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补铁,其中的“铁”指的是?
元素。
铁元素是构成血红蛋白细胞的重要材料,所以一般常见的贫血都是由缺铁造成的(注意是一般)。而且是二价铁,人体只能接受二价铁,所以医院有一种补铁药的主要成分就是硫酸亚铁。(亚铁即二价铁)用铁锅炒菜时很好的摄入一定铁元素的方式。相反,用铝锅就很糟糕。
给个最佳吧,谢谢!
一、电子排布式:
铁:Ar3d6 4s2
二价铁:Ar 3d6
三价铁:Ar 3d5
价层电子:
铁:3d6 4s2
二价铁:3d6
三价铁:3d5
二、二价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s² 2s² 2p⁶ 3s² 3p⁶ 3d⁶
三价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1s² 2s² 2p⁶ 3s² 3p⁶ 3d⁵
因为三价铁离子比二价铁离子多失一个电子,所以二价铁离子是3d⁶,三价铁离子3d⁵。
铁元素是26号元素,二价铁离子核外是24个电子,三价铁离子核外是23个电子。
扩展资料:
主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指最外层电子,价电子排布式即外围电子排布式。例如,Al:3s2 3p1
价电子排布式又称作特征电子构型。
外围电子与价电子概念不同。
外围电子是指原子核外最高能级组上的电子。
价电子是指原子核外能与其它原子形成化学键的电子。虽都是核外电子,但范围不同。
-价电子排布式
比Fe原子序数高的元素一般恒星也有产量,只是比较低。是通过反应:
Fe-59(β-衰变)Co-59(中子俘获)Co-60(β-衰变)Ni-60(中子俘获)Ni-63(β-衰变)Cu-63……
地球上天然的重元素来自于50亿年或者更早时候的一颗超新星爆炸,超新星爆炸后残留的核变成了太阳,其它一些被爆炸冲击力远远抛开的质量通过万有引力如同太阳一样慢慢变成了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离的近的质量被太阳吞噬。
目前地球上的人工重元素主要通过加速器(质子、氦核等轻原子核去轰击一个中等质量核形成丰质子的重核,具有α或β+以及重离子放射性)和反应堆(中子连续轰击中等质量的核或重核形成丰中子的重核或超重核,具有β-放射性。)
同种元素 不同化合价 很正常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这种性质只有跟其他元素相化合时才表现出来。就是说,当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时,即没有跟其他元素相互结合成化合物时,该元素是不表现其化合价的,因此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例如Zn、C、H2等。
因为两个单质组成的化合物有时不同如:H2O H2O2等等,但是它们的化合价总和必须为0,所以在有些物质化合价不变的同时,有些物质的化合价就要做相应的改变,就出现了一种物质多种化合价
有网友提供通俗的说法:
首先化合价是因为原子电子发现变化了,于是原子的电荷情况也就发生变化了。表现出来就是化合价了。
显然同一种原子,跟不同原子接触时,它的变化情况是不同的。因为双方间争夺电子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这相当于有一盘面包,一般是你抢得最多的,可是来了一个更强的,结果你一个都没抢到,这并不是你抢的能力变差了,而是别人更强了。
所以就有了不同的化合价了。关键在于外面的环境。跟哪个原子在一起才是关键~~
苏铁俗称“铁树”,一说是因其木质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铁而得名;另一说因其生长需要大量铁元素,故而名之。苏铁雌雄异株,花形各异,花期6-8月。其实苏铁是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和种子,没有花这一生殖器官,所以,苏铁的花是它的种子。
苏铁作药材以叶、根、花及种子入药,四季可采根、叶,夏季采花,秋冬采种子,晒干。叶收敛止血,解毒止痛;花理气止痛,益肾固精;种子平肝,降血压; 根祛风活络,补肾。但苏铁种子和茎顶部树心有毒,用时宜慎。
