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几个古今姓张的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1收藏

列举几个古今姓张的名人,第1张

国历史上的张姓名人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1653)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 等。中国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一、张姓来源

来源有三: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二、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三、郡望堂号

堂号"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郡望清河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世居武城,其开基始祖为汉留侯张良裔孙张歆。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 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御史大夫张汤。

四、家乘谱牒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上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 浙江: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

五、主要张姓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张姓六十三宰相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T(?-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O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O。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1653)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 等。中国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邢姓的来源

古老的邢姓来源有三,其中主要的两支是黄帝后裔。

周公姬旦的后裔

邢姓,《左传》上所记载的:“凡蒋、刑、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说明得最为清楚,明白指出了他们是3000年前制礼作乐的周公的后代。当然,更是最值得自豪自傲的黄帝子孙。

春秋时代的邢国在被卫国并灭之后,周公的这一支子孙纷纷“以国为氏”而姓了邢,有的安土重迁,仍然在家乡过老日子,有的则不甘忍受亡国之耻,陆续出奔到其他各地,开创新的天地,所以,邢氏的先人是很早便从河北播迁到了别的地方的。

出自制礼作乐的周公姬旦的后裔。《元和姓纂·十五青》记载:“周公第四子封于邢,后为卫所灭,子孙以国为氏。”《通志·二六·二·以国为氏》记载: “邢氏,侯爵。周公之第四子,受封于邢。僖公二十五年,卫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古今姓氏书辨证·十五青》记载:“周公第四子靖渊,封为邢侯。其地广平襄国县是也。《春秋·僖二十五年》:卫文公灭邢。子孙以国为氏。齐大夫邢公。晋大夫邢伯、邢侯。勇士邢蒯,其后世为滁州全椒人。汉司空邢绥之后有文伟,相唐武宗。五代梁名州刺史益善。万胜小将师遇。晋卫尉卿德昭。高丽广评侍郎顺。”这就是说,邢姓起源于周代,此支邢姓为周公姬旦之后裔,当然也是黄帝后裔,是用国名作为姓氏的。公元前11世纪,成王封周公姬旦第四子靖渊于邢(今河北省邢台市),建立邢国。公元前635年,邢国被卫所灭。周公姬旦的这一支子孙就用原来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姓邢,最早的发源地就是现在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秦朝时被置为信都县,不久之后的楚霸王又将之改为襄国,并且据为“常山王”张耐蹩ぁD媳背保沼衷诖私⑺恼怨钡剿纬保哦咸ā

春秋时的晋国

出自春秋时的晋国。《姓考》记述:“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后以为氏,望出河间”。邢邑在今河南温县东平皋故城,一说在今山西河津。晋国是姬姓诸侯国,晋国公族系源于姬姓,韩姓也是源于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唐叔虞,他们的子孙后来由于食采于邢而以地为氏,发展成为邢姓家族的另一支。所以,如果追根究底,这一支邢姓系周文王姬昌幼子唐叔虞之后,也是黄帝后裔。

尽管这两支邢姓得姓的时间、地点不同,实际上就是血缘相同的一家人。第二支邢姓的发源地,就是《史记·秦本纪》所记载的“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夏,伐取邢丘”的“邢丘”之地,该地地位置已知即为今河南省温县东的平邢古城。

当周公的邢姓后裔陆续出现于春秋诸国,并逐渐锋芒崭露时,位于现在山西一带的晋国,又出现了另一支以邢为姓的人,那就是《姓考》一书所记述的:“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后以为氏,望出河间”。

少数民族改为邢姓

少数民族有的改为邢姓。北魏氐族人、清朝满洲人、满洲八旗性佳氏、黎族拉海氏、蒙古族等民族中均有改汉姓邢的。例如:

1邢氏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旗分内尼堪姓》,本汉族姓氏,世居三块石。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邢华源〗尼堪,满洲正黄旗包衣人,世居三块石。

