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姓 蒿氏家谱 蒿姓起源 蒿姓名人 蒿姓的来源 蒿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蒿姓 蒿氏家谱 蒿姓起源 蒿姓名人 蒿姓的来源 蒿姓简介,第1张

蒿[蒿,读音作hāo(ㄏㄠ)]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王朝早期的都城蒿京,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蒿京”就是“镐京”,镐京,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部。在西周时期,蒿视同“镐”。蒿氏,即居住于王城的住民以居地名称为姓氏,称蒿氏,皆为周之宗室成员,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商朝未年,纣王荒*无道,周武王举兵讨伐,灭了商朝。

灭商纣后,周武王姬发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夏、商之国祚九鼎搬运到周朝的国都镐京。谁知那九尊大鼎个个沉重无比,既难搬又难运。周武王组织了大批人马,据说一尊鼎就动用了上万人,花了几个月的功夫,才拉到洛阳。当周人准备再向西拉时,不管用什么办法,那九尊大鼎就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巍然不动了。周武王闻知此事后,感叹地说:“九鼎是镇国之宝,它们到了洛阳不往西走,定有缘故。因夏朝国都在洛阳啊。”

镐京,是成周时期以后的文献记记录用语,不是鼎刻金文的用语。鼎刻金文为“蒿京”。

“京”字,在周人眼里是“高大建筑”或“高台建筑”的意思,这从“京”字的金文就可以直观的体会到。当“京室”(何尊)或“京宫”(矢令彝)联用时,“京”字是修饰词,表示“高大的房屋和宫殿”。当“蒿京”联用时,“京”字是被修饰词,表示有草、木、水、沼的,在主建筑群(宗周)周围的高大辅助建筑物,类似于现在所说的“皇家园林建筑群”。

德方鼎,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早期所铸造的方形青铜鼎,其鼎铭有史文:“唯三月王在成周,行武王(福),自蒿、咸,王赐德贝二十朋,用作宝尊彝。”

“德”是周臣,此鼎文记录了“德”跟随着周成王,自蒿地前往成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为周武王进行一场规模宏大的祭祀活动;祭祀结束之后,周成王赏赐给“德”二十朋贝,即四十串贝币。贝币,就是钱。

这里的“蒿”,即“蒿京”,是有“草木茂盛之地高大建筑”之地。而“草木茂盛之地高大建筑”之地,在西周初期只有“镐京”。

今许多人认为,西周之镐京在成周,其实错了。成周是西周晚期周平王姬宜臼时期的周之京城。蒿地不在成周,而是在宗周一带的建筑群。

西周初期的宗周即“蒿京”,也就是“镐京”,与丰京合称丰镐。丰、镐二京都是西周初期的都城,位置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方二十多公里外的沣河两岸,丰京在河西,镐京在河东,相距很近,丰、镐二京在史籍中通常并称,意为周之都城。

丰京是西周先祖宗庙所在地,镐京是周王居住和处理政事的地方。商朝末期,周文王姬昌将都城从岐邑迁至丰京,周武王又迁都于镐。丰京是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镐京则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后来,经历战火的宗周宫室被戎族人焚毁,周王朝的宗室在丰镐一带再难以立足,周平王只得东迁至成周。

在西周甲古文片周原凤雏(H11:20)中记载:“惠亡眚,祠自蒿于丰?”而在周原凤雏(H11:117)上记录:“祠自蒿于周?”上述两例甲骨文都是预测用语,所以都使用问句。

从这两例甲古文可以看出,蒿地、丰地和周地(宗周)是三处不同的地点。

甲骨文中的“周”即是宗周,在歧山脚下,凤雏、黄堆一带有宗周的宫殿遗址。

甲骨文中的“丰”是礼,金文礼从丰从豆,是祭祀所用器物之形。历史文献将礼改为丰,如在史籍《文王有声》中记载:“既伐于崇,作邑于丰。”然而丰地在何处?今人俱说丰地在今长安县。然“丰水东注”,应是丰地几千年不变的地标,而今长安县所谓的沣河却是北流注于渭河。

在著名的大丰簋上铭有:“乙亥,王有大礼,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丁丑,王享大俎王,...”此正与上述两片甲古文相符合。周王在举行大礼前先行问卜,王问凡临周、丰、蒿三方吉凶如何?看来周王进行的大礼需要在三地巡游,“祠自蒿于周”和“祠自蒿于丰”是必要的过程。从时间上来看,从乙亥至丁丑是三天,三天游三地,还要进行必要的礼仪过程,其三地应相距不远。故此,丰地和蒿地都应在周地附近。

宫殿区南边有一条水系,水系上游源头有一泉名“醴泉”,著名的《九成宫醴泉铭碑》就在此。水系与渭水平行,在武功县东部注入渭河,此正应《文王有声》:“丰水东注”;歧周遗址附近至今还有一地,名礼村,可巧著名的“大丰簋”也出土于礼村。这更证明这里就是丰地。所以“丰地”实为礼地,“丰水”实为澧水,“大丰簋”也应改称为“大礼簋”——“澧”、“醴”、“礼”,皆是“酆”之甲骨文,即礼字。