苏铁的基因组较大,结构复杂,为科学研究工作增添不少难度。现存最原始种子植物中,仅苏铁分支一直缺少完整的基因组图谱。本次研究在苏铁溯源认祖、重建家谱上意义重大,研究人员推断现存裸子植物的最近共同祖先可能经历了一次古老的全基因组复制事件。
本次研究发现苏铁的性别决定相关基因,揭示了苏铁性别决定的遗传机制,此次研究在苏铁种子储存蛋白中发现的营养功能、抗菌功能等,也都预示着苏铁为生态保护、人类生活与 健康 带来更多可能性。
亲铁性是元素在自然界以金属状态产出的一种倾向性。在自然体系中,特别是在O、S丰度低的情况下,一些金属元素不能形成阳离子,只能以自然金属形式存在,它们常常与金属铁共生,以金属键性相互结合,这些元素具亲铁性,属于亲铁元素。
代表性的亲铁元素有铂族、Cu、gA、Au、Fe、Co、Ni等。这些元素的基本特征是原子具有d亚层充满或接近充满的电子构型,有18或18+2的外电子层结构——称为惰性金属型构型。由表23所列电负性数据可见,铂族和第一、二副族元素的电负性X=15~21,电负性中等,在化学反应中能保持原子中的电子不被剥夺,同时也无力夺取外来电子,在晶体(单质或金属化合物)中所有原子共享自由电子,因而保持电中性。另外,亲铁性元素的第一离子电离能往往较高,如:I1(Au)=92eV,I1(Ag)=75eV,I1(Cu)=77eV;I1(Pt)=888eV,I1(Pd)=830eV,I1(Ni)=761eV和I1(Co)=781eV。
元素的亲和性不是绝对的:不少元素有双重亲和性;不同类型的亲和性间有一定过渡性。这一方面与体系中阴-阳离子的相对丰度、不同阴离子的相对丰度有关,因为丰度约束了离子浓度,而反应又受制于浓度;另一方面,亲和性也与离子的价态有关。
表23 元素的电负性表
(引自符斌等《常用化学手册》,1997)
例如:在地球系统中,通常氧的丰度远大于硫,大部分阳离子主要表现为亲氧性,即氧的化合物种类比硫的化合物种类多得多;但如在富硫体系中,硫的化合物种类也可以比氧的化合物多,如在富硫陨石中,可以发现多种在地壳系统中从未见到过的硫化物(如CaS)。又如:当Fe2+、Mn2+呈低价态时,形成硫化物FeS2和MnS,此时Fe2+、Mn2+具亲硫性;但当Fe3+、Mn4+呈高价态时,倾向形成氧化物Fe2O3和MnO2,此时Fe3+、Mn4+具亲氧性。Mo也有类似的性质:Mo4+形成MoS2,具亲硫性;Mo6+形成钼酸盐,具亲氧性。
Au、gA、Cu和Pt族元素为0价态(原子状态)时具亲铁性,以自然金属单质或金属互化物形式存在,但当这些元素呈正价以阳离子形式存在时,具亲硫性,形成硫化物。
在元素周期表中,亲氧元素分布在周期表的上方和左部;亲硫元素分布在右下部;亲铁元素分布在周期表的中部。自然界除氧、硫外,在富含氟、氯等卤族元素的体系中,根据元素选择与氟、氯结合的习性,还可以划分出亲氯性元素和亲氟性元素。氟的电负性比氧还要高,氟化物是强离子键性化合物,所有亲氧元素都具亲氟性;氯的电负性与硫相似,因此具亲硫性的元素一般都具亲氯性。
核聚变是宇宙中重要的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需要利用较轻的元素作为燃料,通过原子的聚合作用产生更重的元素,这个过程会产生巨大的能量。类似太阳质量的恒星,在完成氢氦核聚变后,会演变成红巨星,在红巨星阶段进行更加剧烈的核聚变反应,恒星内核最终出现坍塌爆炸时产生铁元素,外部物质被抛离,留下白矮星。
铁元素是绝大多数恒星的核聚变终点。但是质量更大的恒星,会在坍塌中成为中子星,中子星的内部压力非常大,甚至连电子都会被压缩到原子核中,因此中子星的原子核紧紧靠在一起,整个中子星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因此中子星脱离了核聚变反应,而是直接通过引力合并原子。
中子星虽然合并了原子,但并不会直接产生更重的元素,直到中子星发生超新星爆发,才会有铁元素之后,更重的元素产生。我们所佩戴的黄金等重金属,很有可能都经历过超新星爆发。
太阳系中,恒星太阳就产生着核聚变反应,太阳在消耗自身的氢元素,不断进行着氢氦核聚变,随着核聚变的进行,氦元素会不断增加,当氢元素被消耗殆尽时,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就会暂时停止,太阳内核由于引力作用坍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外壳会因为这股巨大的能量开始膨胀,演变为红巨星。