2性佳氏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又作兴嘉、兴佳、邢佳,以地为氏。世居性佳、英额、马察、贝浑山秦等地,后冠汉字姓邢。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鄂能〗 满洲正黄旗人,世居贝昆沙秦,巴都礼同族。祖福瑚太祖时来归,父松阿里国初从征阵亡。鄂能攻定州先登城,赐号巴图鲁,以军功加世职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仕至奉天将军。子赫英袭。

〖都贝〗满洲镶红旗人,世居性佳,以地为氏,从征明桂王阵亡,赠云骑尉。

〖巴都礼〗 满洲镶蓝旗人,世居性佳村,父刚格,太祖时同族人福瑚来归。巴都礼屡从征伐,任佐领兼参领,累官都统、议政大臣,加世职骑都尉,无子,以从弟杭嘉袭。杭嘉子海都,护军统领、三等轻车都尉。

邢姓发源地

邢姓的最早发源之地河北邢台县,在历史上可一直是大大有名。这个地方,在秦朝时被置为信都县,不久之后楚霸王又将之改为襄国,并且成为“常山王”张耳的王都。南北朝时,石勒又在这个地方建立他的赵国,一直到宋朝之时,才定名为邢台,以迄于今。因此,邢台县之地一直声名响亮,来自该地的邢姓人,可以说是与有荣焉。

邢姓名人

古老而光辉的邢姓,名人载满史书。

如:三国时有邢贞,太常奉策;北齐有邢峙,国子助教;魏文帝时的邢庸,南北朝时的邢邵,唐乾天年间的邢济,会昌年间的邢群,真是不胜枚举。北宋有邢禺;明朝有邢献之;清朝有邢谢;当代有邢西萍、邢崇智、邢兆棠、邢燕子,解放军将领邢士第,哲学家邢贲思,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邢新会,等。

邢峦:河间莫人,北魏官吏、学者。博览书传,有文才干略。累官散骑常侍兼尚书。后因大败仇池氐人杨绍先等其他战功,升殿中尚书。

邢劭:河间鄚人,北齐官吏、文学家。十岁能属文,少年聪慧,才思敏捷。官至国子祭酒、太常卿兼中书监。文章典丽,富于收藏。有《邢特进集》。其兄邢臧官至濮阳太守,清慎奉法,有令名。

邢杲:河间鄚(今属河北省)人,北魏末青州流民起义首领。公元528年起义于北海(今山东省潍坊),自称汉王,年号天统,拥众十万,威震各地。后被镇压。

邢颙:河间鄚人,字子昂,其性情高洁,时论称“德行堂堂邢子昂”、“真雅士”,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司隶校尉、徙太常等,并被曹氏父子赐封为“关内侯”。

邢群:唐会昌年间在任户部员外郎处州刺史时,清正廉明,吏人畏之,百姓敬之,在其离任之日,百姓扶老携幼含泪送别。

邢焕:开封祥符(今属河南省)人,宋代大臣。其女为康王赵构之正妻。高宗即位后,封其女为皇后、其官历任枢密都承旨,庆远节度使。

邢昺:字叔明(932-1010年),宋代济阴郡人。太宗时擢九经及第,累官金部郎中,至礼部尚书。真宗初,设翰林侍讲学士,昺任此职,帝命昺坐讲《春秋》于殿上,并参与校定三《礼》,三《传》等。

邢宽:庐州府无为(今属安徽省)人,明代官吏。永乐年间中状元,本来孙曰恭第一,帝以“曰恭”乃“暴”,而邢宽为刑宽,故点为状元。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署国子监事。

邢侗:字子愿(1551-1612),临邑(今属山东省)人,明代书画家。万历进士,官至陕西行省太仆卿。善画能诗文,尤以书法著名。其字为海内所珍,与董其昌、朱万钟、张瑞图并称。有《来禽馆集》。

邢澍:甘肃省阶州人,清代官吏、史学家。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官至江西南安知府。好古博闻,精考碑版,工行楷。与孙星衍同撰《寰宇访碑录》,另有《关右经籍考》、《两汉希姓录》、《金石文字辨异》等。