甲骨文中的“蒿”,在周成王时期德方鼎以后绝少出现,然而在周穆王时期的青铜器上却大量出现。

在史籍《文王有声》里有:“镐京辟雍”;在“麦尊”上也有:“蒿京...辟雍”。“辟雍”是澧水水系流经平地而产生的湖泊,在“静簋”里称为“大池”,其地理位置就在蒿京附近。周文王在辟雍附近还修建了灵台,这在史籍《灵台》中有记载:“经始灵台……王在灵囿……王在灵沼……於乐辟雍……”可见这座灵台的规模很大,有园林和池沼,并且还与辟雍相临。所以,灵台与蒿京是一体两面,是同一实体在文献和金文里的不同称呼,因为,周文王不可能在一地造两处同样功能的建筑。“台”与“京”都是指人工修筑的高大建筑物,并且在蒿京多次进行神秘的宛礼,可见蒿京也就是“灵台”。

在史籍《召诰》和《毕命》中,都有“王朝步自周,至于丰”的记录,是说周王从宗周向东步行,到达丰地。可见,丰地在宗周的东面不远处,决不会是今所谓“丰镐遗址”的丰西镐东的布局,也不会是如今丰镐相去十里的距离。王行十里,应是乘车,而非步行。这从青铜器和宫殿遗址这两项最重要的考古情况的对比就可看出,歧周遗址比所谓的“丰镐遗址”的文物发现要丰富的多,而且歧周遗址的青铜器文物里可以发现大量的世袭家族,从而可以断定歧周是从周文王开始,至少截止到抵事位君王周厉王姬胡时期,都是西周君王的住地。歧周遗址一直是宗周的所在地,宗周是包括周地、丰地和蒿京在内的周王室住地的总称。

当年秦晋交战,秦穆公生擒晋惠公而归,《国语》言:“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左传》言:“穆姬闻晋侯将至……曰:‘……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舍诸灵台。”;《史记》言:“……穆公曰:‘……今天子为请,夫人是忧。’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三处所言“王城”、“灵台”和“上舍”信为一处,即故宗周。当“穆姬闻晋侯将至”,遂以死要挟秦穆公,秦穆公不得已将晋惠公“舍诸灵台”,可见灵台离秦国的雍城不远。秦雍城遗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与宗周所在地歧山县东西相邻,从晋国西归雍城,歧山是必经之地。而今所谓“丰镐遗址”与凤翔和晋地等距离,相信穆公当年不会将惠公置于半途。

另外,雍城和晋国都在渭水以北,所谓“丰镐遗址”独自在渭水以南,当年秦穆公有何必要舍近求远、二渡渭水将晋惠公置于对岸?

现今,所谓“丰镐遗址”经过了四十余年的发掘,还是个一没发现宫殿,二没发现宗庙,三没发现王陵,四没发现大量贵族居住地的普通遗址;而“歧周遗址”一有宫殿,二有宗庙,三有王陵(周公庙地区发现),四有大量贵族墓地和窖藏,五有大量青铜器证明这里是有连续二百多年的繁荣历史的古王城。在这么多的正反两方面的证据面前,不知是何原因使当今的文史与考古界一定要认为“丰镐遗址”就是所谓的“周都”?莫名其妙!

至少在《尚书》以前的文献里没有所谓“丰京”的提法,丰在歧周遗址之内。从对歧周遗址的布局来看,凤雏宫殿遗址当是周地,召陈宫殿遗址当是丰地;祁家沟水库和官务水库一带当是“辟雍大池”,而蒿京或灵台也当在附近。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蒿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蒿氏源自春秋时期齐国地名,后以地为氏。

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山西大同有蒿姓。”在史籍《续通志·氏族略》也中记载:“明时有进士蒿宾。”

但本书一直未在任何史料中寻到齐国的蒿地或蒿邑在何处,按姓氏源流原则,不成邑者不成姓,能够成为蒿氏,当必有蒿邑,但未查询到齐国的蒿邑何在。

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为满族老姓。不过,一直未在任何史料中寻到其源流,但在今河南省清原满族自治县有大量满族蒿氏族人分布。

八历史名人:

蒿 宾:(生卒年待考),山东膝县人。著名明朝榜花。

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登进士榜。

榜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应试制度,自唐朝宣宗李忱下诏形成,历代因之。自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以来,凡历代封建王朝举行会考后,礼部在放榜时,每年皆取二、三姓氏稀僻的应考者为进士,谓之榜花,是点缀和渲染应试制度的一种举措,鼓励士子们为朝廷服务。

