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真实韦小宝
《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原型是谁金庸曾明确表示,“这个人物的由来主要是受海外华人的启示。”(2007年1月6日人民网)已有网友指出,这个“海外华人”就是香港华人爵士韦宝珊。既为清廷效力,又加入反清团体,多方投机而没有失手,这是两个韦爵爷的共同点。当金庸构思这部巨著时,受韦宝珊的经历和名字启发,给主角起了这么个名字,可谓顺理成章。当然,以韦小宝经历的复杂离奇,这个人物形象是糅合多个历史人物再加想象发挥而成。
1895年10月26日,兴中会第一次广州起义(也称乙未广州起义)失败,至今已120年。起义的领导层孙逸仙、杨衢云、谢缵泰、陈少白、陆皓东等,都是西式教育的产物;在背后出钱出力的,是港澳新式商人、知识分子和海外华侨。起义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共和国,而不是另立一个朝代。乙未广州起义,与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农民造反绝不相同,可谓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乙未广州起义一枪未发即告失败,与韦宝珊告密有莫大的关系。兴中会临时主席黄咏商是韦宝珊的小舅子,兴中会多次在韦宝珊家里开会,他拥有告密的绝佳条件。港澳学者霍启昌、莫世祥、吴志华挖掘的英国殖民地部档案、香港政府档案,将帮助世人揭开韦爵爷的真面目。
告密嫌疑
兴中会机关被破获、枪械被没收、重要干部被逮捕,主流著作都认为是会员朱淇之兄朱湘告密所致。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逃到日本横滨,少年冯自由追随之,为兴中会重要干部,对早期史事知之甚详,并作了多年专门研究。他在《革命逸史》中说,在起义发动前一两日,负责起草檄文的党员朱淇之兄朱湘,怕受牵连,用朱淇名义向缉捕委员李家焯自首,以期将功赎罪。李家焯亲赴督署禀报。两广总督谭锺麟闻报有人造反,忙问是谁答曰“孙逸仙”。总督大笑:“孙乃狂士,好作大言,焉敢造反”坚决不肯相信。李家焯失意而退。
谭锺麟接到朱湘的情报后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对李家焯的汇报不予置信,耻笑孙文狂士“好作大言”,又知道他是教会中人,怕引起对外交涉。促使谭锺麟采取行动的,是一份更加可靠、深知内情的密报。这份密报来自香港商人韦宝珊。
冯自由接着写到韦宝珊告密:“至初十日晚,派丘四、朱贵全率领散处新安深圳盐田沙头各地集中九龙之会党先锋队二百馀人,乘保安轮船晋省。然在此犹豫期间,已为驻港密探韦宝珊所侦知,遂电告粤吏使为戒备,同时党军所私运短枪六百馀杆亦为海关发觉。”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历史学院院士黄宇和教授认为:“窃以为要么是同名同姓,要么是冯自由搞错了,因为香港名流韦玉被英女王册封的名字正是韦宝珊爵士。”(《三十岁前的孙中山》,香港中华书局2011年,第582页)黄院士不相信地位如此崇高的韦爵爷,会充当清廷的“密探”,虽然他被册封为“爵士”是1919年的事。让我们来看看冯自由是否搞错了。
清廷坐探
冯自由使用“密探”二字有不准确的地方,听起来似乎是个小人物,改叫“坐探”就比较合适。“坐探”本人可以是大人物,有其本职工作,通报消息只是本职工作以外一种效劳。晚清这种“坐探”的例子很多,最重要的是为封疆大吏在京城负责打探消息、代为办理机密事务的,叫做“坐京”。据李宗侗、茅海建的研究,张之洞的“坐京”包括了杨锐、黄绍箕等人,都是一时名士。
韦宝珊首先是个富商,其次则是受港英政府重视的绅士,又是清廷的候补道(厅级后备干部)。为了在内地做生意方便,勾结官府在所难免。有证据表明,他与两广总督谭钟麟有一定的特殊关系。
韦玉(1849-1921),名廷俊,小名玉,字宝珊(以下统称“韦宝珊”),广东香山人。父韦光,13岁时被美国传教士裨治文收留教养,资助往新加坡读书,毕业后到港谋生,任有利银行买办。韦宝珊继承了有利银行买办职位。韦宝珊有一个堂兄弟韦崧,字朗山,是他生意上的搭档。
