遗址也在这附近,可是现在只剩些地面的石板遗存了。

不过保存完好的也有,就比如老建筑孙宅里,现在还住着人呢,它边上就是永兴闸遗址,当年连通浙东古运河和钱塘江,不通船,主要用来调节古运河的水位高低和水质,现已失去水闸功能。这些也都是保留到现在相对完整的老宅子了,是西兴以前“前店后宅”的典型代表。

确实,古朴的古镇,住在这里也挺幸福的,随便哪里都是风景,真正的一步一景。青石板台阶,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记忆中的江南人家。游客并不多,整个古镇显得格外清闲,散步的老人,在河岸边洗拖把的妇女,让这个古镇变得接地气。

“唐昌一千年地贯徽杭浙皖,首镇两百里水通富春钱塘”,这说的就是千年古镇——河桥。河桥古镇位于临安市的南面,因河多桥多而得名。

1200多年前,也就是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时,有一户汪姓人家为避战乱,从安徽出发,携老扶幼千里辗转流落到了昌化。此时的他们,因一路的奔波早已人困马乏。就在几近末路的时候,发现此地高山环绕,水土肥美,山川秀丽,一片祥和之景,遂决定在此繁衍生息。就这样,一场战乱竟无意间揭开了河桥千年历史的开端。

河桥古镇依托的柳溪江,是徽杭古道的水上延伸,河桥历史上曾二度繁荣。依托三江水口,因河而兴,因商发达,更有“小上海”和“浙西秦怀”的美誉。河桥因商而聚,因商而散,是中国很早的移民古镇,自古就是“百姓百行百店百匠”汇作之地。虽名声显赫的大户不多,但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民风,农事家习,成为临安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宝藏。包括浙西抗战纪念馆、河桥农博民俗馆、青楼文化馆等文化场馆的保护和恢复,让风韵河桥锦上添花。

河桥古镇是古时昌化县治所在。明嘉靖年,唐昌即设四镇,河桥因“邑水口形胜商务独冠唐昌”被列为首位,至今镇门上“唐昌首镇”犹可见。

河桥有1300多年的历史,明朝嘉靖年间,这里人口稠密,商贸繁荣,文化昌明,又因为地处三江交汇处,所以被称作“唐昌首镇”。有桥必有水,水路通航,古时“河桥一带,几里许,烟火不下千家”,相当一段时间内,河桥地势之显要不言而喻。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战时期,河桥再度繁荣,诸多机构在此设节,颇具影响,河桥也是浙西商业集市,有着“小上海”之称。如今虽历经岁月变迁,古迹名胜已不复往日盛景。

河桥老街是古镇的象征,是古镇文化最直接的反映。老街南北长近2000米、宽5米,皆用条石、鹅卵石铺筑。古街两旁有100多家店铺,具有清末民初传统建筑风貌,还留存着当年店铺林立的痕迹

河桥老街上的店铺也还保留着当年“前店后坊”的风貌,能看到“许益隆”、“积善堂”、“柴志振”、“胡森盛”、“惠元堂”、“昌南警所”、“悦路轿行”等老店。通过这些颇有历史味道的排门院墙,还能回味古镇当年的气派与辉煌。

在这里,清末的老楼还在,老街上的太平沟是古镇最具特色的一处景观,水从蒲溪引进,流进家家户户的门前,宽一米,深两米,露在上面的石条与路面平齐,有榫卯,每隔一段设有明井,砌石阶,便于居民取水、淘米、洗衣、消防。

龙门古镇位于于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龙门山下,这里因为是孙权故里而闻名遐迩,也被誉为最为人间烟火的古镇。

古城四面皆山,“龙门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东汉严子陵畅游龙门山时赞叹不已,古镇也因此得名。

龙门古镇居民大多数都是孙权的后代。根据留存下来的家谱,从三国吴国初创到民国初期,孙氏已经繁衍了65世,如今在龙门古镇70%以上的人都姓孙,这里自然是孙氏后裔聚居最为集中的地方。

龙门古镇由早先的一个大家庭繁衍出来的,它是以两座孙氏宗祠为中心,共建有孙氏厅堂40多座,砖砌牌楼3座和1座古塔、1座寺庙。镇内屋舍房廊相连,长街曲巷连贯相通,镇外的人进入镇里,如入迷宫。

龙门古镇的规模很大,景色跟一般的江南古镇不太一样,因为古镇位于山区,建筑多采用石块来建造,地面也是鹅卵石铺成的。古镇上保留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龙门溪从古镇旁边穿过,古镇中心的砚池景色秀美。