蒿宾,即为明朝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年的榜花,倒并不是因为考试成绩好。

蒿广明:(公元1936~今),字普照。安徽太和人。著名妇科医学专家。

历任太和县倪邱中心卫生院中医妇科主治医师、业务副院长、党支部书记。县中医协会理事。

二十世纪年代初,所在医院技术条件差,其以熟练的外科技术,开展了难度较大的腹部和妇科手术,解决了当地患者转诊手术的难题,并培养了一大批青中年医师。

治病以中医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专长于中医妇科,如运用古方“四物场”化裁。治疗各类妇科病都收到较好的疗效。《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子宫脱垂47例报告》、《生化汤化裁治疗产后、人流、引产、刮宫后恶露不尽132例报告》、《123例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初步症状分析》等论文先后发表在各类医学刊物上。

蒿广德:(公元1953~今),四川广元人。主管技师。著名医学化验专家。

毕业于广元职工医学院医疗系专业。从事血液病实验诊断二十年,曾先后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血液病室、 陆军部医院血液科进修学习。

对血液专科疾患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发表论文主要有:心包积液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一例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首先表现为肾孟积水及肾包膜下血肿的急性白血病一例发表于《新医学》;以反复鼻觑延误诊断的多毛细胞白血病一例发表于《临床荟萃》;HOAP或6VP方案诱导缓解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获广元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茶色素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茶色素对高脂血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别发表于《茶色素的临床应用》;HOAP或6BP方案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发表于《广元医学》等。

蒿振亮:(公元1953~今),山东临沂人。著名 党务工作者。

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运输总公司党委书记。

曾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工程建设~公司党委常委、副经理,基层单位的党委书记、经理、党委书记兼经理、公司党委副书记、副经理等职,具有较丰富的企业复写经验,曾在有关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蒿建华:(公元1959~今),女;山系西安人。著名现代教育家。

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在多家专业期刊发表过论文。

蒿 伟:(公元1961~今),山东鱼台人。著名地方工商管理干部。

鱼台县工商局稽查大队副队长。1981年从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全县多处市场的论证及规划,为市场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

十几年来共参与或主持查办经济违法案件一百多起,追缴罚没款八十多万元。1990年四个乡镇因假玉米种使六十多户农民受害,他带领办案组赴辽宁省盘锦市为农民挽回损失三万多元。1994年6月带领办案人员连续奋战一个月终于依法将江苏省无锡市某缫丝厂非法收购的价值六十八万元的蚕茧予以没收。1997年任城区孙庄村四百亩水稻因使用除草剂受害,查清事实后率办案人员五次到南京某工厂依法为农民挽回损失十一万元。

先后五次被鱼台县县委、县 授予优秀公务员称号,1998年当选为济宁市人大代表。政协鱼台县委员会常务委员。

蒿彦儒:(公元1971~今)女,满族,河南清原人。著名现代广告人。

北京歌华阳光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客户总监。

1995年进京创业。曾在多家广告公司工作,设计的作品深受客户好评。

LZ张氏家谱字辈分了很多派得

字辈排行:

张氏通派字辈:“立志守先泽逢时耀盛名人文思蔚起华国振家声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宾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微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张氏孝友堂字辈:“噟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宁乡官山张氏字辈:“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江西赣洲张氏字辈:“正元高国福玉定志用金□顺茂盛昌忠信永有光学士攀龙凤贤才振纪刚仁义为珍宝诗书作栋粱祖宗恩德积科甲傅名扬”。

张氏金镶堂字辈:

尚有派行:“仁让敦古道雍和受以庄金玉曰君子冈陵永尔康经纬才能超利贞位育安春萱同茂盛兰桂奕芬芳荣华徵九如仁宦有书香左右清昭穆动臣邦国扬”;

派行古风:“化云腾上吴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永廷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

五修派行:“传家惟诗礼抡秀良与忠积善恩光大庆余福自通德泽宜皆学作求泰常逢”。

城南张氏孝友堂字辈:

原派:“寿彦子添瑄志必玉春以问明开国正德茂光先祖”;

新派:“傅家尊理学辅世重经纶孝友兼名节儒风百代新”;

合派:“德茂光先祖长贻在克家殷勤敦宝务谦厚发菁华纹冕芬徽□圭璋品谊嘉席珍晋待聘掞藻灿云霞”。

江西上饶张氏玉海堂字辈:

讳派:“文武成康烈从周儒雅诗书诏令德孝友启新献华国重良弼光天钦远谋芳声延祖泽维与勤家修”;

行派:“宗支蕃衍盛元亨利贞祥富贵荣华显斯庆绵长棠棣联芳秀贤圣伦蒸当圭璋含辉耀翰学拜明堂源流恢先绪奕翼后厥昌克昭家声振万古姓名香”。

湘西学士张氏希贤堂字辈:“齐家汉国起文仕邦光明正大孝友忠良克承先志远绍书香”。

张氏桂公孝友堂字辈:“天道益世达廷广时文应之善良英裔傅合美珂里步前修第峻齐标甲恩纶福泽悠振绳峥大业孝友绍先猷光裕崇儒定家声永作求”。

宣公后裔通谱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务实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嶶□圭璋品谊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洋湖张氏清河堂字辈:“开国忠为上承家孝在先立基图远大积德自绵延”。