韦宝珊年轻时与黄胜长子黄咏清一起留学英国。黄胜与容闳在1847年赴美留学,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回港后从事印刷出版,是香港第二位华人爵士。黄胜的长女嫁给了韦宝珊。黄家和韦家有同乡、同学、姻亲关系,亲密非同一般。
作为有利银行买办,韦宝珊是香港最显赫的华人之一,继何启、黄胜之后的第三位华人爵士,其头衔多不胜数,主要的有:太平绅士,团防局局绅,东华医院总理,保良局永远总理,定例局(立法局)议员。同时,他又以“韦廷俊”本名,报捐为清廷的候补道,出入广东官场。
告密动机
韦宝珊为何会在这个时刻告密这纯粹是出于个人利益考虑。学者何汉威在《清末广东的赌商》一文中,揭示了刘学询承办广东闱姓赌博,背后有韦玉韦崧兄弟出资。
刘学询是另一个穿梭于清廷、革命党之间的香山籍政商人物。他以进士身份承办广东闱姓赌博。所谓闱姓赌博,是让人下注竞猜广东乡试中式者的姓氏。粤人好赌,而闱姓赌博得到官府正式认可,投注踊跃,刘学询很快就积资巨万,富可敌国。刘学询野心极大,喜笼络奇才异能之士,曾资助同乡孙逸仙在澳门开医馆。有证据表明,孙中山也将重阳起义的计划透露给了刘学询。
1895年,承办“闱姓”的宏丰公司,刘学询占一半股份,韦玉、韦崧兄弟合占25%股份。学者赵利峰注意到韦崧负责广东“闱姓”的日常经营管理,曾直接向粤督谭锺麟禀请,请官府追讨闱姓欠款,谭锺麟的批示且在《申报》上公开刊登。
同盟会元老邓慕韩的解释很有道理:“先是,香港总督以有人在港招募队伍入粤,恐于英国商务不利,而议政局绅韦宝山以广东闱姓赌博获有彩金,亦恐事发,大受损失,均将所闻电知粤督谭锺麟,请其戒备……”(广东文物编印委员会编:《广东文物特辑》,1949年3月,第4页)
很明显,韦宝珊“告密”的动机,是担心他们兄弟投资的广东“闱姓”所收赌款巨大,因广州起事大受损失,故向谭锺麟披露实情。
香港兴中会一开始是孙逸仙与杨衢云两派的联合。杨衢云比孙逸仙年长,社会阅历更丰富,早在1890年即在港组织辅仁文社,两派联合之后,曾为谁当President争执不下。为不妨碍会务进行,曾选举黄胜之子黄咏商为临时主席。黄咏商卖出苏杭街的房8000港元充当兴中会经费。黄咏商是韦宝珊的小舅子。
霍启昌发现的英国殖民地部档案,揭开了韦宝珊深度参与兴中会密谋的真相。港督梅轩利在1903年1月22日送给英国殖民地部大臣的报告书中,揭露何启、韦玉跟革命党密切联系。梅氏说:“无可争辩的证据显示,远在革命爆发之前,这两位先生就都得到革命党人的信任,革命党的会议经常在韦玉先生家里举行。”梅氏认为韦玉的行动应受到谴责,因为“在革命前好几个月内,他听人自己的住宅被用为密谋反对清政府的会议场所,而且参与了密谋者的机密,这件坏事是众所周知的”(霍启昌:《港澳档案中的辛亥革命》,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96页、271页)。韦宝珊不仅提供了自己的住宅作为革命党召开秘密会议的场所,还直接“参与了密谋者的机密。”
朱淇只是负责起草起义檄文,其兄朱湘所知情报极为有限。韦宝珊则完全不同,兴中会经常在他家里举行秘密会议,能掌握重要细节。谭锺麟采取的搜捕行动,受到这两个不同来源情报的触动,但恐怕韦宝珊的情报更有用。
协助暗杀杨衢云
韦宝珊还有协助清廷暗杀兴中会首任会长杨衢云的重大嫌疑。
杨衢云是早期兴中会主要领袖。后来,孙逸仙因伦敦蒙难而名动天下,逐渐得到反清势力的认同,杨衢云遂主动让出最高领导权,仍与孙逸仙合作无间,高风亮节,世所罕见。1901年初杨衢云被清廷暗杀,是兴中会的重大损失。
香港历史博物馆吴志华查阅香港政府档案,对暗杀杨衢云事件有如下叙述:“1901年1月10日,兴中会人杨衢云于香港遇刺身亡。(港督)卜力锲而不舍,花了两年时间的调查,终于查悉乃两广总督德寿派刺客行刺。主谋者乃广东管带巡勇知县李家焯,主凶四人……港人吴瑞生接应……”(《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第554-555页)
负责接应的吴瑞生,也叫吴老三,是韦宝珊亲信、团防局更练长。1898年,中英展拓界址专条成立前,韦宝珊先得到消息,派吴瑞生到新界大肆收购土地(《广东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五卷第661页)。谢缵泰《中华民国革命秘史》云:1901年10月3日,“吴老三(又名吴端生)被驱逐出香港,因为他与暗杀杨衢云有关。”
