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文系统家庭的理论及治疗要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1收藏

鲍文系统家庭的理论及治疗要点,第1张

鲍文系统家庭的理论及治疗要点

北京大学心理系 (100871) 易春丽 钱铭怡 章晓云

(Murray Bowen, MD鲍文;包文,多世代家族治疗法)

Murray Bowen是系统家庭理论的奠基人,他最初是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师,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他在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对家庭关系的作用产生了兴趣。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对精神分裂症的家庭进行的深入的研究,Bowen的系统家庭理念逐渐完善。Bowen理论有两个最主要假设:其一,家庭成员间过度的情感联系和家庭功能失调有着直接的联系,自我分化(self-differentiation)是家庭成员必要的成长目标。其二,在一代没有解决的问题趋向于传给下一代,即多代传承理论(Multi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1] 。

下面几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构成了Bowen系统家庭理论的基础。

一、自我分化(self-differentiation)

自我分化的概念是Bowen系统家庭理论的核心概念。分化关注的是个体,强调人们在面对外界要求保持紧密性 (togetherness)的压力时,由于不同的个体对压力的敏感程度不同,且他们在压力下所维持自治能力的水平也不同,这使得他们有着不同的内在分化程度[2]。

内在的分化是指个体有能力将情感与理智区分开来。未分化的个体几乎不能将理智从情感中分离出来;他们的智力被情感所淹没,以致于他们几乎没有能力客观地进行思考[3]。分化程度高的个体不是只有理智而没有情感的冷血动物。他/她能够平衡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即他们既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和自发性的行为,同时也能够自我克制并且客观地看待事物,因此有能力抵制情感冲动对自身的影响。

孩子生活在不同分化水平的家庭中其心理成长是不同的。在情感紧密性(togetherness)压力较低的家庭中,即分化水平较高的家庭中,孩子的自我形象不是建立于对焦虑或者他人的情感需要的反应上,也不需要建立在其他人对自身情感歪曲的感受之上。孩子的"自我”不是迫于为了得到接受或赞许这种情感压力,而自动地按照家人的信念、价值观等行事。与此相反,信念、价值观和信心是来自于自己的理智,并且彼此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能够作为家庭的一部分正常成长,但可以和家庭达到正常的心理上的分离[4]。

在低分化的家庭中,由于情感或紧密性的压力强度过高,孩子在成长中无法为自己的需求进行思考、感觉、行动。孩子的功能仅仅是对他人做出反应,他们会更多地做出情感反应而缺乏理智的思考。如果影响孩子的重要他人之间有不同的信念,孩子就会在不同的信念和价值观之间摇摆,出现不一致。

分化的基础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个人与抚养他成长的家庭之间的情感分离程度所决定的。这种分化水平一般在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已经建立得很完善了,通常可以持续一生,除非有不寻常的生活事件或者有目的的努力(例如心理咨询)才可能改变。Bowen的理论由此认为改变家庭这一整个的系统的效果比单纯改变青少年本身更好,因为单纯改变青少年虽然可以产生治疗效果,但是当他们回到家庭时,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很容易使得改变功亏一篑[4]。

二、三角关系(TriangleRelationship)

三角关系是Bowen在1966年提出的[5],虽然目前在我国对于Bowen的其它观点了解不多,但其关于三角关系的观点却是在家庭治疗界比较熟悉和比较有影响的概念。

在人际系统中最直接的关系是两个人的关系,但是两个人的系统是不稳定的。当系统存在焦虑时,第三个人的参与能减少两个人之间的焦虑以维持稳定[3],因为两人焦虑分散到三个人的关系中。三角关系是情感系统的基本分子,是最小的稳定的关系单位[4]。

三角关系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一个平衡的两人关系会因为增加第三人而失去平衡。例如和谐的婚姻在孩子出生后出现矛盾。(2)一个平衡的两人关系会因为第三人的离去而失去平衡。例如孩子离家念书,父母婚姻的不和谐增加。(3)一个不平衡的两人关系会因为增加第三人而达到平衡。有矛盾的夫妻在孩子出生后把他们的焦虑投注在孩子身上。(4)一个不平衡的两人关系会因为第三人的离开而达到平衡。在矛盾中支持某一方的人的离开,会使得矛盾减少[4]。