张氏孝友堂字辈:“譍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官塘张氏字辈:“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么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张氏清河堂字辈:

原派:“木火土金水仁义礼智信恭从明聪睿肃又哲谋圣明孝友作则存忠厚为良裕德才宏显培基泽远长”;

芝蔴湾派:“文应光宗国士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

七里硚派:“先宾联孝国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

续派:“友作述显忠良德泽傅家远诗书守世长”。

湖南益阳张氏金镶堂字辈:“大宝时国日万正仕祈芳和世家声远千秋学业长承宗敦孝友应题启文光基植先培本源开永发祥”。

张氏孝友堂字辈:“化云腾上昊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永庭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垢继祖功文运开世兆科元定显隆傅家惟孝友佐国本纯忠德业辉金鼎规模大岳嵩”。

张氏金鉴堂字辈:“景远荣华起金玉满堂兴国正天心顺官清民德纯喜庆升平世洪恩合大开从修家道盛绍泽显英才”。

张氏惠和堂字辈:

原派:“万世傅宗谱闻铎思绍先正文学圣训禄享沐君恩功高标鼎石品卓冠□贤金玉家声振铭经祖德延”;

新派:“绳武开基业英嗣百代昌温恭敦孝友积厚允流芳”;

通派:“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匕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湖南平江张氏敦本堂字辈:

原派:“白泉公立派添志必文天朝尚池仁承”;

福积派:“汉道丹玉单大本汝兴兴臣”;

丙申重修派:“礼乐光昭远诗书发泽长于今登一本世代显而昌”;

己未重修派:“礼乐光青阳诗书发泽长雨铭传道德百忍肃家常业以千秋著名因万选芳云礽绵世德奕叶自辉煌”;

己丑重修派:“礼乐光青阳诗书发泽长传家原孝友立品在端方”。

湖南益阳张氏孝文堂字辈:“富标瑞世贵显都京唐宋廷秀元明尚应克让光尧代允恭裕舜朝中天开景运盛德自宣昭”。

湖南长沙张氏字辈:“学圣光前泽名成启嗣芳道德隆家永邦国庆安康”。

江西兴国张氏字辈:“光大世德庆朝思锡育功光大碧玉显贤声继祖瑞协文明兆福徵景运隆傅家惟诗礼垂训在孝忠涵养期宽厚经书求广通尭舜作模范唐虞乐相逢积善祥长发富贵益盈丰”。

浙江嵊县剡西富润张氏字辈:“奠居富润肇自从宜瑞开灵鹤乃建洪基后人蔚起先泽永垂奠居富润肇人宜瑞开灵鹤乃建洪基后人蔚起先泽永垂”。

湖南浏阳金冈段张氏字辈:“庆清公胜士光国永世昌宗德延先泽人文启瑞祥纯儒钦佐运动业耀铭常孝友傅家政忠良万代扬”。

长沙坳上张氏字辈:“献光王国声名远孝友傅家世泽延”,新增宗派:“肇锡宏庆翊赞昌明振志宣定应运维新”。

张氏都会堂字辈:“道善卿明隆积相良才庆文际德荣光会显昌绍芳承启侬诗先后述书昭应贻衍谟祯谋绪烈祥永长”。

张氏孝友堂字辈:“坦任承先榘行仁启世昌传家崇德礼华国进贤良国正治朝万事学道本在其中运泰有兆愿复克家滋大长保”。

绵西张氏字辈:

乾派:“国正崇文学安邦本德能永怀先世泽绍述定昌荣”;