邢居实:郑州阳武(今属河南省)人,北宋诗人。幼以奇童称。八岁作《明妃引》,知名于世。年十六、七又以文章驰名。有《 集》。

邢抱扑:应州(今山西省应县)人,辽国大臣。历官政事舍人、翰林学士、户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后拜参知政事,按察诸道守令。屡决滞狱,以平民冤。官终南院枢密使。其弟邢抱质,亦同朝任高官。

邢增捿:绍兴府新昌(今属浙江省)人,明代医药学家。屡试不第,弃儒学医,处方多灵验。有《医案新法》、《本草辑要》、《伤寒指掌详解》、《脉诀删补》。

邢契莘:浙江省嵊县(今峰州市)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考取清华第一期官费留学美国,入麻省理工大学选修造船造机系。

揭开战国序幕

春秋时代晋国的韩氏,是一个极为显赫的家族,不但世代都贵为上卿,后来更进一步与赵、魏两家分割晋国为三,揭开了历史上所谓战国时代序幕。这个显贵的家族,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已知是源自周文王的后裔唐叔虞,则他们的子孙后来由于食采于邢而以地为氏,发展成为邢氏之族的第二支组成分子,就实质而言,实在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因为较早出现于河北的第一支邢氏,是源自周文王之子周公,则两支邢氏的得姓尽管在时间和地点上有所不同,而追本溯源实际上根本就是血缘相同的一家人。第二支邢氏的发源之地,就是《史记秦本纪》所记载“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夏,代取邢丘”的那一个邢丘之地,该地的位置,已知即为今河南省温县东方的平邢故城。这项具体的证据,十足显出了邢氏的源远流长。 家世背景古老而光辉的邢氏,在历史上的表现一直十分优异,以汉、唐之际的漫长时间来说,杰出的邢姓名人就满载于历代的史书,如南北朝时的邢邵, 唐乾天年间的邢济,会昌年间的邢群,真是多得不胜枚举。

迁徙分布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邢姓后裔分布于冀、鲁、豫、陕、京、津、东北、粤等地。

公元前635年,建都于今河北邢台的邢国被卫国灭亡,邢姓子孙出奔他方。后卫又被晋国吞并,则邢姓子孙有落籍晋国者,此际齐有邢郦目贵,晋有邢蒯,表明邢姓已分布于今山西、河北、山东一带。不久,源自晋国大夫韩宣子的邢姓开始在今河南温县出现,邢带便是韩宣子裔孙。两汉之际,见诸史册之邢姓有邢元、邢说、邢纪、邢举,还有东汉时任巨鹿太守的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人邢穆。魏晋南北朝之际,邢姓名人大量涌现,高官不断,仅入载《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者就达十五人,且多为河间莫阝(今河北省任丘)人,多父荣子贵,诗书传家者,表明在此际,邢姓河间郡望已经形成。此期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军阀纷争等导致社会激剧动荡,有少数邢姓子孙避居江南。隋唐之际,邢姓河间郡望依旧长盛不衰,兴旺发达,播迁繁衍以北方邻近区域为主,但南方一些地方,如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已有名载史册之邢姓出现。北宋时,北方辽金等少数民族十分强悍,不断侵扰今冀、晋北部,邢姓因仕宦或避乱徙居当时的首都开封及河南各地者甚多。靖康之耻后,赵构偏安江南、北方各地悉归金人统治,邢姓避居江浙一带,其中邢世材由青州(今山东省淄博)徙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赵构之妻邢皇后的家族落籍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元代金后,北方邢姓发展平稳,而南方邢姓因避乱散居江南各地。明初,山西邢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北京、天津、东北等地。明中叶以后,邢姓有渡过台湾海峡赴台谋生者,此后至清鸦片战争后,因戍边、流放、仕宦、谋生等原因,有邢姓在一些偏远省份定居下来。如今,邢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等省为多,上述二省之邢姓约占全国汉族邢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邢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邢姓郡望堂号

1、郡望

河间郡:汉为河间国,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省献县)。北魏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北省河间西南。