另外古镇中也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貌,可以在龙门古镇住一晚上细细体会。

文渊狮城,淳安县千岛湖姜家镇,千年古镇风韵,重现水下千年古城,现为4A景区。文渊狮城是仿照千岛湖水底千年狮城而建,虽叫城,其实是整体徽派风格的古镇,与千岛湖一体,是非常适合休闲度假的古镇。

地面上的文渊狮城,不仅复原了狮城最繁华的东大街、北大街,甚至还在北大街再现了古狮城著名的功德牌坊、贞节牌坊等7座牌坊,对诸多水下古城的建筑细节也进行了复原。

文渊狮城最吸引人的是主街的七座牌坊,忠义坊、父子传芳坊、盱江循良坊、禹门三级坊、科甲联登坊、状元坊、天褒节孝坊,已成为江南牌坊文化的实景博物馆,每一座牌坊都有其特有的由来。

文渊狮城,是国内首个非遗生活体验基地,以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民国生活演艺秀、国术表演等一系列民风民俗活动为依托,让游客亲身体验淳安传统的人文风俗。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浙江最低调的古镇,至今800年历史,这是什么地方?

在江浙一带分布着数量颇多的江南水乡古镇,除了那些名声在外的江南六大古镇外,还有一些相对比较低调的古镇,虽然没有周庄、乌镇的游人如织,但其古色古香、粉墙黛瓦的风情也值得去游览一番,前童古镇就是这样一个小镇子,虽安静,却别有一番风情。

前童古镇,位于浙江宁波市宁海县城西南14公里处,前童古镇始建于南宋末年,距今已有约800年的历史,历史上的前童古镇儒家文化盛行,当地的童伯礼曾两次聘请方孝孺到这里讲学,为如今前童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奠定了基础,为浙东地区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子。

前童古镇与周庄、乌镇等水乡古镇景色稍有区别,这里的道路皆为鹅卵石铺砌,房屋的地基也大多为石头垒砌,居民家门前也并没有河流,而是一条至今流动着的小溪,临溪而居的人家有石板或石桥与鹅卵石道路相通,构成了前童古镇独特的景观。

据史料记载,在南宋末年,童潢来到这里游山玩水,偶然发现了这处山环水绕的风水宝地,于是决定举家从黄岩迁徙至此,迁徙至此后因居住在慧明寺前,而得名“前童”。如今的前童古镇拥有26万人口,得益于当地的历史人文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前童古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

前童古镇最兴盛的时期在明清时期,至今保留有完好的1300多间各式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且又以古民居布局奇特著称,户户人家临溪而居、家家门前有小桥与鹅卵石路相通,除了古民居外,老街、牌坊、亭台交相辉映,因此前童古镇也有“浙东丽江”的美誉。

之所以说这里的民居布局奇特,是因为前童古镇是按照“回”字型的九宫八卦式布局设计建造,走在小镇子的街巷之中,给人一种置身于迷宫的感觉,若要走出村落,可跟随者溪流的方向前行即可出村,这个布局不由得让我想起浙江杭州的龙门古镇。

在镇子里还保留有一座极具年代感的**院,为上世纪的产物,至今保存完好,如今是红色教育点,可免费进去参观,里面有

看似普通的小镇子,一到夜晚却如此的让人惊艳,在古镇的主干道上分布有许多家特色的商铺、邮局、特产店,油纸伞悬挂在道路之上,增添了不少光彩。最热闹的地段在邮局附近,不过大多数店铺在晚上都打烊了,有点可惜。

浙江的古镇有哪些

有西塘、乌镇、安昌镇、南浔古镇、前童古镇等。

1、西塘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西塘古镇桥多、弄多、廊棚多,游客徜徉其中,犹如置身如诗如画的梦境。

2、乌镇为浙北杭嘉湖平原上一方古朴、清雅之地,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和璀璨瑰丽的文化。历史乌镇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乌镇繁衍生息,历来文人荟萃、人才辈出,曾游学或寓居于此的有昭明太子、陈与义、张杨园、鲍廷博、夏同善等,生于斯长于斯的有文坛巨匠茅盾、沈泽民、孔另境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赋予了乌镇江南水乡古镇之首的地位。

3、安昌镇位于绍兴县北部,北和西北面毗邻杭州市萧山区党山镇、瓜沥镇,东、南、西三面分别与齐贤镇、华舍街道、钱清镇接壤,南距县城柯桥7公里,北离杭甬高速公路中国轻纺城道口15公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0公里。

4、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两省交界处。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

5、前童古镇,地处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南,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26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和浙江省旅游城镇。

