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有什么主要观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2收藏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有什么主要观点?,第1张

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的。它最初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治疗实践中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被称作是西方心理学三大门派的第二大势力。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为古典精神分析学,他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心理学的对象论 弗洛伊德把无意识作为精神分析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他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部分。前意识和潜意识统称为无意识。弗洛伊德开辟了无意识的研究领域,在他之前,传统心理学只是研究意识范畴内的认识过程。当然弗洛伊德过分强调和夸大潜意识的作用,忽视和贬低意识的地位和作用,否认意识是心理的实质,本身就是犯了非理性主义的错误。潜意识不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核心和根本动力,而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必要补充和辅助成分。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也不是互不相容的对抗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

2、心理学的本能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在他早期的理论中把本能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性本能又称力比多,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根本动力,它遵循快乐原则,促使人通过各种方式得到满足。后期理论中,他则修正了本能论。把本能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死本能则代表着恨和破坏的力量。在本能论中,弗洛伊德过分强调力比多的作用,实际上是一种泛性论,在对传统主义提出反抗的同时,夸大了人的性心理的自然属性和性心理发展自身的特殊性,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境地。

3、梦论 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梦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

4、人格论 弗洛伊德认为整个人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组成的动态能量系统。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本我、自我、超我三者达到相对平衡时,则个体表现比较和谐。当三者失调时就容易导致个体出现焦虑

5、自我防御机制 在人格结构中,自我同时受三个主人即本我、外在现实和超我的驱使。当自我软弱时,便会产生焦虑。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为了减轻焦虑的威胁,自我防御机制将发挥作用。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自我防御机制主要有八种,即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行、移置、认同、升华、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6、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观精神分析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去除症状,更重要的是促进个体人格上的成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假设是:精神症状是潜意识冲突的表现,要让来访者暴露内心的冲突,以便查找致病原因及进行相应的治疗。治疗过程只要是通过自由联想、梦的解析、过失分析等来引导病人领悟病因,理解其意识的冲突,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开辟了无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开辟了新的心理学的学科领域,对西方社会思潮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突出了治疗的价值,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在临床实践中创立了一套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和理论。

当然,其理论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就如上文中所提到的。不过对于在当时能够从实践的过程中积累并提出这样的理论,已经很了不起了。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是欧美现代心理学派别之一,1895年奥地利医师弗洛伊德和布鲁耶尔合著出版《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释梦》,开始奠定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精神分析学说逐渐由精神病治疗的理论和技术,扩大为心理学的思想体系,进而扩大到人生哲学和宣传研究领域,该学派亦称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

精神分析学派在协助当事人能够去发现,现行行为的潜意识基础,并认为内在的行为是受了过去的因素(潜意识)所支配,帮助人了解过去。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各种学说中,最有影响的分支主要包括5个方面:

一、梦心理学。弗洛伊德用无意识来解释梦,认为"梦都是本能欲望的满足。"(2)同时他还提出了梦的工作机制,探讨了自由联想等释梦的方法和技术,将梦的分析看着是理解和接近人的无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过失心理学。根据决定论思想,弗洛伊德深信任何偶然性的后面都受到必然性的支配,因而人的各种失误,如口误、笔误、遗失、遗忘、误听、误读、误行等,都是无意识动机与意识的控制相互冲突的体现,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暴露。

三、变态心理学。传统的变态心理学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弗洛伊德则将病因转向了对病人的内心冲突和动机的分析,他指出,变态心理可以说是性的本能因受到外部和内部挫折和剥夺后所引起的非常规的寻求满足的心理,是无意识欲望的反常表现,是力比多的变态用法,是力比多满足的代替物。而这些变态心理大多是对早期婴儿的性满足方式的倒退,如受虐与施虐、自恋、同性恋、恋物*、窥*癖等。

三、人格心理学。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本我"的构成是被称为"力比多"(libido)的原始的生命本能,它无条件地按照"快乐原则"行动,没有道德是非和时空限制,无所顾忌地寻求本能需要的最大限度的满足和心理刺激的彻底消除。而"自我"则使本能现实化理性化了,它已从非理性的本我中分化出来,代表了人格中理智和意识的部分,其行为准则是"现实原则",它根据现实条件和客观环境来调整本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不造成更大的痛苦的前提下满足本我的需要。"超我"则是道德化的自我,代表了儿童时期所认同的双亲或社会的道德要求和行为标准,用自我理想来确立行为目标,用良心来监督行为过程,使自我摆脱本我的纠缠,按照社会规范和要求活动。这三部分在人格构成中,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心理需要和遵循不同的运作原则,因而往往相互矛盾、冲突,而自我作为中介,便不得不处在本我的驱使、超我的谴责、现实的限制的夹缝之中陷入"一仆三主"的人格困境。