坤派:“兰秀芳徵茂荑柔淑质延英华聪慧至礼范端荘全”。

上湘张氏金鉴堂字辈:“安邦宗道学耀祖肇湘湖盛绍千秋鉴通才式敬夫迪光敦礼义笃庆富名儒仁德傅良训书香定远谟”。

张氏笃亲堂字辈:“德绍宗邦裕傅家积善昌世贻维孝友继绪定呈祥”。

张氏金鉴堂字辈:“庆善荣嗣王仕仁显傅扬宗祖徙今盛万代永兴昌孝友源来远宏开世泽芳承先敦礼义修德致祯祥亨大隆家业文高炳国九历朝昭令绪玉印启忠良积德累仁光前裕后”。

旌阳张氏永思堂字辈:“生世延本一守尚士肇元善中庆昭祖德光昌乐承傅时熙贤英盛谊重群亲尊”。

丹徙张氏字辈:“崇祖承芳远傅家衍绪繁”。

姚江三墙张氏树德堂字辈:“添大亚禾万常斌遇小宗敬震凤鸣高科锡汝景福积善承庆孝友忠良宽厚诚正仕让中和克念作圣”。

张氏应西公支系字辈:“功高泽沛隆忠厚传家永培德福寿增继织承先志世代阴华云”。

高峰张氏字辈:“硕德开宗云仍亿万永忠贞和孝友祥发长元仲仕义礼智偕煴良恭俭一伯嘉文廷甲希继世英贤教大伦昌隆承祖远辅佐显能臣正学邦家道君明启后熏”。

靖江张氏字辈:“永言孝义照明嗣服肇应昌期业宏丕绩翊宣文华显杨□德启后承先同心敬述”。

灵岩张氏百忍堂:“斌助錀茂士贤良仁义礼智孝悌忠信”,新定排行:“敬祖敦宗崇儒希圣学粹经明福绥位至德咸孚邦国朝观而业聿昭其声远振慎守贻谋万年鼎盛”。

新坪塘张氏字辈:“肇明元德永振起世家声孝友承先泽文华显国英”。

清河张氏崇本堂字辈:“寿迓栗煜早仲求恒节枢沂暹福勇熏昭云俭级熉仍旻絩烈凤纲絪绿笔宏基典”。

肃清张氏思本堂字辈:“淮荣耀经镛润柏煇堭镗嵩达尊文铨治桂烽培钰国宏竒经镛润柏煇堭镗书洵傅家宝诗诚淑世文林凤成祥铭沛森炎埈钟贤良安宪钧沅槐炳垲录”。续增十六字三十一世起:“燕翼只庸谦恭廉刚毅嘉惠悦和”。

六都张氏忠努堂字辈:“祖本力田傅以忠厚代有正人用克垂久”。

泾川张氏字辈:“懋守臣子道本元思有继克尚光宗祖国士文世正”。

清河张氏余庆堂字辈:“棊布星胪孙枝衍庆永振鸿图”。

如皋东马庄张氏禄宜堂字辈:“大宗乃敦笃毓秀必诗书常守同居训其昌占庆余”。

张氏一支字辈:“福胜良存文继世一傅令子合家珍克承善德绍先业大启光昌哒匦隆”。

张氏一支字辈:“元和承世泽方正兆家与忠厚先人积经纶大道存”。

张氏一支字辈:“昌大家先崇德象贤楷模正直品学安全忠祯孝友齐圣广渊代生明哲世植梅田诗收温裕富贵联延”。

一、姓氏源流

虎(Hǔ,Māo)姓源出有二:

1、出自上古舜臣“八元”之一伯虎的后人,以虎为氏。据古史传说,伯虎,又名,是帝喾高辛氏的大臣。相传帝喾有八大才子: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实际上是八个部族的首领)辅助他,史称“八元”。帝喾死后,尧继帝位,八元退隐。舜接替尧为帝时,重新起用大批元老旧臣,伯虎部族的首领才又复出为大臣。伯虎一族从此再度发达,他的后代遂以虎为姓,称为虎氏,成为今日虎姓家族的重要来源。

2、出自 中有虎姓:

① 中的虎姓,取自祖上 名首音。如明代西域人忝克里别儿的,入中国居南京任职锦衣卫副千户。其子虎歹别儿,以虎为姓,有孙虎先、虎马镇、虎梦解、虎如声、虎承瑞等。另,元明时将 名首音译为“虎”字的还有撒马儿罕人虎歹达、康里人虎秀思等。 虎姓也有谐音字演变而来的。据《元史·氏族表》载:赡思丁三子为忽辛、纳速刺丁四子为忽先,其后裔有以忽为姓者,也有改为虎姓者。又据云南昭通地区《虎姓家谱》载:“吾祖奉请来朝。唐王亲封虎威将军……故由此子孙永远姓虎。”这是一支以祖上官职封号首字为氏的虎姓。

② 据《 姓氏考》载,虎(Māo 音猫)姓 “唯成都虎姓,音不读虎而读猫(Māo)音。”其实,云南地区的虎姓也读猫(Māo)音。虎姓 主要分布在西北、南京、成都和洛阳等地。

二、迁徙分布

(缺)虎姓在现代较为鲜见,古代亦不多。据《风俗通》载:有“合浦太守虎旗”。虎旗为汉代人氏,传为八元伯虎之后人。在历史上还有虎子威、虎大威、虎臣等人,亦为虎姓一族。在东汉《风俗演义》收的姓氏中就有此姓。汉代著名产珍珠的产地合浦,有太守名虎旗。元代有虎秉,为河内知县。明代有大将虎大威,榆林人,曾为山西总兵。清代有虎坤元,四川人,为咸丰年间提督。《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虎氏姓名五例。此为冷姓,姓的人较少,为一般人所忽略。此外,带“虎”字的复姓有“术虎”、“虎夷”等。云南省昭通地区的虎姓则是取祖上“虎威将军”封号的“虎”字为姓。生活在甘肃环县虎洞乡的虎姓人居多,自称自己的先祖是姬姓后裔。虎姓望居晋阳郡(秦置晋阳县,赵国都城置晋阳郡。不久又改名太原郡,属太原郡辖,现在山西太原市)。