随着内核的坍塌收缩,内部温度和压力进一步提高,太阳会继续开始氦碳核聚变、碳氧核聚变,最终进行硅铁核聚变,红巨星会随着核聚变的进行而不断收缩、膨胀,将很多外部物质抛到太空,最终留下的就是白矮星。
核聚变的发生,需要巨大的压力和非常高的温度,随着核聚变反应的进行,继续进行核聚变所需的热量和压力也会越来越高,铁元素如果想要继续进行核聚变,需要到达30亿摄氏度,这和宇宙大爆炸时期的温度相当。
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铁元素,基本到达正常核聚变的终点,如果是质量更大的恒星,则有可能形成镍元素和钴元素。
想要继续进行后续的核聚变反应,就需要到达非常高的温度,恒星很难将内核提升到接近宇宙大爆炸的温度,因此只能通过提高质量,产生更高的压力。
大质量恒星在宇宙中并不少见,但是随着压力的增加,核聚变还没有发生,原子结构就已经无法保持完整,电子被压力压缩到原子核中,和质子中和成为中子,中子形成的简并压,支撑起中子星的内核,这也是中子星名字的由来。
虽然没有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原子结构的破坏,让原子可以聚成一团,当中子星发生超新星爆发时,更重的元素就会随之诞生。
超新星爆发,是很多重元素目前所知的唯一来源,比如黄金。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感觉到黄金十分稀有,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买到黄金。这也让很多天文学家感到困惑——超新星爆发目前记录的次数并不多,但地球的重金属资源却很多。
根据大数据分析,银河系每100年,大约只发生3-5次超新星爆发,并不频繁的超新星爆发,理论上不会产生如此丰富的重元素资源。因此天文学家认为宇宙超新星爆发的频率应该更高,或者宇宙还有其他产生重元素的方式。
天文学家虽然一直在观测宇宙,但是地球所处的位置、天文观测设备的局限性,让天文学家对宇宙的分析,都会带有片面性。超新星爆发的频率,也受到了很多天文学家的怀疑。因为宇宙中绝大多数的超新星爆发,人类并不能及时观测,而且目前无法确定宇宙其他星系和银河系的情况相同,或许在其他星系,超新星爆发的频率会更快。
超新星爆发是人类已知的可以产生重元素的唯一方式,但宇宙的重元素资源非常丰富,因此科学家怀疑宇宙中还有其他方式产生重元素,或者在宇宙大爆炸时期,诞生了非常多的重元素。
对于恒星而言,通过核聚变产生铁元素,就已经到达恒星的极限,恒星无法继续提升温度,形成更加剧烈的核聚变反应。
虽然恒星的温度存在极限,但是恒星可以通过提高质量,产生更大的压力,恒星死亡所诞生的中子星,可以利用巨大的引力作用,破坏原子的结构,在不需要核聚变反应的情况下,直接形成原子聚合,随着超新星爆发将更重的元素散播到宇宙的各个位置。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和“一般元素的常见化合价(钾+1价、氧-2价)”来确定铁的化合价。
K2FeO4中铁的化合价=0-(+1)×2-(-2)×4=+6。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来确定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情况,即电子如何转移,从而确定电荷守恒。Zn→Zn(OH)2,锌元素化合价升高,从0价→+2价,3Zn→3Zn(OH)2,锌元素化合价总共升高值=(+2-0)×3=+6,这意味着3个锌原子在反应中失去了6个电子。K2FeO4→Fe(OH)3,铁元素化合价降低,从+6价→+3价,2K2FeO4→2Fe(OH)3,铁元素化合价总共降低值=[(+3)-(+6)]×2=-6,这意味着2个铁原子在反应中得到了6个电子。这说明在化学反应中,3个锌原子失去的6个电子转移到2个铁原子上,因此电荷守恒。
人们常说补铁,其中的“铁”指的是?
本文2023-09-22 04:22:2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6539.html