四、儿童心理学。弗洛伊德认为,性欲力比多与生俱来,贯穿于人的肉体生命和人格成长的全过程。特别是儿童时期四个阶段--口腔阶段、肛门阶段、生殖器阶段和生殖阶段--性欲力比多的发展情况对于人的一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他强调了儿童时期的俄狄浦斯情结的重要性,认为儿童的第一个性欲对象往往是异性的双亲之一,而同性的父亲或母亲则被儿童视为第一个情敌。以后由于阉割情结的威胁,这种"杀父娶母"的愿望被压抑进无意识从而深刻地影响到人的心理和人格。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

主要观点:该学派反对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对心理学研究问题的窄化和偏颇,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13年。

主要观点:反对心理学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把刺激一反应(S-R)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行为主义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客观研究方法。

三、精神分析心理学

代表人物: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产生于1900年。

主要观点:该学派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该学派的理论根据是来自对精神病患者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

心理学性质

从心理现象的发生的主题上看,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从心理现象产生的器官上看,人脑固有的自然属性是在人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变化和发展的,其技能也是自然与社会的同一;

从心理现象的内容上看,人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是社会存在和自然现实的同一。

从心理现象的形式上看,人的心理是社会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产物,“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一科学命题本身就蕴含了自然和社会的统一。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上)

弗洛伊德的著作跨越了半个世纪,内容从记忆错乱到神经症,到文明的性质,因此,介绍弗洛伊德学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整个学说的发展完成了从心理学理论到一种人生哲学的演变。

①关于梦的研究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活动的表现,人的本能欲望以及各种方式在梦中表现出来。因此梦是研究本能的途径。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弗洛伊德提出一个根本性的假设:“梦是愿望的达成(实现)”。这个达成分为两类,一类是“简单的达成”,所要达成的愿望是简单的、直观的。另一类是“改装之后的达成”,他们是有所伪装的、难以认出的。说明这个愿望对于梦者而言,是有所顾忌的,不能直接表达,只能乔装打扮地在梦中实现。之所以乔装打扮,是因为每个人在其心灵中有两种心理步骤,或称为倾向、系统。第一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第二是扮演检查者(后来弗洛伊德称之为“超我”)的作用,对梦进行改装。确切地讲,梦是一种受压抑的愿望经过改装之后的达成。弗洛伊德把梦的改装称为“梦的工作”。梦的工作的任务就是把隐意变作显义的过程。相反,释梦就是由显意回溯到隐意的过程。如果说梦的隐意是真实的愿望,那么,梦实际上成了一种画迷,只有把握了各种符号意义的人才能真正了解它的意义。

梦中的愿望可分为四种来源:

一是在白天受到某种刺激,但由于外在的理由无法得到满足,因而把一个被承认,但却未被满足的意愿留给了晚上。

二是也许是来源于白天所思,但遭到排斥,因此留给夜间一个不满足,而且被压抑的愿望。

三是也许与白天无关,他是一些先前受压抑只有到晚上才活动的愿望。

四是晚间随时产生的愿望冲动,如口渴或性的需求。

弗洛伊德认为:性的需求起源于儿童期,这一观点后来成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核心——泛性论。事实上,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其特点就是泛性论。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清楚地表示,所有我们的梦中发现的被压抑的愿望,都烙有儿童的特征,童年经验在成人的情绪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格根源应追溯到童年期。因此,《梦的解析》在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②本能与力比多

弗洛伊德特别要求人们注意力比多(libido)这个概念,力比多和饥饿相同是一种力量,本能(性本能和营养本能)就是借着这个力量已达到其目的的。力比多是游离不定的和不可摧毁的。力比多有一个发展过程,它与人格的发展是一致的,在力比多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停滞和退化两个危机。停滞指力比多在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停留在发展的初期,保持着较幼稚的、初级的形态。利比多的停滞也叫“执着”或“固结”。退化是指那些已经向前进化的部分也容易后退,回到初期的发展阶段。停滞和退化常常互为因果。力比多在人的性生活中可以直接表现为性欲,也可能被压抑在潜意识中,只有在梦中或神经病症中得到表现。力比多还可以转化为社会赞同的高级文化活动,如艺术、科学和哲学,这就叫升华。弗洛伊德十分重视性的作用,力主打破性压抑,但他并不是鼓励性放纵,他只是希望,“假使他们在治疗完成之后,能在性的放纵和无条件的禁欲之间选取适中的解决,那么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不必受良心的责备了。”本能是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称,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营养本能两类。后期他修改了早先的说法,提出生本能死本能的概念。