2、堂号

邢姓的主要堂号有:“河间堂”、“守雅堂”、“三礼堂”等。

字辈排行

邢氏一支字辈:“巧联慧颖登富天长政和物阜宝康大运财气盈门友玉则仙”。

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邢国;望出河间:全联典指邢氏的源流和郡望。

皇宫讲史;帷幄参机: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济阴人邢昺,字叔明,宋太宗时抉擢九经及第,官至金部郎中。宋真宗初年,任翰林侍讲学士,宋真宗特命他在殿上坐着讲解《春秋》,又参与校订《三礼》、《三传》、《论语》、《孝经》、《尔雅》等书。后任礼部尚书。下联典指北魏朝时期的莫县人邢峦,字洪宾,博览书史,有文才武略,历官散骑常侍兼尚书、殿中尚书。屡次与梁国作战,多参预机密。

文章典赡;德行堂皇:上联典指南朝时期的邢劭,文章典丽,名动公卿。下联典指三国时期的邢颙,字子昂,以德行举孝廉,人称“德行堂皇邢子昂”。

御筵讲易;帷幄参机: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邢昺,宋太宗时擢九经及第,累迁金部郎中。宋真宗初置翰林侍讲学士,以邢昺为之,命坐讲经于殿上。下联典指后魏朝时期的邢峦有文才干略,累官散骑常侍,兼尚书,屡与梁国作战,有功,官终殿中尚书。

惜夫早世;愧貌不如: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邢居实,字敦夫,工文辞,早逝,苏东坡、黄庭坚皆为之痛惜。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尹夫人,自愧不如邢夫人貌美。

2五言通用联:

惜敦夫早世;愧美貌不如: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邢居实事典。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邢夫人事典。

3六言通用联:

佺山藏书万卷;叔明及第九经: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史学业家邢澍,字雨民,号佺山,阶州人。清乾隆进士,官南安知府,藏书万卷。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经学家邢昺,字叔明,曹州济阴人。擢九经及第,官礼部尚书。有《尔雅义疏》等。

德行称实美品;文章占榜高魁:上联典指三国时期曹魏国的尚书仆射邢颙,字子昂,郑人。举孝廉。不就。曹操辟为冀州从事。时人语曰:“德行堂堂邢子昂。”后迁太子太傅,曹魏文帝时拜尚书仆射,赐爵关内侯。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进士邢宽的事典。

4七言通用联:

方正纯厚通三礼;善诗能文列四家: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的齐国子助教邢峙,郑人,通三礼及《春秋》。为人方正纯厚,有儒者风度。他不许太子吃邪蒿菜,恐行不正。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收画家邢侗,字子愿,临邑人(今山东临邑)。进士。官至陕西行省太仆卿,善画,能诗文。尤以书法著名,其字为海内所列。与董其昌、朱万钟,张瑞图并称“四家”。有《来禽馆集》。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红:此联为邢岫烟撰题联。

春风得意花千里;秋月扬辉桂一枝:此联为邢家老店西屋联。

柳下乍衔千眯絮;花间仍扶万年枝:此联为明朝时期的诗人邢昉《故宫燕》诗句联。邢昉,字孟贞,一字石湖,明朝诸生。为诗清真古澹,最为王士祯推赏。有《石臼》前后集

5典故、趣事:

邢进士遇盗:邢进士身材矮小,然生性滑稽幽默。有一次,他在鄱阳县遇到了强盗。强盗不仅搜去了他身上的钱财,还要杀死他以除后患。正在举刀之际,邢进士一本正经地对强盗说:“人们都已经嫌我长得太矮,而称我邢矮子了,官人你如果再砍去我的头,我不就更矮了吗?”强盗听了,不觉大笑掷刀,饶他而去。

中国道教创始宗师(张天师) 张道陵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武术宗师 张三丰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 张飞 张辽 张颌 张任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 张说 张九龄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生之一 张仲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者之一 张仲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辩士之一 张仪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之一 张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女之一 张丽华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 张居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阴谋家之一 张角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张衡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官之一 张骞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张旭 (草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阀之一 张作霖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将军之一 张自忠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一 张云逸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富翁之一 张朝阳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导演之一 张艺谋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1653)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 等。中国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

列举几个古今姓张的名人

国历史上的张姓名人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