家庭的分化程度越低,三角关系对于维持情感的平衡就越为重要。如果焦虑很低,即使在分化水平很低的家庭中,三角关系中的三个人也可以作为三个独立的个体执行其情感功能。但当应激出现时,焦虑增加,三角关系很容易就被激活。尤其在非同寻常的混乱时期,太多的三角关系处于强烈的活跃状态以至于很难在家庭的运作过程中觉察出任何的次序。而在分化很好的家庭中,在压力很高的情况下,人们仍可以维持情感的分离,系统的平衡不是依赖三角关系[4]。

三、慢性焦虑

慢性焦虑通常是对想象的威胁产生的反应,没有特定时间的限制。慢性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关系系统的平衡紊乱做出的反应。真实的或所期待的事件,如退休或一个孩子离家,可能是最初打破或威胁到一个家庭系统平衡的原因,但是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慢性焦虑的孳生则更多的是由于人们对于这种紊乱的反应,而不是对有人退休或离家的事件本身的反应[4]。

一个人或一个核心家庭的慢性焦虑水平是和其基本分化水平相关的。分化水平越低,慢性焦虑的水平越高。这种慢性焦虑是习得的,它可以不经思考地被传递和吸收。这种吸收是基于条件化的过程,是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影响所造成的,而且两人需要长期的接触,通过言传身教来整合对方的态度、信念。

人们变得越焦虑,他们对他人的反应就越不可能具有建设性。每个人都试图缓解他自己的痛苦,与此同时就会增加家庭中其他人的痛苦。通常一个人会比另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占据更优势的地位,而那个处于劣势的人就很容易产生症状。始于一个人的焦虑可能最终将焦虑传递给整个家庭。特定的儿童,通常是那些被家庭问题卷入最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对父母的困扰更为敏感。他们会对父母表现的不愉快迅速做出反应[4]。在现今中国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那么家庭的焦虑只有一个孩子承担,而不再有其他孩子的卷入和分担。

四、核心家庭的情感过程(NuclearFamily Emotional Process)

婚姻中的每一方皆有自己特定的分化水平。Bowen认为人们通常选择和他们分化水平相似的配偶。在婚姻关系的早期,核心家庭情感过程通常不会产生问题。过一段时间,来自内部和外界对关系的压力可能会强化这一情感过程,使得关系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员对临床疾病的易感性提高[4]。

婚姻双方分化水平越高,情感的融合就越低,关系就越可能被那些积极的成分所强化,例如:信任、诚实以及相互尊重。而分化水平越低,配偶双方对彼此情感需求就越多,结果由于双方的需求和恐惧过于强烈,而使得信任、诚实以及相互尊重被抹杀掉的机会就越大[4]。

夫妻中最容易出现症状的人是那个为了保护关系和谐而对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做出最多调整的人。做出最大调整的人可能是一个功能过强的人,他Π她对配偶具有过度的责任感,试图去做太多的事情。另外也可能是功能低下的人,感到没有信心做出决定,而过度依赖他人。这两种类型的人都可能产生和吸收太多的焦虑,而产生症状[4]。

在问题婚姻中,会培养出不同的问题儿童。首先是无助的儿童,分化水平越低,无助的水平越为强烈。父母以为了孩子最大的利益为旗号帮助孩子,他们使孩子在一生中一直维持孩子的角色,无法成长。另一种孩子对父母的问题和需要具有高度反应性,为了获得父母的赞许与接受而深深地卷入到家庭问题之中,他们选择的是对家庭的过度的帮助而不是无助,与年龄不相称的过度的负担最终也会使孩子出现问题。只有当父母关注的是对自己负责任,并且尊重他们与孩子之间的界限,孩子才会自动地成长,对自己负责任,并能够尊重与父母之间的界限[4]。

五、多代传承的过程(MultigenerationalTransmission Process)