杨衢云侄子杨拔凡在《杨衢云家传》中说:“香港当局,以越境杀人,曾与清吏大开交涉。案发后,港绅某与团防局(即四环更练管理处)更练长某,涉有旁助嫌疑,一被停议席,一被递解出境。”“涉嫌旁助刺杀衢云之某绅,据云是韦某,而探长(即上云之更练长)则吴老三。绅与探长助之动机,无非贪图爵赏。”
学者莫世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这个吴瑞生(吴老三)在暗杀中扮演的角色:
“李家焯在广州召集会议,部署暗杀杨衢云事宜。决定派乾元炮船管带杨贞全与水勇陈临济(又称陈林仔),以及李家焯手下兵勇邓忠、徐福等四人,于7日从广州乘船到香港,汇合已经在香港监视杨衢云的兵勇李桂芬,以及李家焯的一名军官,共同匿藏在港人吴瑞生(又称吴老三)家中。同月10日傍晚约6点半钟,陈、邓、徐、李四人乘学童在杨宅上学之际,由徐福在结志街与鸭巴甸街交界处望风,其馀三人直奔杨宅后巷,随即上楼,李桂芬把守楼梯口,陈、邓二人近距离向杨衢云开枪射击,杨身负重伤,昏倒在地。学童大惊而散,凶手趁乱逃脱。香港警察赶到,将杨送入医院抢救。医生从杨身上取出子弹三枚。次日早晨,杨终因流血过多,伤重不治而逝,享年40岁。” 英国医生卑路在法庭作证说,杨衢云临死时说出事之前两月,有个叫“阿广”的告知,吴瑞生到广州,与某高官密商,设法害杨,事成酬银二万元。(《中山革命在香港》,香港三联书店2011年,第125-126页)
为何清廷暗杀杨衢云需要韦宝珊的协助从韦宝珊在香港的另一个身份可以窥知端倪。韦宝珊自光绪六年(1880)年起担任团防局(District Watch Committee)局绅,此后一直连任,到1920年退休,前后达40年之久,退休后仍被聘为团防局顾问(团防局历史上唯一一个顾问),可见他在团防局的势力。团防局是华人组成的治安组织,由华人各行商出资,受港府总登记官监察,主要负责在中环、上环一带组织更练,定时巡逻,维持治安,以补警察的不足,相当于非正式的“华人警察局”,也被称为“四环更练管理处”。由于港岛华人居住在“四环”一带,包含四区九段,这个片区也称“四环九约”。韦宝珊就担任这个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杨衢云赁居中环结击街,属于“四环”之内,也即韦宝珊的管辖范围。清廷要侦知杨衢云的住处,找韦宝珊最为直接。据上述文献所述,吴瑞生乃是韦宝珊的下属“更练长”或称“探长”。杀手陈林仔等4人到港以后,先住在吴瑞生家,然后再出动行刺。可以想象:由于这4人来自广州,不一定很熟悉地形,行刺与逃跑恐怕都得到吴瑞生指点,否则不会做的如此干净利索。
事后港府对吴瑞生做出驱逐处理,证实了吴瑞生对暗杀负有责任,但早有准备的韦宝珊却让港府找不到证据,顺利逃过惩罚。
此后韦宝珊继续在港府、清廷、革命党三方之间进行投机,曾容留陈景华等革命党人在其洋行工作,并以洋行为同盟会通信机关。武昌起义后,韦宝珊又游走于革命党与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之间,接洽李准向革命党投降,成为革命的“有功之臣”。广东光复,胡汉民组织广东军政府,仍聘韦宝珊为总顾问官。在破坏乙未广州起义、协助暗杀杨衢云之后,韦宝珊仍能获得孙中山、胡汉民的信任,此中有无隐藏着什么惊天的秘密
1921年,韦宝珊带着满肚子秘密去世,葬于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位置偏僻,卧碑细小,与其曾经拥有的显赫地位极不相称。他一生参与过多少密室阴谋,仍有待历史学家继续挖掘。
以上内容转载趣历史
1、金庸写韦小宝写是因为韦小宝是两面派,一边是康熙身边红人,到最后还封上了鹿鼎公,一边是天地会青木堂堂主,陈总舵主的徒弟,脚踩两条船。这个韦宝珊在历史上就是这么个传奇人物,他是大清在慈禧太后的时候,是大清的候补道,按现在的官职就是厅局级预备干部,随时可能上任有实权当官,他另一个身份是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兴中会,兴中会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边是清朝的候补官,这边是要把满清驱逐走,而且奇怪的是他两头都卖好,两头哪都没翻,还始终混的挺好。所以有很多海外华人研究他,说这个人是个奇迹,他怎么能做到的,那么就有很多人对他感兴趣去研究他。