参考资料:

中国网——寻梦西塘古镇

CCTV——浙江·桐乡市·乌镇---江南水乡六大古镇

浙江四大古镇是哪四个

“浙江四大古镇”分别是桐乡乌镇、南浔古镇、游埠古镇和西塘古镇。

1、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苏州均为60公里,距上海约106公里。它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有六千年历史,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2、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两省交界处。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南浔古镇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如民国奇人张静江,“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等。

3、游埠镇位于兰溪市西南郊,距城区18公里。东南濒临衢江与金华市婺城区隔江相望,西南与龙游县和本市水亭乡接壤,西北与孟湖乡、赤溪乡毗邻。至兰溪、金华分别为半小时和一小时的车程。总面积635平方公里。游埠古镇是浙江省四大古镇之一,传统文化活动盛名,文物古迹颇多。

4、西塘古镇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东距上海90公里,西距杭州110公里,北距苏州85公里。它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获世界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1从千岛湖到黄山自驾游攻略视频

千岛湖位于金色新黄山旅游线路安江、富春江、杭州。不妨和这条线路一起游览千岛湖。具体安排可以这样:先坐高铁到黄山市,游览歙县和黄山,然后坐车到千岛湖上游的深圳镇,再坐客船到建德码头。千岛湖这一段风景宜人,十里画廊尽收眼底。

唐t上岛(岛上的人文景观可以忽略,有游船可以上岛)。到达建德后,参观新安江水电站,第二天乘车前往梅城(孙权童年成长的地方)。参观完古城后,乘坐游船顺鑫欣赏安江和富春江的壮丽景色。齐力约翰杨和富春山居图。船到达严子陵钓鱼台风景区后,去码头。顺便说一句,巡演结束后。

2从千岛湖去黄山

你可以从千岛湖乘船到沈度。

黄山市黟县沈度镇。

一天两班,6:30和12:30。

然后换乘公交车到汤口,18点发车时钟。

010到1010,黄山到千岛湖的距离应该在180公里以上。黄山市区没有直达春安,千岛湖。不过,你可以坐班车到歙县,然后转乘去沈度。有一艘来自沈度的船s码头到千岛湖。屯溪到歙县班车5元左右,歙县到沈度5元左右。但是,如果要去千岛湖旅游,那就非同一般了。

至于旅行的费用,那不重要。t包含餐食和当地特色美食,但只包含过路费、游船、千岛湖门票和住宿(三星级标准),两天内绝对不会超过每人1000元。如果打算住私人酒店,会便宜一些。

3千岛湖到黄山最美自驾路线

皖浙一号线,非常适合去公路旅行中的一条自驾路线。沿途有惠州、桐庐、建德等地区的旅游景点。据说风景最好的地方应该是歙县和淳黄山安县。看看散落在山间的安徽村落。

万_一号线的起点和终点

皖浙一号旅游景区路,从黄山市的华山溶洞到淳安的千岛湖浙江省安县沿鑫安江,总行程约153公里。青山在画线,景色之美令人震撼。

沿途景点

洋土楼、千岛湖西北湖区、明珠观光园、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天池岛、黄山涧、铜官峡情人谷幸运岛景区、华山米库、歙县古城博物馆、牌楼群、唐模景区、千口明代民居、徽州古城、景区、长溪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和石滩景区。

皖浙线1从杭州出发,经过富春江和千岛湖,进入新安河,流经街口、沈度、歙县古城、屯溪,到达黄山。

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6处,4A级风景名胜区105处。中国有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和民居。洪溪地村、唐代的呈坎村、姜村的查济村等。

4黄山到千岛湖沿途风景

北京到黄山自驾路线,从北京到黄山,自驾距离约1300公里,全程运行时间约14小时,全程高速。

总路线本为:京沪高速-京福高速-徐莲高速-合徐高速-合铜黄高速-黄山南门(汤口)出口或黄山市区出口。(北京-天津-沧州-德州-济南-泰安-徐州-苏州-蚌埠-合肥-铜陵-黄山)从黄山到千岛湖:行车路线:黄山汤口(黄山风景区)-(合同黄高速,约50km)黄山屯溪(黄渠南(黄桃)高速,约5公里)-峡山(约20公里)-汾口(春开公路(千汾线),约75公里)-千岛湖,全程约180公里。回到千岛湖,游览西湖,然后从杭州经高速到南京,再经京沪高速回北京。

5千岛湖黄山自驾游线路

自驾景点最多的线路从

有关汉字的故事

汉字是先民们“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见鸟兽蹄远之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创造的,体现了先民们审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