这个概念是指家庭的情感过程是通过多代传承的。多代的情感过程是固着于情感系统的,它包括从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的有主观决定的态度、价值观和信念。多代传承的假设是指今天所观察到的关系类型和四、五百年前的关系类型基本上是一致的,甚至可以回溯到这个家庭的更远的祖先。也就是说在一代中表现出的家庭问题的方式对于下一代有预测的作用[4]。虽然我们试图对我们的传承做出反抗,但是它依旧紧紧地附着在我们身上[3]。

根据多代传承的理论,如果家庭中的孩子出现问题,那么问题不应该只归因于孩子,同样父母也不应该单单成为受指责的人,问题是多代传承的结果,在这个传承中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是参与者和反应者。这一点对系统家庭治疗是极为重要的,治疗师不是要发现谁是问题的罪魁祸首,而是要发现家庭中反复出现的问题是什么以及重复出现的是哪些特征性的关系,以便从这些关系入手展开治疗[3]。

由于家庭中的问题有着多代传承的特征,为了对多代的家庭特征进行评估,Bowen引进了家谱图这种技术。家谱图作为一种实用性的工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家庭的特征。标准的家谱图有希望成为追踪家庭历史和关系的一种通用的语言[6]。家谱图已经在家庭治疗师、家庭医生、健康保健的提供者中广泛应用。同时,针对祖先传承下来的症状,跨代心理治疗(TransgenerationalPsychotherapy)作为家庭治疗的一个分支已经有了成熟的发展[7]。

六、排行的位置(SiblingPosition)

Toman的研究对Bowen的理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Toman发现出生的顺序不同,即个体在兄弟姐妹中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其人格有着不同的特点[8]。例如,老大是比较有责任感的,力求完美。中间的孩子容易被忽视,有强烈的被赞许的需求。老小是被关注被保护的对象。而独生子女可能发生上述各种排行者的情况。

系统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和其配偶在排行上是匹配的,例如丈夫是老大,而妻子是老小,或者相反,那么这种婚姻的长期稳定的可能性就比较高[8]。若两个排行老大的结婚,两个人都过度负责人,就会引起竞争;而两个都是老小的人结婚,两个人都期待另一个人照顾自己,那么彼此推卸责任也不利于婚姻的稳定。

七、情感断绝(EmotionalCutoff)

情感断绝是人们处理代际之间分化不良的一种方式。代际间的情感密切程度越高,情感断绝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摆脱和父母过度亲密所造成的压力,一些人选择和父母彻底拉开距离,远远地逃开[3]。

这些人错误地将情感断绝理解成情感的成熟。事实上这种情感的距离并不代表孩子和父母的情感真正的做出了分离,身体上的独立并不代表情感上的独立和成熟。和父母之间未解决的依恋仍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会因为距离上的分离就使未解决的依恋一笔勾销。情感的断绝使人更为脆弱,特别是在应激的情况下,越断绝关系的人越容易出现症状,或者是替换成另一种关系以期获得安慰[4]。

八、系统家庭治疗的要点

系统家庭治疗最为重要的目标是改善自我的分化,包括认识到自我对于他人的敏感性,以及伴随这些敏感性所产生的自动化的情感和行为。经典系统家庭治疗流派的治疗师认为了解系统家庭的运作比具体的治疗技术重要的多,他们通过提问使家庭成员的情感反应速度下降,进而减轻焦虑,开始思考;家庭成员不再去关注他人是怎样使自己不愉快,而是将关注点转向作为参与者的他们是怎样卷入这种人际模式的[2]。

Bowen强调治疗师在系统家庭治疗中的功能[9]。治疗师在治疗中采取的方式和态度会影响治疗的成败。

首先,在咨询中,当焦虑提高时,情感系统的自动化反应就会压制理性的认知行为。治疗师的任务就是认识到这种情感过程,通过提问,推动家庭成员理智、平静的反应。治疗师要鼓励家庭成员彼此倾听,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和信念,而不是象以前那样对彼此的言语迅速做出情感反应。这些都有利于自我的分离。