估计这个就是吸引金庸把他当做原型,写韦小宝的原因。此外是受一个海外华人的启发,金庸不说不要紧,找来找去真的找到了跟韦小宝挺像的人,这个人叫韦宝珊,一看这名字就跟韦小宝像,这个人就是韦小宝的原型人物。
2、韦小宝和金庸关联:金庸姓查(zha),叫查良镛,大清初年最出名的文字狱明史案,明史一案跟金庸一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清初年的时候,江南湖州很富庶,有个才子叫庄廷龙,听到湖州桐乡有个人叫朱国桢的,是大明时期的一个大臣,他写了一部明史,写到一半就死了没有完成,庄廷龙接着把这本书给写,到顺治十七年才把这本书写完,叫做《明书辑略》,他爹在署名的时候,把这江南这一带有名的文人,凡是看过这本书的人都写上了,其中就有金庸的祖上查继佐。
韦小宝历史原型是韦宝珊。
提到韦小宝这个人物,很多人都是从《鹿鼎记》这部电视剧中认识的。在剧中韦小宝是一个出生于底层,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获得皇上信赖的人。他是金庸笔下的最令人难忘的人,他没有萧峰、郭靖等大侠之风,以大局为重,其“大智大奸”是做派不同于金庸笔下的大侠之风。
正因为韦小宝很受观众的欢迎,很多人就开始研究韦小宝这虚拟人物,在历史上是否能够找到历史原型。经过一番考证后,很多人都认为韦小宝的历史原型是华人韦宝珊。
韦宝珊不但为港英政府做事,还花钱在清政府给自己买了一个官,担任候补道员,这个职位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厅级储备干部,可以说上升的空间很大。
拥有这样身份的韦宝珊可以说出入港英政府和清朝政府来去自如,他就好像纽带一样,联系着两个政府之前的事物。这和《鹿鼎记》中韦小宝为清廷办事的方式很像。
这里面一共有三个人物原型。第一个原型:曹寅
在韦小宝的生活经历中,可能曹寅的经历要占相当大的比重。韦小宝的宫廷侍卫经历、参与擒鳌拜、江南生活经历等,可能都直接来源于曹寅。
从曹寅的经历来看,他与康熙皇帝的关系确实非同一般。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奶妈,因而,曹寅与康熙从小的就在一起长大,这让曹寅与康熙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曹寅16岁就成了宫中的侍卫。还有一些史料上曾经提及,曹寅就是参与擒鳌拜的众多侍卫中的一员。
后来,曹寅被任命为江南织造,成为当时内务府三大织造之一。长期为康熙在江南搜罗钱财,当然,自身的贪腐也就更为严重了。不过,有康熙罩着,就是其他人弹劾曹寅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与韦小宝的经历颇为相似,在《鹿鼎记》中,韦小宝就是从江南起家,最后又回到了江南。
第二个原型:托硕
这是一个并不为多少人所知的小人物,但却成就了《鹿鼎记》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段故事。在《鹿鼎记》中,韦小宝曾经与沙俄索菲亚公主有过一段感情,还帮助索菲亚公主夺权,并议定大清与俄罗斯的疆界。这在今人看来实属匪夷所思的一段故事,历史上却真的有历史原型,就是这个托硕。
托硕本为宫廷侍卫,后受康熙所托去与沙俄女皇商定边界问题,结果,没想到被女皇看上了,成为女皇的男宠。后来与沙俄所定的十八条都是在枕席之间达成的,即《中俄尼布楚条约》。关于托硕的经历,大都出自大清乾隆年间的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载。当然,赵翼所记的真实性确实存疑,不过,金庸在写《鹿鼎记》中将这段经历演化到韦小宝身上却是非常可能的。
《檐曝杂记》中记载:“康熙中,圣祖尝遣侍卫托硕至彼定边界事。托硕美须眉,为女主所宠,凡三年始得归。所定十八条,皆从枕席上订盟,至今犹遵守不变。”
第三个原型:韦宝珊
金庸在谈及韦小宝这个人物时,曾经说过,该人物是受到了某位海外华人的启示。经过多方探寻,后来发现韦小宝的经历与韦宝珊有诸多相似之处。
韦廷俊,原名韦玉,字宝珊,出生于广东香山,曾在新加坡留学,后来到香港发展,进入银行成了买办,获得了英国女王的“爵士”授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韦爵爷”。同时在慈禧执政期间,还通过花钱在清廷买了个“候补道员”的职务。