三、历史名人

虎 臣:明代麟游人,成化末年入太学。一次,孝宗准备在万岁山上搭建棕棚,用来远眺观灯,他具疏谏阻。祭酒担心自己遭祸,下令把虎臣绑了起来。不久,孝宗下诏慰问虎臣,又令拆除棕棚。虎臣从此闻名京城。

虎坤元:字子厚,清代四川成都人。父嵩林,咸丰初,以湖南游击调广西剿匪,从向荣战紫荆山,攻永安,解桂林、长沙围,并有功。从至江南,累擢湖北宜昌镇总兵。偕巡抚吉尔杭阿克上海,遂从攻镇江,屡破贼於宝盖山、仓头、下蜀街、高资。在江南军中称宿将。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晋阳郡:春秋末,赵筒子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在今山西省太原西南晋源镇。秦以为晋阳县。以后迭为太原郡、并州治所。西晋扩建。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旋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以龙山为晋阳,晋阳为太原。五代为北汉都城。宋灭北汉,毁晋阳,移并州至阳曲,即今太原市。

2、堂号(缺)

============================================================

虎姓宗祠通用对联

〖虎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摧阵夺纛;

具疏谏灯。

——佚名撰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四川人虎坤元,字子厚,咸丰年间从军,官至提督。每作战都往前冲,喜欢夺敌军大旗,后战死于秣陵关。下联典指明代麟游人虎臣,成化末年入太学。一次,孝宗准备在万岁山上搭建棕棚,用来远眺观灯,他具疏谏阻。祭酒担心自己遭祸,下令把虎臣绑了起来。不久,孝宗下诏慰问虎臣,又令拆除棕棚。虎臣从此闻名京城。

--------------------------------------------------------------------------------

中国虎文化

〖虎文化的渊源〗

艺术是最具人性意味的人类社会活动,因为它直接处理人的情感、感觉、梦幻乃至理智。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虎的艺术品的汇聚生成了虎的文化,渊源流长、生生不息。从旧石器、新石器的岩画,商周的再铜器,秦汉石雕,魏晋南北朝壁画,唐宋诗画至以明清文人画、小说中,虎的形象被历代艺术家刻划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这些作品的分布范围在中国的东南、西南、华南(黄河、长江流域),这正是华南虎的栖息地,艺术家表现对象只能是华南虎。

华南虎,世界上8个亚种虎之一,中国特有(英译 Panthere Tigris Amoyensis),帮国际上定义为“中国虎”。我们动物学家根据中国虎的主要颁布范围和栖息地在中国的华南地区,故冠名为“华南虎”。

-------------------------------------------------------

〖兽中之王〗

虎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一直被当作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也一直为人们所敬畏。虎在中国生肖中排位第三,并被认为是世上所有兽类的统治者,出生于虎年的人被认为是英勇的、乐观的,也是宽容的、慷慨的,他们能够长寿而且善于领导而非服从。

虎前额上的花纹构成中国的“王”字,事实上,中国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来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国人巧妙地以它前额上的花纹作为一个汉字,意思是统治者。如今,这个字已成为了百家姓中的一个了。虎是一种极具阳刚之气的动物,它具备勇敢与威严,虎也被人们认为是山大王,传说它能够驱除一切邪恶。在战争年代,虎头被绘制在战士的盾牌上用以吓阻敌人。

在中国的传说中,人们相信虎是极其有力的动物,它们能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虎画经常被挂在墙上并正对着大门以使恶魔因害怕而不敢进入。乃至在当代中国,也有儿童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用以驱邪,还有的人睡虎头枕以使自己更加强壮。在虎年,孩子们的头上都写上了红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强他们的精力与活力。在早期的中国,老虎是主要的动物神灵,人们认为它能驱除旱灾,还有人相信一头虎在500年后将变得雪白,然后还能再活1000年,当它们死后,它的灵魂将渗透入地下变为琥珀,这便是“琥珀”一词的由来,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征,在早期的中国法庭上能见到“回避”、“肃静”的字样。虎符:虎形的木块是表示由帝王直接下达的军令的标志;古代的强盗首领也将虎皮铺在自己的座位上以显示自己的至高地位。带虎字的中国成语:龙腾虎跃、虎虎生威、如虎添翼……

-------------------------------------------------------

〖药王孙思邈虎口拔骨〗

在古时候,一些中国医生到处采集并实验各种药物的功效,他们通常会手拿一个铃铛,铃铛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铜环,人们称之为虎撑或虎衔。这是他们的护身符。