去三角关系是关键的一环。为了系统的稳定往往有第三者被卷入,在治疗中治疗师很可能成为被卷入的第三者。治疗师和家庭之间保持距离会使治疗师更为客观地判断家庭关系,同时也避免被卷入。治疗师拒绝被卷入,也为家庭成员树立了榜样,即如何成为独立的个体并摆脱三角关系的束缚。

治疗师的任务之一就是教授家庭情感系统的功能,通过对家庭的这种讲解,家庭成员可以了解家庭关系是如何运作的,也促使其理性思考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治疗师在治疗中尽量以“主语我”开头讲话。“主语我”的力量在于治疗师在强调的是自我,而非家庭,这是一种在语言上的外显的分离过程。

系统家庭治疗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适用于治疗家庭背景下的个体、夫妻以及整个家庭的治疗[10]。Cottrell和 Boston回顾了近20年来系统家庭治疗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应用,发觉这种治疗理论与技术对这一群体非常适用[11]。Charles回顾了以往的一些实证研究的文章,检验了系统家庭治疗理论,发现其中的像“自我分化”等概念可以得到实证数据的支持[12]。

国内有关系统家庭治疗的文献更多的是强调治疗技术[13],例如一些提问方式[14,15],循环提问,差异性提问等;家庭的角色互换等,这些技巧多是建立在Bateson等人的系统论和控制论基础上的[16]。Bateson的理论也是系统流派的分支之一,但是Bowen理论在系统流派中却是不容忽视的。在介绍经典的家庭治疗流派的书中[3],Bowen的系统理论流派是排在第一位的。

相对于其它家庭疗法而言,一些初学者会觉得Bowen的疗法不具有可操作性,不易掌握。但是必须了解的是Bowen本人不是很强调技巧,真正经典的系统家庭治疗的精髓还是基于Bowen的系统家庭的基本概念。Bowen比之其它家庭理论提供了更为宽泛的视角,是其它家庭疗法的基础。在中国这种重视家族观念的国家中,Bowen系统理论会有着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和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心理书籍之《家谱图:评估与干预》

 《家谱图:评估与干预》向我们分析了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心理书籍之《家谱图:评估与干预》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家谱图:评估与干预(第3版)

 作者:莫妮卡·麦戈德里克

 译者:霍莉钦

 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5-5

 平装:16开232页

 ISBN:9787515405902

 定价:5800

 外文: Genograms: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内容简介

 家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有力量的系统。家庭成员无论在身体、情绪、个性还是社会功能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系统中一个部分的改变会引起其它部分的震动和改变。默里鲍恩(MurrayBowen)于70年代提出了以家谱图作为工具,收集有关的家庭信息,分析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模式。家谱图可以直观的呈现家庭中各种关系及信息,使人迅速全面的了解复杂的家庭结构关系和功能。目前,家谱图不仅在一般心理咨询中被作为家庭评估的`工具,也同时具有系统家庭治疗临床干预功能。此外还常用于职业辅导领域。

 作者简介

 莫妮卡 麦戈德里克(Monica McGoldrick)在耶鲁大学获得俄语研究硕士学位,之后在史密斯学院获得社会工作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她是位于新泽西的多元文化家庭学院的创立者之一,同时她也在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医学院(Robert Wood Johnson Medical School)任职。她编写了一系列有关家庭治疗的专业书籍。这些书目多次再版,并获得系统家庭治疗工作者和大众读者的广泛好评。

 部分目录

 第一章 家谱图:绘制家庭系统

 第二章 建构家谱图

 第三章 家谱图访谈

 第四章 跨越时间和空间追踪家庭模式

 第五章 解读家庭结构

;

《家谱图:评估与干预》

 《家谱图:评估与干预》为心理咨询师介绍了家谱图这一心理咨询治疗临床工具。下面《家谱图:评估与干预》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家谱图:评估与干预(第3版)

 作者:莫妮卡·麦戈德里克

 译者:霍莉钦

 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5-5

 平装:16开232页

 ISBN:9787515405902

 定价:5800

 外文: Genograms: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内容简介

 家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有力量的系统。家庭成员无论在身体、情绪、个性还是社会功能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系统中一个部分的改变会引起其它部分的震动和改变。默里鲍恩(MurrayBowen)于70年代提出了以家谱图作为工具,收集有关的'家庭信息,分析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模式。家谱图可以直观的呈现家庭中各种关系及信息,使人迅速全面的了解复杂的家庭结构关系和功能。目前,家谱图不仅在一般心理咨询中被作为家庭评估的工具,也同时具有系统家庭治疗临床干预功能。此外还常用于职业辅导领域。