在历史上,韦宝珊也曾经了参与了革命组织,进入了中兴会,通过资金支持中兴会活动,结识了孙文、黄兴等人。革命失败后,韦宝珊毫发无损,继续在革命党、清廷与港英之间周旋,与韦小宝的八面玲珑有的一拼。
根据统计,香港殖民地历史中分别有26人及11人担任过立法局及行政局的首席华人非官守议员。当中,遮打爵士、普乐爵士、周埈年爵士、简悦强爵士、钟士元爵士及邓莲如女男爵共六人曾担任过立法局及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两个职位。
在立法局中,在任最长的首席非官守议员是普乐爵士及赖里,两人分别担任此职达24年及22年;而最短的是乔治·莱尔、约翰·颠地及郭赞,三人各自出任此职仅约一年。在众人当中,邓莲如女男爵是唯一一位出任此位的女性;邓律敦治是唯一出任此位的巴斯人;罗保爵士则是唯一出任此位的葡萄牙人。
至于在行政局方面,在任最长的首席非官守议员是遮打爵士,共30年;而最短的是高登爵士及柏德逊,两人都供职不足一年。邓莲如女男爵是首位出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的女性。就两局而言,遮打爵士是唯一在任内去世的首席非官守议员;而周埈年爵士及周锡年爵士两人是唯一来自同一家族的首席非官守议员。 任次 肖像 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 任期始于 任期终于 1 遮打(Catchick Paul Chater) 1900年至1906年兼任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
后为遮打爵士(Sir Catchick Paul Chater)
任内去世 1896年 1926年 2 普乐爵士(Sir Henry Pollock) 同时兼任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
职位曾在1928年9月至12月因意外由周寿臣爵士暂代 1926年 1941年12月 香港沦陷,请参阅香港日治时期 a 普乐爵士(Sir Henry Pollock) 1941年12月 1946年3月 b 柏德逊(J J Paterson) 又译百德新 1946年3月 1946年4月 c 罗旭和爵士(Sir Robert Kotewall) 1946年4月 1946年5月 英国临时军政府解散,民政恢复 3 摩士(Arthur Morse) 后为摩士爵士(Sir Arthur Morse) 1946年5月 1953年 4 周埈年(Chau Tsun-Nin) 原本为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
后为周埈年爵士(Sir Tsun-Nin Chau) 1953年 1959年 5 周锡年(Chau Sik-Nin) 原本为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
后为周锡年爵士(Sir Sik-Nin Chau) 1959年 1962年 6 罗理基(Albert Rodrigues) 后为罗理基爵士(Sir Albert Rodrigues) 1962年 1974年 7 简悦强爵士(Sir Yuet-Keung Kan) 原本为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 1974年 1980年3月 8 高登爵士(Sir Sidney Gordon) 1980年3月 1980年8月 9 钟士元爵士(Sir Sze-Yuen Chung) 原本为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 1980年8月 1988年 10 邓莲如(Lydia Dunn) 原本为立法局首席议员