传说药王孙司邈在去山中采药的路上突然被一只老虎拦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药王随身带着一条用来挑草药的长扁担,但要用这条笨拙的扁担对付老虎这又谈何容易。他一无所措,只是恐惧地盯着老虎。奇怪的是这只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正相反,它张大着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种忧伤的眼神注视着药王似乎是在乞求什么,并不停地轻轻摆动着脑袋。药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惊了,他缓缓地接近眼前这头庞然大物,他看见一块硕大的动物骨头深深地扎入了这头老虎的咽喉。善良的药王想要帮它,替它去除这块骨头,但他担心的是,眼前这头动物要是因为疼痛而突然闭嘴的话,他的胳膊一定会被咬断,正在这时他想起他扁担上的一个铜环,他取下铜环并将它放入老虎的口中将那大口撑开,这样他就不必再为自己的安全担心了。他将手从铜环中央穿过伸入那血盆大口中迅速地拔出骨头并麻利地在伤口抹上药膏。当药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铜环后,老虎不住地点头,似乎是在答谢这位仁慈的医生。从那以后,铜环被改造成一个手摇铃,成为采药的标志,所有的医生出门采药时都会带上它,用于显示他们都是药王的弟子,只有药王能够为老虎看病并且不会受到它们的攻击。

-------------------------------------------------------

〖虎头鞋的故事〗

今天,在中国的乡村里仍然能够看到小孩子们穿着虎头鞋。虎头鞋整个都是用布料制成的而鞋尖做成了虎头的形状。在中国,虎头鞋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而在这历史的背后,蕴藏着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扬州这座著名的古城内,住着一个船夫,他的名字叫大羊,他很慷慨也很大方而且很乐意帮助别人。不久,村里来了一位年迈的旅行者,她对大羊善良的品格大加赞赏。临走时,她将一幅古画送给了大羊,画中是一个漂亮的姑娘正在用针线缝一双虎头鞋,船夫非常喜欢这幅画,他一回到家,立即就将画挂在了他床头的墙上。

一天晚上,画中的姑娘突然从画中走了出来,与大羊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打那后,他们每晚都见面。一年以后,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他为俩口子带来了更多的欢乐。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村长耳闻了大羊家中有奇画的事后,蛮横地将这充满神奇的图画抢走了。大羊对恶毒的村长恨之入骨,然而却无能为力。贪婪的村长像大羊那样将画挂在了床头的墙上,每天都期待着画中女子能够下来,令他失望的是,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大羊的孩子长大了,他总是不停地呼唤着自己的母亲,大羊只得不停地哄骗他说他的母亲已经去了遥远的西方不能回来了。大羊的话语丝毫无济于事,那孩子坚持要寻找他的母亲,最后,他踏上寻找母亲的旅程。他夜以继日地不停向西方航行,最终在森林中他找到他的母亲正同许多仙女在一个水坑中洗澡。噢,我的孩子,你怎么到那么远来找妈妈了?母亲正说着,两滴晶莹的眼泪流下滴在孩子面颊上。“妈妈,要知道,我失去你太多了。”“直到你穿着我为你缝的虎头鞋走进村长的卧室时,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团聚。孩子,闭上你的眼睛,让我先把你送回家吧。”

一阵旋风之后,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到家了,他告诉村长说他可以将画中的妇子召唤下来。贪婪的村长,急不可耐地将这孩子带入了自己的卧室。孩子看到自己的母亲,就大声地对着画召唤道:“妈妈,我们走。”话音刚落,画中女子应声下地,搂起孩子就往外走。然而贪婪的村长已经挡住了去路。他蛮横地要那女子做他的妻子。遭到拒绝之后,村长愤怒地像母子俩扑过来。那孩子勇敢地冲上去与他搏斗。正当这时,那双虎头鞋从男孩的脚上松脱下来,立刻变为一只斑斓猛虎,只见它迅速地扑向那邪恶的村长。村长的呼救声与猛虎的吼声响彻整个村庄……虎头鞋拯救了母子俩和他们的家庭。从那以后,人们开始为他们的孩子制作虎头鞋,期望它能够保佑孩子与家庭的安全。

-------------------------------------------------------

〖华南虎与中国虎文化〗

虎为大型猫科食肉动物,自100万年前从中国南部起源(一说从中国东北起源),逐渐分化出华南虎、里海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西伯利亚虎(又名东北虎)、爪哇虎、苏门达腊虎、巴厘虎等八个亚种。近几十年来,大规模的偷猎和乱砍滥伐,导致虎的分布范围及数量急剧衰减。巴厘虎、里海虎、爪哇虎分别于上世纪相继灭绝。

剩下的几个亚种中,华南虎只产于我国,所以又名中国虎。典型特征是头部有鲜艳的王字斑纹,素有“山林之王”美誉。它常栖息活动在连片的芭茅、灌丛林中,少在林中活动,主要捕食野猪、水鹿、苏门羚、鹿等大中型食草动物,偶尔捕食鸟类。