 作者简介

 莫妮卡 麦戈德里克(Monica McGoldrick)在耶鲁大学获得俄语研究硕士学位,之后在史密斯学院获得社会工作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她是位于新泽西的多元文化家庭学院的创立者之一,同时她也在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医学院(Robert Wood Johnson Medical School)任职。她编写了一系列有关家庭治疗的专业书籍。这些书目多次再版,并获得系统家庭治疗工作者和大众读者的广泛好评。

 目录

 第一章 家谱图:绘制家庭系统

 第二章 建构家谱图

 第三章 家谱图访谈

 第四章 跨越时间和空间追踪家庭模式

 第五章 解读家庭结构

 第六章 评估家庭的模式与功能

 第七章 关系模式与三角关系

 第八章 追踪个体与家庭的生命周期

 第九章 家谱图的临床应用

 第十章 游戏家谱图

 第十一章 家谱图在家庭研究中的应用

 媒体评价:

 家谱图是家谱的一种,它以图形的形式描述家庭的血亲关系和婚姻关系。家谱图也是一种基本的心理咨询治疗临床工具,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师提供针对来访者及其家庭的系统视角。系统家庭治疗的学者认为:任何人、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存在于真空,而是在相互作用的系统中存在。人们最基本的相互作用系统是家庭。

;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告诉大家一些关于绘制家庭图的细节要求以及为什么那样的原因,其次是着重推广一款绘制家庭图的软件。

在我做中心主任、督导(督导助理)、评估员的工作中,我发现很多人其实知道家庭图却并不会绘制以及运用。

最常见的是这样的

大家之所以画它是因为服务表格(家访、个案)要求的,为了确保表格的完整度。

家庭图是家庭治疗派在进行个案辅导(个人或者家庭)的时候使用的。

家庭图的介绍

家庭图(genogram)又称家谱图、家系图、家庭树(family tree),由系统家庭理论的奠基人默里鲍恩(Murray Bowen)于70年代提出以家谱图作为工具,收集有关的家庭信息,分析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模式。

家庭图是以符号及图形的形式对家庭结构、成员之间的关系与患病历史的描述,摘记家庭成员基本相关资料,透过不同的线条说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使观看者迅速了解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家庭生活周期等资料,是家庭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家庭模式的实用工具之一。

家庭图可以直观的呈现家庭中各种关系及信息,使人迅速全面的了解复杂的家庭结构关系和功能。

借助家庭图,可以全面了解个人成长背景、家庭结构与功能、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每个成员的人格特点、行为方式、价值观和沟通模式等内容。

家庭图在一般心理咨询中被作为家庭评估的工具,同时具有系统家庭治疗临床干预功能,还常用于职业辅导领域。

家庭图的构成

1符号;

2家庭互动模式;

3病史和病历;

4其他家庭信息。

绘制家庭图的基本规则(basic rules)

1一般包含三代人。

2长辈在上,晚辈在下;

3同辈中,长者在左,幼者在右;

4夫妻中,男在左,女在右;

5一般从家庭中首次就诊的病人这一代开始,向上下延伸。

6在代表每个人的符号内,标上成员的年龄,在符号旁标上重大生活事件发生的时间、遗传病、慢性病等;

7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记录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出生、死亡、结婚、离婚、分居、毕业、参军、住院、搬家、工作变动、意外事故等,并在家庭结构图的下方记录这些信息的来源和日期;

8案主(Index Person索引病人,即存在问题、表现出症状的人),用双线图形表示。

9索引病人的符号比代表兄弟姐妹的符号位置稍低、稍大;

10兄弟姐妹的配偶的符号比兄弟姐妹的符号位置稍低、稍小。

为什么?

1为什么要画家庭图?