后为邓莲如女男爵(Baroness Dunn) 1988年 1995年 11 王䓪鸣博士(Dr Rosanna Wong Yick-ming) 后为王䓪鸣女爵士(Dame Rosanna Wong Yick-ming) 1995年 1997年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任次 肖像 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 任期始于 任期终于 1 大卫·渣甸(David Jardine) 1850年 1857年 2 若瑟·渣甸(Joseph Jardine) 1857年 1860年 3 乔治·莱尔(George Lyall) 1860年 1861年 4 波斯富(Alexander Perceval) 1861年 1864年 5 孔莱(Francis Chomley) 又译法兰西斯·乔姆利 1864年 1866年 6 约翰·颠地(John Dent) 1866年 1867年 7 吉普(Hugh Bold Gibb) 1867年 1870年 8 赖里(Phineas Ryrie) 1870年 1892年 9 庇理罗士(Emanuel Raphael Belilios) 1892年 1900年 10 File:SIRCPCgif 遮打(Catchick Paul Chater) 同时兼任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
后为遮打爵士(Sir Catchick Paul Chater) 1900年 1906年 11 何启医生(Dr Ho Kai) 后为何启爵士(Sir Kai Ho-Kai) 1906年 1914年 12 韦玉(Wei A Yuk) 又名韦宝珊
后为韦玉爵士(Sir Boshan Wei Yuk) 1914年 1917年 13 普乐(Henry Pollock) 1926年至1941年兼任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
职位曾在1928年9月至12月因意外由周寿臣爵士暂代
后为普乐爵士(Sir Henry Pollock) 1917年 1941年 香港沦陷,请参阅香港日治时期 14 兰杜(D F Landale) 又译兰蒂尔 1946年 1950年 15 周埈年(Chau Tsun-Nin) 后来出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
后为周埈年爵士(Sir Tsun-Nin Chau) 1950年 1953年 16 周锡年(Chau Sik-Nin) 后来出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
后为周锡年爵士(Sir Sik-Nin Chau) 1953年 1959年 17 颜成坤(Ngan Shing-Kwan) 1959年 1961年 18 郭赞(Kwok Chan) 1961年 1962年 19 邓律敦治(Dhun Jehangir Ruttonjee) 1962年 1968年 20 简悦强(Kan Yuet-Keung) 后来出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
后为简悦强爵士(Sir Yuet-Keung Kan) 1968年 1972年 21 胡百全(Woo Pak-Chuen) 1972年 1974年 22 钟士元(Chung Sze-Yuen) 后来出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
后为钟士元爵士(Sir Sze-Yuen Chung) 1974年 1978年 23 张奥伟(Oswald Victor Cheung) 后为张奥伟爵士(Sir Oswald Victor Cheung) 1978年 1981年 24 罗保(Roger Lobo) 后为罗保爵士(Sir Roger Lobo) 1981年 1985年 25 邓莲如(Lydia Dunn) 后来出任行政局首席议员
后为邓莲如女男爵(Baroness Dunn) 1985年 1988年 26 李鹏飞(Allen Lee) 1988年 1992年 首席议员制度在1992年废除
首先,历史上是没有韦小宝这个人的。
谈起韦小宝,我们的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在妓院里吵吵闹闹,在御前溜须拍马,在女人面前油嘴滑舌的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形象,金庸老先生刻画的韦小宝的形象可算是入木三分,作为金庸的最后一部作品,封笔之作,自然是倾注了无数的心血,鹿鼎记中的事情在正史中确实是有迹可循,但却不是韦小宝做的,比如杀鳌拜,历史上就是康熙皇帝与孝庄皇太后共同抓住的,康熙也并非像鹿鼎记中的那么无所事事,恰恰相反,在康熙在位的61年中做了很多可以称作丰功伟绩的事情,比如收复台湾等。