中华虎文化渊远流长。这其中的“虎”就是指华南虎。它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1987年河南省濮阳西水坡一带发掘出土了一对蚌塑龙虎,距今大约6000年,它伴于一位祖先遗骨的东西两侧,依照方位,恰与后世盛行的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相吻合,堪称“中华第一虎”。著名的司母戊大鼎的鼎耳的外廓饰着一对虎纹,虎口相向,口中含着人头。《周易·乾卦文》也说:云从龙,风从虎。因为龙飞于天,虎行于地,所以龙虎相合成为雄伟强盛的象征,是人崇拜并畏惧的对象。汉朝时,人们就开始在除夕之夜在门上画虎以驱鬼魅,以后最正宗的门神画上,除有神荼、郁垒二神外,都还绘有老虎。

虎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多用虎将、虎臣、虎士、虎贲、虎师、虎威、虎步、鹰扬虎视、燕颔虎须等词语,读上去就有一种不凡的气势。古代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在古代战争中,虎的作用并非仅限于此,它还有作为战争工具直接参战的记录。影响极广的十二生肖中就有虎的一席之地。

虎还流传于人们的口语中。在文字、语言、诗歌、文学、雕塑、绘画、小说、戏曲、民俗,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歌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虎符的来历〗

我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别是在军事上,比如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曰“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陕西博物馆也藏有一枚从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制作却极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郭沫若先生曾经选取这一题材创作了著名话剧《虎符》的剧本,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战兵败北退,诸葛亮则趁南郡空虚,命勇将赵云夺城成功,并且俘获守将陈矫,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诈调荆州守军出救南郡,趁势又由张飞袭取了荆州,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调出襄阳守军,乘机由关羽袭取了襄阳。诸葛亮仅凭一个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调开,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三处城池,而耗费许多钱粮、兵马的东吴周瑜却一无所获,如何不生气?由此也可见当时虎符作用之大。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

〖虎的形象与中国文化〗

虎的形象和称谓曾经出现在历代的歌舞和戏剧中,如元朝杂剧《虎头牌》,清朝传奇《虎囊弹》、昆曲《虎囊弹》、京剧《虎牢关》、《卧虎沟》、《胭脂虎》等,不胜枚举。其中两个表现人与搏斗场面的最为激动人心。一个叫做《东海黄公》,是在汉代长安附近流行的一种角抵戏。晋朝葛洪在《西京杂记》里对此有颇为详细的记载:“东梅人黄公,少时为未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功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得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遂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戏马。”看来这里对虎的威力还是诚惶诚恐的,因为象东海黄公那样有武功、有法术的人仍然没有斗过虎,终于枉送了性命。

由古典小说《水浒传》改编的京剧和其他地方戏“武松打虎”,也是表现人虎搏斗的,但结果恰与《东海黄公》相反,武松打死了虎,成为打虎英雄。在我国有关虎的语汇中也有不少含有贬意的,如为虎作伥形容本身受了虎害,又被驱使去害别人的势利小人的丑恶品质;狐假虎威则勾画出了一幅仗势欺人的奴才嘴脸。

在我国民间童话中,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老虎学艺》的故事:尽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样地走来走去,但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上树。因为在很早以前,虎什么本领都没有,只好拜猫为师,学习各种本领。热情的猫很快就教会了它纵、跳、蹿、扑等诸般技艺,但也发现了虎凶狠残暴的本性,就在传授的过程中留了一手。当虎觉得自己已将猫的本领完全学会之后,便一反常态,恩将仇报,竟然猛扑过来,要把猫一口吃掉。猫却不慌不忙,敏捷而灵巧地纵身爬上了树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树下无计可施,便又央求猫把上树的方法传授给它。猫则不再上当,虎也就终于没有学会上树的本领。宋朝大诗人陆游在《剑南诗稿·嘲畜猫》自注中写道:“俗言猫为虎舅,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这个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小人。至于以虎为地名、人名,继而演绎出的故事传说、趣闻逸事,就更是数不胜数。

而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文化中的虎年,则是每隔12年就要到来的欢乐节日。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之一,人口位居世界第一,随着人口的不断迁移,几乎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华人的身影。他们所到之处,也必将或多或少地带去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的十二生肖文化就是绝大多数远离故乡的海外华人所难以丢弃的,同时也逐渐为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因此,近年来这种以十二种动物命名年的习俗,不仅在亚洲各国和俄罗斯等的影响越来越大,也悄然传到了欧美各国,尤其是有关虎年的来历和各种传说,各种媒体都乐于广泛地进行宣传,使虎年成了虎名副其实的“本命年”。

蒿姓 蒿氏家谱 蒿姓起源 蒿姓名人 蒿姓的来源 蒿姓简介

蒿[蒿,读音作hāo(ㄏㄠ)]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王朝早期的都城蒿京,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蒿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