③人格的结构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心理结构分为意识、潜意识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前意识。其中潜意识是主要被解释为被压抑的愿望和本能的冲动,而前意识则是平时未被意识但随时可以进入意识的观念。在《自我与本能》中,弗洛伊德宣布这种分法已经失去意义,从而建立了本我——自我——超我的新学说,也构成新的人格结构。

本我本我是最原始的系统,它处于思维的初级过程,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难以接近的部分。本我永远追求快乐原则,追求最大的快乐,争取最小的痛苦,力比多就围困在本我之中。对于婴儿来说,本我的能量总是指向于周围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尤其是母亲。这就是所谓的“伊底帕斯情结”(恋母情结),随着儿童对这些对象的了解,这些对象就进入儿童的人格而形成心理生活的代表——自我的核心。

自我自我是本我得以与外界接触的唯一心灵之路。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他处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一面产生于本我,一面连接着现实。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学会不凭冲动随心所欲,学会考虑后果、考虑现实作用,这就是自我的作用。自我根据现实原则,即考虑到现实作用,使个体能适应实际需要来控制活动方式。自我之所以这么重要是由于它具有次级思维过程。自我的次级思维过程比本我的初级思维过程具有较多的组织性、完整性和逻辑性。而初级思维过程中充斥着许多的矛盾。自我的次级思维过程包括感知、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和记忆。皮亚杰研究的大多数认知能力都在弗洛伊德的“自我”领域内。自我是一位指挥官,他做出有力的决策,评估当前局势、回忆过去的经验,估量当前和过去的各种因素,预见各种活动的结果。自我的心理能量来源于本我而心理能量的消耗主要用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抑上。自我根据现实原则解除个体的紧张状态以满足其需要,最终获得快乐。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自我使自己变得与本我所指向的力比多发泄对象尽可能地相像,通过这种相像,自我本身就成为本我的发泄对象,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恋。这就是所谓的从对象力比多向自恋力比多的转化。这种转化通常包括三种形式:压抑、自居和升华。通过压抑,自我试图把心理中的某些倾向不仅从意识中排斥出去,而且也从其他活动形式中排斥出去。自居又称认同作用年幼儿童在产生爱恋自己的异性父母的冲动时,将自己置身于同性父母的地位以他们自居,获得替代性满足。当儿童的力比多从父母,尤其是从母亲身上转化到自身时,实质上是暗示了性目的的放弃和伊底帕斯情结的分解。于是儿童的自居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男孩性格中的男孩子气或使女孩性格中的女孩特点固定下来。在进一步研究中,弗洛伊德认为伊底帕斯情结具有肯定性和否定性双重性。“任何个人的两个自居作用的相对强度会反映出他身上的两个性倾向中有一个占优势。”所有这些发展,对儿童最终形成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超我人格结构的最后一部分叫超我。儿童从伊底帕斯情结中解脱出来并以父母自居时,便出现了超我,超我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叫良心,另一部分叫自我理想。一般而言,良心是消极的,而自我理想则是积极的。良心由父母的禁令(“你不应该”)构成。正像父母惩罚儿童的过错一样,良心也会以内疚感、偶然自残或自虐行为来惩罚自己。超我往往比父母还要严厉。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具有是非标准,他可能会延迟本我的满足,也可能不让本我获得满足。弗洛伊德同时指出,自我和本我之间是有共性的,首先表现在超我与本我一样也是非理性的。当超我命令自我,实施压抑时会形成神经症、梦、口误以及其他无意识心理生活的其他迹象,结果超我本身也成为无意识的了。不同之处在于本我的非理性表现在本能要求上,而超我的非理性表现在道德规则上。另一点,超我具有先天性,超我的形成,不仅包含着父母的现实影响,也包含着种族进化过程中所积累的历史影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有什么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的。它最初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治疗实践中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被称作是西方心理学三大门派的第二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