家庭图只是一个工具,众所周知,图更加直观形象,社工在个案辅导中,如果想了解一个人的家庭的基本构造,如果案主的家庭比较复杂,用画图的形式就会更加直观清晰,而且可以邀请案主一起或者案主自己来画,也会强化案主对自己家庭的一个认识和理解。

2为什么一定要至少画三代?

如图一所示,可以得到如下信息:一父一母一子。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有效信息。结婚时间、案主是谁、年龄、身体状况、关系等均缺少描述。

更重要的是,只有简单的两代人,看不出家庭代际的传承关系。

我们画家庭图一般是以接受“家庭(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前提的,同时认为“家庭代际之间是存在某种程度的循环和继承的”,如,上一辈的人有离婚、家暴现象,那么下一辈子发生此几率的现象较大或解释此现象可追溯到原生家庭,案主可能是在重复在原生家庭中习得的应对模式。

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女性的父亲酗酒家暴,她越是排斥并且发誓绝不要找像父亲一样的人,其结果可能是她会将丈夫变成父亲那样的人,因为在此期间她没有自我觉察以及学习新的应对模式。

至少描述了三代的情况,更加清晰看到存在在整个家庭的某种循环。

3为什么不能画横线?

比较一下图一和图二。

为什么不能直接划横线,因为会造成关系混乱。尤其是家庭比较庞大以及关系比较复杂的时候,两个符号之间的线代表的是两人之间的关系(亲密、紧张、疏离等)。

4为什么要画家庭图中的关系符号?

在我接触的社工绘制的家庭图中,很少关注相互之间的关系,当然一方面是未做要求不太重视,一方面并不是专门使用家庭治疗来进行辅导。

其实关系很重要,家庭图绘制的要求也引导我们去探讨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是怎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服务对象的困境以及共同寻找资源。

5待补充……

家庭图的绘制软件一一Genopro

网址:http://wwwgenoprocom/

有绿色版(不用安装和购买,杀毒软件会自动删掉);可用截屏方式()存档于家访表;可保存成gno格式供查询(在软件中点击可了解更多案主信息);不用购买,功能可满足社工日常工作。

案例:

来访者是一个35岁的女士A,患有1年抑郁症,目前服用相关药物,患病后辞职,原本是一名幼教老师。

A的丈夫B是一名工程师,比A大4岁,在与A结婚前有过一段5年的婚姻,因前妻不能生育,两人收养了一个女儿,目前已经7岁了,前妻因胃癌过世。前妻过世后,女儿交由爷爷奶奶抚养。2010年A与B相识,一年后结婚,结婚当年A就怀孕了,但因身体状况不佳流产了,2013年A再次怀孕并安全产下一对双胞胎儿子。

A有一个妹妹,2012年因丈夫出轨离婚,2013年A的妹妹因经济犯罪被判3年有期徒刑,妹妹的女儿因此寄养与A家中。

来访者A目前与丈夫B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冲突,丈夫B很少关心养女,比较宠爱双胞胎儿子,每天安排时间与两个儿子玩耍,A患病后心力交瘁,无力照顾两个儿子和妹妹的女儿,A的母亲来到家里照顾三个孩子,且与三个孩子比较亲密,但是与女婿关系较为疏远,A与妹妹关系较好,妹妹出事后非常难过。

家庭图的临床运用

1家庭结构(家庭构成:核心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三代家庭……;兄弟姐妹的相关信息:出生次序、性别、年龄差距……;特殊的家庭结构:近亲结婚、重婚……)

2家庭生命周期(子女成人并离家、新婚夫妇、孩子正年幼……;过渡或出现危机;家庭成员意外死亡、夫妻双方年龄差距过大、孩子出生过晚……)

3家庭的代际传承(家庭疾病遗传、家庭功能传递:虐待、否认机制、家庭关系传递:纠缠、冲突、关系中断;家庭结构传递:离婚、再婚……)

4家庭经历(近期应激事件:结婚、怀孕……;慢性生活事件:慢性病、贫困……;周年纪念、自然灾害……;)

5家庭关系模式(家庭关系类型:冲突、梳理、纠缠……;三角关系、与非家庭成员的关系类型)