金庸在《韦小宝这小家伙》中说:在我写《鹿鼎记》时,完全没有想到这些。甚至于韦小宝是什么性格也没有定型,他是慢慢成长的。也可以看出,历史上是没有韦小宝这一号人的。
金庸还曾明确表示,韦小宝这个人物主要是受海外华人的启示,这个华人叫韦宝珊,即为清廷效力,后又加入反清组织,多方投机取巧却没有失手,这与书中韦小宝的大体经历相似,金庸先生就是以这个人为启发,又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鹿鼎记》这一伟大作品。
在杨澜与金庸的谈话中,金庸表示,他当时写韦小宝这个人物的时候,还曾受过鲁迅先生的启发,鲁迅的阿Q正传是当时中国人的典型,一方面写他的精神胜利,一方面有描写大多数中国人的愚昧盲目与浑浑噩噩,受到欺压最后杀头死掉,好像很可怜。他们两个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却又都是中国人的典型,两个极端。所以写韦小宝也是在否定那个封建腐败的社会。
有一种武侠世界叫金庸武侠,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让我们体会到了武侠世界的爱恨情仇。金庸小说把每一个主角刻画的传神无比,并且给主角加上我们熟知的历史背景,让我们误以为他们在历史之中都是真实存在的,比如《鹿鼎记》中的康熙、建宁公主、吴三桂、隆科多、索尔图等。这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通通都在《鹿鼎记》一书中出现,那么韦小宝是不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呢?
想必韦小宝的事迹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本是扬州人士,出身在青楼之中,偶然的机会被江洋大盗茅十八带到北京,开始自己的传奇一生。最后韦小宝享尽齐人之福,七个老婆,个个貌美如花,性格各有千秋,或温柔恬静,或活泼可爱,或冷艳高贵,只要男人都会在韦小宝的众位夫人之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
真实的历史上其实并没有韦小宝这个人,但是我们要知道金庸所塑造的人物在历史之中都能找到原型,比如张无忌的原型就是小明王韩林儿,那么韦小宝的原型是谁呢?我们可以根据历史背景或者韦小宝所经历的事情,结合历史史实来寻找韦小宝的原型是历史上的那个人。韦小宝之所以能够在康熙朝平步青云,第一步是在擒拿鳌拜中立了大功,根据这件事来推测,韦小宝的原型应该是隆科多。隆科多曾经在助康熙擒拿鳌拜中立了大功,可是跟韦小宝不同的是隆科多在帮助康熙擒拿鳌拜之后,并没有得到重用,原因是康熙一直忽视他是怕他少年得志心生骄傲,故意给他一些磨难,好让他可以更好地辅佐下一任皇帝。而隆科多本身的作风和韦小宝相似,不但爱好钱财也是十分喜爱美女,曾经还强行霸占了其岳父的小妾。
后来韦小宝去与俄罗斯谈判划定边界之事,还得到了一位异国美女垂青,这件事历史上是有的,康熙确实派遣过一位御前侍卫去俄罗斯谈判,并且被俄罗斯女王看上,收纳为男宠,他们在枕席上订立了十八条盟约并在俄罗斯度过三年。可是金庸小说《鹿鼎记》中,韦小宝并没有让俄罗斯女王看上,也没有留在俄罗斯三年,显然韦小宝也有根据这位御前侍卫的事迹来创作的。韦小宝是太监之身混入后宫,历史上以太监混入后宫的有秦始皇时期嫪毐,唐敬宗时期李湛,并且在后宫混的风生水起,可是历史背景与韦小宝不符合。
金庸先生曾经表示过,韦小宝这个人物主要是受海外华人的启示,这个华人叫韦宝珊,不但为清廷效力又加入反清组织,多方投机却没有失手,韦小宝是根据韦宝珊为原形创作出来的。历史上没有韦小宝这个人,但也不妨碍我们对韦小宝喜爱,虽然韦小宝既有好的一面,如重义忠孝,不肯背叛兄弟等,也有不好一面,如唯利是图,贪财好色,胆小怕事,狡诈等。
历史上的真实韦小宝
本文2023-10-16 11:54:3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