6家庭关系中的平衡与失衡(家庭结构、家庭角色、家庭功能水平、资源)

家庭的目标——自主而相系

提供生存所需,提供成长空间功能良好的家庭

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包括自主和依赖之间的平衡

社会化训练、性别角色的认同

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建立自尊

…………

功能良好的家庭

自尊高

直接、清楚、具体、一致、促进发展的交流

平等的方式

开放、顺应时代、人性化的规则

能维持自身系统的生存,又鼓励实现个人潜力,系统与个人的利益取向平衡——康斯坦丁

我是我,是因为我生来如此,而你是你,是因为你生来如此。

家庭治疗相关概念

原生家庭

出生顺序

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

家庭模式/类型

家庭功能《家庭功能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 FAD)》

家庭规则(family rules)

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

�……

案例来自:《家庭治疗初探—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与流派培训》

家谱图是家谱的一种,它以图形的形式描述家庭的血亲关系和婚姻关系。家谱图也是一种基本的心理咨询治疗临床工具,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师提供针对来访者及其家庭的系统视角。系统家庭治疗的学者认为:任何人、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存在于真空,而是在相互作用的系统中存在。人们基本的相互作用系统是家庭。家庭是一个人重要的、有力量的系统。家庭成员无论在身体、情绪、个性还是社会功能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系统中一个部分的改变会引起其它部分的震动和改变。默里?鲍恩(Murray Bowen)于70年代提出了以家谱图作为工具,收集有关的家庭信息,分析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模式。家谱图可以直观的呈现家庭中各种关系及信息,使人迅速全面的了解复杂的家庭结构关系和功能。目前,家谱图不仅在一般心理咨询中被作为家庭评估的工具,也同时具有系统家庭治疗临床干预功能。

Bowen的这个理论,把我很感兴趣的理论都串起来了,比如系统思考,手足位置及性格影响,社会因素,情绪与理智的问题等,每一个点都非常有价值,且值得深入研究。

家庭系统理论都有系统论作为支持,讲萨提亚的老师也讲到过这一理论。关于系统思考的问题,之前看过《系统思维》一书,对于单个个体的问题应该放在系统中思考的论述非常精彩,以及系统的调节与反馈机制也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决定再刷一遍。

情绪与理智的问题,在Bowen的书中,第一个概念就明确提到,每一个家庭是一个情绪单位,情绪会在系统中快速传导。Bowen用的是焦虑。焦虑这个现象从自然界到人类都是广泛存在,而且是他们维持生存的一种自动的****。令我感兴趣的是,在上百种情绪中,为什么Bowen唯独用了焦虑作为代表?焦虑为什么有其独特性?

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提到人的思维的两个系统,一个是自动系统,是直觉的快速的,对应于人的潜意识,另一个是理性的和判断的,反应慢。由于人是懒惰的,所以大部分行为都趋向于系统1解决问题,但是系统1也是很多错误的系统思维的来源。我觉得这对照于人的情绪和理智。而Bowen的自我分化量表衡量的主要是情绪与理智分化的尺度,分化程度越高,则个人的自我程度越大,融合程度越小,越能在自动化情绪运行的家庭系统中抽身出来,并能够良好的解决问题,使系统正向的运行下去。

关于手足位置及性格的影响,我一直觉得手足位置相同的人性格上也有其相似性。这本书详细论述了各个手足位置的人的性格特点,性格成因包括家庭模式,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个人特质等等。

在看的时候总有一种感觉,哇,怎么有这么准确的描述,在这样一本薄薄的小书里面?但是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在我画了自己的家谱图之后,这才展现出他的精妙之处。当我把问题用图示的形式呈现在纸上的时候,问题的成因骤然变得清晰起来。

在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有种挖到宝的感觉,而家庭系统理论更像是一座宝库,还有很多等待我去挖掘呢。

鲍文系统家庭的理论及治疗要点

鲍文系统家庭的理论及治疗要点北京大学心理系 (100871) 易春丽 钱铭怡 章晓云 (Murray Bowen, MD鲍文;包文,多世代家族治疗法)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